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教案范例6篇

歌曲教案

歌曲教案范文1

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资料,提供参考。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一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二

一、引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三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1.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歌曲教案范文2

【关键词】幼儿歌曲;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33-01

一、幼儿歌曲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设置具有系统性特征,而学前教育与儿童歌曲教学在不同的地域、民族和学校中具有很大的差异,因而,利用学前教育专业的优势,及时对没有条件的学校和地区进行师资培训,提升歌曲教学在儿童成长与学习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实践意义。儿童歌曲,作为儿童在初期成长时的语言教育的一种,对于中国广袤地域中不同民族、地域而言,可以根据当地情况选择适宜的歌曲,有利于儿童的成长。

作为对一切事务都好奇、感兴趣的儿童,对于与动作、视频、音频相结合的儿歌感兴趣是必然的。这也是幼儿歌曲可以广泛作为幼儿园的语言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的原因之一。因而,学前教育中的音乐教师,不仅需要运用自己的技能和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启发性教学,还承担着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音乐教师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儿童的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能力,培养其良好的乐感和心理审美能力的重任。对于幼儿而言,这一阶段的艺术教育与心理教育,是教师应该承担的重任之一,因为它还是推进孩子们终身发展的最佳载体形式。

幼儿歌曲教学,教师不仅需要进行不同内容的选择,也需要进行不同风格歌曲的选择,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过程中应该编配的舞蹈动作、其他视频媒体的辅助运用以及互动参与性等因素。因而,不管是对幼儿来说还是教育者来说,幼儿歌曲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笔者认为,幼儿歌曲需要以语言的配合与节奏的模仿为基础,需要对儿歌歌词中的不同内容、描述的不同情景与道德规范、文学故事等价值进行发掘,起到教育幼儿的作用。

二、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

鉴于幼儿歌曲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对未来的教师们进行诗意儿童心理特征和发育特点的教学。首先,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应强调幼儿歌曲教学的立体特征,鼓励学习者从儿歌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不同作用、不同节奏特点以及不同类型等出发,在课上课下都认真地分析儿歌中所蕴含的教育、审美功能特征,将不同的儿歌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比如可以划分为自然形态儿歌、社会形态儿歌、人生形态儿歌等几个不同的大类别,进行不同教学内容的设计,并且在实习课中不断的实践。

其次,需要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着不同的文学故事、童话漫画以及视频载体等,对每一种不同类型的儿歌进行再次细分。不同歌曲针对不同性格、爱好、年龄的孩子,学前教育学生设计课程与备案后可以进行大量的实践性教学和不断尝试,对其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教学结果进行及时总结。

再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需要针对不同时期的幼儿歌曲中的审美与价值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在所有幼儿歌曲中,人生形态儿歌在总数量中占很大比例,这些不同的内容构成了这一类儿童歌曲的价值观。此外,在游戏性质的儿歌中,教育者应该关注其倡导幼儿教育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观念,鼓励学生参与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塑造学生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男孩或者是好动的学生而言,更应该注意运动游戏类型儿歌的实施过程与步骤,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授课方案。

最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还应关注语言游戏型儿歌中的思维开发特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关注追求语言音律的同时,要尝试让幼儿通过活动进行初步的语言和思维训练,探索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而且,教师还可以在实施音乐教学中,倡导幼儿利用正确的方法说话、演唱儿歌,将其作为儿童语言与肢体动作教学的一种综合性手段,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素质发展。因而,教师在上课之前对于幼儿歌曲中的审美、教育价值等应该下功夫发掘,备好课、做好具体实施方案、研究其具体特征,是上课达到教学目的的前提。

从幼儿教学的全局来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负有重要的责任,需要对儿歌中的多样性价值进行发掘,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进行适当的借鉴,促进幼儿歌曲教学教育现代观念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儿歌的“权威”特点,对传统思想进行传播和影响,同时也要结合现代社会和学校的具体课程特点,进行创新性发展,体现出向现实、现代化转向的特点。

参考文献:

[1]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歌曲教案范文3

一、歌词讲解失去音乐课特点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海》教学片断(人音版第二册)

师:孩子们,让我们一起用优美的声音来朗读歌词。

[教学情景:教师将《海》的伴奏音乐进行循环播放作为背景音乐,并在多媒体上出示一幅蓝色的大海画面。学生深情地读“大海啊望不到边,多广阔的海”,接着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另一幅月夜的大海画面。学生继续读“太阳啊已经下去,月亮升上来”。]

师:孩子们,老师没有从你们的歌词朗读中感受到大海的辽阔与月夜的美景。

[教学情景:教师结合音乐与画面深情地朗读歌词并讲解大海是如何的辽阔与美丽,大海资源是如何的丰富等,目的是想启发学生深情地读出大海的辽阔、月夜的美丽。]

师:孩子们,请深情地再读一遍歌词。

[教学情景:学生按教师要求读好第一段歌词后,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第二段歌词的教学。](此教学环节用时近十分钟)

从表象看,该教学环节是在音乐的弥漫下结合图片朗读歌词较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但只要我们静静地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该教师在完成歌词朗读这一教学环节时将歌词讲解得太细,已经完全将歌词朗读变成了语文课中的配乐讲解。其实朗读歌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只不过是让他们在音乐弥漫中了解、认读歌词而已,教师没有必要用语言注解得太多。

二、多媒体依赖造成教学负担

教学案例一:表演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教师带领学生在精心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中,进行了很多音乐活动,并学习新歌曲,收到很好的效果,接着……]

师:孩子们,让我们再一次用优美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教学情景:教师正准备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伴奏时。计算机突然死机了,该教师在计算机旁左弄弄右摆摆了好一阵子。眼看学生已经不耐烦了。才坐到钢琴旁,一弹伴奏令人哗然:首先歌曲是降E调,该教师弹的是自己熟悉的调。给人一种歌曲调偏低的感觉;在学生演唱一遍歌曲后,可能该教师觉得弹D伴奏学生演唱歌曲的声音位置和状态都没有弹降E好,于是决定弹降E调让学生再演唱一遍歌曲。这一次不知道是该教师平时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还是本来自身教学基本功就不够,总之她的伴奏无数次地出现错音。完全影响了学生的歌曲演唱及对这首歌曲情绪的表现]

教学案例二:聆听音乐《霍拉舞曲》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四册)

[教学情景:教师在上课前将音乐教室布置成一个晚会的现场。]

师:在美丽的罗马尼亚,正在举行国际儿童音乐夏令营,来自各国的喜欢音乐的小朋友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东道主罗马尼亚的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舞曲(播放《霍拉舞曲》,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到台上来跳圆圈舞。)  师:大家开心吗?  生:开心。  师:是什么让你们这样开心?  生:舞蹈、音乐。  师:对,这首欢快、热情的《霍拉舞曲》把我们带进了欢乐的海洋,请同学们选一种颜色来代表音乐的情绪。

[教学情景:学生回答“蓝色”,教师请学生再想想有没有其他颜色更代表热情,学生又回答“黄色”,该教师还是请孩子们再想想……如此这般了好一阵子终于有学生回答出了“红色”,该教师如释重负地说“完全正确”。]

原来这位教师在多媒体上制作的是“红色”代表热情的情绪,如果学生没回答出“红色”那她就没办法出示制作的教学课件。其实学生回答什么颜色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认为哪一种颜色在自己心中代表热情就行。

从上面两个课例我们不难发现,现代课堂固然需要借助多媒体来优化教学,但是,过多依赖多媒体反而变成教学负担,尤其是音乐教学,教师过多依赖多媒体音乐伴奏不仅不利于促进教师对音乐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还容易形成对多媒体伴奏的依赖性;同时多媒体教学语言还变相地在注解音乐,其实,音乐是非语意性的艺术,它需要每一位学生用心去体验、感知。

三、新课导入失去音乐之源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这是什么》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三册)

[教学情景:上课铃响了。老师用了很多好的方法组织学生快速地将情绪投入到音乐课中,接着……]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坐在地上,拿出准备好的纸和笔放在小凳上。

[教学情景:学生快速准备好]

师:请听老师的谜语并在纸上画出谜底“这是什么?”

[教学情景:教师语言导入:“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滴嗒滴嗒滴嗒滴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请孩子们开动脑筋,把老师的谜底画出来。  [教学情景:静悄悄的音乐教室,学生苦思冥想画老师出的谜语的谜底,有画马的、有画马车的、有画钟的……时间过了很久终于有部分学生举起小手,告诉老师已画好谜底,于是该教师请部分学生出示谜底并公布答案。]

象这种离开音乐的导入形式还有很多,看似新颖但有违《音乐课程标准》提倡的音乐课应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其实该教师完全可以用歌曲表演的形式导入新课。让学生来猜这个谜语,这样既生动有趣又不离开音乐,很合乎《音乐课程标准》的价值观。

四、相关文化知识拓展脱离音乐之本

教学案例:学唱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教学片断(人音版教材第五册)

[教学情景:课堂上,教师以舞蹈、打击乐等多种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师:孩子们,你们去过内蒙古草原吗?

生:没有。(因为他们大多是南方的孩子)

师:那你们想了解内蒙古草原及那里小朋友的生活吗?

生:想。

[教学情景: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多幅内蒙古的图片。绘声绘色地介绍草原的辽阔、蒙古族服饰的美丽、牧民的热情好客、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包括摔跤、赛马、射箭等),整个民族风情拓展用时十三分钟。](这一教学片断完全是在上社会课)

歌曲教案范文4

1.欣赏歌曲,感受旋律优美恬静的意境,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借助对物体之间对应关系的认识,通过合作摆图、排图谱顺序等方法理解、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3.在不断自我验证的过程中体验学会歌曲时的成功喜悦。

准备:

磁性板,和歌词相对应的图片,泡泡棒。

过程:

一、导入活动:猜泡泡

师: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这首歌里有四个非常有趣的泡泡,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什么。(教师依次出示苹果、葡萄、星星、露珠的图片,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师:这些有趣的泡泡是什么吹出来的呢?说说你的想法吧。

幼:苹果是苹果吹出来的,葡萄是葡萄吹出来的。

幼:把星星放在泡泡水里吹出来的……

师:你的想法挺奇特的。

二、倾听歌曲,并通过摆图了解歌词中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及歌词顺序

1.明确任务和要求。

师:到底这些泡泡是什么吹出来的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出示月亮、葡萄藤、花朵、小草图片),答案就在里面。请你们三人一组商量一下,然后把答案贴在磁性板上。

师:每组只有一块板,四个泡泡怎样贴才能看得清楚?

幼:苹果贴在左上角,葡萄贴在右上角,星星贴在左下角,露珠贴在右下角。

师:这个方法很清楚,谁还有不同的想法?

幼:我的方法和他一样,这个方法很好。

师:三个人一组,谁拿磁板比较好?

幼:中间的人。

师:还记得是哪四个泡泡吗?

幼:苹果、葡萄、星星、露珠。

2.幼儿分组合作摆图,其间教师播放伴奏旋律三遍,并巡回指导。

3.倾听歌曲,验证摆图是否正确,理解歌词。

教师第一次范唱歌曲。

师:到底歌曲里说这些泡泡是谁吹出来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如果你们小组的答案和歌里的不一样,请改过来。(幼儿倾听范唱。)

师:现在请你们把题板放上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将本小组的题板放到大磁性板上。他们基本上把图片排成两横排,表示泡泡的事物在上面,表示吹泡泡的事物在下面,而且都没有按照歌词的顺序排。)

师:你们都觉得星星是月亮吹出来的泡泡。为什么?

幼:因为星星和月亮都在天上。

幼:因为星星就在月亮的旁边。

师:葡萄为什么是藤儿吹出的泡泡?

幼:葡萄是长在藤上的。

师:那为什么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

幼:因为花和苹果都是红色的。

幼:花儿谢了才能结出果实。

师:露珠为什么是草儿吹出来的泡泡呢?

幼:因为草里有露珠。

师:你看见过?看来你很善于观察。

师:现在请你们用歌曲里的话来说一说。

幼:苹果是花儿吹出来的,葡萄是藤儿吹出来的。

师:说得真好。如果能按歌词说完整就更好了。吹出的什么?

幼(集体):苹果是花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教师指图,幼儿回忆歌词。)

4.再次倾听歌曲,根据歌曲内容的顺序排图。

(教师第二次范唱歌曲。)

师:你们听得仔细、说得完整,真不错。现在问题更难了,你们能根据歌词出现的顺序摆图吗?

教师给出分成两行的题板:

1. 2.

3. 4.

(一幼儿在操作时未按照教师的提示进行,而是仍旧按照前面的经验排成两行,而且顺序与歌词不一致。)

师:你们觉得这样摆对不对?(幼儿有说对的,也有说不对的。)

师:怎么办?

幼:再听一次。

5.教师第三次范唱歌曲,引导幼儿自我纠正。

倾听后一男孩尝试排图。

师:排对了吗?其他小朋友同意吗?

幼:同意!

师:我们给他一点掌声好吗?

三、在初步尝试完整演唱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通过“辨别异同”学习后半段歌曲

1.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当唱到后半部分歌曲时边唱边画图谱)。

2.教师请出“泡泡棒”,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幼儿自然跟唱歌曲的前半部分内容,也有部分幼儿跟唱后半部分)。

3.教师请一名幼儿手执泡泡棒当小指挥完整指图谱,其余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尝试演唱歌曲。

4.教师通过“辨别异同”,帮助幼儿发现问题并尝试自我澄清。

师:你们在演唱中有困难吗?

幼:没有!

师:一点困难都没有呀?

幼:没有!

师:那这里应该怎么唱呀?(教师指向后半段的图谱,一边指一边请幼儿演唱。)这两个图一样吗?(教师指着后半段第一行图谱最前面的两个泡泡。)

幼:不一样,一个小,一个大。

师:那你们听我是怎么唱的。(教师范唱第二段。)

师:发现了吗?

幼:第一个唱得小,第二个唱得大。

师:第一个“吹”小,唱得短一点、轻一点;第二个“吹”大,唱得长一些、响一点。非常好!你们可不可以按照自己说的来试试?

四、师幼用接唱的方式演唱歌曲(教师演唱前半段,幼儿演唱后半段)

五、全体幼儿面向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一起演唱歌曲。

点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这一文件的颁布使学习品质的培养成为新的研究焦点。在前不久落幕的“第八届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观摩研讨会”上,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以音乐活动为载体,展开了对幼儿学习的“好奇心、好胜心、主动性、坚持性、创造性”等学习品质的探索和研究。“吹泡泡”便是典型案例之一。

《吹泡泡》歌词优美,富有想象力,文学性较强。全曲分为两部分,前半段共有四个乐句,第1个乐句和第3个乐句的旋律相同,第2个和第4个乐句相似,每句歌词中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吹泡泡》的歌词和旋律不但对幼儿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了挑战,而且提出了比较有压力的自我监控任务。倘若幼儿不能正确识别事物的对应关系,或者对歌词出现的顺序缺乏明确感知和稳定的记忆,那么在学习中遭遇的困难将影响幼儿学习成就感的获得,并会导致审美流畅性的阻断。即使幼儿对上述内容都有了明确的认识,如果在演唱练习中不能持续保持高度的自我监控警惕性,那么在学习中同样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吹泡泡》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适宜的教学策略,就会使教学陷入机械重复的状态,最后不但自己觉得乏味和疲劳,幼儿也会因为无趣而出现精神涣散的局面。然而,在“吹泡泡”的教学现场,幼儿自始至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我认为其妙招有两个:

第一,逐步收口。

“逐步收口”是指教师提出的问题开放性程度越来越低,封闭性程度越来越高。在该活动中,“逐步收口”的策略主要运用在前半段歌词的学习上。

活动一开始,教师介绍完“苹果、葡萄、星星、露珠”之后,提出一个开放性程度很高的问题:“这些泡泡是什么吹出来的?”此时,幼儿借助原有经验说出“苹果是苹果吹出来的”“葡萄是葡萄吹出来的”等,这些答案与歌词的内容相去甚远,但教师没有对此作对错的评价,而是作为倾听者,全面接纳孩子的想法,以“想法奇特”的反馈使幼儿感受到被认可的愉悦。

随后,教师采用材料控制的方式降低了问题的“开放性”。教师出示了包含苹果、花朵等N种事物图片的题板,并告知幼儿“答案就在里面”,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验证已有经验的想法促使幼儿主动探索。

继而,教师以“歌曲内容”为参照进一步收紧了问题的“宽度”。教师清唱歌曲后提问:“到底歌曲里这些泡泡是谁吹出来的?”同时要求幼儿检查自己的答案和歌曲内容是否一致。教师通过问题引起幼儿自我证实的愿望,使他们在倾听歌曲中主动地澄清自己原有的排列顺序与歌词是否一致。

最后,教师以“歌词顺序”为标杆再次缩小了问题的“口径”。教师在第二次清唱后说:“现在问题更难了。你们能根据歌词的顺序摆图吗?”大班幼儿的好胜心较为强烈,“更难”一词激起了他们迎接挑战的愿望,他们主动要求再听一遍歌曲,在进一步倾听中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当幼儿对歌词顺序产生争议时,教师没有纠缠于无谓的讨论,而是反问“怎么办”,促使幼儿寻求解决的方法,使幼儿产生“再听一次”的愿望,实现了由“他要”向“我要”的转变。

在这部分学习中,教师立足于幼儿的原有经验,不断地向他们抛出问题,促使幼儿自己产生疑问,形成认知冲突,从而产生主动求解、主动证实的愿望。

第二,先点明困难再辨别异同。

观察模仿学习是幼儿在音乐学习中的一种形式。观察模仿学习中最需要发展的学习品质之一就是“观察模仿的速度和准确性”,即通过有效的观察迅速获得准确的结果。幼儿在学习《吹泡泡》后半部分内容时,由于有了前面三次完整跟唱的经历,幼儿初步掌握了后半部分歌曲内容,但概念还比较模糊。为了帮助幼儿澄清概念,教师采取了“先点明困难再比较异同”的方式,以提升观察模仿的准确性。

歌曲教案范文5

唱歌 兴趣 学生

镜头一: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一直不高,积极性也不大,所以在学习江南民歌《无锡景》时,我化繁为简,抓住歌曲的几个主要音i-6-5-3-2-1,分析讲解了江南民歌的曼妙婉约,很多学生都被歌曲优美曲折的旋律所感染,集体演唱比较顺利。可当我让一名女同学起来演唱时,她说,“我不爱唱!”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不喜欢这种歌曲!”

镜头二:在听一节音乐公开课,学的是《让世界充满爱》。在美轮美奂的课件背景下,年轻的女老师又是分析歌曲内涵又是欣赏又是范唱,学生们一会儿念歌词,一会儿打节奏,一会儿跟着录音唱,双方都忙的不亦乐乎。可是大半节课下来,我发觉老师基本没弹过琴校对过歌曲的音高,而且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多数学生都还没掌握,教室里已经有的学生不张口了,开口的学生们演唱的声音也越来越微弱。

一、原因分析

1.学生们不喜欢教材上的一些歌曲。时代久远,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离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们无法真正去体会歌曲中的内涵与外延,所以不爱唱这些歌曲。

2.教师在教学这些歌曲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保守,教学方法呆板,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几乎把节节音乐课都变成了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长期下来,学生们开口演唱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唱歌氛围,这样,学生自然也就不爱唱老师教的歌曲了。

3.喜欢流行元素是孩子的天性,音乐也不例外。初中是孩子们情绪、感情突变的时期,他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新奇,羡慕并模仿他们,从而产生了对流行音乐的兴趣;而且流行歌曲演唱比较容易、个性色彩比较明显,所以,他们爱流行歌曲的程度远远超过对教材上的歌曲。

二、教学策略与实践

要让这些会唱歌的学生张口唱歌,爱唱歌,激发学生唱歌的兴趣是前提。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对于音乐课,兴趣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愉快的心情是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堂音乐课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欢乐活泼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学生必定能开开心心的放声歌唱。

1.教师课前准备要充分,要学会利用音乐学案。由于现在的音乐教材好多地方都实行循环使用,学生们与音乐教材的亲密接触只有每周一次的音乐课上,没有教材,学生们自然就无法重视音乐课。音乐教师利用学案,把教学内容中需要预习和课后拓展的资源设计在学案中,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或者是与家人交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歌曲内涵,激发学生课堂演唱的兴趣。

2.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教材上的歌曲,难易程度不同,音乐教师要尝试打破传统的、固定模式的演唱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歌曲选择不同的教唱方式。简单的歌曲以学生自学为主,如学唱《欢乐颂》,因为这首歌曲比较简单而且学生们都很熟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自学,上课时分小组比赛展示。有了要求,把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下放,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音乐课。对于一些通俗歌曲,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在听唱的基础上采用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去学习。在教学歌曲之前先让学生多听,每听一次都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让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描述歌曲内容;用简单的拍手方法为歌曲伴奏;用指挥动作为歌曲指挥,等等。有的经典歌曲像《龙的传人》有很多版本的演唱,不妨让学生多听多感受,这样开阔他们的视野,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还为学生演唱歌曲打下了基础。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手段,让单调的歌曲变得生动起来。例如,改变演唱形式,可对唱、接唱、领唱等;使用鼓励机制,唱完歌老师打出分数、分组比赛、同学互评等;还可以使用电教手段,使用多媒体、MP3录音机等将学生的声音录下来,然后播放,让学生聆听自己和他人的声音效果,激发学生演唱兴趣。

3.恰当地使用媒体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随着现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媒体已介入到了音乐课的教学中来,这够让学生能够通过耳濡目染,更加形象生动的学唱歌曲,激发学生演唱的兴趣。但是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要避免把节节音乐课都变成了以欣赏为主的综合课。在教学过程中,欣赏和聆听只是为唱歌服务的,音乐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唱歌上,训练学生唱歌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唱得机会多了,学生也便会爱上唱歌课了。

4.教师要加强自身的基本功训练。现在一线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中,专职专业的音乐教师占多数,但有的学校对音乐学科并不太重视,导致许多音乐教师工作以后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放松,如音乐教师范唱歌曲时的准确、表演歌曲时的完美、钢琴伴奏时的精彩、知识讲解时的渊博……他们往往都忽略掉。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一个音乐教师,如果自身的能力水平有限,他又能如何让学生喜爱,不受学生喜欢的音乐教师,学生会喜欢他上的课吗?

5.要处理好流行歌曲与教材歌曲的搭配关系。流行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于接受的特点,这是让初中生对其钟爱的主要原因。只是教学生演唱教材上的歌曲,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不爱唱歌,而一味迁就学生,他想唱什么就让他唱什么,那又会导致学生音乐素养下降,所以音乐教师应该灵活机动地安排唱歌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对待流行音乐时,只有自己正确认识流行音乐,才能让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做好精心的准备,多收集一些教材上看不到的知识,多收集一些优秀的、经典的作品,如学唱《故乡的小路》时,可以补充《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唱《奥林匹克风》时,可以补充《我和你》、《北京欢迎你》。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孩子多了解与教唱歌曲相关联的作品,只有听得多、唱得多,才可能会想得多,试想,谁不期望上这样丰富的音乐课啊?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在唱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作为音乐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唱歌,感受歌曲的美,同时要让学生在歌曲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了解多元文化,培养人格健康发展,采用丰富的评价方式,以积极的态度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唱歌活动,让学生能够做一个全面展和谐发展的人。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余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歌曲教案范文6

(一)教育性原则

秦皇岛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等一些积极的教育意义,但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仍需教师有目地,有意识的加以甄选和鉴别,吸取当地民间音乐所具有的精华部分选择那些幼儿感兴趣并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民间音乐,剔除其糟粕,让幼儿更加喜爱对民间音乐的学习,能更好地传承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二)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是指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民间音乐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选择幼儿在现实生活或周围环境中能经历和感受到的,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对于幼儿园来说,应该带着孩子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为幼儿提供身体体验和充分感受民间音乐的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在丰富认知体验的基础上能够愉快的唱歌、舞蹈和学习。

(三)发展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应能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从上面的要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教育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又在其它不同领域他们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所以,在对于秦皇岛民间音乐的筛选应全面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从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行为到道德,从知识到智力,从生活方面的技能到审美需要。

(四)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民间音乐教育资源内容的筛选就要根据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充分利用本地区和本园的丰富资源,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例如:昌黎县和抚宁县的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就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音乐特色资源进行不同的选择。

二、秦皇岛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可实际应用的内容

(一)秦皇岛民间舞蹈

秦皇岛民间舞蹈以昌黎地秧歌最为出名,昌黎地秧歌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是集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昌黎地秧歌的艺术表演其随意性极强,舞蹈也没有固定的套路,表演者能够见景生情,即兴发挥,以其丰富的表情配合身体优美的舞蹈,把秧歌艺术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使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寸子秧歌,它是根据清朝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加工改编而成,秦皇岛的民间舞蹈还有猴打棒、高跷、狮子舞、霸王鞭、龙灯、太平跤等。

(二)秦皇岛民间歌曲

秦皇岛民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传说、劳动号子、抗敌民歌和情歌四大类。演唱的曲调也具有相当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而这些具有地方语言色彩的民歌经过长期流传和不少人的加工润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

(三)秦皇岛民间器乐

秦皇岛的民间鼓乐按乐曲分类可分为秧歌曲、牌子曲、汉吹曲和花史曲四大类。传统的鼓吹乐活动,主要将其用于秧歌伴奏和大型庆贺性集会活动。秦皇岛的昌黎吹歌是一种有特色的鼓吹乐艺术形式,主要是以唢呐吹奏乐曲,伴以一个堂鼓和一个小钹,较大的场面有时还伴有笙、笛、胡琴、管等乐器,昌黎吹歌内容丰富,技艺奥妙,善于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现在很多乐曲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

(四)秦皇岛民间戏剧

秦皇岛的民间戏剧有皮影戏和评剧等,具有的演唱特点是掐着喉头发音,这样可以使唱腔声调柔媚,更能扩宽音域。青龙县的影剧剧目有《五峰山》、《万宝阵》等,内容多以惩恶扬善,以古论今为主题。而昌黎皮影艺术中它的念白环节以老U方言为标准,具有很强的昌黎地方语言特色,评剧的前身流传于民间的说唱艺术“莲花落”,且评剧艺术其演唱风格与昌黎民歌的演唱风格极其相近。

三、幼儿园中运用秦皇岛民间音乐进行实践应用的案例描述

笔者将运用秦皇岛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上,选择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挖掘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逐渐完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关于民间音乐教学活动的案例,笔者以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描述:

案例一:大班歌唱活动――“昌黎民歌《正对花》”。

昌黎民歌《正对花》原歌词是第一段:“正月里来什么花开呀?正月里来迎春花开呀,迎春花儿开开呀,哥哥呀,妹子啊,哥哥哥哥小哥哥,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一朵一朵连花花儿也是开呀”,第二段的歌词只需将月份改为三月份,花名改为桃花和杏花,其他的歌词部分均不变,其中,歌词部分的“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是属于民歌中的衬词,它并没有更深的含义,只是能够引发学习者对于学习民歌的兴趣与欲望。

活动过程:教师首先通过视频播放出迎春花,桃花杏花等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花儿都是在几月份开放的,整个画面颜色鲜艳,通过视频播放,同时也播放《正对花》的音乐,幼儿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播放出视频后稍加简单的提示关于月份和花儿的关系,教师开始导入活动中。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从刚才的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呀

幼儿: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

幼儿:我看到了花的颜色不同

老师:那你们刚才都仔细的看到了花儿对应的数字是几月了吗

幼儿:桃花杏花下面是三月

幼儿:腊梅是十二月

老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好看的花朵呢

幼儿:喇叭花,,月季花

老师:小朋友们刚刚讲的都很好,老师也喜欢这些美丽的花儿,而在我们美丽的海滨之城有一首关于花儿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老师开始播放昌黎民歌《正对花》的伴奏,并示范演唱,让幼儿对歌曲有完整的感悟,之后学唱整首歌曲,在学唱时教师首先用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一起读出歌词,让幼儿熟悉,歌词的内容经过了简单的改编后变为:“正月里来什么花儿开呀,正月里来迎春花儿开呀,宝贝呀,老师呀,宝贝宝贝小宝贝,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一朵一朵莲花儿也是开呀”。让幼儿在老师的示范中学习演唱,第二段、第三段的歌词部分只是把原来歌词中的‘正月里来’改为‘三月里来’‘十二月里来’,把开花的名称改为‘桃花、杏花和腊梅’通过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月份所开花的种类的不同,在音乐知识方面,能让幼儿感受‘XX’和‘X’的节奏律动,最后,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歌词对歌词进行相应的改编,之后教师还可以加大难度,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创编,使整个民歌教唱活动更加活跃,有趣。

教学活动分析:在这次音乐教育活动的课堂上,笔者认识到民歌的音乐教育活动并不是让幼儿学会唱民歌,而是教师要正确的引领幼儿理解民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选择的民间音乐和作品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进行欣赏创编的,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将幼儿放在主置上,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力与想象力,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创编民间歌曲,同时在幼儿离园或者是在幼儿户外活动站蒙氏线期间,在本班级播放关于教师改编后录唱的这首民间歌曲,将这首民间歌曲更好的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分类教案

下一篇小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