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火灾及预防范例6篇

电气火灾及预防

电气火灾及预防范文1

【关键词】电气火灾;预防;研究

一、电气火灾及其特点

电气火灾是指因电气火源而引发的火灾事故。电力系统的发、送、变、配、用等各个环节,在带电运行方式下,由于诸多复杂的原因,如违章操作、设备或系统存在隐患长期过热、绝缘损坏放电、短路等等,都可能形成火源而导致火灾(广义的概念还包括静电和雷电引发的火灾)。我国目前的电气火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表现:从时间上看,冬季电气火灾发生率最高,八、九两月为电气火灾的低谷;从行业上看,服务业、加工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电气火灾发生率较高,特别是商贸、集市、餐饮、娱乐、宾馆等尤为突出,也是容易出现重特大电气火灾的地方。

二、电气火灾的成因分析

(1)短路。电气设备发生短路引发火灾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因为电流的大幅度增加产生过热,电气设备温度急剧上升,使绝缘材料燃烧所致;二是短路时短路点产生电火花、电弧,使附近可燃物燃烧。引起短路原因较多;线路弧垂过大,外力原因造成碰线短路而产生火花或电弧,从而引发火灾;三是电气操作人员误操作直接引起短路。(2)过负荷。电气设备在过负荷情况下,电流往往高于正常值,长期过载运行导致电气设备过热,而使绝缘快速老化,从而引发火灾。引起过负荷的原因主要有:设备没在规定的运行方式下运行或设备带病运行,使工作电流过大,从而导致设备温度过高;设计选型不合理,选用的设备容量偏小,造成了长期“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形成长时期的过负荷状态。(3)接触电阻过大:导线连接处存在较大的过渡电阻,在工作状态会过度发热,因为发热氧化导致接触处电阻更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最终烧坏绝缘造成短路起火,同时接头处因为接触不良也会有电火花,或引发火灾。造成接触电阻增大的原因主要有:线路长时间运行,没有进行定期的对接头处的氧化处理,导致接触不良而使接触电阻增大;控制开关的触点长期通断操作而缺乏必要的维护,导致触点接触电阻增大,在通断时产生电火花从而加速触点的氧化,再次导致接触电阻增大;多股绞线断股使承载面积减小,引起接触处电阻增大。(4)其他原因。如电烙铁、电熨斗等电热设备使用不当,意外接触可燃物形成火灾等等,都会成为火灾的诱因。

三、我国电气火灾防治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在电气火灾防治方面存在很多短板,但最关键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电气防火体制建设严重滞后。电气火灾事故的防治还没有正式规范地纳入消防业务范畴,这对电气火灾隐患检测、电气火灾原因调查极为不利。再加之人事体制方面的原因,较多的防火督查人员专业知识不足,检测方法落后,严重影响了专业性极强的电气火灾的防治效果。二是电气防火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亟待完善。

四、电气火灾预防的有效措施

(1)强化电气防火安全体制建设。电气防火安全体制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我国电气防火安全体制建设来看应着力做好:加强电气火灾技术层面的深入研究,获得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分析结论,为电气火灾防治理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2)完善电气防火法规及技术规范。应尽快制定电气方面的专门法律,通过立法,强有力地遏制电气火灾的发生。部门或行业在此基础上可制定适合实际的法规和规范。法规和规范的制定应体现以人为本、维护国家利益、兼顾各方的原则,并在实际应用中形成不断修订完善的机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必须严查到底,依法追责。(3)重视电气防火隐患探测。电力系统设备随时处于24小时连续运行之中,且位置比较隐蔽,所以靠直观的眼耳鼻及肢体感觉去准确检查,很多时候是有难度的,必须通过现代的检测手段,如激光、超声探测仪等,再配合直观检查,才能有效地发现火灾隐患,提高探测效率。(4)加强建筑电气防火隐患治理。对人员密集场所及老旧建筑物中的线路和电气设施设备要勤于坚持,及时更换,不可心存侥幸,节约小钱酿成大祸;对新建建筑工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设计,同时还要考虑提高标准,留有发展余地,以适应未来各种新增负荷的需要。(5)加强电气防火宣传。我们在加强各种制度性管理的同时,还应多维度、多形式地通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电气火灾的危害和防治措施,普及电气防火知识,强化全员电气防火安全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电气火灾事故。

电气火灾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明显滞后,我们必须快速补短,认真研究电气火灾的特点,完善规范,形成制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升电气防火效率和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田.电气火灾报警监控系统的设计[D].沈阳工业大学.2010

电气火灾及预防范文2

关键词:建筑;电气;火灾;对策

中图分类号: X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电气化时代,在建筑中,电气也占据极为重要的位置。根据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统计,每年由于电气线路过载、短路、施工不文明、绝缘材料老化等原因,使导线或电缆的绝缘材料损坏引发的火灾中,电气火灾数约占总火灾数的30%,在公共聚集场所甚至达到46%.建筑电气火灾发生的率增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一、建筑电气火灾成因分析

1、接地故障引起建筑电气火灾事故

接地故障是指建筑电气系统中的带电导体与金属水管、钢管、以及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发生接触性短路故障,由于此类故障较为隐蔽,很难直观发觉,且其诱因也比较复杂,一旦发生接地短路故障,就会产生较大短路电流,进而引起火灾事故发生。由接地故障引起的火灾事故,很难早期被发现,因此其起火的危险性非常大。一旦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其强大的接地短路故障电流除了通过电气系统中的PE 线、N 线传入到大地外,会还通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各类金属构件及接线端子向外传输。由于接地短路故障的电阻较大,短路故障电流受到限制,设备中安设的短路电流保护器很难准确测到短路电流,难以准确可靠的切断故障电流,进而故障电流以短路电流形式在电气系统中存在。从一些研究分析可知,仅0.5A 的故障电流,其由于长期存在持续发生所产生的电弧温度高达2000℃,这就很容易达到设备周围的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发火灾事故。另外,在电气系统设计过程中,若果PE 导线截面选择过小,则在通过较大接地故障电流时,PE 线路将会在持续温升作用下温度急剧上升,进而引发火灾事故。

2、供电线路长期过负荷引起火灾事故

从大量工程实践经验可知,引起供电线路发生过负荷运行工况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线路私自乱拉乱接、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后期扩建容量需求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家用电器种类和功率也在进一步增加,私自接入大量用电设备、乱拉乱接等现象普遍存在,使用电量突然增大,造成供电线路截面不能满足用电负荷需求,长期处于过负荷运行工况,绝缘性能快速降低,进而引起火灾事故。在建筑电气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建筑电气系统后期建设发展需要,在供电线路截面选择过程中,过于注重投资成本,没有预留足够富裕容量或预留裕度偏下,导致后期增加用电设备使供电线路长期处于过载或过载量运行工况,致使供电线路外部绝缘受大量热熔化燃烧,引起火灾事故。

3、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不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雷电通过电压击穿效应和电流热效应,对建筑物造成破坏。当雷击建筑物后,如果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自身存在质量问题、设计不合理等,则会引起雷击建筑物倒塌、起火、爆炸、甚至人员伤亡等事故。因此,在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优化设计和安装施工等环节中,必须严格按照GB500057-2010 防雷标准要求进行布设。为了防止雷电引起线路过电压,通过供电系统造成电气系统破坏,在电气系统前端应该加装电源过电压保护器、高能浪涌抑制器等来保护建筑电气系统中的保护电子、微电子等电气设备,确保建筑电气系统性能的正常发挥。另外,建筑电气系统还应做总等电位和辅助等电位等保护,这样即可以起到接地保护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抗电磁干扰的作用,提高建筑电气运行安全可靠性。

二、建筑电气火灾预防对策

1、漏电保护

电流通过人体时,其能量的大小、持续的时间、以何种方式通过人体、电流运行的频率,同时还有人体本身的身体状况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流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程度。 而影响最为明显的就是电流的大小和在人体身上持续的时间长短。因此,采用漏电保护器就变得极为重要,漏电保护器其实就是在人体触电可能有致命危险或者是建筑设备出现了漏电事故时对其进行保护。 漏电保护器也叫漏电保护开关,在选择漏电保护器时,要正确合理地选择其中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漏电保护器动作与否要有一定的额定动作电流控制,只有在发生触电或者是泄露的电流超出了额定漏电电流的允许值时,漏电保护器才可能有选择的动作,否则在一般的正常泄漏电流作用下,漏电保护器不应该动作,这是为了防止正常运作下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电因为突然间的供电中断而造成各种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民用建筑工程中,对漏电保护器的采用和日本与西欧是一样的,都是采用30Ma/S 作为漏电保护器的设计依据,这种规格的漏电保护器可以满足触电保护的要求,安全系数很高,并且都经过了实验的测试。

2、短路、过载保护

线路如果发生短路可能会使线路中的电流增加到比平常高几倍甚至是几十倍的状态,为了短路发生时对其进行保护,应该在配电设备中采用熔断器,熔断器的选择依据是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故障的最大电流,熔断器对其要有相应的分断能力,因为熔断器不仅有额定电流,也有额定电压,相对于用电设备的额定电流来说,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是它的1.5 倍左右。过载保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自动开关上配备过电流脱扣器、失压脱扣器、分励脱扣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是有一定限制的,它必须与负载电流相匹配,并且小于导线的载流量时,自动开关才能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3、接地保护

接地指的是设备的某部分和土壤之间有着良好的连接,是一种电气连接,接地体就是指与土壤有直接接触的金属物件,也叫接地极。如果发现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时,就说明电气设备发生了接地故障,这一现象称为接地短路电流。 我们所说的“地”或者“大地”指的是距单根接地体或接地短路20M 以上的地方,因为这种地方流散电阻实际上已经趋近于零,也就是说电位趋近于零了。 影响接地电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的变化,还有土壤导电率的变化,这就要求测试点的设置必须按设计要求,在地面以上的接地装置中设置测试点,测试点每单项工程不能少于2 个。

电气设备的接地设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指为了保证电气设备不仅能在正常的情况下可以可靠的工作,而且即使是在故障的状况下仍然可以间断使用的一种接地,它的作用就是为了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同时,工作接地在发生配电网一相接地故障时,还有抑制电压升高的作用。

(2)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是将那些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与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因为这部分是极易发生漏电危险的,所以要特别注意,其作用就是保护人身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 保护接地在电力系统中一般只适用于那些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

(3)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防止的是雷电的危害,防雷接地的作用就是对地泄放雷电流,防雷接地的装置包括雷电接收装置、引下线、接地线、接地体、接地装置、接地网,还有接地电阻,在设置防雷接地时,引下线和接地体完成后要进行测试,若想测试整个系统就需要接闪器安装完成后进行,为了降低接地体的屏蔽作用,人工接地装置接地体时,其间距不能小于5M ,人工接地引下线时要顺直,不能存在死角,引下线金属保护管要与引下线作电气连通。

(4)重复接地。 重复接地是为了确保零线点安全可靠,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中,用金属导线在零干线的一处或者是多处连接接地装置,零线的重复接地不仅可以缩短故障的持续时间,还能够降低零线上的压降损耗,从而减轻相、零线反接的危险性。 零线重复接地在供电网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小发生触电事故的危险性,所以,要重视在建筑过程中重复接地的作用并加以合理利用。

4、绝缘保护

所谓的绝缘就是指带电体要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装或者是封闭,目的是隔离带电体的导体,或者是带电体中不同部位的导体,将电流的流通路径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保证线路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就需要有良好的绝缘条件,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除此之外,绝缘材料还有散热冷却、机械支撑和固定、防潮、防霉以及保护导体等作用。在施工中如果绝缘层因为工艺的需要而受到了损害,应该采用色相带或者绝缘胶布恢复材料的绝缘等级。

总之, 发生电气火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必须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除了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外,最关键的还是管理,保证电气线路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设计、施工、业主、消防和质量监督等有关方要密切配合,加强管理,以减少和杜绝由于电气原因引发的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颜克险.建筑电气火灾防范措施[J]. 民营科技. 2011(02)

电气火灾及预防范文3

作者简介:巫文强身份证号码,441623196710220014

摘要:现代化的建筑, 尽管都是钢混结构的建筑物, 但其内部装修大都使用了大量可燃的高分子化学材料, 而电气线路布设多为暗线, 线路上的开关多在隐蔽处安置, 一旦发现着火, 即成明火且蔓延迅速, 火势猛烈, 往往造成重大、特大火灾。

关键词:建筑设计 火灾隐患 预防对策

1建筑电气线路系统的问题和火灾隐患

从电气事故及因其引发的火灾统计资料中可知。我国的用电安全体制还没有彻底地深入到各个基层,一些对用电安全不重视,工作中以及不严格按照用电规程进行操作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些都是酿成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用电量也在迅猛地增长,因此由电气事故而引发的火灾,也存在着上升的势头。

大部分电气火灾事故是由于对电气设备运行人为地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的,譬如忘了断开电热设备电源、在电热器上烘干衣服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用电酿成火灾的典型案例;使用未经检验的、不符合制造规定的电气设备和装置是造成电气火灾的另一个危险根源,譬如,白炽灯泡(或其它发热量大的光源)和电热器等由于温度过高而引燃了周围可燃物;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导线过载、过电流保护装置特性差或短接导线保护开关、熔断器等引起了电源短路和接地故障。都是应该引起重视的电气火灾隐患。民用建筑电气因在设计上存在缺陷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火灾的原因不可忽视。这方面的原因有:

1.1 电气线路的设计负载裕度值偏小。20世纪80年代以前, 一些民用建筑的电气线路系统在设计时, 仅考虑了普通的照明用电, 所以整个建筑电气线路负荷设计裕度都较小; 到了90 年代以后, 民用建筑进行了装修改造, 但电气线路未更换, 存在大量增加线路负荷的情况, 致使电气线路处于超载运行的状态, 结果不仅使电气线路过热, 还易使接头部位产生的接触电阻效应突出。

1.2 电气线路上的闸刀开关、接线插座设计的位置不合理。有的闸刀设在建筑内柱子上, 安装高度离地面2米以上, 有的装在离地面仅20厘米处。有的电气插座设在建筑内直接靠近存放可燃物的柱子上或靠近存放可燃物的墙上。

1.3 电气线路导线选用缺乏安全考虑。防火检查或火灾原因调查发现, 有的大型民用建筑的电气线路配电干线用的是铜导线, 而末端支路用的则是铝导线, 并且铜铝直接连接, 长期运行, 随之产生严重的接触电阻, 结果是或局部过热, 或打火放电引燃附近可燃物起火成灾。郑州天然商厦商场内天棚上的通电导线、柱子内的暗线有的是铜线, 有的是铝线, 商场内商品摊位上用电, 铜质花线直接与铝质导线头简易连接, 电气线路运行中也曾因此发生过多次引火事故, 但未能引起注意, 直至1995 年1月20日发生了特大火灾

1.4 电气线路系统设计选用产品不符合要求。设计者一般能按设计规范规定选型。问题是少数假冒伪劣产品, 无论是导线本身还是线路上的开关设备, 都达不到国家标准要求, 实际运行中自然也就存在着系统性的火灾隐患。

电气线路系统的安装和维护使用错误引起火灾或造成火灾隐患的问题更多。

主要是:

1.4.1 民用建筑在装修施工时, 把普通绝缘线直接布设在天棚吊顶内的龙骨上, 或使用了不阻燃的塑料套管, 一旦引火会迅速蔓延成灾。

1.4.2 电气线路在放线时, 或计划不周工作不细, 或为了省线, 有的导线在管子内出现接头, 有的导线出了保护套管, 或是导线简易扭接也没作绝缘处理。这种情况在建筑的吊顶天棚内大量存在, 如此结果, 迟早会引火成灾。

1.4.3 民用建筑的改造装修, 有的没有正规设计, 有的虽按设计施工, 却没有原有电气线路系统图纸, 随意拉接布线, 造成电气线路系统自身混乱, 不符合电气安装规定的要求。

1.4.4 电气线路安装者缺乏安全意识, 安装过程中甩出的接线头, 该装接线插座的没安插座; 该绝缘处理的没作绝缘处理。电气线路系统通电运行后, 接头直接在外, 不仅给私拉乱接导线造成了有利条件, 也容易使人员触电和短路引起火灾事故。

1.4.5 民用建筑在装修改造过程中, 电气系统的安装者图快省事, 不拆除原来布设的电气线路, 也不切除原电气线路系统的电源, 把要新安装的电气线路从原配电箱处直接并接, 原来的电气线路系统并存, 结果是整个建筑内导线带不带电也不清楚。

1.4.6 民用建筑的用电者, 没有用电安全知识, 乱拉乱接电线。特别是摊户、摊位之间随便接拉、错综交叉, 有的还把接线头埋在货物里, 造成建筑内的电气

线路干线大量超载。

1.4.7 建筑电气线路系统的接线处, 施工中不安装插座, 有的插座坏了以后干脆去掉了插座, 使用者没有电气安全意识, 用电不用插头, 把用电器的导线接头直接插人插座, 或直接搭接在没有插座的电源线头上, 遇到碰撞、挤压或电气系统电源波动接头打火, 极易引火成灾。

1.4.8 电气线路系统的闸刀内积满灰尘, 维护电工又没及时巡查清除, 易造成相间击穿打火, 引燃可燃物成灾。

1.4.9 使用者不明白电气线路上的闸刀盒盖是起隔弧灭弧和隔断火星外进的作用, 为方便更换保险丝起见,除掉闸刀盒盖, 使闸刀刀架直接外露, 结果不仅给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也往往由此迸出火花, 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

2 预防民用建筑电气火灾的对策

为了避免民用建筑电气引起火灾, 笔者认为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2.1 把好设计关。

对一幢建筑在进行电气线路系统设计之前, 设计师应当做好建筑用途调查, 包括预测建筑物建成投人使用后近期乃至远期可能改变用途的情况, 做好方案论证, 选准选好电气参数, 从安全使用、便于施工、方便维护出发, 合理而科学地布设电气线路系统的一切设备。一是在设计时, 电路总负荷应用假定负荷即计算负荷来选择导线、电缆截面和电气设备, 因为计算负荷的热效应与变动负荷的热效应是相等的。二是选择导线电缆。电缆类型应根据使用场所来选择, 截面的选择应根据设计计算确定。

2.2 把好施工关。

电气线路系统要达到设计的预期要求, 关键在于施工。一是采用明敷方式时要防止绝缘导线受到机械损伤。导线穿过墙或可燃建筑构件时, 每根导线只能穿一只绝缘管子,绝缘导线距地面2米以下要用钢管保护, 以防绝缘受损造成事故。二是线管内导线绝缘强度不应低于交流)500伏。用金属管保护的交流线路, 当负荷电流大于25安培时, 为避免涡流产生, 应将同一回路的所有导线穿于同一根金属管内。三是导线连接接触处应可靠、稳定, 接头应耐腐蚀, 接头包缠的绝缘材料的绝缘强度要与原电线相同。分支接头绝缘应包缠均匀、严密, 空隙处也要用绝缘带包缠严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图施工, 如遇问题, 需要更改必须由原设计人员进行, 并且重新评审, 由法定人员批准。安装调试, 必须由具有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资格的人员进行, 做到持证上岗。

2.3 加强使用管理。

保证电气线路系统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民用建筑竣工交付使用过程中,设计施工单位一定要向建筑使用单位交图纸,特别是电气图纸必须系统完整符合实际,并对使用单位的电气维护人员说明需要说明的特殊问题,提供记录资料。民用建筑单位的电气工作人员,一定要履行职责,熟悉掌握本单位建筑的电气设施,按照规章制度,实行每日巡查 依据有关电气安装使用技术要求, 对电气设备及用电情况定期检测, 确保电气线路的正常运行。民用建筑使用单位的维护电工必须经过法定部门培训, 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对于民用建筑使用单位的各个岗位人员, 特别是大型租赁商场的租赁摊位人员, 在开业之前, 建筑的管理单位一定要针对本单位建筑的特点, 做好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在场所内不准私拉乱接电线, 不允许使用一些功率较大的移动式电热设备, 所有岗位人员都应了解用电的一般常识, 同时明确安全规章制度, 并制定严格执行的监督措施, 使建筑物的电气系统处于安全使用的状态。

电气火灾及预防范文4

【关键词】电气;低压线路;火灾

引言:在我国,按起火原因分类,电气火灾一般指由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器具以及供配电设备出现故障性释放热能。我国将雷电和静电引起的火灾也列入电气火灾范围。近年来,我国电气火灾持续多发.电气火灾发生率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均位居各类火灾原因之首。因此,研究分析电气火灾原因,建立必要的法规制度,制定防治策略,对于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保障社会消防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电气火灾危害非常严重,特别是以低压线路电气火灾最为突出,低压线路电气火灾,专指工频 50 Hz,电压380 V /220 V 交流线路所发生的电气火灾。

1 电气火灾研究存在的问题

(1)电气火灾的研究还未受到社会各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人们对电气火灾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不深入,对电气故障火灾模式以及故障和火灾危险性的关系研究不足;

(2)有关电气防火的技术规定零散、不完善,可操作性差;

(3)电气设计、安装、维护人员对电气防火的技术了解掌握不够,实际中应用差;

(4)对综合防治以低压线路为主的电气火灾缺乏研究。

2 低压线路电气火灾原因分析

2.1 短路

短路是指电力网中不同电位的导电部分直接金属性连接或经过小阻抗连接在一起。短路是引起电力系统严重故障和电气火灾的重要原因之一,低压线路、电气设备常因短路而造成电气火灾。大多数电气线路、用电设备发生短路故障,造成短路回路电流突然剧增,产生高温或电弧,引燃线路绝缘层或短路故障处可燃物所造成的火灾称之为短路火灾。短路火灾是目前造成线路电气火灾最为严重的火灾事故。短路产生的主要原因: 绝缘线路长时间受外部高温、潮湿或腐蚀等作用的影响而失去绝缘能力; 绝缘线路使用时间过长,绝缘陈旧老化或受损,使线芯; 绝缘线路敷设过低,受碰撞、挤压致使绝缘损坏; 绝缘线路穿墙过洞或穿越楼板未穿管保护,遭磨擦损伤绝缘; 裸电线安装太低,搬运金属物件时不慎碰在电线上,线路上有金属物件或小动物跌落,发生电线之间的跨接; 架空线路电线间距太小,档距过大,电线松驰,架空线与建筑物、树木距离太近,造成电线与建筑物或树木接触; 电线机械强度不够,使电线断落接触大地,或断落在另一根电线上; 雷击或供电电源过电压,使导线绝缘薄弱处或正常绝缘被击穿; 线路过载或连接处接触不良造成线路过热导致绝缘损坏。

2.2 接触不良

导线与导线,导线与配电、用电设备之间连接时,因接触不良,在通电回路电流作用下,致使接触处局部产生高温、电弧,引起电气线路的绝缘层、附近的可燃物质及积落的可燃粉尘着火造成的火灾称为接触不良火灾。它是线路火灾容易忽略并难以防止的一种。接触不良产生的主要原因: 线路安装质量差,造成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点不牢; 接点由于热作用或长期振动,使接头松动; 线路连接处有杂质,如氧化层、泥土等; 铜铝接头的接触点处理不当。由于铜、铝膨胀系数不同,热胀冷缩产生空隙;以及电解腐蚀作用造成接触电阻过大。

2.3 漏电

低压供电线路绝缘材料受外力作用和环境影响以及自然老化,失去绝缘性能,电流从线路内向外泄漏,流到建筑物、建筑物附属设施或工作物等接地物体上,在漏电路径中产生高温、电弧、电火花引起周围可燃物燃烧造成的火灾,称之为漏电火灾。低压线路漏电引起的火灾是线路电气火灾较为特殊的和难以防止的一种,它往往又是造成线路短路、过载火灾的隐患。线路漏电引起火灾,可发生在相线、相线与中性线、相线与大地之间,但最为常见的还是线路对地漏电造成火灾。

漏电产生的主要原因: 线路使用时间过长,绝缘老化失效; 线路受潮湿、高温、多尘、腐蚀性等恶劣环境影响绝缘降低; 线路经常过电流运行,绝缘受热作用损坏; 接头绝缘恢复处理不当,绝缘失效; 线路绝缘受机械性损伤,如磨擦、划伤、动物啃咬等。

3 减少低压电器火灾的措施建议

3.1 完善电气防火法规体系

抓住当前《消防法》、《电力法》、《建筑法》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法律法规正在修订的机遇,提请国务院和全国人大在相关法律中增加有关电气防火安全的条款,明确电气防火监督管理职责,以国务院规章形式,尽快制定国家电气安全管理行政规章; 公安部可研究制订电气防火安全管理规章,以加强电气防火设计、施工、维修和管理工作,明确电气防火的重点和基本要求,规定电气工程供电、设计、安装、维护、使用及相关产品生产、流通等部门、环节的职责,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在规章制定时,既要体现国家利益也要考虑企业等各方面的利益,需要国家各部门共同参与,协调组织,广泛吸收不同层次、各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各地、各部门应根据国务院规章,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适合本地、本部门的安全用电规章制度。制定电气防火专业规范,如电气线路防火设计规范、电气设备防火设计规范等。对电气防火作出统一、具体、规范的技术要求,作为设计、审核、验收、评价电气工程安全的准则。

3.2 加强监督指导,强化监管力度

确定以国家、省两级公安消防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安全用电综合管理部门; 对电气工程设计、安装、检查验收部门、产品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展资质审核认证,对因工程和产品质量造成重特大火灾的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对使用单位的电气负责人资格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电气故障预知能力,改善检测手段,将电气安全检查落到实处; 建立新建、改造电气工程安全检查、验收制度,将电气火灾隐患消除在初始阶段; 建立在用电气工程安全定期检测制度,及时消除电气火灾隐患。

3.3 推广应用先进技术

在公众聚集、易燃易爆、物资仓库等重要场所,推广阻燃、耐火电线电缆,提高电线电缆的耐燃性,防止火灾发生及蔓延; 根据建筑使用性质及规模,推广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对低压线路的全面监控; 制定建筑电气系统火灾隐患检测和危险性评估方法,提高电气火灾危险性评估的可靠性和可信性; 开发研制电弧故障断路器,降低电弧性短路起火的危险;开展电气线路故障特性试验技术、电气绝缘寿命现场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短路快速分断方法和技术,尽早地设计和开发民用建筑或一般工业建筑早期短路分断电器,以降低故障发热能量; 研究电气配电装置接点过热探测和报警设备,降低接点接触不良或小规模过流引起接点发热的可能性。

电气火灾及预防范文5

[关键词]汽车火灾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1120110-01

系统研究汽车火灾特点、成因及其预防措施,对于完善汽车行业安全操作规程和防火安全措施,预防和减少汽车火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汽车火灾特点

1.火灾损失大,人员伤亡大。汽车内部空间狭小,设备集中,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速度快,人员疏散不便,使得火灾的扑救难度增大,实施逃生和消防救援更加困难。特别对于一些运载易燃易爆物品的汽车,不但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品,使得发生火灾的危险性增大,火灾事故造成的损失与危害更加严重。汽车行驶途中,远离消防队和居民区,一旦起火,来不及救助,也容易造成较大损失。2.起火快,燃烧猛。汽车用汽油作燃料,燃点低、易挥发、点火能量小、遇火即可爆燃;油品及橡胶管、轮胎等均为易燃物品,火灾荷载大,燃烧时产生巨大热量,易造成猛烈燃烧;汽车在行驶中,供氧充足,促使火势迅猛发展。3. 烟熏较大,有毒有害气体较多,疏散困难。由于现代汽车向舒适型发展,车内饰比较多,且多数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塑料构件等,一旦发生火灾,能释放一氧化碳、氯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烟雾,火灾荷载相当大。另外,在燃烧时所产生的夹杂着毒害气体的烟雾阻碍人们的视线。如因撞车、翻车起火,车门被碰撞挤压变形,开启困难,人员来不及疏散,更易

造成人员伤亡。

二、汽车火灾的形成原因

(一)电气故障。1.内部电气线路短路引起火灾。常见的现象是电源线相接或相碰撞,电流突然增大发热,将绝缘层引燃起火。2.内部电气线路接触电阻过大发热引起火灾。电气线路接点连接不实,因局部电阻过大发热使导线或接点受热熔化,引燃导线或周围的可燃物。3.蓄电池内的电流倒回发电机,使发电机线圈产生高温引起火灾。蓄电池和发电机是汽车上的两个并联电源,当汽车高速行驶时,发电机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发电机向蓄电池充电,当汽车低速行驶或停止时,蓄电池将向发电机放电,为此发电机配用了逆流切换器来防止蓄电池向发电机放电。当汽车停下来,蓄电池便向发电机供电,由于发电机通过皮带轮与沉重的发动机连在一起无法转动,发电机电枢直流电阻很小,反向电流很快使发电机线圈产生高温烧坏绝缘层而引起火灾。

(二)油路系统故障。1.输油管路松动或破损造成漏油引起火灾。供油系统主要由油箱、油管、油泵和化油器等组成。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腐蚀、碰撞、震动、老化等原因出现管路接头松动,油路破损开裂或油开关关闭不严等现象,使燃油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气体,遇到明火或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电弧火花引起燃烧或爆炸。2.汽车的气化器回火引起火灾。气化器回火是指发动机气缸内燃烧着的混合气从气化器喷出时引起勾油用的汽油起火的现象。车辆内油路出现故障状态,采用直接气化器供油的方法称为勾油。勾油是一种由上而下靠自流供油的方式,其流量不能控制,极易引起气化器回火导致车辆起火。此外,汽缸点火过早或点火顺序错乱造成车辆加速不灵,若急剧加油也会产生气化器回火。3.气缸内汽油燃烧不充分引起火灾。油路系统故障的另一种情况是混合气体过浓或汽缸窜油时,汽油在发动机气缸内不能充分燃烧,排气管排出浓烟火星,遇地面上或排气管上方的油污或其它易燃物品就能引起火灾。

(三)交通事故引起火灾。由于发生交通事故时,易使车体油箱、油泵、油管破裂,与撞击时产生的火花相接触引起燃烧;高速运行的车辆撞击时,因直接触及其供油系统易造成爆炸起火;撞击过程中线路受到震动或局部受到汽车撞击时产生高温影响而失去绝缘能力导致连电打火;运载的化学危险物品因撞击能够起火;因受撞击,车内易燃物飘散,遇发动机或排气管上高温而起火等。

(四)违章用火或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引起火灾。司乘或维修人员不注意安全,违章用火或操作,都可能引起火灾。会因燃料油管路泄漏而引起燃烧或爆炸;加油过程中不熄火或明火照明,排气管排出的火星或炽热的发动机可能引燃混合气体。

(五)吸烟引起火灾。由于中国吸烟人数众多,部分烟民安全意识淡薄,吸烟者常在烟头或火柴未熄灭的情况下乱抛乱扔,若烟头接触易燃的坐椅坐垫,或烟头直接掉落在可燃物或可燃装饰材料上常会发生火灾事故。

三、预防汽车火灾的措施

(一)改进车体整体设计,提高耐火级别,增强车体防火性能。1. 在制造车辆时,车内用品应用新型耐火材质,对车上的内衬材料,车座、车门以及汽车使用的各种塑料制品等,进行阻燃处理。2.提高车内电气系统耐高温、抗老化性能,增强绝缘性;在油箱、输油管、发动机等汽油容易泄漏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部位的电气线路应考虑防爆问题;电线选用阻燃电线,将易产生电火花的接头进行防爆处理,从整体上减少车辆自身的火源。3.油路系统选用耐腐蚀、高强度的材质,尽量减少漏油、泄油事故;发生撞车、翻车事故时,最大限度地保证油箱安全,防止汽油泄漏流散,引起火灾。

(二)增强汽车驾驶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1.驾驶人员要严格按照驾驶安全技术的要求,增强消防安全意识,对乘客和物品的安全负责;出车前要仔细检查电路、油路系统,保证无故障;车辆不能带病行驶;行驶途中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行驶途中发生火灾,要积极组织扑救和疏散乘客。2.按照规定布设电气线路,电气线路的每处接头要经常保持紧固,防止因振动松动,脱落后接触发动机形成“搭铁”,产生电磁火现象。电线的走向要远离发动机高温表面,老化破旧电线要及时更换。发现有电线烧焦的糊臭味时,要迅速拉开电源闸刀或直接拽断电池引线。3.清洗检修发动机时,必须先将蓄电池的引线拆掉,防止毛刷和工具的金属部分使发动机与电气线路短路打火。最好使用金属洗涤剂、碱水或热水清洗发动机或零部件。如用汽油清洗,周围严禁火源,需要照明时,要使用手提应急照明灯,手电筒或带防护罩的灯具。

(三)加强指导,提高司售人员预防和处置汽车火灾的能力。汽车运营企业是社会公众主要的出行工具之一,人员高度密集,流动性大,保障汽车运营的消防安全,督促运营单位对司售人员开展消防培训,使司售人员懂得如何预防火灾,能发现排除火灾隐患,发生火灾后会组织乘客疏散,发生火灾后及时有效逃生自救。对从事危险品和客运的驾驶员,应进行专门的运输危险物品和客运安全行驶方面的特殊培训,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培训、考核发证程序。熟悉必要的安全驾驶常识,掌握一定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意外事故现场急救知识。

参考文献:

[1]2005年-2009年全国火灾情况,公安部消防局信息网.

[2]新《消防法》.

电气火灾及预防范文6

关键词 电缆火灾;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感温电缆

中图分类号:TU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9-0128-01

目前国内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都离不开电力设施的基本保障。然而电力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商品,从发电厂到用户,中间经历的环节紧密相连,这使得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直到用电形成了一个十分庞大的系统。在这个庞大的系统运行过程中大量的储存和使用各种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粉尘、固体燃料和高温高压设备,且大多数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静电、火花、电弧。这些现象伴随传输电缆密布于各个角落,时常会引起传输电缆的发热。极易引发电力系统火灾事故。

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消防措施是其重要的保护环节之一。面对电力系统突发的火灾隐患及火灾事故,消防系统能否提前发现隐患,提前做出预警;或者在火灾初期及时报警启动相应联动系统,就显得十分重要。由于电力系统高度关联的特点,某个环节上的火灾事故都有可能给整个系统带来影响。其后果及损失程度是无法估量的。

1 电力电缆起火原因分析

目前电力电缆的外护套大多采用聚氯乙烯,而这种电缆的额定温度是70℃。当电缆温度达到其额定温度时,环境温度通常都会相对较低,这种情况下,一般的温感探测器是无法报警的。电力电缆长时间在此“高温”下运行,极易引起火灾。在电力电缆温度达到其危险值时发出预警提示信号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火灾发生的概率。明火源于隐患,防范胜于救灾。

点式的感温探测器因其安装位置的特殊性无法检测电力电缆的温度,根本起不到预防的作用。普通的热电偶因其结构特征也无法监测整条电缆的运行温度,极易造成漏报。因此,普通的感温探测器对电力电缆火灾根本起不到预防的作用。

2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简介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近三十年来在我国火灾探测器行业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结果。以其结构的特殊性解决了电力电缆所处环境恶劣、施工困难、监测受局限等多种难题。该产品的感温电缆部分柔性钢丝做为芯线,热敏材料作为绝缘层,外加护套。应用时可随电力电缆敷设,全线监测。不仅能让用户监测定值的报警温度,也可以检测异常温度变化情况。在火灾尚未发生前及时进行“高温”异常预警,提示相关人员进行险情排查,进一步保证了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可靠性,使用户的消防联动系统具有充分的响应时间采取相应的措施的时间,避免火灾的发生和减少相应的损失。

2.1 工作原理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与普通热电偶不同,它由微机调制器、终端盒及感温电缆三部分组成,感温电缆是其测温部分。它的测温点贯穿整条感温电缆,当感温电缆上任何一点(T1)的温度升高时,该处导线之间的接触电阻(R)降低,导致出现“临时”低阻值接头,微机调制器接收T1点的温度信号值与其额定报警值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报警。当线缆上另外一点(T2)的温度高于(T1)点时,T2处导线之间的接触电阻会变的低于T1点的电阻,导致出现新的“临时”低阻值接头,微机调制器监测T2点温度值并判断是否报警,直至出现新的高温点来取代当前监测点,从而起到实时监控最高温度点的功能。

2.2 技术参数

外层护套:PTFE(防尘、防水、耐腐蚀)。

工作温度:-40℃~60℃。

线缆结构:0.6 mm钢丝双绞线、NTC特性的聚烯烃类高分子聚合物绝缘层、外层护套。

工作电源:DC24V。

最小长度:1 m。

最大长度:200 m。

外径尺寸:3.4-4 mm。

2.3 系统特点

运行稳定可靠、防湿防潮、本质安全型、异常温度预告、安装简单、适合危险区域、长距离连续监控。

3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在电缆夹层中的防火设计与施工

“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电缆竖井、电缆夹层是涉电场所电力电缆特别密集的地方之一,且这些电缆密集的地方往往空间狭窄,环境恶劣,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扑救困难,势必造成巨大损失。总结以往的电力电缆引起火灾的案例,大部分是因为一小段输电电缆过载、老化而致使电缆发热未能及时发现处理而造成的。安全无小事,消防更是如此。电缆竖井、电缆夹层等电力电缆密集的地方应该是火灾预防的重点部位之一。因此,依据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产品的结构特性结合电力电缆运行环境位置的特殊性,提出以下有针对性的防火设计。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作为线型连续火灾探测器,是指探测器感温电缆部分具有连续不间断监测并及时预警被测区域内出现过热火警预警状况的能力。通过连续对监测的温度信号进行实时比对,可以计算区域内温度上升的幅度和速率,当温度上升幅度异常时,也可发出预警信号,提示相关人员巡查处理。由于感温电缆的结构具有重量轻、柔韧性好、施工方便等特点,特别适用于现场电缆竖井、电缆夹层、隧道等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施工时将感温电缆用夹具或扎带以正弦波方式横向固定敷设在电力电缆表面,随电力电缆一起延伸,便可监测敷设范围内所有电力电缆的运行温度。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监测的“火警”信号通过总线接到报警主机消防系统中,以尽善尽美地实现“防”“消”结合。在施工过程中,遇防火隔断或防火分区,单根感温电缆不可跨越防火隔断或防火分区。对电力电缆穿越的孔洞、缝隙应防火材料进行封堵,以防止可燃性气体进入引发的爆燃和电缆起火时防止火势蔓延。

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除了在电缆竖井和电缆夹层中应用外,还可以应用到多种领域中:如,电缆通道、机房配电柜、城市轨道交通、输煤传送带、油气储罐等大型设备的温度的监控。

参考文献

[1]姚宝.电力电缆火灾的预防[J].农村电气化,19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