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研究报告范例6篇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范文1

>> 政府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县域特色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与建议 县域制造业产业升级的路径思考 金融支持县域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探讨 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基于“云商务空间”的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 产业升级与企业转型:后工业化时代的增长路径 东阳木雕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策略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路径探讨 动漫产业:发展瓶颈的克服及转型升级路径 苏南地区县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路径的实证研究 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与路径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资源角色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县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从粉条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县域经济发展 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县域经济产业改造与升级研究 新常态下互联网产业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机制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府工作报告(全文)[EB/OL].http:///guowuyuan/2016.03/17/content_5054901.htm.

[3]晋江人大网站.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read.asp?id=1901.

[4]晋江人大网站.晋江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http:///read.asp?id=1902.

[5]深圳政府在线.政府工作报告[EB/OL].http://zfgb2016/gb9451/201603/t20160315_3530043.htm.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范文2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开题报告注意事项

一、题目要准确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因此,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题目应当精练并完整表达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文章题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标题;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论文题目要新颖、简洁,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

二、框架要完整

开题报告框架主体部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

1.选题缘由

2.文献综述

3.研究的理论基础

4.研究的主要内容

5.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6.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7.研究的步骤

8.论文提纲

三、主体要完美

(一)选题缘由

选题缘由就是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选这项研究。首先,要阐明我们的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考察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的合作研究更切实一些;第二,选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后续研究具有哪些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第三,该选题的时代背景和实现背景的意义如何;

(二)文献综述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献是我们文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我们的文献综述很容易犯两方面的错误,一是只是高度的加以概括和总结,三言两语就结束了;二是把所有的文章和书本都一一罗列上去。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的,已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是我们现有研究的依据。对于文献综述的梳理我们不能马虎或潦草的完成,文献资料查询一定要结合论文的关键词,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观点提炼,并在归纳总结中思考自己研究的亮点。

(三)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就是要对论文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借鉴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如教学就研究论文当中就必须明确是学科教学、课堂教学、单纯的指教师对学生的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等,我们就必须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界定清楚。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的理论基础要基于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选择,我们常常所说的理论基础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各类学科的权威性的一些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

研究对象: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首先,一定要介绍清楚你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哪些地区;其次,这些研究对象你是如何选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历层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对象一共有多少人,男女各多少人等,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分类。

四 内容要要点化,注意术语的选用。

研究内容一般是2~3点,当然也可以更多,但是如果只是一点是绝对不够的。在研究内容中,首先提一下自己的研究内容,然后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解释。这一部分一般有半页到一页基本也就够了(自己的观点,仅供参考)。研究内容是要和将来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的。所以在决定研究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工作量和涉及的内容。首先工作量一定要够,其次是涉及的面不能太散乱。因为在后面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中,自己的研究内容也就两章,所以要把自己的工作做的相对集中一些,这样更有利于将来写毕业论文。 在写研究内容时的术语。一般可以选择的有:改进…的方法,提出…的方法。切忌写:实现…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写自己的研究内容的时候,一定是要可行的,有科学依据的,切忌自己凭空想象。

开题报告范文

一、立题依据(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研究目的、意义等):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转型期,绿色经济作为21世纪最具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之一,发展绿色经济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山区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 是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保障, 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山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可以促进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山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山区生态环境的稳定与优化是人类生存环境有效平衡的保障。无论从全球还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最不发达地区大多是山区, 研究山区、保护山区、开发山区,实现区域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在经历了对自然资源掠夺式的粗放式发展阶段后,在统筹区域发展中,尤其是山区经济的统筹发展中,大家开始关注发展的方式和质量,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形态,追求的是社会、经济、生态三者的和谐发展,自然成为区域统筹,发展山区经济的必然选择。

浙江共有57个山区县市,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7%,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有着丰富的山区资源。但是由于山区特有的区位地理以及环境制约等因素,全省山区的经济社会并不平衡,综合来看也落后于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已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短板。据xx年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山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水平(27359元)的达到14个(不包括10个没有测算数据的山区县),其中宁波、嘉兴和绍兴市山区县的城镇居民收入均超过全省水平,山区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省水平(11303元)的有23个,其中宁波、嘉兴、湖州和绍兴市山区县的农村居民收入均超过全省水平,台州、衢州和丽水市山区县的农村居民收入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恩格尔系数低于全省水平35.5%的山区县达到18个。社会保障和就业、一般性公共服务支出和环境保护三项合计支出占当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比重达到25%以上的山区县有30个,最高的开化县达到33%。山区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和不平衡,已经成为浙江省统筹区域发展,因此,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山区资源,加快建设“山上浙江”,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富民强省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全局。

临安地处长三角南翼、杭州市西郊,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14个乡镇298个行政村,人口52万,是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拥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部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76.55%,是杭嘉湖重要优质水源供给地和浙西北主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在经历了与自然的激烈交锋后,临安立足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秉持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理念,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品质临安”。先后获得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县、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等十多项部级荣誉称号,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

xx年,临安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40.8亿元,增长10.6%,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三次产业比重为9.2:58.3:32.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9.2亿元,增长30.3%,地方财政收入21.1亿元,增长24.4%。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94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26元,增长15.9%。初步走了一条依托生态优势和科技创新的绿色经济发展之路。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范文3

[论文摘要] 县域经济是行政建制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至今,县域经济研究已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研究的内容涵盖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县域经济研究虽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对县域经济的研究仍还处于探讨阶段。

一、县域经济研究的发展阶段

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更有行政建制经济特色。以往县(市)作为行政建单位,虽也提出发展县(市)经济,但明确提出发展县域经济却是近几年事情。根据县域经济研究的进展,县域经济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萌芽时期(1978年~1985年)。十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我国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往被忽视的县域经济的也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这一时期,县域经济研究却还处于萌芽时期,各方面特别是理论工作者对此关注得比较少,主要是各级实际工作者为了本县市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些对策建议等,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二是成长时期(1986年~1991年)。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建设力度的加大,胡福明教授于1986年撰写出版了《中国县域经济学》,这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我国最早出版的县域经济方面研究的专著。它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县域经济的研究正式确立。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分支正式发展起来。《中国县域经济学》发表,标志着中国县域经济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由于当时我国还在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作为基层的县域单位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因此,关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也不多。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对区域经济研究的比较多,而对专门研究县域经济的则相对较少。既是有相关方面的文章也主要是工作计划、工作要点等之类的文章,缺少理论深度。主要研究成果就是1990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由孙学文等著的《中国县经济学》,这本书比较全面地研究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反映了当时我国县域经济研究的情况。

三是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到下半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正式确立。经济发展实现了由计划到市场的突破,县域经济的发展也迎来新的时代。伴随着快速发展的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研究也步入一黄金时期,县域经济研究在全国得到了重视。先是一些实际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写出了一些研究县域经济的文章。一些理论工作也参与到了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发表了一批文章、出版了一批专著。1993年中国经济出版社又出版了由王长远主编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书。1996年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谢自奋、凌耀初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这是继胡福明的《中国县域经济学》后的又一全面研究县域经济发展的专著。1997年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高级经济师王占国的研究专著《边境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是这一时期县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这是全国第一部研究边境县域经济发展的学术著作。”199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王铮等著的《走向县域可持续发展》;2001年人民出版社分别出版了朱舜的《县域经济学通论》和王怀岳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等两本专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熊跃平著的《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与战略》。据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从1994年到2002年之间就发表文章2000多篇。各期刊、报纸、网站也纷纷开辟“县域经济”专栏,经济日报还办一个县域经济专刊,并办了一个县域经济网。经用“百度”搜索工具检索,网上共县域经济类网站10多个。宁夏、河北、湖北等一些省区还召开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研讨会。可以说我国县域经济的研究进入了一个繁荣时代。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谈到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时,第一次非常明确地提到了要“壮大县域经济”。此前,尽管在党和政府的文件报告中,也曾多次使用县(市)经济这一提法,但明确使用县域经济这个概念这还是首次。这是党和政府对理论界、实践界的多年研究的成果的认可,这必将促进县域经济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县域经济研究中的成绩与问题

通过对有关县域经济研究方面文献、专著的研究,我们发现,前一段时期我国县域经济研究取得了不小成绩,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得比较全面,所发文章和专著几乎涉及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二是研究队伍比较庞大。由于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层单元,对这一经济领域的研究既有县乡一级的实际工作者,又有专门的理论工作者,有领导干部,有经济学家,有工人、农民、学生等,研究队伍很是庞大。三是研究进展比较迅速。从1986年胡福明发表第一本专著到现在,仅有10多年的时间,大规模的研究也只从近几年才开始,但发展很快,出版了一批专著,发表了不少有理论深度的研究文章。

我国县域经济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低水平重复。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发表的文章比较多,但大都是一些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之类的文章,造成一些措施、对策相似也在所难免。由此带来大量文章的低水平重复;二是理论性不强。文章缺乏理论深度,只是停留在表面,浮光掠影,没有深入。2000年以前的文章这种情况表现得特别明显;三是定性的研究比较多,定量的研究比较少。县域经济的研究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处于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更多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的参与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县域经济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三、县域经济研究的发展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的重要论断,即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一重要论述,是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实践出发提出的重大理论创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主题的展开和深化细化具体化,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大局至关重要。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我国县域经济研究要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不断地拓宽县域经济的研究的“面”和“点”。比如,由于县级区域经济增长的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县域经济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生态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有些是在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难以避免的,有些则是由于发展观的偏差所导致的或者所加剧的。因此,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县域经济工作者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把县域经济经济发展建立在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人口数量控制和质量提高的基础上,建立在资源节约的基础上,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建立在生态改善的基础上,促进县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也是适应新阶段的新任务、新环境和新条件提出来的。县域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县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县域经济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地、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是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就要求从过去那种侧重于解决县域经济温饱问题、偏重于沿海地区发展、偏重于经济建设的发展观,转变到更全面、更高层次、更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发展观上来;必须以和谐社会理念,回答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和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特别是解决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胡福明:中国县域经济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3]孙学文等:中国县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0

[4]王长远:县域经济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范文4

“800里巢湖成为合肥的‘内湖’。”在各种媒体报道和评论中,这是出现次数最多的一句话。对大合肥来说,巢湖是天赐的资源,在全国所有省会城市中,独自拥有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全部水面,惟有合肥。

如果我们在最新版的地图上,从合肥四牌楼画两条直线分别到巢湖市中心和庐江县城,再在巢湖市与庐江县城之间画一条直线,三条线组成的等边三角形,正好把整个巢湖水域囊括进来。

在这个等边三角形中,合肥获得的不仅仅是一条环形湖岸,而且是环湖城镇密集区、环湖生态体系、环湖旅游体系、环湖产业体系和环湖交通体系等立体化、复合型的环巢湖主体功能区。

那么,合肥的“大湖经济”,应该如何走?

城市形态之变

“合肥环巢湖首先是城市形态的改变,这就决定了城市空间布局也要随之改变。”安徽省政府参事、安徽战略研究会会长程必定告诉《决策》。但环湖城市形态改变是多方面的,应该从哪个方向来拓展?

先从合肥所处的广域空间说起。合肥的市域幅员基础已扩展到1.14万平方公里,低于杭州的1.6万,高于武汉和南京,这为构建特大城市提供了空间上的可能性。但与之相对应,合肥的城市建成区相对较小,武汉、杭州、南京都在500平方公里以上,合肥只有340平方公里。“这说明合肥的城市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也表明合肥具有加快拓展城市空间和提升城市承载力的潜力。但要提升合肥的承载力,就必须对现有的‘141’空间格局进行再规划。”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告诉《决策》。

在城市空间上,合肥市政府研究室在《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比较分析研究》中提出,在城市空间形态上,要深化“141”发展战略,推进“一中心、多组团”的城市形态发展。合肥市发改委在构建区域性特大城市的研究报告中也提出,形成以“1+X”特大城市内部城市群为特征、以功能互动为重点的梯度型城市框架体系,从而打造多层面的服务空间。

实际上,这些研究成果对未来大合肥的版图,都做出了相对完整的概括。不管最终提出什么样的概念,采访中大家普遍认为,环湖体系要划分成不同的主体功能区,不能一窝蜂地遍地开发。安徽经济研究院总经济师、宏观经济所所长周云峰认为:“在环巢湖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中,一定要留出沿湖岸的生态湿地3-5公里;二是以北岸开发为主,南岸保留生态功能,不能让巢湖成为四周被建筑物包围的‘死湖’。”因此,要把合肥主城区、以中庙为原点的北岸地区和巢湖市区作为“三核”来布局,这三点恰好在一条轴线上。

对于城市的空间布局,程必定对《决策》分析说:“按照现有的城镇基础和未来发展空间的要求,可以在环巢湖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规划四个不同的组团。”在组团式布局的同时,要提前谋划环巢湖城镇密集区,“可以形成三个层次的环巢湖城镇密集区,”安徽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孙自铎分析说,“首先是合肥主城区,中间是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再就是一批特色鲜明且功能较强的小城镇。”

不管是东西南北四组团还是三个层次,亦或是一中心多组团,采访中所有人都认为,考虑到巢湖水治理与合肥的经济能力,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战术上,应选择重点地区,集中优势兵力开发,那么这个突破点应该在哪里?

目前,以“湖天第一胜境”中庙为原点的巢湖北岸地区,成为一致的聚焦点,即滨湖新区跨过南淝河,向东扩展。周云峰在《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中认为,在主导方向上应是沿巢湖向东“蛙式跳跃”建设,在北岸高起点规划一座“半岛新城”,依次分别布局湖岸生态湿地区、宜人宜居区、商贸商务居住混合区、新兴产业密集区四个功能层次。

为什么是以中庙为原点的巢湖北岸呢?“这一区域具有四大显著特点:开敞性好、少占农地、环境优越、基础设施效率高。”周云峰告诉《决策》,“半岛沿岸水体是巢湖最好的水体之一,地势上向南倾斜,‘坐北朝南、靠山面水’符合居住的普遍要求。巢湖主导风向又以东南风为主,经常有微风扑面而来,加之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湖面和南岸金黄色的油菜花海洋,可以极大地提高合肥的城市品质,增加对外吸引力。”

湖、产、城三位一体

“巢湖大面积的水域,不只是一条风景线,而是一颗大宝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区域经济专家陈秀山形容道。根据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巢湖是合肥独一无二的优势,提供了做大文章的机遇,能够发挥出综合效应。合肥版“大湖经济”也绝不仅仅是环巢湖一个圈,长期跟踪研究合肥发展路径的安徽日报社合肥记者站站长许根宏分析说:“巢湖水面开发是表层的资源利用,进一步可以做好上下游链条的延伸。”

实际上,围绕巢湖向外辐射,带动周边发展也是大合肥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将合肥与长三角地区的苏州、南通、宁波和绍兴相比,合肥在城区经济占整个市域经济的比重和发展程度方面,都不差,合肥的最大差距就是县域经济。

站在巢湖岸边向东看,在长三角核心区太湖流域,周边县域经济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县,更是在十强县中占据6席。合肥发展“大湖经济”,能否也创造出类似环太湖县域经济的传奇?

站在“全域合肥”的角度来看,2011年,合肥县域经济在空间上的最大变化,是由原先的“老三县”变成4县1市(县级巢湖市)。新增加的县级巢湖市和庐江县,恰好在东西南三面环抱巢湖水面。在环湖区域的4个县域经济中,位于巢湖北岸的肥西县,已经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这是合肥市“县域突破”战略的最佳体现之一。

从肥西南下是庐江,合肥市政协副主席盛志刚对《决策》分析说:“庐江具备后发潜力,有区位、资源、劳动力优势,庐江是百万人口大县,也是资源大县。”尤其是庐南重化工产业基地,可以发展特钢基地。而且从整个合肥市域来说,庐江的区位是距离长江最近的地方,特别适合重化工业对水运的要求。因此,盛志刚强调说:“庐江即将迎来井喷式发展。”

与庐江对面的是县级巢湖市。“这里已经有一定的城市化、工业化基础,巢湖经济开发区可以作为部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园外园’。”刘志迎分析说,借力合肥经济开发区,既能享受到部级开发区的政策,又可以将无法在合肥经济开发区落户的项目放在巢湖经济开发区,实现互补与利益共享,这是典型的双赢局面。

由此,在产业布局的带动下,“巢湖市将会发展成为安徽省一流的县级市。”程必定告诉《决策》。放在整个安徽来看,已有宁国、天长、桐城、界首、明光5个县级市,分为三个梯队。按照2011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巢湖市在桐城之后,位居第4,只能排在第二方阵。巢湖市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于宁国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关键经济指标,都低于宁国。尤其是财政收入,2011年前10个月,巢湖市只有9.43亿元,不到宁国23亿元的一半。

但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十一五”时期以来,中西部省份出现了“省会经济繁荣”现象,合肥同样如此。按照最近5年合肥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速度来比照,孙自铎告诉《决策》:“借鉴肥西‘与市俱进’,跨入全国百强县的成功模式。巢湖市比肩宁国,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合肥的投资总量大,如果每年有1/10投到巢湖市,5年就是1500亿元,这是其他县级市无法赶超的。

而要拉动县域经济,“一个必须的战略和路径就是走产城一体的道路”,安徽区域经济专家宋宏对《决策》分析说,“产业在前,创造就业吸引人口,然后发展公共服务留住人口,就会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宋宏还建议,公共服务可以适当超前,借鉴滨湖新区的成功经验,将优质的教育、医疗、商业环境提前布局,创造好的服务环境,“这种服务环境又可以成为招商引资的软环境。”

由此可见,不管是作为未来合肥特大城市新中心的滨湖新区,还是围绕巢湖分布的4个县域经济,合肥版的“大湖经济”一定是产城融合、城湖共生的,湖泊、产业、城市三位一体,才真正是合肥“大湖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可以触摸的未来

“从先天条件上来说,巢湖的基础一点也不比西湖差,而且更具优势。环巢湖不仅有湖光山色,还有温泉、湿地和历史文化遗迹。”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分析说,“将这些资源整合开发,打造一个环湖旅游产业带,将巢湖打造成跟西湖一样的知名度,不是没有可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何让巢湖比肩西湖,将是未来大合肥发展进程中的重头文章。

按照区域经济的SWOT分析法,巢湖是合肥的优势和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生态治理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从全球“大湖经济”城市的典型案例来看,不管是欧洲的日内瓦湖还是北美洲的五大湖,再到中国长三角的太湖,发展“大湖经济”都不能陷入开发与污染一定对立的思维窠臼中。

比如环巢湖旅游产业带,统计发现,旅游产业的带动力仅次于汽车产业。目前,从滨湖新区到中庙,从中庙到半汤、从三河到汤池,湖光山色与温泉养生,可以让一直以来缺少旅游拳头产品的合肥盛装起舞,成为安徽旅游产业的中间一极。盛志刚分析说,巢湖东有半汤、西有汤池,可以打造合肥“温泉之乡”的品牌。据悉,合肥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规划已经公开招标,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走,到合肥去泡温泉”就将成为全国的流行语。

但从本质上说,旅游仅仅是合肥“大湖经济”的一个浅层面。波特的竞争力钻石模型认为,竞争优势是动态的概念,优势可以在价值链的任何一处作为起点。相比旅游来说,更高端的产业链条,正在巢湖之滨实施或规划实施。其中,滨湖金融城就是环湖高端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2006年11月,滨湖新区打下第一根基桩,5年来在“外引内建”的策略下,已吸引中行、建行、农行、交行、浦发银行等十多家银行的总部级后台服务基地和证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行业机构入驻。从香港、上海、深圳等经济先发城市金融产业链演变的过程来看,金融机构进驻滨湖新区只是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则是加强金融业与工业、商贸、物流和科技研发等实体产业的联动,通过建设要素大市场、承接国际国内金融业务外包等途径,构建金融产业集群,完善金融产业链。“金融业是开放式产业,大合肥可以此为跳板,融入到更大的经济循环体系中,实现价值创造的提升。同时,依托产业链条来集聚人口,增强新城区人气,环湖区域价值也会由此获得极大提升。”相关专家分析说。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范文5

――广州市环科院博士、高级工程师李明光

“要想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就要充分发挥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过提升环境竞争力来吸引高端发展要素,创造经济价值。”

“广州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提升环境竞争力以发展先进生产力,各区县环境竞争力排名的公布,有助广州未来全面提升环境竞争力。”

……

日前,广州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广州市环科院”)了“广州市各区县环境竞争力排名”,逐一分析全市12个区(县)环境竞争力优、劣之处,并针对不足提出具体提升意见,为区县改善环境和利用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点灯引航。

排名利于各区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南沙区环境竞争力得分70.9,排名第一。”这是广州首次对区县环境竞争力进行排名,在“广州市区县环境竞争力评价”专家座谈会上,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环境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赵细康表示,此举在广东省内亦属首次,在国内都是很超前的,有利于各区县提升环境治理能力。

据悉,环境竞争力是一个地区利用环境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能力。此次“广州市区县环境竞争力评价”采用百分制,主要设置有环境资源与容量竞争力、环境质量竞争力、环境治理与建设竞争力、环境资源与效率竞争力、环境管理与形象竞争力5项一级指标,下设16项二级指标及35项三级指标。研究基于2013年数据评价基础上完成,根据报告显示,各区县当年环境竞争力从强到弱排名依次是:南沙、从化、萝岗、番禺、天河、增城、花都、海珠、越秀、荔湾、黄埔和白云。

“现今环境在城市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优良的环境质量和利用环境资源创造价值的能力对地区未来经济发展将起到重大影响。”广州市环科院副院长李肇铸介绍,从2012年起广州市环科院就开始尝试对广州和其他国内中心城市及国际大城市的环境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对比发现,提升广州整体环境竞争力基础还在于提升各区县的环境竞争力。”

“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指导下,各区县近年来也逐渐认识到提升环境竞争力的重要性。”广州市环科院博士、高级工程师李明光补充说。但各区县的环境竞争力先天条件和发展状况不一,通过开展评价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其环境竞争力总体态势,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绿色发展潜力。

对症下药评价建议更具实操性

“评价的意义不是得出一份排名,如何帮助区县提升环境竞争力才是关键。”李明光介绍,与国内总体区域管理者为对象的宏观环境竞争力研究不同,“广州市区县环境竞争力”评价主要从微观、实用、环保及面向吸引对象(企业及人才等)的角度进行研究。

以排名靠后的白云区为例,报告显示其NO2可用容量、PM10可用容量、人均可用水资源量、COD可用容量等12项三级指标属于劣势指标。李明光告诉记者,结合调研了解到该区的实际情况,报告中列出了如加大环保问题源头综合治理力度、加大环保财政投入、建设先进监控和预警应急系统等多项应对举措。

“从日常工作经验看,这些意见都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白云区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坦言,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优先考虑报告中提出的措施。

记者还发现,与时俱进是评价体系的一大特点。“对于环境管理、形象与文化等,很多时候并未被列入国际或者省域环境竞争力研究。”李明光介绍,将“环境管理与形象”作为构建评价体系的五大一级指标之一,是广州市环境竞争力研究的一大创新,广州市环科院计划今后对其概念内容和指标体系进行专门研究。“目前社会对广州市各区县之间环境保护与管理情况的对比很感兴趣。”有媒体已经连续两年推出广州区县生态环境榜单,对区县生态环境质量及环境保护与管理情况进行对比评价,大多选择以媒体舆论、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作为评价指标,这些实际上反映的是区县环境社会形象的部分内容,“如果能够帮助区县塑造良好的环境社会形象,将会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济与环保可实现同频共振

“就广州目前所处发展阶段而言,环境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吸引高端发展要素的能力。”李肇铸解释说。做这个排名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推动广州各区县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环境管理能力,从而吸引高端产业进驻,形成双赢。

县域经济研究报告范文6

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从近年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一个地方的省域经济强往往就是强在县域经济上,而县域经济强又往往正是强在乡镇经济上。

从百强县看经济发展

1992年百强县排行榜初次排定,浙江的入围县(市)只有12个,而2003年10月底公布的第三届中国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浙江省占2……

12. [三农问题] 新形势下搞好县域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分析 [佚名][2008年8月29日][0]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如何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当前县级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和严峻考验。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减缓是突出矛盾。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新形势下搞好县城农民增收工作的对策。 在新阶段,农民收入问题是整个农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一个全局性……

13. [三农问题] 县域经济 特色为本 [佚名][2008年8月29日][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区域经济单元,包括县、乡(镇)、村经济,具有多层性、综合性和基石性等特点。由于我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发展县域经济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总体上看,笔者认为,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尤其应当引起充分重视。 在空间上,发展县域经济要突出发展县城经济。因为县城集聚了县域内各种资源和行业优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14. [三农问题] 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sannong][2008年8月29日][2] 当前,城镇经济不仅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也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经济学家傅筑夫曾说:“城镇把知识、经验、思想逐渐积累起来,并整理加工,组织成为一种约定的生活秩序;同时,把这种新的生活秩序逐渐传播到邻近地区去”。因而,如何使经济现代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对于推动城镇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规划,着力提高产业集中度。现代社会,经济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国家之间、……

15. [三农问题] 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四难”及对策 [sannong][2008年8月29日][1] 一是农民贷款难。当前农民贷款主要靠农村信用社。虽然农村信用社正加速自身发展,逐年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但同农民所期望的农村金融服务不匹配,仍然存在贷款门坎高、手续繁琐等问题。但其自身历史负担重,信用调查难,信用贷款风险大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实力不足。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结构……

16. [三农问题] 发展县域经济,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sannong][2008年8月29日][1]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尤其重视,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下去,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一、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农民赖以生存的耕……

17. [经验材料] 发展县域民族经济经验材料 [字匠][2008年8月22日][39] ## 县位于 ## 省东南部,地处中、俄、朝黄金交界地带,是黑龙江省最早的朝鲜族人口聚居地,也是东北著名的革命老区,辖 ## 个朝鲜民族镇、 ## 个朝鲜族自然村,朝鲜族人口 ## 万人,分别占全县人口、少数民族人口的 5.2% 和 73.3% 。近年来,我们以民族融合、共同富裕为……

18. [调研报告2] 突然“五大瓶颈” 加速县域发展 [醉舞斜阳][2008年8月21日][2] 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在全省各地掀起了新一轮抓机遇谋发展的热潮。##作为闽西北山区县,近几年经济社会虽有长足发展,但受区位、交通、资金等诸多瓶颈的制约,发展速度和规模远不如沿海发达地区。因此,更有必要抓住抓牢此次发展契机,在凸显##毗邻江西,处于京福高速公路重要节点这一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找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加快突破各项瓶颈制约,努力实现在……

19. [心得体会] 县域经济如何在竞争中发展 [醉舞斜阳][2008年8月21日][64]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经济法则不仅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激烈竞争中得以贯彻,而且也必然要在区域之间竞相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种区域之间的竞争是否客观存在?我们如何把握竞争态势,学会运用市场法则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本人拟对此谈点浅见。 一、要清醒认识县域经济竞相发展的大趋势,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nb……

20. [财政金融] 挖掘银行信贷潜力 突破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瓶颈” [佚名][2008年8月18日][29] 资金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液”,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资金筹措是项目建设十分关键的环节,资金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资金对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的项目竞赛活动,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如何解决好项目建设资金来源问题,取决于资金积累能力和引入外部资金的能力。从我市各地多年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21. [经验材料] 做好基层税收工作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大局 [佚名][2008年8月10日][42] 税收是一国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其行政权力,依靠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职能是为满足国家的公共支出需要筹集资金以及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调控。 县一级税务机关在体制上虽然直属上级税务机关领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息息相关,县域经济状况直接决定着地方税收工作的发展。因此,税收工作的重点应在于服务县域经……

22. [和谐社会]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佚名][2008年8月9日][148] 市委一届八次全委会提出,2008年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根本保证。这使我们深深感到思想上的又一次大解放,认识上的又一次大提高;全市正在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2008年镇坪县经济社会预期增长目标:GDP增长12%,投资增长25%,财政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0元。

一……

23. [调查报告] 现行财政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建议 [未知][2008年7月20日][62] 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多年的实践看,初步建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框架。对建立稳定的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财政收入渠道,调动各级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各方面情况的变化,现行财政体制在运行中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一、现行财政体制存在的问……

24. [财政金融] 先进性教育与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佚名][2008年6月29日][3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兴彭、建设渝东南民族地区生态经济强县和武陵山区经济高地的新的发展阶段。财政部门应该如何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并统一起来,把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组织保障,实实在在的推动和促进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们今天就这一专题开展讨论。 一、准确把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nb……

25. [经验材料] 依托资源优势 打造特色水产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chuanqing][2008年6月29日][13] 博湖县因拥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而得县名。县辖五乡两镇,驻县单位有巴州种畜场、农二师25团、27团种马场、宝浪油田项目开发经理部等,总人口5.66万人,由汉、蒙、维、回等18个民族组成。全县总面积3808.6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现为1646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43.2%。县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水产、芦苇、旅游、石油为主的资源优势,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湖内有鲤鱼、池沼公……

26. [工作报告] 做好全县项目建设工作 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anni][2008年6月21日][33] 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全县项目建设工作,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讲几点意见。 关于项目工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项目建设的压力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科技人才优势和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富县”战略,将加强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事业进步的支撑,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定信……

27. [调研报告1]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佚名][2008年6月2日][32] 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未来20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大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占国土面积93%、人口85%强的县域。因而,十六大第一次鲜明提出了要“壮大县域经济”。就我市而言,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在于县域经济发展上的差距,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发展,就必须把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提到主要的议事日程。去年我……

28. [调研报告1]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佚名][2008年6月1日][25] 贫困山区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¾ ¾ 对 XX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 XX县委副书记 XXX XX县位于湘中偏北,地处雪峰山北麓,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180个村(居委),总人口95万,集山区、库区、贫困区、自然灾害多发区于一体,是……

29. [调研报告1] 加快xx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佚名][2008年6月1日][15] 加快xx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省委xx书记在xx考察工作时指出:山区经济的落后,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的落后上;必须千方百计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步伐。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山区xx县,如何贯彻落实省委xx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确保如期实现脱贫奔康目标?本文结合xx实际,试作肤浅的探索和思考。 一、坚持观念创新,营造良好的发展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