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范例6篇

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范文1

(一)学习上,缺乏兴趣,成绩不理想

据调查显示,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中,有46%的学习成绩较差,42%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学习困难成为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此外,辍学现象也比较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守儿童生活在家庭教育缺失的5 种模式下,长期与父母分居,缺少父母的管教,自觉能力较差,得不到他人的督促与教导,只是“填鸭”式地被动学习,最终导致留守儿童学习兴趣较低,甚至一些留守儿童放任自流,最终厌学、逃学、辍学。

(二)心理上,易产生心理缺陷

由于家庭功能的弱化,父母缺少和留守儿童在感情上的交流和沟通,忽视对孩子心理的教育和疏导,使他们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在内心缺乏亲情和信任,从而心理扭曲发展,并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人格障碍、性格孤僻、自卑、情感冷漠、失落、封闭等。

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三)行为上,习惯较差,极端行为凸显

道德行为每况愈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行为较差,由此引起的不良行为也经常发生,例如破坏课堂纪律、抽烟、打架斗殴等。习惯行为问题普遍存在。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习惯行为不良,例如不讲卫生、挑吃挑穿、乱花零钱;部分留守儿童习惯行为较差,不听长辈教导,我行我素,说谎骗人,小偷小摸等。不良的习惯行为最终导致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

极端行为问题凸显。集中表现为农村留守儿童在未成年人犯罪率中占比例较大。在辽宁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中,仅鞍山籍的未成年人犯罪,留守儿童就占服刑人员的12 %。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犯罪剧增。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1、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2、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

留守儿童的教育范文2

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教室,还没站稳,就发现文文今天没来。想想她平时除了不愿与同学交流,有时不完成作业外,其他方面都还可以,想必今天一定有特殊原因。等课后再向家长问清楚。可是课还没上完,校长就态度严峻的来敲门。布置好学生,我走出教室,走廊里一位满面愁容的瘦小女人领着哭成泪人似的文文站在那里,我猛地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经了解知道,这位瘦小的女人是文文的母亲,在外打工才回来不久。今天早上她发现给文文祖孙的1500元生活费全不见了。文文已经承认是自己上周拿的,现在只剩下三百多一点……我先是一惊,马上又感到很气愤。心想:才四年级的学生真是大胆,竟然有这样的恶习。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我根据家长的表述回班找到了那些曾向文文借钱的孩子。经过核实我列了一份借钱清单,让他们向家长说明理由并次日把钱带来给我。看着清单上的名字我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存在问题。班里竟然有那么多不同层次的学生乱花钱,甚至还借钱花我都不知道。可是钱数还差了七百多,文文的母亲表示少了的钱就不追究了,毕竟是自己看管不周,希望我能帮她好好教育文文。同时她又开始担忧,她怕同学们知道文文偷家里钱的事会讥讽她。她想给文文转学。文文吓得边哭边摇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想到这是我教育的疏忽,我忙解释到:“人无完人,孩子难免犯错,既然文文已经知道错了,我们就应该给她一个改过的机会。这件事上我也有责任,我没能及时发现文文最近的表现。我们不从根本上改变文文,就算给她转学也是没用的……”家长最终留下了文文。

事后我马上与文文原来的班主任和家长了解情况。原来文文多年来十足是个留守儿童,家庭状况一般,五岁时就和多病的外婆生活在一起,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每年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几天。父母为了弥补对孩子的爱,宁肯自己吃苦,也要想办法满足文文的需要。上四年级后,妈妈觉得文文的零用钱用得太多,就让其外婆由原来的每天五元减到每天的一、二元。没想到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回来后,我特地开展了一节《零用钱的害处》的主题中队会,在会上我告诉同学最近班里借钱花的同学特别多。许多同学向文文借钱,其实文文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文文只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文文为了不失去朋友,不让同学失望先后和妈妈借钱,外婆借钱,由于数额较大,影响了她和家里的关系。你觉得过多的零用钱对你有什么好处?听了我的话,学生有的说乱花钱让他养成了坏习惯;有的说乱花钱使他们忘了父母挣钱的辛苦;有的说零用钱让他们被小食品伤害了身体,还有的说应该通过劳动向父母挣零用钱……通过这次的中队会文文不但没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反而得到更多同学的关心,班里的同学也做到了不乱花钱。

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留心了班级里留守儿童的表现,发现他们的性格比较孤僻、自卑、学习成绩差,经常不完成作业等。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多帮他们辅导,上课时走到他们身边都会多停留一会,借机跟他们聊两句,我自己有事或班里有事总找他们跑跑腿。天气变化了总不忘摸摸他们的衣服增减了没有,还把我自己孩子的一些衣服拿到学校备用。哪个病了我亲自带他到卫生所,事后也不忘按时叮嘱他们按时吃药。每次学生调换座位时尽量把他们调到离我较近的位置。让他们觉得自己时刻被关注、被关心、有价值。更有时候,我会自己打开电话铃声,当着同学们的面装作接家长打来的电话:“你是XX的妈妈呀……他最近表现很好,上课特别认真,愿意回答问题也爱学习了,上次课任老师在我面前也表扬他了……成绩有进步,不过不太稳定,我相信他会赶上来……我挺喜欢他,有什么事我都要他帮我办……放心吧。你等下次他考50分以上再打电话啊……”就这样我总是自导自演,让他们知道我对他们的爱,对他们的期望,同时也为他们间接地定下了学习目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些孩子愿意主动接近我了,也愿意学习了,甚至有几个学生成绩一下子能上升二三十分。有一次,文文的数学竟然考了98分,我忙把她叫到了办公室,给她的妈妈打了电话,电话里“又”把她最近的表现大加赞扬,然后把电话给了她,让她和妈妈说……半个多小时后,她拿着电话出来找我,我看到了她脸上的泪水,不过那是幸福的泪水,是成功后自豪的泪水……交给我电话的同时她说:“老师,妈妈夸我了。爸爸、妈妈挣钱太不容易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他们高兴了也就不会太累了,我还要考大学,将来挣钱养活他们,让他们好好享受生活。”文文的话让我体验到了教育的快乐,让我找到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突破口。

留守儿童的教育范文3

   论文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城市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我国农村地区,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不仅给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新的问题,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分析家庭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探索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非凡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和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据本人对我校的留守儿童深入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人数占全校的25%。就拿我所带的现在这个初中一年级的班来说,全班41名同学,有十个是父母都在大城市打工的留守儿童。这还没有包括父母两人有一方外出的,早出晚归到城镇打工的。这些留守儿童中由隔代监护的占近60%,也就是说这些留守儿童由老人监护的占大多数。还有的一些住在叔叔伯伯家,而往往这些亲戚已经有自己的子女了,这就意味着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家里能得到的关爱是非常有限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留守儿童人数还将呈上升趋势。众所周知,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修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而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家庭教育相对缺失,他们的学习和性格个性的表现都明显有别与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孩子。长期以来,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在受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格发展不健全,性格孤僻。

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的表现得不到有效制止,极大地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发展,致使不少“留守儿童”软弱无助,自卑自闭、寂寞空虚、逆反心理严重。孤僻敏感,爱发脾气,情绪异常,难于沟通。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隔阂,不同程度上形成了人格扭曲隐患。

2、留守儿童”学习功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留守儿童”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3、思想品行新问题较多,不关心班集体,经常违反纪律且屡教不改,对待他人冷漠,我行我素。

父母由于长期在外,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比如说,在我所带的班级里的罗鑫同学是让很多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他的父母离婚了了并且都还在外面打工,每个月父母两方都给很多零用钱,他想买什么父母总是由于愧疚无条件的满足他,这样导致他觉得所有人都应该按照他的要求来做,以他为中心,稍微不符合他的意思就采取非常极端的办法(武力、言语威胁、逃学等)来解决。每次父母打电话关心他学习,他也是极不耐烦,只是想着开口要钱。

4、安全隐患较多,极易受到伤害。

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平安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平安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平安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平安隐患无处不在。比如说,有的孩子住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农活本来就繁忙,再加上本来也上了年纪体力和精力有限,不可能时时关注孩子去哪儿呢,在做什么。在我校老师家访中,张森同学的爷爷奶奶反映,孩子很调皮,下河洗澡,爬上大树等等危险的行为经常都有,他们也管不听。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

1. 父母长期在外,缺乏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他们弥补着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通常是以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施加影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内疚感, 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而这个问题一直得不到家长们的重视或认识不足。有些家长无耐地说:没办法呀,家里只有一亩多的田地,租田地种又赚不了几个钱,不出去打工连生活保障都没有,只能放在家里给老人管教了。甚至有的错误地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职责,只知道每月寄生活费回来,对于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一无所知,最终变成了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还是拿罗鑫同学来说,在有一次他犯错后,我找他谈话,说到他们家的情况,他眼圈都红了。他的有一句话我特别影响深刻,“父母给了我很多零花钱,但是我始终觉得缺少些什么东西”,他说完我就从他的表情上体会到了,他缺少的是安全感,是父母实实在在的关心。其实,无论多么独立的孩子还是很需要父母在身边关爱的,还是很依赖父母的。

2. 隔代教育或上代教育的不足。

多数留守儿童是被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形成隔代教育。他们文化素质和思想觉悟都很低,多采用溺爱的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上的满足,对孩子宽容、放任,有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的,物质上也满足不了多少,仅仅能保证吃穿。其中有不少年老体弱的监护人认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健康就行了,而对于他们的学习、日常行为、心理状况根本没有办法去管教。而留守儿童由其叔、伯、姨等亲属监护则称为上代教育。作为临时的监护人,他们有所顾虑:不是亲生儿女,不好严格管教,而且他们有的已经有子女了,大部分的爱都倾注在亲生儿女身上,对寄养在家的留守儿童只能说是供吃供穿,嘘寒问暖也都可能没做到,这很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同时,留守儿童与监护人难以形成情感、语言上的沟通,从而造成性格孤僻。

3.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到位。

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心理状况没有作全面的、深层次的分析,对他们的认识几乎也是一片空白。往往只有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来想办法补救,提前没有做好预防工作。而在平时的教育中,由于认识不足,教育方法不当,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从而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老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问题儿童难以管理,造成一些老师对他们失去信心,干脆把责任又推给孩子父母的身上,对他们放任不管,只要不触犯校纪校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们完成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就算了。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留守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成年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它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工作,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对社会尤其是学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困惑。但是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各个学校已在不断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网络体系,共同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儿童”留而不乱、留而得乐、留而好学、留而有德。为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用爱激励孩子 

“留守儿童”多数在农村,他们的生活条件比较差,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在他们的心理上,对孩子的“爱”理解是片面,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其实这是种不健康、不负责的爱,是一种溺爱。有的干脆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了穿暖了就是尽到了监护的责任。真正的爱就是一种积极负责任的爱,不但要让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老师在对待留守儿童时应该更加有耐心,多与他们谈心,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把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及时反映给他的父母或是监护人。

2. 指导孩子慎重交友 

中国有句古话:“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这是古人警示我们交友的名言。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如果老师再不适时进行引导,留守儿童很容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会陋习。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他们慎重交友,在初期防微杜渐,以防孩子与有恶习和品德败坏的人交朋友,被引诱变坏。如我班有位留守男生常和一些品行不好的学生在一起,学他们留长头发、拉帮结派、甚至早恋。在课余时间也不会主动学习,总是和他们在一起混着玩。可见,关心留守儿童,他们的交友我们不能忽视,要帮助引导孩子慎重交友,为了孩子,使之健康成长,我们要向孟母学习,把好“孟母择邻”这一关。 

3. 引导“留守儿童”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留守儿童”因特殊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上,缺乏父爱、母爱,心理不完善、感情比较脆弱,再加上青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在爱好和兴趣方面各有所为。因此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培养健康的爱好和兴趣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老师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沟通和培养感情的有利机会,并弥补“留守儿童”空虚心理,起到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远大志向的效果。我班有一名留守男生平时总是一副什么事都无所谓的态度,对班级也不是很关心,但是在有一次班干部选举中同学们都选他为纪律委员。自那以后,他明显的发生了很大转变,担任纪律委员让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让他渴望得到同学们的认可。所以,在班级各项事情上更有积极性了,有时甚至会主动提出自己对班级建设的建议。

4. 注重教育方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对孩子教育时应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对性格不同、脾气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换位思考、多想想,决不能简单行事,动不动就一顿暴打、臭骂,不让孩子论理。这种粗野、蛮横的方式,往往让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教育的任何效果,甚至形成逆反心理让孩子心里演变为仇恨、冷漠的情绪与你作对。这样,长此以往,影响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再有就是对孩子管教不力,一种教育的方式,孩子犯了错误,怕伤孩子感情,轻描淡写说两句完事,长此以往怂恿孩子的坏毛病,最后无法管教,误入歧途。这两种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真正明白你是站在他的角度在替他着想,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留守儿童的教育范文4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

这几年来,关于农村留守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也随之凸显出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安全问题、学习问题等也是目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在社会上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正是因为这样,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头疼的问题,解决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各类有关问题,是迫在眉睫的。

一、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探究

1.农村留守儿童家长因素

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是外出务工,而孩子往往是在爷爷奶奶家住,因此,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日常行为教育也是很缺乏,因为是寄住在亲戚家,所以说日常需要父母的教育也就变成了空缺,幼年时期的农村留守儿童如果没有正当的教育,那么是很容易走偏路的。

2.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管理因素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校内校外合作教育的方面,也是非常不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授课教师不能与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及时进行沟通。农村留守儿童的授课教师在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沟通的时候,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数就只是应付了事。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育管理对策

1.家长要对孩子上心

要想提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那么首先就应该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做起,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正所谓看什么学什么,也就是说,农村留守儿童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而且父母的教育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孩子都是只听父母而不听他人,所以说,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2.学校要对孩子重视

目前,大多数的教育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还是非常低,学校必须对农村留守儿童提升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必须要特殊照顾,这样才能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从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更好地进行学习。

总而言之,必须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视程度,无论是在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方面,还是学校的管理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他们进行更好的教育与管理。

留守儿童的教育范文5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70

由于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比例居高不下。仅以我地任家桥村小为例,该校小学班5个,教师8人,小学生共有89人。全校89名学生中,其父母外出经商、务工,父母病故、离异,学生由公婆、亲友代管的“留守儿童”多达68人,占学生总数的76.4%;单亲外出的学生10人,占学生总数的11.24%;双亲在家的学生仅11人,占学生总数的12.36%;“留守儿童”68人中,靠祖辈监管的64人,占“留守儿童”的94.12%;靠亲友监管的4人,占“留守儿童”的5.88%。近年来,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考察,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我地“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家庭教育的缺失,有的“留守儿童”性格缺陷,人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亲情温暖和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其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失望、孤僻、敏感、胆小等。

第二,家长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不重视学生的学习,造成“留守儿童”的厌学,很多学生学习成绩滑坡大,学习成绩差。

第三,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缺乏监护人的有效监护,有的“留守儿童”不良嗜好增多,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留守儿童”中违纪行为趋多。

第四,由于代养人文化素质低下,缺乏家庭教育技能和方法,使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走上了放任自流和娇宠溺爱两个极端,造成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孝敬老人,好逸恶劳,自私放荡,品行恶劣,道德品质差,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出现道德发展的严重危机。

2 我校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的有益探索

2.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抓好“留守儿童”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工作。学校党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了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做到了每周有研究、有布置,平时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年终有考核。学校狠抓了班主任工作,要求各班班主任在每期开学学生报到注册时,将父母双方的外出务工情况、“留守儿童”监护情况、家庭成员情况,通讯联系方式、方法等进行登记造册,从而掌握了“留守儿童”有关信息,便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

2.2 建立规章,落实责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第一,我们坚持了定期召开“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制度。每学期,学校分季度召开两次“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组织监护人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指导教育方法,交流教育经验,交换“留守儿童”在校内校外的思想、学习、生活、表现等意见,使学校和监护人双方充分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行为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第二,落实了“留守儿童”的定期家访制度。各班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按学校规定对“留守儿童”每月家访一次。通过家访,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表现等情况,发现其思想行为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发现其缺点及错误等不良行为,给予及时的批评教育和科学的引导,使他们能健康幸福的成长。

第三,对“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学校实行了包干负责制。学校将各班“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包干到教师人头,制定教育目标,并登记造册,学校定期检查教育效果,通过对学困生的重点教育,重点帮助,突出了重点,促使学困生转变,使其不断进步。

第四,落实了考核奖惩制度。学校每期期末,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逗硬考核,分项进行量化评分。每期考核后,及时总结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中成功经验和不足,表彰“留守儿童”中的品学皆优的学生和成绩显著的优秀教师、优秀监护人。对工作无进展、教育效果差的教师和监护人,学校与其共同查找原因,并对症下药,立足不放弃每一个“留守儿童”,使其共同前进。

2.3 切实加强团队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结合实际,切实开展好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

第一,学校少先队总部和团支部写出了《致“留守儿童”家长的一封信》和《致“留守儿童”的一封信》,信中体现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并对“留守儿童”的思想、学习和行为提出了要求,对监护人明确了职责,要求履行好监护人的义务,担当起监护人的责任。

第二,针对“留守儿童”中的特困生,学校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全校师生积极为特困生捐款捐物,帮助他们解决了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

第三,针对“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手拉手,一帮一,一对红”的互助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互相交流和了解,弥补了亲情的不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四,针对“留守儿童”中有的行为不良和个性强、脾气怪、不孝敬长辈、自卑孤僻的个性特征,我们在师生中广泛开展了《学守则、守规范》活动和“五心”教育活动。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使有不良行为和性格缺陷的学生改正了错误,规范了行为。

第五,针对“留守儿童”中的违纪违法行为,我们坚持开展了“遵纪守法”、“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等教育活动。我们坚持上好朝周会课、品德课、法制教育课和心理健康课,使学生受到了遵纪守法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了学法、知法、守法。

2.4 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教育和管理好“留守儿童”

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协调努力、齐抓共管,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我校领导经常到新区党委、政府和社区去汇报“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一起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受到新区党委、政府、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新区领导、部门领导通过各种节日以多种形式慰问“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生活上得到了关爱,心灵上得到了温暖。

留守儿童的教育范文6

关键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教育策略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工大量进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也越来越庞大。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缺乏监护。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使其家庭教育缺失,他们当中除极少数孩子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学习成绩优异外,更多的孩子则面临生活、教育、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的影响,对他们的成长不利。在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中,心理问题更令人担忧。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容小视,他们不仅仅是生活上遇到困难,而心理方面遇到的缺陷,解决起来更加棘手,这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些孩子由于亲情的缺失,他们成长过程中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其实在他们这个年龄本该需要家庭的关爱、周围人的赏识,可现实是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很多需要我们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1.亲情的缺失导致大多孩子情感缺失,心理波动

由于父母长期不能陪伴,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情交流较少,长此下去一些不良行为及品质得不到及时矫正,日积月累会导致孩子在思想道德、心理情感等方面出现异常,变得孤独,不合群,我行我素,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2.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养成教育缺失,违纪问题突出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监管不到位,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说谎、乱花钱、打架、通宵上网等不良行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儿童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3.学习、安全问题令人深思

(1)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在学习上的帮助和辅导,遇到学习方面的困惑难以解决,加之由于自卑,他们很少向老师请教,时间长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如果父母、老师再一味地埋怨孩子不努力,会让其产生逆反心理,最终使为数不少的孩子不愿上学。(2)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监管和正确引导,有的迷恋网吧,有的轻信他人,有的行为失当等,因而他们极易成为受害者;同时,他们也极易误入歧途。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是个庞大的群体。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成长和素质的高低对民族、对国家的发展意义深远。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探究

1.家长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

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不能一味的溺爱,给孩子钱,买各种东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道德品行、心理需求,更应该关心爱护他们,多和他们进行交流,形成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同时还要经常与孩子的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帮助孩子积极向上。

2.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密切配合,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缺一不可。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是留守儿童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学校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成立家长学校或定期召开家长会,对家庭教育提出要求和建议,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做到教子有方。同时,学校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村委会等沟通协调,想方设法,建立各种制度,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共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3.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用爱心、耐心教育留守儿童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爱生如子,给予留守儿童一份关爱,一份呵护,营造健康、活泼、有趣的教育氛围。教师要摸清底子,做到有的放矢,针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对症下药,主动与问题孩子面对面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动员全班学生关心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在集体生活中快乐成长。

4.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教育孩子

思想教育力戒空洞的说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组织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意义深远的教育实践活动,如清明节扫墓、庆祝建党节、校园故事会、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洗礼,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由来已久,有一定的复杂性,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它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党和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的巨大决心,我们坚信:在中央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定会逐步得到解决。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不但是社会,更是我们教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以百倍的信心和百倍的努力全面关爱留守儿童,促进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