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娱乐范例6篇

名人娱乐

名人娱乐范文1

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的建构

“符号是音响、视象等的一块(双面)切片。意指则可被理解为一个过程,它是将能指与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该行为的产物便是符号”。①当节目开始固定地使用同一个主持人,主持人与节目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关系,即主持人成为节目本身的一部分,甚至说是代言人。如吴宗宪和《我猜》,小S、蔡康永和《康熙来了》等。这种关系固定化之后,就形成了符号的三角构架。而娱乐节目主持人与娱乐节目之间的符号建立如图一所示:

主持人成了娱乐节目的符号。如图一所示,主持人与娱乐节目之间的符号建构后,能指是主持人的私人身份,所指是娱乐节目,而符号为主持人,主持人的脸、体形、姿势、服装、名字等都成为该娱乐节目的符号。

主持人成了电视娱乐节目的符号,观众一看到某主持人,就可以想到该娱乐节目,或一想到该娱乐节目,马上想到某个主持人,两者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而节目与主持人的知名度越高,对应关系越强。但在两种情况下,这种符号的构建会不成立:一是主持人主持多个相类似的节目,观众不能清楚地识别;二是该节目本身无法让观众喜欢,节目没有获得成功,导致观众对该节目没有印象,更别提回忆。

神话机制:符号换挡加速。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固定地主持某档节目后,他在公众的眼中就代表了该节目。而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主持人本身也沾上了娱乐节目的属性。根据罗兰巴尔特的符号神话机制理论,娱乐节目主持人身上发生了符号的换挡加速,即内涵代表外延的换挡加速现象。娱乐节目主持人除了代表其本人,也代表了该娱乐节目,这是第一步符号的换挡加速。而在有些主持人成为娱乐明星后,则发生了第二步换挡加速,即以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身份,进入娱乐圈,成为娱乐明星,但即使成了娱乐明星,也带着该电视娱乐节目的印记。

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的娱乐性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是娱乐节目的符号,我们利用符号学当中的格雷玛斯方阵来分析该符号的具体含义。格雷玛斯方阵能表示符号逻辑关系的一种矩形式逻辑结构,用以描述符号含义的基本结构。“格雷玛斯的符号方阵,主要运用符号的差别原理,把符号之间的意义区分为相对关系和矛盾关系两组符号,共四个意义单位”。②我们根据方阵把成为娱乐节目符号的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分成四个部分,如图二所示: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含义。S1的含义指处在本职工作状态当中的主持人,所做的事情是娱乐节目的主持工作,其属性具有公众性,其一言一行代表了该节目的形象。S2的含义是普通的个人,其属性具有私人性,其一言一行代表了自己个人。S1的含义是除本职工作外的主持或其他公共活动工作,例如赞助活动的主持工作,以及其他公开场合的活动。其属性具有半公共性,在合同许可的情况下私下参加其他公开活动属于主持人的自由,具有私人性,但因为其活动是公共活动,因而又具有公共性。S2是主持人以娱乐明星的身份活动,其属性完全公共性,主持人就不再是主持人,而是一个娱乐明星。

任何符号都有含义,娱乐节目主持人这一符号也包含四种含义,即两对关系:矛盾关系和相对关系。S1和S2是基本的相对关系,指工作状态的主持人和平常生活中的个人。S1和S1是矛盾关系,本职工作与非本职工作时的主持人。而S2和S2也是矛盾关系,代表了普通的个人和作为公众人物的娱乐明星。

符号各种含义的娱乐性。观众会将娱乐主持人符号娱乐化,其来源是娱乐节目中的娱乐性。娱乐节目以娱乐大众为主,有游戏益智类、综艺类、娱乐八卦类等。公众从娱乐节目当中,享受到游戏益智的乐趣、欣赏音乐小品的乐趣以及追逐娱乐明星的八卦的乐趣等,其关键在于两个字――娱乐,即供大家享乐。该娱乐节目越出名,观众对节目的关注度就越高,那加诸在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的娱乐性也会越强,其娱乐化程度越高。而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的娱乐性存在于格雷玛斯方阵的四个含义中:

S1是本职工作状态时的主持人:主持人的工作就是在节目当中当好主持人,在工作状态时,其工作是做娱乐新闻的主播,或主持游戏的进程,或主持综艺娱乐,其娱乐性主要在工作的内容上。主持人的作用是娱乐大众,作为节目的掌控者,带给观众快乐,其符号的娱乐化程度最低,观众将他看作主持人,而不是其他。

S2是以娱乐明星身份出现的主持人:电视节目主持人一直是许多年轻人心目中的理想职业,这一职业不仅有较好的收入,更重要的是会带来较高的知名度和地位。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随着节目的播出,其知名度也随之提高,当节目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主持人也成了名人。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成了名人后,常常会成为一个娱乐明星。例如沈星、谢娜、汪涵、李湘,还有上海东方卫视《娱乐星天地》的众多主持人,都成了娱乐明星,参与拍戏、唱歌等。这个时候,主持人这一符号就完全冠上了娱乐明星的特性,是被大众娱乐,而不是作为掌控者娱乐大众,其符号娱乐化最强。

S2是平常生活当中的主持人:主持人只是一种工作,而不在工作状态的主持人,他应该是一个普通的个人,拥有自己的隐私权,并没有其他的特权。受S2的影响,他也成了一个娱乐名人,被普通大众以娱乐名人的方式关注着,他的私生活就被打上了娱乐的符号印记,其符号娱乐化相当强,甚至有些娱乐节目主持人比一般的娱乐明星的知名度和受观众关注的程度还高。

S1是本职工作以外的公开活动中出现的主持人:这种状态下,主持人这一符号在公众眼中,仍然摆脱不了娱乐节目中的印象。公众仍然将其看作是娱乐符号。比如吴大维去主持其他活动,别人仍然会觉得他是ChaveV音乐节目的主持人,要摆脱这一印记,除非他去主持另一节目或做某一活动,其影响力大于原来的节目。所以就算娱乐节目主持人以自由的身份参加其他公开活动,仍然带着原来娱乐节目的影响,此时符号娱乐化程度也较高。

符号的娱乐性对主持人的影响

通过格雷玛斯方阵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娱乐节目通过符号的娱乐化影响了主持人工作生活。其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娱乐主持人影响范围广,名利双收。这是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对S1的影响。娱乐节目主持人的确是名利双收,其基础是电视娱乐节目的受众。娱乐节目受众广泛,老少皆宜,对受众的文化素质的要求也不高,更关键的是,其娱乐性迎合了大众轻松享受的需求,满足人们追求快乐的心理。在众多电视节目当中,娱乐节目的受众是最广泛的之一,因此,娱乐节目的主持人更容易被大众知晓并熟悉,主持人的影响范围也更广。

形象亲切,但容易流于低俗。娱乐节目老少皆宜,主持人一般也不会一本正经地出现在屏幕上,相反的,更多的时候是以笑脸相对观众,以亲切的形象示人,因此娱乐节目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当中缩短了,在观众的心中,其形象是亲切的,具有亲和力的。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娱乐性对节目主持人形象的影响不仅体现在Sl上,也体现在其他三个方面。也就是观众会把主持人看作其娱乐节目内容的一部分,将对待娱乐明星、对待娱乐游戏节目的心态,也折射在主持人身上。在娱乐节目走向低俗、走向纯粹搞笑路线的时候,节目里的主持人的形象也会变得低俗,其形象由亲切转成庸俗,由幽默变成搞笑。

成为名人或娱乐明星。这是娱乐节目的娱乐性对S2的影响。主持人并不是名人,但随着节目的走红,其知名度就越高,到了一定程度,主持人就成了名人。而娱乐节目主持人出名后分成两类:一、纯粹的名人;二、成为娱乐明星。娱乐明星属于名人,但名人包含的范围更广。例如名人,像杨澜,成名于《综艺大观》,是一个名人,但并不是娱乐明星,她在后来也开始走向知性女性方向,所主持的节目以谈话类为主,其谈话对象并不是娱乐明星,而是社会热点人物或知名人物。

但更多的娱乐节目主持人,自己却成为了娱乐明星,成为娱乐圈的一部分。例如台湾综艺主持一哥吴宗宪,他以主持各类综艺节目出名,但自己也开娱乐公司,自己也出唱片,比一般的娱乐明星还更活跃。又如潘玮柏,原来也是一个娱乐节目主持人,出名后转成歌手,现在已基本放弃主持事业,专攻唱歌。

另外有些娱乐节目主持人,本来就是娱乐明星。例如胡兵,他本来是一个模特,后来参加演戏和主持,在上海的娱乐时尚频道专门主持服饰流行类的节目。

隐私被关注,私生活被打扰。S2是指平常生活中的个人,按照常理来说,走下主持岗位的主持人应该是一个普通人,他们的私生活应该是不被打扰的,大众也不会感兴趣的。但因受影响,使得大众将他们也看成是名人,而且不仅是名人,更多的是看成可娱乐的名人即明星,所以会去关注他们的私生活,会去娱乐八卦他们的隐私。

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娱乐性的改变

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娱乐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逐渐发生变化的。其改变主要有两种原因:一是客观的原因,因为节目的改变或主持人本身发生了改变导致符号娱乐性的改变;二是主观的原因,主持人自己改变了这种符号的娱乐性。一方面,娱乐性是通过符号的换挡加速附加在主持人身上的,当这种符号的换挡加速不再发生的时候,符号的娱乐性也随之改变。例如节目和其主持人慢慢地被受众遗忘,到最后基本没多少人记得,那主持人身上的符号娱乐性也就随之减弱以至于消失。另一方面,娱乐节目主持人符号娱乐性越强,主持人私生活受到的影响就越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娱乐节目主持人都愿意活在符号娱乐性的阴影之下,有一些主持人会努力改变符号的娱乐性。这些主持人会从原来的节目中脱离出来,转而主持其他类型的节目。而当后面主持的节目知名度和影响力超过他原先主持的娱乐节目时,那么这种符号的娱乐性也就随之减弱了。

总的来说,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随着节目的播出和知名度的上升,其娱乐性影响了他们的各个方面。作为娱乐节目符号的使命本来应该只局限在他们的工作状态,但因为娱乐节目的特殊性和电视主持人这份工作的特殊性,符号的娱乐性也进入他们私生活当中。有些娱乐节目主持人转行主持其他类节目,而有些自己也进入娱乐圈成为娱乐明星。我们在看到娱乐主持人风光一面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娱乐性对他们的负面影响。

注释:

①罗兰・巴尔特[法]著,王东亮译:《符号学原理》,三联书店,1999年版,39页。

②李思屈:《东方智慧与符号消费――DIMT模式中的日本茶饮料广告》,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27页。

名人娱乐范文2

不是什么政府号召的社会运动,却引来全国无数女生的疯狂追捧与参与,人数之旺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超级女声已经成为2005年中国最引人注目的全民娱乐事件,赞助商蒙牛集团在全国各地狂热的“超女”们的追捧以及《酸酸甜甜就是我》的歌声中,知名度与关注度不断暴涨。

作为一档类似于歌唱比赛的节目为何会获得如此惊人的成功?当我们深入探究超级女声的整个运作过程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个节目的成功精髓就在深刻把握住娱乐的本质,将原属小范围的娱乐、单向的娱乐、简单的娱乐变成一种全民性、互动性、内容丰富的娱乐。而对于此次娱乐运动的营销化运作,则将超级女声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超级女声的成功让所有企业认识到了娱乐营销的超级攻势:当你能够深刻把握住大众的消费心理与娱乐精神,然后通过出色的娱乐化活动或娱乐化方式,迅速吸引数以百万计大众的关注度,成功就会成为一种相应而来的副产品。

娱乐营销已经成为2005年最受关注的营销方式。在知名度提升、新产品推出、美誉度打造上,娱乐营销的超级攻势都发挥了重大作用,汽车、房地产、手机、快速消费品、通讯等多个行业纷纷启动娱乐营销。

在广告的边际效应越来越下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蒙牛娱乐营销的成功给许多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营销思路:企业可以借助对时尚文化潮流的把握进行营销突围,而娱乐营销就是其中最有效武器之一。

娱乐化地营销自己:企业应该向芙蓉姐姐学习什么

2005年以来,谁是网络上知名度最高的人物?

谁能够在没有投入一分钱广告费的情况下,却获得数以百万计的注意力?

谁能够凭着出色的营销技巧,在一无所有的基础上,迅速获得无数商业机构的青睐?

一个网名叫芙蓉姐姐的女生,凭着一系列自恋式的网络娱乐秀,迅速吸引了无数网民的关注。

人们带着好奇、嘲讽的心态观赏芙蓉姐姐的娱乐秀的同时,也牢牢记得了芙蓉姐姐这个名字。在短短半年内,芙蓉姐姐的名字就从虚拟的网络世界延伸到大众现实生活中,从校园BBS延伸到全国各大主流媒体之上,其在网上的受关注度甚至超过了知名歌星周杰伦。

如果芙蓉姐姐是一款产品、或是一家企业,其成名的历程必定可以成为MBA教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如何以最少的投入、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高的注意力。

从产品营销的角度分析,芙蓉姐姐似乎缺乏成名的基础:芙蓉姐姐不漂亮,在这个美女经济横行的时代,芙蓉姐姐缺乏必要的相貌资本;芙蓉姐姐没有背景、没有人脉资源,她只是一个屡屡考研失败的小女生;芙蓉姐姐不像木子美或安妮宝贝,具备写作宣传自我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芙蓉姐姐也没有钱。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背景、没有突出的专业技能、没有漂亮的脸蛋、也没有钱,但是要出名——她所能依靠的只有通过对成名方式的创新,克服自己的劣势,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让自己脱颖而出,娱乐化地营销自己便是芙蓉姐姐所依凭的成名手段。

从娱乐营销的角度来分析,芙蓉姐姐的成名三点原则可以提供给企业参考:

1、以创新式娱乐方式满足大众娱乐化心理

相比于木子美等网络豪放女,芙蓉姐姐作为后来者明显没有优势,木子美只有一个,不会再有第二个通过这样的路径出名。芙蓉姐姐很聪明没有再走色情的道路,而是将成名的手法锁定为——自恋。

芙蓉姐姐通过一系列自恋式的照片与言语,迅速引来别人的好奇与嘲笑,但她并不为所动,继续我行我素,将自恋演绎到极至,使这种自恋行为上升为娱乐新闻的高度。对于芙蓉姐姐的一系列网络秀,人们或许会反感、嘲笑、讥讽、不屑,但没有人会忘记芙蓉姐姐这个名字——作为吸引注意力的手段,芙蓉姐姐的目的已在达到。

同样,企业在运用娱乐营销时,首先要考虑的重要一点就是娱乐方式的新颖性,在立足企业自身资源及优势的基础上,深刻把握住时尚潮流的发展脉博,以创新性的娱乐营销方式吸引大众注意力。

2、对娱乐营销进程的适当把握,深刻把握住大众的好奇心理

娱乐化营销要取得成功,除了创意之外,对事件进程的把握同样非常重要。我们所看到,芙蓉姐姐在进行网络娱乐秀时,对于整个进程的把握是非常到位的:她不是先告诉别人她是谁,或者是一次性将所有照片全部贴出,而是像的章回小说一样,分阶段、有目的、内容不同地按时推出,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创造一种悬念式的连续,人们在满足窥视的好奇之后,又对下一次的窥视充满了期待。对于大众好奇心理的准确把握,是芙蓉姐姐成名的关键一步。

有些企业在运用娱乐营销时,对于进程把握不当,强调了娱乐,而忘记了娱乐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企业打造品牌,最终造成反效果——曾有某品牌手机为了进行产品推广,赞助羽泉演唱会,并推出激励措施:不论是谁,只要是上台能够让观众笑到最厉害,即可获得厂商赞助的手机一部。一位女生居然上台对准话筒,开始学狗叫,"汪汪"两声,即引来全场一阵哄笑,奖品被她拿走。

本来,手机厂商希望借助音乐明星羽泉的个人魅力,吸引更多的终端消费者关注该手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大煞风景的狗叫,无疑让厂商高额赞助费打了水漂。知名度是上去了,但是美誉度却下来了,对产品品牌形象形成了负面影响。

3、把握舆论制高点,注重媒体传播

任何一次成功的娱乐营销,除了要在现场吸引足够人气之外,能否得到强势媒体的支持与传播将决定营销的成功与否。芙蓉姐姐在进行娱乐秀之时,所选择的传播渠道就是北大、清华的BBS——这两个全国最具影响力的BBS,从而占据舆论传播的至高点,再通过这两个宣传渠道的自发传播与转载,然后将自己的信息传播到中国其他网络媒体与平面媒体上面,同时,芙蓉姐姐主动约请、接受北京几家大媒体的采访,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高端媒体传播渠道的选择,这也是造成芙蓉姐姐可以迅速蹿红的重要因素。

对于媒体传播的有效利用往往是许多企业的软肋:某楼盘开盘时,花巨资聘请了几位大牌明星前来演出,可惜在媒体传播环节上把握不当,除了一些当地小报报道了此次活动外,几家大的媒体要么不见报道,要么在报道时只描述明星的演出而不见楼盘的名字,使发展商期望地通过明星演出将楼盘的知名度一炮打响的愿望落空。

娱乐营销是一种营销的手法,更是一种营销的思维,企业要借助它迅速成名或打造美誉度,关键就在于把握住以上三点原则。芙蓉姐姐的成名正好给了企业们上了一堂最深刻娱乐营销一课:在市场营销中,成功的关键不在于企业的基础,而在于对消费心理准确把握以及营销方式的创新性运用。

AMD借力星球大战:一个成功的娱乐化营销范本

电影史上最受欢迎、最赚钱、最具娱乐性、最成功的系列科幻片,乔治·卢卡斯导演的《星球大战》首演至今近30年来,《星球大战》的相关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已创造了近45亿美元的销售利润,整个《星球大战》带来的是150亿美元的巨大商机,而不久前放演的《星战前传Ⅲ》在中国内地放映第一周的票房便达到2800万元人民币。

这既是一个电影史上的神话,一个万众瞩目的娱乐热点,更是一个绝佳的营销传播机会——AMD借《星球大战前传III》即将在中国播出的契机,正式高调对外宣布,《星球大战前传III》的数字化制作全部基于AMD处理器的服务器和工作站完成。在星战正式公演数周前,AMD大量制作精美的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宣传资料覆盖了许多传播渠道,其铺天盖地的宣传气势与星战的超旺人气一样引人瞩目。

作为全球芯片市场的强有力竞争者,AMD多年来一直与行业领军企业英特尔进行血腥的竞争:从产品的更新换代、渠道商的拉拢、产品宣传攻势上,AMD无不受感受到来自英特尔的挤压。特别在针对消费者的产品宣传上,英特尔借助与电脑厂商进行捆绑式的“INTEL INSIDE”宣传,成功地将英特尔芯片的品牌形象牢牢树立在消费者心目中——而在中国,英特尔知名度最高的跨国品牌之一,这些都对AMD这个后来者造成了极大的不利。

AMD作为CPU的生产厂商与英特尔一样,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消费者无法直接感受到其产品的技术含量,必须借助一个平台来推广他的产品。面对中国蓬蓬勃勃兴起的电脑业以及英特尔的咄咄逼人攻势,AMD急需找到一个最合适、最能打动消费者的方式去表达自己CPU性能的“卓越”与“专业”——他们将眼光瞄准了卢卡斯的《星球大战III》。作为一部成功系列科幻片,星战在世界各地拥有了数以亿计的影迷,而在中国同样有无数年轻的观众对星战充满期待。这些狂热的年轻人既是星战的影迷,同时又将是AMD芯片电脑的用户或潜在用户。所以,AMD针对星球大战的娱乐营销方案就此相应出台。

电影已经成了企业进行娱乐营销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从《手机》到《十面埋伏》,再到《天下无贼》,企业在整合娱乐资源进行市场营销方面已经迈开了大步,AMD当然也不会放过借《星战前传III》这种进行产品宣传的机会。

当《星战前传Ⅲ》在中国公演时,AMD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同时AMD还在网易星战官方网站做了底纹广告,在网络上延伸了AMD的营销传播策略。《星战前传Ⅲ》这个令人炫目的高科技盛宴就成为了AMD成功娱乐营销的推广平台,而星战极高的人气又使AMD的产品知名度水涨船高。

一个是全球著名的高科技的芯片厂商,一个是历史最成功的、充满高科技表现力的科幻片,对两者的资源进行成功整合可以说是AMD出色营销策略的一种体现——借助《星战前传Ⅲ》让人叹服的电脑特技效果以及影片无与伦比的娱乐宣传效果,AMD的名字水到渠成地在无数目标客户群的心中刻下烙印,而这是巨额广告费也难以达到的效果。

成功娱乐营销的4C原则

一个娱乐营销时代已经到来。

越来越多理解到娱乐营销超级攻势的企业家,纷纷以娱乐化的方式长袖而舞:潘石屹参加电影拍摄的消息尚未消歇,张朝阳以半祼的方式登上某男人杂志的封面引起了轰动;这厢王石在爬完珠穆朗玛峰还不过瘾,又急急忙忙到南极探险,大小媒体又是兴奋得一阵猛炒。那厢赵本山成了足球董事,又让全国老小平民百性还有媒体过了一把娱乐瘾。

娱乐化营销的时代到来决不是偶然的。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社会中,新经济中物质的因素在逐步降低,非物质或是人文的因素在快速增加,人们不会过多关注惠普电脑与联想电脑CPU速率相差多少,也没有兴趣去了解此长虹电视与康佳电视谁的分辨率更高,在产品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人们只感兴趣哪一个品牌能提供更多的精神价值,或者说更能够取悦他们。而对于企业而言,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通过娱乐化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情感互动,在欢声笑语中将品牌精神与品牌信息潜移默化地传达给他们,这无疑是最佳的营销选择。

在中国企业营销案中,中国移动推广“动感地带”无疑是其中极为成功的案例——中移动依靠着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营销网罗了数以千万计的年轻消费者。在福建举行的一声“飞越100万·动感地带——周杰伦巨星演唱会”上,随着周杰伦的激情演出,全场3.5万多歌迷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演唱会后,仅厦门每天动感地带的新增用户就比往日增加近两成。

从企业应用的角度分析,娱乐营销的4C原则(内容、传播渠道、互动性和整合)是指导企业进行娱乐营销有效准则:

内容:娱乐化的内容一定要与企业品牌或产品相关连,能够对品牌直接有所促进。不能只为娱乐而娱乐,而忘记了最终的目标是营销。

传播渠道:对舆论传播渠道的有效把握可以使娱乐营销活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互动性:娱乐营销与其他营销方式最大不同之一,就在于强调在营销过程中与消费者的互动。只有在活动中互动性才能加深消费者对品牌与产品的了解。超级女声的成功关键之一就是让观看的观众用短信对选手进行投票,引发观众们惊人的参与热情。

整合:为了让活动取得最大的效果,企业要懂得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有效分担成本的情况下,又可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名人娱乐范文3

361°(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伍号认为,以草根化的传播理念,借助强势媒体,运用创新的策划,是361°品牌迅速壮大的三大要素,其中根据产品特色而采用的娱乐化的体育营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时下最强势的媒体,电视本身就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央视更是凭借其强大的资源优势成为众多商家追逐的目标,央视一年一度的广告招标,实际上已经成了检验企业实力的一块试金石。

361°能够在央视2007年的广告招标中挫败耐克、安踏等国内外知名厂商的“围堵”,一举夺下体育服装类节目合作伙伴的花魁,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却并不意外。

2007年,361°选择强势出击,大手笔,大投入,充分显示了一家业内知名企业的大气魄、大远见,而此举也充分证明,361°与央视的合作,正在从当初的“试婚”走向如今全面合作。这其中,不得不提361°与央视在娱乐篮球领域的合作,正是在这一领域的成功携手,才让双方的合作能够日趋深化。

从2003年继承别克的衣钵,成立361°(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之后,361°始终延续着别克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5年更成为了361°的品牌丰收年,公司在这一年先后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将这三个荣誉集于一身的企业。

而在2006年与央视体育频道联合主办“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的过程中,361°更是表现出了极大的魄力,以三年6000万的赞助费一举成为这项赛事的冠名赞助商。双方在第一年的合作中,已经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此次中标,实际上只是双方合作的进一步加深而已,标志着双方已经度过了“蜜月期”,开始走向更深的合作。而361°在娱乐篮球领域的出彩表现,也逐渐成为国内体育营销领域的一种全新模式之一。

娱乐篮球 体育营销出新篇

体育营销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最有效手段,尤其是众多的大型赛事,已经成为诸多知名品牌竞相争抢的香饽饽。以世界杯为例,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百事,索尼、三星、日立、飞利浦、伊莱克斯以及西门子等国际知名企业都曾经与世界杯有过亲密接触。而在国内企业中,也不乏体育营销的大手笔之做,联想在世界杯期间就力邀当红球星小罗为其新产品拍摄广告,在近期更与NBA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入了篮球赛事的顶级殿堂。

但是与借助大型赛事提高企业知名度的传统体育营销方式不同,361°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把街球与娱乐结合起来,既打破边际效益递减的传统明星代言等陈旧模式,同时也加强了与消费者的互动,可以看作是目前体育营销的创新模式。而这不只是简单的促销和接触点的拓展,更是体育用品品牌建设思路的飞跃。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361°与央视五套的合作以及361°娱乐篮球都体现了更为成熟的体育营销理念,即体育营销娱乐化、平民化,而这一趋势也已经成为目前体育营销的一个全新模式。

对于这种全新的体育营销模式,央视体育频道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除了前期节目制作过程中巨大的资源投入之外,目前,央视已经着手为筹建中的篮球主题公园申请专利,能够享受到这种待遇,在央视的众多栏目中也是凤毛麟角。央视体育频道娱乐篮球大赛节目的制片人任江舟表示,策划此次娱乐篮球大赛时,央视体育频道就充分借鉴了美国娱乐节目的经验,在节目中吸取了大量美国NBA的互动内容,同时采用好莱坞的生产方式和迪斯尼的包装形式,使娱乐篮球大赛与此前的体育娱乐类节目形成了迥异的风格。“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从娱乐产业到房地产到附加产品开发的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虽然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在中国这毕竟还是第一次,这项赛事能否成功,身为制片人的任江舟坦言自己也没底,而安踏犹豫不决的态度,更让任江舟担心这个设想会胎死腹中。让他欣慰的是,去年十月,361°最终确定了三年总共6000万的赞助合同,而这也一举创下了央视体育频道单笔赞助费的最高金额。

361°大手笔开创新模式

走体育营销的路线,“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已经不是361°的第一次尝试。从1997年起,361°的前身别克就成为国家羽毛球队的赞助商,双方的合作关系一直延续到去年。借助中国羽毛球队在国际赛场上的辉煌战绩,长达8年的合作关系也使361°在国际体育界名声四起。

但是丁伍号认为,对361°来说,羽毛球这样一个小众化的运动显然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胃口,相比之下,他们对多达3亿的篮球运动者群体更加感兴趣。而相对于更倾向于挖掘品牌内涵中草根精神的安踏而言,361°则更愿意以一种“轰轰烈烈”的方式进行体育营销。因此当央视去年为娱乐篮球大赛寻找赞助厂商时,361°第一个做出了回应。

2005年12月8日,361°与CCTV-5“娱乐篮球”正式签约,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试图打造中国最全民娱乐的篮球运动与最受瞩目的篮球赛事。据悉,361°与央视五套此次投入空前,按照体育营销的常规惯例,包括投入在冠名权、产品研发、市场推广等项目的费用,361°娱乐篮球成为央视五套有史以来最大手笔的活动。

2006年3月15日,“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首发仪式如期顺利举行,随后从3月25日起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了路演,并在北京、辽宁、山东等十个城市举行了地区初赛,十月中旬,娱乐篮球全国大赛决赛也正式闭幕。这项赛事历时半年多,参与者覆盖全国各地,全国十二家电视台参与,CCTV5篮球公园篮球全程播放,参与活动的人群涉及不同社会层次,多个年龄段。娱乐篮球活动在篮球爱好者中,已经形成了极强的影响力。

“商业投资不可能没有风险,但投资篮球公园有巨大商机,所以没有犹豫。”361°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夏友群说。据他介绍,此次361°与央视合作,三年的累计投入将超过6000万元现金,包括节目冠名权,15个单项擂台赛冠名权,唯一装备提供,场地以及活动费用等。由于娱乐篮球这个项目是以电视节目的形式,由央视以及20多个赛事举办城市电视台共同传播,这种传播对企业来说就是同央视合作所收获的无形资产,折合成广告费用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而这一活动对于361°品牌知名度和销售的提升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据了解,自“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开赛以来,361°春秋季新品订货会呈现销售井喷态势,3个月内实现了全年2/3的销售额;到9月广州秋季订货会时,销售更实现了井喷式的突破。361°的数字显示,订单数量增加了60%。

与此同时,央视五套对于此次与361°合作的投入是空前的。对于企业来说,央视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能够一同为企业所用,借力打力,不能不说是企业的大智慧。

娱乐化、草根化 抓住了营销的本质

将体育营销与娱乐相结合,并非是361°的原创之做。早在7年前,百事可乐就开始在中国开展球王争霸赛活动,这项针对青少年推出的全国范围的足球比赛活动,7年来为百事培养了几十万名忠实消费者。今年,这项赛事已经吸引了80个城市的2300支队伍参加,人数达到20万人。2004年,肯德基也开始在中国举办三人篮球赛,今年参赛人数已经达到9万之众。

遗憾的是,跨国巨头也没有料到与媒体结合后的草根娱乐营销会发出更大的号召力。这为中国本土企业家掌握草根营销先机提供了机会。

同样是在2004年,蒙牛几乎是悄无声息的开始了与超级女声的合作,在经历了第一年的平淡之后,借助湖南卫视这个以娱乐节目著称的媒体平台,2005年的超级女声一举成为国内最火暴的娱乐节目。同时,蒙牛酸酸乳在当年的销售收入也突破了25亿元。而蒙牛集团副总裁孙先红称,蒙牛产品今年的销售成绩仍将超过预期。

对于与蒙牛赞助超级女声有异曲同工之妙的“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被称为中国十大策划人之一的李光斗认为,这种形式才真正抓住了营销的本质。曾经成功为蒙牛牛奶、湖雪面粉进行过品牌推广策划的李光斗,被认为是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人物,在他看来,361°作为一个运动品牌,它的目标消费者正是追求时尚、个性张扬的青少年,而娱乐篮球大赛的主要参与者也正是这个群体,“二者完美的契合,才是抓住了营销的本质。”

对营销颇有心得的孙先红也认为,“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最大的特点,在于为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了感情交流的渠道。“目前对于361°品牌来说,其产品质量上已经与国外知名品牌平起平坐。但是,对于一个品牌的产品来说,除了产品自身的功能作用外,其中蕴涵的情感利益,长期积累建立的品牌形象对于吸引消费者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建立这种品牌形象就需要一种沟通的介质。”

在发现超女、娱乐篮球的成功后,各大厂商也纷纷开始发动攻势。2006年的超女冠名就爆发了激烈的争夺,除了蒙牛之外,国际巨头百事可乐、可口可乐也加入了冠名争夺。没能冠名超女的可口可乐则凭借旗下雪碧品牌冠名了“我型我秀”栏目。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的掉头发出了明确的信号:所有人都必须对通过媒体进行的草根娱乐营销进行重新认识。甚至安踏也一度想以更高的价位从361°手中抢到娱乐篮球大赛的冠名权。

而在看到身边众多年轻人对待“CCTV5-361°娱乐篮球全国大赛”山呼海啸的热情之后,丁伍号也庆幸自己做出了正确的决定――6000万元的投资,值了。

央视:合作体现双赢

对于和361°联手打造娱乐篮球大赛,央视体育频道娱乐篮球大赛节目的制片人任江舟用“双赢”来形容它的结果,“一方面,361°借助央视这个国内最大的传媒平台,成功的提高自身的品牌知名度,为企业创造了效益;同时央视的娱乐篮球大赛也借助361°这个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推广效果。”

实际上,在去年9月确定要举办首届娱乐篮球大赛之后,央视曾经与多家运动品牌企业有过接触,但最终还是选择了361°,因为“361°对这个项目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双方一拍即合。而双方的此次合作,也成就了央视体育频道近年来与企业最大的一次合作。“这样一个全国范围的比赛,能够使企业的目标受众聚集到活动中来,并且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企业销售终端的效益,这种作用是不可估量的。而361°对这次大赛的支持,本身也说明了企业的战略眼光。”任江舟认为。

任江舟称,在闻听361°欲携手央视之后,安踏一度曾想提高价格夺回赞助权,无奈为时已晚。相对于百事、安踏举办的一些小型篮球活动而言,任江舟则认为,借助央视这个大平台,历时一年的这次大规模推广活动,对企业而言具有更大的意义。“361°娱乐篮球是一个全国范围内历时近一年的大型活动,这种活动本身的影响力就有持续性,这对企业来说就是一个长期宣传自身的好机会。其次,就是它拥有央视最高端的宣传平台,并且和全国十个城市的电视台都建立了长期的合作,辐射范围之广不言而喻。”

而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央视给予了361°极大的品牌宣传空间,在每期90分钟的节目中,每一处细节都对361°完全开放。“企业可以很好地渗透到节目的每个环节,和受众接触。这种高额广告价值的赠送在央视与企业合作中尚属首次。”任江舟说。

这种开放也给361°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据了解,目前361°的销售总额已经进入国内体育品牌前三,而在比赛中,所有的选手都必须使用由361°提供的全套篮球运动装备,这也有效的推动了361°的产品研发和生产。

经过第一年的成功之后,娱乐篮球下一步将走向何方?据任江舟介绍,目前篮球主题公园正在筹建之中,而且已经申请了专利。同时,一个旨在使娱乐篮球大赛中的优胜者“偶像化”的寻星活动正在进行,“我们的目的是在普通人里,发现属于自己的街头篮球高手。”对于明年的娱乐篮球全国大赛,据任江舟介绍,央视会对节目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使这个节目更有吸引力。而对于合作伙伴,任江舟也表示,希望361°能够从产品研发和生产环节上全力配合比赛的进程,达到双赢。

袁方:体验式营销新展台

“娱乐篮球和超级女声一样,与其说是电视台录制的特别节目,更不如说是媒体与企业共同打造的一个文化产品。”袁方博士一语中的。众所周知,传统意义上电视台播出的特别节目(包括大型晚会、直播赛事等等)其价值只在产生高收视率,企业出钱购买这一广告时段,通过插播广告受益。但是,“在娱乐篮球的制造过程中,CCTV-5仅仅是节目制作者,而企业则扮演起了媒体的角色,这种‘反操作’模式带来的生产力和回报率是惊人的。”

袁方博士所指出的“企业成为媒体"的“反操作”,指的是企业已经不遗余力地投入了节目的推广工作中。在娱乐篮球从海选、路演、分赛区到全国总决赛的半年历程中,361°的四千多家店铺和销售网点都成了节目的报名点和宣传阵地;而企业的公关、广告、路牌、海报等多种市场推广手段和媒介平台都成为了节目的宣传手段。361°不遗余力的投入,在迅速打开节目观众市场的同时,节目也回报给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产品销量的一致飙升。正如同蒙牛酸酸乳已经与超女密不可分一样,娱乐篮球与361°早已合二为一。

同时,“娱乐篮球在有一点上实现了彻底的创新。娱乐篮球已经直接成为了361°展开体验式营销的一个展台,一个新鲜的卖场!”正如袁方博士所说,娱乐篮球的节目收视对象与361°的目标消费群体基本重合――热爱运动、热爱篮球的青少年群体。无论是观众还是节目的参与者,他们消费节目的过程,也就是感受361°品牌氛围和全面体验产品品质的过程;而361°的购买群体也最有可能成为娱乐篮球节目的忠实拥趸,在某种意义上这两部分人群的叠加和互换,将使得节目和企业吸引到最广泛的目标受众,电视节目将不再只是生产收视率,它们最终将为销售产品,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度身定制。“电视节目营销的定制化,将成为未来企业与传媒合作深入发展的方向。”袁方博士说得十分肯定。

在一个全民参与,大众娱乐的时代,作为企业与传媒合力定制的文化大餐,袁方博士仍然认为节目本身的品质高低仍然是决定性的因素。“如何把节目变成热门的话题,把活动变成无形的展台,把企业变成多元的媒体,将是娱乐篮球,乃至未来这一类型节目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

名人娱乐范文4

[关键词]娱乐文化/原罪化与无罪化/精英化与平民化/政治化与商业化

从娱乐原罪化到娱乐无罪化

从娱乐原罪化到娱乐无罪化是转型期娱乐观念的一个根本性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从转型期的相对开放的思想文化和相对艰难的现实生存两个层面来加以分析。

从思想文化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具有浓厚的道德训诫因素和日常礼仪制约,这就形成了一种敦厚而整饬的民族文化心理,对于“丧志”的斥责、对“礼崩乐坏”的叹惜正是基于这种文化心理,从而形成了一种对于苦修的由衷敬重和对轻慢的深刻警惕的文化传统。

然而,这种娱乐的原罪心理随着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而日渐淡化。转型期以前传统文化在近百年左右时间经历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打击:近现代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使得传统文化成为救亡图存的牺牲品;十年“”虽没有建立起如其号称的崭新的文化传统,但打倒传统的彻底性是历史上无以复加的,这从孔庙至今尚存的遗痕可以看出,而孔庙却是千百年只修不毁的;上世纪80、90年代之际“告别黄土地,走向蓝海洋”式的思想运动虽对传统文化带有万分眷恋,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加以弃绝。这三次大的文化运动使得传统文化遭到前所未有之打击。

对传统文化来说,更为不幸的是,转型期以来,随着现代化的步步深化,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文化成为名副其实的“孤魂游鬼”。工业化和商业化促成了大众社会的“原子化”,人与人之间赖以联系的关系网络被一一切断,代替的则是由一个个孤立的、离散的个体构成的无中心的社会。我们再来看看曾一度打动国人心坎的《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传统中国“家”的形态在现代社会中几乎解体,“聚族而居”的当年盛况已成昨日历史,在一个分工精细的商业社会中,“常回家看看”都显得十分珍贵和艰难,这多少反映出我们眼下“原子化”的生存现实。在这样一个原子社会的现实中,在所谓的道德规范对一个原子个人约束力的效果可疑的情况下,娱乐的无罪化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从生存现实来看,转型期的中国人面对着现代化和全球化两方面的压力和挑战。现代化转型使得一大批国人一时仓皇无措,旧的体制业已破产,新的体制又难以融入,过去的那种安定感和保障感荡然无存,在一个社会尚不具备足以提供给每个国民社会保障的能力的情况下,每一个人都要面临生存压力,无论是白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无论是大老板还是小工人都如同一部部工作机器一般地紧张地运转着,工作成为生命中最重要也最讨厌的事情,每个人的住房问题、婚姻问题、子女上学问题等人生大事都成为当下中国最重要,最迫切,但又是最沉重的话题。

在一个物质相对贫困而心灵悠闲的社会里,人们往往渴求的是物质的丰裕,而一个物质相对丰裕而内心不安的社会里,人们往往渴求的是心灵的悠闲。这时,娱乐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缓解心理压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人们往往会为自己的行动寻求一个合适的理由支持,娱乐的无罪化便成为当然的一个趋向了。

从思想文化和生存现实两方面可以看出当代中国人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共同形成了娱乐无罪化的现状。

在中国,娱乐文化由原罪化到无罪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说,提倡娱乐的正当性应当是转型期以后的事情,但并不是说此前娱乐便不复存在,然而,又正是由于对娱乐下意识地怀着深刻的原罪感,那时的娱乐又都是在种种堂皇的招牌下曲折地进行着。比如,“”中的样板戏一方面可以说成是借娱乐来演绎中国各个时期党史,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借演绎中共各个时期党史来进行娱乐呢?同理,上世纪80年代交谊舞何尝不是借着“友谊”的名义免除了娱乐的原罪感?烫发的流行又何尝不是借着“改革开放”的名义免除了“爱美”的原罪感?

而在转型期里,娱乐已不需要理由,那种免除“原罪感”的幌子已属多余,不仅不需要幌子,而且娱乐本身反倒瓦解了那些意义本身。这在《超级女声》的节目中表现得非常明显,“超级女声”中唱歌的优劣好坏对于这档全国热捧的电视节目来说实在微不足道,它的成功在于它本身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充满悬念的“游戏”,或者说“想唱就唱”只是一个全民游戏的道具而已,评委胡吗个说:“‘超级女声’首先是一档电视娱乐选秀节目,其次才是歌唱赛!”[2] 这话说得准确极了,所谓“灰姑娘”们的自信、清纯、可爱等等都与此无关。“pk”一词恰能说明这一节目的性质,play说明了其“游戏”的本质,kill说明了其“残酷”的性质,说到底这是一场温柔而残酷的游戏。更为触目惊心的是,该档节目主持人化妆到医院里慰问“超女迷”的白血病患者,表面上是为了给一个关心节目的病人一份惊喜和爱意,而实际上是借了关爱的幌子来跟大家一起玩《超级女声》游戏。可以说,在这个节目中,游戏成为娱乐的本质,与原罪意识下将原罪感化作种种幌子相反的是,娱乐的无罪化带来娱乐的游戏性质,这种游戏性质反过来可以将自信、健康、爱心等意义化做游戏。

“如果有一天春晚找我是好事,但他们要让我演的节目是观众会骂我的,我就觉得没有必要。”[3] 一时走红的“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如此说,郭德纲的相声有意地拒斥了意义的存在,或者他至少不必太在意相声里的“意义”因素,而更关注的是自己的相声到底能不能使人笑,能使人笑就是成功了,这里使观众“笑”成为唯一的目的。另外,“首部博客电影”《小强历险记》更是大开调侃之风,无论是dv本身,还是“新闻会”,都充满了戏谑和搞笑。他们的宣传海报上写着“零诚意、零新意、零意义、零特技、零演技、零逻辑”,正如一个参与者所表白的,“这部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字‘玩’”[4],这时娱乐成为一切,传统的意义完全消失。

可以说,从意义的承担到意义的瓦解正说明了娱乐原罪化到娱乐无罪化的转化。

从娱乐精英化到娱乐平民化

这里所说的娱乐精英化和娱乐平民化,是指在娱乐文化领域里的精英化倾向与平民化倾向的对立,而不是指精英文化与娱乐文化的对立,是指娱乐文化洋溢着一种或精英或平民的精神。

我们以往娱乐的主角专业演员,诸如小品演员、相声演员、歌唱家、演员等,他们被认为具有天然的娱乐才能和受过专业的娱乐训练,而一般的平民只有一个“局外人”“观看”的资格,“电视逐渐从对公众的训导和启蒙转向了娱乐和消遣,但这娱乐和消遣却是由原来的精英来承担的,大众仍然将电视看成是与日常生活相对立的另一个世界。”[5] 然而,转型期以来,这种情况得到根本性转变,舞台和聚光灯对大众来说不再那么遥远,原先高高在上的“明星”企想也不再那么不可想象,转眼间,一个个平凡的普通人也顿时成为舞台的主角,他们通过一种“自娱”和“娱人”式的“做秀”,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给自己带来快乐。

卡拉ok的流行其实正是这种自我做秀的滥觞,通过它,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都能一圆自己的“明星梦”,“婚纱照”亦如是,虽然婚纱照是越来越奢华,但年轻的情侣们仍趋之若鹜。拍婚纱照与其说是为了一生留备一份珍贵的纪念,倒不如说每一个平凡的男女都拥有这么一个实现自己明星梦的难得机会。现实生活的自我通过婚纱照上的自我的身份转换得到一种“做秀式”的娱乐。

电视时代促使了真正的“秀时代”的来临。一种被动观看式的娱乐模式转向一种主动参与式的娱乐模式,这从观众可参与性电视娱乐节目的备受欢迎中可以看出,将观众引领到舞台上,参与到节目中来,这在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莱卡我型我秀》中被发挥到极致,那种平民式没经过修饰打磨的种种原生态表演掀起了一起波涛汹涌的娱乐大潮。

我们再看,网络博客dv《小强历险记》,这部长达五十多分钟的dv正是一群“博客”捣鼓出来的,与动辄几亿的投入、动辄多少千万的票房、动辄数地的明星相比,他们以小制作(仅一千元投入,两天的拍摄时间,一部dv,一台电脑)、零票房(为“玩”而“秀”)、平民演员(几乎没有演艺经验,也没有什么知名度)集中体现了娱乐精英化向娱乐平民化的转变。

娱乐由精英化转向平民化的心理支持在于对一种等级模式的无意的反动,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内心越来越不会无理由地轻视自己,也越来越不会将别人的认真,尤其是装模作样的认真当回事,他们不承认天然的不平等,否定特权的合法性,“民主意味着每个人不仅享有充分的政治上的公民权,而且每个人一般的文化偏好都潜在地像传统精英们的偏好一样有价值、一样值得尊重并应当实现。”[4](p13) 以往我们一提起民主平等等概念总是将之与公民的政治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许它们更多的是发动于政治领域,但又波及到了文化领域,在娱乐文化中,平民大胆的参与正是这种心理的外化,否则,你很难想象,相貌平平的程如何能一次又一次地在镜头面前展现着不成章法的舞姿,旁若无人地自我表演。普通人“受关注”和“受重视”的潜在欲望在这里得到了满足。

娱乐平民化不只带来参与的乐趣和自我表现的,其内在的魅力在于“真”和“个性”,而这是精英化娱乐致命之所在。

先看“真”。无论是人生还是演出,差错是常态,成功是变态,处处成功往往变质为一副面具,而面具本身又遮蔽了真实,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真实的面目。娱乐精英化往往是容不得半点差错的,这从为了防止晚会歌曲“唱砸了”而不惜假唱这一事实便可知道我们追求完美的神经绷得多么紧张了。于是我们在精英化的舞台上看到的总是光彩照人,听到的总是字正腔圆。其实,追求“完美”固然重要,但岂不知带有“破绽”的真实比“完美”更贴实更具原生态。

台湾蔡康永和“小s”徐熙娣主持的《康熙来了》每周能吸引500万的观看人次,其原因正在于他们在这档节目中,将一个个嘉宾名流的面具一一取下,使他们回归为一个个真实的人,不仅仅是真实的人,而且节目中还显示了作为真实的人的种种尴尬。“让名人回归为普通人。‘我觉得我的嘉宾在生活中是以什么样子出现的,我就要他以什么样子出现。有些人平常很三八,到这里假正经,就要把他三八的样子播出来。’蔡康永说。”[7] 于是连战穿什么样的内裤,费翔当场剪胸毛等此等“不上台面”的话和事也出现在节目中。这里,嘉宾虽是精英,但其节目本身却不再有那种造作和骄矜的精英气息,而是洋溢着一种浓厚的平民精神。

这种平民精神的“真”得到了大众的焦点关注。“走音歌王”孔庆翔在“美国偶像”歌手大赛选拔时,唱歌走调、舞步古怪,在面对评委当然的否定时,他的一句“我已经尽力了,我无怨无悔”使得他声名鹊起,五音不全,其唱片销量却超过30万,其貌不扬,却成为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中国的孔庆翔版则是“程”、“红衣教主”等人。这些平凡人靠他们的真实性表演(或露丑)名扬天下,足见人们对于真实渴望的强烈程度,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审丑的心理在作怪,在一定程度上说,真实的破绽比乔装的完美更具有娱乐的平民化精神。精品,是精英娱乐的长处;鲜活,则是平民娱乐的长处。“根据平民主义的看法,除非把通俗文化看成是对于民众声音或多或少真实的表现,而不是一种强加,否则就不可能理解它。”[3] (p257) 娱乐平民化看重的正是追求这种鲜活而真实的娱乐精神。

再看“个性”。娱乐精英化时时处处不忘记自己的精英身份,同样,任何可能有损于自己精英身份的艺术个都是有所顾忌的,而平民娱乐本身就处于一个众声喧哗的环境中,个性的张扬对于在众声喧哗之中胜出又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意义上的共同认可的标准已成为遮蔽个性的帷幕。在“超级女声”的最后晋级中,如果不论歌唱水平的话,叶一茜的外貌可算得上是“美女”,然而这么一个传统审美概念上的美女却在超女游戏中被残酷地pk掉了,叶一茜的落马宣告了“个性”对传统意识的成功的挑战。同样,李宇春、周笔畅等人以“中性”形象而拔筹也说明了这一点。可以说,个性气质成就了李宇春。

流行的cosplay(costume play之意)亦如是,cosplay意即角色装扮模拟游戏,是指一些年轻人将自己装扮成自己所迷恋的卡通或游戏中的人物形象,他们通过夸张的发型,怪异的服饰,不合时宜的道具将卡通人物搬弄到现实生活中,使得个性十足的他们更加引人注目。“时尚不仅包括模仿别人并表达自己与别人的共同性的意愿,还包括个体表达其独异性的冲动。换言之,衣着固然标志着我们对于特定共同体的从属关系,表达着我们与别人分享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我们并不想在亲朋好友面前成为穿着没有个性的衣装的‘克隆人’。”[8] (pp.143—144) 这与其说是对角色的迷恋和扮演,还不如说是对个性的一种刻意追求。

娱乐平民化中的个性意识的高涨其实是显示了一个无主题时代的价值取向的反叛性质,这已不是多元所能解释的了,通过对惯常的审美标准、价值理念的反叛,以达到引人注意的目的,这也是被压抑的一方所通常采用的手段。而精英式的娱乐则正是反其道而行之,坚决地捍卫着传统的种种戒律,并时时提醒自己“不逾规”。那么,可以说,当下娱乐文化中个性的突显实际上仍是平民向精英的一次成功的挑战。

从娱乐的精英化到娱乐的平民化,这是转型期以来娱乐文化的一大特点,这其中的“真”和“个性”使得娱乐文化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

从娱乐政治化到娱乐商业化

娱乐文化的生命在民间,这不仅是说民间是它的发源地,而且娱乐文化只有在民间才能充分展示它的自由活泼、无所顾忌的娱乐精神。建国后,随着政治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衡量一切的首要考虑条件,娱乐文化自由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这并不是说大众不再需要娱乐文化,而是很大程度上,娱乐文化那种民间的“吊儿郎当”(内容)和“嬉皮笑脸”(形式)已不能为严肃有为的政治所接受。在“推陈出新”的号召下,传统的艺术形式,戏剧、曲艺、音乐、美术、舞蹈、电影、诗和文学等等都受到政治化大改造,形成了娱乐政治化格局。这时娱乐成为了一个外壳,内容则是主流意识形态统摄的叙事,人们只能借助这有限的娱乐外壳来获得有限的娱乐。

“”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政方针给中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娱乐文化虽解除了政治的枷锁,但娱乐文化还是摆脱不了与主流话语的纠葛,不管是自觉的,还是被迫的,这时娱乐文化中充斥的不再是阶级斗争的亢奋和潇洒,而是处处洋溢着对现在和将来美好生活的陶醉和向往。“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这些80年代的年轻人想象20年后相会的情形则是:“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无不与改革开放的乐观轻快的主流基调一致。基于这两个时段娱乐文化中主流意识形态一以贯之这一事实,我们仍将这段时间称为“娱乐政治化”。

市场经济以来,国家民族等宏大叙事不能再收束得住民众的思想,与此同时,民众也不再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兹。在今天,过去那种“娱乐政治化”倾向已经很难深入人心了。市场经济以前所未料的强大渗透力操纵了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文化亦不例外,娱乐文化在终于脱去了主流意识形态这件军大衣以后,又穿上了商业这套光彩照人的西装,而这是我们往往会一不小心忽视的。

在商业社会中,娱乐文化被打上了深刻的商业烙印,“娱乐就是经济!”宣告了转型期以来商家的觉醒,娱乐成为商家发现的一块“新大陆”。

以2005年《超级女声》为例,对电视台一方来说,“根据官方网站资料,2005年,超级女声总决赛的广告报价为15秒插播价11.2万元;而央视一套的3月报价,最贵的电视剧贴片的15秒价也只有11万元。”[9] 对冠名商一方来说,“超女”已成为一起“新的商业营销案例”,“蒙牛酸酸乳销售额由2004年6月的7亿上升到2005年8月的25亿,在全国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7倍”[10];对短信运营方来说,“掌上灵通”,每次比赛都有成百万上千万的短信投票,从中获利不菲;至于这些幸运的“超女”们也是一不小心奔上了宽阔的“星光大道”;对于商家来说,发挥了空前的广告效应,带来了巨额的销售佳绩;对于电台来说,获得收入丰厚的电视广告;对于个人来说,出唱片的出唱片,进军影视的进军影视,做主持的做主持,各方无不额手相庆,拍手称快。

传统的“娱乐经济”大多是以冠名权,或者是赞助礼品形式来获得广告效应,而超女娱乐模式将娱乐中的商业元素做得如此全面,如此立体,如此成功,可以说,其每一个细节都流露着裸的商业气息。我们看一下蒙牛与湖南卫视的合同中的一个细节就可以知道,他们在100个城市初赛和六个中心城市复赛时的报名方式这样约定:“消费者购买一包蒙牛酸酸乳即可获得参赛报名表”[11],名义说不分唱法,不分年龄,没有门槛是“超女”报名条件,但其实一包微不足道的“蒙牛酸酸乳”却被大家所忽略掉了,商家的精细由此可见一斑。我们在考察市场社会的娱乐文化时,没注意到娱乐文化后面的商业这一维,所有的观察和分析结果不能说是不真实的话,至少是不全面的。

尼尔·波兹曼为商业背景下文化的发展忧心忡忡,“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1](p2)商业运作有着自身的逻辑,它能克服政治权威下文化的严肃和僵硬的同时,又带来低俗化倾向。“商业化将文化的情感升华、道义和道德的教化功能大大压制,而将官能娱乐的功能大大强化”。没有原则的,低俗的,恶作剧式的娱乐将消解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带来的破坏性后果将是难以弥补的。这也是目前中国娱乐文化所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看来,我们经历了一个娱乐被窒息被否定的时代到一个娱乐无处不在的时代,通过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转型期娱乐文化的三个新变,那就是:从娱乐原罪化到娱乐无罪化;从娱乐精英化到娱乐平民化;从娱乐政治化到娱乐商业化。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我做“超级评委”[n].南方周末,2005—06—02.

[3] 举头望明月,我是郭德纲[n].南方周末,2006—02—09.

[4] 最简单的笑声,或许正是最深沉的快乐[n].中国青年报,2006—02—13.

[5] 张颐武,“超级女声”:打造中国梦的形象[n].文学报,2005—10—13.

[6] [英]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通俗文化理论导论[m].阎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7] 娱乐到“底”[n].南方周末,2005—07—21.

[8] [英]乔安妮·恩特维斯特尔.时髦的身体:时尚、衣着和现代社会理论[m].郜元宝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9] 罗云川.爱看“超级女声”的n个背景理由[n].学习时报,2005—07—01.

[10] 孙音.从“超级女声”看新娱乐经济[j].沪港经济,2005,(10).

名人娱乐范文5

一凡事都有其表现形式。娱乐新闻对其表现形式有着较其他新闻更宽泛的手法和更形象的要求。与都市化生活类报纸相比,党报的娱乐报道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版面有限。版式陈旧,新闻滞后,读者觉得不好看;报道不深入、不连贯,读者觉得不耐看;缺少贴近性、远离生活,读者不愿看。解决好“好看、耐看、愿看”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提高报道的时尚化和观赏性,这是搞好党报娱乐报道的首要问题。张艺谋拍的每一部电影为什么总受人关注?首先就是好看,明星多,画面美,艺术性强。观众能坐住、能看下去,看下去了才能懂,懂了才能受到启发或感染。时尚、可读、好看,不是生活类报纸的专利。读者愿意看的,党报就应当做好。娱乐新闻首先传递给人的是身心的愉悦,是一种感受,一种回味和联想。娱乐新闻犹如一道道山清水秀的风景,让人看后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娱乐报道的记者、编辑就是导游员、解说员,引导游客步入美不胜收的佳境,同时作诗情画意的讲解,让读者既悦目又赏心,得到最大的满足。 作为省级党报,《大众日报》自2004年改扩版以来,娱乐报道走的就是一条“突出多样化、观赏第一、格调并举”的路:既有“独家专访”重头戏,又有“小逄观星”独角戏,还有“第三只眼”评书;既有富有冲击力和时尚化的大幅新闻图片,又有信息超市化的“娱乐资讯”。力求广泛筛选新闻,精心设计版式,巧妙制作标题,做到“浓眉大眼,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新颖时尚”,目标只有一个:强烈地吸引读者眼球。如今,“娱乐” 版虽然是《大众日报》的最后一个报底版,却是颇受读者喜爱的一个版。有读者把她比喻成“烂漫盛开的夏花”。实践说明,党报的娱乐新闻同样可以做得“好看、耐看、愿看”。当然,读者的娱乐多元化需求,娱乐新闻的报道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党报娱乐报道要时刻把握读者的脉搏,不断进行摸索和探求。不拒时尚,为我所用,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朝气和活力。但是无论如何创新,其目标是不变的,那就是让读者的眼球一天也不离开党报的娱乐新闻。

二娱乐从来都有雅俗之分,娱乐新闻“雅俗共赏”的境界是很难达到的,而“雅俗分赏”才应是娱乐多元化趋势的正常表现。具体说来,从每天浩瀚的娱乐新闻中,提炼给读者什么样的可读信息,可读信息的格调和品位如何,是党报娱乐报道值得研究和提升的灵魂问题。娱乐新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明星新闻,而对明星新闻的把握,最能体现一张报纸娱乐报道的尺度。一味投读者所好,每事必报,既易言过必失,又易走向媚俗,但不理不睬也绝不是品位。对明星新闻的过度报道,到头来造成了娱乐报道的低俗化,这是目前娱乐报道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有的媒体不遗余力争夺读者的眼球,不惜付出低俗化的代价,最终却游离了“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指导思想。党报的娱乐报道,应该全面关注娱乐领域的动向,洞察明星们的言行,而后有选择、有余地、有思考地进行报道,对纯娱乐的事情可以不炒,但不能不说。“炒”是一种反复动作,是一种由生而熟的过程;“说”只是一种关注,一种客观报道,纵然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也有一言九鼎的声音;即便没有扎眼撩人的风光,也有不同凡响的视角。其根本在于,通过娱乐报道“积极引导,趋利避害”,让读者从中获得积极健康的思想道德熏陶。《大众日报》开辟“娱乐版”不到一年的时间,寓引导于娱乐之中。回顾总结起来看,我们主要坚持了娱乐报道“三不”、“一主”的原则:不捕风捉影抢发未经证实的新闻,不炒作明星的隐私和绯闻,不报道“走光”、“露点”之类的低级趣味的新闻;以报道明星或名人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为主。我们的体会是,格调和品位是党报娱乐报道的灵魂,也是党报的文化立场,往往越是通俗而不媚俗的东西,其娱乐功能、引导功能才越强,而竭力取悦和极力高雅,都难以持久。名人、明星无疑是当前娱乐报道的主要看点之一,娱乐圈里的名人、明星就那些,写来写去也总跳不出这个“小圈子”,何况真正令人关注的有亮点的名人、明星并不多。如何面对报道过的名人、明星呢?娱乐报道的记者常有这样的困惑。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歌坛上有个“最受欢迎的女歌手”叫韩红,但却不太知道有个叫王黎光的人,其实韩红唱出名的很多好歌都是出自王黎光之手。在一次中央电视台对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黎光的专访节目中,韩红说道:“王老师在创作歌曲上是个天才,我在演绎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天才。” 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韩红唱歌屡见不鲜,说自己有天才,还是第一次。其实,名人就像是“金矿”,看上去哪里都有发光的地方,只有开采提炼出“纯金”,才是你的本事,才是真正的看点。

三大众媒体对公众人物有监督的权利和义务,但是这种监督应该是真实的、有益的和有选择的,而无需事事监督,更不是“伪监督”。遗憾的是,现在确有媒体(尤其是部分网络媒体)借助名人效应,打着监督的幌子,每天都在挖空心思地开掘或制造涉及名人隐私的所谓“花边新闻”、“八卦新闻”,以此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媒体娱乐报道中的一个悲哀。按照我国的法律,个人的隐私是受到保护的。普通人如此,名人也是如此。从一方面讲,读者有知情权;而从另一方面讲,名人也有隐私权。如何调解这种“供”与“求”的矛盾,是当今每家媒体把握娱乐新闻的一个尺度。近两年来,从“张铁林与周璇案”到“黄建中与张钰案”再到“赵忠祥与饶颖案”,越炒越热,越炒越歪,今天名人说了一,明天另外一家媒体一看你出了一,那我就写二吧,后天再一家媒体一看你们出了一二都没事儿,那我就写三吧,第四家一看你们一二三都出了,我就写个一加二加三吧。不知何时,这种“恶性感染” 侵入了娱乐报道之中。最可悲的是,读者也被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读得津津有味。目前,对于网络媒体的报道侵权行为,国家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惩治条例和规范办法,而作为主流媒体的报纸、电视、电台的娱乐新闻报道又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信息,出现了对娱乐新闻鱼目混珠、良莠不分状况的疑惑。类似这样的“娱乐新闻”,纷至沓来,真伪难辨,党报娱乐版要不要报?如何报?对此应该把握住三个方面:一要学会识别,二要有选择性,三要会整合。也就是说,党报的娱乐报道可以涉及,但要“慧眼识珠”;可以报道,但要报得与众不同;可以传播,但要注重引导与格调。目前的稳妥做法一般是:借鉴或转发新闻发生地可靠报纸的相关报道,结合网络信息加以判断、取舍与整合。这其中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是要学会识别与把握,功夫下到“版”外。

名人娱乐范文6

近年来,随着电视、广播的各类综艺娱乐节目的日渐红火,报纸的娱乐化倾向也日趋明显,其中,都市报最为显性的代表了国内报业娱乐化动向,而机关报中的新闻周刊等副刊也比较突出的受到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看,新闻娱乐化凸现了报纸的娱乐化功能,但同时,新闻娱乐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负功能。

一、什么是新闻娱乐化娱乐

(entertainment),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概念,也许可以列名为20世纪以来最成功的修辞策略之一。这个用语很容易就将由印刷和电子媒体所输出的各种很容易就看得懂的视听、叙事和表演类型的主流内容,全部都包含了进去。然而,它是个人满足、文本形式和工业组织的一个复合的浓缩体。

我们说娱乐是一个意识形态上的概念,是因为娱乐将这种目标放在最多阅听人、最少单位成本的论述实践的合理化当中,而且,它所参考的,并不是用娱乐业的商业原则,而是用他们认定的那种虚构的阅听人或大众的需求,而将娱乐再现成一种中性或非政治化、以及似乎是真实可言的论述。如果从其他的立场来看,娱乐的概念则会被批评为合理化种族主义(racism)、性别歧视(sexism)、都市中心主义(metropolitanism)或其他些概念的再现。

那么,什么叫新闻的娱乐化?其表现如何?我们认为可作内容与形式两面观: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西方媒体称之为“大众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有研究发现,时下,新闻报道的重点和主题正在逐渐转向生活方式、著名人物、娱乐和名人犯罪及丑闻,而离开政治和国际事务。

《时代》杂志和《新闻周刊》在报道重点上有明显的变化。最值得注意的变化之一是思想意识方面的报道下降。1977年,几乎20%的报道集中于政治或思想方面,1987年下降至5%。今天,《时代》杂志和《新闻周刊》最经常的报道领域在于消费和健康以及名人娱乐新闻。

二、报纸新闻娱乐化的利与弊

随着新闻媒介商业化运作力度的加大,新闻娱乐化趋势日益突出。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新闻传播规律的自然现象。

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积极的一面。灵活多样的形式、趣味性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及富有刺激感的娱乐效应,为受众提供了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并满足其多元的文化需求,它用轻松、温馨、平易近人的语式表达人的欲望诉求,体味感性娱乐,体验平常人生,释放隐抑的欲望,获得心灵的满足。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指出的那样:“把人从常轨故辙中解放出来消除文化生活的紧张与拘束……使人在娱乐之余,能将精神重振起来,再有余力去负担文化的工作。” 然而,现在的媒体新闻娱乐化不是传媒发展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媒介发展脱离社会发展实际的不正常竞争导致的畸形产物特征。当传媒的娱乐功能被过分强化,新闻与娱乐之间的界限变得日益模糊时,就会带来传播的负面影响。

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都市报具有信息功能、协调和管理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其中,娱乐功能是都市报社会功能中最为显露的一种。从都市报娱乐功能释放的效应来看,除正功能外,还有负功能。所谓负功能,是指在传播实现过程中从反面干扰受众对信息的接受、使用和价值判断的消极作用。从都市报的传播实践看,其娱乐功能的负面影响,可概括为虚假信息、消闲娱乐、主流意识淡薄、教化功能弱化、文化消费主义走强、享乐主义占上风、媚俗化倾向盛行等。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在新闻报道中过分使用娱乐化手法,加大娱乐信息量,强化新闻的娱乐化效应,将新闻当成娱乐看,造成了新闻与娱乐之间界线的模糊,导致具有决策作用的硬性信息的缺失,从而,影响了都市报其他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都市报的新闻娱乐化现象是在消费逻辑指导下表现出的媒体的娱乐功能失调现象。

三、正确把握娱乐化尺度

有权威调查显示,目前国内报纸尤其是都市报有清晰的新闻娱乐化走向,机关报对新闻娱乐化这一表现形式的运用在尺度上相当谨慎,这在意料之中,毕竟,国内媒体的语境迥异于国外。

上一篇旅行游记

下一篇消费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