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例6篇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文1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收治的236例患者,其中初产妇182例,经产妇54例;年龄24~41岁,平均(28.6±1.6)岁;孕周37~42周,平均(39.6±1.4)周。产科16例护理人员,年龄22~52岁,平均(33.4±1.4)岁。

1.2方法

在对本组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综合评价产科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效果,具体干预的方法如下。

1.2.1制定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要在产科内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队伍,主要成员: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及助理护士。对产妇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根据每个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优质护理干预措施。

1.2.2具体护理方法

(1)产妇入院护理为产妇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空气清新以及温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当产妇入院时应热情的上前迎接,同时为产妇准备好配套的床单以及相关的生活用品,将其送到病房,例如热水瓶、餐具、住院衣裤以及洗脸盆等。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主管的医生、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常规的检查,了解产妇的情绪心理以及产妇的自理能力,积极地与产妇及其家属沟通,简单介绍一下医院的周边环境,对于产妇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予解决,掌握产妇的心理状态及自理能力,最大限度的缓解产妇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2)产妇术前护理。指导产妇进行产前日常生理活动,例如进食、更衣以及大小便等,陪同产妇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工作。为产妇提前洗漱、更衣、进食以及大小便等生活服务,帮助产妇预约检查时间。嘱患者术前注意事项及呼吸训练。

(3)产妇术后护理。术后要根据医嘱对产妇实施氧气吸入及心电监护,将各种管道固定好,确保管道畅通,将产妇宫低的高度做好标记,对于有伤口的患者应给与消毒工作,预防伤口出现感染现象。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指导产妇正确喂奶及更换尿布,教产妇按摩的手法及正确的喂奶姿势,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4)产妇饮食护理。密切注意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为产妇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供应。首先为产妇提供适当的温开水,例如先引用20ml,可缓慢增加饮水量。之后可逐渐进食流体、半流体食物。

(5)产妇卧位护理。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舒适,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对出现压疮患者的巡视工作,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降低出现压疮的几率。

(6)产妇舒适护理。术后指导患者对会进行处理,提高产妇的舒适程度。调节好病房内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使产妇能够呼吸道新鲜的空气。适当调整病房内的光线,保证产妇有个良好的休息环境,进入病房后音量放低,在夜间进入病房时要轻开关门,走路放轻,以免影响产妇的睡眠。

2结果

通过对本文所选的236例产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其中224例产科患者对优质护理服务表示满意,满意度达到94.9%;10例(4.2%)患者基本满意;2例(0.8%)患者对优质护理不太满意。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有效地提升了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讨论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文2

关键词:产科病房 优质护理服务 满意度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85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37-02

2010年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产科是高风险科室,纠纷较多,我院在产科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后,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效果十分明显,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孕产妇352例,实施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我院收治的孕产妇365例,作为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孕产妇年龄19-43岁,平均31岁。两组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水平接近。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实施以下措施。

1.2.1 制定实施标准和考核方法。我院按《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结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规范》及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了产科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和考核细则。

1.2.2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每月,每季不定期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重点对低年资护士进行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培训完毕按操作规范进行考核,并将考核内容存入个人技术档案:对护理人员进行基础知识考核,并纳入护士分级考核内容,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

1.2.3 具体措施:①每位责任护士分管5张病床,自孕产妇入院就评估其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情况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②细致的人性化服务。我们病区设有单人间,两人间和三人间等不同的病房,满足了不同要求的孕产妇需求。病房内24小时供应热水,配有微波炉,热线电话,数字电视等设备,护理人员统一着装,规范礼貌用语,微笑面对孕产妇,耐心倾听其意见,护理操作动作轻柔,严格按规程进行;尊重患者隐私权,在不影响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活习惯和。③入院即宣教,仔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经管医生,病房设施及操作方法等,使其尽快熟悉环境,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适时介绍妊娠自然分娩及产褥期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整个分娩过程和分娩过程中的积极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快转换角色。④护理照顾新生儿,护士一边护理一边解说,利用所有机会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观察新生儿的反应,面色,呼吸及大小便情况,学会一些护理基本操作,如脐部护理,更换尿布,新生儿沐浴,抚触,喂奶姿势,并加强母乳喂养宣教。⑤护理人员按孕产妇情况,采取动态的,个性化的护理,满足其护理要求。

1.3 数据处理。对活动开展前后考核的优良率进行比较;两组孕产妇均采用问卷和电话回访的方法,对其满意度进行测评,包括服务态度,病区环境,仪表行为,护理技能,医疗收费等方面。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实验组优质护理活动开展前后产科护士考核结果(表1)。我们从中随机抽取35例对其优质护理活动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表1 试验组产科病房护士优质护理活动前后

考核优良率[例(%)]

由表1可见基础护理及病区管理活动实施后考核优良率均较活动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三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护理前后孕产妇满意度调查结果(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孕产妇满意度比较[例(%)]

由表2可见,护理活动后试验组在以上几个方面的满意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文3

关键词: 优质护理;导乐员;人文关怀

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使人们对的生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人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对医疗技术水平和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孕产妇是弱势群体,同时,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对象,对孕产妇的护理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1]。孕妇和新生儿是每一个家庭的核心,一旦在孕产妇护理工作当中出现一丝纰漏,便会引起护患纠纷,破坏就医环境,给患者和院方造成极大的麻烦。所以,如何能够满足孕产妇对护理的需求,提高孕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当前医院急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2]。优质护理工作是在传统护理工作基础上演变而来的,通过对孕产妇实施全面、细心的优质护理干预,让孕产妇顺利的度过,保障孕妇和新生儿的健康,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对产科孕产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其在产科护理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产科住院分娩的产妇12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干预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18岁,年龄最大的为36岁,平均年龄28.4±3.2岁;孕周为38~42周,平均39.4±1.3周;其中,自然分娩的产妇41例,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21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的为19例,年龄最大的为38岁,平均年龄29.5±2.9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40.1±0.9周;其中,自然分娩的有39例,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的23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及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制定措施:产科需建立优质护理干预队伍,其成员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助产士和导乐员。综合评估产妇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1.2.2心理护理:孕妇入院后需为其提供干净、整洁的病房,并保障病房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孕妇需进行常规检查,了解其心理情绪及自理能力,与患者多沟通,使患者放松心态,尽快的适应入院生活。

1.2.3 健康宣教

1.2.3.1 自然分娩:孕妇入院后责任护士、导乐员对其进行分娩知识教育,并对产妇进行营养、休息、运动等方面的指导,告知患者自然分娩的利弊。通过面授、多媒体、发放资料的方式,宣传自然分娩更加符合生理过程这一理念,并得到家属的支持。

1.2.3.2 剖宫产:导乐员向患者讲解剖宫产相关知识,说明防范措施,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给予详细解答,并告知患者急救器械和药物准备就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术后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母乳喂养,促使母乳喂养成功;帮助产妇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自我护理、产褥期护理指导,创建主动参与式护理模式,构建和谐就医环境。

1.2.4饮食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障营养供应满足母婴所需。产妇可先饮用20ml温开水,并逐渐增加饮用量,之后可食用流食、半流食,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1.2.5舒适护理:指导患者随时保持会清洁,正确对待腹部切口疼痛,必要时使用止痛剂,使患者舒适度有所提高。定时开窗通风,调节病房温湿度,病房内光线要适宜,夜间入病房动作要轻,保障产妇能够有较好的休息环境。

1.3观察指标

统计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详细记录后,以供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对数据库的录入及统计分析均利用 SPSS19.0 软件来进行。其组间构成比较用卡方进行检验,组间疗效比较用等级资料的秩和进行检验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 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 P

2结果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7例,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32例,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有3例(占4.8%),干预组护理护理满意率为95.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表示非常满意的有18例,对护理工作满意的有33例,对护理工作不满意的有11例(占17.7%),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2.3%,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

3讨论

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护理知识及职业道德有直接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了解患者所思所想,根据患者所需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3]。

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中的运用,是在满足孕产妇基本生活所需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导乐陪伴,术前术后护理、饮食护理及舒适护理、健康宣教等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在住院期间身心都得到很好的照顾,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情,顺利完成分娩[4]。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充分体现了医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人文关怀理念,通过全方位护理模式的转变,满足不同年龄段孕产妇对护理的需求,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舒适,有效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满意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82.3%,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忠平.李岩.郑永梅 . 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22(02) :15-17.

[2] 赵丽红.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与成效[J].全科护理.2012,10(3):654-655.

[3] 李彩文.优质护理服务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1,25(3):692-693.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13-01

2010年卫生部提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全面提高护理服务和满意度,我院成为全国实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单位之一,通过规范各项护理制度、落实基础护理、开展特色服务等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成效,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强调完成基础护理工作,满足患者各项基本生活需要,还强调专科护理,促进患者康复,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2010年10月以来,我科室全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具体做法如下:

1.转变思维,重新定位

为了做好优质护理示范工程,医院请卫生部郭司长给全院传达精神,院长当组长、护理部主任当副组长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及各科主任参与开会学习,传达上级精神,改变观念,树立目标,下目的,定任务。

2.服务模式由功能制转变为责任制

以前有治疗护士、医嘱护士、主班护士、办公护士等等名称,现在只有责任护士。以前一个病人一天要接触到治疗护士、医嘱护士、主班护士等,现在一天只有同一个护士负责他所有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治疗、检查、心理等,也就是说吃、喝、拉、打针、吃药、检查由同一护士帮助解决处理,全程服务,减少各班次交接次数,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有利于病人与护士间的融洽关系,便于沟通。

2.1 病房实施责任制分工方式,每个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8名,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责任护士不参加夜班等班次的轮换,每天只负责同一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及心理护理。护士要根据孕产妇情况,从孕产妇入院开始给予入院宣教、住院期宣教,产时、产后宣教和出院指导等,熟悉每个孕产妇的情况,包括个人、家庭、社会情况等,及时有效解决孕、产妇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护士分层管理,分配不同病情轻重、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的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为孕产妇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连续的、动态的健康教育。年资高、业务强、责任心强的主管护师以上的护士护理管理危急重病人。

2.3 改革分工方式,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优化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科室的特点为患者提供了全程、全方位的护理服务,即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因素都由同一护士解决,把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也渗透在对患者无微不至关怀和照料中,提倡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并能够与主管医师相配合,通过护士可以在第一时间向主管医师表达病人的病情及她们的意愿和要求,使医生能更加及时有效地处理病情,从而密切医患关系,预防避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

2.4 针对专科特色,抓住重点,提高母乳喂养率。产后能否母乳喂养对孕产妇家庭、社会来说是一件极其重大的问题,不但是家庭问题,也是国家政策问题。产后能愉快顺利的进行母乳喂养可以说是分娩后的头等大事,也关系到以后婴儿能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母乳喂养成功,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从前只重视治疗不重视治疗以外的护理模式,开展优质服务后,我们从孕产妇产前开始介入的护理指导,为孕产妇产后哺乳做好准备,指导产妇产后第一时间在产床上进行母婴早期接触、早吸允、早哺乳,指导产妇在饮食上尽量食用促进乳汁分泌的食物,提高乳汁的质量,使产后妈妈、家属都能安心休息,减少抑郁症的发生。

3.沟通是优质护理的主要方式

变被动为主动,以病人为中心,主动与分管病人及其家属深入交谈,走进病房、了解孕产妇、了解家庭,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妇产科护理理念。沟通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护患双方的信任感,甚至关键时刻能起到化解医患矛盾,是医患纠纷的剂,促使护患成为亲人和朋友。

4.根据科室实际情况,按照要求合理配备护士人数

合理配备护理人力资源以满足患者的需要,结合优质护理工作,分配新护士充实一线护理人员,床护比达到1:0.5,加强了对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的力度。

5.提供特色护理服务

为适应社会、家庭、孕产妇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扩大特色服务。在原有的如导乐分娩、新生儿游泳抚触等基础上,特别增加宣教课,每周二个下午为孕产妇及家属提供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课程,既提高孕产妇及家属的护理知识,又为护患交流提供平台,受到了孕产妇及家属的肯定和支持。

6.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

由第三方来调查满意度,制定适合的满意度调查表,每月开展满意度调查,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程以来,患者满意度由原来平均70-80%提升到99-100%,建立医患联系,及时与患者沟通,不断改进服务方式。通过优质护理工作开展以来护士经常收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不少产妇及家属因早产儿或其它原因转儿科治疗出院时,常带着宝宝返回科室让我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天伦之乐。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文5

【关键词】产妇 个性化护理 产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57-02

个性化护理是在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更高境界的护理新模式。[1]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激烈竞争,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亦逐渐提高,这要求护理工作必须适应发展,满足患者多元化的需求。个性化护理是以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理论为基础,针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生活习惯、特征、个人文化程度和家庭社会关系等多方面的不同,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以满足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理健康需求和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在产科护理中,由于产妇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较为特殊,且随着80后独生子女一代逐步成为育龄产妇的主体,为提高产妇的适应能力,使产妇能得到温馨的环境和有效的服务,个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1 转变护理观念,明确个性化护理的基本理念

美国护理理论家Boykint和Schoenhofer在她们的人文关怀理念中认为护士在实施关怀行动之前,首先要努力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所需要的东西给予有目的的真诚帮助[2]。实行个性化护理服务,要从根本上转变护理人员的观念,将以往“医院实施什么护理,患者就接受什么护理,”变为“患者需要什么,我就护理什么,”真正体现“一切为患者,为患者的一切”的服务理念。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沟通技巧,强化护士礼仪形象的塑造。例如,个性化护理可以在护士职业装上进行改进,改变过去刻板的护士形象,可以给产妇亲切感;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产妇及家属首次进入病区时,要主动微笑打招呼,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搀扶到病床;要尽快熟悉产妇的名字,使用尊称,能够直接叫出产妇的名字会给产妇带来强烈的好感,会使产妇尽快地配合下一步的护理工作。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培训,使护理人员更新服务理念,掌握明确的服务技巧,将护士礼仪运用到工作的每个细节中去。

2 了解患者需求,建立密切护患关系

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就必须与患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尽快掌握患者需求变化的动态。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日益缩短,这也导致在院期间的护理工作量不断加大,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短时间内要与产妇和家属建立密切联系,掌握患者的实际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最佳印象的建立就在初次见面的5秒中内。因此,见到产妇的“第一句话、第一个问题、第一顿饭、第一次检查、第一次输液穿刺、第一次标本、第一次用药、第一晚睡眠”这8个第一就成为护理人员与产妇及家属建立最佳印象的关键环节。此外,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还应该及时多方面地收集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因为产妇通过亲身体验,最能了解在护理服务工作与其实际的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最能对比不同医院产科服务的优劣差异。通过征求不同的意见,不断采纳合理化的建议,能够进一步促进个性化护理在产科应用不断调高层次,提升水平。

3 根据产妇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理念和方法

护理人员除了完成查房、治疗、基础护理等每天必须的工作外,还要深入病房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效果情况,观察产妇的心理、生理状况,有针对性地指导产妇做各项合适的功能锻炼,并检查执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3.1 产前护理:对于每位新入院的准妈妈来说,都会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甚至害怕,同时,又担心自己的某些不当行为习惯会对宝宝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这些都需要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因此,护理人员要尽快消除产妇的陌生感,主动热情地介绍住院环境及分娩的注意手续,多向其提供相关的信息,详细询问既往病史,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音变化,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产前指导,认真做好产前宣教工作,让孕妇及家属进一步了解分娩的一般知识、临产的标志、3个产程的进展及配合方法、产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等,并指导产妇的休息和饮食,使其能充分理解并积极配合完成分娩过程。

3.2 产时护理:在不同的产程,采取不同的个性化护理措施。第一产程中针对产妇的心理特征和需求,让家属陪伴,给予情感的支持和鼓励。指导产妇采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以缓解宫缩疼痛,并鼓励产妇积极进食,充分休息,保存体力,使其克服产痛的能力提高。及时告知产程进展,使产妇对分娩充满信心。第二产程中,经产妇有规律宫缩,初产妇宫口开至3cm后,送入待产室,并安排一名有经验的助产士一对一地全程陪伴并指导正确分娩。直至产后2h,对产妇实施生理和心理的全方位护理。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让产妇选择一名最信任的亲属进入产房陪伴分娩过程,使产妇可以得到来自家庭的鼓励和力量,进一步提高其分娩的自信心。第三产程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使其安心,尽可能使母婴及早接触,早开奶,使产妇感受到做母亲的自豪,促使子宫收缩,及促使母乳早下,为充足的母乳喂养早做准备。

3.3 产后护理:由助产士定期进行产后访视,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对产后卫生、休息、饮食等相关知识,尤其是早接触、早吮吸及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和意义进行宣教,密切观察产后宫缩情况,防止产后出血。及时解决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问题,使产妇及早康复,防止产后抑郁症发生。

4 科学管理,完善制度

坚持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开通护理服务咨询和质量投诉电话,对所有住院产妇出院时进行满意率调查,定期组织大家为提高孕产妇的满意率出谋划策。结合调查结果及讨论分析,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并通过开展“星级护理服务”评比活动,充分调动护理工作人员为孕产妇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将总结的经验和规律转化成制度性的规程,不断完善个性化护理在产科应用的制度。

5 小结

个性化护理模式要求我们把常规的医疗护理工作与产妇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制定出灵活、贴切、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措施,从而满足不同产妇的需求。在温馨的产科病房中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产妇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感受到如同“家”的温馨,产前产后保持心情愉快、睡眠充足,有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融洽了护患关系。个性化护理将产科护理工作的中心转向患者,而不再单纯地围绕分娩过程进行。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促使护士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同时提高了护士的职业形象,奠定了产科优良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产科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妇科优质护理服务措施范文6

方法:通过制定管理标准,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等措施规范妇产科护理行为。

结果:护理工作考核标准的制定以及整改措施的及时落实,能够切实的提高检查、督促及评价环节的质量,从而将护理问题解决。

结论:通过将临床实践当中的问题找出来,并且持续的改进妇产科的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充分的控制住了不良因素的发生,真正的保证了优质的妇产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妇产科 护理质量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29-02

妇产科的护理质量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形象以及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时妇产科的护理质量还是对医院服务质量加以正确衡量的一大重要标志。护理质量的优劣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医院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而且还取决于所采取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保证护理质量不可或缺的基础就是严谨完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改革,以及人们价值观念、实际需求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妇产科的护理质量也面临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1 妇产科护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妇产科的很多护理人员严重的缺乏必要的护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不足,并且护理技术水平也无法达到具体的要求。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现代化护理理念欠缺,可想而知,如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当中情绪化严重、态度差、服务差,甚至将感情和生活带入工作当中,那么势必会对护理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

1.2 护理安全控制与护理质量检查流于形式。医院妇产科的许多护理人员仅仅将自己的本职工作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无法发自内心的热爱本职工作。与此同时,医院护理质量的考核往往是搞突击,随便乱抄妇产科护理小结、记录和计划来应付考核,医院的护理质量检查仅仅是流于形式,考核评价的具体结果无法真实的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加以反映。

1.3 患者需求与护理质量评价内容设置相矛盾。当前,我国很多医院现行的妇产科管理制度尚且未将患者放在首要地位,许多管理制度仅仅是为了便于医院的日常管理所设定的,没有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在产妇分娩时期,一般产妇本人迫切的希望丈夫能够切身的见证孩子的诞生,但是很多医院却不允许产妇的丈夫陪产。这时,即便是医院妇产科提供多么优质的护理服务,也无法切实的让产妇以及家属感到满意。

1.4 服务对象对护理人员有着过高的期望。在产妇待产时期,产妇及家属通常会非常的紧张,并且对护理人员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如果产妇在分娩的过程当中有意外发生,比如胎心异常等,如果这时护理人员没有与产妇的家属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那么产妇及其家属非常容易质疑妇产科护理人员实际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除此之外,由于客观现实和期望之间通常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这便使得产妇及其家属极易与护理人员发生护理纠纷。

2 强化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措施

2.1 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应当由护士长、护理部主任及其他相关人员分别指派负责查对制度、临床教学、消毒隔离、急救药械、护理文书、规范服务、病室管理、各级护理等环节的风险监控和质量控制,从根本上将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加以规范和完善。护士长应当始终坚持一天三查,严抓护理环节的质量,要加强护理环节质量登记本的使用,将发现的护理问题及时的记录在质量控制登记本上,并且针对质量登记本当中的问题,及时的将自身所存在的护理问题解决,以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错误,促进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提高与改进,确保护理工作稳步、高效的发展。

2.2 提高护理水平。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尽快的加强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护理业务知识、规章制度、专科知识、应急预案、急救技能、急救知识、护理新技术以及围术期护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从根本上确保护理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以便于与不同的患者需求相满足。与此同时,还应当对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提起高度的重视,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责任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当中始终以患者的切身利益考虑问题,全心全意的服务于患者。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妇产科的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才能够充分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3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从某种层面上来看,妇产科的护理缺乏与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医院应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妇产科的护理人员对《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等法律规范和规章制度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妇产科护理人员应当在日常的护理工作过程当中不断的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应当将护理病例书的书写质量提高,因为在发生法律纠纷时,护理病例书是重要的法律依据,能够有助于妇产科护理安全性的提高。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定期对妇产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和检查,定期的进行护理部大检查,规范考核环节和评价环节,力争通过检查彻底的解决护理质量问题,从根本上将医院的护理质量水平提升。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主题,同时也是医院妇产科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护理质量的好坏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护理质量的优劣也对医院的社会形象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医院妇产科的每一位护理人员应当尽可能的将护理工作做好,及时的更新护理知识结构,提高护理水平,将护理服务中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做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需求,始终坚持人性化的护理,以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小梅.浅议提高妇产科护理质量的有效方法[J].内蒙古中医药,2011(4)

[2] 黄丽君.妇产科护理质量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