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例6篇

职工之家建设方案

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学党史 守初心 悟思想 开新局”教育主题,以集团“六型山高”建设贯穿始终,不断提高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收费站工作整体水平,把站职工之家建设成为集团肯定、职工信赖、群众满意的温馨家园。

二、基本原则

1、服务工作大局的原则。以“活力山高”建设为动力,增强企业活力,把基层职工的热情和积极性透过职工之家融入到收费站的中心工作上来。

2、突出维护职工的原则。以“文化山高”建设为总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打造站区文化,要突出维护收费站职工合法权益,开展各项活动,展现职工技能才艺特长,促进身心健康,体现和谐向上的文化主题。

3、齐抓共建的原则。以“质量山高”建设为要求,建成精品之家,要努力构成职建小组统一领导,党员骨干用心支持,站工会具体实施,职工积极热情参与的职建工作格局。

三、职工之家建设目标

树立创新观念,把职工组织到工会活动中来,建成学习型职工之家。突出维护职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成维护型职工之家。强化服务意识,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建设成服务型职工之家。打造职工才艺展示平台,突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建成才艺型职工之家。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广大职工增强“爱党爱国爱企爱岗”意识,打造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建成革命精神职工之家。

四、职工之家建设的方法

1、努力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做好职工群众的思想工作,了解和反应职工的意愿、情绪和诉求,维护职工队伍中的团结和稳定。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及时传达学习中央系列精神重要论述,传达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学习先进人物,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才艺展示,充分调动职工的向心力、积极性。

2、广泛开展民主管理,增强工作活力。组织职工定期开展提意解纳活动。将职工反映工作的意见建议诉求及时解决和落实。

3、加大送温暖力度,优化建家环境。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会员的作用,结合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用心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及时帮忙有困难的职工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4、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建家水平。主动向上级党委请示、报告,围绕中心工作,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认真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表彰,完善工会档案。

五、职工之家建设的资料

1、动员职工学习经营管理,业务技能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技能、文化素质。

2、深入学习、贯彻收费站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职工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多做贡献,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3、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组织读书读报、观看正能量电影视频、才艺展示、体育比赛、职工竞赛等活动,寓教于乐,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

4、发挥好站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当好传话筒,动员职工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召开座谈会,听取职工意见、推荐,使职工之家建成民主之家。

5、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排忧解难。

六、职工之家项目规划

1、图书阅览室。建设传统书籍与现代网络学习相结合的听、看、读为一体阅览室。墙面文化设计、装饰,学习长桌一个、椅子20把,藏书柜三套及各类学习书籍1000册,网络学习电脑6台。预计投入资金3万元。

2、才艺馆(茶艺馆)。日照是全国最大的绿茶产地,日照绿茶已成为日照市的一张名片并享誉中外,茶文化在日照厚植根深,我站正处于产茶基地中心,结合我站有多名茶艺师以及众多茶文化爱好者的茶文化浓厚氛围,打造茶文化与学党史主题相结合、突出“六型山高”建设为一体的红色茶艺馆。相关茶、桌、椅物品,墙面文化设计、装饰改造。预计投入5千元。

3、健身室。增添乒乓球桌、台球桌及相关物品各一个。预计投入5千元。

4、室。为活跃职工业余文化,增加智力趣味活动比赛。墙面文化设计、装饰改造。预计投入2千元。

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文2

职业道德是指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特殊的职业工作中,在长期职业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征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从事大难工作这一职业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品德,也是档案工作者行为的规范。正确认识档案职业道德内容,强化档案职业意识,是档案工作的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档案部门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维护党和国家真是面貌的重要任务,应当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职业修养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紧迫、长期的任务。

加强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从目前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只有加强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提高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才能使档案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因此,档案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热爱档案工作,甘当“无名英雄”

爱岗敬业市档案管理道德规范的首要前提。档案工作既是一项光荣、神圣的事业,同时也是一项默默无闻的工作。因此,要搞好档案工作,就必须首先建立也只具有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强烈事业心与责任感,有良好职业道德及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的档案干部队伍,而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则来源于档案人员对档案事业的深刻理解和真诚的热爱。热爱档案工作,愿意为档案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档案人员首先应当具备的。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档案工作,才能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提高服务意识,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要甘为人梯,热心服务,把为利用者服务放在首位。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急利用者之所急,想利用者之所想,把为利用者服务放在首位,并积极主动地提供档案为本单位和社会各项工作事业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扩大档案影响,加强社会“档案意识”的最实际、最有效的途径。要做好这项工作,还要从档案基础工作做起。档案工作的实践性强,基础工作做的如何,直接影响档案的利用效果,更需要档案人员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本着对历史、现在和将来负责的精神,付出辛勤的劳动,把杂乱无章的各种材料,经过筛选组成供利用者一目了然地获取所需信息的案卷。做好这项工作,档案人员还需熟悉本单位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了解他们不同时期对档案的需要,以便及时地准确地,有效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三、精通档案业务,提高管理水平

档案工作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精通业务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时代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依据有关规定,作出档案管理判断,并对这种事项进行记录和反映,而且还要向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应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标准的要求,这种技术标准是不同层次的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水平,是保证业务技术能力的重要措施。其次,档案管理人员应通晓并遵循国家及本单位的有关规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法制制度的不断颁布和实施,档案管理人员还应不断学习、更新和充实专业知识,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但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应遵守这些规定,特别是在与有关方面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应敢于坚持原则。在此,档案管理人员应勤勉敬业,以积极的态度去工作。

四、严守档案机密,确保档案安全

保守档案机密,做到诚实守信,乃是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为了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就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保密制度。档案工作制度是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的可靠保证。这就要求档案人员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和规章制度,坚持原则,履行职责,把它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和规范,这是强化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由于档案工作鲜明的政治性和机要性特征,这就决定了档案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增加保密观念,严格保守纪律,同时,要养成整齐、清洁的良好习惯,从档案的整理、排列、编号、保管、库房等都要保持清洁、整齐。这样既能使档案部门成为精神文明的传播地,又能延长档案寿命,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五、钻研业务,提高技能

就档案工作者来讲,只有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才能为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尽到自己的职责,才能为档案工作的发展尽绵薄之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快速传播和快速增长的时期,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必然要融入高科技的网络之中,档案工作者要树立信息化、网络化意识,特别是要学习掌握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以使自己有能力对高科技条件下产生的信息进行搜集、提炼、加工和整理,用自己的工作成绩证明档案工作者不是普通的仓库保管员,而是多专业、多学科、多方面的能手和专家。

六、建立相应机制,增强责任意识

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文3

论文摘要基建施工企业档案工作会随着项目的不断竣工而变得繁琐,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加之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中的推广,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向信息化方向迈进。本文从施工企业集团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档案人员建设、监督考核、保密措施以及档案信息系统建设角度探讨了企业档案管理与档案信息化工作。

建设项目指建筑、安装等形成固定资产活动中,按照一个总体设计进行施工,独立组成的,在经济上统一核算、行政上有独立组织形式、实行统一管理的单位。基建施工企业档案工作会随着项目的不断竣工而变得繁琐,但随着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加之信息化建设在施工企业中的推广,促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新形势下向信息化方向迈进。在国家刺激内需的四万亿基建投资接近尾声之时,年初国家4万亿水利投资、万亿城轨规划、保障房建设等投资建设项目规划又相继出炉,为基建施工行业新一轮发展加足马力,也为基建施工行业档案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现在国内档案学者紧紧围绕档案馆和事业单位档案室周围对传统档案工作、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文件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却忽视了国内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化工作。随着国家在建重大基建项目陆续完工和新项目不断开标,基建档案正在成倍的增长,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了数量巨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工程档案在项目竣工验收后应该做成一套套记录着项目生命力鲜活档案。大多数建设、施工单位在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是强手,然而在施工后期工程资料竣工鉴定、归档、保存、利用和销毁方面却暴露出了薄弱的一面。

国内大中型施工企业的集团管理性、业务繁忙性、部门与下属单位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力度不够,往往在需要利用档案去解决实际问题时才想到要综合治理好档案工作。由企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根据国家各项档案法规和标准制定本企业档案制度,在企业‘一把手’支持与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与协助下,加强档案工作各项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同时将加强档案人员的考核与提高兼职档案人员工作技能相结合,做好档案的利用与保密工作,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好本施工企业的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

一、针对集团型企业下属分公司及项目比较多,实际生产活动工作量大,产生文件资料与实物档案多的特点,集团档案工作者易采取集中领导、分级保存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来做好档案工作。

集团内部设置专职档案主管人员,直接上级为主管档案工作的副总经理;各分公司设一名专职档案主管负责所在公司档案工作,由分公司副总经理主抓;各项目设兼职档案员,负责监督办理项目档案归档。集团总部设档案室,负责集团本部档案资料保存;各分公司设档案室和档案库房,档案室和档案库房的规模设计时要根据公司发展状况考虑能存放10-15年数量档案;各施工项目设临时档案室,由兼职档案管理员负责项目文书档案与工程档案归档的监督和指导工作,项目竣工后档案交由分公司档案库房集中保存。建立一套集团档案主管监督指导、分公司档案管理人员密切配合、项目兼职档案人员严格执行的集团内部档案工作者网络,加速企业兼职档案工作者业务能力培养,同时,企业在发展壮大中也要不断增加档案人员数量。

二、制定一套详细的集团档案整理、分类、归档、保存、鉴定、销毁、保密制度,明确档案工作者与各部门负责资料归档相关责任人员的具体职责,做到岗有其人、人有其责,确保集团各部门及各基层单位所属部门资料、文件以及有记录价值特殊载体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

集团应严格参考国家《档案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国家保密法》以及地方档案局制定的档案管理办法,制定出本企业的《档案管理办法》,并将《档案管理办法》纳入企业管理手册中去。各分公司参照集团《档案管理办法》和国家相关行业档案工作规定制定出分公司以及所属项目的档案管理办法。各《档案管理办法》中应明确归档文件类型、归档范围、归档时间、文件保管期限、归档文件整理方法、销毁制度、保密制度以及归档文件所属部门责任,制定各种载体类型档案材料的归档方法、保管与定期检查措施,做好档案室及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档案保护技术要求搞好档案室以及档案库房的防虫、防腐、防高温、防光、防蛀、防盗、防尘工作。

集团应当制定《企业档案人员保密责任制》,确保档案人员认清自己的职责和工作中保密的重要性。划分明确的归档范围,提高其在日常档案工作活动中责任心,确保日常生产活动形成的具备查考价值的档案文件都能够得到有效归档;定期开展保密工作教育,提高专兼职档案人员的保密意识,确保公司商业秘密不被竞争对手窃取,机密不泄露。建立明确的保密责任制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保密意识,使专兼职档案工作者有一种做不好自己的工作就有可能被做得好的员工淘汰,使得其不得不提高工作能力,为实现集团最高利益而努力。

三、购置专业信息化系统,制定企业信息化工作发展方向,搞好集团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大中型企业应当配置现代化的机房,高端的服务器和高容量移动存储设备,建立档案数字化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信息化录入人员素质培训,提高各岗位员工档案信息化水平。

从国内或者国际上的大型档案系统服务商处采购一套基于网络平台的集团版档案管理软件(也可购置具备对接功能的单机版档案管理软件),并与其签订软件维护与版权开发服务协议,确保档案系统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少许调整便能够更为合理的服务于本集团的档案信息化工作。每个单位配备一台专用于档案信息化的扫描机器,经过扫描的文件可以直接形成pdf加密格式文档。

在集团服务器机房配置一台专用于档案管理的服务器,服务器硬盘至少要达到10tb,将档案管理系统装入服务器,设好管理员帐号,做好数据库自动备份程序。给集团所有人员分配档案信息系统帐号和对应的权限,组织并做好信息系统使用前调试,用户操作培训,确保档案信息系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被所有员工掌握。

在信息系统使用初级阶段,努力发现各模块存在的问题以及系统可以完善的地方,及时联系软件服务商,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系统能够更为合理运用于本集团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要定期维护与检查,制定信息系统安全制度,防止黑客入侵。档案信息系统运行时也要制定明确的系统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录入人员职责以及录入信息的格式和数据文件类型、大小以及格式。

四、制定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的利用制度,并监督执行,搞好档案利用工作。

档案最原始的形态就是构成记录性的介质,故在一个企业内部,形成的档案多为纸质档案,或者基于磁介质的录像带、磁带、磁盘等。纸质档案在做好电子数字化之后,按照档案整理办法进行整理、组卷、装订成册;数字化的档案上传到档案信息化系统中去。纸质档案利用时根据利用对象,档案室专职人员按照档案利用制度填写利用者信息,填报利用内容;电子档案借阅只能通过档案信息化系统利用,利用者需使用专用软件狗,只能打印不能下载(如果要下载需要办理特殊的下载利用手续),不能修改档案的原始信息,电子档案利用时,数据库自动通过软件狗识别利用者信息,系统自动记录和统计利用者操作记录。

电子文件的处理和保存应符合国家的安全保密规定,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害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的防范对策。

五、制定档案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与考核工作。

根据国家档案局相关法规规定,专职档案人员每年至少要进行两次集中的在职继续教育用以提高档案人员的档案工作素质和技能。继续教育包括国家档案协会会议,档案知识交流班等用以提高档案人员技能。企业内部应每年集中开展一次档案培训会议,由行政部经理组织,档案主管主办,邀请1-2名档案学者给施工企业专兼职档案人员讲习档案技能培训课程,制定培训考核措施,考核培训效果。

六、制定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归档工作监督制度。

制定每季度档案工作自查制度,每季度末由档案主管、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开展档案工作自查。有档案室和档案库房的单位,每月开展一次库房自查,并上报自查情况总结。制定不定期抽查制度并严格执行,在总结抽查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要及时辅导兼职档案人员改正,力争做到促使档案工作向完美方向发展。建立完善的企业档案监督制度,档案主管要坚持在公司领导支持下,认真落实档案工作监督职责。

总之,搞好施工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持续性、技术性,并带有管理者管理艺术性的工作。档案事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近代档案工作起源比较晚,档案人才与西方国家相比比较薄弱。中国企业档案工作起步比较晚,现在大型国企企业、外资企业、大型民企中从事档案工作的专业人手比较少,特别是基于信息时代的档案信息化工作者数量远远跟不上国家发展的脚步。每年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考,国有企业招聘中,档案专职管理人才需求数量比较大。可以说,档案工作正逐步从手工工作转化为基于信息化网络的管理技能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和平.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m].企业档案工作规范.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

[2]丁海滨.档案工作空间论[j].档案学研究,2011(2):15。.

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文4

论文摘要: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角度,论证了公共档案馆的管理服务的基本职能,以及在这三种环境下,公共档案馆基本职能深化的具体内涵

“公共档案馆”这一概念是舶来品在世界范同内.公共档案馆的存在和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183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档案法》,成立了公共档案馆(public reeord 0ffiee).即英国的部级综合档案馆.负责保管中世纪以来英国中央政府各机关和法院的档案.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依法命名的公共档案馆。…公共档案馆的概念由此产生。l8世纪末的法国档案改革确立了国家档案馆向普通公众开放的原则.使国家档案馆摆脱了王权的枷锁.开始具有社会共有的性质在我国.“公共档案馆”相当于各级各类综合档案馆。《档案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同内的档案。”国家档案局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指出:“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这两部法律法规明确了档案馆的性质与职能。概而言之.档案馆的基本职能是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在我国.对于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等方面的讨论和研究开始于2001年[2]同年出版的由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我国理论界首次在高校教材中使用了“公共档案馆”的概念理论界对于公共档案馆职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档案馆职能的扩展和新时期档案馆角色定位等方面.主要是结合档案工作的外部环境变化论述公共档案馆的职能定位与拓展问题。下面,笔者将从新公共管理、电子政务、知识管理的背景下分析公共档案馆的职能以及职能深化的具体内涵

l从新公共管理角度来看

自20世纪8o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技术革新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公共行政因其规模庞大、反应迟缓、效率低下、制度僵化受到了质疑,新公共管理由此兴起虽然各国学者对新公共管理的思想持不同看法.但在以下方面却有共识:1.公共组织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2.公共组织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3.公共组织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经验:4.公共组织应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5.公共组织应重视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在这种大背景下,就政府机构而言,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责任所体现出来的公共性理念成为政府职能转型的方向从新公共管理角度看.公共档案馆的性质和职能如下:

1.1公共档案馆的性质:负责公共物品档案的管理并提供服务的非政府公共文化组织

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来说,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致力于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所谓公共物品,是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第一,非排他性。排他性是指个人消费被排除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之外.在公共物品概念下.这种排他性是不存在的.合法公民皆可享用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除尚未解密的外.只要是合法公民。理由正当。人人皆可利用。第二,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的主体是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各类中形成的原始的信息记录。具有公共性.是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因此其产生的记录也具有公共性。即这些档案属于公共物品从内容上来看.档案具有信息和知识属性.档案的利用对档案内容没有损耗。从载体上来看,档案的利用会造成一定损耗.但这可忽略不计.况且这种损耗可以通过档案的数字化来弥补。

公共档案馆属于非政府组织,所谓非政府组织,即组织本身并不具有行政权力的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较.非政府组织的最大特点是非强制性和服务性。公共档案馆属于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本身没有行政权力。其职能通过国家授权才能获得。我国档案行政权主要是由各级档案局行使。因此,公共档案馆的性质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可以界定为:负责作为公共物品档案的管理并提供服务的非政府公共文化组织。

1.2公共档案馆的主要职能:为公众最大限度提供档案利用服务

“职能”是“工作职责”、“工作范围”的浓缩用语。管理与服务是公共档案馆职能的两个车轮.管理是基础.服务是根本公共档案馆的档案服务包括以下两点基本内涵:

1.2.1公众为本。新公共理论理念下,公共组织产生和存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实现公共利益。所谓以公众为本.就是公共档案馆必须以满足社会公众的档案需求为本这是公共档案馆公共性本质特征最集中的反映.也是贯穿公共档案馆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要求这一基本原则有以下规定:社会成员的档案需求是多元的这就需要公共档案馆以公众的档案基本需求为准绳.研究档案利用规律.并使公众需要的档案进入管理范畴.确立档案工作的管理目标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

1.2.2服务至上。目前.我国处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市场经济的核心在于尊重行为主体基本权利尤其是自利权利.通过提供一定的环境或条件.让行为主体合乎规范的自利行为在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增进整个社会利益.因而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必须顺应管理对象的意志和愿望来实施职能行为,为他们需求的满足提供充分的条件。公共档案馆服务的目的也就应由“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档案信息需求”拓展为“实现和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根本利益”

基于此.公共档案馆不但要扩大服务对象.而且要主动服务:主动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政府部门、研究者.也包括普通公民:服务的内容不仅包括提供档案原件.也包括提供问题分析报告以及建设性解决方案等:服务方式不仅包括实地查阅,也包括远程查询、专题服务和咨询服务等。公共档案馆不仅提供单一的档案信息服务.还包括提供已公开现行文件在内的政府信息公开

2从电子政务角度来看

在一定程度上.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与政务管理的结合。目前,我国的电子政务总体成熟度还比较低为推动公共服务改革.进一步扩大民主,我国制定了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决策电子政务的内容非常广泛.根据国家政府所规划的项目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间的电子政务:电子公文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等;2.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等;3.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公民电子税务、电子证件服务等。

由于公共档案馆不属于政务系统.因此其馆藏档案信息化不属于电子政务的概念范畴但是公共档案馆是政务系统档案的保管基地.而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信息化应是全面的信息化.如果发生联系的双方之间存在数字鸿沟.信息化的建设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档案馆也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究其实质,公共档案馆信息化主要由信息技术革命这一原动力推动

2.1公共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是其工作职能的扩展

公共档案馆信息化是其管理与提供利用服务的应有之义.其本质并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手段。有人把信息化作为档案馆职能的扩展或创新.这是值得商榷的。公共档案馆的职能是由其性质决定的.应有一定的稳定性。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是时代性的.新的技术发现与采用可能会使信息技术贬值甚至走向历史。

2.2公共档案馆要主动做好信息化建设.并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支持

公共档案馆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以及为配合其他部门而做的信息化相关工作。

2.2.1公共档案馆自身信息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档案馆办公自动化系统、馆藏档案数字化、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 档案管理、档案目录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以及档案网站的建设以及数字档案安全等在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重视与档案数字化相关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增量电子文件的标准。

2.2.2公共档案馆配合电子政务建设应做的支持性工作。在政府间电子政务方面.公共档案馆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提前介入电子公文流转系统的设计.从政务电子文件的归档以及长久保存的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二。提供馆藏档案信息.为政府决策服务

在政府对企业方面.公共档案馆主要应参与其所产生公务档案的接收.以及向企业提供经济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档案.为企业服务

在政府对公民个人方面.公共档案馆主要应参与对公民的教育.为政府对公民的教育.特别是国情、省情、市情教育方面提供原始资料。

在政府对企业、政府对公民两个方面,公共档案馆所参与的内容都是在传统环境下公共档案馆的工作内容。考虑到系统性.笔者故在此述及。

3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

知识管理是近十几年来兴起的一种管理范式.由于利益的驱动,首先应用于企业的知识保护、创新。知识管理是指综合运用组织、文化、战略、流程、技术等手段.通过建立基于组织业务内容和职能的知识挖掘和知识共享体系.以最大化对知识及有知识的人的尊重.最大化组织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组织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保持并提高组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变革知识管理的兴起给公共档案馆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共档案馆的诸项工作内容都要深化

3.1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档案知识库.深化公共档案馆管理职能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成功加入wto.对我国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掌握着全国80%左右的信息资源.其中绝大部分由公共档案馆管理。因此.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对于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很多公共档案馆建立了档案目录数据库.但仍存在不足:1.条块分割,缺乏宏观管理和协调。2.类型单一.品种不足。在我国已建成的档案数据库中,多以文字型数据库为主.而其中又多数是目录数据库,全文型、事实型、指南型、字典型数据库相对较少。单机、脱机使用的数据库多。联网使用的少,共享程度低。3.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各档案馆只满足于自建自用的应用要求.没有统一的规范.也没有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从而造成数据库的应用受到严重的限制.各种数据库软件的兼容性很差.转换困难.因而交流的范围与程度受到较大的制约数据库的这些缺点成为档案资源网上建设的不利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协调、控制、监督职能.而档案馆之间应加强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沟通与合作

从信息资源建设和技术的角度来讲.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设知识库知识库(knowledgebase)是知识工程中结构化、易操作、易利用、全面有组织的知识集群,是针对某一(或某些)领域问题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种(或若干)知识表示方式在存储器中存储、组织、管理和使用的互相关联的知识片集合对于公共档案馆来说即建设档案知识库.而档案数据库是建设档案知识库的基础档案知识库要求建设文件级档案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这对于文件的关联度、结构化要求更高。这样,知识管理系统对相关内容的档案才能够进行数据挖掘.提炼出对决策有利的结论

知识管理不但对档案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档案知识库内的档案数量也有更高的要求,因为丰富的档案信息才可以保证决策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因此公共档案馆除采取网络实时归档以提高档案的数量外.还要向社会征集相关档案.以使公共档案馆馆藏档案反映政府职能中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全貌

3.2建立专家系统.提供档案咨询服务。深化公共档案馆服务职能

在服务职能方面.知识管理要求公共档案馆提供档案服务的产品化、智能化。长期以来,我国公共档案馆充当的是“仓库保管员”的角色.服务停留在“保存备查”的状态.提供的档案孤立性强,关联度及与问题的相关度不大知识与信息的区别在于.知识是与人的行动相关联的,即能够直接指导人的行动.这就要求公共档案馆档案服务能够提供定型的、综合的档案内容.争取做到“一站式”服务。为满足这一要求.在档案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要建立基于档案全文数据库的专家系统。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一个具有智能特点的计算机程序.它的智能化主要表现为能够在特定的领域内模仿人类专家思维来求解复杂问题因此.专家系统必须包含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拥有类似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公共档案馆专家系统应具有以馆藏档案为基础.利用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提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功能。

知识管理还要求公共档案馆开展档案咨询服务。在我国档案学论著和教材中有“咨询”的概念,但仅限于“参考咨询”的范畴“档案馆(室)的参考咨询工作.是档案工作人员以根据档案解答问题的方式.向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及有关情报的一项服务工作”从定义可以看出,这种参考咨询工作.具有很强的被动性,且服务深度不够。档案咨询是指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档案咨询服务机构运用以档案专业知识、经验为主的知识、经验,根据委托者的要求.提出有关档案咨询项目的数据、资料、调研报告、建议方案等。供委托者参考。它应包含以下服务:

3.2.1档案专业基本知识咨询服务主要向社会提供档案专业基本知识,如有关档案、档案公布、档案信息资源布局等方面问题的咨询。

3.2.2档案信息咨询服务。根据委托者提供的专题,在充分研究该专题的基础上.向委托者提供以档案信息为主,并辅以建设性解决方案的信息服务。

3.2。3档案管理咨询服务主要向企、事业单位提供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目、编研、检索、利用等方面的咨询。也包括档案馆(室)选址、档案管理软件应用等方面的咨询

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国家示范,建设方案;宏观设计

作者简介:陈斌(1973-),男,四川中江人,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博士(博士后),主要从事科技与教育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18-0020-03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十一五”期间,教育部、财政部决定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下简称“示范高职建设”),计划按照学院申报、地方政府推荐、中央审查立项、学院三年建设、中央验收考核的流程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建设方案的设计是核心和关键,它既是未来三年示范高职建设的蓝图,也是建设期满后进行检验的标准。因此,建设方案的设计成为示范高职建设的核心。为此,作为一名深入参与者,笔者就其中的几个设计细节进行探讨。

一、示范高职建设方案应体现结合性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贯穿高职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示范高职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契机和平台。同样需要落实工与学、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性。就宏观层面而言,示范高职建设方案的涉及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结合:

(一)示范建设要体现与市场的结合

高等性、职业性、教育性是高职教育的三个重要属性,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示范高职建设则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推动器。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内在地设定了示范建设中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合。这种结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点专业的遴选要与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示范高职建设以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各个院校不可避免地要面临选择什么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的问题。根据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征,其人才培养与市场联系最为紧密。因此,重点专业的选择应以地区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为依据。为此。我们在选择专业前必须进行大量充分的调研。要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一致,与行业长远规划一致,与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

2 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要与需求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体到每一个院校的建设方案,关键问题是要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如果说选择了正确的专业就选择了建设方案结合的方向,则培养目标与定位则确定了结合的落脚点。为此,在专业建设时需要对经济发展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查和准确的分析,确定人才需求的数量、层次和技术特性。通常,做到数量和层次的需求分析较为容易,技术特性需求往往容易被忽视。这种技术特性包括技术性技能型人才、知识性技能型人才和复合性技能型人才:这种技术特性还包括基于地区特点的技术特性、基于行业特别需求的技术特性等。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直接对准行业的技术特性,因此,找准技术特性并将其转化为培养目标,就实现了建设方案与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的结合。

(二)建设方案要做实与企业个体的结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示范建设的重要内容。“工学结合”则依托于校企结合。笔者认为,与企业个体的结合包括以下类型:

1 全面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办学,学院主要为企业自身的需求培养学生,企业可以出资金、可以出资源,企业的员工是学院的教师,学院的教师可以在企业从事生产和管理工作,企业的培训课程与学院的专业教学课程基本一致。因此。这是一种全面、深度的互利合作。

2 全程合作。企业与学院签订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形成长期的合作办学关系,企业给学院赠送设备,为学院培训教师,委派员工来学院指导,全面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以及教学质量监控、评价考核等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全程参与人才的培养。

3 局部合作。局部合作是全程、全面合作的过渡性合作方式,在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的方式有订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合作、学生顶岗实习等,企业将自己作为学院的实训基地,承担人才培养的部分工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现形式是工作与学习的结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单位最好就是顶岗实习的单位,或者是同类型的单位;学生现在所学习的技术和经历的工作过程,最好就是未来需要从事的技术并经历的工作过程。为此,需要将企业的工作任务引进学校,引入课程。做好这方面的结合,吸引企业的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先进的文化资源,并充分与自身资源高效率整合,为人才培养模式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为实现工学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校企共享的实训基地建设等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双师结构”团队建设的必然选择。为此,建设方案的设计要建立在与企业沟通协商的基础之上,落实与企业合作的具体事宜。

(三)做好三年规划与五年规划的结合

建设方案的设计要兼顾示范建设三年工作与“十一五”建设规划的关系。前者是短期建设规划,是后者的子集。两者的衔接是保证建设效果的关键,2006年立项的项目是“十一五”的第一年,结合相对容易:2007年和2008年立项的院校,是在“十一五”建设一年后和两年后嵌入的工作,结合相对较难。因此,如图1所示,对于2007年和2008年立项的院校,其方案设计实际上是四年和五年的设计。一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建设的衔接;二是因为从2006年示范高职建设一开始,所有院校都按照中央的精神开始了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因此,各院校的起点是一样的只是在方案中,仅仅体现出三年的建设任务而已。

二、示范高职建设方案要充分体现整体性

示范高职建设是整体推进的系统化工程,因此,建设方案的设计不仅要考虑面上的整体性,还需要体现出内在的整体性。

(一)面上整体性的处理

建设方案设计的主体是重点专业建设,还有与重点专业建设密切相关、涉及学院整体发展的教学质量、毕业生就业服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服务与科技创新等诸多方面,这是面上整体性的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 处理好重点专业带动专业群与行业产业领域的对应整体性。以重点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的建设是国家示范高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群建设的社会经济效应是形成专业群对应产业子领域的服务对接。一个行业通常有多个子产业领域,这就需要以重点专业带动的专业群去对应。因此,在确

定重点专业时,既要考虑到专业自身的基础,更要考虑到行业产业领域的需求。有的专业现在的基础可能稍微差一些。但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也可作为重点专业进行建设。从宏观层面来说,这就形成了专业群对应产业链的服务格局,实现了以专业整体服务产业和地区整体经济建设的态势。

以交通行业的重点专业建设为例,可以选择公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汽车运用技术、物流管理、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等专业,这样的专业结构就对应了产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

2 要保障重点专业建设与院校综合建设的和谐推进。专业建设是示范建设的龙头,院校综合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两者联系密切。例如,学生素质教育是在专业教育中与专业素质的培养一起实现的: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也是在专业建设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而教学质量则是专业建设、学院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因此,全面地与专业建设结合的院校综合建设是必需的,而且必须整体考虑。

但是,整体考虑并不等于平均用力。一是因为各个院校自身情况不同,基础不同、薄弱环节不同;二是在当前资源(不仅是资金)不是最佳的条件下,有个别项目不是最佳的建设期;三是建设方案本身需要突出重点,个别与总体建设目标联系最紧密的项目应该先上。因此,必须对综合建设进行适当的取舍,将最能做出特色、最能落实到位、对总目标最优贡献、与重点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联系最紧密的工作作为突破口和重点。

(二)内在整体性的处理

示范高职建设有内在的整体性(如图2所示),无论是对示范高职建设的总项目还是它的各个子项目,都包括如下内在联系:

(1)为什么:为什么要建设示范高职,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2)建什么:社会需求、现有基础和建设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需求与目标的对接?

(3)怎样建: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现目标?

(4)成果:成果的形式、考核的方式?成果如何推广?形成什么样的社会效应?

这四个问题是连续的,有内在逻辑关系,它们之间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了内在整体性。

因此,对于总项目和各个子项目,在进行纵向的整体性设计的时候。要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控制,做到目标实、事件清楚、方法科学、途径有效、成果可考、绩效(国家任务、国家效益)可达。

三、示范高职建设方案要凸现特色性

“示范高职应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国家建设100所示范高职,其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体系,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教路子。

(一)职教特色

示范高职建设方案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这种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不同。普通高等教育是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知识传授型的培养模式。而职业技术教育应体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技能养成型、熟悉工作过程的培养模式。前者面对的培养对象是善于抽象思维的群体,后者培养的对象是形象性思维更强的群体。

(二)高职特色

在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同时,建设方案还应该体现出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区别。高职院校培养对象的特性决定了建设方案应体现高等性。一是高职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二是高职学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三是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建设方案的设计必须考虑培养对象的独特性。例如,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提出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建设“生产问题资源库(通过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增加资源库的问题数量)”,通过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培养技术工人。

(三)区域和行业特色

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引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一文中提到:“高等职业院校不能求大求全,要根据实际,办出自己的特色,拿出几个自己的特色专业,体现行业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区域与行业特色是示范高职建设的必然要求。

职工之家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校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管理就其基本性质和主要作用来说,是高校整个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维护学校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所以,它具有高校管理的一般属性,故它隶属管理工作范畴。但是,因为国家高等教育在整个国家社会发展中所承担的特殊使命,从而使高校档案管理又有了很强的政治性。而从最终的目的意义上说,其最鲜明的特点还在于它的服务性上。目前国家确立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档案及其管理服务于本校的人才培养、事业发展,乃至社会的创新事业都具有其他业务部门、机构难以企及的十分特殊的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在高校管理中突出档案管理的特点,从而让档案管理提质量、上水平、增效益,真正更好地服务于国家高等教育各项事业的发展呢?笔者认为,首要的应该考虑分析掌握高校本身的一系列特点。本文仅从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出发,试图分析其档案管理的若干特点。

一、新组建的高职院校所表现出的许多特点,决定了其档案管理的起点不同于一般普通的高等学校。

我国目前全大约有1100多所各类高等职业院校,这些院校大都建成于21世纪初的前几年,而且一般都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升格,或由多所此类学校联合组建而成。

这些学校由于原来各种条件所限,加之对于档案工作认识程度不同,管理水平各异,使其在档案室的建设、管理人员的安排、档案资料的收集与保管等方面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

可以说“无论是管理机制、管理手段、还是开发利用、人员素质都仍然存在着与高校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加强和改进”。[2]这些都给新组建的职业院校规划建设专门的档案机构造成很大困难。再加上新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情况的差异,出现了学校组建至今已经十年左右时间,特别是国家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也已经过去了八年,仍有部分院校不能按要求建立符合规范要求的档案机构或管理部门。所以面对此类院校,最紧迫的首要工作是建设成立本院校独立的档案馆(室),这是开展档案管理的组织保障和工作前提。而且在上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档案管理的明确要求下,后建设本单位档案管理专门机构的院校应该按标准和规范,无论是用房、设施设备、人员配置都应该一步到位,千万不可再行凑合。

二、新组建的高职院校,大都没有合格的符合专业要求的档案工作管理人员,这对高职院校档案建设、管理和服务都造成极大困难。

任何组织的管理水平,都是由组织中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决定的。新组建的高职院校,其前身由于校舍条件、办学规模、经费使用,特别是囿于当时人员构成的局限,决定了其档案资料数量不足、种类不全,大部分学校不可能成立独立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资料文件一般都由单位办公室代为保存,具体工作由办公室临时指定工作人员进行兼管。这些被指定的管理者,很少有专门的档案管理资质。这就造成了此类学校档案管理水平不高,难以实现档案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目的。而新组建后的高职院校,在成立了专业部门的学校,其管理人员仍然是过去相关人员的简单拼凑,其中部分有档案管理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甚至是由其他如图书、财会、教师职称系列转换而来,同样难以达到档案管理的专业要求,无法承担合格有效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现转型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特别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统一的发展战略中,尤其是在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的重要时刻,承担着及其重要的新型人才培养使命。新形势对于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发展,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改进服务方式,积极探索纸质档案电子化、档案信息网络化,以及开放式管理等新型模式,努力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做到档案资料信息数据库资源共享,极大提高档案资料数据信息利用、使用效率。但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须具备一支合格的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所以各高职院校务必把组建一支符合要求的档案管理队伍放以档案管理工作的首位。对于原有人员抓紧进行分流,有基础的通过培训使之能够达到基本要求,其他人员可安排更适合他们的另外岗位,万不可让没有资质的人员占了档案管理本来就不多的工作岗位。而因缺员需要新进人员则一定聘用具有档案资质的专业人才。同时也要重视管理队伍人员的梯队建设。为本单位档案管理事业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新组建高职院校档案资料归集工作比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任务要繁重并困难要大得多。

高职院校新组建后,在档案工作方面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把大量的分散存放于不同学校的档案收集起来。困难在于:各校原来对于档案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同,档案建设方面的水平不同,资料收集的多少不同,资料整理分类的情况不同、资料保管的状况也不同等等。这些都为组建统一的档案机构造成困难。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院校档案组织建设有了雏形,但新的要求不断增加着新的困难。

其一,国家为了不断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定期对所有高校开展全面深刻细致的评估工作。评估涉及高等院校基本建设、机构设置、教育教学运作、管理与规章制度、图书资料、实习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各个方面,由一整套复杂的指标体系所构成,而这些指标体系都需要大量的设施、设备特别是材料、资料、数据来支撑;

其二,高校教育年度报表,每年都必须在规定时间里按要求通过网络完成填报。填报过程要求严格,所有表格涉及到前后有关联的数字、数据必须高度一致,否则报表难以下行,从而导致报表最终无法完成。这不仅要求填报人员工作认真细致, 更重要的是要求平时资料、数据收集齐全、准确无误;

其三,新组建的高职院校,由于原来开展业务性质单一,导致档案资料收集分类不全。而现在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办学要求及职校本身开设专业的快速增加和不断变化,于是便会出现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档案。国家教育部2015年的《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坚持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在教学标准开发、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订,提升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还要求学校“活动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等。

以上这些都表明,在高职院校档案建设中,因为新要求和新业务所产生的大量新档案,才是最能体现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东西。但它们从生成到规范,从收集到归类,从组卷到入库,这一系列过程,对这些院校的档案管理者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他们不断学习档案管理业务知识,深刻领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指导各档案生成部门完整收集必要的资料、信息、数据,把新档案与“管理办法”的标准要求相结合,科学分类,及时组卷,坚决不再给以后档案管理留下后遗症。

四、新组建的高职院校,更多的将是面对不断新增的档案的管理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新组建的高职院校原有档案,其管理要相对容易一些。困难更大的是源源不断将要和必须新增的档案。档案管理的核心有三,其一是原有档案的保管,其二是新档案的归集,基三是档案的使用、利用。而档案事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能让档案的入口有一个源源不断的活水规范地流进。对于新单位,要突出做好档案管理的三大核心工作,最基础的便是制定完整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关键是抓好档案的开源工作。针对原有类别中的新增档案尤其是新要求下所生成的新型档案,一定要精心设计,认真谋化,制定有利于这方面档案规范、完整、及时的积累、收集和归整的制度和具体工作指导办法。并考虑在各档案产生的业务部门配备兼职档案管理员,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开展工作,随时按要求收集,照规范归整,定时上交期内所生成的档案,确保新生档案及时统一归集到院校档案馆(室)。

五、新组建的高职院校,从一开始就应深刻认识学校档案管理的生命在于对学校中心工作的服务上。

建设档案管理机构,加强档案管理,归根结底就是为了让档案更好地服务于院校的中心工作,即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科研、评估总结、愿景规划、创新发展提供自己独特的服务,发挥自己独到的作用。也就是说,档案的生命就在于它的使用和利于。档案使用的越充分,利用的效率越高,档案事业的发展动力就越强。

总之,档案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高职院校应当从自身档案管理的特点出发,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机构是前提,队伍是重点,管理是关键,制度是保障,服务是核心,创新是动力。只有六管齐下,方可取得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缪正宇. 浅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丽水学院学报. 2007(3) 132页:

[2]孙立霞. 如何加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J〕商业经济. 2010(7) 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