冶金职称论文范例6篇

冶金职称论文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1

非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

二、评审级别

助理工程师(初级)、工程师(中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

三、评审方法

采取“直通车”的办法,不受每年职称评审一次例会的限制,根据申报情况随时组织评审。

四、评审申报材料

1、高级工程师审核表一式三份(中级以下不需填);

2、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三份(帖上照片);

3、辽宁省专业技术资格报评推荐表一式三份;

4、反映个人学历、资历、的相关证件(原件、复印件);

5、主要业务成果(获奖证书及有关业绩证明复印件);

6、论文、著作(原件、复印件);

7、一寸照片四张。

五、评审的工作内容

1、计算机职称考试考前辅导;

2、职称指导与推荐;

3、工程师报卷资料指导;

4、高级工程师答辩培训与指导。

六、评审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

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满2年;本科满5年。工程师:博士毕业;硕士、双学士学位满2年;本科、专科满4年。

2、业绩成果要求

高级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部级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③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或二等奖两项以上;④科技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以上重点推广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获得有关方面的奖励;⑤市、省直厅局以上先进科技工作者;⑥省(部)级重大科技情况(信息)成果二等奖。工程师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①省级以上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星火奖;②市、省直厅局科技进步三等奖;③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并有一定推广价值(须附“技术鉴定证书”);④市、省直厅局级重大科技情报(信息)成果奖;⑤科研成果被列为市、省直厅局级推广项目。

3、论文、著作要求

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参加相应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时,对论文数量不做限制性要求。经本(行业)企业采用的技术创新报告、发明专利、研发项目、工艺方案、技术鉴定报告、可行性方案、行业标准等可替代论文。

4、直接申报

(1)助理工程师:本科毕业1年、大专毕业3年、中专毕业5年;

(2)工程师:硕士毕业2年、本科毕业5年、大专毕业7年;

(3)高级工程师:博士毕业2年、硕士毕业7年、本科毕业10年。其工作业绩、技术水平和贡献以近五年内取得的成果和业绩为依据。工作业绩、论文(著作)、外语及计算机能力水平按现行评审条件掌握。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2

1994年,某村民委员会与某公司签订“创办烧结金刚石锯片基体厂(下称未注册基体厂)的协议书”,约定由村委会负责改造和扩建厂房,提供水、电资源;项目采取集资的办法筹集资金,集资范围由村委会运筹,所缺部分流动资金暂由公司垫付,但务必在1994年底前偿还;主办单位为村委会,但暂不办理营业执照,先挂靠在公司名下,暂由公司代管。协议同时阐明,公司要求村委会尽快办理营业执照,彻底脱离公司。此后,村委会向工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2000年1月25日,经工商部门审核,基体厂(下称注册基体厂)注册成立。2000年1月30日,某研究院作为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以未注册基体厂的净资产来源于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所形成的扶持性免税基金,应属国有资产为由,向其上级主管部门原国家冶金工业局申请产权界定。2000年2月21日,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作出(2000)53号“国家冶金工业局关于烧结锯片基体厂产权问题的批复”(下称53号批复),对未注册基体厂的资产认定为完全国有。为此,注册基体厂不服,2001年3月,以承接原国家冶金工业局职能的国家经贸委为被告(原冶金工业局被撤销),向某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作出的“53号批复”。

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国家冶金工业局的部分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后,国家经贸委作为承接原国家冶金工业局的部门,应作为本案的适格被告。根据国办发(1998)59号文件的规定,原国家冶金工业局的主要职责不包括对国有资产进行产权界定的行政职权,因此,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作出的“53号批复”超越了行政职权,遂判决撤销了原国家冶金工业局作出的“53号批复”。国家经贸委等不服一审判决,向某市高院提起上诉。

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有关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国有资产管理机关是对国有资产产权进行界定的行政主管部门,有权依法对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界定并作出最终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决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提起行政诉讼,须与该行为存在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否则,不具有起诉的主体资格。一审法院判决在认定“53号批复”的性质及注册基体厂诉讼主体资格上有误,属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据此裁定撤销一审判决,发回重审。

?点评?

本案涉及两个关键问题,即“53号批复”是否可诉和注册基体厂是否具有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

“53号批复”的可诉性

笔者认为,原国家冶金局作出的“53号批复”不具有可诉性。理由是:根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集体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暂行办法》及国资法规发(1992)70号《关于清产核资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清理和界定的暂行规定》、国经贸企(1996)895号《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暂行办法》、财清字(1999)10号《关于做好科研机构转制过程中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律规范规定,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程序是:第一,企业或单位自行清理和界定,即“自我界定”,必要时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直接进行清理和界定;第二,对清理、界定已属于国有资产的部分,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第三,经认定的国有资产,按规定办理产权登记手续。根据这些规定,可以看出,产生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最终法律效力的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认定或登记,这也是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界定权的专属性所决定的。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权力属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98年以前属于国有资产管理局,98年以后属于财政部,这说明,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只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出的认定或者登记,才具有最终的法律约束力,其他任何部门所作的界定均不具有法律效力,包括企业的自身界定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界定。结合本案,原国家冶金局不是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定部门,不具有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的法定职责,它作为当时某研究院的上级主管部门对其国有资产所作的“53号批复”,是上级主管部门对其下级单位国有资产“自我界定”的认可,仍属“自我界定”的范围,这个“批复”按照上述法律规范的规定,并未产生最终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产生实际影响,无法律上的约束力。因此,“53号批复”不具有可诉性。

注册后的基体厂是否为本案的适格原告

笔者认为,注册基体厂不具有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不能对“53号批复”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从注册基体厂的注册情况看,其注册资本不包括“53号批复”所指未注册基体厂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因此,注册基体厂与“53号批复”在法律上没有权利义务关系。此外,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及民事行为能力始于成立,注册基体厂成立于2000年1月25日,此时在法律上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与民事行为能力,而对其成立之前的基体厂的有关事项没有主张的权能。因此,注册基体厂不具有本案原告的主体资格,对“53号批复”没有诉权。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柳叶金结厂;人才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六冶)成立于1963年,总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国家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隶属中国铝业公司。企业注册资金1亿元,资产总额8.6亿元。

六冶金属结构厂主要从事各类钢结构、氧化铝、电解铝、水工和路桥设备等的制造和安装,同时还生产经营各种钢模板、脚手架及钢跳板等。六冶金属结构厂奉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立足郑州,立足铝业,立足中原,面向全国”的经营方针,荣获省市“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中国六冶金属结构厂(下称金结厂)新一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六冶公司人才发展战略》,坚持围绕主题板块,按照“科学选配、优化结构、注重培养、提高素质”的总体思路,以改制搬迁为契机,以培养装备制造人才为重点,狠抓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各个目标的顺利实现,研发能力的提升。

近期,金结厂狠抓落实五大措施,扎实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各领域人才素质,促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一是坚持实施强力领导。牢固树立“抓人就是抓根本,抓人才就是抓生产力”的观念,坚持领导班子统揽,人力资源部主抓,各科室、项目部合力的人才队伍建设制度,成立了由人力资源部、厂办公室、党群工作部及各科室主管组成的绩效考核小组,明确了机关各科室的职责和任务,签订了与各分厂、项目部的目标责任书,每月结合绩效考核,对各科室、项目部人才工作进行检查,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主管政绩的重要方面,并与干部调整使用挂钩。二是不断完善制度措施。自觉坚持把人才建设作为创新企业的主要环节,以“三个源头”(新进员工、新干部、新进班子成员),“三支队伍”(项目部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科室管理人员)为重点,分别制定机制性措施,着力抓好选、配、训、用、管等主要环节,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二、狠抓关键环节,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科学调配,改善结构,始终突出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的主体地位,抓住项目管理这个重点,采取合理调整,优先使用,保持储备,内外兼收等措施,2011年至2012年金结厂新进各类技术管理人才50多人次,极快地壮大了我厂的人才队伍。仅2011年就为10多个项目部选调了30多名管理技术骨干,为项目部保质保量的顺利完工做好了人才保障。二是拓宽途径,深化培训,着眼长远,不断拓展人才培养渠道。三是岗位锤炼,提高能力。围绕各项工作的开展,人才尽量安排参与一线生产工作,研发、经营、财务、管理各类人才尽量与现有生产任务紧密结合,进行实战练兵,尽快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三、坚持鲜明导向,积极营造促进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一是用好的导向选拔人才。采取机关、项目部大力营造“凭素质立身、靠实绩进步”的用人导向,大胆使用优秀人才,先后选拔了二十几名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二是用身边的典型激励人才,针对近年来涌现的优秀人才,我们大力开展“学习身边典型,立足本职岗位”活动,在基层大力提倡 “争创优秀工程、QC优质项目、个人通过学习获得各种任职资格证书”,拿出专项资金进行奖励,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学习热情,为人才快速成长提供了动力。三是真诚关心,凝聚人才。2011年由公司牵头,重新修缮了单身员工宿舍,增加了空调、热水器等现代化生活设施。积极协商为家属院安装了天然气设施,大大方便了员工的生活。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四、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

近年来金结厂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多次组织各层次管理人员参加厂内、社会机构等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的技能水平。广泛开展“师带徒”活动,进一步拓宽“师”和“徒”的范围,以师的培养带动加快年轻职工的成长步伐。加快建设自己的讲师团队,深入开展职工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等,支持各专业系统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尤其要加大技术、研发人员的技能培训,要求技术、研发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熟练掌握生产一线工艺流程,研发出更加实用的新产品,加大职工培训资金投入,坚持物力、财力向人才建设倾斜,保证专款专用。2011年金结厂专项人才培训22人次,集中培训基本上每周一到二次,进一步完善了金结厂人才信息库建设,购置了新的电化教学设备,竞聘制度的建立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平台。

五、以积极向上的公司文化为企业发展助力

2011根据五界一次职代会精神和实际工作需要,金结厂党委决定,在全厂开展“学习型、质量型、效率型、安全型、节约型”企业,广泛开展认真扎实的学习活动:1.全厂广大干部职工要紧密围绕金结厂的改革发展大局,着力营造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善于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2.实行限时服务和首问负责制。增强机关的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效率文化重在树立进取精神,应变能力,坚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追求灵活高效的工作效能,适应市场复杂多变的客观要求。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 特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04-02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要求对工业生产的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等进行分析检验,从所得的化学组成及含量来判断其品质的一门学科,是分析化学在工业生产实际应用上的一个分支。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素有工业生产的“眼睛”之称。随着河池市矿冶工业的迅速发展,在生产中各种新技术的不断应用,企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毕业生的技能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方面,而且特别强调职业道德、责任心、团队意识、创新意识、行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现在企业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较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复合人才。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已有10年的办学历史 ,2004年招收第1届工业分析与环境监测专业高职大专生,2005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更改为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确立了“立足河池、面向广西”,以河池地方经济建设产业需要为主的办学理念。自2004年办学以来,为了满足河池市矿冶工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学院先后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课程体系的改革、“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证制”教育特色的形成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强了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软硬件资源的改革。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进行思考。

一、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严格按照广西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坚持以改革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以改革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注重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合理构筑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突出办学特色, 系统加强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对经济市场的适应能力。

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背景

河池市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中国的锡都”。全市11个县市(区)都有矿藏,已探明的有锡、锑、锌、铅、铟、铜、铁、金、银、锰、砷等43个矿种205处。锡储量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铟产量居世界前列,锑金属储量名列全国第一,铅、锌等金属储量名列全国第二。河池市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把具有河池特色的有色金属工业做大、做强和做好,冶金、选矿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由于河池市属贫困山区,人才奇缺,不少企业新建或扩建,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加上人才外流严重,造成了企业生产效率不高、资源浪费大和污染严重等诸多问题。在生产中,要降低生产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保护环境、确保安全生产等,都需要工业分析与检验提供必要的和可靠的分析检验数据作依据,企业迫切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前广西开设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高校虽然有几所,但与矿冶有关的并不多,因此,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是颇具特色的专业。

三、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以“能力本位”为主体,同时坚持“知识本位”,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以河池市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了“双证书”、“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了“专业与企业对接、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操作过程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每年都会结合河池市矿冶工业特色,组织专业调研队伍深入厂矿生产一线和聘请企业有多年生产一线工作经历、且具有较高水平的技术专家,共同讨论工业分析与检验岗位需求及相应职业能力,形成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并根据职业能力需求设置和开发课程,着力构建充分体现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专业课程体系,以解决培养目标定位问题。

四、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课程质量高低与否,课程实施是否有效,都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它对高职人才的培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由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还是按照学科构建。当然学科课程也有逻辑性强、系统性强等优点,但从目前高职生就业情况来看,技能是第一位的。显然,按学科构建的课程体系已不适应高职生的培养。因此,要使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生产相适应,必须对课程进行改革。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在充分了解专业与行业现状在基础上,以“素质核心,能力本位”为课程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基于生产实际的项目化职业能力训练课程体系和基于价值引导的人文化素质培养课程体系。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中,邀请冶金、化工企业相关专家全程参与,通过对河池市的矿冶企业的认真调查,学院确定将矿石分析和冶金中控分析两门课程作为重点建设课程,教材分别采用由冯忠伟教授主编的《矿石分析》、施先义教授主编的《冶金中控分析》。制定并完善所有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建立完整的电子教案及相应的试题库。

五、研究生层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教师是在适应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职教师资建设模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搞好专业建设、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通过培养、引进或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了具有研究生学历且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或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比例。如有计划地安排具有研究生学历但实践技能不高的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学技术、练技能,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积极引进企业中具有一定学历基础且技能优秀的人才来校进行定期培训或举办讲座,通过再培养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双师型”水平;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机制;注重科研工作的推进和教学研讨会的开展,促进校企人员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等。通过以上措施,学院改变了以往研究生层次“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低及来源渠道单一的现状,建成了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具有硕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实践应用能力较强、教师素质与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了专业建设的需要。

六、“双证制”教育特色的形成

职业资格与职业劳动密切相关,不仅能准确、直观的体现职业的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而且能反映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需达到的实际工作水。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在毕业时不仅能取得毕业证书,而且能同时取得一种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水平,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院以职业素质为基础,将专业技能证书所要求的内容与学历教育相应的课程标准及教学计划的制订结合起来,促使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两个体系有机融合,体现职业标准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努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形成学院特有的办学特色。目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鼓励和正确引导学生参加的证书考试有化学检验工(中级/高级)、食品检验工(中级/高级)、化工工艺试验工(中级/高级)等与行业密切相关的证书。

七、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它的成功与否是高职教育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建成了基本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严格依照培养高级实用型职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贴近生产应用管理第一线的办学思路,逐步完善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校内实训实践所需的仪器设备,塑造了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际工作场合相一致的职业环境。目前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训基地设有基础化学实训室、分析化学实训室、工业分析实训室、破碎选矿实训室、中控分析实训室、冶金技术实训室及仪器分析实训室等主要实训室。设备方面增添了电子分析天平(15台)、示波极谱分析仪、硫份测定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微波消解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中大型仪器。另外,学院充分利用学院位于有色金属之乡,靠近生产企业的优势,按照“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7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形成校企资源互补、资源共享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如河池市南方有色冶炼有限责任公司、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广西堂汉锌铟有限公司、华锡集团凤凰矿冶分公司等企业。

总之,工业分析与检验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本专业毕业生能够不断适应现代化企业生产一线的发展要求,持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不断提高专业知名度,把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建设成为具有显著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1]丁文捷,栾崇林.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人才[J].广州化工,2006(2)

[2]张小康,张正克.工业分析[M].北京:化学化工出版社,2008

[3]万琼.关于“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27)

[4]左国强,周鸿燕,崔海燕.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河南化工,2011(2)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5

关键词:冶金工程;进度;质量;过程控制

引 言:冶金工程指的是从矿石等资源中提取金属及其化合物、并将其制成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材料的工程技术领域。冶金工程与许多学科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发展。冶金工程包括: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两大类。

1 进度和质量过程控制

1.1 进度过程控制的定义

在工程项目中,在特定时间内按照预先制定的施工计划,对项目进行督促、检查、指挥和纠正等一系列工作都被称为进度过程控制。

1.2 质量过程控制定义

质量过程控制是指致力于满足工程施工建设需要,使机组设备符合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一系列过程控制措施、方法和手段。

2 项目前期过程控制

由于目前国内很少有冶金工程公司能独自完成整个项目的所有工作,这就需要中标的总承包单位在前期工作中通过详细的技术论证来确立各个分包单位负责部分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确保整个项目进度和质量计划建立在可靠坚实的基础上。在总承包管理过程中,以施工单位为主体的工程技术公司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在项目前期便确定好项目部各岗位的职能,组成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管理型团队,以其相对独立性,便于项目经理协调各职能部门、相关项目以及外部资源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

前期阶段进度和质量的过程控制工作包括:

(1) 项目进度目标总体计划的制定。

(2) 设计、制造、质量及进度的考核。

(3) 对项目分包方实际能力的审查。

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应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并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将论证结果作为前期项目进度和质量过程控制的依据。

3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过程控制

3.1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

总包单位需对分包单位所提交的总计划,各分部分项工程计划进行细致校核,以确保其可操作性。分包商在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各工序阶段要安排专职工程师进行监督管理。在安装过程中的进度控制上,分包单位与总包单位及业主需要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为实现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要将处于相同阶段的分项工程或不同阶段的分部工程结合为统一的整体,以便于对工程的整体进行控制与掌握。其次,以整体工程计划为根本,编制出年度、月度、周计划等,分发至各施工单位,各具体施工单位根据得到的各级计划做好人员、材料、器具的调配与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依据各级计划对重要节点进行考核,监督计划的落实情况。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拖期情况。

3.2 现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只有过程中的质量全部合格,工程的总体质量才能确保合格。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采用动态控制,采用预防与质量把关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项目质量的检点应集中在对计划实施效果的检查上,项目经理需要亲自对质量计划的实施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偏差,应立即进行调整。

质量过程控制需要以各个分包单位自控检查为基础,总承包单位的检查部门对其进行核验,最后再由业主进行验收的三方检查制度。总承包项目经理部只有在三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支付进度款。项目部全体员工都应具备质量意识,要明确相关岗位的质量权限和职责。

4 如何解决进度与质量之间的矛盾

4.1 加班赶工期

在项目开展的初期,如果现场发生质量问题,可以采取诸多措施进行补救。但在项目中期,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从项目整体上来考虑,加班是一项较好的选择,特别当项目临近收尾时,在工期与业主等多重压力下,加班是加快进度的最好的方法。但加班会因增发加班费及其它福利而提高成本,而且长时间加班一方面会降低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又会因加班人员不能正常休息而影响以后的日常工作。

4.2 资源的重新调整与分配

项目负责人必须明确在众多因素中,哪些是制约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质量问题无法得以解决,那必定是关键节点上出了问题。原因明确以后,就可以对现有资源进行调整与分配。因为就整个项目而言,其中部分项目可以延后实施,这样就可以将该项资源调整至关键项目上面去。但在采用上述办法时需要考虑周全,防止一旦考虑不周而影响到整体工程进度。

4.3 调换资源

当工程无法按原有计划完成时,首要任务应是尽快查出原因。如果是现有资源没有按计划合理配置或者是因为有关人员不具备相关技术或经验,对出现的问题无法处理时,就可以通过资源调换的方法,让其它员工接手此部分工作。当然如能在项目实施之初就把有经验且工作效率高的员工安排到关键节点的工程上,而把相对能力欠缺且无相关经验的员工安排到次要分项工程上就会减少甚至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5 导致过程控制失败的因素

5.1 业主方面的因素

(1) 整个工程项目的工期过短,导致中标方无法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按期完工。

(2) 在招标投标过程中,未对投标价格和工期做出合理安排,未充分估计工程造价受工期缩短的制约。结果是虽然标价降低,但整体质量无法达到应有的水平,最终导致控制目标无法实现。

5.2 分包商与承包商的因素

(1) 未能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所制定计划受业主影响而与实际情况差别过大。

(2) 在投标阶段为拿项目,未能对工程工期与整体造价进行科学评估,导致在随后施工时,因整体造价过低,很难要求具体施工单位增加投入,最终导致项目未能按计划完成。

6 结束语

过程控制以其变化的应对机制,能够有效地处理进度和质量关系的变化,能够在计划允许的范围内及时做出调整,保证进度过程控制目标的实现,已成为现代冶金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介绍冶金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控制措施,希望在以后的实践中能够避免此类问题,更加顺利的完成施工工作。

参考文献:

冶金职称论文范文6

冶金计量的成长经受了市场经济的历练

冶金计量伴随企业走上市场经济的艰难之路,步入“自我发展”的转型阶段。“我要计量”成为全行业的理念与共识。此阶段的前期和中期,由于冶金主管部门的几次调整,曾给企业带来“计量工作向何处去”的彷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给计量部门造成了“争生存、求发展”的压力;加上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的停止,还使许多冶金计量工作者发出“苦海无边,回头无岸”的感叹。值得称道的是,广大冶金企业计量部门的领导和同志们,没有消沉,没有放弃,大家进行了艰难的探求,从企业计量工作的属性、特点出发,对其地位、作用作了认真的思索,认识到:计量工作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技术基础,对生产经营起着支撑和保证作用。计量要进步,必须走“服务主体”之路,企业计量部门要做到有为、有威、有位。基于这样的观念,不仅从理论上、形式上努力实现企业计量工作重心的转移,还在实践中突出做了如下几件大事:1.颁发《“八五”期间冶金计量工作计划纲要》“七五”末,冶金行业历时一年之久,编制并由冶金工业部以(91)冶质字第438号文件颁发《“八五”期间冶金计量工作计划纲要》(以下简称《计划纲要》)。《计划纲要》总结了“六五”、“七五”期间冶金计量工作的经验,明确提出:“冶金计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在冶金生产科研经营活动中,实现量值准确统一的测量,获取并应用这些测量信息,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能源消耗,增加经济效益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保证”。同时指明:冶金工业计量发展的方向是,以计量应用为主,大力发展测试技术,完善量传手段,提高装备水平,建立保证体系,使计量成为冶金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企业计量工作要切实发挥基础、保证和监督作用,为钢铁发展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作贡献。《计划纲要》同时还规定了实现计量任务和目标的途径与措施。这些宝贵的经验和重要的原则,为众多冶金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历练、自我完善、向现代计量进步提供了营养和动力。2.冶金行业最先提出“器具为基础,数据为中心,体系为保证”的计量方针该方针促进企业计量工作实现了由“计量器具管理”向“计量数据管理”的转变。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以数据为决策依据,计量数据不仅是计量工作的终端产品,也是计量工作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契入点,“计量数据管理”在本质上与ISO10012:2003国际标准的“测量过程控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经多年的企业计量工作的探索实践,冶金行业的计量工作者对各类计量数据的形态、特征、走向进行研究,写出并发表了一批有分量的论文,同时根据冶金企业能源和物流量大、复杂多变、与成本、核算、效益密切关联的特点,于1996年11月颁发《钢铁企业计量结算数据管理工作规范》,把冶金计量数据管理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强化计量数据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不仅有效地确立了计量部门在企业的地位,也为以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3.推进冶金“计控一体化”进程,促使计量检测设备与生产过程自动化设备相互融合认识源于实践,众多冶金企业在这一阶段纷纷将计量机构的设置和职能进行转型再造,名称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计量处”变更为“计控处”、“自动化部”、“自动化公司”等,积极参与主体设备的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升级改造。冶金行业的所谓“计控一体化”,是企业利用当代先进的电子技术科技成果,使计量检测技术与自动控制手段有机结合,完成预定的功能,更好地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最优化控制,达到稳定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的绝佳结合,最终成为“计控一体化”的发展方向,这更能适应冶金工业大型、高速、自动和连续的特点,便于形成钢铁生产各工序和全线过程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在短短的七、八年间,借助主体设备扩容增产或改造大修,企业大量引进PLC、DCS等控制系统,使众多冶金企业的基础自动化和计量检测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配合这项工作,冶金行业还组织各类专家制定了转炉、高炉、轧钢、焦炉等一系列计量器具配备规范。4.冶金行业在全国最早推行ISO10012冶金行业最早在1992年就开始在全行业宣传号召、持续加深、大力推行ISO10012国际标准,加快我国冶金计量工作与国际同业接轨的步伐。1994年8月,中国计量协会与冶金部计量办公室聘请国家技术监督局专家讲课,参加培训人员从司长、处长至各企业计量部门负责人多达133人。此后,又多次举办测量管理体系、测量不确定度及测量专业培训。至20世纪末,全国40余家冶金企业通过“完善计量检测体系”认证审核,获得合格证书。

再现冶金计量发展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