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感受作文范例6篇

开学感受作文

开学感受作文范文1

今天,我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看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收看这期节目,让我了解到,在70年前,我们的祖国虽然国土辽阔、物产丰富,但是她非常的落后、也很弱小,人民很贫穷,我们的国家饱受列强的欺负,尤其是当时的日本,看到中国这么贫穷弱小,就派军队野蛮地侵略中国,抢占中国的土地,屠杀中国人民。

“开学第一课”介绍了当时从1931-1945年间,参与到抵抗日本侵略军的先辈们的光荣事迹。 在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数先辈们不当亡国奴,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参与到保家卫国的反侵略战斗中,不管他们之前是农民、工人、医生、护士、还是艺术家、或者本来就是军人,为了祖国,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用自己的行动捍卫自己的国家。

比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当中国军人血染长城,殊死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感人事迹被传播到全国后,聂耳、田汉以长城反击战作背景创作的抗日歌曲,除了这首歌,还有《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歌唱二小放牛娃》等等,伴随着这些充满斗志的歌曲,更多的中国人走向战场、誓死抗击日本侵略者。

一个老爷爷还讲了王二小故事的原因,放牛娃闫富华的故事,闫富华虽然小,但他却是个小哨兵,一队日本侵略者逼他带路,他通知小伙伴去报信,自己带敌人绕圈子,把敌人带到悬崖,想和敌人同归于尽跳下悬崖的时候,被敌人杀害。那时候他才12岁。

还有左权将军的女儿左太北老奶奶,她在节目中介绍了她爸爸左权的故事,当她爸爸牺牲的时候,女儿还只有2岁,如果在和平年代,三口之家是多么幸福,但是因为要保卫国家,反抗日本侵略者,他毅然离开了孩子、指挥八路军和敌人战斗,壮烈牺牲,而他的孩子这时候还小,都记不得爸爸的相貌。

看了今天的电视,我非常感动,现在大人们努力工作,孩子们努力学习,我们不需要去面对侵略者,不需要面对战火燃烧的大地,和先辈烈士们比,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安全的时代。

这一切都非常珍贵,就像电视上说,“一个忘记自己历史的国家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要保卫和平,避免将来再次被侵略。我们就要努力学习、长大建设我们的国家,通过我们的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富裕、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强强大,其它国家也不敢侵略我们。这样和平就会持久下去,等我们长大后,我们的孩子们也可以更幸福的享受和平生活。

篇【2】:看完开学第一课的感受

今天是9月1日,我们又回到了学校,迎来了开学。大家一起看了<>,虽然视频时常会卡住,但大家还是看的很认真。

开学感受作文范文2

在65班,我认识了好都新朋友,文笔超好的唐婷姿、综合性的刘斐妍、超像周笔畅的罗梦两良好……在这里我真正的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真因为我们互相还不熟悉,因此我们的友谊是干净的单纯的,这给了我们一个改正自己缺点的好机会,同时也可以把完美的自己展现给大家``

虽然这样,但3班在仍然在我的心里,我总感觉我们还会坐在同一间教师里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我总感觉我们65班的同学只是在上一个补习班,有一天我们终会再次聚在一起打打闹闹``现在我总告绝我们之间有一曾隔阂,总有一些东西在将我们疏远开来``

缘分总会有尽的那一天,当缘分以尽时,不要还死死的抓住它,因为要走的终究会走,不管你怎么挽留他.风停了,雨顿了,你一定要走,我还站在记忆里在感受……

开学感受作文范文3

开学已经半月了,对新的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面对初一生活也有许多感受。

上初一了,第一个感觉是新鲜。校园是那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老师讲课是那样富有活力、引人入胜;同学们相处是那样融洽、愉快。这一切与小学都有着很大差异,使我感到无比新鲜、有趣。

上初一了,再有的感觉便是紧张。在中学,尤其是优秀的中学,学习的竞争相当激烈,从而也会有一定的压力。稍不留神成绩就会拉在队伍后面,所以丝毫不能放松,要时时都处在学习状态。我们必须要适应这种紧张的学习气氛才能在三年的学习中取得成绩。

有这样一则故事:在非洲,每天早晨羚羊睁开眼睛,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要跑得更快,否则,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在同一时刻,狮子从睡梦中醒来,首先闪现在脑海的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跑得再快一些

以追上更多的羚羊,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几乎是同时,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迎着朝阳奔去。生活就是这样,不论你是羚羊还是狮子,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就要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

开学感受作文范文4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情感诱导 情感体验 情感激励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却是有40%的学生视作文为苦差,而不愿意作文。写出来的文章,无非就是根据某种要求,去硬想、硬凑,过于成人化,没有发自内心的真实语言,体现不出孩子的天真烂漫。

因此作文教学急需冲破传统的束缚,走作文教学内容生活化之路。明确作文是生活的需要,相信学生一定会作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做到有感而发,为感到自由快乐而写作。

一、情感诱导是作文教学的前提

作文教学有两重意义:一是具体方法的教授,二是写作情感的诱导。单纯着力于语言文字的斟酌与推敲或写作方法的教授而放弃思维情感在写作教学中的诱导和训练,不可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写作教学应花费一定程度的力气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激荡学生情感。但花费力气并不与花费时间成正比。许多时候,激起学生感情波澜,引起其思维激荡只要几分钟,几句精准的话,或者一个大可发掘的话题,而教师却必须在这几分钟的设计、几句话的构思和某个题目的创设上花很大功夫。也就是说,教师要利用各种形式,抓住一个敏感点,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情感的闸门,在这个空间最大发挥学生的个人自,而且让他们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从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觉得写作与平时说话一样轻松。而学生情感投入的深度,思维开放的广度,将直接影响其成文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表达。所以这种进行“写作情感的诱导”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

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生活是广阔的,孩子的生活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可以写真善美,也可以写假丑恶,只要是他们自己的感受,只要是“以我手写我心”。孩子在认知世界中,情感因素常常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

(1)从阅读教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

阅读教材中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而且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阅读与作文本身就存在着科学的、内在的联系,学生在大量阅读中除了能获取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从阅读中透过文本去感受那些内在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内涵。在读书中悟理、悟情,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健康成长。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如开展“主题读书活动”,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丰富情感体验。

(2)以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确立大作文的教学观,以“生”为本,组织实践活动,拓展生活的空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组织亲子系列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参观、游览活动等,让孩子们走出校门,开拓视野,丰富生活。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教师就可以随时发现捕捉其中生动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写,有事可说,从而让写作成为孩子自发的一种表达生活的需要。

(3)培养学生感受生活,丰富情感

作文从哪儿开始?不是从题目,从选材,也不是从立意,而是从感受开始。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说过:感受是习作的开端,感受是立意的前提,感受是传情的基点,感受是行文的动力。

感受从何而来,答曰从生活中来。什么样的事情学生感受才深刻呢?首先必须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此外,生活中新鲜有趣的事情也容易吸引他们,还有那些特别富有情感的事最容易使孩子们感受深刻。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当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观察生活,了解世界,有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后,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才会有自己的语言。

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参与生活――劳动、游玩、采访、家庭游戏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向自然觅求,从家庭中寻找,在社会上发现,在生活中采集,让孩子们直接体验生活,捕捉新形象。可将其素材在日记中保存,日记是参与生活的表现,日记是作文的前提,日记也是做人的延伸,可使生活镜头定格,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

三、情感激励,感受成功是作文教学中的核心动力

学生刚开始练习写作时在情感上需要支持、赞扬、爱护,教师应以培养兴趣、感受快乐为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作文。

1.情境激励。

心理学实验表明,儿童只有在心境愉快的情境下,情感才真实,思维才活跃,想象才丰富,个性才能发展,文章自然才能写好。

“情动而辞发”。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应该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一种“我要写”的状态。教师可依据作文教学目标来创设相应的写作情境,创造适合写作的“大环境”、“小气候”,诱导学生进入特定情景,触发写作的灵感和激情。比如:活动体会情境、实践感受情境、语言描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验情境等。

2.评价激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学生都希望能以自己的行动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只有获得这种快乐,才能激励他们在行动上的动力,对于作文的评价,尤其需要激励。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要精心挖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只要有可取之处,就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可以通过给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如在班级或校园中开展佳作欣赏等,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让学生体验作文过程中的成功感,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总之,教师要让学生感受成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形成内驱力,促进学生乐于表达、敢写真话,形成个性。

参考文献:

[1][美]Linda Campbell著.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4-51.

[2]李白坚.走向素质教育[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37-44.

开学感受作文范文5

关键词: 情感教学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正如著名文学家夏D尊先生所说的一样,如果教育没有情感和爱,就好像池塘无水,自然无法进行教学。要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还要投入更多的情感和爱,只有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活情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感

要激发学生的情感,首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要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将原本抽象的文字转变成形象化的图文,甚至配上声音,用多重感官刺激学生更好地学习,投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他们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花之咏》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到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各种鲜花的图片,同时还可以配上一些描写鲜花的歌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说看,还有什么诗歌也是描写花儿的。运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将“花”的形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受到花的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渐引入到课文之中,告诉学生,想不想看看作者是如何写“花”的,作者笔下的“花”有着怎样的形象呢?在这个问题的促使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多媒体课件使得学生在唯美的音乐和图片中对花之美有了直观的感受,他们的情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激发,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很快便理解,文章中的“我”实际上指的就是“花”,这是作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由于刚刚欣赏过美丽的鲜花,学生们也沉浸其中,觉得自己仿佛就是文章中的“花”一般,对于文章的这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就多了一分理解和感悟。通过形象化的场景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让他们投身到课文学习之中,促使他们自主学习。

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影像资料等外,教师还可以用富有情感的语句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样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情感。

二、诵读联想,增强体验

通过诵读文章、揣摩词句、思考联想等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的内涵,更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充分调动感受,适当的联想更能够让学生有切身体验的感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三月桃花水》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通过让学生诵读激活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揣摩文章中的词句,然后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它们展现了怎样的景象,在诵读时要如何投入情感才能够更好地展现出文字的美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且在诵读中感受文章之美,有的学生提出“作者将三月桃花水比喻成绚丽的朝霞,将洒在河面上的樱花比喻成水上的酒窝,这样的形象十分美。”,有的学生提出“作者将三月桃花水比喻成春天的竖琴,这种描写也很美”,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大家看看作者分别是通过什么感官来描写三月桃花水的,这样的描写给了大家怎样的感受。”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领悟到原来在进行景物描写的时候,除了可以运用视觉感官以外,还可以运用听觉。教师可以进一步告诉学生:“不管用的是什么感官来感受,都要有一颗敞开的心灵,这样才能够感受到这种美。”这个时候,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和联想,说说自己曾经看见过怎样的美景,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将它们描写出来,可以让学生在想象中增强体验,进一步激活情感,用切身感受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感悟到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反复诵读,细心揣摩,联想感悟等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让他们调动情感,充分地感受到文章的深层次意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活动,拓展感悟

新课标要求教师多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使用语文,可以有效地开阔视野,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激感,活跃学习气氛,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但是事实上,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不拘一格的,用开展课余活动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还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情感。学习《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之后完成一个课余作业,作业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让学生拜访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是其他的家中长辈,然后感受他们为自己付出的爱,尝试为长辈做一些事情,然后将自己这一天的生活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还要和课文《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这篇文章联系起来,说说自己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的感受。这样的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在《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这篇文章带来的亲情感受的促发下,真切地感受了一番亲情的伟大,让他们的感悟有所扩展。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其他形式的活动,例如在学习了描写风景的文章后带领学生郊游,学习了反映历史的课文后参观博物馆等,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感受,促进他们更好地学习,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感受生活的魅力,感受文字的韵味。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将教学的视角放在课堂上,更要放到学生放学后,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参加各种课余活动,让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品读课文,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的思维有所扩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开学感受作文范文6

一、引入审美情境,感受形象美

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基本上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往往缺少审美的有意注意和审美经验,审美对象的选择随意性强。在所有的审美对象中形象美是最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的,但他们对形象的理解常常是停留在浅表层次上,不能理解形象的意义。因此,引领小学生鉴赏性阅读,首先要为其创设一个形象化的审美情境,通过具体的情境,来唤起他们有限的审美经验,感受其作品所描绘的自然图景的形象美。如在《卜算子・咏梅》的教学导入中,为了让学生对梅花有个形象的感知美,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一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红梅傲雪绽放图,同时播放王莉原唱的《红梅赞》,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红梅凌寒傲雪、努力迎接新春的情怀,为下面的对诗词的鉴赏奠定情感基础。接着让学生结合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用深情的语言描绘梅花在各自心目中的形象。最后我用满怀激情的语言进行引导性的情境创设:“梅花,以其凌寒独自开、冰清玉洁的傲骨,备受文人墨客的赞美,那么一代伟人笔下梅花又是怎样的一种风采呢?”

从以上的导入情境中可以看出,情境的创设与引导在学生的审美感知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的优势,凸显了情境的直观性,再加上图画和歌曲本身的艺术美,使梅花形象美更加丰满,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的有效引导,使得情境产生的激情效果得到了有效的维持,进而顺利地实现了情感的迁移。

二、唤起审美想象,感受情感美

鉴赏性阅读就审美角度而言,最本质的是要让学生展开审美想象,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之美。鉴赏性阅读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唤起审美想象,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情感沟通和心灵对话。传统语文教学把诵读看成是学习语文的关键,认为只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才能获得语感的积淀和语文经验的顿悟。我认为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这一传统不能丢。当然诵读的方法可以有所创新,教师不能像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那样,只是自我陶醉式地诵读,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诵读,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小学语文的鉴赏性阅读,离不开诵读,没有诵读为基础,鉴赏就没有了根基,审美也就无所依托了。诵读是惟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在鉴赏性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把诵读变成美读,读出作品的“音美、情美、意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要让朗朗书声成为孩子们精神律动的音符。如我在教学《卜算子・咏梅》时,在导入情境的有效引导下,向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诵读要求:①用一个适当的比喻表达出笔下的梅花,并说说它让你想到了什么?②把你所感受到的情感美,以“美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学生自由诵读后,指名让三位不同层次的学生个别读,师生一起进行讨论式点评,最后有感情地齐读。通过不同方式的“美读”,在朗朗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走进了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多重对话中,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升华了情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颤中领会了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朗朗书声中,学生不仅感受和再现了作品的情思美感,而且体验到了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三、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意象美

意象是古诗词之魂,古诗词之美突出地表现为意象之美。在古诗词鉴赏性阅读中,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形象感知,从而触发想象,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领会作品的主旨和意蕴,捕捉到古诗词的意象。

我在学生“美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找到了词眼“笑”,然后进一步追问:“生活中的笑千姿百态,你认为这首词中的笑是一种怎样的笑呢?”这样的开放性提问,目的是让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学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去品味“笑”这个字的内涵,感受梅花胸襟坦荡、豁达大度、无私奉献的高贵的品质,品味作品给人带来的独特的美感。

学生通过意象的捕捉,对梅花的形象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接着我趁热打铁,再创设一个研读情境:“你觉得这首词中哪一句写得最好,能成为名句流传?”让学生一边各抒己见,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从而完成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真实的自由的鉴赏。

在这个环节中,我成功地创设了两个研读情境,提出了两个开放性的问题,有效地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自由欣赏,自由思考,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了一种美丽的自由畅想。浸润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张扬,人格教育的审美目的也就在审美意象中形成了。

四、拓展审美情感,感受情意美

上一篇孝道感恩

下一篇后备干部述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