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范例6篇

句子成分范文1

1、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2、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3、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 “什么”。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句子成分范文2

关键词 句子结构 句型 热点 考查

句子成分;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根据语法形式,即句子的结构,英语的句子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

一、 简单句(Simple Sentences):只包含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动词(或并列谓语动词)。英语简单句由于所用的主要动词不同(即系动词、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三种),就产生了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一)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SVP) 如:

We are teachers.

主 谓

系动词包括下面几种:

1. 表示感觉、视觉的系动词

feel, seem, appear, look, taste, smell, sound等

2. 表示变化的系动词

turn, become, get, grow, go, come, run, fall等

3. 表示保持某种状态的系动词

keep, be, stay, remain, continue, stand, sit等

以上所有这些系动词都可以直接跟形容词。

简单句根据使用目的(用途)分为四种:

1). 陈述句:用来叙述一项肯定或否定句的事实,句末用句号,读降调。

如:My sister is six years old;。

2). 疑问句: 用来提出问题。可以分为四种:一般(反问句或者说否定疑问句)、特殊、选择、反意.

如:Is she sixteen or seventeen years old?

3). 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建议、号召等。一般省去主语。

如: Don't talk in the room.

4). 感叹句:表示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句末用“!”号,读降调。 感叹句主要由what和how引导。what修饰名词,how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

如:How clever my sister is!

(二)主语 + 不及物动词(SV)如:

The rain stopped.

主 谓

(三)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SVO)如:

We like the delicious food.

主 谓

(四)主语 + 及物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 (S V o O)

Tom tells him the way to the station.

主谓

(五)主语 + 及物动词 + 宾语 + 宾语补语,(S V O C)如:

He called me Amanda.

主谓

二、并列句(Compound Sentences):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主谓结构的句子叫并列句(构成并列句的简单句常被叫做分句),句与句之间通常用并列连词或逗号来连接,如:

We help them and they help us.

主 谓主 谓

The food was good, but he had little appetite.

主谓 主 谓

(一)并列句的分类

常用的并列连词可以分为四种,它们分别表示不同的关系:

1. 平行关系and, as well as, along with, not only… but (also)…, neither…nor..

如:The teacher's name is Smith, and the student's name is John.

2. 转折关系 but, yet, however, nevertheless, while

如:He is young, but he knows how to take care of him.

3. 选择关系 or, otherwise, rather than, either…or…

如:Hurry up, or you'll miss the train.

4. 因果关系 for, so therefore, hence

如:The weather is fine, so I want to go shopping.

三、复合句(Complex Sentences):有两个或更多的主谓结构,通常由一个主句和一个分句构成。 在复合句中,主句是句子的主体,通常可以独立存在;从句是主句的一个句子成分,不能独立存在,但它也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可以根据从句在主句中所发挥的语法功能对复合句进行分类: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都属于复合句。

如:I was about to leave,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主句从句

He said that he would come.

主句从句

(一)名词性从句: 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与同位语的句子分别叫做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 这些统称为名词性从句。

1. 主语从句 :在复合句中用作主语的从句叫主语从句。

为了保持句子平衡,主语从句常用it作形式主语,将主语从句后置。用it作形式主语的主语从句结构有如下几种:

1)It is + 名词 + that从句

2)It is + 形容词 + that从句

2. 宾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作主句的宾语。它可以作主句谓语动词的宾语,也可以作介词的宾语。

如:He asked his girlfriend if she has received his letter.

3. 表语从句:放在连系动词之后,充当复合句中的表语。

如:The problem is that the family is short of money right now.

4. 同位语从句:用于对前面的名词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名词的具体内容。同位语从句一般由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一般跟在名词fact, hope, idea, news, doubt, suggestion, information, opinion, decision等后面。

如:The news that he will come to see me makes me happy.

(二)定语从句:在复合句中,修饰某一名词、词组或代词的从句。被修饰的名词、词组或代词叫做先行词。定语从句通常出现在先行词之后,由关系词引出。

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代词有: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等。其中that 可以修饰人或物,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which 用来修饰物,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who 用来修饰人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whom用来修饰人在句中做主宾语, whose可以修饰人或物,在句中做定语(若指物,它还可以同of which互换),as可以修饰人或物或事情,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That’s the teacher who /that teaches us English.

He is the man (whom /that)she is looking for.

The professor whose husband teaches you English has been to Germany.

The house whose(of which) windows were damaged has been repaired.

2. 关系副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关系副词有:when, where, why等

1) when指时间,在定语从句中作时间状语,

如:we’ll never forget the day wh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s founded.

2) Where 指地点,在定语从句中作地点状语,

如:This is the place where I studied in my childhood.

3) Why 指原因,在定语从句中作原因状语,

如:Is this the reason why she refused his offer?

3.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分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种。

1) 限制性定语从句为先行词不可缺少的定语从句,如果将这种定语从句省去,主句的意思就会不完整或不明确。不用逗号分开.

如: She is the nurse who looks after my uncle.

2)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只是对先行词的附加说明,如果将这种定语从句省去,也不至于影响主句的意思,它和主句之间常用逗号分开,

如: The gift is from my mother, who is working in the factory.

4. as 可作为关系代词来引导定语从句

1) as 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相当于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如:He is from Beijing, as you know.

He is from Beijing, which you know.

2) 关系代词常出现在the same…as, such…as, so…as, as…as 等结构中。

如:Such books as you bought are useful.

The school is just the same as it was 20 years age.

Here is so big a stone as no man can lift.

as 和which在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时,但不同之处主要位置上:as可置于句首也可在另处,而which不可置于句首。

如:As you know , he is from Beijing.

He is from Beijing, which you know.

5. 关系代词that 的用法

1) 关系代词that 与which 用法的区别

(1) which 可以引导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that 则不能,

如: He had failed in the English, which made his father very angry.

(2)Which 之前可以有介词,that 之前则不能,

如: This is the house in which Tom used to live.

2) 只能用that,而不能用 which 的情况

(1) 当先行词是all, everything, nothing, something, anything, much, little, few,none 等不定代词时,

如: That is all that I want to tell you.

(2) 当先行词被序数词或形容词最高级所修饰时,

如: The first place that I visited in China was the Great Wall.

This is the most beautiful place that I have seen.

(3) 当先行词被 the very, the only, the just 等词修饰时,

如: Mr. Smith is the only foreigner that he knows.

(4)当先行词中既有人又有物时,

如:He was looking pleasantly at the children and parcels that filled his bus.

(5) 当主句已有疑问词who或which时,

如: Who that you have even seen can do better?

Which are the books that you bought for me?

(6) 如果有两个定语从句,其中一句的关系代词是 which ,另一句则用that,

如: Let me show you the book that I borrowed from the library which was newly open to us.

(三)状语从句: 在复合句中作状语,其位置可以在主句前或主句后。状语从句可以分为时间、地点、原因、目的、结果、比较、让步、条件等几种。

1. 时间状语从句通常由when ,as ,while, after, before, since, as soon as ,since, till (until), while, whenever等引导。

如: I can't recognize you. You have changed a lot since I met you last time.

2. 地点状语从句通常由where, wherever等引导。

如:Anywhere she goes, her brother goes too.

3. 原因状语从句通常由because, since, as等引导。

如:Mary eats ice-cream so much because she likes sweet food.

4. 目的状语从句通常由so that..., so...hat..., in order that...等引导,往往放在句尾,从句中通常含有can / could / may / might等情态动词。

如:Jim got up earlier so that he could catch the first train.

5. 结果状语从句通常由so that..., so...that...等引导,放在句尾。结果状语从句一般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故多为过去时态。

如:Tom lost so many bikes that he decided never to buy a new one.

6. 让步状语从句通常由though (although), as, even if( even though), however, whatever等引导。

如: She wears a T-shirt though it is cold today.

7. 条件状语从句通常由if, unless, as long as等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一般放在句首或句尾,特别注意,时间状语从句不允许使用将来时,而应该用现在时替代。

如:You will fail in the coming final exams unless you work as hard as you can.

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shall go skating.

参考书目

[1] 张光珞,英语必备大全。内蒙古: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5。

句子成分范文3

施莱赫尔根据形态特点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三类:孤立语、附着语和屈折语。他认为决定语言本质的是两个要素:意义(内含)和关系(外形)。

所有的语言按其要素可以划分的形态有三类:

①只有语音表示意义,用语序表示关系的,称为孤立语(或称词根语);

②用语音表示意义又表示关系,但是形式要素附着在词根后,并且是不可变形的,称为附着语(或称分析语);

③意义和关系的要素融为一体,词根可以起内部语音变化,或用附加法表示形式的,称为屈折语(或称综合语)。

根据施莱赫尔的划分,汉语属于典型的分析语,现代英语的归类就稍显复杂,因为现代英语从古英语发展而来,所以仍然保留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像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也相当频繁。现代英语运用遗留下来的形态变化形式(hereditary influence)、相对固定的词序及丰富的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因此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actic-analytic language)。

形态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的三大手段。这些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不同的特征,当然也不乏相同之处。本文旨在通过对比分析英汉句子成分及其在句中所处位置,找出两种语言在构句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

2.英汉句子成分及其位置对比

2.1英汉句子成分的可比性

英语与汉语的可比性是建立在人类语言共同性(language universal)的基础之上的。由于人类思维规律有着一致性,人类的语言规律也必定有着一致性。语言共性可概括为两大类:一为形式共性(formal universals),如范畴特征、语序、疑问形式、否定形式等;一为功能共性(functional universals),如达意功能、语篇功能等(丁金国,1996)。正因为根植于共同基础的人类各个具体语言之间有着普遍的共同性,才使不同语言间的交流成为可能。因此,语言共性是语际对比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语言共性,就没有可比性。英汉句子成分的对比分析应建立在语言共性的基础上,将寻找其殊异性作为对比的出发点和归宿。

从思维模式上来看,大多数民族都是按“行为的主体—主体行为—行为客体”来思维的,但各种语言民族的思维模式同中有异。不同民族往往因其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对同一客观事实有着不同的语言传达顺序。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的线性序列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反映在语言传达模式上是: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以及较长的定语必须后置。汉语民族的思维模式的线性序列为:主体+行为标志+行为+行为客体,这一思维习惯反映在语言传达上的模式是: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以及定语必须前置等(李瑞华,1996)。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与汉语在民族思维习惯及语言形态上有同有异,在基本语序上大同小异。“同”的是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或表语)在句中的位置,“异”的是句子附加成分或修饰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的位置。

2.2英汉语主干成分的位置比较

英语与汉语在语序上均属主谓宾(SVO)语言。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英语和现代汉语的主干成分及其在句中的位置是相同的,这是英、汉语基本句子结构的共性。虽然英汉语言千变万化,但基本上是由下列5个基本句型扩展而成的。

2.2.1英语的基本句型

现代英语由谓语结构形式的多样性而衍生出来的基本句型有五种,包括:

(1)主—动—补(SVC)结构

在SVC结构中,谓语动词通常是连系动词(Linking Verb)。例如:

The man is a teacher.

He looks fine.

Dinner is at six o’clock.

The tape-recorder is on the table.

(2)主—动(SV)结构:

在SV结构中,谓语动词通常是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 Verb)。例如:

Iron rusts.

Everybody laughed.

(3)主—动—宾(SVO)结构

在SVO结构中,谓语动词通常是及物动词(Transitive Verb),随后须跟宾语,带一个宾语的及物动词又叫做“单宾语及物动词”(Monotransitive Verb)。例如:

I want a ticket.

Liverpool won the game.

(4)主—动—宾—宾(SVoO)结构

在SVoO结构中,及物动词之后须跟两个宾语(间接宾语和直接宾语),这种动词又叫“双宾语及物动词”(Ditransitive Verb)。例如:

I sent him a letter.

Mary lent me her ruler.

(5)主—动—宾—补(SVOC)结构

在SVOC结构中,及物动词之后须跟宾语和宾语补足语,这种动词又叫“复杂宾语及物动词”(Complex Transitive Verb)。例如:

We made him our spokesman.

They elected him president.

2.2.2汉语的主要句法结构

除了独词句以外,每个汉语句子都可以分成多个成分,这些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句法关系,从而形成一定的句法结构。汉语主要的句法结构有五种,分别是:主谓结构、补充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和并列结构。

(1)主谓结构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合起来就组成了“主谓结构”。有些主语对谓语讲是“施事”,就是说,谓语所描述的行为是从主语发出来的。例如:

她切了一棵大白菜。(赵树理《传家宝》)

我在街上走了半天。(老舍《月牙儿》)

爷儿三个上了小四舱。(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武震望望姚长庚,又望望姚志兰。(杨朔《三千里江山》)

有些句子正相反,主语并不是谓语的“受事”,就是说,主语反而受到谓语所说的行为的影响。例如:

两个人都受到了批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黑旋风拿住了。(老舍《龙须沟》)

大门锁了。(曹禺《雷雨》)

有时候句子无所谓“施事、受事”,主语只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小梅的姥姥家,也不远,在白洋淀里大杨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我有点头痛。(曹禺《日出》)

这事儿咱们上当了。(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2)补充结构

动词或形容词后面可以另外加上一个动词、形容词之类,表示前一个成分的结果、趋向等,这一类成分叫做补语,因为它对前面一个成分有所说明、有所补充。动词带补语叫“动补结构”,形容词带补语叫“形补结构”,合起来总称“补充结构”。例如:

你把屋子打扫干净。

他急哭了。

事情办完了。(周立波《暴风骤雨》)

点心预备好了。(曹禺《日出》)

咱们还是把这箱子搬下去吧?(赵树理《传家宝》)

那个老头子一脚能踢死个牛。(老舍《断魂枪》)

(3)动宾结构

动词、次动词加宾语叫做“动宾结构”,有些动词带宾语,有些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动词也不是总带宾语的。例如:

我洗衣裳。

我洗完了。

有时候一个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例如:

魏大猛!你赔我一个排!(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我现在给你一个机会。(曹禺《雷雨》)

(4)偏正结构

偏正结构由修饰语加中心语组成,修饰语放在中心语的前头。修饰语的功用是限制或描写中心语。例如:

外面的河涨了水。(曹禺《雷雨》)

人民的力量最大,人民的智慧无穷。

(5)并列结构

并列结构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的成分组成的,它可以做句子的各种成分。例如:

人类的智慧能够征服自然,改变自然。

我们必须重视并且办好小学教育。

由以上这五种句法结构充当句子成分可以衍生出无限的汉语分句,但是其在句子的主干部分(主—谓—宾)中所处的位置与现代英语的五种基本句型中这三种句子成分的位置却是一致的,这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成分位置上所表现出来的共性。

2.3英汉句子特殊成分的位置比较

按照汉语语法学界对句子成分的区分,一个句子还包括两种特殊成分:复指成分和独立成分。

2.3.1复指成分:同位语

复指成分也就是同位语,指的是在意义上同指一事物,进入句子时担当共同的“职务”,两者之间又有说明或解释关系的两个词语(吕冀平2003)。在句子中其位置比较灵活,可前,可后。例如:

老劳模苏广铭时刻关心青年工人的成长。

人们把李林甫的所作所为归纳出一句成语:口蜜腹剑。

英语中的同位语结构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同一层次语法单位组成的结构,其中前项和后项所指相同,句法功能也相同。例如:

David,our guide,didn’t see the snake.

Her dream to become a ballet dancer has come true.

The mere fact that America still attracts millions of people is evidence that it is not in decline.

由以上诸例比较分析可知,英、汉句子中均存在同位语成分,且其在句中的位置是相同的。

2.3.2独立成分:插入语

独立成分也称作插入语,指的是在句子中不同任何成分发生结构上的联系,也不表示任何语气,只是插到句子里作为一种叙述过程的补充的词或词组。例如:

这件事,对不起,我决不能办!

问题这么复杂,你想想看,我们能那么轻率地做出决定吗?

他这个人吧不好处,我觉得。

Your work,I’m sorry to say,is not satisfactory.

The director,in fact,has done very little work.

They have many courses:Chinese, English,Mathematics, History,to name just a few.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英、汉句子中插入语的位置都非常灵活,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这种位置上的灵活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插入语的类型,而后方可决定其在句子中的具置。

2.4英汉语修饰成分的位置比较

修饰成分也可称为附加成分,主要指定语、状语等,它们的位置和次序在英、汉语中差别较大,所以以下主要比较英、汉语两种语言句子中定语、状语等位置异同的比较。

2.4.1定语

不同语言的句子(基本句)具有不同的扩展形式。所谓“扩展”是指基本结构随着思维的发展而呈现的线性延伸。句子的线性延伸有两种形式:一是顺线性延伸,即从左到右的延伸,为LR延伸;二是逆线性延伸,即从右到左的延伸,称为RL延伸。英语句子的扩展,呈LR线性伸,句首收缩,句尾开放。(刘露营,2004)如:

This is the dog.

This is the dog that caught the thief.

This is the dog that caught the thief who stole the clothes.

汉语句子的扩展形式与英语恰恰相反,呈RL型延伸,句首开放,句尾收缩。如:

钢笔坏了。

英雄牌钢笔坏了。

去年买的英雄牌钢笔坏了。

小王去年买的英雄牌钢笔坏了。

从上述两种语言基本句的扩展形式来看,英汉定语修饰语的位置存在较大差异。汉语定语修饰语只能前置,句子只能作RL延伸且不能过长,句尾收缩。英语定语修饰语既可前置,又可后置,句子作LR延伸且可以很长,句尾开放,但结构严谨。

(1)单词作定语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一般前置。如:

He is a naughty boy.他是一个淘气的男孩。

下列单词作定语时应后置。

a. alive,present,possible,available,responsible,concerned,needed,involved等形容词或分词作定语时常须后置。如:

How long is the time needed?要多长时间?

The guests present include some foreign visitors.到场的来宾中还有一些外宾。

b.英语中,如果中心词由some,any,every,no等构成的复合代词充当,其定语须后置。如:

I was looking for something cheaper.我正在找便宜一点的东西。

They’ve eaten everything else.他们把其他所有的东西都吃掉了。

c.汉语中副词不作定语,英语中有时采用副词作定语,英语中副词作定语时通常后置。如:

Life there is full of happiness.那里的生活充满了快乐。

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形容词作定语时,英汉虽然都将其前置,但具置有所不同。在汉语中,几个定语连用时,习惯上把最能表明事物本质的放在最前面,把表示规模大小、力量强弱的放在后面,其定语的排列次序一般是由重要到次要、由大到小、由专有到一般。英语越是表示事物本质的定语越要靠近它所修饰的名词,定语和中心词关系越密切,位置越接近,其定语的排列顺序一般是由次要到重要、由一般到专有、由小到大。如:

国际经济新秩序

a 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

(2)短语作定语

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汉语里则放在被修饰的名词之前。如:

Japan is our close neighbour separated only by a narrow strip of water.

日本和我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

(3)从句作定语

英语的定语从句,无论是限制性定语从句,还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一般都须后置;汉语中与英语限制性定语从句相对应的定语从句多前置,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相对应的从句和英语语序相同。如:

This is the book which I told you about.这就是我和你说过的那本书。

The train,which takes only two hours to get there,is quicker than the bus,which takes three.

火车到那儿只要两个小时,比公共汽车快,公共汽车到那儿要三个小时。

2.4.2状语

英汉两种语言的状语位置差别较大,状语的位置都不固定,会随着强调的程度、句子的平衡和上下文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1)单词或短语作状语

概括起来说,英语的状语有三种形式,即:句中式、句首式和句尾式,而汉语中副词或副词短语作状语时一般不置于句末,通常用句首式或句中式。汉语的状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后就成了补语,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英语有不同类型的句尾状语。在上述三种形式中,句中式状语英汉较为一致,都处于谓语动词之前,尤其是表示“强度”、“频度”的副词,如“经常”(often),“总是”(always),“很少”(seldom),“从不”(never),“通常”(usually),“几乎”(almost),“几乎不”(scarcely),“逐渐地”(gradually)等。如:

She often speaks English. 她经常说英语。

除上述表示“强度”、“频度”的副词外,英语中其他状语一般位于谓语或宾语之后(除特殊的表示强调的以外)。

例如:

昨天上午同学们在教室里认真地复习功课。

The children went over their lessons earnestly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morning.

或:Yesterday morning the children went over their lessons earnestly in the classroom.(第二种形式强调时间)

汉语句子同时还有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地点状语之前,而英语中时间状语则通常放在地点状语之后。除时间、地点状语外,如果还有方式状语,在汉语里的顺序通常是:时间+地点+方式;英语中则是:方式+地点+时间。此外,同一句子中如有2个时间、地点状语,汉语中一般从较大单位到较小单位排列,而英语恰好相反。如:

Father works hard on the farm every day.爸爸每天在农场里努力工作。

(2)从句作状语

英语的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既可置于句首又可置于句末。置于句首时,与汉语语序一致,置于句末时与汉语相反。如:

Things were different when I was a child.When I was a child,things were different.

我年幼的时候情况和现在不同。

I will follow you wherever you go.Wherever you go, I will follow you.

无论你去哪儿,我都要跟着你。

置于句首、句末均可与汉语语序一致的有原因状语从句。如:

Because he is ill,he doesn’t go to work.因为他病了,他没去上班。

置于句首且与汉语语序一致的有让步状语从句和表示比喻、象征意义的方式状语从句。

As you said,Miss Wang is a good teacher.跟你说的一样,王小姐是个好老师。

置于句末与汉语语序一致的有结果状语从句和比较状语从句:

He works harder than she does.他工作比她努力。

置于句末且与汉语语序不一致的有表方式、状态的方式状语从句和目的状语从句。

You must do it as I tell you.你必须照我说的那样去做。

三、结语

英汉两种语言从属于不同的语系,英汉两个民族在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语言上则表现为语言的个性与共性。体现在构句上,则表现为基本成分和特殊成分位置一致,在附加成分上两种语言有共性也有个性,且个性表现得较为显著。刘露营(2004)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汉民族的思维着重对事物的感知,依据实际时间顺序编排语言。汉语的语序结构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时序结构;说英语的民族不注重时序与句序的对应性,可根据说话人的语气轻重、文风特点、表达需要等意图排列语序,因而其构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陈明远.语言科学和现代科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丁金国.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3).

[3]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吕冀平.汉语语法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5]刘露营.英汉句序的对比与分析[J].重庆: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4.(1).

[6]李瑞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句子成分范文4

辨析句子主要抓句子主干,从语义出发辨析句子同样离不开对句子主干的梳理,只有从动词着眼把握住句子主干,才能第一时间从纷繁的句子中抓准信息话题,因此抓句子主干是第一步。在抓句子主干的基础上辨析句子成分之间的语义错误,进而判读句子正误。

一、并列短语与其他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并列短语通常是一个句子成分由两个以上的短语充当,这增加了句意的复杂性,容易让考生忽略隐含在其中的搭配不当。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主、谓、宾三种句子成分之间一对多的情况下,对于这种情况,辨析方法是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看看是否妥当。

1. 一个谓语+两个宾语。

例1. 这次大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已经完成了,我们咀嚼、体味这一段经历,没有失落感,有的只是在平凡事务中享受奉献、成长与幸福。(2013大纲卷)

辨析:享受+奉献、幸福■ 享受+成长■

例2.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2011全国新课标卷)

辨析:创造+环境■ 创造+服务■提供+服务■

例3 .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2010年课标全国卷)

辨析:提出+经济索赔■ 提出+精神损害抚慰金■

2. 两个谓语+一个宾语。例如: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2013四川卷)

辨析:推进+国际化建设进程■ 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

3.一个主语+两个谓语。例如:

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2012湖北高考卷)

辨析:自然与人+和谐相依■ 自然与人+随风生长■绿树蓊郁+随风生长■

4. 两个主语+一个谓语。例如:

她的创新设计投入生产仅三个月,就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为这项设计付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终于得到了回报。 (2012全国新课标卷)

辨析:努力+得到回报■ 成绩+得到回报■成绩+得到认可■

5. 主语+谓语+宾语。

受了谓语的干扰,宾语同时对主语和谓语相关,谓语和宾语搭配没问题,但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例如:

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2011天津高考卷)

辨析:成为+市场■ 需求+市场■需求+因素■

二、主谓搭配不当

当主语不是由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而是由一个动词性短语充当时,通常会出现主谓搭配不当的问题。

1. 主语(名词+动词)+谓语。

例1. 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2011全国大纲卷)

辨析:“进行自我调护”与“应对失眠”搭配不当,将“应对失眠”改为“失眠者”。

例2. 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为我们社会所需要,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在所有价值中它处于最高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2012辽宁卷)

辨析:把“责任感是沉甸甸的”改为“沉甸甸的责任感”。

2. 主语+谓语1+谓语2。

最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主语和谓语2搭配不当。例如: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2011山东卷)

辨析:主语是《红楼梦》,“给予”承接,搭配不当。

三、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1. 谓语+宾语。

一对一的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属于简单的谓宾搭配不当,谓语和宾语分别由单一的动词和名词充当,二者之间语义上搭配不当。

例1.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2013辽宁卷)

辨析:“提出”和“质疑”不搭配。

例2. 有关专家表示,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部级城市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目标、确保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2013广东卷)

辨析:“建成”和“目标”搭配不当。

例3. 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十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 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机……都难以办成。(2011湖北卷)

辨析:“发生”改为“产生”。

2. 谓语+复杂性宾语。

除了常见的动词和名词在语义上搭配不当,当宾语的构成方式是“主谓短语/定中短语+名词”时,即由一个主谓短语或定中短语作为修饰语,容易模糊了谓语动词和宾语中的名词中心语之间的搭配不当。这种病句的辨析思路主要是删去宾语中作为修饰语的部分,将句子简化,直接辨析动词和宾语中的名词性中心语之间的语义关系是否正确。

例1. 由于核废料衰变缓慢,所以一旦发生地质变动,或者因建筑、地铁建设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核废料泄露)事件,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2011浙江卷)

辨析:“导致……事件”搭配不当,应加上“发生”。

例2.“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工作。(2013天津卷)

辨析:“执行……任务”或“开展……工作”。

例3. 这部由第六代导演执导的青春片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表现了(主人公拒绝平庸、坚守梦想的成长)故事,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观众。(2013浙江卷)

辨析:应改为“讲述了……故事”。

四、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1. 主语和宾语在一个单句里,删去宾语里属于修饰语的部分,将主语和宾语中的名词性中心语直接对应。

例1. 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2011天津卷)

辨析:将“市场”改为“因素”。

例2.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2011山东卷)

辨析:去掉“迎接”。

2. 主语和宾语不在一个单句里,即分别位于两个句子里,这需要将主语补充在第二分句中进行辨析。例如:

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2010年四川卷)

辨析:“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与“表演机会”不搭配。

五、两面和一面搭配不当

对于这类病句,特征是有“输赢”“胜负”“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能不能”之类的两面词。同时要注意“影响”“作用”等隐性的两面词语。

1. 单面谓语对双面宾语。例如:

在此次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劲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2013重庆卷)

辨析:应去掉“的胜负”。

2. 双面修饰语对单面宾语。

单面宾语通常是一个分句,辨析时需要找出宾语中带有褒贬语义的词语,通常是动词和名词性的中心语。

例1. 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2011江西卷)

辨析:删去“是否”和“能否”。

例2. 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2012安徽卷)

辨析:“能否……是”改为“……是”,删去“能否”。

六、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1. 形容词+名词。

例1.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2012北京卷)

辨析:“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

例2. 工作压力、环境污染、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2012天津卷)

辨析:“不健康”应改为“不良”。

2. 介词+名词。例如:

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火箭起飞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2011四川卷)

辨析:“对火箭起飞前”改为“在火箭起飞前”。

七、关联词搭配不当

看到关联词应马上找出复句中的主语,再看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位于第一个主语前面;如果前后分句主语一致,关联词应位于第一个主语后面。例如:

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10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2012广东卷)

辨析:本句主语为“茶汤”,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茶叶”,将“即使”调至“茶叶”的前面,使之成为让步状语。

综上所述,从语义层面探讨句子成分间的搭配不当,可以按照以上讲到的五种类型进行分析,只有深入到句子内部的词和词之间的语义辨析,才能准确把握住搭配不当这一类病句的出错点。

句子成分范文5

关键词:移位;算子;标志语;特征核查;强语素;结构投射

中图分类号:H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5-0119-01

根据最简方案,句法生成机制从词库取原料,通过句法操作连接而成,形成生成式,然后分别输入语音形式和逻辑形式。由于无法解读的语法特征需要核查,往往在生成过程中引起某些成分的移位,算子移位也是一种语类移位,因此必须了解它的动因,以求对它加以限制。算子是逻辑学中的术语,它具有约束和变量的特质。算子移位在英语中的表现是,疑问句中的疑问词语和倒装否定句中有关词语移位到句首。如例子所示:

1.(a)What language can you speak?(b)No other colleague would I trust.

例子(1)中句子(a),中心语can前面的短语what language就是疑问-算子;句子(b)中心语would前面的短语no other colleague是否定-算子,这两个算子就其功能而言都是充当句中动词的补语,其中what language 为动词speak 的补语,no other colleague为动词trust的补语。

2.(a)You can speak what language?(b)I would trust no other colleague.

由此可以看出上例中包含了两种成分的移位:(1)中心语移位:中心语由IP中I的位置移位到了CP中C的位置,也就是说中心语由IP的中心语变为CP的中心语;(2)算子移位:算子由VP中DP的位置移位到了CP中DP的位置,算子由动词的附加语变为整个句子的标志语。那么算子移位的动因是什么?特征核查理论认为词组结构中的基本成分,如中心语,附加语和指示语事实上反应了语类的语法特征,有的语法特征是逻辑形式无法解读的,所以它们必须在生成式进入逻辑形式之前得以核查并删除,删除了的特征不会进入逻辑形式,也就不会影响对整个生成式的语义解读,而且移位反应了语类的语法特征必须受核查。根据“利他主义原则”算子显性移位由所谓启发式的自身利益所触发,含有算子特征的语类要移位去核查CP指示语的特征,因为现代英语C为强语素,如果其中心语特征为疑问,用数值【+Q】(Q=question)来表示,那么指示语也为强语素,其特征也为【+Q】; 若其中心语特征为否定,用数值【+N】(N=negation)来表示,其指示语特征也为否定。

根据算子移位规则,我们可以分析英语中很多不合乎语法的疑问句式以及它们在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错误。我们知道英语句子中有很多缩略现象,尤其在口语中,其中有wanna (wanna=want +to)缩略,如下例所示:

3.(a) Who would you want to help you? (b) Who would you wanna help you?

我们知道who起源于IP的标志语位置做不定式to help you的主语,因此4a可以还原为如下例子:

4.You’d want who to help you?根据移位规则,凡移位后的成分都会在其原来的位置上留有语际t(trace),如果我们让省略的语际t现形,例子4a应该变为:

5.Who would you want t to help you?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want 与to 实际上不为直接相邻,中间还间隔一个who 留下的语际,所以want 和to 就不能缩略成wanna。那么如果句中含有多个疑问算子要经常怎样的移位去核查CP指示语的特征呢?如下例所示:

6.(a) Who do you think will say what? (b) What who do you think will say?

12b不合乎语法说明了算子移位只能运用一次,因为CP指示语特性一经核查便被删掉,尽管句中另有算子,也不会触发下一轮的算子移位。所以12b不合乎语法。

那么在多重疑问句中,究竟哪一类疑问算子要进行移位,有没有规则限定呢?

7.What do you think who will say?

我们从树形结构图中可以看出疑问算子who要比what距离COMP近, COMP只能吸引距离其最近的算子到其标志语的位置来进行特征核查。因为移位应该遵循经济原则,即最短距离移位,在多重疑问句中,如果主语和宾语同为疑问词语,主语总是显性移位,宾语不能越过主语疑问词移至CP的指示语位置,因为这会违背最短距离移位原则。故例子7不合法。

8.Which did you see film?

根据乔姆斯基1995年提出的链一致原则,就是句中词语的句法成分必须在句子链中保持一致关系。如果我们把上面的树形图中的移位前后的成分单独分解出来,我们会发现移位前后的成分在句子中的句法地位并不一致,如下所示:

图3中,经移位后作为CP的限定词的which能表达完整的语义,属于最大投射;图b中,which移位后留下的轨迹t作为DP的限定词必须与film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语义,所以不属于最大投射。

9.Which film did you see?

句中疑问算子词组which film有完整语义,是一个最大投射,而且它移位后留下的语际t能够单独作为动词see的补语,也就能表达完整的语义,故属于最大投射。这样移位前后的成分句法关系一致,符合链一致原则,故合乎语法。

上述现象说明了移位须遵循拖带原则,即带有补语的疑问算子要与其补语一起移位到CP标志语的位置,而不能单独移位。

根据以上分析看移位树形结构图4:根据链一致原则,以上树形如中的算子移位有三种移位方法,产生三种关系链:()who…t(D),()to who …t(PP), ()talking to who…t(VP),每一种移位方法移位前后的成分句法关系一致,符合链一致原则。这样就产生了三个句子:

10.(a)Who were you talking to?(b)To who were you talking?

根据经济原则,算子移位要移动最小的句法成分来核查COMP标志语的强语素特征(【Q】),这样我们可判断例子14b,不合法。

句子成分范文6

关键词:句子理解 句法策略 语义策略

1 句子理解的含义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言语活动是一个序列,思想的陈述不是由个别的词所能完成的。人们掌握的词是有限的,然而以有限的词是可以组成无限的句子。要顺利地进行言语活动,就得要学会对句子的理解。按照语言学的概念,句子是表达完整思想的具有一定语法特征的、最基本的言语单位(高名凯、石安石,1985)。在阅读心理学中所要研究的不是一句话是不是符合语法规则,而是研究人在言语活动中是怎样理解一个句子的。句子的理解是一个心理过程,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接受句子所传达的信息,并建构起一种解释。

句子理解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可以分为两种水平,即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它不但要求对组成句子的词语进行加工来获取词语的准确意义,而且还要求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也就是从语法上分析词或句子,将句子分成不同的语法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句法分析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句子意义也会不同。也即是讲,人们是利用句子中的内容词的意义及它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句子的。

简言之,句子理解就是从书面文字中来建构意义,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

2 句子理解的策略

Bever,T.G.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首先使用“理解策略”来解释人的理解过程。明(1985)认为句子理解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某些尚未掌握的新句子时经常使用的一些“规则”。那么,在理解句子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怎样的策略呢?张必隐(1992)认为要建构句子的意义,可以采用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

2.1 句法策略

句法策略在语言理解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语言的一种重要策略。我们借助句法策略,可以更适当地理解语言中的词汇,有助于发现词与词之间的某些句法逻辑关系。张必隐(1992)认为,所谓句法策略就是把句子切分为构成成分,并且决定这些构成成分是怎样相互联系起来的,从而建立起句子底层结构的命题。上世纪八十年代,贾斯特和卡彭特提出五种句法分析的策略:第一,词序策略是根据词在句子中的先后顺序,了解词的句法作用,从而把句子分为构成成分,并决定这些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第二,词类策略指的是根据词类(词的语法分类)来了解它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第三,虚词策略是运用虚词去指明一个构成成分的句法或语义的功能;第四,词缀策略就是以一个词的词缀作为线索,来了解一个词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第五,词义策略是根据一个词的意义来了解它在句子中的句法作用。每一种句法策略虽然都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句子,但是,我们通常是同时运用几种策略来为句子理解提供信息,以便能准确地理解句子。

2.2 语义策略

人们在理解语言过程中,往往也运用一些语义策略,以达到对句子的理解。有研究者认为语义策略是指只根据词的意义而不顾句子的结构来确定名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克拉克等人(1977)认为,理解句子时运用语义策略是有前提条件的。条件包括真实性原则和合作原则。他们提出的五种语义策略为:第一,单独使用实词,把句子解析为构成成分并且建构句子下面的命题。在理解句子时,实词和虚词之间,理解者倾向于实词,并能从实词中获取意义;第二,寻找在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前置词和名词之下的命题的语义所要求的构成成分。在理解句子过程中,找出这些词,并决定它们在命题中的功能,将它们的语义搜索缩小到命题所缺少的成分上去;第三,把句子和语境联系起来。句子一般出现在语境当中,要理解句子,我们就必须将句子与语境联系起来。否则,没有语境做一般背景信息,我们是很难正确理解句子的;第四,如果在句子中有两个子句,那么它们分别描述两个相继发生的事件;第五,在句子中,一般说来,已经知道的信息在前,新的信息在后。除非在这个句子中有另外的标志,已经知道的信息是一种背景,只有依靠这种背景,才能对新的信息进行加工。

2.3 句法策略与语义策略的关系

句子理解的策略是句子理解研究的核心问题,这使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焦点。在传统的实验范式和ERP研究范式下,句法策略和语义策略之间关系的研究形成了很多值得争议的理论。模块论又称句法优先论,认为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在早期彼此独立,句法加工先于语义加工,且不受语义加工影响,但语义加工受句法加工影响,语义信息只在后期对句法加工的结果进行证实或者修改;交互论则认为不存在句法优先,句法加工和语义加工同时发生并相互影响。Friederici对传统的句法优先论和交互论进行了修改,在整合前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阶段模型。三阶段模型提高了语义信息在句子加工中的地位,认为不仅句法加工可以影响语义加工,语义加工同样也能够影响句法加工,两者存在交互作用并且都能够对句子的整合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但该模型认为,在句子理解的最初阶段,主要是基于词汇类别信息的句法建构,这一过程独立于语义加工。Osterhout认为在句子理解过程中,句法加工束和语义加工束之间存在一个“平衡点”(tippingpoint),哪种加工束的力量比较大,该加工过程就能支配句子的理解过程。鉴于这些具有争议的解释,到底哪种更能揭示句法策略和语法策略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去验证或者提出新的更科学的解释。

3 句子理解的影响因素

3.1 句子的类型

平常所遇到的句子类型,主要有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研究发现,句子的类型会对句子的理解造成影响。为了研究汉语不同类型句子的理解过程,陈永明等人(1990)使用句子―图画验证任务,先给被试呈现一个句子,如“星号在加号的上面”,然后呈现一张包含了“*”和“+”的图片,要求被试判断这张图片是否正确描述了句子的内容。结果表明,汉语句子的验证时间模式和英语材料的研究结果一致,即验证句子的时间依次是,真肯定句

3.2 词序

词在句子里是有先后顺序的。在汉语里,词序是一种主要的语法手段。词序的变动会使整个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汉语的词序一般是固定的,在通常情况下,其规律是主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动词之后;定语、状语在其所修饰的词语之前;补语在其所补充的词语之后。这种比较固定的词序为句子的理解提供了线索。例如,“我是好孩子”,主语、谓语和宾语的顺序很明显,我们很容易就能根据词序来理解句子的意义。另外,为了突出强调句中的某一成分,汉语的正常词序可能会发生临时改变。例如,“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多迷人啊!上海的夜景。”在这些场合,词序虽颠倒了,但我们可运用特定的句法手段来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汉语里词序是说汉语的人约定俗成的,它既反映了一定的逻辑事理,又反映了一定的语言习惯。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也就变了。例如,“小羊上山吃草”,字数不变,将词序变一下就变为,“小羊吃山上草”或“小山上羊吃草”等,这些变化就会造成对句子理解的不同。

3.3 语境

语境作为一种背景信息,可以给理解者提供帮助,使得理解者能迅速、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波拉克等人(1963)的实验研究证实了语境的作用。让被试等候在实验室内,并用录音机录下他们之间的谈话。随后,将谈话中的个别单词播放给他们听。结果发现,被试只能确认其中的一半内容。这说明脱离了具体语境,即使是自己说过的话,也难以理解。相反,如果有适当的语境,人们就可以通过语境提供的线索,组织当前的信息,达到对句子的理解。

3.4 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

在句子理解中,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句法分析决定着人们怎样对句子的组成成分进行切分,在理解句子时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小李看到小王非常高兴”,它既可以切分成“小李看到小王,非常高兴”又可以切分为“小李看到,小王非常高兴”。由于切分的地方不同,句子的理解就不同。语义分析同样也很重要,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在此举例说明。例如,“小明玩游戏”,在这个句子里,我们不难理解“小明”、“玩”、和“游戏”,这几个词的含义。即使将它们打乱了,我们也不会理解为“游戏玩小明”或“玩游戏小明”。由此可见,在这个过程中,语义分析就对句子理解产生了影响。

4 结语

通过对句子理解的认识与探讨,让我们能清楚地了解到句子理解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言语活动中,人们必须运用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采取各种策略,并充分考虑到影响句子理解的各种因素,才能达到对句子的准确理解。

参考文献:

[1][3]张必隐.阅读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修订版(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明.儿童理解句子的策略[J].心理科学.1985(3).

[5]Just,M.A.,&Carpenter,P.A.(1987).ThePsychologyofreadingandlanguagecomprehension.AllynandBacon,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