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结构范例6篇

句子结构

句子结构范文1

【关键词】句子结构;英汉差异;分析误区;学习对策

不少大学生都将在大学期间,面临四、六级英语考试。而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改革的背景下,翻译要属变化最大的部分之一,由原来简单考查英译汉转变为考查汉译英,由原来的五个单句翻译变成了现在的整段翻译,比重也由原来的5%增长到了15%,这让不少学生叫苦连连。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课的一些学习,了解到相关的一些理论,关于句子翻译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与读者分享关于句子结构方面的思考和体会,希望能帮助读者攻克四、六级中的翻译,也希望能为读者关于英文阅读、英文写作等等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一、句子及其组成

翻开汉语词典,可以看到“句子”的定义是:基于词和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其实比较笼统、模糊,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句子根据结构可以分为简单句和复合句两种。如果想要较为完整的表达句子的意义,一般是包含了主语,比如什么人或什么物,以及谓语动词,表达出“做了什么”或“怎么样”的含义。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都是以句子为最基本的单位,句子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位。因此,句子的作用不可小觑,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基于此,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英语阅读或英汉翻译方面的难点。

二、英汉句子结构差异

关于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都有着各自形成和演变的漫长过程,形成了各自的独特性,以下主要对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别进行分析。

其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汉语注重意思相合,简单明快;而英语注重的是形式相合,结够严密。我国著名的汉语学家王力曾形象地描述: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中国语法是软的,富有弹性。“意合”(parataxis)主要是指依靠句子内部之间的逻辑关系相联系。具体表现为,在词语与词语、句子与句子之间表面上看看往往不存在连接的信号词,而实际上通过对词意及句意的理解,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形合”(hypotaxis)主要是指通过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表达意思。具体表现为,句子的主干结构比较突出,词或句之间的衔接一般有明显的信号词,如果信号词不显著,则通过语法来显示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If we can only encounter each other rather than stay with each other,then I wish we had never encountered.其中有主语“我们”,有连接词“then”;而中文却表达为:如果只是遇见,不能停留,不如不遇见。这句虽然很唯美,很明显这句话中省略了主语,仅仅是用逗号隔开,而没有使用明显的连词。总得来说,英文句子的主干很明显,就好像是一串糖葫芦;而中文的句子更好似一条珍珠项链,那条“线”被巧妙地藏在了珍珠之中。

其二,汉语多使用主动语态,而英语则广泛地使用被动语态。在汉语中,汉语中存在着“被”、“由”这样的词汇,用来表示动作是被动的,但这样的被动语态表达很少见,因为可能使原本简单的句子变得很复杂、不够简练;与此同时,在西方思维中,尊重自然、宇宙,使他们更习惯于以客观事实作为依据,在英语中,出现了动作的对象是谈话的中心话题或是动作的实行者是谁不能够准确说出等情况时,而英语句子又要求结构完整,此时,句子多用被动语态。例如句子: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 the operations of the common mind can by no means be com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required by a sort of special training.中文通常翻译为:许多人认为,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家的思维活动相比,认为这些思维活动必须经过某种专门训练才能掌握。其中,it就作为了形式主语,句中出现的三个被动语态is imagined,be compared和be required,在翻译成汉语时往往都变成了“认为”、“相比”和“掌握”这样的主动表达,更符合中国人“事在人为,往往应该说出动作的发起者”的思维习惯。这也说明了英语中,主语的突出地位,除了祈使句和习惯用语外,大多数的句子即使没有实在的主语,也会用虚拟的主语来实现形式上的统一。

句子结构范文2

【关键词】句子结构 主语 谓语 宾语

英语作为人类的语言之一,其最大的作用是作为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工具。而在我国的当前英语教学中,英语的学习更多的只是一种机械的学习,而学生不能够真正的当作一种语言来理解它。学生普遍只能够按老师的上课的内容去学习英语,在句子的真正理解及翻译上以及在听说过程中均不能提升自己的使用能力。在本人看来,掌握了句子的结构就能够更好的去理解英语。因而对于句子结构,本人做了如下的分析,如有错误,请与指正。

英语的基本句子构成中包括了几个基本的成分。总的来说可以

分榘酥郑褐饔铩⑽接铩⒈碛铩⒈鲇铩⒍ㄓ铩⒆从铩⒈鲇锊棺阌铩⑼位语以及我们所说的句子独立成分。这些就是英语中一句话能够表达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几大成分,也是基本构成元素。其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作为句子的主要成分。因此,对于主谓宾的学习,是我们其中最有学习意义的部分。

首先是主语:主语作为整个句子中主要表达以及描述的句子主体,是全句的思想表达的主要发出者,因而,对于主语的认识必须清楚,主语通常由名词、代词、数词、动名词、名词性从句、其他词的名词义等来表示,一般置于句子的首位,用来表达的是句子的动作发出者。

例如:He is a teacher.

She likes music.

其中的He,She就是动作的发出者,作为整个句子的主体而出现,表现的主要功能就是说明谓语动作的发出人是谁,这样才能明确的表现动作的体现者。

其次是谓语:谓语的地位在一个句子中可以说是句子的分解线,理解了一个句子的谓语,就能够有效的划分句子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可以这么说,谓语的掌握程度可以极大的提升对于一个句子的理解。而谓语是由动词来担任,普遍出现在主语后面,而动词又分为行为、连系、情态动词以及助动词、及物不及物动词。也以上面的两个句子来举例:is、like都是作为谓语,所表现的就是句子的整体动作的表现,因而,才能表现出整句话的动作关系。

然后是宾语:宾语说的简单点,就是整个句子的动作承受者,在句子的表达过程中,宾语是句子的受体,能够明确的表现出动作的发生结果,以及在动作的发生过程中所表示的最终表现。一般而言,宾语出现的位置是在谓语之后,但是有时为了起到强调作用,也可以置于句首。而一般来说,名词、代词、数词、不定式结构、动名词、从句等等,都可作为宾语出现。

在我们普遍的英语句子结构中,普遍出现的是就是简单句,也就是我们一般所看到的主谓宾结构,句子中只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一个宾语。这可以说是所有英语句型的基础,而后面所说的复合句、并列句、等结构都是在句子的主谓宾结构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

在句子的构成中,我们主体就是要区分出句子的主谓宾,这样才能在句子的主谓宾的理解过程中不断的去添加其他成分,例如加入从句、连词、表语、定语、状语等等,使句子丰富多彩。

例如:我们在表述一个基本句子的时候可以说:She is my mother.这就是一个基本句子。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丰富它的内容,我们可以改写成:She is my beautiful mother。也能够改写成:The woman,who he said,is my mother。这些表述,在都是来源与我们一般所看到的基本句型,在基本句型的基础之上,我们去不断的改写,丰富它,就能够表述出我们所希望表达的意义。才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去理解语言文化的丰富多彩。体会不同的语言艺术。

由此,我们可以基本去理解英语学习中,句子的主谓宾关系在一句话中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去分析一个句子的主谓宾部分,才能真正的去理解一个句子的主干。反之也一样,在一个不能完全理解的句子过程中,必要的去减少句子中的修饰、限定、强调部分,才能够理解句子的主要中心思想。

只有在英语学习中,坚持对于一个句子每个部分的理解,不断深入学习,才能减少错误,增加学生自身对于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学习,这样就能提升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使英语的学习拜托机械化、公式化的过程,成为一种真正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张亚玲. 英语句法歧义聚的背景分析

【2】沈 璐.英语句子基本结构的认识

【3】戴月玲.英语的基本句子结构

句子结构范文3

关键词: 认知; 句子结构; 比较

中图分类号: H3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138-02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法不是任意性的,自主的形式系统,语言原本是观念化的现实的符号表达,只有把语言看成是按特定社会的文化规约建构起来的观念内容,才能对语言结构尤其是句法结构做出重要的概括和合理的说明,只有分析语法所反映出来的不同民族认知和理解外部现实的独特视点,才能对句法规则的解释给予说明和归纳。[1]

本文将从认知的角度对英汉不同民族的句法结构进行比,探求英汉民族认知模式的差异在句中结构的反映以利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两种语言。

一、英汉民族不同的认知模式

语言中的个性特征最能反映语言的特色和语言使用者认知模式的差异。认知模式的不同必然会导致表达方式的不同。在认知方面,英美民族重分析,轻综合,重概念,忌笼统,强调人权,主张个人至上,重视特殊的辨识,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人对自然的索取,而汉民族重综合,轻分析,重意合,轻言传;崇尚群体意识,强调同一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两种认知模式反映在句子结构上是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注重形合,即词和句子组合主要是通过显性的形态变化体现出来。而汉语在句子结构上注重隐性连贯,逻辑顺序和意合,在外部形式上没有明显的形态标志。前者注重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后者注重行文意义上的连贯。[2]

二、英汉民族认知模式的差异在句子结构中的反映

1. 树型结构与竹型结构的认知比较

英语句子主干结构(即主、谓、宾)突出,有如树干,在表达复杂思想时,英语往往是先把句子的主语和主要动词这根主干竖起,然后再运用各种连接词或短语把各种成分挂靠上去。因此有人把英语句子比作树式结构。如:Pea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k of hundreds of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to produce a unique millennium technology calendan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s when we can expect hundreds of key break through and discoveries to take place. 该句子的主干为Person has pieced together the word…calendar that gives the latest dates when we can expect…to take place. 遇到此类英语长句,只要将枝叶剪去,就能找到主干,这是理解整个句子的关键所在。

汉语在表达复杂思想时,则多借助动词,按动作发生的顺序,或按逻辑顺序,逐层交代,层层铺开,因此汉语的句子结构有如一根竹子,一节一节地连下去。[3]同样的意思汉语句式为“皮尔森汇集世界各地数百位研究人员的成果,编制了一个独特的新技术千年历,它列出了人们有望看到数百项重大突破和发现的最迟日期。”汉语是一个短句接一个短句地往下叙述。因此理解该句要从竹型结构中看出主次关系。这两种不同的结构类型正好反映了英文化的细节分析认知模式和汉文化的整体综合认知模式的差异。

2. 语序差异的认知比较

语序指语言单位在组合中的排列次序。它体现了词语之间的关系,是言内意义在句法层的突出表现。本文主要探讨英汉句子中各个成分的排列顺序。由于英美民族和汉族是不同的民族,其认知模式必然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也就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序。

英美民族反映现实的认知思维模式主要是:

主体行为行为客体行为标志

这一认知思维模式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主语+谓语+宾语+状语(以及较长的定语必须后置等)

汉民族的认知思维模式是:

主体行为标志行为行为客体

这一认知思维模式所引起的语言表达模式是:

主语+状语+谓语+宾语(以及定语必须前置等)[4]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英语和汉语在基本语序上是大同小异。“同”的是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异”的是状语和定语的位置。

(1)状语位置的比较

英语中状语的位置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句首位置;句中位置;句未位置。[5]汉语中没有句末状语。只有句首状语和句中状语。汉语句中位置为状语的常位。英语以句末位置为状语的常位。若一个句子里含有多项状语,英语多项状语的前后顺序与汉语的顺序不对应。

英语中多重状语在句中的排列顺序通常如下:

动词方式状语地点状语时间状语

汉语中多重状语在句中的排列通常如下:

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动词

如: a、 The children play happily in the park every day.

b、孩子们每天在公园里幸福地玩耍。

以上句子看出状语顺序的不同,其原因是受英汉民族不同时空认知模式的影响。英美民族的认知模式习惯于由小见大,由窄到宽,从近到远,而汉族则恰恰相反。

(2)定语位置的比较

在英语中,单个形容词、名词、分词或数词等做定语时才可以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前面;短语,从句作定语都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之后,甚至有些单个形容词或分词,也往往因为修饰习惯的缘故而被放在了中心词之后。而汉语中,凡是定语,无论长短,都放在被修饰的中心词之前。英语和汉语都可能出现多重定语修饰同一个中心词,例如:

a.There are some big round old French eating tables in the hall.

b.大厅里摆着几张老式的,法国式的,又大又圆的餐桌。

以上句子可知英语中含有多项定语的句子,定语的基本顺序是由近及远,从次要意义到主要意义,从小范围到大范围,体现从部分到整体的认知模式;而汉语表达恰好相反,所有定语都放在所修饰词的前面,体现从整体到部分的综合认知模式。

(3)叙事与表态(结论)的认知比较

如果一个句子有叙事部分,又有表达态度和情感的部分,在英语中,是先简洁表态,把观点、态度、结论放在句首,然后具体描述情况或经过。即英语遵循“先表态后叙事”的认知模式。汉语则先把事情陈述出来,然后再表示个人的态度或情感。即汉语遵循着“先叙事后表态”的认知模式。如:

a. I was shocked when I heard you’d finished your research project a whole month early.

b. 当我听说你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研究项目,我感到很震惊。

从例句看出英汉句子叙事部分和表态部分的顺序正好相反,这体现了英汉民族不同的认知模式,英美民族通常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然后再作解释,而汉民族习惯于先陈述缘由,后归纳总结,点破主题。

3. 主语指称的认知比较

汉语句子的主语多为人称,即使没有特定的人,我们也常常用“人们”来指称。英语除了用人做主语,还常用抽象名词做主语。简言之,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中国传统的哲学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重要性。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汉语往往以有生命的、具体的名词或代词作句子的主语。而英美民族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反映到语言上就是英语多用无生命、抽象的名词做主语。

例如:

a. Not a sound reached our ears.

b. 我们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以上例句看出这其实是一种认知模式的转换,由客观变为主观,而在语言上,则是由英语的无人称句转换成汉语的人称句,或以英语的物称来替换汉语的人称。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既是认知的核心,又是认知的过程。人的语言表达受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支配。认知不同,必然造成句子结构的不同。因此英语教师应该进行英汉对比研究,并把英汉对比分析运用到教学中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分析部分对应和不对应的现象,使学生了解英汉民族不同的认知模式,了解英汉句子结构特征,逐步摆脱母语的干扰,用英语语言习惯来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1] 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 蔡基刚.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张春柏.英汉汉英翻译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句子结构范文4

高职高专 英语句子结构 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学生整体英语水平滞后,个体差异极大。在新生入学之后,我们通过查阅学生的高考成绩、摸底考试成绩等多种方式对新生入学时的英语词汇量、阅读和听说能力进行调查。了解到学生的平均英语词汇量约800~1000个左右,单词基础较差。同时,阅读能力和听说能力也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句子的结构反应很迟钝、对行文的风格没感觉、把握不住听力中长句的主干、写作中连最起码的句子结构知识都不懂,这种情况归根到底就是对英语句子结构的陌生,对某些句子结构的预判出现错误,没有弄清句子成分出现的位置和顺序。针对学生在句子结构方面的困惑,结合《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对高职高专学生进行专项的英语句子结构教学,不仅必要而且是十分重要的,这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英语学习,提高运用能力。

一、提高意识,巩固学生英语句子基础

1.培养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的意识

句子结构教学不仅让学生应付高职高专阶段的英语考试,而且也有很强的实际应用的目的。一方面,句子结构产生于人们的语言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使人们的语言实践更科学。不重视句子结构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忽视句子结构对语言实践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重视句子结构的教学,则有利于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应不断地向学生阐明掌握句子结构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掌握句子结构的意识和能力。

2.认识词类和成分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句子成分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只有感性认识,而尚未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要学好句子结构,首先必须认识词类和句子成分,句子结构是由多个句子成分构成的,不同的成分由不同的词类充当。同一个词类可以在句中充当不同的成分,同一个句子成分也可以由不同的词类来担任。词类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数词和冠词等。句子成分是句子的组成成分。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有一定的组合关系,按照不同的关系,可以把句子分为不同的组成成分。句子成分由词或词组充当。英语的基本成分有七种:主语、谓语、表语、宾语、定语、状语和宾语补足语。弄清各种句子成分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以及由何种词类或从句充当。

3.牢记简单句

简单句是指只有一个主语(或并列主语)和一个谓语(或并列谓语)的句子。根据句子的基本结构简单句分为五种句型:主语+谓语(不及物动词);主语+谓语(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介/副)+宾语;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主语+谓语+间接宾语(指人)+直接宾语(指物);主语+连系动词+表语(谓语)。

4.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掌握句子结构

句子根据其结构可划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合句。在这三类句型中,最基础的教学内容是掌握简单句的句型特点,这也是学生掌握好句子结构的关健。教师切莫以为这些句子很简单,学生一下子就学会,教学走过场;而应循序渐进,讲清楚句型特点,设计好专项练习,检查落到实处。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并列句和复合句打下基础。

二、培养学生清晰的英语句子思维

虽然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记忆学习,熟记一定的英语句子,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受到之前英语学习所形成的模糊概念及母语――汉语的影响,在句子运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语义表达上的混淆。所以对学生讲解英语句子的时候,对英语句子结构思维的把握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汉语句子是语义结构,可分为话题和说明两部分。英语句子是语法结构,可分为SVO三部分。在学习英语句子的时候,必须懂得这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前者属印欧语系,后者属汉藏语系),因而其句子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英语句子是语法结构,可分为主――谓――宾(SVO)三部分。汉语句子是语义结构,可分为话题和说明(TC)两部分。把汉语译为英语时,必须懂得这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不同。汉语话题是语义的,英语主语是语法的汉语句子的概念基本上是话题评论式的,可以看成二分结构,这是从句子的顺序上说的。它先提出一个话题,接着是评论或解说。话题是语义的,和后面的评论不存在一致关系。话题是说话人想要说明的对象,是句子的主体,是全句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总是放在句子的开头处。评论部分是述说话题的成分,位于话题之后,对话题进行说明、解释、质疑。汉语话题的形式多种多样,话题和评论都可以是词、短语或句子。

三、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英语句子的记忆和理解

对学生练习英语最好的环境就是在全英的环境里生活学习,但是高职高专类院校资源相对有限,在外籍英语老师人数不多情况下,应当恰当地利用英文电影,让学生听到,看到所学的英语句子在生活中运用的情景,以加深英语句子的记忆与理解。

高职高专的学生对于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授课反应比较冷淡,而对于利用多媒体进行的多维教学,都会显示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通过看电影学习英语是学生最受欢迎的方式之一。看电影学英语的门槛并不是很高,但想从中获益却大有学问。电影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声音与图象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信息,而广播不同,它传达的是比较纯净的文本信息。想要从电影中学到地道的英语,需要循序渐进。因为这种多维的信息载体含有太多的内容,需要逐步筛选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看电影在开始阶段还是看带有中文字幕的比较好,不然的话可能无法引起兴趣。同时要对照字幕,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DVD碟片中一般都可以选择第一、第二字幕,让学生看着中英文句子之间翻译时,体会两种语言句子结构的差异。

四、结语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要求,教师要先精选各个类型的句子,汇编成专题,在教师指导下,分期分批让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讨论等方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对句子结构这些语言知识的要求,达到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有意识地将句子结构的教学与词汇教学、语篇教学及选择填空、语法填空、写作技能训练等试题融合起来,多讲、多练、多分析,使句子结构教学自然地渗透其中,让结构与功能相互依存,在使用中学习,在学习中使用,使学生真正掌握英语句子。

参考文献:

[1]赵德鑫.英语句子结构和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句子结构范文5

1、肯定句:主语加have或has加动词的过去分词加宾语。

2、否定句:主语加havenot或hasnot加动词的过去分词加宾语。

3、一般疑问句:Have或Has加主语加动词的过去分词加宾语加问号。

4、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加一般疑问句。

句子结构范文6

关键词:   功能交际应用语言模型;句子;话语句; 三个平面理论;四个平面理论

1.引言

在语言学中对句子的多层面的研究起源于捷克语言学家Фр.Данеш (Frantishke Danesh),他在《句子三个平面的句法研究》[1964]一文中提出了“从三个层次的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思想,即从语义、句法、交际三个平面研究句法。这一思想被俄罗斯语言学家Л.П. Ломтев [1979], А.Е. Кибрик [1979], В.А. Белошапкова [1977]等继承并发扬,其中Белошапков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项式”理论,指“在句法学研究中,存在三个不同的研究侧面,亦可称作句法结构中的三种机制:结构机制(конструк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语义机制(семант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和交际机制(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这三种机制(侧面)相互支撑、互为补充,构成了整个句法学研究的完整系统。”[杜桂枝,2000:118]

三个平面理论在现代汉语言学界也得到广泛应用。提倡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相区分又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有胡裕树、范晓、胡附、文练等*。

任何语言学理论都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有其传承性。句子的三个平面理论也是如此,亦在继续不断地完善着。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就是在三个平面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下面我们就详细阐述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在功能交际应用语言模型框架内提出的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

2.句子的四个平面理论产生的依据

在功能交际语言学中有两个研究语言模型的流派:一种是科学院派(包括Г.А.Золотова),一种是理论实践(大学)派。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属于后者,她对句子的研究完全是从功能交际的角度出发的, 她研究的是带有作者观点在内的具体的话语句(предложение-высказывание),即抽象样板的具体言语体现(речевая реализация),是交际单位,而不只是结构单位[2000: 195]。

如果在句子中只看到词形链条上词汇和语法意义相加得出的句子意义,那么句子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和另外一些句子У Маши беглое чтение; Чтению Маши присуща беглость; Чтение Маши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остью; Маша—это беглость чтения就都成了原始言语句,对它们的选择只取决于篇章的类型。如果按照传统句子结构模式理论,即句子是最低限度述谓的抽象样板,那么句子В лесу живет медведь中的в лесу是全句限定语(детерминант),即补充限定整个句子的成分。

按照这种方法,学生对句子的学习将成为不考虑句子内容而只是对篇章类型和相应句子模型的机械记忆,这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而这个负担远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承受的。

如果在句子中首先看到的是其内容常体(содержательный инвариант),而且这个内容是可以用不同的句子形式结构表达的,那么上面列举的关于Маша的句子就是拥有相同所指内容的句子,也就是说这些句子在内容平面上是相同的,但在其他平面(交际、语义和形式平面)却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别也正体现在这里。

应用语言模型框架研究的对象是话语句,即抽象样板的具体言语体现。话语句与抽象样板的区别在于前者具备述谓化关系(предикация)。跟П.А. Лекан[1975,1983]一样,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2000]也区分述谓性(предикативность),即句子的情态、时间、人称语法意义,以及构成话语平面的述谓化两个概念。述谓性的标志是有或没有动词,而述谓化的标志是语调。“句子是述谓语段的词的组合”[Реформатский, 1996:332; Шмелев, 1976: 41-42, 79]。

句子就其称名功能本身(比如画的名称)来讲只有述谓性,而不具备述谓化,故不是话语句。试比较下列句子的语调。在读Саврасов画的名称 «Грачи прилетели»时,两个词形只有一个调位,而Некрасов诗歌的第一行 ØПоздняя осень. ØГрачи Øулетели则有三个调位。同样, Шишкин画的名称 «Осенний день. Сокольники»的语调和以这句话做背景陈述时的语调也是完全不同的:Осенний Øдень. ØСокольники. 以上每个句子都有述谓性,但述谓化只出现在第二类句子里,因为读它们时要用述谓语调。

话语句是反映具体类型事件的内容常体的言语体现。比如地质学家根据湖周围的岩石是红色的,可做出湖里有水银的逻辑推断。这一事件在不同论述中可有不同的陈述。在描述性言语中需要用在谓语位置上明确指出逻辑推断或复合句主句中的主语位置上有信源说明(авторизатор)的句型,如从属复合句:Так как цвет скал был красный, я догадался / думаю / подумал, что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并列复合句:Цвет скал был красный, и я догадался, что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 或者简单句:По красному цвету скал я догадался (不能用подумал或 думаю), что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 在交际性言语中,当直接观察和讨论参加者已知的客观事实时,需要选择逻辑推断转移至边缘而信源说明省略的句型:Судя&n bsp;по (красному) цвету скал в озере есть ртуть. 或者述谓化关系用原因特征与推断之间的关系表示:(Красный) цвет скал свидетельствует о наличии о озере ртути. 此时的信源说明意义保留在动词свидетельствовать中。

最适合表达内容常体的形式是形义对称结构(изосемическ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Золотова, 1982]或称原型*结构(прототипичная к.)[Лакофф, 1996],比如句子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和В России живет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而话语句У Миши беглое чтение – У Миши—беглость в чтении – Чтение Миши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остью – Чтение Миши—это сама беглость; 以及Россию населяет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 Население России 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о –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в России много – Количество населяющих Россию нацио?擐学荮瞌擐唰悃洄支?nbsp;в России велико等等则是用不同形式结构对句子常体的展示。

这些话语句之间还有更深的区别,因为不只形式本身很重要,而且内容相同的同义句系列在相同模型的包装下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由形义对称结构表示的内容常体就好比剧本,而其可能的体现,则好比按该剧本排演的话剧。

А.Е.Кибрик [1992:19] 的“自然模型论” (естественный модель) (即相应的语言模型应该能解释语言事实上是如何建构的)和“语义先决论”(无论是句法内容还是形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语义内容预先决定的)促使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看到话语句是个多平面的单位,而且其每一个平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结构。

3.句子四个平面理论的内容及四个平面的相互关系

М.В.Всеволодова[2000:199-201]提出,句子不是象Фр.Данеш主张的那样只有三个平面,而是有四个平面,而且其顺序也不同:第一个平面是所指平面(денотативный уровень),这是基础平面,体现在所指结构中;第二个平面是交际平面(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 у.)和交际结构,即实义切分。第三个平面是语义平面(семантический у.)和语义结构;第四个平面是形式平面(формальный у.)和形式结构。

3.1 所指平面反映的是语言外事实——即类型情景(типовая ситуация)*。类型情景由述体及其必有的参加者——论元(аргументы)构成。论元可能是题元(актанты),也可能是状元(сирконстанты)。比如句子В лесу живет медведь中的处所状元(сирконстант-локатив) в лесу就是存在述体的论元[Арутюнова, 1976]。述体是连接题元和状元的行为、状态、关系、存在和特征(质量和数量)。题元是事件的参加者,它包括:

1)主事(протагонист)——所指平面上主体类角色,是构成情景的唯一或首要题元参加者[Шмелева, 1994:42]。它与存在述体连用时是存在主体(экзисциенс):В лесу водятся волки;与动态述体连用时可能是生命主事,即施事(агенс):Рабочие строят дом;也可能是非生命主事,即力(сила):Течением унесло лодку;或者是机能(функтив):Самолет приземлился;与状态述体连用上时是状态主体(экспериенцер):Старик страдает астмой;与特征述体连用时是被描述者(дескриптив):Это пальто новое;与关系述体连用时是关系对象(релянт):Петя – брат Миши; Оле и Наде смерть.

2)受事(пациент)——情景的第二所指参加者,是主事行为的涉及对象:Я купил книгу.

3)与事(адресат)——主事和受事之后的第三情景参加者,它不受主事的直接影响:Он подарил отцу часы.

4)工具(инструмент)——帮助情景实现的物体。按照顺序它可以是第二位的:Он ходит на костылях; 第三位的:Я мою руки мылом;第三和第四位的:Мама кормит сына кошей с ложкой.

5)情景元(ситуант)——使情景变复杂或具体的参加者。它要么使基本命题复杂化,比如句子Я сидел с книжкой в руке中的книжка没有改变基本命题,而只是使命题复杂化了的参加者,叫共事(комитатив);要么使题元或状元复杂化,如上句中的рука是主事的一部分,叫伙事(партитив);而на обложке журнала中的 обложка 是处所伙事。

所指结构反映的是类型情景的具体体现,亦即具体事实、现实生活原型事件的结构,故进入该结构的还可能有补充角色,即不是该述体的论元,但是是话语句的必有角色,因为这些角色反映了该事实的结构。Всеволодова将其称之为“助元”(партиципанты)。比如话语句В России живет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中的述体жить的论元有:主事——具体表现为存在主事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и,处所词Россия和助元——数量词(квантитатив) много,这个数量格是该话语句所必须的。就象句子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中的бегло一样,其述题位置已经证实了它的必要性。

所指结构的成素就好象剧中人物和话剧的舞台场景。原型话语句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和В России живет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就如同按照剧本——事实结构排演的话剧,没有任何发自说话者的主观意愿,也就是说没有交际前景(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ая перспектива)。

3.2交际平面反映的是情景发话者的认识平面。这个情景是受情景制约的。它确定思维的对象——主题(тема),亦即被述谓化成素(предицируемый компонент),以及思维对象的特征——述题(рема),亦即述谓化成素(предицирующий к.),也就是指包括带主要句重音词在内的词群[Падучева, 1985: 112]。依此确定语义结构的述体框架。关于Маша读书的句子可有以下几种实义切分形式:

1)主题是施事名词,述题是述体及特征,可有以下言语体现:Маша // читает бегло; У Маши // беглое чтение; Маша //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ым чтением; Маше // свойственна беглость в чтении; Маша – сама беглое чтение等等。

2)主题是行为名称,述题是特征,而施事名词在切分符号前,可有以下话语句:Читает Маша // бегло; Чтение у Маши // беглое; Машинному чтению // свойственна беглость; Чтение Маши / Машина чтение //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остью; Чтение Маши – это сама беглость.

3)主题是特征,述题是施事或施事和行为的结合,如:Бегло читает // Маша; Беглость чтения – у Миши; Беглостью отличается // Машино чтение; Беглостью в чтении // отличается Маша.

正是这个建构话语句的平面决定着话语句成素的基本词序。即使象Арутюнова[1976]曾指出的那样,有一些形式结构直接依赖于词形次序的情况,但交际平面不总能决定句子的形式结构。交际平面紧跟所指平面之后的原因是它对位于其后的语义平面结构和形式平面结构都有直接的影响。这个平面就好比导演意图与话剧主角的关系,但不总是与剧本主角的关系。

3. 3语义平面反映的是向受话人传达事实时说话人的主观认识。语义结构有几个界面,每个界面都与其他各个平面连接着,可以说,语义平面是连接其他各平面的句子核心。

1)语义结构的第一个界面与所指平面连接。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情景参加者的数量成分和特征成分,比如关于俄罗斯人口的句子可以省略述体жить,试比较:В России –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Россия многонациональна等等。但句中可加入某些结构词,如 количество一词: В России (живет) большое количеств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在关于Маша读书的句子中省略掉了客体名词,但可加入象характеризуется, свойствен, отличается一类词,因为句子内容中带有特征的特点。

正是在这个语义结构界面框架里,既可以引入作者的主观信源说明补充(авторизационные добавки):В России, как известно,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Маша, по-моему, читает бегло; 又可以引入作者的主观态式补充(модусные добавки): Именно 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 Не только в России живет много 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ей. 引入句子结构的信源意义使所指结构变复杂,因为它们在句子结构内部建立了补充事件命题,而态式意义则只留存在语义结构中,也可能出现在形式结构中。

2)语义结构的第二个界面与实义切分相关联,因为主题总是主体、思维的对象。正是实义切分建立了述谓化关系。但有时由于某种原因已有的述谓化关系不能进入某些陈说类型,这是另外一回事,比如在口语陈说中主题是行为名词的句子很正常,如:ØЧитает Маша //Øбегло.但在公文语体陈说中就不适宜,因为这种句子要求强烈的重音切分。为了避免这种“不适宜”就要选择将主题中的谓语换成主语的句型,这种句型的主题不要求强烈的重音切分,如:Чтение Михаила Сергеева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остью. 然而,这种做法已经与语义结构的第三个界面相关联了。

3)语义结构的第三个界面反映的是被作者传达的事实结构的缩影(ракурс),它与形式结构直接相联。正是在这里才可以提及由主体-述体对构成的纯语义结构。为了与所指结构相区别,纯语义结构应该被称为命题。确实,话语句(1) Олег хорошо учится 和(2) Олег хороший ученик的所指结构相同,区别就在于其命题不同。在例(1)原型句中是事件命题,而在例(2)中却是逻辑命题。这个类型情景的所指结构跟有关Маша的句子一样,都是由动态述体、施事和行为的性质特征构成的。然而,在例(2)中我们从外部看到的却是另外的情景,一个由描述主事(протагонист-дескриптив)(即性质或数量的承载者)及其性质特征构成的情景,试比较:Олег относится к числу хороших учеников. 但是所指结构显示,这不过是同一剧本的另外一出戏,也就是说其中的性质特征不过是类似的假象,没必要让这些假象使生活变复杂。所以在语义结构里最好用主体和述体这两个述语。正是主体-述体关系构成了句子模型的类型意义(типовое значение)[Золо?洄唰缨? 1982:98-99]。类型意义在形式结构中也有所体现,一定的形式结构决定着一定的类型意义。

正如Г.А. Золотова指出的那样,由名词一格形式和动词陈述形式构成的模型,如:Маша читает; Отец копает грядки; Подъехала машина等都拥有“主体及其动态特征(行为)”类型意义。

由一格名词和形容词构成的模型,根据形容词的词汇意义可拥有以下类型意义:

1)“主体及其性质特征”:Маша красивая; Дом высокий; Вода в речке прозрачная.

2)“主体及其状态”:Вера больна; Он был зол.

3)“主体及其与其他人或物的关系”Маша дружна с Олей.

助元的出现能够影响模型的类型意义,比如句子Маша читает бегло 一句中性质特征的出现使其类型意义变成:“主体及其所发出行为的特征”或“主体及其被修饰行为的特征”,试比较有类似类型意义的话语句:Девушка на Кубе танцуют удивительно темпераментно; Саша решает задачи быстро等等。

如果语义结构和所指结构相同,那么内容常体和模型的类型意义就是同构的(изоморфные)*。我们在带中性词序的原型话语句和词序有变化但形式结构不变的话语句中看到的正是这种情况。然而,语义结构可能与所指结构不同,比如句子Олег – хороший ученик,由带类型意义“主体及其所修饰行为的特征”的特征动态模型句变成了带类型意义“主体及其性质-区分特征”的句法变体。于是,关于Маша的剧本可变成主体及其特征的故事,主角不再是Маша,而是其行为:Машино чтение беглое 或Чтение Маши отличается беглостью; Чтению Маши свойственна беглость。此外,还可用存在情景表示完全不同的内容,比如人的智能状态,试比较:Я надеюсь和Во мне живет надежда. 或者物体的参数特征,试比较:Рыба весит пять килограммов; Бассейн имеет в глубину неполных тр??nbsp;метра 和В этой рыбе пять килограммов весу; В бассейне нет и трех метров глубины.

由此可见,语义结构实际上是一种话剧体裁,经常与剧本体裁不符。

3.4 由形式结构表示的形式平面由句子成分构成,是展示语义结构(因为形式结构是体现类型意义的保证)和交际结构的手段。句子成分不只是词形可能结合的成素,而是有交际意义位置的等级系统(иерархиз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о значимых позиций[Вопросы, 1989:23]。这些位置一方面保障句子形式结构本身和句子的构造(每个句子成分的位置都被一定形式的一定词类占据着),另一方面又是说话者划分所指结构的每个组成成素交际级(коммуникативный ранг)的保证。

Всеволодова将句子成分看成是由以下三个形式特点决定的位置:1) 在句子结构中的位置;2) 能够占据该位置的词的词类属性;3) 能够占据该位置的词类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