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的作文范例6篇

开学了的作文

开学了的作文范文1

在过去的征程中,曾拥有过欢笑,拥有个阳光,也曾拥有着困难与艰辛,这都已成为永远的记忆,现在要加上一把锁将它封锁起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切都是新的,看呀?新的学期正在向我们招手。经过六年的锻炼,我们不都是一个个战士,抹去心灵的灰尘,拿上我们的武器,整装待发,新学期的目标向我们冲击!

我们又迎来了新学期,在每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明天的我要更精彩。因此,我一定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展现着自己迎接新学期的新气象。今天的老师,同学们都把自己打理得漂漂亮亮,办公室。教室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就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气象。相信在这种新气象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一定要在新学期取得新进步。

在新学期里,我有一个新的目标——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要成为行动的主人!我知道了成功不是靠梦想来实现,而是靠自己的行动……

当然,在新的学期中,在学习要有新的成绩,这就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会换取一份收获。学习并不是一种兴趣,而是一种责任,是我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好的事情,同时学习必定会有负担。没有苦的。累的过程,就不会有进步和提升,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不都这样的道理吗?我把自己的喜悦,悲伤都化作前进的助力和动力,就会因此不断克服困难取得新进步。成功中是我们的喜悦,成功背后是我们辛勤的汗水,没有耕耘就哪有收获没有付出哪有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力前进!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开始了新的旅程,杨启新的风帆吧!我要加油,在绚丽多彩的中学生活中,好好学习,这是冲刺,面向新的征程,也许会有坎坷,艰险,我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避过所有的浅滩到达成功的彼岸。

开学了的作文范文2

开学的第一天

指导教师:宋正华

今天终于开学了,我兴致勃勃的来到学校。天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花草树木绿油油的,我想:再过一段时间,学校就会变成花园了,到处五颜六色,多么漂亮啊!

我走进教室,跟同学们聚在一起说啊笑啊,热闹极了!突然,张老师带着美丽的笑颜来了。我们异口同声说道:“张老师,祝你新年愉快、虎年大吉!”老师高兴地拉着我们的手、摸着我们的头。我觉得好温暖,并默默地想:新学期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开学了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话题作文;人文特质;开放;创新

作者简介:王世莲,任教于云南省嵩明县嵩阳一中。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深化,话题作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其原因是,相对于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而言,话题作文的写作形式和写作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和较多的选择自由;为学生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提供了吐露真情、抒发真意的作文舞台,并成为高考﹑中考作文命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的命题形式能让学生述自得之见﹑言自明之理﹑抒自然之情,具有鲜明的人本色彩,有利于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正是推行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并适应了教育的现实要求和未来走向。

话题作文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自然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关于2000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重要文件里,明确提出“作文要减少审题障碍,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为落实这一精神,在中考作文命题和平时训练中采用话题作文就成为一种大趋势,所以,话题作文的崛起就成为一种必然。

话题作文是只提供话题而不限定主题、标题,也不限定文体的作文。2003年昆明市中考作文题借鉴高考题的首创,明确提出“三自”方针,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它是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叙述各自的不同生活经历,表达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或发表各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和见解等。甚至可以合理地在现实基础上虚构故事、描述想象和联想等。话题作文的这种开放性特点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施展写作才能、表现个性和努力创新提供了可能。本文就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作一简略论析:

一、主题开放

命题作文一般只提供一个中心主旨(又叫主题、立意、中心思想等),并有明确的审题要求,必须紧扣题意。其作文中心是固态的,强制性的。学生一旦走题,就可能导致全文的写作失败。

材料作文要求学生必须根据材料去确定作文主旨,即提炼出中心思想,作文中必须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然后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做出结论。这样,这类作文的写作就逐渐形成“引——议——联——结”的固定模式。即先引用材料、议材料现象,接着联系生活实际,最后总结归纳。这种固定模式就好像给学生写作画了一个圈,设了一些坎。并且材料中深藏不露的寓意也因学生差异而难以完全正确悟出。属于重复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真正完全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水平。并且因两类作文的主题单一而写出的作文就没有真正表现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更何谈直抒真意。

总的来说,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题是固定的,而话题作文的主题具有不惟一性,有极大的开放性特点,学生的作文主题只要是由话题中生发而来即符合作文题意。作文主题强调的是“有关”,其立意和写作角度有较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且因不设置阅读障碍,所以话题作文的提示材料或引子都浅显直白,明确易懂,基本上不对作文的立意构成多大的限制。它的功能是为学生正确理解话题搭一座桥,不设坎。话题作文主题的开放性为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给学生在作文当中主题方面的创新提供了基础和可能。在作文当中,学生可以对主题做正面拓进,或围绕话题寻找不同的立足点,力求新颖;或对主题作深入剖析,以深刻取胜。同时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在与绝大多数人立意相反的思维方向寻找主题。“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从而写出立意新颖、见解独到、别具一格的文章出来。

如话题“诚信”,学生既可以谈诚信的重要性,也可以谈社会上的“诚信危机”,即正面颂扬或记叙事件,表明对“诚信”所持的态度:诚信重于一切。也可以进行逆向思维,选择一个与众不同的主题:在特殊情况下,某些特殊的领域,“不诚不信不为过”。这种独出一格的创新主题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豁然开朗。

话题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它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态势,即在写作主旨等方面尽可能地削减限制条件,不限立意,不限取材,给学生施展才华、特长留下广阔的空间,放开了以往其它作文样式的种种桎梏,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话题作文主旨的开放性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语文命题观念的更新和理论上的发展,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文体开放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只限定一种文体(又叫体裁、形式等),不准越雷池一步。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要求“文体自选”,决定了其文体的丰富多彩,结束了话题作文之前只有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单调文体的情况。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使学生作文的可写性增强,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围绕主题,文体可选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可选应用文,如书信、新闻、特写、报告等。选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剧本等。还可选杂文、寓言故事、童话、传说。选诗歌可写自由诗,甚至格律诗、词、散曲等。无论学生选何种文体,哪种形式,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叙之有序、抒之有情、说之有法,都可以视为作文中的上乘之作。如以诊断书写成的《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一文,病历报告本来是医学界的一种实用文体,但被作者运用到作文中获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作文通过“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四种形式,由表及里地刻画出丧失诚信者的某些特点,形象、直观、引人深思。然后又通过“基因鉴定”,含蓄地揭示丧失诚信的原因,给人以很好的启示。最后,“治疗方法”和“医生建议”则提出了恢复诚信的基本方法,使读者对恢复诚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作为医生的这种专用文体,它言简意赅,主要用于对患者病情的记录和相应的可行性治疗方案的提出。而正是因为它直奔主题、不拖沓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借鉴。如果选用该文体时操作恰当、运用得体,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学生的奇思妙想,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领略空间。

话题作文开放其文体,淡化其要求,不限制学生具体选哪一种文体,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繁多的写作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最得心应手的文体来写作。

选择文体的思路是:如果逻辑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选议论文来表达自己的主题。作文要求深入剖析,以思想的深刻、议论的精辟来发人深省。如果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会编故事,就可以选记叙文、散文、小说等文体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要求要具体生动、形象丰富,以细节的描写来感人至深,以意境的刻画来打动读者,耐人寻味。如果平时喜好古今诗词,对诗歌的创作又颇有心得,不妨选诗歌来抒自己的挚热之情,表自身豪放之慨。如果思维清晰、细密、说话有条理,而且又擅长解说,也完全可以选说明文。

总之,如果议论文失去了深刻的理性美,记叙文失去了动人的感性美,散文失去了耐人寻味的意境美。就违背了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征。更进一步说,学生要会在文体开放中追求形式完美、创新,强化个性特色,这是话题作文个性特色的标志之一。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在另一个意义上说就是鼓励创新,并且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当然,创新、新颖不是弃文体要求而不顾,而是指话题作文文体特色鲜明,滋味足,耐品尝。

总的来说,话题作文文体的开放性特点,给广大学生足够的笔墨自由,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善于舞蹈的舞蹈,长于唱歌的唱歌,惯于用刀的用刀,精于使枪的使枪……每个人都能发挥优势,选择特长、展示特长,在写作舞台上各呈风采。

三、题目开放

话题作文主题和文体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标题(题目)的宽泛灵活性。和题目单一的命题作文,桎梏较多、限制较大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体现在可引用、化用某些诗词名句、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称,也可借用某些公式,甚至可以使用其它语言中浅显易懂的词、句,如英语、日语等来作为话题作文的题目。“题目自拟”的宽泛空间给学生创设了标题上的别出心裁,追求“题不惊人死不休”的拟题思想。所以,话题作文的标题往往能展示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较好的发挥。这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意志和兴趣的尊重。这更表明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有其科学性和进步性。话题作文的立意开放,能让学生围绕话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文体开放,能让学生根据题意和内容自选适合自己特长的文体;而题目开放,能给学生以较大的展示个性和才华的自由空间,在这个自由空间里,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广泛的作文题材范围、开放的立意要求和体裁选择,能把学生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向,给了学生一方纵横驰骋的拟题天地。导引学生关注社会,多读书,多看报,从生活中吸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拟定的文章眼睛——题目“明亮”起来。这充分体现了话题作文拟题空间的开放性。

其实,不只是引用歌词诗句、名言俗语等能体现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巧用数字、运用科学术语、改变句式、运用标点、运用悬念、巧用修辞格等同样也能体现出话题作文题目的开放特点,使其标题在开放中新颖靓丽,并通过题目展现学生独特视角,张扬学生独特个性。

四、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开放特点

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体现了它的开放性,给了我们最大的写作自由空间。但要注意,话题作文的开放不等于毫无限制、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如果对其开放空间理解、运用、发挥不当,写作时仍然可能造成严重失误。所以,我们在训练的前提要正确理解话题作文的“三自”方针的具体要求。“立意自定”是以正确审题为前提的,即是在正确解读材料、提示和要求的基础上明确话题的内容和范围。话题作文的材料虽然浅显易懂,既没有什么文字障碍,也不要求从中挖掘出什么微言大意,所以审题难度不大。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认真审题。准确认知,全面把握话题中所有文字,包括材料、提示、要求、注意事项仍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立意开放”的前提。“文体开放”不等于“快餐拼盘”、“四不像”,即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体裁开放的前提是不论你选何种文体,都必须符合所选文体的要求。比如选议论文,就必须具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选记叙文,必须具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反之,如果选小说却没有具体的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写诗歌只是分行排列,既不押韵又毫无诗情画意,这些都是不符合要求的。话题作文开放文体不等于不讲究文体,不要文体。它是要求学生选最得心应手的、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体现其主题的一种文体。一旦确定了要写哪一种文体,就必须遵循这种文体的基本规律行文,突出文体本来应有特色。

“题目开放”,是给学生又一个创造的空间,表现个性的机会,如能充分利用,能给作文配上一个生动传神、画龙点睛、寓含哲理的题目,会使整个作文增色不少,甚至提高一个档次。但其开放的前提是:题目应与内容和形式相吻合,即题目要呈现出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应尽量拟论点型题目(如“以诚为本,以信为业”);记叙文的题目最好是对事件的精炼概括(如“诚信飘流记”);散文题目应尽量有诗意,有文学味,避免枯燥直白(如“归来兮,诚信!”)。但还有一点,无论标题如何精彩切题,在逻辑上都必须符合这个条件:作文题目所涉及的概念的外延,一定要比话题概念的外延小,而且一定要包容在话题概念之中。当然,也不能用话题作标题。

五、话题作文开放性特点所带来的局限

话题作文的开放和走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它的命题内容联系现实非常紧密,有很强的时代感。由于题材源于现实、紧贴现实,且不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所以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这种题型把写作的视野由学校引向社会、知识由书本引向实践,思维由单一引向多元化,所以学生写作兴致很高,好文章精彩纷呈。

但是,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在实践过程中,话题作文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它的局限性。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解放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写作空间。但另一方面,它题材宽泛、限制偏少、内容不设防线的特点也显现出来。多方开放性提示造成门户洞开、来者不拒的局面,出现了“话题作文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戏说。作文的多、乱、杂,很难说哪个在话题之内,哪个偏离了话题,结果让一些宿构、套写、抄袭的文章钻了空子,造成了同一环境的不公平性。

从上述一系列问题来看,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展示平台,学生在这里可以放胆抒情,放手写作。但在实践中出现开放无“边”的局限性,致使出现一些弊端。我们要正确认识话题作文的特质,把握其写作的规律,查缺补漏,这对促进作文教学改革有着既现实又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汤素兰.新话题作文[Z].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2]李景阳,李金国.新作文高考特快[Z].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孙军业,戴建国.高考话题作文例法辞典[Z].北京: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2.

开学了的作文范文4

由中国作家协会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30年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深圳隆重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向论坛研讨会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向前来出席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作家朋友们,表示诚挚的问候!长期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热情关心和高度重视文学事业,对中国作协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此,我代表中国作协,向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举办,是今年我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一次盛会。首先是因为这一论坛秉持的宗旨所体现的理论品格和现实精神。“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的宗旨是“总结、探讨、宣传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重点研究优秀文学作品、文学思潮和现象,为文学工程实施和文学精品创作提供良好舆论氛围、理论准备和学术支持”。本次论坛的论题,正是对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所走过的光辉道路的思考与总结,是这一宗旨的体现。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评论家在一起深入讨论,不仅是对30年来我们所坚守的文学价值信念的确证,更是对未来辉煌文学前景的期待;不仅为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者所关注,同样会引起广大作家和读者的兴趣。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热切关注当代创作实践,深刻总结30年来文学发展的经验,那么,本次论坛不仅对文学创作具有理论和学术意义,而且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其次,本届论坛吸引了众多全国知名的作家、评论家和学者。我注意到,前来的各位与会者――无论是作家还是学者,都是活跃在当下文学界各方面的代表性人士。“中国改革文学论坛”研讨会一定会在团结和谐的氛围中充满创新的魅力和愉快的气息,迸发出灿烂的思想之花。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领时代风气之先的深圳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深圳人对改革开放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创新的精神已经融入到这片热土的血脉中,深圳业已形成了一支有思想有活力富于创造性的文学创作和评论队伍,他们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代中国,与时俱进,辛勤耕耘,创作了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为深圳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可喜的贡献。可以说,深圳文学也是书写改革开放的文学。

早在2006年,中国作协就与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启动了“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通过组织作家挂职采风、支持重点选题创作、开展多种文学样式的全国性征文活动、评选优秀作品、进行创作成果展览展示、举办论坛等多项大型文学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作家关注现实,表现现实,大胆创新,创作出更多反映改革开放伟大进程、表现中国人民崭新风貌的佳作。我深信,“改革开放文学论坛”乃至“改革开放文学创作工程”都将取得预期的成效。

同志们,朋友们,在全国第八次文代会和第七次作代会的开幕式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向“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要求我们投身讴歌时代的文艺创造活动,要求我们投身人民的怀抱,反映人民的心声,要求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开拓文艺的新天地,要求我们努力做到德艺双馨,积极履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责。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研讨会的举办,就是我们发扬创新精神、开拓文艺新天地的具体行动。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一定会圆满成功!

(中共深圳市委副书记、深圳市市长):

在改革开放30年之际,我们在深圳这个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隆重举办“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回顾30年来文学事业的发展和变迁,总结30年来取得的文学成果,探讨新形势下面临的文学新课题,畅想我们美好的文学未来,这是我国文学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圳文学界的光荣。在此,我受刘玉浦书记委托,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对论坛及研讨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对中国作协、的各位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28年来,深圳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塑造出开拓创新、团结奉献、诚信守法、务实高效的深圳精神,形成了全社会共同的精神支柱,提高了深圳的凝聚力。我们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28年来,我市广大文学工作者辛勤耕耘,涌现了一批国内知名的作家,产生了一批特色鲜明、紧扣时代脉搏的文学精品,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刻画了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真善美的艺术光辉,还书写了深圳人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发挥了启迪思想、升华灵魂、鼓舞人心的重要作用。

在都市文学长足发展的同时,深圳还形成了打工文学、中学生阳光写作等深圳特有的文学现象,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深圳知名文化品牌活动,也成为推广文学的有效载体。这些都为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我市的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突出贡献。一个曾被称为文化沙漠的深圳,如今已成为生机勃勃的文化城市。

文学是我们每个人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革开放是我们每个人在过去30年中投身其中、奋力拼搏、共享收益的伟大历程,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作品,呼唤变革更新、兼容并包的文学理论,“中国改革开放文学论坛”及研讨会在深圳举行,适逢其时,适得其所,众多文学大家、名家在此进行思想的碰撞、智慧的交流,将会给深圳留下又一笔精神财富,成为我们文学事业发展中又一个新的起点。

最后预祝论坛和研讨会圆满成功。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在深圳多走走、多看看,积累创作素材、寻找创作灵感,也为深圳城市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杨新贵(文艺局局长):

在全党全国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年之际,“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文学论坛”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重镇深圳市举行,具有十分特别而重要的意义,我谨向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文学与其它文艺领域一样,实现了历史性的巨变,呈现出空前繁荣的良好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学创作主体、生产方式、审美消费需求,都发生了深刻而可喜的变化,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广大文学工作者创作热情迸发。可以说,现在我国文学创作环境之融洽和谐前所未有,文学风格、样式、流派之丰富多彩前所未有,文学规模之大、作品数量之多前所未有,群众对文学的选择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文学的生机活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竞相迸发,我国文学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当代中国文学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正在国内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文学创作工程”的成就和经验,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深刻的启示:

一是坚持重在建设,推动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发展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需要广大作家艺术家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积极性,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30年来文学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文学的繁荣发展,加大投入、加大扶持十分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尊重文艺规律、充分尊重作家的创造性劳动,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作环境,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生动活泼的创作氛围。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不争论原则,注意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对思想认识问题,坚持多做工作、积极引导;对学术问题,提倡民主讨论、平等交流;对事关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则的问题,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从而使广大作家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前提下,心情舒畅地进行创作,真正做到鼓励不同风格和形式自由发展,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自由讨论,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是肩负神圣使命,弘扬民族精神。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学创作是陶冶人、鼓舞人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广大文学工作者以培育民族精神为光荣使命,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推出了一大批反映中国人民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优秀作品,在强化全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倡导各民族各阶层团结和睦、平等互助、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弘扬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巨大鼓舞,这是一笔极为宝贵的财富。在新世纪新阶段,广大作家朋友们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把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哺育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三是聚焦现实生活,唱响时代主旋律。文学发展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30年来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在再现改革开放生动实践、描绘经济建设绚丽图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它们的成功告诉人们,文学的生命力来自实践、来自生活,作家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现实生活的源头活水中积累素材、激发灵感,聚焦现实生活,反映亿万群众开创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业绩,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到社会的肯定,才能找到与时代的最佳结合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波澜壮阔,社会生活多姿多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我们殷切期望广大作家继续以自己的创作,以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鼓与呼,为促进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描绘蓝图,为时代立传,为祖国写史。

四是深入普通群众,反映人民心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反映人民愿望,表达群众心声,是社会主义文学的光荣传统。改革开放30年来的文学发展告诉我们,那些坚持虚心向实际学习、向生活学习、向群众学习,努力深入工厂、农村第一线的作家,那些善于从改革与建设的现实生活中,从普通群众的真实感受中,确定主题内容,寻找典型素材,选取独特视角,提炼表现形式的作家,那些真正使自己的创作与人民的愿望紧密呼应的作家,总是最能得到群众的认可;那些以普通群众作为主要表现对象,以老百姓的生活和情感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的作品,那些生动描写人们创造美好新生活的作品,总是最能得到群众的喜爱。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作家朋友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特点新趋向,把握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新规律新变化,感受人民群众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真实情感,用人民群众喜爱的语言和乐于接受的表现手法,创作出更多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优秀作品,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是坚持改革创新,开创文学发展新局面。改革开放开启了一个创新的时代。30年来,文学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摒弃落后的、僵化的、不合时宜的观念,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的动力,不断冲破制约和影响繁荣的各种思想观念障碍,努力营造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以创新谋发展、以创新促繁荣形成广泛共识。广大作家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人类最新的科学、艺术和理论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营养,滋养自己的创作实践,不断拓展文学表现的内容,丰富文学创作的主题、题材和素材,敏锐地反映社会实践的新领域、表现主体的新变化、文学受众的新需求,推动了我国文学的新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面对新世纪新要求,我们期待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作家朋友,始终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站在时展的前沿,结合社会发展新变化,海纳百川,锐意创新,以更多的优秀作品,为促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贡献。

当前,我国政治昌明、经济发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文化繁荣,文学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坚信,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国文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文学必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以丰硕的创作成果,迎来更加绚丽多姿的美好未来。

陈建功(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30年来,我国文学界在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呈现出队伍大团结、创作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可喜局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30年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成功经验,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推动工作,书写文学事业的新篇章,是对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

那么,以我个人的认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改革开放的30年,党加强和改善了对文艺的领导,清除了“左”的影响,排除了右的干扰,为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政治路线的确立,中国告别了“以阶级斗争为纲”,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由此,中国文学也开始挣脱“左”的枷锁,告别了“文艺从属于政治”的时代,开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阶段。这是一次伟大的“告别”,这种“告别”,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的广阔道路。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学创作和评论井喷式的繁荣,即由此而发。30年的发展历史,既是我们不断肃清“左”的遗患的历史,也是我们不断排除“右”的干扰的历史。邓小平、等同志一再告诫我们,既要反“左”,也要“防右”;告诫我们,党的文艺路线用“二为”方向取代“文艺从属于政治”,并不是取消文学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使命。文学当然要擎起时代精神的火炬,吹响人民奋进的号角,要在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社会的进步中追求艺术的进步,要注意培育“四有新人”,肩负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当然,这种使命和责任,并不是要求文学服务于一时一地的政治任务,也不是要求“写中心、演中心、唱中心”,更不应对作家写什么、怎么写“横加干涉”。文学承担的,是民族精神的唤醒与弘扬、民族情感的滋养与凝聚、民族审美的培育与提升,文学甚至还要为人民享受健康的娱乐提供精神产品。可以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建树以及领导文艺的正确实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的确立以及关于文艺发展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实施,是文学界的思想得以解放、文学的路子越走越宽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文学找回了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地位,告别了“无我”、“非我”的时代,使文学以鲜明的个性呈现了自身的魅力,使社会主义文学百花园呈现异彩纷呈的格局。

在“左”的路线猖獗的时代,作家不敢讲真话,不敢呈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发现和独立见解。是思想解放确立了作家的创作主体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生活的进步,中国人民越来越拥有思想的空间和个性的天地,也为中国作家创作个性的凸现和艺术个性的展示,提供了广泛的基础。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作家找回“自我”,呈现“自我”的30年,又是作家们不断拓展着“自我”的境界,把“小我”融入家国情怀和民族忧欢,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热潮和民族复兴的洪流的30年。

由“无我”、“非我”到“自我”,由“自我”、“小我”到“大我”,文学的创作主体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艺术定位与历史定位,这就是30年来文学创作个性凸现、文学格局厚重雄浑的奥秘所在。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文学找回了久违的创新精神,焕发巨大想像力的30年,对“美文”的追求、崭新文体的尝试,已经蔚然成风,社会对艺术的创新予以极大的激励,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在思想禁锢、艺术僵化的时代,哪怕是微小的艺术尝试都被视为异端。文体的创新与实验是天方夜谭。30年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们在艺术创新的道路上纵横驰骋的身影。在30年不断创新的历程中,中国的作家们也在不断加深对创新的理解。所谓创新,不是盲目的“为新而新”,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做秀”,而是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外来文化的借鉴,调动艺术的想像和才情,开辟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文学找回了放眼世界、洋为中用、兼容并包、大胆吸纳世界先进文化的勇气的30年,又是我们找回了继承传统、古为今用的自信的30年。

在“左”的影响下,文学界曾经笼罩在文化的“沙文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阴影中,对世界先进文化的借鉴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成为讳莫如深的话题。是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推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也推开了文学界面对世界的大门。然而,我们应该承认,在这种借鉴和继承的过程中,中国文学走过了艰难的、甚至惶恐彷徨的道路,在实践中又逐步廓清了“全盘西化论”的影响和艺术教条主义的思路,越发注重中国的国情和现实,注重中国人民的生活特色和审美习惯,把继承和借鉴都化作了自己的血肉,力求走出一条融会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文学之路。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文学界以“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为原则,采取“民主、团结、鼓劲、繁荣”的方针,服务作家,动员文学大军浩荡向前的30年。

“重在建设”,就是决不搞“大批判”,不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文学工作以繁荣创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心,多出作品,多出人才。重在建设,这并不是减弱、甚至取消是非的判断,而是通过健康说理的文艺批评,造就百家争鸣局面,促成思想的活跃和融合。作为党联系作家的桥梁和纽带,中国作家协会正是在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民主、团结、鼓劲、繁荣”的方针,向着建设服务型和谐作协的方向而努力。“重在建设”,是当今我国文学界队伍大团结、文学大繁荣、事业大发展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经济的、科技的强劲支持,推动文学“与时俱进”,面对新挑战的30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各种高新传媒的应用,对过去一直以纸媒为主的文学提出了挑战,也为文学的“与时俱进”提供了机遇。30年来,文学在影视剧本方面成果卓著,据不完全统计,在获得“金鸡奖”、“百花奖”、“金鹰奖”等优秀影视作品中,由文学作品改编的,占有83%以上。在网络文学方面,超强的覆盖力、无门槛的发表和网民的互动性等特点,成为了一种最具生气又亟待引导的文学样式。手机文学的崛起同样令人惊诧,上载的手机小说,竟有长达200万字的作品且拥有读者。这些,都为文学提供了可喜的载体,也为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文化需求日渐多元化的30年,这使文学在丰富提升民族的情感品位和满足人民的娱乐需求等不同的向度上呈现了不同的姿态,预示着未来中国文学将呈现更加缤纷多彩的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欣赏趣味日趋多元,文化消费群体形成分野。为了维护人民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不同的文化需求,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兴起,我相信,未来的中国文学,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将竞相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会相得益彰。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弘扬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精神和艺术成果,也将在影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上有所作为;将坚守思想的独特与艺术的追求,也将面对大众文化趋势,在满足人们健康的娱乐需求上有所建树。

在尽可能全面地描述了30年文学的特点之后,我想,30年来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经验已经可以看出轮廓了。第一,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学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是30年文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第二,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30年文学发展繁荣的基本途径。第三,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关键环节。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30年文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第五,坚持科学健康说理的文学批评,是30年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条件。第六,坚持处理好文学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是30年文学发展繁荣的重要原则。

应该承认,从社会发展的整体要求来看,用科学发展观来衡量,我国的文学事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适应时展要求的地方。比如,我们应如何以更具实效的方式,推动作家队伍的思想建设?如何采取更为贴切的方式,使作家融入时代生活,撷取丰富的生活资源和情感资源?如何应对高雅文学和大众文学发展的不平衡?如何应对纸媒文学与高科技传媒发展的不平衡?如何面对作家队伍、编辑队伍知识老化的问题?如何和国外书商发行机制相衔接,推进对外译介作品的工作?如何加速建设网络阵地,为文学拓展更广阔的舞台?……时代的发展永远向文学提出新的命题,我相信,以改革开放30年文学发展的经验,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贯彻科学发展观,团结广大作家共同努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定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王京生(中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一般的媒体在谈论改革开放带给深圳的变化的时候,往往津津乐道那一系列耀眼的物质成就,的确,这座城市华丽、新兴、年轻、富有。它的风姿卓越,可以不断地进行描绘,但是我们似乎更应该注重它的精神气质。

当今时代中国一流城市的竞争走过了一个过程,大概可以概括为80年代比经济,90年代比管理,而现在是比文化、比文明、比高低,以精神论成败,文化最终决定一座城市的地位和未来,成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文化价值观则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格和特色,也决定了它的文学走向,决定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是故步自封、偏于地域,还是开放包容、胸襟开阔;是小家碧玉、浮躁奢华,还是大家风范,雄浑深厚;是在娱乐中消解,还是崇尚创新、刚健、智慧和力量;是在文化消费主义化、物质主义化中沉沦,还是在先进文化道德观念引领下、激励下奋发进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在文化价值观念体系构建中所面临的严峻课题。

深圳的意义首先是精神,在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首先生长起来的是具有时代特征、创新精神和人文主义的先进文化观念,然后才有高楼大厦的拔地而起。在特区改革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我们国家的领导者和深圳的实践者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时代观念,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践兴邦”等口号,以及我们今天所提出的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等等。从而形成了一种张扬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城市理性,以追求知识和理性为指归的知识文化特征。这种主导性的文化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为深圳特区的建设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几年,我们在创新文化发展理念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探索,明确提出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提出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维护国家文化、倡导城市的人文精神、打造设计之都等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将这些理念变为实践。

我们把实践市民文化的权利作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从多方面、多层次逐步建立完善文化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保护等公共服务体系,作为不断满足市民文化需求和市民文化权利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切实保障公民享受文化成果、参与文化活动、开拓文化创造、保护文化成果的权利。让全体市民真正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

为了强化城市的文化特性,展示城市的文化身份,形成城市通向世界的文化名片,深圳还提出了建立两城一都的发展理念,即建设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并且取得了成绩。深圳现在拥有各类的图书馆达到六七百座,每百户家庭拥有的钢琴量达到了8.9台,这些都远远领先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深圳刚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的称号,并正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第16个成员,也是中国第一个加入该网络的城市。这是深圳建立以来获得第一个由联合国组织授予的称号,也是深圳长期以来致力于自主创新而得到的国际认可和尊重。

我们说文化价值观要发挥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必须转化为城市主流的文化形态,并引导市民的文化需求。我们倡导力量型和智慧型的文化。力量型的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发展具有自强不息的血性,而智慧型文化追求知识和理性。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深圳读书月,参加的人次达到了一千五六百万;五届关爱行动、四届文博会、两届创意十二月、六届社科普及周;连续3年300多场的市民文化大讲堂等品牌文化活动,每个星期几乎都有免费的讲座。引导市民的文化需求从单纯的娱乐型向力量型、智慧型转变。

这些活动按照深圳应该成为因为学习而受人尊重的城市理念,面向基层、贴近市民,营造出昂扬向上、求学问道的良好文化氛围,不仅实现了市民的文化权利,还为深圳的人文精神建设找到了很好的载体,通过深圳读书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社科普及周、创意十二月等公益性文化普及活动,在市民当中形成了谈论知识、谈论科学、谈论学术,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良好风气和习惯。充分反映出市民群体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滋养,追求理性和智慧的主流价值观念。

开学了的作文范文5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表述如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看来,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多维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也要关注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良好习惯的培养,更应该重视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过去,我们过分强调写作教学的工具性,过分注重习作知识、技巧的传授,忽视了写作过程应该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体验、个性表达的过程,是学生提升生命价值的过程。因此,学生心中的情感不能喷吐,学生个体体验得不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语言遭到抹杀,作文变成了学生沉重的负担。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要么循着老师的思路完成。要么东拼西凑、敷衍了事……针对这些现象,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他们的作文也应该是百花齐放、个性飞扬的,所以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该使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广阔天地。

一、营造氛围,激发表达欲望

和谐,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学环境是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基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心境。“当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盎然,处在良好的学习心境时,他们的思路会十分广阔,思维出奇地灵敏,语言表达惊人地畅达而富有个性,”(张化万主编:《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如果学生的写作心境差,对写作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情绪,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教师可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学生并不是空着头脑进课堂的,他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知识。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帮助学生把当前的学习任务与先前知识经验联系起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我在执教《拉不开的书》这节作文课时,让学生帮助老师拉开两本重叠在一起的书。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书页是很光滑,重叠在一起很轻易就可以拉开,还不是小菜一碟。可是当一个学生、两个学生甚至八个身强力壮的大力士上台都拉不开这两本书的时候,学生的探究热情就被有效到激发起来了。因为教师创设的情境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此时,学生急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有强烈的喷吐的欲望,进入下一个板块就水到渠成了。

二、开放时空,促进个性发展

1、时间的开放

每周的两节课不再是作文教学的唯一时间,教学时间应该向学生开放,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口袋。学生必须有充分的学习实践时间,课内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参与学习时间、语言实践时间在3/4以上。

2、空间的开放

作文课要向各学科、向家庭和社区开放,让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资源,生活中的各种景物、现象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作文积极干预生活。加强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应用性,使作文生活化、社会化。

三、改变方式,鼓励个性表达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个性,首先必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基础。其次,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寻求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合作途径,通过有效的合作进行探究,解决实际所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而且培养了学生合作精神。

1、自主拟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通常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作文虽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作文教学首先可以向学生开放题目。给予学生充分的拟定题目的自由权。在《拉不开的书》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如:《一口“仙”气》、《巧解双书》、《小书本大学问》、《神奇的摩擦力》、《“超人”老师》、《被施了魔法的书》……拟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学生创造的过程,学生的个性也在这些题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三人行必有我师”,合作学习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合作学习的效率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有自主选择学习伙伴的权力。当一个“大力士”拉不开的时候,他就很快想到要寻求伙伴共同解决,于是,两个、三个,四个……学生上台共同拉书。学生先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案,再齐心合力力图拉开两本书,这种合作的需求是非常自然、非常迫切的。

3、自主选择作文内容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老师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作文指导内容来进行作文,这样难免出现千第一律的现象。我在学生开开心心地玩了之后,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过程中看到的(学生的活动,老师的活动),想到的,或者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其中一段写下来。有的学生写同学是怎么拉书的,有的学生写我是怎样不费吹灰之力把书拉开的,还有的写自己丰富的联想。

如《拉不开的书》这个题材,学生可以记事――《一节有趣的作文课》,可以写人一一《超人老师》,也可以写成想象作文――《哈利波特的魔法》,我努力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充满了学生的个性。

四、多元评价,珍视个性创造

1、真实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真实不仅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育人的基本要求。在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就十分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变化,使作文教学不仅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健全人格。

真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另一种是想像中的、文学艺术创作中的真实。《语文课程标准》把作文分成“写实”和“想象”两大类,我们应在写实作文中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但是也不能片面地把“真实”理解为客观世界实际存在的真实,而因此否定想象中真实。

2、创新

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核心,没有创新,个性也就失去光彩。教学方式的变革必将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创新空间,更强烈的创造激情,在《拉不开的书》这节作文课上,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写出了许多富有个性的句子,如:“我的头脑一下子成了问号的殖民地”,“我的头脑里一下子蹦出许多五颜六色的问号”等。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童心的眼睛。要经常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要表达的含义。否则,就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

开学了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放型作业 参与意识 作业设计 学习能力 语文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146-01

现在课堂的教学观念、课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水平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对于占据学生语文学习活动近三分之一时间量的作业活动却很少提及。对于小学生来说,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主要途径。作业设计适当、合理、才能达到培养创新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的目的。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语文作业设计也要有相应的用新理念、新方法。

一、小学语文传统作业的不足

现在许多教师布置语文作业时,或是抄写第几课生字、新词,或是翻开配套的练习册,选择其中的几题或全选。这种语文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内容,忽视作业的多样性。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从新课改要求出发,改革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的优势

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它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多渠道地在体验中得到新知,锻炼学生创造力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1.重形式多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强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景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地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为学生创造了这样的情景,它形式多样新颖,有画画,表演,上网、调查等,它启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给了学生学习的自。

2.重学生知识的迁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

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已知,去解决问题,达到知识的迁移。它适应新课程内容的新变化,使语文知识与能力得到整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重生活实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

新课程内容有很强的现代性和开放性,有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突破了教材为中心,学科为中心的禁锢,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紧密联系。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适应了新课程内容的新变化,为学生打破传统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

三、小学语文开放型作业设计的几种尝试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我们重视语文作业的开放性,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由的表达,在开放的学习生活中,焕发其语文学习的个性色彩与活力,充分享受开放型作业带来的乐趣。

1.语文作业多元化

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要设计形式多样、多元化的作业。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尝试作业题型不断求变,题型设计不仅与课文配套,同步开放,而且更要注重情趣,注重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变成极富情趣的文化之旅、智慧之旅、快乐之旅。这是因为:曾看到某杂志上有篇文章,说一个孩子总不愿吃饭,做家长的束手无策,异常苦恼。后来,这位家长把一个椰壳锯开,用椰壳盛饭给孩子吃,孩子吃得津津有味。“椰壳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用“新瓶”装“旧酒”时,学生会感到刺激、新鲜,进而产生兴趣。

2.语文作业层次化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的课外作业要注重面向全体,正视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客观存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有差异。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一方面使这些"差生"易学、乐学,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布置作业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从而使学生快乐作业,享受成功的喜悦。

3.语文作业自选化

能否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呢?答案是肯定的。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我们把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放权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乃至作业要求。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自己设定作业完成的数量、完成的时间、完成的进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会把作业看成是负担,能按时完成,把他们自己的作业完成得与众不同,独具匠心。

这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体性得到了发展。

4.语文作业生活化

语文的社会性决定了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一致的。因此,把作业延伸到课外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在作业设计时,尤其注意考虑作业与生活联系,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作业的情趣。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留心身边的广告、标语,体会其中的语言技巧,写几句环保警示语,通过作业,把学生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还可以利用寒、暑假,多布置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作业,让假期作业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交际、学会生活,增加生活积累,全面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

上一篇报告如何写

下一篇蜀道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