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范例6篇

课文

课文范文1

某市中学语文青年教师研究会会员大会暨中学语文学科第三次教学研讨会正在举行,这次研究会设定的中心是记叙文的阅读和学法指导。会议的主要内容为听课,依次为《八只小猫》(两人先后上此课)、《白杨礼赞》、《过万重山漫想》、《致橡树》。前两篇为初中课文,后两篇为高中课文。五位老师或是市教坛新秀,或是曾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过奖,可谓都是全市中学语文教学的精英,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本地区中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在引入课题时,第一位先拿出四件工艺品让学生看了一眼,然后写下题目“八只小猫”,相当勉强,有一种油水分离的感觉。第二位由英语中的“中国”即“瓷器”说起,并展示五只瓷小猫,后板书课题,比较自然,却明显模仿别人。第三位大概是为了突出政治,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中国驻南使馆”说到“白杨礼赞”,相当牵强。第四位提问《过万重山漫想》能否改为《过万重山》就算导入了。第五位说“美即诗”、“诗是文学的灵魂”,后板书“致橡树”。

可以说除了第二位老师的导入较为贴切一点之外,其他几位的引题纯粹是做做样子,成了一种游离于内容之外的形式。其实,作为公开课来说,学生们一般已经知道要讲的课文,还需要假惺惺绕圈子吗?一些文章把“导语”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不恰当地夸大了导语的功效,才使得有人绞尽脑汁地编排导语。

导入新课之后,接下来就是让学生带着一连串的问题默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或听教师范读。其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所提的问题,找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段落,好让老师接下来讲解分析。找不到没关系,老师可以一步一步地引路,直至“入瓮”。

或许你打算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但一定会有人说你是十足的外行。可我们平时阅读时都带着问题吗?想必不是,也不可能,带着问题去听读课文却是语文课惯用的伎俩。学生边听读边思考,让学生开动脑筋,多好的愿望呀。可这样一来,听读时就难以仔细欣赏课文了。因为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要留意与问题有关的语句,这就难免要破坏文章的整体感,此时的课文已经被问题肢解得支离破碎。当然,听读课文是实实在在的必要,但一定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太急功近利了。从某种意义上也就难免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章的艺术性。

倒不如让学生放松心情,从容地把课文读下来,然后请学生自由地谈谈文章读后留下的印象,比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方面引起你的注意?听读课文时有无遇到疑难问题?指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分析。至于问题“怎样的八只小猫”、“找出作者写喜爱小猫的语句”、“划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句子”、“找一找,哪些句子表示作者过万重山展开联想的”、“‘致橡树’的爱情观”等,教师先入为主设计出的问题,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阅读思维,把学生引入已设定好的圈子里。也就是说,不允许学生有别的思想,只能顺着老师的思路去读课文。学生失去了阅读的个性,只能为应付老师而被动地阅读。幸好,我们平时的阅读随意而散漫,否则,天天带着问题去读书看报,也太累人了。

第三步很自然地要为落实教学目标进行重点语段的阅读和分析。《八只小猫》对小猫的描写在第二段,从直接描写到间接描写,从小猫的外形(大小、姿态、毛色),写到神韵(简直是个孩子),再写到情态(不可分割的一个集体),这样的分析好像抓住了重点,讲明了知识点。但为了讲深讲透某些关键字词,漏洞就出来了。教师问:“为什么八只小猫简直就是八个孩子?”当学生答不上来时,教师就自圆其说:“猫的眼睛像小孩的眼睛。”把神似说成形似。“祖母特别是外祖母却蓦然发现她的小孙孙正在里面”,为什么这里用了“特别”一词?老师说:“因为外祖母更喜爱小孙孙。”此言差矣。老师要求学生用四个字概括八只小猫姿态的特点时,当学生说“千姿百态”,老师说“太夸张了”,因为学生未说出老师所企盼的那个成语。学生们还来不及回味,就要学生开始背诵;整个过程学生只能照本宣科地回答提问,不会思考和概括,再要学生编一个童话,也太强学生所难了。尽管是两位性格各异的老师同讲《八只小猫》的课,但惊人的相似之处是:抓住课文第二段进行讲读,就连板书内容和格式也差不多。

学习《白杨礼赞》就专门分析描写白杨树外形特征的那一段。从外部形态到内在气质,然后研究“四个反问句”,研究“树――人――精神――礼赞”的象征意义。茅盾先生写的其它段落就没有用处了。这篇散文你再听其他语文老师讲,也是这样的教学思路。尽管不是同一个老师指点,尽管所处的地域相隔遥远,但这种教法很多人在套用。毕竟教学参考书只有一本,所以万变不离其宗。变的只是一些花样,不变的是参考书上头头是道的说明和提示。由于《白杨礼赞》的结构艺术和课本的单元教学要求无关,茅盾先生在此文中精心营造的起承转合和气势情态就没人去理睬了,这也就难怪不少老师把整篇文章割裂开来。有的老师还提议用分析这篇课文的方法去欣赏朱自清的《春》和《绿》,让人深感不安。用模式化的阅读方法去赏析不同的文章,这也太简单化了。

《过万重山漫想》因为要讲解这篇文章是如何“想象展翅”、“神思飞越”、“思古议今,展望未来”、“面对新长征作者得到什么启示”的。于是,教师不得不努力去发掘一些重点语句来解说这些问题,好让学生于这“经典”之中学到一点东西。教师先和学生对这篇文章的体裁作一番判断,竟说出是“哲理性散文”的结论,令人目瞪口呆。接着让学生去找“表明作者思想展开的句子”,于是所谓的重点句“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被抓住了,不用说文章又给“腰斩”了。随后便围绕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如“无边无际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在历史的长河中作者又想到了什么?”“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什么时候?用什么交通工具?想些什么?”“为什么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世纪末作者再过三峡还可能想什么?”老师讲一个问题,学生看几眼书,然后回答,学生根本不可能从从容容地去读、去感悟课文。如此循环往复,且不说这些问题如何繁琐,单就这一问一看一答的“启发式教学”又有几多意义?

《致橡树》这课,老师在范读后告诉学生“这是一首情诗”,大概为了活跃气氛,还要求学生“讨论讨论爱情”,便分别提问男女学生“自己心目中的‘爱人’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或许还想让学生树立诗中所描写的爱情观:相互独立平等、相互依存结合。可学生毕竟尚无爱情经验,况且对高中生来说这是个敏感的问题,所以讨论就无法展开,倒是该诗表达的爱情观学生对答如流,因为课本上“自读提示”已注明了。接着,要求学生边朗读边听老师讲解。读是必要的,通过读才能领会诗中的思想感情。但解诗则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诗是要用心灵去感受的,意会比言传要好。老师明白这个道理,却又不得不犯这一错误。诗的内容越是与读者情感体验相近,领会越深刻。否则,再多的解释也苍白无力。诗歌教学最好还是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品味诗的意境,再引导学生去理解诗的艺术魅力。这样就不至于纠缠在“为什么用‘橡树’象征男性,用‘木棉’象征女性”所谓的问题上了。

课文范文2

启示要有个性化,作文引导自然要精心安排了。

一走进教室,我首先在黑板上写下了“1”“0.9”“1.1”三个数字。在学生的惊讶声中,我再次了一个指令:“大家算算,三个数字之间相差多少?”虽然孩子们对于我今天的反常有点疑惑,但还是很快就口算出答案。占旭说:“1和0.9之间相差0.1,1和1.1之间相差0.1,0.9和1.1之间相差0.2。”我竖起大拇指:“不愧为我们班的数学课代表,就是快。同学们,看到老师写的这些数字,你们的心理有什么想法吗?”

郑雨昊首先说:“我心里很奇怪,今天不是上语文课吗?怎么语文老师在黑板上写起数字来了?”

李丹说:“我在怀疑,老师是不是走错班级了,怎么班级课程表上安排的是语文课却上起数学课来了?”

温贝宁说:“我觉得老师要么是已经改行教数学了,要么是有什么毛病了。”这小家伙,还是那么直率搞怪。

我回应:“老师很正常,一点毛病都没有。既然上了数学了,我就再讲下去。你们看这三个数字相差大吗?”

“不大!”

“那么,你们猜猜,把十个0.9相乘,十个1相乘,十个1.1相乘,它们相差有多少呢?”

这下班级里一下热闹起来了,有猜相差一百的曹元杰,这话刚讲出来就被哄笑淹没了;有猜相差还是0.2的林佳伟,结果自然收获了不少“喝彩”;还有同桌之间就争论起来的殷雨晨和徐哲龙……

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提示说:“为什么还不拿出你们的计算器来算一算呢?”

按过一阵计算器之后,让孩子们惊讶的答案出来了,十个0.9相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等于0.35,十个1相乘得数还是1,十个1.1相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2.59。

“哇,相差了这么多!”一向喜欢大惊小怪的江泽文说。

“还请同学们用计算器再算一算,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我又布置了一个要求。

“呀,竟然是7倍啊!”占旭夸张地抖动着计算器。

我先不理他,板书“7倍”后问:“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徐晶说:“因为原来是相差了一点,后来用乘法,十个连乘,就把他们的差距给扩大了。”

毛雨晴说:“虽然原本就差了一点点,可是积是乘出来的,得数就相差很多了。”

我板书了一个“积”字。

占旭见了,说:“这几个数字开始的时候相差不多,但是一次次积累起来,相差就非常多了!”

“说得真到位!”我在“积”字后面又板书“累”字,指着这两个字,说:“积累这个词用得好啊!积累起来,差距就体现出来了。”

我又板书了“差距”两个字,再指着黑板上由数字和词语组成的板书,说:“我们班的孩子都是特别擅长联想的。面对这些数字和词语,你又想到了什么事情呢?”

班级里静默了一会儿,显然,孩子们都渐渐明白,我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徐王强说:“我想到了我自己。老师要求我们每天练写一页正楷字,我第一天没有写,第二天又觉得比较忙,很快就到了周末,我发现我有5张正楷字没有写了,我的字就是这样没有其他同学的美观。”

姜璐艺说:“英语老师本周在外培训,安排我们每天背诵一个单词,我前几天都能够坚持,可是到了星期三的时候,我觉得反正英语老师不在,就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星期五,英语老师突然提前回来了。在抽查单词的时候,我作为英语课代表第一次挨了老师的批评。”说完,她有点不好意思地坐下了。

我插话道:“前两位同学都是从自己的错误积累导致了严重的后果这方面谈的,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内容想说?”

陈柯宇说:“我很喜欢练字,老师布置我们每天写一张正楷字,可是每次我都写两张正楷字,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妈妈说我的字有点脱胎换骨的感觉,老师还表扬我的字像字帖那样美呢!”

刘若愚说:“我的朗读水平不够高,爸爸说这是我无法克服的缺点。我想了想,老师布置我们预习课文时要求先把课文读两遍,我就每篇课文读三遍,读到生字就拼读三次,比老师要求的多一次,还请爸爸教我读课文的一些方法。我觉得我的朗读水平很快提高了,上个月还在年级的读书月主题演讲中获得优秀奖,这是我以前不敢想的。”

我问这两位同学:“你们给自己添加了额外的学习任务,觉得累吗?”

陈柯宇说:“有点累,但是我喜欢。”

刘若愚说:“一开始挺累的,后来就习惯了。”

我说:“听了你们的故事,老师联想到一句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全班的孩子响亮地说着下半句,听得出,他们对于这句格言有了切身的体会。

我在黑板上板书了“自己的联想”,然后说:“同学们,看着这些数字和词语,回想刚才的事情经过,你能够把这一件事情写下来吗?重点要写写自己的心理感受。题目可以先空着。”

李丹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要我们写作文啊!”

温贝宁边拿作文本边说:“我说嘛,语文老师怎么会突然上数学课,原来是一堂作文课。”

我笑了,摸摸温贝宁的小脑袋说:“我说过我很正常的啊!”

往常需要30分钟左右的作文书写,这次全班只花了20分钟就写好了。

“这篇作文还缺了一个开头,能不能给自己的作文取个酷一点的题目?”我再次提醒。

戴晓敏放了第一炮:“《数字的启示》。”

我说:“题目中规中矩,就是显得平常了一点。能不能想个让大家更加有阅读兴趣的题目呢?”

课文范文3

今天,老师让我们回去背课文《所见》给爸爸妈妈听。

吃完晚饭,小明先请爸爸妈妈坐在沙发上,然后背课文给他们听。小明很流利的背下来了,爸爸妈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妈妈拉着小明的手亲切地说:“小明,你能告诉我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小明得意洋洋地说:“当然可以。”当她解释到“忽然比口立”时就不知道怎么说了。他不好意思地说:“妈妈,我忘了。”妈妈耐心地启发他,好好回忆一下老师上课时是怎么说地。小明认真地回忆。“啊,我想起来了。”小明高兴地说。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学课文不能光会背诵,还要理解课文的意思。”小明点点头说:“我记住了。”

课文范文4

今天上午,我们第四节课是语文课,上课铃响后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去上五楼上课。到五楼后,教师给我们排好座后,就开始上课了。

今天苏红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苏红老师给我们上的课是小溪生病了。我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我很积极的发言,并回答问题。

下午回到班级,老师说我去五楼表现非常好,老师给我月牙饼干、糖做为奖励,我非常高兴!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

黑龙江省勃利县逸夫小学一年级:杨佳睿

课文范文5

我今天可真的是背了一天的课文了。一直到了晚上,我还在那里背课文。

这个时候都已经晚上十点多了,妈妈说:“你背了这么久了,总该会背了吧!来,背给我听听。”我只好把语文书给妈妈,就开始背了起来,才背了没几句,妈妈生气地说道:“错,错,你又背错了,你怎么搞的?背了那么久了,到现在还不会背,今天,无论如何要给我背出来,哪怕你晚上不睡觉啊!”糟糕了!这下子妈妈真的发火了。我只能强忍着瞌睡虫,继续背。我在那里读着课文。我读着,读着,就不自觉地倒了下去,睡着了。这个时候,妈妈就拉我起来,让我继续读背。妈妈对我说:“我要你知道,今日事,今日毕,你必须完成。”哎!真是可怜的娃呀!

课文范文6

今天,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作文课。

上课铃响了,向老师严肃的走进教室,向往常一样起立行礼完毕后,便突然把黄晨同学推出了教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黄晨也只好乖乖地站在外面。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不知黄晨那小子又犯什么错误了,真可怜。”“他平时那么爱迟到,肯定是迟到了才被老师罚站的。”大家猜测着。向老师微笑着示意我们停下来,问:“刚才出去的同学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黄晨——”大家齐声回答。“大家熟悉他吗?”老师又问。几声“熟悉”和“不熟悉”的回答声从角落里传来。嘿,黄晨不是犯了什么大错误,老师用他的事来教育我们吧,听那语气又不像,那是怎么回事呢?这时,老师又发问了:“那么同学们有谁知道他今天穿了什么衣服?”大家松了一口气,一番思考后,大家都纷纷举手发言。老师要邹鑫回答,邹鑫说:“是教练服。”又有几个人说是棉袄。“那么大家知道他有什么特征吗?”老师接着问。明冬冬站起来:“他还有一脸雀斑。”全班哄堂大笑。教室里热闹起来。

老师推开门把黄晨请了进来,这是我第一次仔细观察黄晨,脸上是有点点,深蓝色配套运动服,白色运动鞋。黄晨走回座位,大家兴奋不已,纷纷谈论自己的感受。向老师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叫做仔细观察,现在我要求大家把刚才发生的事写在作文本上,题目自拟。”

我兴奋不已,忙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了今天别开生面的一堂课。

这节作文课真有趣。

上一篇机械类专业

下一篇公共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