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结构论文范例6篇

基本结构论文

基本结构论文范文1

[关键词] 医学论文 结构 格式

健康网讯: 1文题 题目是给论文取的名字。它是作者表达论文的特定思想内容、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鲜明 、最精练的概括。也是最恰当、最简明的逻辑组合。是读者认识全文的窗口。读者根据所阅 读的文题,即可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既需要起到画龙点睛、一语到破的作用。 如"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察"一文,是采用了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设计,具有 较大的学术意义。但题目未反映设计科学、论证可靠的研究精华,显得有些平淡。若将其改 为"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炎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则提高了该篇论文的科学性与可信性。 因而,题目一定要确切扼要。一般中文文题不超过20个字,英文文题不超过10个词,或100 个书写符号(包括间隔在内)。题目即可以是以目的和对象为主,也可以是方法、结果或论点 为主,以文题和内容相符合为原则。文题有两忌:一是空泛,二是烦琐。要避免使用笼统、 空洞、模棱两可、夸张、华而不实以及与同类论文相雷同的字眼。此外,许多作者习惯于用 "研究"、"观察"、"体会"、"探讨"等词语,或把病例数列出,如:"××例报告" 、"附××例观察"、"××例体会"等。其实,除特殊情况外,这些一般都是不必要的。 另外,还应尽量少用副词,并且避免使用系列论文的形式,如:"研究之一"、"研究之二 "等。 文题的格式还有几点要注意:(1)尽可能不用简称、缩写词,若一定要用时,应以常用并含 义确切者为限,如冠心病、DNA、CT、等。(2)10以下数字用汉字,10以上数字用阿拉伯字。 (3)尽可能不用标点符号。 2作者姓名 作者署名的作用是对论文内容负有责任,也是便于读者与作者联系交流,而且还是对作者的 尊重和应有的荣誉。此外也可以便于进行文献检索、查阅。 作者的署名以及署名的顺序一定要慎重。在投稿时即应确定,并取得本人同意,以避免论文 发表后引起纠纷。署名者不可太多,必须是参加全部工作或部分工作,或参加论文撰写,对 本文内容能负责并能进行答辩者。而有些部分工作参与者,或负责某一项的实验的测试人员 等,可列入文末的致谢中。署名的顺序应按对本文的大小排列,第一作者必须是论文的主要 负责人。作业业务领导人只有确实参加本项工作,才能列为作者之一。 集体署名只有在特殊的一些情况下才能使用。但必须在文末著名执笔者或整理者。学位论文 作者的署名,研究生列前,指导导师在其后。在国内外发行的期刊上时,作者工作 单位的名称应译成英文,作者姓名要写成汉语拼音。 3摘要 一般是要排列在正文开始之前,而且具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引用。摘要的作用一则可以使 读者确切的了解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决定是否需要阅读全文;二则也为情报检索人员的检索 工作提供方便。因此,摘要的内容要求高度浓缩,要准确、简练、完整地介绍论文研究的" 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构式的四要素)。摘要中不应列举例证、图、表、化学结构式 、表达式等非文字性资料,也不应自作评价。此外,摘要应以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 、"作者"等主语。一般中文的摘要为150~250字,英文摘要相对具体些(400个实词)。 4关键词 关键词又称主题词,是位于摘要之后,在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问题的、代表论文 特征的名词或词组。它通常来自于题目,也可以从论文中挑选。一般每篇论文要求2~5个关 键词。每个关键词都可以作为检索论文的信息,若选择不当,会影响他人的检索效果。医学 上现在客观存在美国《医学索引》(Index Medicus)的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 Subject Head ings,MeSH)最新版作为规范,亦可参考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翻译地英汉对照《医学主 题词注释字顺表》。非主题词表的关键词为自由词,只有必要时,才可排列于最后。有些新 词也可选用几个直接相关的主题词进行搭配。5正文 (1)前言 这是论文的开头部分,要求以简洁的文字叙述该研究的背景(历史)与动态(现状),前人或本 人以前与之有关的主要研究工作或论点,以及要求解决的问题,欲达到的目的和研究的价值 与意义。前言一定要切题,不要将其他的,诸如方法、结果、及讨论放入前言。 (2)材料与方法 是执行科研的关键部分,事关研究的质量。目的是交代被考察的对象与特征,以及实验及测 定的方法和过程。 根据科研内容以及期刊的要求,也可以改称为"病例选择"、"临床资料"、"研究对象" 等。 在实验研究中,应注意交代: 实验对象:包括人和动物的选择标准(如年龄)与特征(如性别); 实验方法:主要是仪器设备、试剂的规格与来源、操作方法等; 分组方法:对照组、实验组等,是否随机; 观察方法:观察指标及记录方法; 出现的问题及采用的方法; 实验程序:数据的获得过程。 在临床疗效观察中,应注意交代: 病例选择标准:诊断与分型标准(如Ⅱ型糖尿病); 病例一般标准:病情、临床分型、传染病史、过去治疗史; 随机分组情况; 治疗方法:药物剂量、剂型、用药途径、疗程等; 疗效观察项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 疗效标准:痊愈、显效、好转、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无效或死亡。 此外,对于实验方法,若为常规方法或重复前人的方法,只需要注明文出处即可,而对于创 新方法要详细的具体叙述。此外,为了防止偏倚或混杂等因素的干扰,凡采用了预防或排除 处理的措施者(如排除PCA患者应用度冷丁),需予交代。而采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软件等 也是必须要交代的内容。 (3)结果 将调查及观察所得的全部原始资料集中,进行综合分析,即可获得科研工作的结果。在处理 这些原始资料时,应客观的、实事求是、随机的加以分析,不应有意无意的加以挑选。对于 临床研究,各组病例的数目应吻合一致。各种研究结果应注明统计学的差别与意义。 所有的结果项目均应围绕研究的主题,要有逻辑、有层次的一一罗列;与主题无关的不宜全 部列出。在结果还应将图表与文字配合应用,三者内容不应该重复,且以文字为主。凡文字 可以说清的,不必用图表;图表更能说清楚的,就应压缩文字。图与表之间的内容更不能重 复。 附表与附图都可以使统计数据一目了然。附表的基本要求是:内容简明、数据准确、有自明 性。目前采用"三"字型表。而附图的种类较多,应依据不同的资料进行选择。 临床研究中发现有毒副作用的,应如实的报告。对于追踪观察的病例,若失踪也尖如实交代 。 一系列的结果分析必然会得出研究的有关结论。作结论时一定要有科学依据。要实事求是, 因为它是论文的精华。 (4)讨论 该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探讨"研究结果"的意义,把研究结果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阶段 ,以供进一步实践的参考。讨论中要以结果为依据,合理分析,找出内在的联系,肯定结果 。必须持之有据,言之有理。若涉及对自身研究的评价,宜取谦虚谨慎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此外还应避免离题发挥或重复他人的见解。 讨论的主要内容有: ①对所得结果进行补充说明或解释; ②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可能原因、机制提出见解,并阐明观点; ③将结果与当前国内外研究结论进行比较,提出新的见解,并对其理论和实践意义作出评价 ; ④提出在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 ⑤指出该结果的可能误差,以及教训; ⑥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展望、建议及设想。 (5)参考文献 在整个研究过程和撰写论文时,必然要参考有关文献。因此必须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列出重要 的参考文献。列出参考文献的目的是:①为了说明本文所借鉴内容的科学依据的出处,以供 读者查阅参考;②减少对前人文献的复这,以缩减篇幅;③对前成果及著作的认同与尊重。  因此,参考文献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必须是著作直接阅读的原著,切忌从他人引用的文献中,不经阅析地 转引,避免人云亦云的差错。 ②要有针对性的引用设计科学严谨、方法可靠、论证水平高、结论正确的文献,力求少而精 。论著一般列出10条以内,综述不超过25条。 ③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处按顺序以上角码标注,然后在文末按规定格式逐条列出;而且编 号应该一致。 ④参考文献的格式应按期刊要求规范化。目前国内外多数期刊均采用温哥华格式,各刊不尽 相同,略有变动。投稿时应参照所投期刊的要求。(一般的期刊是:作者题目期刊名称 年份,卷(期):起止页) ⑤所列参考文献最好是近10年的文献,还应尽可能引用国内的文献。 (6)致谢 对本文研究及论文撰写过程有过贡献或帮助,但又不足以列为作者的组织或个人,应在文末 予以致谢。原则是所有致谢必须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 (7)脚注和附录 是对正文的补充。其中附录目前较少使用,它是排在全文之后,用小字列出,以补充与正文 有关的资料、判断结果的详细标准,论文写成后的新进展等。脚注目前多数期刊均采用,它 位于首页的下方,以小字列出。脚注主要用于注明研究基金来源、作者工作单位,所在城市 、邮编等。

基本结构论文范文2

1.本文选题的角度较为新颖,文章脉络清晰,文笔流畅,基本观点明确。文章目前仍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没有完全深入和消化所查找的资料,论据不够充分有力。

2.选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全文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论点突出,语言通顺流畅,表现出作者比较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翻译专业基础知识,论文符合规范化要求。本论文选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达到了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要求,同意该生参加论文答辩。

3.该文参考的文献资料充分且符合论题的需要。该文以xxx为例,重点探讨xxx。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格式规范,能较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运用来分析现实中的行政管理实践问题。但个别观点论证还不充分。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4.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5.本文以xxx为题,重点探讨xxx。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xxx,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6.全文以xxx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全文结构科学合理,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论证方法较合理。论证内容较有说服力。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但创新点不够。

7.本文以xxx为题,首先对xxx-的论述,然后在重点分析xxx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该文在选题上紧扣专业要求,文章结构科学合理,文章观点表达准确,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思路清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事例论证与案例论证。查阅的资料充分合理。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缺少可操作性。

8.该文以xxx为主题,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全文分xxx个大部分。首先对xxx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xxx-。全文基本上都是紧扣主题来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该生较好的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xxx问题。语言较流畅,但观点不够精炼。在论证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论证方法与实践论证方法。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文章整体性较强。整体上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9.本文以xxx为主题,选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应用性且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该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全文共分xxx大部分。其中第一部分xxx-,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xxx。在论证过程中,该生的参考文献资料与所要论证的观点及内容结合紧密,运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研究与事例研究法。用词基本准确。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论据不够充分,还缺乏说服力,个别引用内容没有标明出处。

10.论文主题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晰,观点表达基本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格式基本规范,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但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部分论证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1.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思路基本清晰,全文内容基本上按照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来写,查阅的相关资料也较多,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体现的还不够充分,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也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2.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基本原理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解决前面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3.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能较好地综合运用行政管理知识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实践问题,论文写作态度比较认真负责,论文内容较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切合论题的需要,层次结构比较合理,主要观点表达的比较明确,逻辑思路基本符合要求,语言表达基本通顺。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创新点不足。

14.本文选题较合理,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全文以……为主题来分析论证,对提高我国行政管理的…………..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内容论证也较科学合理,格式较规范,参考的资料紧扣文章主题需要,但创新点不够,论证不够,尤其文章最后一部分论证太薄弱,缺乏说服力。总体上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要求。

15.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16.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参考的资料还欠充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不深刻和全面。

17.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观点与主题的需要,实践论证还不够,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8.论文思路比较清晰,语句基本通顺,层次清晰,观点表达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党内监督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针对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建议,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与主题结合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和有说服力,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部分内容与主题结合的还不是很好,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9.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0.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21.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22.研究xxx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价值。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23.以xxx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xxx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 xxx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4.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25.本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又充分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需要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要分析论证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不仅充分而且与主题结合紧密。但格式欠规范,案例论证不够。(面试网mian4.net)

26.本文立意新颖。全文以xxx为线索,结合各地的准规较全面的分析了xxx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内容论证也教科学合理。全文充分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格式规范。但创新点不够。

27.本文符合专业要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xxx的进一步发展。全文首先xxx的问题,然后分析xxx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出相关的xxx。全文结构恰当,思路清晰,观点基本正确。

28.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xxx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29.本文讨论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潜在障碍,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交际效果的建议(说具体一点)。作者能够掌握基本理论,对跨文化交际作出了思考。全文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表达比较流畅。但是研究不够深入,分析比较抽象,实证和实例不够充分。但总来说,该生毕业论文已达到学士学位论文毕业标准,同意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0.该同学的论文从分析英语教学的本质及特征入手,对英语教师的角色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和现代教学模式的比较,论述了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文章论点明确,层次分明,结构比较严谨。该生毕业论文已达到学士论文毕业标准,同意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基本结构论文范文3

【关键词】资本结构理论;动态权衡;市场择时理论;市场微观结构

一、引言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设定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世纪50年代,学术界兴起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讨论,并提出过多种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但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和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而且,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研究方法的改进,涌现了大量新的理论和观点。美国学者大卫・杜兰特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划分为三种: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传统折中理论,这些理论缺乏严密的数学推导,很难获得大众的认可。随后,在数学推导下产生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主要包括MM资本结构理论(Modigliani和Miller,1958)、基于财务拮据成本的权衡理论(Robichek和Myers,1966)、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资本结构理论(Jensen和Meckling,1976;S.C.Myers,1984)、基于产权组织的资本结构理论和基于公司控制权的资本结构理论(Stulz模型、Harris和Raviv模型、Israel模型及Aghion和Bolton模型)。

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发展的最新趋势

1.动态权衡理论。传统的权衡理论中最优资本结构是指在某种特定状态下资本结构的最优安排,也称静态权衡理论。然而从动态角度看,最优资本结构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应对其进行调整。但Myers(1984)指出,由于调整成本的存在,通常相似公司会在资本结构设定上存在较大的差异。Fisher等(1989)、Leland(1998)提出了动态资本结构权衡理论,指出公司是否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取决于调整成本与调整所带来价值二者之间的比较。Leary和Roberrts(2005)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尽管存在调整成本,公司仍倾向于调整其资本结构使其达到最优化。

2.市场择时理论。市场择时行为是指公司会选择在市场条件有利时采取相应的筹资行为。Stein(1996)最早提出“市场时机选择假说”,即在股票市场非理性、公司股价被高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应该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当股票被过分低估时,理性的管理者应该回购股票。Hovakimian等(2001)、Graham和Harvey(2001)、Baker和Wurgler(2002)的研究都证明,市场时机选择行为对于资本结构的影响大而且持久。

3.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资本结构理论。基于市场微观结构的资本结构理论主要探讨股票流动性、信息等微观因素对资本成本、融资行为和资本结构的影响。Diamond和Verrecchia(1991)证明在特定条件下,信息披露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程

度,增加股票流动性,降低公司资本成本。Easley和O’Hara (2004)指出公开信息和私人信息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公司的资本成本。Butler等(2005)和Lipson、Mortal (2006)分别利用承销费用和横截面回归方法证明:股票流动性会影响其发行成本。

4.其他。有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

Stein于1996年将行为金融理论引入到资本结构的研究中。此外,还有资产专用性视角、企业规模视角、经营风险视角、市场竞争视角、以及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等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这些都不断推动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

三、对我国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启示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着诸多有别于国外的特征,为更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我国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和优化方向,应该把国外先进的资本结构理论与我国国情和时代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过度的依赖西方的理论研究。同时,我国不同行业的资本结构具有很大差异,未来应以行业差异为立足点研究分析资本结构理论。

参考文献

[1]麦元勋.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及其最新趋势[J].价格月刊.2009(2):84~86

[2]卢俊.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译文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3]易宪容,黄少军.现代金融理论前沿[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陈雨露,汪昌云等.金融学文献通论・原创论文卷[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基本结构论文范文4

提高学生创新、独立思考与工程实践能力。实践证明,重点加强力学基础教学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有明显成效。

关键词: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力学教学;理论知识;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TU-4;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4-0126-03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培养计划中最后且最主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也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之一。要求学生将大学此前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1]。然而,土木工程毕业课题大部分涉及力学分析和计算,但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普遍不能很好应用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为此,加强力学基础教学改革和实践,确保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主要来源于工程建设类和研究项目的实际课题,但这两类课题都涉及力学知识,若缺乏较强的力学分析和计算基础则难以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当前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论文内容主要包括结构选型、结构布置、建立模型、拟定计算简图、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截面设计、构造处理等。显然,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是以力学分析和计算为基础,然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严重缺乏利用所学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尤其是结构力学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已踏入工作岗位的学生反映,虽然已学习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且在期末考试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进入毕业设计阶段仍无从下手。如:毕业设计涉及的力学知识也许不能完全用书本知识解决,但对于简单的力学问题,学生往往感到毫无头绪,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正确选择。这说明学生还无法将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知识在头脑

中形成统一体系[2],学生在本科阶段学到的力学基础知识没有真正起到基础和铺垫的作用。缺乏知识综合应用,尤其是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最突出的问题。表1为笔者所在的土木专业二本学生近年来毕业设计题目。从表中和笔者教学实践调查可以看出,由于学生力学水平较差,因此毕业设计大多数为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岩土工程方向,而房屋建筑结构方案设计方向的论文偏少,研究型论文的毕业设计基本没有。

(二)结构设计概念模糊,缺少方案论证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归根结底是一个结构概念分析的过程。所谓概念设计一般是指不经过具体的数值计算,主要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根据现象和工程经验得出基本设计原理和思想,从整体的角度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以及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概念设计思想已逐渐被大范围地推广,并在结构的选型、布置、计算参数的确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的本科生由于力学基础知识不牢固,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加之计算机的大量使用,导致结构设计概念模糊。

从目前笔者所在专业的毕业论文看,论文中普遍缺少方案选择、比较以及方案论证,基本按照既有模式进行计算,有的甚至连计算方法都未弄懂,导致毕业论文中往往在选择结构方案时对受力是否合理缺乏考虑,结构整体把握性差,空间想象力不够,理性分析偏弱。

(三)学生定性分析以及手算能力不足

计算机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为结构分析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结构已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的能力,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在编制结构力学I课程教学大纲时重点增加了6个课时的上机操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通用工程结构分析软件介绍,如SAP2000,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然而,负面效应是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分析软件,当遇到必须通过手工计算才能解决的复杂结构时,大部分学生无法应对。另外,当计算出现错误或在使用过程中输入错误参数时,学生无法较快地定性分析内力图是否正确,更不知如何手工校核。

(四)缺乏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

本科毕业设计目的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由于本科生知识面偏窄,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毕业设计时力不从心。通过对本专业2006级毕业生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学生对所学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对三大力学的综合运用能力不强;对实际工程了解模糊,在将实际工程转化为计算模型时,方法实施不明确,加之对结构构造要求不熟悉,欠缺独立查阅文献的能力,造成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情况出现。

二、产生原因分析

(一)理论与实际脱节

力学与工程密切相关,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力学概念、原理和公式相对枯燥,教学与实际工程脱节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例如:材料力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的教学学时相互分割,以单门课程为中心进行教学,对知识的相互渗透与衔接不够,导致学生学习吃力,一味强调强调计算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基本理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导致抛开工程背景一味学习书本知识的现象成为普遍。

基本结构论文范文5

博士毕业论文提纲的例法

第一章,介绍本文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文章的创新与不足以及结构安排。本章构成全文的基础与起点。

第二章,在查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与文献。对国内外大量资本结构和税率相关性研究文献进行详细回顾与综述,并对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博士毕业论文排版要求有哪些?8大要点该怎么看

第三章,揭示我国税率变动与上市公司的相关性的现实基础。搜集中国在实行两税合并后相关公司相关财务数据,整理并进行对比,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以及两税合并带来的变动情况进行阐述。

第四章,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和现代统计分析技术,构建反映中国公司资本结构与税率的数据模型,对我国公司资本结构与税率相关性进行全面检验。并对对计量实证得出的检验结果进行综合经济解释,同时与国内的其他实证研究结果展开对比分析,揭示异同。本章是全文重点。

第五章,讨论资本结构与税率相关性的实践应用情况,并且根据现实情况对前文得出的理论进行修正。

基本结构论文范文6

关键词:最优资本结构 融资选择 所有者投资报酬 综合融资成本

一、引言

最佳资本结构点或区间的确定可谓公司实施融资决策的前提和核心。一般而言,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尤其是指一个公司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而融资选择则是公司在特定时期基于融资目的而对于具体融资渠道或融资方式的抉择,是一个增量概念。而相对而言,公司资本结构实际上是公司以前各种融资选择形成的一个结果,是一个存量概念(李朝霞,2004)。按照资本结构的静态权衡理论,公司在长期内存在一个最优的目标资本结构,它是公司权衡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各种利弊后的均衡结果,一旦资本结构偏离目标比率,公司立即进行一步到位的反向调整(王志强、洪艺珣,2009)。遵循这一观点,任何一个资本结构不合理的公司理论上都可通过实施融资决策达到或接近这一最优的资本结构。现有的经验文献大多基于典型的资本结构理论(如MM理论、静态权衡理论等)进行拓展研究或验证研究,研究结果大多证明了企业存在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Hovakimian,Opler & Titman(2001)采用二阶段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当企业发行新股或回购股票时实际资本结构是否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问题,结果显示,企业确实存在向目标负债比率调整的趋势。Kayhan & Titman(2007)以美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而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观点。Graham & Harvey(2001)通过问卷调查,再次论证了多数企业(80%左右的被调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具有较明确的目标资本结构或区间。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也多论证了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性。王志强、洪艺珣(2009)通过构建模型和两阶段回归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长期动态调整轨迹,结果表明,公司存在目标资本结构,且不管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看,目标资本结构都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决策的主要因素。贺伊琦(2010)在MM 理论的基础上,论证了当公司存在非债务税盾时,每个公司都具有唯一最优的资本结构。为此,本文的研究将沿用静态权衡理论有关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这一核心观点,基于存量意义的资本结构安排和增量意义上的融资选择,分层次探讨最优资本结构的评判标准及目标模式,以期为了解当前公司的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安排行为提供一个别样的视角。

二、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性和评判标准

(一)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性 自20世纪50年代“MM理论”提出至今,资本结构理论研究已经比较系统与成熟,其研究领域涉及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和资本成本的关系等,但有关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性问题一直是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争论的焦点。(1)静态视角的研究。相对早期的考虑公司所得税的MM理论,建立在税盾收益和财务困境成本权衡基础上的权衡理论,以及迪安吉罗(Diamond,1984)、梅耶斯(Mayers,1984)等通过扩展负债成本及延伸税收利益提出的后权衡理论(被认为是标准的静态权衡理论),均认为在长期内公司存在一个最优的目标资本结构,在这一目标资本结构下债务资本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进而把公司融资看成是公司在税收收益和破产成本、成本、财务困境成本、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等各类负债成本之间的权衡。与静态权衡理论相反,优序融资理论(Myers and Majluf,1984)基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研究认为,公司在实施新项目融资决策时,相对于外部融资,公司偏好内部融资,如果确实需要外部融资,公司会首先选择债务融资,其后才会考虑股权融资,因而公司资本结构是其内源融资额与所需投资额差额的累积结果,不存在最优的目标资本结构。(2)动态视角的研究。针对以上两类理论观点的不一致,紧接其后的实证研究不但未能支持任何一方,反而指出,无论是静态权衡理论还是优序融资理论,都不能完全解释实证结果观察到的企业融资和资本结构选择的事实。对于这种实证结果的反证明现象,部分学者将其归咎于这些实证基于静态的研究视角,于是基于动态视角考察公司融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变化过程的动态性研究理论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前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主流。但在有关最优目标资本结构是否存在的问题上,资本结构动态性研究理论仍然分为两大分支:一是认为公司存在一个目标资本结构(或区间)的动态权衡理论,但其强调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投资需求预期等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考虑调整成本,则存在一个调整过程(潘敏、郭厦,2009);二是基于定价错误的动态资本结构理论,较具代表性的是市场时机理论(Baker and Wurgler,2002)和惯性理论(Welch,2004),它们认为公司并不必然存在最优的目标资本结构,也不存在融资向目标资本结构调整的过程,理性的公司经理人只是依据权益或债务的定价错误理性地选择对其有利的外部资本进行融资,而现实中观察到的资本结构则是公司长期抓住有利融资机会的累积结果(顾乃康等,2008)。

尽管资本结构动态性研究理论试图基于动态的视角考察,并解释公司融资行为及因融资安排而累积下来的既定资本结构事实,但直至目前,西方的资本结构理论在有关最优资本结构的存在性问题上仍保持着大相径庭的观点,正如多数学者所承认的“目前尚且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资本结构理论”。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制度背景造就不同的融资环境,而公司的投融资行为又离不开人的因素,人的理性或非理性显然也会影响公司的融资选择与资本结构安排。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直到现在尚未能建立观点统一且具有效解释力的资本结构分析机制及理论模型,而这也恰给回归最初始的静态权衡理论来探讨最优资本结构的决定问题提供了合理的理由。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理由,本文认为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存在一个目标资本结构,考虑并引入已有研究确立的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如税收、融资风险、交易成本等,建立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并据此基于存量意义及增量意义分别构建了最优资本结构的目标模型,以期望能借以丰富现有的资本结构理论研究。

(二)最优资本结构的评判标准 在静态权衡理论考虑在税收、财务困境成本、成本等分别或共同存在的条件下,提出公司长期内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这一核心观点以来,有关最优的目标资本结构的“标准参照值”及其确定,就成为国内外很多经济学者一直致力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迄今理论界关于最优资本结构确定的定量分析方法,首选EBIT-EPS分析法。但这种方法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即没有考虑风险因素。而事实上,投资者不仅关系企业未来的收益状况,也同样关注取得收益的风险程度。所以公司的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可使公司的总价值最高,而不一定是每股收益EPS最大的资本结构。因而,理论界又有部分学者根据相关资本结构理论提出比较资金成本法,认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作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的判断标准,原因是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点即为企业价值最大点。虽然比较资金成本法在确立最优资本结构时考虑了风险要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EBIT-EPS分析法的缺陷。但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企业价值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并没有必然的等价关系。企业价值不仅取决于资本成本,还取决于投资效益。既然现有的确定最优资本结构的定量分析方法均存在有不尽如人意之处,那么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寻求一个较具说服力的评判标准及定量方法也就成了大势所趋。根据资本结构的静态权衡理论,影响最优的资本结构确定的相关因素至少包含所得税率、融资风险(包括财务风险,与财务困境相对应;以及经营风险,与破产成本相对应)、交易成本等。在同样考虑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鉴现有的EBIT-EPS分析法及比较资金成本法,本文将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判断标准设定为:满足所有者获得的投资报酬与公司综合融资成本差额最大时的资本结构。

需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综合融资成本而非资本成本。在公司财务中,资本成本一般定义为特定公司筹集和使用资本所付出的代价或应承担的机会成本。据魏明海(2003),只有将“资本成本”理解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分拆,并可分拆为“债务成本”、“市场交易成本”、“(所有者)权益成本”等成本概念。若出于计量的目的,资本成本可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易计量的显性成本,即债务成本和权益成本;另一块是难以计量的隐性成本,即市场交易成本或成本。对于显性成本,它是公司融资当时实际考虑并实际支出的成本,可将它定义为融资成本,因公司一般有多种融资渠道,故应以公司全部资金的综合融资成本加以计量;而对于隐性成本,如发生于契约签订前的讨价还价等费用,以及发生于契约签订后的包括监督、惩罚、奖励、怠工等行为造成的契约执行成本,均可表现为息税前利润EBIT的减少量,在所有者投资报酬中得到考虑。这里之所以采用所有者投资报酬,主要是考虑到企业任何重大决策包括融资决策的最终制定者都是所有者,他们关注的是其投资报酬,只要该报酬能补偿所有成本就认为该决策是可行的。对于所有者投资报酬的衡量,本文拟采用自有资金利润率指标。考虑到融资结构的决定,不仅依存于负债所带来的纯粹财务风险,还依存于企业不负债时的经营风险。若将风险因素考虑在内,这里需要对传统意义上的自有资金利润率加以修正。此外,公司资本结构是公司以前各种融资选择形成的一个结果,是一个存量概念,融资选择则相对为一个增量概念。由于静态权衡理论论证了公司有一个最优资本结构,所以公司如何对其现有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就变成了一个融资选择的问题(李朝霞,2004)。

三、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目标模式的构建

四、结论

资本结构静态权衡理论在考虑税收效应、破产成本、财务困境成本、成本的基础上,通过静态地分析考察公司的融资决策及其资本结构安排,展示了公司在进行融资抉择过程中为何会有一个最优的资本机构安排,以及公司如何进行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合理安排来调整自己现有的资本结构为最优的资本结构。这一理论成果为公司融资问题的后续研究及解决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的研究在认同公司存在一个最优资本结构(或区间)的前提下,借鉴静态权衡理论确立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思路,通过将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的判断标准设定为所有者获得的投资报酬与公司综合融资成本差额最大,构建了存量层面上的最优资本结构目标模型及增量层面上的最优融资选择结构模型。本文认为,在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或区间)确定的情况下,公司资本结构的安排与调整本质上是一个融资选择的问题。若公司最初的资本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公司可以通过调整新增融资的结构比例来使其达到或趋于最优。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洪艺珣:《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长期动态调整》,《会计研究》2009年第6期。

[2]贺伊琦:《非债务税盾与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研究——对 MM 理论的扩展》,《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9期。

[3]顾乃康、张超、宁宇:《国外资本结构动态性研究前沿探析》,《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9期。

[4]魏明海:《公司财务理论研究的新视角》,《会计研究》2003年第2期。

[5]潘敏、郭厦:《资本结构动态权衡理论述评》,《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3期。

[6]李朝霞:《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工具》,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7]Hovakimian, Opler and Titman. The debt—equity choi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01.

[8]Kayhan and Titman. Firms` histories and their capital structur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7.

[9]Graham and Harve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1.

[10]Myers and Majluf. Corporate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Decision When Firms Have Information that Investors Do Not Hav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