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范例6篇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范文1

链接

什么是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10条标准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处世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化。

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协调。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正常人需要多长时间体检一次

35岁以下青壮年、身体状况良好的人,国际卫生组织建议2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若身体状况欠佳,可一年体检一次。40岁以上身体状况良好者,可一年体检一次,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身体已逐渐出现轻度失调,身体欠佳,可半年体检一次,以便早期发现疾病并早期治疗,以免将来诸病缠身。正常健康的老年人可一年体检一次,已患有慢性病的可根据病情及医生的建议定期随检。

体检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医院

身体健康范文2

台湾美女林志玲说:一个女人重视不重视保养,看脚就知道了。现在足部保健的设施很多,有赤足而行的卵石道、刺激足底的脚滚轮、针对足底相应穴位安装刺激物的保健鞋等。足部保健的方法也不少,如适当的功能锻炼,热水浸泡、足部按摩等。其中,最简便易行的就是搓足心。北宋大文豪坡晚年仍耳聪目明、精力充沛,他的秘诀之一就是搓足锻炼。他每天早晚盘坐于床上,凝神静心,双目紧闭,搓左右足心各200次。搓足心的方法看似简单,但十分有效,而且已经被国内外提倡自然疗法的医学专家所重视,被喻为世界最佳健身方法之一。养树要护根,养人先护脚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锻炼都与“足”相关,如清明时节的“踏青”,重阳节去“登高”,春秋季节习惯“远足”。没有足下的根基,也就没有健康。

“足不运则不健”,足部距离“第一心脏”最远,位置又最低,容易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所以有“人老腿先衰”,“人到老年须护足”之说。

有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内地每2个人里就有1人罹患足病,其中成年人患有足病人群的比例更高达3/4。针对人们对于足病认识不足的普遍情况,世界性的护足活动始自1997年。各国卫生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开展以普及足病知识为目的的“护足周”活动。我国1998年开始,也开展了“护足周活动”。

脚承担着身体的全部重量,和人体的整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足部就像是这个整体的终端或关键。因此,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百病治足”之说。

中医认为,足是人体的精气之根。人体经络中12正经里有6条都是要从足部走过,在8条奇经里,有3条从足部走过,一只脚上就有33个穴位,而这些穴多数都是特定穴。刺激足部的这些特殊穴位,刺激信号就会沿经络传导到全身,从而起到疏通经脉,改善内脏功能,防病治病的作用。

脚反映人体健康状况

中医经络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的穴位,脚底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脚背、脚底、脚趾间汇集了很多穴位,有的科学家还认为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脚掌上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相连,是人体的保健“特区”。

如果脚是软的,则反映末梢循环非常好,循环好,很多病就可以减少。如果脚很硬甚至有压痛点,医学上讲叫阳性反应物,比如说像小的结节,小的颗粒或者是一些条索状的东西,对照足部反射区,就知道身体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因此,无论是从日常生活中脚的使用频率和强度,还是从传统乃至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进行适度足部保健是非常必要的。

足部保健9要点

1 选好鞋。

要选择合脚的鞋,不仅穿着舒适,而且还能“养脚”。因为人站立或负重时,足弓要下降0.5-1.0厘米,脚底会因之而相应地加宽和加长,如果鞋内较宽松,脚趾在鞋内有灵活余地,就不会夹脚。儿童最好穿圆头及系带的鞋,以利于足部的发育。老年人要穿软帮、厚底的鞋。青年女性除某些必要的场合外,最好别穿高跟鞋换穿软性鞋,如旅游鞋、软羊皮鞋或厚面料厚底布鞋等。

2 多泡脚

用热水泡脚,可使脚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有助入睡。每晚临睡前,用一盆热水泡洗双脚,开始时水不宜过多,以浸过足趾即可,水温宜在40℃~50℃,浸泡几分钟后,再加水至踝关节以上,水温保持在60℃~70℃之间,两脚互相搓动,以促进水的流动。每天如能早晚用2%的盐水加热后泡脚对健康较为有利,或者在泡脚的热水里加少量花椒或者芥末,有利于我们足部血液循环。也可用中药桂枝、干姜、红花、川椒各9克,每晚睡前以水1500毫升,煎沸10分钟后,去渣倒入盆内,加水至温度适宜,水温下降时再加水,泡15-20分钟。这些中药可活血化瘀、扩张足部血管,有利于血液循环。

3 勤搓脚

去硬皮,泡完后要搓脚。在洗时,应从小腿开始,通过踝关节,一直到脚背、脚底、脚的内侧、脚的外侧,包括脚趾和脚趾缝,都要搓到。

4 常按摩

生物全息论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在足部都有相应的反射区。比如说脚趾就代表头部,脚掌的前半部代表胸部,脚掌的中部代表腹部,脚跟代表下腹部和盆腔,脚的内侧代表脊柱,脚的外侧代表肩、肘、膝,脚背呢,就代表人体的正面,比如说像我们的眼睛,上额、下颌,横膈膜等。把脚搭在对侧的膝盖上,轻轻地揉一揉脚掌,让脚掌有酸胀的感觉,这能很好地解除疲劳。另外,可用手掌擦擦足心,让足心有热的感觉。中医认为,涌泉穴正好在这个位置,把足心擦热以后,一是对解除疲劳有好处,二是可以有非常好的睡眠,平时还可以捏捏自己的脚跟,叩叩脚跟,时间无需长,力度也无需大,让脚跟有酸胀的感觉即可。

5 抬高脚

在家休息的时候,晚上睡前,可以把脚垫上枕头或被子把下肢抬高,让脚高于自己的胸部。脚高于胸部以后,静脉血回流就会比平常改善很多,脚在一天里头产生的这些代谢废物就很容易回流回来,通过肝肾代谢排掉。

6 常保暖

脚部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且与呼吸道,尤其是鼻黏膜有密切的神经联系,对寒冷很敏感,因而保暖尤为重要。夏天尽量不要赤足,冬天寒冷的环境中活动,要采取足部保暖措施,并适当进行原地踏步走或做摇摆动作,活动脚趾10分钟左右,或做些室外活动,通过活动来增加足部的热度。

7 多运动

平时应加强脚部活动,不仅可使脚部的肌肉、筋膜、韧带、穴位、神经末梢得到活动,还能不断刺激脚底各相应的敏感区,并把“信号”输入相应的内脏器官及与之相关的大脑皮层,进而调整人体全身功能,起到保健强身。防病以及辅助治疗之功效。同时活动还能促进脚部血液循环,改善脚部供热状况。最好的足部运动就是多走路。

8 防癣裂

冬季气候干燥,寒冷,足部经脉会因之而阻滞,使肌肤失养而致破裂、冻疮等皮肤疾患,老年人更为突出。除加强运动保暖外,还应加以防治,可以外用药涂擦患处。此外,冬季穿着厚鞋袜,透气差,往往会致足部真菌感染而出现足癣,平时应勤换鞋袜鞋垫,保持鞋内干燥,出现足癣应及时用药物治疗。

身体健康范文3

医学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治病,而是让人们能够无病无痛,健康一生。因此,及早发现疾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对体检认识的误区

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有不少人对体检的认识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 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不需要检查

专家提醒:年轻人往往以为自己的身体很好,体检只是上了年纪的人才需要。定期体检关系到每个年龄段人群的健康,年轻人同样不能忽视。

误区二:一次体检,三五年无忧

专家提醒:身体是一个动态系统,每天都在不停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一次体检的结果并不具有长期的意义。因为有些疾病的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症状不明显,让人很难察觉。一旦察觉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体检要坚持定期进行,偶尔的体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误区三:电脑仪器比医生触诊、问诊看得准

专家提醒:不少病人对超声、透视等机器很信任,而对医生的手诊、问诊表示怀疑。只相信仪器检测,会漏掉很多发现疾病的可能性。仪器并不能像医生那样能综合考虑病人的病史、症状等各方面因素,它永远是辅助的,最终的诊断要靠人脑做出。

误区四:体检报告随手扔

专家提醒:一个人去年和今年的体检结果可能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其中某项指标有了很大变化,那就有可能有某种疾病发病的倾向。经过医生对不同时间体检结果的比较,会发现一年来某人身体状况的变化,有利于及时做出诊断或防范。体检报告要好好保存,且勿乱扔。

三类人群尤其要注意

白领族据分析,白领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等患病率之所以比整个人群患病率还高,可能是因为白领人常有过量的摄食、进零食、吃夜宵等不规律的饮食方式,扰乱了其正常的代谢,为脂肪肝和肥胖的发病提供了条件。如果每年做一次认真的体检,这些疾病便能做到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效地阻止肝脏进一步纤维和硬化,使肝脏免受损坏。

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按年龄来算,18-40岁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身轻度失调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到了40岁以上,潜疾病状态的比例陡然攀高,55岁前后有明显疾病症状的越来越多。亚健康状态在中年以后变得明朗化,滑向疾病的步伐迅速加快。肩负事业和家庭重任的中年人,千万不要小视亚健康状态,否则不久的将来,这些人中三分之二将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十分之一死于肿瘤,五分之一将死于肺部疾病和糖尿病以及过劳和意外,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才有希望安享天年。

已有慢性病的人慢性病人指一些已患有心脑血管、糖尿病、肝炎、哮喘、胃病等疾病的人,他们可能在医生的治疗下能暂时得到缓解,但绝非能得到一劳永逸的良方,因此,这些病人仍然应定时进行疾病的复诊和检查。糖尿病人至少应每一个月检查一次血糖,并检查是否有合并症发生。乙肝病人每半年要检查一次肝脏B超,便能及早发现肝脏的病变。胃病病人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随时掌握自己的疾病发展,及时调整用药,达到治疗的最好效果。

体检应找专业机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罹患某些疾病的机会也在增加。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预后往往是好的。

身体健康范文4

因此,健康通常变成人们的自我庆幸,而不是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我表现。它是抵制突如其来的灾难的阀门,并不具有功能主义之外的美学意义。健康就成为身体的常识状态。它并不将人的目光引向自身。性感却全然不同,它毫不掩饰自己的表现性。性感就是要引发观看,它要在公共空间中经受目光的洗礼,它要自我追逐,性感决不羞羞答答地躲藏。性感,作为一种形式,具有身体的物质性。在某种意义上,性感的意义就在于身体的公共品质。显然,性感将自身作为强大的目标,并深陷于自我目的论中。就此而言,性感一定是表现主义的。

性感由于其强大意愿,身体对它的追逐,有时候甚至甘冒疾病之风险。为了性感。有时候要不惜牺牲健康,有时候还要忍受肉体的苦痛。性感和健康的错位如此频繁,它们之间的冲突演变为身体内部的争斗性事件。如果说,健康的因素埋伏在身体不可见性的内部,那么,性感因素则埋伏在身体可见性的外部,因此,身体的内部战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身体的内在性和外在性的战争,是身体能指和所指的战争。妇女的身体,通常是这种战争的场所:内在性和外在性,在这里残酷对决。妇女的身体,因此负荷累累,其叙事,则跌宕起伏,妇女的身体,也因此变成今天最重要和最有吸引力的文化主题之一。在此,与其说妇女身体引发的巨大魅力是性和性感本身,不如说是妇女对性感的执著追逐意愿,是性感强烈的表意形式,是性感和健康之间的戏剧性的深刻分歧。吸引人的并非的身体,而是身体不可抑制的意念,是这种意念的强烈的战争形式。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种身体内部战争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节食,它携带着身体内部的巨大矛盾出场,使和审美展开了一场半个世纪的大战。这是最常见的身体内部的战争形式。但是,健康和性感有时候能自然地相互结合,在这个意义上,身体就会获得它的完美性。而这,几乎是今天所有人的身体理想。各种各样的身体技术,都是为了实现这个身体理想的苦行。身体的健康和性感,内在性和外在性,将它们缝合起来的恰如其分的代言人是光芒四射的体育明星。健壮或者苗条,现在不再单纯是测量健康的标准,而且还被性感的尺度来衡量。即便在单纯的身体力量的竞技中,性感有时候还僭越了力量的地盘,出人意料地获得了主宰性:一些运动员不是因为击败了对手而是因为比对手性感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于内在的健康被置身于体内,而且它通常只是个人的特殊知识,因此,健康变成了隐秘的东西,对于个体本身来说,健康和疾病也是一个模糊的地带,它并不轻易地被感知――只是在特定的时刻,疾病才冲出体内开始腐蚀外在性。对于他人来说,个人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是不存在的身体要素。但是,身体的外在性,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对于他人来说,都是一个显见的立刻事实。身体的外在性,就是身体的公共尺度。身体的内在性被绑缚在个体自身那里,身体的外在性则同自身之外的他人打交道。身体的外在性从属于社会。它必须受到他者的目光审查。一个身体如果出现在公共场合,它只能遵循外在性标准展开实践游戏。被疾病慢慢侵蚀的人(即便是身患绝症)――只要这种疾病暂时还不至于滞碍他的行动――如果身体的外在性尚未受到影响,它可以一如既往地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但是,即便内在性一成不变,而身体的外在性被改变,那么,身体在公共空间中的位置就可能被改变。我们看到,公共身体完全被外在性所统治。因此,制造一个外在的身体形象,就成为迫切的个人任务。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身体的价值是由外在性决定的。为了方便地进入这个外在世界,进入外在世界的观念体系,进入外在世界的法则,就有必要打造一个恰如其分的身体。反过来,公共世界――不论是哪个世界――都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并非强制性的身体标准法则,这个法则需要一个恰当的身体形象。这就要求塑造一个外在身体。性感,不过是这个外在性的基本标准之一。在某些特定的社会场合,性感直接就是价格的基础,它是人的一切,这在易中淋漓尽致地得到了表达。内在性的标志――健康有力――已经无关重要了(显然,一个患上了性病的但却漂亮的比一个健康的但相貌平平的更受欢迎)。易实践中对外在性的推崇这种事实,弥漫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尽管在每个领域,强度有所不同。在这个外在性统治下,身体的内在力量,不再是一种显赫之事。事实上,一度让人们引以自豪的身体力量失去了它曾经显露过的辉煌。男人们之间不再兴趣盎然地比试力量。单个身体和身体之间的力量对质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消失,它们被挪置到表演性的体育场馆中。将力量作为本质的身体概念,分配给了专门性的运动员,他们既个别身体的力量极限,也民族国家本身的身体极限。

身体健康范文5

什么是身心一体的健康呢?

人食百味,难免生病。生病的原因有很多:一种是外部细菌、病毒等的侵袭,比如肺炎、流感等,也就是俗称的“风邪入内”;另一种则是人体自身的肌体发生问题,比如细胞异常分化导致的肿瘤等。以往基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生物生理层面来分析,认为是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衰退导致无法抵挡外部病原体入侵或自身细胞变异。现代医学的研究则进一步将人类的心理因素考虑进去,提出了一种“心身疾病”或“心因性疾病”的概念。

有的时候我们会提到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比如都市人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平时感到非常疲劳,有时候还会腰酸、头疼,但是真到了晚上了吧,反而倒睡不着觉,或者好不容易睡着,很早又醒了。可真请了假到医院去检查,各项血检、CT等检查又没有任何异常,医生的回答通常是:“你没问题啊,想多了吧。”猛听起来好像是一句很不负责任的回答,但实际上这句话无意中揭示了一个问题——心理和身体的关系。

当人们长时间处于高强度或高压力工作下,因为心理应激导致神经反应和激素分泌发生紊乱,就会导致头疼脑热等各种身体症状的发生。如果置之不理,则会进一步导致器质性病变,例如甲亢、哮喘、溃疡、恶性肿瘤等。这种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的器质性生理疾病,就称之为“心身疾病”或者“心因性疾病”。

反过来,身体对心理也有反作用。情绪心理学的早期研究发现,人们不是因为悲伤而哭泣,而是因为哭泣而悲伤。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表现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状态。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尽管退役后竞技体育运动员会留下很多运动损伤,但是他们的心理状态往往比养尊处优的都市白领要好很多。一方面当然是高强度的体育锻炼磨练了他们的心志和毅力,另一方面是大脑的活动和肌肉的活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神经细胞的放电。当肌肉在进行运动的时候,放电的强度增加,进而会刺激到脑细胞的放电,以前那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概念被完全颠覆了。

上面云山雾罩罗嗦了那么多,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身心一体,相辅相成。健康的体魄能给人们带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愉悦的心情,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又能促进人们身体更加健康。因此,美国很多科学工作者平时都有慢跑、划船、打球等体育活动,Google、Facebook等公司更是免费为员工提供了完善的健身设施,使得任何一名员工在任何时候都能非常方便的锻炼身体。国内很多公司(当然也包括新闻中的这些房企)也为员工提供了免费的健身福利,一方面促进了员工的身心健康,提升了员工的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让员工能够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有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尽管这种福利本质上是为了提升员工的出勤率和工作投入度,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但客观上确实也对员工自己的身心有着莫大的好处,是一种很好的双赢策略。

再回这则新闻本身,我想,如果这些企业换一种方式,变罚为奖,可能会更好一些。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奖励比惩罚更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假设我是那“万恶的资本家”,我会怎么做呢?我会把年终奖的基数往下调低5%,然后身体健康的员工及其领导给他们的年终奖总额上浮5%,以资鼓励。为了避免“年终突击”,我还会让HR每季度统计一下员工的身体情况,以一年四次体检的平均为准。呵呵,还好没遇到我做老板吧。

新闻链接:为职工健康护航

2012年12月14日在《2012年中国慢性病防控论坛》上,中华预防医学会王陇德会长说:“全国有近3亿职工,其中绝大部分职工至少有一顿饭是在食堂吃,这一顿做得怎么样,能不能按健康标准让职工进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身体健康范文6

我觉得在我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一样重要的事情,就是保持身体健康了。

我有一个同学,她最近总是愁眉苦脸的 ,我看着她的状态,十分担心她,于是就去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同学很不开心的跟我说:“我的手上涨了很多的泡泡,医生说是湿疹。”我听了十分的吃惊,她接着说:“这两天湿疹更加的严重了,每天到了晚上的时候,总会头疼又痒睡不着觉。”

我很好奇,问她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她说:“给我做检查的医生说,这是因为我平时没有锻炼身体,自身的免疫力不强,外加熬夜,体内的湿气重,才会得湿疹。”我听了以后咂舌不已。

身体健康是一切活动的根本,我们一定要在学习之余,多多的锻炼身体,让自己健健康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