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雕塑范例6篇

景观雕塑

景观雕塑范文1

【关键词】:商业街;雕塑;公共艺术;环境

1、商业街的概念及发展

1.1商业街的概念

商业街,在一定范围内的城市空间,商业,服务起主要作用。商业街不仅仅是商铺数量堆砌而成的街道。一般来讲,街上商家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规模。要有商业气氛,这样才可以叫做商业街。商业街作为城市特征,同时也是贸易交流地、交通及购物重要场所。

1.2商业街的发展

中国商业街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唐代。唐代的长安城就已出现著名的东市和西市商业街。到了宋代,商业街已极度繁荣,《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就是宋代典型商业街的繁荣景象。北京王府井商业街形成于元代,清朝末年逐渐形成商业街。700 多年的建街史和 100 年的商业发展史,为王府井商业街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鲜明的商业特色,使王府井商业街享有“金街”的美誉。北京前门商业街历史悠久,早在元朝,当时丽正门(今前门)外通往郊外的大道就是它的前身。到了明朝中叶前门大街逐渐形成为一条商业街,至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上,商业和交通从来就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孪生子,交通便利带动商业发展,商业繁荣又引起交通拥挤;所以,交通问题从开始起就既是商业区发展的前提,又是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现代城市商业街上人车混杂的交通问题日益受到非议,商业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发展的。

1.3景观雕塑的含义

景观雕塑是被安放在室外环境里,强调和周围环境共荣、共生的一种雕塑艺术形式。它不仅需要雕塑家考虑雕塑本体,还需要考虑雕塑本体外的因素。诸如: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城市规划、建筑形态等要求。

1.4 景观雕塑的类型

我国景观雕塑,按其具体功能分类可分为:文化型景观雕塑、艺术型景观雕塑以及商业型景观雕塑。本文将对商业型的景观雕塑进行重点阐述,时下商业空间中,商家为吸引顾客光临,悄然呈现某些独特形象的作品(重庆杨家坪步行街雕塑小品)。其中不乏新奇的、独特的、亲和的面貌,这类雕塑大量出现在消费商圈中。

2、商业街中景观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关系

雕塑与环境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就商业街雕塑而言,就是要处理好雕塑与街道、建筑、以及}材内容等环境要素的关系。

2.1从空间角度分析

雕塑和其他环境要素一样,都是占有了整个街道景观空间的一部分,而雕塑是起分割空间作用的节点,掌握着整个街道景观的节奏。

2.2从尺度角度分析

雕塑的大小及摆放数量受街道宽度和长度的影响。一般(人与物体的距离M)/(物体的高度H)=1时,人既可以看清物体的细部,又有一种内聚安定而不压抑的感觉,所以雕塑的高度若为H时,置于街道中心,由于人基本在街道两侧行走,那么街道两侧距雕塑都应有一个H的宽度,所以放置雕塑的那段街道路宽至少为雕塑高度的2倍。

2.3从周围建筑角度分析

雕塑可以放置在建筑前也可以从属于建筑。街道中若有一些知名建筑或是老建筑,为了吸引游客可以以此建筑为创作题材,设计圆雕或浮雕,这时雕塑的尺度大小就和相应的建筑尺度有着密切关系。若需要比较大型的雕塑放置于步行街上,其尺度要从天际线和人的视角方面考虑了。

2.4从题材内容角度分析

雕塑小品要反映当地商业街道文化,体现街道的精神内涵,所以雕塑小品要从精神层面上与街道文化、商业氛围等因素融合,做好街道形象的代言。只有处理好雕塑与各个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商业街道空间。

3、商业街中景观雕塑艺术的传播效应

3.1人文景观的展示

商业街环境中的雕塑文化是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凝聚而成的,它含有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与人文特质,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文化的直观表现,商业街景观雕塑以唯美的形式诉说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最动人的故事(荡观前的村姑),使商业街的雕塑历史文化,特色与闪光点一览无余,通过雕塑就能很快读懂一个商业空间场所的内涵与内在风韵,感受到最鲜明的时代特性与历史文化传承。

3.2景观雕塑在商业街环境中展现了精神文明

雕塑艺术符合大众共有的审美观,最具本真的精髓,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商业空间的雕塑是商业文化的延续与创新,只有把它放在商业空间文化雕塑的框架中来进行整体的考察,才能真正解释商业空间景观雕塑的内涵和韵致,代表着商业空间文化内涵和品位,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信仰和追求,表达了人们共同的向往的理想境界与思想境界,凝聚了一个商业空间的内涵与精髓,商业街景观雕塑能唤起人们注目的同时,同样创造着特有的艺术意象,使人们欣赏商业景观雕塑并融入其中,获得情感的愉悦与美的享受,把艺术的魅力来填补精神的空缺,与商业街环境形成有效的交流互动关系。

3.3景观雕塑在商业街环境中发挥视觉标识的职能

每当我们外出旅游或进行日常的社交活动而需要借助各种交通工具或指示系统予以辅助的时候,都让人感知到公共性设计艺术的存在及其重要。景观雕塑的作用正是吸引人们的视线,提高商业空间环境的档次、提升商业文化的品质。商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造势,集中展示企业文化,强化标识形象。人们的眼球从玲琅满目的商品上移走,欣赏雕塑的同时,放松身心。景观雕塑满足了其视觉识别的需求,所以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使用。

也许儿童在参观时,未必记得品牌名称,但门口可爱的卡通雕塑形象会让孩子们印象深刻(王府井商业街雕塑小品)。所以,雕塑同样起到视觉标识的作用。

结语

景观雕塑范文2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位列三皇之首。神话传说中,女娲化生万物,是生育创造之神。她“抟土造人”,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建立了婚姻制度,繁衍后代。

《陕西通志》记云:“上古风陵,即女娲氏陵,在潼关外城北黄河中。”史料记载:女娲就是在此地完成了“抟土造人”之创举.在此历史背景下.建造大型女娲雕像从文化根源上奠定了建造雕像的唯性和权威性。女娲雕塑建在黄河边潼关段女娲山潼关古城景区.此区域为秦、晋、豫交汇处.群山叠嶂、开阔雄伟,雕塑高度在20m左右.采用福建虾红花岗岩建造。过去我们看到所有已建女娲雕像.大都以神话传说中蛇身人像的女娲补天为表现对象.而这件女娲雕塑则以当代的审美视角回首历史,以生命、庇护.创造女神的精神立意,并采用极具象征性和当代审美理念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女娲形象的端庄优美。她俨然像个女神俯察华夏大地。她是华夏之母的集中体现。

女娲雕塑造型为坐姿雕像,女娲身躯壮硕.面容慈祥.手捧婴儿,寓意着力量、庇护、生命和创造。以当代审美视角.塑造出了个神圣、端庄、壮美.包容、慈祥的女娲形象。尤其在形象刻画上.既要传承和保留古典东方审美造像之底蕴.同时又要具备当代的审美诉求及人文精神的时代特征.完成并塑造出华夏母亲形象的精神定位和情感诉求。

大型景观雕塑与环境完美呼应与结合是雕塑家梦寐以求的境界.而这件女娲雕像从东往西看.雕像的右下角直接和黄河衔接,这样的天赐地理环境在世界艺术史上少有.女娲雕塑与黄河浑然体,黄河的绵延延伸.宛如女娲的身躯.这样的情景呈现不仅满足了女娲在此抟土造人特殊历史典故.同时在文化格局和审美意境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

景观雕塑范文3

【关键词】雕塑景观化;艺术形态;景观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中国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与之相关的城市景观、城市广场、城市雕塑等城市公共艺术也快速的发展了起来。城市景观雕塑直接介入了城市环境的营造,使之成为丰富和提升城市生活质量、完善城市机能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随着城市公共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依托于城市景观、城市广场的景观雕塑的设计思路以及表现形式也将逐步走向成熟。城市雕塑作为雕塑造型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过去的岁月中主要承载着记录重大历史人物、历史事迹、社会发展片段等功能。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城市雕塑中,其门类和表现形式越来越丰富,特别是抽象作品的大量涌现,使得雕塑作为公共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关于中国城市雕塑的研究工作正在火热开展,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一些著名的建筑学家、艺术理论家以及部分文化工作者也纷纷著文,参与到城市雕塑的研讨中来,为新时期城市雕塑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开了崭新的局面。1995年创刊的《雕塑》杂志为中国城市雕塑的理论建设提供了阵地,而历届的雕塑论坛也为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开辟了自由开放的学术空间。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多城市雕塑在视觉形式上仍是对社会写实艺术的描述,并未打破传统的束缚,部分城市雕塑仅仅作为纪念性雕塑和园林小品雕塑的形式存在,这不但是形式上的单一,更是一种静止状态的作品,孤立存在而未能将作品本身的价值体现出来,更有一些城市或地方的雕塑作品过于追求形体的高、大,整体背离了周围的环境,破坏了周边建筑、景观的统一,仅仅只是摆设,忽略了城市雕塑原本所应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有必要提出对城市雕塑投入活动的空间,促使作品与社会之间、与人之间有一种对话的权利和能力,实现城市雕塑景观化。

60年代末,西方大地艺术的发展给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一些极少主义流派的雕塑家对于在展厅里放置单一形式的雕塑并不满足,他们开始寻求画廊之外的新的艺术发展形式。于是,出现了一批英国和美国的艺术家他们选择走向自然,远离博物馆和展厅,尝试在大自然当中制造巨大的雕塑,通过把创作主题同自然环境联系起来,以无比恢宏的尺度去建构大自然的视觉新秩序。大地艺术的表现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达到了雕塑与景观的融合。20世纪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日裔美国人野口勇(IsamuNoguchi)曾说:“我喜欢想像把园林当作空间的雕塑。”他的大部分雕塑作品都很好的体现了雕塑和景观设计的结合。城市雕塑作为一种视觉艺术的存在,源于雕塑家对时间和空间的把握及美学构成形式的再创造性活动。城市雕塑景观化不同于原有的雕塑体现,雕塑景观化主要是在特点的空间环境下进行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展示空间的艺术价值不再局限于雕塑本身,而在于整体空间环境的艺术传播,限定与再创造,运用艺术法则和审美创造出新的艺术环境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先生认为,公共艺术的存在价值应当满足大多数市民对待艺术的基本审美态度和理想追求,并正确地导向更具崇高精神意义的文化境界。”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雕塑的设计过程中,应当考虑到特殊环境空间与雕塑表现形式的问题,还要考虑到如何做到大众与雕塑的互动参与问题。只有当雕塑对同一空间下的所有环境要素加以整合利用时,才能够真正达到雕塑与景观的统一。当公众能真正融入其中并参与其中时,人、雕塑、景观的距离将完全消失,城市雕塑也不再仅仅是环境空间、公共艺术空间和人文景观空间等大环境中的点缀或补白,而是成为了城市、园林总体规划的一部分。雕塑的景观化是一种融入与融合,雕塑作品融入城市环境之中,与周围的山石、树木、河流、阳光等自然因素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参考文献:

[1]裴磊.景观雕塑设计及其研究[D].湖北:武汉理工大学,2007.

[2][法]卡特林格鲁.艺术介入空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马钦忠.雕塑•艺术•公共艺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4.

景观雕塑范文4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景观雕塑艺术、新生

在中国的传统认知中,“景观”不仅是指代风景,同样也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景观雕塑艺术,这是属于雕塑艺术的一种,其表现的是当地的象征符号,一般常用在各处的园林景观以及城市景观等户外场所。景观雕塑不同于其他的摆件类的雕塑,它独属于一处景观,是为整个环境添上丰厚的色彩以及创造出环境的多样性文化。

一、景观雕塑与地域文化的现状发展

地域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是一代又一代劳动人民的传承,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这些特色文明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承载力。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景观建设开始从视觉感染走向人们的向心力,人民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开始向富有底蕴追求,这就要求建筑物不仅仅需要在审美上提升,更重要的是需要更深厚历史文化的背景衬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二者完美的融合,去塑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雕塑,借助景观突出地域文化,从而让城市成为地域文化的符号载体。城市景观雕塑建设的主体以及理念设计都是基于地域的文化符号以及往昔的历史背景进行制作,这些浓厚的文化气息才是决定城市景观雕塑艺术的内涵意义。

(一)地域文化精神

地域文化也被称之为“区域文化”,这是由于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同一片区域当中,并且在其中通过了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生活和劳动形成的习惯,把这些称之为“区域文化”。所以说,地域文化其实是由许多因素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它代表着当地的自然、经济、人文、风俗等等信息。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代表性符号,反应地域的自然环境、风俗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能够将人类文明与进步展示出来。简而言之,这其中靠山的地域有崇山精神,傍水地域富有尚水情感,宗教影响的地域有着浓厚的敬天精神,这些都是由于地域特色的历史发展所形成的不同特色的地域文化[1]。其中人们寄情于山岳,相信“万物皆有灵性”,便根据这些特色塑造出来富有独特崇山精神的文化景观雕塑,这样形成所谓的“人山合一”景观雕塑不仅仅是雕塑,更是当地人民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符号。

(二)景观雕塑展示文化精神

景观雕塑的建筑是丰富多样的,根据这样的理念,不同的建筑理念可以设计出不同的建筑风格。随着现代文明的百花齐放,现代化景观建筑已经逐渐讲究海纳百川以及融汇贯通,将各种理念可以自由地赋予不同的建筑物,进而迸发出更多独具特色的、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雕塑。例如,长白山的“生命”主题,长白山讲求的精神属于崇山文化,在长白山各处的景观雕塑建设当中,我们随处可见长白山其自身的特有崇山精神以及表现出的当地人民对于生命的追求精神文化。这其中包含着生殖文化、精神文化、灵魂文化等等。虽然“生命”这一概念是属于具有独特的抽象性主题,但是建筑师在景观雕塑的过程中更容易创造,并且能够为此赋予更多的可能性以展现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

二、当代景观雕塑艺术培养以及教育

在当代的社会教育当中,雕塑已经是美学当中最能够展现独特审美的艺术形式。[2]随着大众审美的提高以及内外文化普及的交汇,国内的美学教育近些年开始逐渐的进入时代潮流,国内的各大教学开始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学生进行独具特点的地方特色的专长培养。

(一)政策支持

随着党的十八大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更加的重视,为景观雕塑的教育展开了新的教学方向,全国各大艺术学校纷纷对于教学进行深化改革,深挖地域文化精髓,努力发扬传承中华的地域文化精神,将其与景观雕塑的艺术形式完美结合,做出属于中国新时代的文化符号[3]。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符合中国高校的教学基本国情,这样不仅从真正意义上帮助进行传承中国文化交流,更能够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为景观雕塑艺术时代拉开了新的时代帷幕。

(二)高校的不断改革

由于艺术新时代的到来,全国各个地区艺术高校需要更加的顺应时展,必须不断对于自身所处的地域文化展开更深入的挖掘研究,当代社会讲究的地方特色就是立足之本,应当顺应这个基础,在此次基础上展开景观雕塑的艺术创作,对于景观雕塑艺术的教学将会更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4]。

(三)工匠精神的重新重视

在2016 年3 月5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报告工作中提到了“工匠精神”[5],这时候提出这个“工匠精神”,正好符合了党与国家以及全社会的要求。“工匠精神”讲究的就是认真仔细、专一投入以及百折不挠,这样优良的文化精神正好顺应时代的要求。当前“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各行业的必备要求,尤其是在景观雕塑艺术方面,我们对于所有创作者的要求都是十分严格和苛刻的,其中的“工匠精神”更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景观雕塑在地域文化符号下的新生

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下,景观雕塑艺术处于飞速的发展时期,这个时候面临的挑战就是需要创造出独具中国地域特色文化的景观雕塑艺术,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以及代表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做出成果。为其能够更好的运用在景观雕塑当中,这不仅仅需要当代创作者拥有良好的创作技术,更要求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对于时空观念的思考;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当中,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高大上”理念,要明白中华地域文化本身就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总和,我们要在满足精神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实用追求,使得创作的过程同时具有各个方面的总体价值。

(一)地域文化深入化的了解以及研究

当前时代背景下,要创作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首先就要求创造者在设计景观雕塑构造时必须以民族地域传统文化特性为主轴,以包含其他优秀文明特点为副轴,结合其他的当代主流手法去进行设计构造。这样将传统与当代结合,文化与潮流联系起来,利用时代文化的背景特性,跨越时间的禁锢,表达景观雕塑当中蕴藏的人文情感。前提要求是对于地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以及研究,中华的文化一定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容而不冲突,创造者可以在了解地域文化的过程中找到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平衡点[6]。景观雕塑不仅仅只是表达当前的人文情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创造者所表达的超时空理念以及跨越了时间的时代感,以东方特有的传统特色美学为基础,将地域的文化特性表达出来。在景观雕塑建筑中,讲究社会的文化生态以及人文历史表达,体现出城市景观所拥有的鲜明的生命力,将整个区域的特性以艺术化的手法表达,在推陈出新的新东方艺术形式上展现我们盛世繁昌的新文化景观雕塑与自然、人文的和谐。

(二)在城市规划时使景观雕塑突显地域特色文化

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将地域文化纳入景观特色总体建设当中,不仅仅将地域文化看作一种素材,更要求地域文化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物质,在其之上构造出新的时代城市景观。利用当代的艺术手法,将其科学性、有机性地融合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景观雕塑艺术文化不仅是高尚的格调,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风格,它不是属于少部分人的建筑,它是属于大众的文化特色,是全体人民的自豪象征符号,一定要做到用艺术形式表达的角度分析,突显地域特色文化来增强城市景观作品的层次感以及地域性。一件有生命力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在空旷空间当中进行对于城市的景观雕塑设计,而应当是从外形的设计到意境的提升,这是需要创造者可以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这将使得艺术景观雕塑可以增加空间上的意境之美,还可以更直接地作为文化象征符号,而达到真正的艺术存在价值。

(三)能够借助地域文化升华景观雕塑艺术

对于现代景观雕塑艺术的新生代必须依靠时代文化背景进行重点突破,以文化为基础向各个方面展开探索,尤其是在地域文化符号占比重大的当代社会,创作者在进行景观雕塑的形象创作当中,首先必须考虑是否有着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地域代表性,这是目前决定景观雕塑艺术传承特性的最直接因素,我们尽可能地借助城市景观去彰显我们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其打造成为当地最富有艺术文化特色的雕塑艺术符号,在展现各地文化的基础之上,对景观雕塑进行内涵上的升华。当前的时代是属于景观雕塑艺术的新生代,这不仅是景观雕塑的历史性事件,更是属于传统文化发扬的新起点,在强调地域文化的今天,无论是做到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还是传承发扬,我们都要积极地进行艺术文化交流以及融合,不能再次将之封闭起来。在城市景观雕塑建设当中我们可以充分体验到城市厚重的生命力以及时代脉搏,这不仅仅是属于城市景观雕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容纳了地域文化的所有特色,让人们更容易地体会到其中的厚重历史感以及文化认同感。景观雕塑艺术的新生,是基于地域文化符号下的探索,但不仅限于此,这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以及社会的要求,我们体内流淌的文化血液要求我们在这种时候要对于文化的保护传承理念,将其结合在景观雕塑之中,这样是对文化的保护也是增强民族自豪感的表现。

景观雕塑范文5

景观雕塑作为一种具有三维性的实体艺术,存在并占有一定的环境空间,包含形体、空间、材料、色彩等造型形式语言。本文所探讨的“形”是指通过形体与空间两种语言所塑造出来的景观雕塑形态,即离开材质、色彩等因素影响的立体形态。形体——任何物质形体都可以还原到点、线、面、体的构成,景观雕塑的形体构成也是如此,将这些元素灵活运用,做出方、圆、三角等诸多形体的组合,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景观雕塑形象。空间——空间对于景观雕塑形态构成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指景观雕塑本身占有着一定的空间,利用形态的凹凸、空隔、断裂、穿插等在三维空间内塑造可视的静态或动态艺术形象;二是指景观雕塑的造型与环境空间的关系,通过景观雕塑形成各种空间效果来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

二、景观雕塑形态审美原则

(一)统一与变化

“统一与变化”即“多样统一”,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群化类型的景观雕塑上。统一要求运用协调、主从、呼应等手法使多种多样的组成部分看上去是一个比较整齐的、有规律的、匀称统一的整体。变化要求应用部分细节差异使形体在统一的大前提下获得丰富的变化,如线的长短、曲直、粗细变化,形体的大小变化、形状变化、表面凹凸变化等。如1978年落成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入口前的雕塑形态由五个大小不一的三棱锥体组成,是对“统一与变化”原则最好的诠释。

(二)比例与尺度

任何景观雕塑的形体都存在长、宽、高的度量,比例美是指通过反复比较来寻求这三个方向度量之间最理想的关系。景观雕塑没有固定的黄金比例,但良好的比例会给人舒服和谐的感觉。和比例密切联系的另一个范畴是尺度,尺度是处理景观雕塑整体和各局部、雕塑与人体、雕塑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尺寸关系。如位于杭州太子湾公园的门框雕塑是比例与尺度恰好的代表,它一共由三个大型门框组成,这三个门框距离较近,为了营造出强烈而逼真的透视效果,作者通过精确的计算将后面两个门的尺度与比例做了缩小的调整。

(三)对称与均衡

对称是指等量等形的组合形态,它能体现出雕塑的庄严稳重;均衡则是等量不等形的组合形态,是动力与重心中平衡,使景观雕塑呈现出一种稳定感并具有可变性与灵活性。如位于上海人民广场上的余积勇公共雕塑作品——五卅运动纪念碑,是非对称式均衡的代表,放射状曲线中心向外扩散,自由奔放、流畅生动又不失均衡感。

(四)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这个具有时间感的用语在景观雕塑形态构成上是指以同一形体要素连续重复时所产生的运动感。韵律包含音乐的声韵和节奏,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相同音色的反复可以加强音乐性和节奏感。由此可见,韵律包含节奏在内,节奏是韵律的前提。两者的形式美的共同表现是规律性的重复和有秩序的变化,这种规律可以是连续、起伏、渐变、交错等。如位于巴黎的光线雕塑就是节奏与韵律运用得恰好处的代表,根据广场的网格有节奏布置连续的灯柱,各个灯柱顶部用光线相连,形成错落起伏的波浪,连成一片网状,加上夜晚光线的亮光,极富韵律感。

三、景观雕塑构形手法

(一)模拟与仿生——具象表现

现代景观雕塑具象表现创作大多来源于对自然形态的模仿,借助自然界的某种形体或生物、动物、植物的某些原理和特征,使景观雕塑造型更加生动,更具趣味性,这是一种情感化的创作手法。另外,随着现代仿生学的迅速发展,仿生设计手法也运用到了雕塑造型中,我们可以通过重点研究自然界生物系统的多样化的形态、独特结构等特征,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1.生物模仿——景观雕塑中的生物模仿并非简单的模仿、照抄,而是吸收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律及生态肌理,结合景观雕塑的自身特点及环境变化来进行设计。

2.艺术模仿——景观雕塑从诞生之日起就深受艺术的影响。景观雕塑设计与绘画、建筑及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艺术理论及实践的发展不仅为景观雕塑创作提供了一种艺术观念,也为景观雕塑形态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方法。

(三)几何构成法——抽象表现

景观雕塑的抽象形态表现是对形体的高度概括与提炼。几何构成法以几何形态为基本构成元素,是抽象形态表现的主要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基本几何形体构成法景观雕塑中的基本几何构成手法往往运用于纪念性景观雕塑上,在造型元素上以立方体、棱柱体、棱锥体等平面几何体,以及圆柱体、圆椎体、球体等曲面几何体等基本的几何形体为主,并结合形体的尺度与比例的变化,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表现出景观雕塑的整体形象。景观雕塑的基本几何构成手法主要包括框架结构法与体量表现两种,框架结构造型形式主要为弧线造型和直线造型两种。框架结构手法强调线性关系结构,关注于长度向量发展,具有塑造空间的作用,同时其通透感可以弱化周围环境的体量。而景观雕塑的体量表现手法则完全不同,主要以表现雕塑实体的厚重感、稳定感,以美学标准,使人产生充实的审美情感体验。

2.变形变异构成法变形是指景观雕塑设计人员通过对一些基本的造型元素的旋转、拉伸、挤压、扭曲、倾斜、切割等手段处理使基本的形体变形,与原有的形体相比,新的形体更能显示出不确定和非理性的特征,也具有回复原形的力学图式,从而使景观雕塑具有一种简洁明快的视觉效果和明确的形象力学关系。而变异更倾向于通过新要素的加入对原有结构体系进行突破、打散和重组,形成规律性与无规律性的突变式对比,丰富了景观雕塑的造型和表现。

3.复合形体构成法复合形体构成法是现代景观雕塑较为常用的构成手法,将一些基本的几何形体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接触与交叉。这种雕塑的基本造型元素一般是指线材、管材、板材、块材及各种几何形体,并通过对这些基本元素进行部分增加与削减、旋转与扭曲、穿插与错位、套叠与咬合、连接与集中,使它们形成复合形体。这样雕塑形态既能体现出基本元素的统一性,又能体现出整体景观雕塑空间关系的丰富性。

4.空间群化构成法空间群化构成法是指景观雕塑由多个相同基本造型元素组合成的雕塑类型,而这些单个组合元素之间是没有接触联系的,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或者排列方式做成景观雕塑。这种景观雕塑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指形体的错位与渐变;二是指形体的平行与重叠,无论哪一种都是以集群的方式排列形成新的形体。

(四)意象构成法

意象中的“意”代表主观的情思,“象”代表客观的景物,意象就是以意观像、以意成像,即主观的人对客观事物的种种形象进行深刻认识后,凭借自己的主观知觉、社会文化经验在脑海中形成的对该物象最本质特征的反映。景观雕塑创作过程中意象表现亦称“审美意象”,是处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概念,对自然物象进行简化保留最基本的特征,并用变形夸张等手法加以处理,从而使最终的雕塑造型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既有客观的物象成分,又有艺术家主观思想。本文将具体的意象构成手法归纳为“减”和“加”两条思路,通常表现为先“减”后“加”。

1.“减”法处理形体简化:简化并非是简单化,而是一种寓繁寓简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更高的思想境界,通过归纳、概括、提炼、净化,使繁琐的造型形象更具有典型性,并使主体更加突出,在简单中见复杂,单纯中见丰富。形体透空:与完全封闭厚实的雕塑形体相比,透空处理可以减少形体的体积感,有实有虚,又正有负,凸显了雕塑的三维立体空间特性,表现出空灵剔透并富有韵律的意境和性质。

景观雕塑范文6

关键词:景观雕塑 融合发展

Abstract: The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a lot of sculpture and landscape combining excellent case. Landscape design in China is still at the starting stage; how to make our landscape design take roundabout way less, more quality, in addition to absorb domestic and foreign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ideas, institutional breakthrough. Sculpture and the binding energy landscape to landscape design has improved greatly, the cause of the landscape in future development is essential, with the thinking and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 landscape; sculptur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世界也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话题。当一切物质需求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对物质的美化就变得越发重要了。将艺术融入景观设计的每处细节是使景观设计提升的关键。从而提高了景观设计的发展。

雕塑在景观设计中无论是作为主景造型出现还是小品点缀,往往都对环境的设计起着关键作用。如何将其与景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国内外很多成功的范例,可以为我们开拓思路。世界各国有很多雕塑与景观结合的典范之作,这些作品各具特色,它们令所在的城市闻名遐迩,不计其数的游客从世界各地会聚到这些地方,只为一睹它们的风采。从古到今这样优秀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不乏纵横千年,震铄古今的巨作,也有温馨感人的小品,有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实例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1世界著名的案例举要

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黑山地区,有一座拉什莫尔山,山高1800 多米,刻有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林肯4 个巨大的石雕像,石像的面部高18 米,鼻子有6 米长。4 个巨像如同从山中长出来似的,山即是像,像即是山,巨像与周围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形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有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者到此来领略巨像的风采。这件作品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崇敬,不只是因为它的宏大,更是其被赋予的人文精神。美国最令人敬仰的领袖,以一种纪念碑式的方式被永远地竖立在大山之上,这种大胆的构思体现了一种典型的美国特色。美国号称是自由的国度,把伟人的纪念碑镌刻于山体之上,使之与周围的景观融为一体,似乎正是一种最自然最自由的纪念方式,这比放置在任何基座上都更能彰显他的伟大。

图1:拉什莫尔山图2:小美人鱼像

小美人鱼雕像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公园。远望这个人身鱼尾的美人鱼,她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走近这座铜像,您会看到一位楚楚动人的少女在静静地沉思。铜像高约1.5米,基石直径约1.8米,是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这座雕像1913年落成至今已经近百年,2010年她出访中国来到上海世博会,使丹麦馆成为超热门展馆。这件雕塑作品体量不大,也没有什么令人咋舌之处,何以如此受到人们的爱戴呢?这就是一件成功的景观与雕塑相融合的典范。精巧的构思优美的造型,与景观环境最完美的搭配,使得整个作品浑然天成,加上人们对《小美人鱼》故事的钟情,她代表了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和牺牲精神这是人类最不可磨灭的情操。诸多因素使这件普通的雕像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使一个普通的公园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景点。这无疑是雕塑与景观相结合的巨大成功。

图3:黄河母亲像

黄河母亲像位于我国甘肃省兰州市内的黄河岸边,她的作者是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这座雕像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表现的是一个婴儿依偎着母亲的场面。整座雕像优美舒展,孩子的样子顽皮可爱,母亲温柔慈祥。母与子是雕塑作品中很常见的题材,但是这座雕像却能给观者以震撼,在她慈祥的微笑中又增添了一种深远,这是一种超越了人间之爱的情感,这就是作者将母子间的小爱化身成民族大爱。中华文明是大河文明,炎黄子孙是黄河的儿女,黄河就是我们的母亲,这就让这座雕像主题鲜明。从造型上来说,这位母亲具有典型的东方美,她的身体圆润而柔美,正如黄河水奔流不息的流淌,基座上的水波纹和鱼纹来自远古甘肃地区的彩陶纹饰。黄色的花岗岩材质就像凝固的黄河水,使得整部作品形神兼备。再看她的环境,坐落在黄河岸边,大桥近侧,远处群山起伏,气势非凡。这是同类题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

以上是众多雕塑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成功案例中的一小部分,如今我们所推崇的景观设计不只是表面的装饰和美化,而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我审美意识的和谐。现在在户外活动,有很多机会遇到雕塑,在公园里、广场上、道路和桥梁、建筑物、旅游地,雕塑无处不在。但是我们的这些雕塑还缺乏系统的管理和理念上的提升,从创作来源到放置位置到维护,一切还没有完全构成系统,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国处于大规模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的状态,一些项目盲目建设,造成了现阶段雕塑与景观设计融合上的欠缺。这还需要投入一段时间和精力来整治。

2景观雕塑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们雕塑作品的来源比较杂乱,相当一部分是直接照搬和复制国内外的独体雕塑。前面我们提到过,每一件成功的景观雕塑都是具备若干因素的,其中包括人文与环境的结合,一件成功的作品一旦离开原有的特定环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看到很多的山寨雕塑充斥着我们的环境。此外一些创意浅薄,造型乏味的低劣的作品也比比皆是。这种做法其实是浪费我们的公共资源,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上一篇问候短信大全

下一篇名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