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实习内容范例6篇

出纳实习内容

出纳实习内容范文1

毕业实习,目的在于亲身体验出纳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积累经验,掌握技能,增长才干,为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二、实习时间、方式:

1、见习时间:20xx年02月20日至20xx年3月20日。

2、见习方式:个人联系的形式到国家企事业单位进行出纳、财务等相关岗位实习。

三、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特点

(1)企业(单位)名称、所在地点,开户银行。

(2)企业(单位)主要的经营项目,其他经营项目。

(3)企业(单位)的生产情况或经营情况。

2、了解企业(单位)的管理组织

(1)企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及所有制体制。

(2)企业职工人数及生产的规模,生产组织管理的建制。

(3)财务出纳管理的组织及财务人员岗位设置。

3、了解企业(或单位)的出纳工作

(1)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帐科目。通过翻阅总帐及明细帐来了解。

(2)出纳凭证的格式及内容。

(3)出纳帐簿的种类、格式。

(4)对帐与结帐工作。

(5)出纳报表种类及格式。

4、其他相关知识的了解

(1)了解企业(单位)纳税的种类,纳税的计算及与纳税部门的联系情况。

(2)了解企业(单位)遵守财经纪律及财经法规的情况。

5、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6、登记各类明细帐和总帐。

7、与银行对帐,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8、装订整理各种出纳资料,如:记帐凭证,原始凭证、帐簿,报表等。

四、要求:

1、明确实习目的,端正态度,恪守职业道德。

2、珍惜见习机会,遵守见习单位纪律及各项规章制度。

3、不懂就问,虚心请教。

4、注意文明礼貌,爱护公物,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5、注意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

6、不泄漏经济秘密,对出纳资料细心爱护,不颠倒顺序,不损坏,不丢失,看后照原样放回原处。

五、思考题目:

1、填制计算原始凭证与出纳凭证的有关体会。

2、各类明细帐簿与总分类帐簿之间的联系。

3、见习单位出纳工作的组织。

5、将总分类帐与其归属的明细分类帐的本期发生额与期末余额核对的过程。

6、见习单位出纳核算的程序,画出出纳核算程序图。

7、见习单位出纳核算的程序及方法。

8、见习单位发生的费用进行分类。

11、出纳报表的种类、格式及其编制方法。

12、见习过程中有哪些内容是课本中所学过的,今后还应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13、本人打算今后怎样做好财会工作?

出纳实习计划根据xx级教学计划要求,为贯彻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养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特制定20xx级出纳专业实践计划。

一、实践目的

专业实践是检验在校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程度并尽量缩短与社会之间距离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专业实践每位同学获得以下一些收获:

1、了解和熟悉国家涉及出纳有关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

2、熟悉所在单位主要业务环节和业务内容,掌握有关业务操作,加深对出纳理论的理解,掌握出纳核算操作技能;

3、参与企业管理,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结合实际工作,为单位解决一些财务管理和出纳核算等方面的实际问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等综合素质。

二、专业实践内容及时间

本次专业实践时间从20xx年11月10日开始至20xx年3月10日。

3月9—10日进行毕业前补考、提交实习报告。电子稿和文本稿统一交给班主任。专业实践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实践准备阶段,总时间为2周,主要包括

1、落实单位,由实习单位指派实习指导老师,实习结束前要由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鉴定表上填写鉴定意见并打出实习成绩(百分制)。

2、了解实践单位基本情况。

3、向班主任汇报相关情况。

第二阶段:顶岗阶段,总时间为12周,主要包括:

(一)了解工作单位的基本情况,并做好书面记录。

1、了解单位的规模、性质、经营范围、隶属关系、历史沿革;

2、了解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特别是财会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岗位分工。

3、了解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主要经济指标的先进性。

(二)掌握出纳核算程序和方法

1、根据单位的特点,了解企业的账务处理程序,总账、日记账和明细分类账及有关柜组账簿的设置。

2、参加柜组业务活动和月终商品盘点,学习掌握验收单、对账单、升耗单、盘存表、交款单等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了解有关原始凭证的传递程序。

3、随出纳员去银行办理几次银行转账结算业务,熟悉各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转账结算的手续和程序。

4、在出纳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编制和审核出纳凭证、登记账簿、结账和对账、编制和审核报表等的实践工作。

5、学习出纳师傅对出纳资料的搜集、整理、装订、存档、利用等基本方法。

6、熟悉出纳基础规范化的要求。

7、进行出纳电算化操作,熟悉出纳电算化操作的一般程序和管理上的要求。

第三阶段:撰写实习报告阶段,总时间为2周

通过全面实践,收集工作过程中的点滴资料,在了解单位情况的基础上,撰写实践报告,填写《实习鉴定表》,指导老师签署意见,盖上实习单位公章。实习结束时把《实习鉴定表》一式两份、《实习报告》电子版、文本稿一起交给班主任。

三、实习报告的撰写

(一)写作要求

为了提高报告的质量,规范报告的撰写、打印及装订格式,并便于储存、检索、利用及交流等,特制定如下要求:

1、报告应有封面、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并进行装订。

2、文字要求:文字要工整通顺,语言流畅,基本无错字,不能雷同。

3、图表要求:有图表的,要美观整洁,布局合理,不准徒手画,必须按国家规定的绘图标准绘制。

4、字数要求:毕业实践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

5、页面设置:

1)采用A4纸,实习报告封面统一使用学校规定的格式,具体见范本。

2)页面设置为上、下边距:2cm;左、右边距:2cm;左边加装订线1cm。

3)字号与段落:报告标题为宋体三号字加粗,正文及其他为宋小四号字;行距21磅,段前、段后为0。

4)页码设置为:页脚,居中,12,首页为0,不显示页码(封面)。

(二)报告内容

1、报告应有封面、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2、根据实习内容的特点,为实习报告取一个题目。如:

1)企业的财务问题与解决办法。

2)企业的财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3)师傅教我怎样做总账。

4)我跟师傅。

5)企业应收款多的原因分析。

6)规范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几个策略等等。

3、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正文可由以下内容构成:

(1)实践目的: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2)实践单位简介:工作单位的概况及发展情况等。

(3)实践内容:先介绍工作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本人的具体实践内容。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习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4)实践结果: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分析、讨论及对策要有依据。分析讨论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问题、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践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5)实践总结或体会:用自己的语言对工用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习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四、实习报告写作指导老师的职责:

1、实习报告写作指导老师一般由原班主任和专业老师组成。组织、指导、检查各阶段学生的实践活动,加强安全教育,保证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成绩,提高学生的毕业率。

出纳实习内容范文2

[关键词]主体教学管理观 主纳税实务 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连香(1976- ),女,湖南株洲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系会计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税务会计。(湖南 株洲 41200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8-0135-02

一、高职“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本位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培养目标与主体教育管理本质不谋而合。主体教学管理观是一种以尊重、弘扬和发展人的主体性特别是师生的主体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现代教学管理思想和理念,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师生的能动性。高职院校旨在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获得足够可以指导操作的理论知识和充分的职业岗位技能,这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本位思想和主人翁态度,发挥主体主动性;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能通过不同场所、不同身份、不同方法给予学生最直观的引导。主体教学管理观和高职培养目标的本质要求不谋而合,这让高职教育中广泛运用主体教学模式变得很有必要。

2.探求并实践“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教学模式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关键。其是发挥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与纳税会计岗位直接对接的一门理实一体的核心课程,在学习中,师生被置于模拟或真实岗位的工作任务中,主动、正确地完成企业涉税业务是岗位的直接要求,师生在工作环境中应该是积极的,充分发挥各角色的能动性是课程培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探求“纳税实务”课程的主体教学模式将是最关键的改革内容。

二、“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性教学模式探究

1.主体角色应恰当定位。在“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性教学中,必须定好“教”和“学”的角色,建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观念;两个角色各司其职又相互交融。老师是“导”师,是服务者。在主体性教学中,老师必须“退隐”,成为导演、导师、舵手。老师可以是学校教师,也可以是现场导师,还可以是人力资源经理。老师必须完成一系列“引导”和“准备”工作。首先要参透岗位职责,岗位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提炼出课程培养目标,指导课程内容的制定,要建立一个学习之“道”,使学生在充分发挥主动性时不会“背道而驰”;其次要收集岗位上的真实或模拟数据,根据岗位要求制订学生的学习计划,另外应该尽量创造学生到现场学习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现场观摩机会,让学生对工作有直观认识;最后要不断转化身份,成为课堂内学生疑问的解答者,实训中的导师,现场学习的师傅,并肩作战的同事,企业岗位考评者。老师要做好服务者,必须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和监督能力。

学生是纳税员、创造者,在学习中要成为主动完成岗位工作的人,在课程中是个纳税员。作为纳税员,学生首先应该把握国家的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对涉税主体的涉税会计资料和税收环境相对熟悉,为了完成岗位工作,学生必须要具备基本的知识,要积极收集、阅读和整理税法资料,能灵活运用会计和税法工具。岗位任务驱动的紧迫感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状态,当然这也要依赖真实岗位评价体系的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也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作为或不作为。其次,学生在完成所有岗位任务时,必须遵守岗位职责、按行业标准规范操作,并且建立和相关部门良好沟通的能力,要应对仿真或真实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应得到充分发挥,但必须让老师“引导”。

2.教学空间应有效延伸与转换。真正促进学生主体发挥自己应有的主动性和能力,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和空间是远远不够的,除了掌握“纳税实务”课程中的基本知识点外,学生应该面临各种仿真甚至是真实的工作“事件”,想尽办法完成,教学空间应该得到有效延伸或转变,将原来的教学内容作为完成岗位工作的基础。

传统手段是根本。基于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纳税实务”课程的教学空间应该是立体多维的,传统的教室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学生将主要依赖教材、自己收集和老师发放的纸质或电子形式的资料、政策新闻或视频,通过对税收法律政策以及相关财经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对纳税工作的依据、内容有较好的理论认识,并且能借助法律法规对企业涉税活动给予初步的判断和理论分析,做出基本的习作。“教室教学”是主体教学的基石。

“情境逼近”是拓展。“情境逼近”即将学习环境仿真化,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情境逼近教学主要是在仿真实训室或模拟企业实训室里完成,可以单项进行,也可以综合模拟,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整体协调能力会得到较大提高。实现“情境逼近”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第一,购买相关纳税软件,学生通过操作相关软件,了解涉税主体的税收环境、涉税业务以及相关原始单据,能借助“工作依据”(税法),进行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处理,对纳税工作流程有直观的认识;第二,教学团队成员从真实纳税主体处收集原始数据或者单据,细分成不同的纳税工作项目,学习内容职业化,学生可以独立或分角色分岗位配合完成相关纳税工作任务,能体验团队精神给“工作”带来的影响,以及个人能力在小组中的决定作用,尤其是可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

真实岗位工作是提升。主体教学管理观下的“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应该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展学生的现场学习,这也是课程教学中最难、最关键的一步,学生通常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提升纳税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第一,通过对口顶岗实习或见习。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者系部推荐,到一些企业或记账公司实习,深入真实的工作环境,通过接触真实的涉税单据以及纳税工作内容,切身体验纳税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工作内容,甚至可以体验由于自己出色的工作而不断攀升的部门评价;第二,主要参与老师(教师或现场专家)的具体社会专业服务项目,如税收筹划、申报缴纳,将抽象的理论作为指导,通过项目实践升华自己的理论。另外,还可以培养良好的与他人协作和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直接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执行能力。

这三个教学空间相互交融,互相促进。师生的交流方式是多样的,是老师和学生、师傅和学徒,也可以是战友。

3.教学方法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选用和实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纳税实务”课程本身的特点,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外,还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案例材料的学习中获得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收集纳税主体案例,然后师生筛选出合适的案例,就案例中设计的内容,学生找出相应的税收法律依据。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在会计专业课程学习中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但若使用不恰当,不进行跟踪,很容易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在角色扮演法实施过程中,必须要落实每个角色的不同工作任务和确切的评价依据,充分发挥各个角色的重要性,培养各个角色之间的相互衬托与支持,有效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导自式”教学法:“导自式”教学法在主体教学模式中应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求老师在课堂前是非常主动的,提前布置任务,经过师生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时教师才可以洒脱地站在“导”的位置上,课堂上让学生获得多种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中,教师或者现场导师若承担实际的企业纳税项目,可以将其引进实际课堂,让学生加以讨论,并且将行之有效的建议纳入项目实施中,让学生真正参与到真实项目研究中,切实提高研究能力,项目的顺利进行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学习主动性。

4.应建立丰富的课余师生交流平台。要突破传统的课内和课外严重割裂的模式,建立师生课余交流的有效平台。首先,老师要将学习资料予以“网络化”,包括课程资源、收集的涉税主体资料以及相关视频或录像,通过学校自己的平台、课程网站或QQ群,及时关注学生动态学习情况,进行在线答疑,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找到发展不同学生个性的方法,为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提供坚实的后盾;其次,可以设立相关专业社团,在社团中进行不同专业课程的知识竞赛,将表现出色的学生组成课程学习兴趣小组,老师可以直接参与指导他们的课外兴趣学习,在课外学习表现出色的学生可以赢得课程最后的加分;另外,还可以选拔拔尖的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让学生充分发挥在课内课外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建立有效的师生课余交流平台,切实促进课内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使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最重要的是,在参加课余学习中的快乐和收获会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课程学习评价应科学可执行。传统课程学习容易出现学生厌学疲倦的情况,除了教学内容抽象,教学方式方法死板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课程考核不尽合理。“一纸定乾坤”使得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失去学习动力,缺乏学习主动性,建立一个科学且易于执行的课程考评体系是有效推进“纳税实务”课程主体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

行业标准是评价的准绳。由于“纳税实务”课程操作性强且有相应的行业规范和标准,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及操作情况必须从岗位职责内容、岗位技能要求和行业操作规范几个方面着手,做到公平、公正。从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全面评价,使学生不仅是为了学知识而学习,更是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提高技能和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的刚性,又要评价岗位工作处理的灵活性。

实施多个导师多维评价。建立多维教学空间,要有多个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不同场所的表现进行评价,课堂上的授课老师、实训室里的实训导师、现场的师傅和企业专家对学生的评价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权重纳入考评中来。给表现出色的学生课程学习的单项奖,创造更多现场学习和项目服务的机会。

要创建“纳税实务”课程的主体教学模式,师生的能动性必须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付出更多的时间体会、研究和实践相关工作任务。学校的教学理念要不断改变、校企合作应该不断深入,给专业教育提供更好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邹立君,唐玉凤.主体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工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

[2]茶世俊,廖才英.简论高校主体教学管理观[J].江苏高教,2004(2).

[3]吴国萍.高校财务会计主体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5).

[4]娄玉花.纳税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8).

[5]高素芬.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探讨――以《企业纳税实务》课程为例[J].科技资讯,2011(4).

出纳实习内容范文3

关键词:中职;电子专业;有效复习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高考复习时间内,学生要完成从高中二年级的水平到准大学生的水平跃进,没有很有效的学习、复习方法是不行的。通过复习,把零散的、片断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适当地拓宽和加深;通过复习,归纳出有关知识内容的规律特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以及掌握知识的方法技巧,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电工基础》和《电子线路》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2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其地位举足轻重。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子专业基础知识呢?我的做法是:“在复习中归纳,在归纳中复习”,下面就从七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归纳内容体系,提高能力

复习教学应注重对每一部分知识进行概括归纳,带领学生通过分析、总结或绘制“知识结构图表”,把有关内容分门别类地理顺,搞清楚所学知识的体系和网络,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在正弦交流电路中,仅公式就近达百个。掌握这么多的公式来分析计算交流电路,关键是掌握正确运用旋转矢量图分析各种交流电路的方法。只要画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找出有关的三角形,从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可简单地写出有关电学量的大小、相位关系,继而找出规律,方便地解决交流电路。

二、归纳内在规律,促进认知

复习中应注意通过分析归纳,发现所学知识的内在规律,以减轻记忆负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减少掌握知识的难度。对某些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的,相近的或相对的或相反的知识,通过比较,发现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寻找区别和联系,促进认识的深化。

如“电路基础知识”一章内容,由欧姆定律I=U/R或U=IR,很容易得出:全电路欧姆定律I=E/(R+r),可以写成:E=I(R+r)……①,E=U外+U内=IR+Ir=IR+U内=U外+Ir……②等多种形式。实际电路分析计算中要灵活选用其中一种形式。

三、归纳解题思路,迎刃而解

分析解答问题,从何入手寻找突破口,寻找解题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需要认真思考分析。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不断地归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步骤,了解其中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充分体现“思路一通,迎刃而解”。

如《电子线路》中“晶体三极管”一章内容,有关判断三极管的类型、脚别及材料的习题,可对NPN型、PNP型,硅管、锗管处于放大状态各脚的电位大小规律进行分析概括,然后归纳出此类题型的分析思路:①先找电位居中为b极,②再找与VB相差0.6~0.7V(硅管)或0.2~0.3V(锗管)为e极,③余下为c极,若VC最大(VE最小)为NPN型,若VC最小(VE最大)为PNP型。

四、归纳电路结构,提纲挈领

电子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对各种电路进行分析。由于电路的多样性、复杂性,分析的重点是抓关键、抓特征,注意电路间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电路性能特点。

如《电子线路》中列举了无稳态电路(多谐振荡器)、单稳态电路、双稳态电路三种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它们均有二个相同的三级管,但电路中影响稳态定时的电容器数不相同,分别为二个、一个、无,可见电容器属“不稳定(充放电)”元件。无稳态说明状态不断转换,故能产生信号。单稳态、双稳态有稳态,故状态转换需要触发信号。

五、归纳重要结论,融会贯通

从实际问题,例题、习题的分析中,注意挖掘结论之特点,归纳成简要的,关键的,具有实用意义的结论,有助于融会贯通。

如《电子线路》中的结论:①触发器中输出Q、Q的上升沿、下降沿出现时刻关系为:Q上升沿时刻等同于Q下降沿时刻,Q下降沿时刻等同于Q上升沿时刻。②能实现对每输入一个时钟脉冲进行翻转计数功能(起二分频作用,可作为计数单元电路)的触发器有:a、JK触发器(只要J、K端均接“1”或空脚);b、D触发器(只要D与连接);c、T触发器(T端空脚或接“1”)。

六、归纳解题程序,举一反三

例题分析,习题解答,能巩固所学知识,是复习的重要方法。但问题的关键不在做题的数量,而在于做题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即对每一习题的解答进行反思归纳,力求从中归纳出解题规律、程序、步骤、方法、技巧及格式、思路、题型等,再运用到其它习题中,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效。

如《电子线路》中“集成运放”习题的解题方法为:充分利用理想集成运放的两个重要结论(①V+=V-,②I+=I-=0),将含有运放的电路简化为一般直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解题步骤最好先在电路图上标出有用到的点、电流方向、电压极性、回路方向等,解答时先写“解:如图所示”。这样可把许多需要交代的话,要准备的工作在图上表示出来,使解答简要清晰。

七、归纳记忆方法,提高效率

学习知识,记忆是关键。良好的记忆方法有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在复习中,要针对知识内容,结合记忆特点,归纳出一些便于理解记忆的方法、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提倡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记忆;注重分析归纳,减少死记硬背。

如《电工基础》中的纯电感、纯电容交流电路,它们的共同点是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都是π/2,不同点是:前者电压超前,后者电流超前。对此,只要记住“感压”两个字(即电感中电压超前),就能把上述相位关系掌握了。

教师在复习教学过程中如能根据教材特点和知识规律,有意地注重分析、善于归纳、寻找规律、探索技巧,定能做到有效复习,让学生轻松地复习好专业基础知识。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出纳实习内容范文4

[关键词]出纳岗位;实务操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76-02

1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强调书本知识,以至于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际操作起来不知所措。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仅具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的学生,将来就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出纳实务操作的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方法

在出纳实务操作的教学中,将“以出纳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会计职业道德培养与会计专业技能培养并重”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方法改革中。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本课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中小企业出纳业务的基本知识,具备处理出纳业务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因此,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形象、生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

2.1六步教学法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活动。下发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计划单、决策单、评价单,学生以小组方式进行资讯,编制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

2.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出纳实务操作课程基础教学方法之一,在课程实训中可以企业的真实业务为案例组织教学,可增强实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能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情境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离不开情景教学,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设计利用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的连续不断的启发下有效地进行学习。

2.4角色扮演法出纳实务操作可以运用角色的分工方式,教师先提供素材,接着布置好场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参与者即可按照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结束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总结,角色扮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达到预期的目的,产生职业共鸣。

2.5演示教学法本课程针对出纳基本功如点钞、翻打传票请银行专业人员进行了近距离动作的录像,并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录制了下来,以便于学生能够仔细观察正确的练习手势和方法,同时可以通过录像分析自己是否存在错误和多余的动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训兴趣,对规范实训操作、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

2.6头脑风暴法借用头脑风暴来比喻思维高度活跃,以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产生大量创造性设想的状况。出纳实务操作课程借助头脑风暴的特点是让学生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性风暴,通过一定的同学们讨论来验证创造性讨论的有效性。

2.7以赛促学法为了提高学生对出纳知识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了出纳实务操作课程的相关内容之后,每年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出纳知识竞赛”和“点钞大赛”,竞赛以班为单位,先进行预赛,根据预赛成绩,挑选出参加决赛的班级进入决赛,并对决赛优胜班级加以奖励。通过举办这样的技能大赛,巩固学生对《出纳实务操作》课程内容的理解,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年度评优及奖学金、助学金评定相联系,极大地激发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通过比赛促进学习的目的。

3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3.1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坚持多元化原则,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也包括那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模拟企业出纳岗位人员等,还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

3.2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的电子课件运用电子课件给学生展示一个仿真的环境,增强感性认识。模拟出纳工作环境,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出纳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模拟真实业务,展示业务中的各种票据,并说明票据的填制方法与办理规范。运用电子课件,展示操作流程,例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操作程序性很强,将操作过程制作成电子课件,这样,会计的操作过程很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过程。利用电子课件演示例题、练习题、参考资料,加大了课程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3.3利用课程网站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学院课程网站平台,学生可以在网上浏览、查阅、下载相关的电子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案例库、习题库、最新会计制度变革等内容,师生还可进行网上交流、答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服务平台。

3.4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主要应该是在于“学”,如何能够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5其他配套设施也应相应改革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环节的制约。传统的考试只考知识的记忆不考应用能力,光改革教学方法,动了一环,无法牵动其他诸环节,能力培养仍被其他环节制约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管理制度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

总之,打破了传统的出纳实务操作教学方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驱动导向,基于出纳岗位工作过程”来选择和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出纳岗位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核算技能,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培养学生具有敬业精神、团队合作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吴慧萍.高职教育《出纳实务》项目课程设计与实施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7).

[2]高翠莲.出纳实务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刘震威.高职院校出纳实务操作课程改革初探[J].神州杂志社,2013(3).

[4]王艳荣.让出纳实务教学连接生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

出纳实习内容范文5

二期课改提出“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角度谈“全面发展”意味着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习。教学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觉知的方法,也就是用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式解释学生所学的内容,若所采用的方法不易被学生觉知,则达不到原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也就不可能有效。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方面、情感方面、能力素质方面都有所发展。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归纳法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为什么要采用归纳法

归纳法是在茫茫宇宙中生存的人类必须、也只能采用的认知策略。为什么人类面对这个茫茫宇宙必须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呢?因为“这个宇宙不是无序的,而是有着某种内在的结构、秩序、规律,并且这些结构、秩序、规律对于人类来说是可知,而不是完全不可知的”,即是说,宇宙内部自在地存在着某个起决定作用的“本体”,它有秩序有规律有一定结构性地“操纵”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但是,对于人类以追求掌握这个“本体”的认识活动来说,宇宙的这个“本体”却只能体现在无数个个别事物中,而不能整体地展现自己。这就决定了人类在这个宇宙面前必须首先采取归纳的思维方式,即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事物,再把这些个别性的认识归纳起来,形成一个反映宇宙“本体”的核心思想。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认识活动必须首先采用归纳的思维方式的根本原因。

具体到化学这个学科,因为化学学科相比其他理科而言,知识的零散性较强,系统性较差,学生不易将所学内容记得扎实,不易形成系统化。为此,归纳法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和指导学生学习时采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归纳法的基本思路

归纳材料之间的一致性总是由“外在的一致”到“内在的一致”的,外在的一致性也可以认为是“偶然的一致”,内在的一致则是“必然的一致”。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在归纳法中所要寻找的宇宙本体与事物本质,正是潜藏和表现于这个“必然的一致”之下,必然的一致越充分,本体也就越暴露,人的认识也就越能够发现宇宙本体与事物本质。

人们在从事归纳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假设,也是通过“表现―发现”的过程而获得“有根据”的假设的,只是假设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已。得到证实的假设就是“思想”,反映宇宙本体及事物本质,并在人类精神中建构一个类似于客观存在世界的主观存在世界。思想与知识不同,思想同宇宙本体、事物本质一样,具有普遍性、无限性与唯一性,而知识只具有个别性、有限性与多样性。通过唯一的思想掌握众多的知识,即通过“一”掌握“多”,这是自然赋予人类精神的伟大力量。

三、高中化学有效教学中归纳法的运用

1.在新课教学中应用。

教学要有效,必须用一种易于学生认知的方法。在新课教学中,有许多内容可用归纳法教学,因为归纳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被学生接受。况且,高中化学教材的许多内容本身就用归纳法阐明,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也就是说,归纳法是编写教材的一种重要思路,自然也应该成为教师讲课的思路,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感悟科学家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2.在课堂复习或小结中运用归纳,效果还应更好。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如果处理得当,就是“画龙点睛”。课堂小结,应促进学生学会归纳和反思,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识。

为此,应将课堂总结交由学生自己完成。首先,要留时间给学生自我归纳反思,反思的内容可以是:(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有什么收获?(3)你还有什么问题?(4)你还想知道什么?等等。要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补充;其次,教师做适当的引申与提高,最终让学生真正地得到收获、提高自信。课堂总结既要求学生唱主角,又要求教师适时引导,不能完全放任自流,否则归纳会变得无序而低效。

3.归纳法运用到单元复习或总复习中,效果更佳。

教师树立新课改理念,更新自身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复习课,更应多归纳,而且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归纳。归纳哪些内容、以何种形式,都应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决定,而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

出纳实习内容范文6

一、在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R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重点是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出现代素质教育。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创新中学生可以巩固自身所学的知识,使数学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各类知识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有助于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归纳意识的培养,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初中生在学习数学的环节中,常常会接触到大量的图像,在数学学习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创新环节中完成对知识点的归纳。数学学习并不死板,不仅仅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还应该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从而创新自己的思维。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绘制函数图像,对函数进行分类讨论,从而掌握递增函数和递减函数的定义,在分类讨论后,学生结合图像进行归纳。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仅仅要重视书本上的逻辑内容,而且在把握逻辑内容的基础上,将图像和数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大胆创新。

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困难,认为数学的学习就是解答大量的难题,他们在大量的题海战术后不善于归纳,导致数学学习的效率不高。

二、在交流中归纳知识点

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学生只是自己探究,那么在学习中不会得到灵感。数学学习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认真的钻研态度,而且也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养成归纳的意识。沟通和交流不仅仅在语言的学习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数学学习中同样非常重要。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自己探究会陷入到死胡同中,需要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才能进一步完成。

为了切实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老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组内的同学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在数学的学习中更加变通,将数学这门学科应用到生活中。

例如,在进行二次函数的学习中,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互相帮助,在沟通中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学生很快就能得到结论,如果函数有两个解,那么函数与数轴会有两个交点,如果方程只有一个解,那么函数与数轴只有一个交点,如果方程没有解,那么函数与数轴没有交点。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得到结论,通过归纳,学生对二次函数知识点的印象非常深刻。

三、学会正确归纳

在数学学习中,归纳思想非常重要,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非常细碎,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错综复杂,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力不从心,掌握合理的归纳方式,可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初中生的思维还不是特别完善,在进行数学学习环节中,对知识点进行合理的归纳,是每位老师应该采取的方法。如果学生不懂得归纳,那么在数学考试中,学生会将知识点混淆。为了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将一些容易混淆和容易出现错误的习题让学生总结。

例如,在学习圆和直线这部分内容中,老师都会将重点内容,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进行重点分析。老师可以借助一些参考书目和资料,总结一些相似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解答这些题目,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从而加深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归纳思想在数学学习中应用非常多,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环节中,学生应该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归纳。

在进行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养成可以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学会归纳,在学习中就会如鱼得水,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四、在反思中完成知识点的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