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教案范例6篇

片段教学教案

片段教学教案范文1

师:(映示雏鸟图)看,这就是那只新生的小珍珠鸟。如果你用手捧着这个小家伙,会有什么感觉?

生:这个小家伙又小又圆,像个小绒球,很好玩。

生:这只小珍珠鸟全身毛绒绒的,摸上去肯定滑溜溜的。

生:这只小鸟那么小那么嫩,捧着它可得小心翼翼的。

生:小珍珠鸟真漂亮,红嘴红脚,像它父母。

师: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珍珠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特别是身上有珍珠状的白色斑点,故名“珍珠鸟”。看来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只小珍珠鸟,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评析】教学伊始,我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走近小珍珠鸟,借助图画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助燃学生情感的火花,小鸟肥嫩可爱的样子让学生忍俊不禁,喜爱之情油然而生。同时,学生在老师点拔下结合图文读懂了珍珠鸟名称的由来,减少繁琐的讲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片段二】演鸟,由境激情

师:小珍珠鸟的胆子渐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到底是怎样喝茶并瞧我的呢?谁能表演一下那只小珍珠鸟?(师读句子,学生表演)

师:小鸟并不是转过头,而是把脸微微侧过来叫,你们都读懂了“偏”这个字。小珍珠鸟,你偏过脸在想什么呢?

生:这杯子里的水是什么味道呀,真怪。

生:主人,我喝你的水,你会生气吗?

生:我就要看看,你会不会赶我走。

师:原来,你这只小珍珠鸟胆子挺大的,在故意试探我。

师:后来,这只小珍珠鸟胆子更大了,索性用嘴啄我的笔尖、手指。小家伙怎么啄的呢?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现在,我们换个角色,我来演小鸟,你们是作者。(师用右手做出鸟喙的样子,去啄学生的手指、笔尖)

生:我很高兴,小珍珠鸟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表达它对我的喜爱。

生:它离我那么近,却不担心我伤害它,它是多么信任我,使我很感动。

生:我感觉很舒服,它轻轻地啄我的手指,把我当作了朋友。

师:此时,作者充满了惊喜,因为小珍珠鸟再也不提防作者了,而且对作者越来越信任。

【评析】课文第4自然段是教学重点段,通过师生扮演珍珠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小鸟的内心,体会小鸟逐步信任作者的过程。先让学生扮演小珍珠鸟,感悟“偏”字用词精妙,感受小鸟的淘气可爱及试探作者的微妙心理。再由教师表演小鸟“啄”笔尖、手指的情景,让学生换位体验“啄”这一动作背后所包含的信任。就这样,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表演中,在与小鸟、作者的对话中,激情被点燃,思维被激活。

【片段三】写鸟,以情启智

师:小珍珠鸟在这个温暖的家里快乐地生活着,我们的信任在一天天加深。终于有一天,奇迹发生了。你能展开想象,描绘小珍珠鸟趴在作者肩上入睡的情景吗?

生:小珍珠鸟依偎在作者肩头,小嘴不停地咂着,好像在说:“这儿真舒服。”

生:小珍珠鸟紧闭双眼,睡得好香,小脸上写满了幸福。

生:小珍珠鸟把作者的肩膀当作摇篮,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仿佛梦见自己和作者在树林里欢快地嬉戏。

师:作者也在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幸福。这温馨的画面你看到了吗?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生读)

师: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出示: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生齐读)

师:这呼唤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可饱含着作者对小鸟深深的喜爱之情,对“人鸟相依”和谐画面的眷恋,对“彼此信赖”美好境界的向往。同学们,此时,你想对小鸟说些什么呢?你对“信赖”又有怎样的理解呢?请把感受写在书上插图边。(生写后交流)

生:小珍珠鸟,你淘气可爱,给我带来了欢乐,还让我明白了:信赖,可以让人和动物和谐相处。

生:小珍珠鸟,你是只可爱又聪明的小鸟,你与作者彼此信任,竟成了好朋友,其实,人与人之间有了信赖,也会多一份宽容与理解。

片段教学教案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3.024

新课改引发了一场教学的变革,观念不断更新、方式不断转变。基于考情、校情、教情、学情的研究与分析,几年来我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积极实践片段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谓片段教学,即教师选取学生的疑难困惑点、易错易混点作为教学的重点,设计5到10分钟的教学片段,引导和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片段教学要体现知识性、综合性、针对性、实效性等特点。本文基于片段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感悟,现概述如下。

一、在实践中摸索

1.用PPT呈现片段教学

案例1:负一价氧的故事

PPT做成的化学教学课件能够具有强大的灵活性、交互性和生成性,并且兼具直观性和趣味性;课堂上随时可以使用,课后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2.用化工生产流程图展开片段教学

案例2:碳酸钠的制备(侯氏制碱法)

以问题为主线引发工业生产的过程,本片段可设计的问题有:①原料的选择(钠离子选择便宜的原料氯化钠,碳酸氢根离子利用空气中二氧化碳和碱(氨水)反应制得);②反应的原理;③试剂添加的先后顺序(先通二氧化碳还是氨气);④循环使用的物质;⑤二氧化碳、氨气的来源等。通过本片段教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碳酸钠的制备过程(知识发生、变化的过程),有效地展开了学生思维的过程,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3.师生互动共享片段教学

案例3:防倒吸的原理及装置

师:(我先提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出现倒吸现象?

生:内部压强减小导致的。

师:好!怎么预防呢?

生:可以不接触,可以在导管上接倒扣的漏斗。

师:能举个例子吗?

生:制备乙酸乙酯的实验导管不接触液面,氨气的尾气处理用了倒扣的漏斗。

师:倒扣的漏斗用了什么原理?

生:增大接触面积,使倒吸困难。

师:还有什么仪器可以增大接触面积?

生:干燥管。

师:不接触会导致气体泄漏,引起污染,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氨气的防倒吸中可以用四氯化碳使气体不直接接触水。

师:非常好,退一步讲如果已经倒吸了怎么办?

生:可以加装安全瓶。

师:谁来总结下防倒吸的方法。

生:1.不接触;2.增大接触面积使倒吸困难;3.加装安全瓶。

师:给出部分防倒吸装置,让学生感悟。

通过师生共同摸索,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去解决问题。通过互动式教学片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有序思维能力,同时能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因为只有有了信心才能产生行动,有了行动才能发现和解决问题。

4.利用生活经验支撑片段教学

案例4:漂白性知识

化学上的漂白性是针对有机色素的。而漂白的方式又有多种,学生经常会概念不清,我们可以采取片段教学,让学生先想象如果水中有有色的物质你怎么使水褪色。这时候有人会提到把有色物质捞走,或者利用化学物质与有色物质发生反应变成无色等。此时再讲解活性炭的吸附、强氧化剂的漂白、二氧化硫针对品红的化合就顺利成章。同时还可以告诉学生,强氧化性对对手没有选择性,而化合不是谁和谁都可以的。此时可以讲清二氧化硫漂白品红的好景不长。通过这个片段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和生活是相通的,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角度。

5.突出学科思想彰显片段教学

案例5:等同处理在化学中的应用

(1)已知硫酸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也越大,40%的硫酸溶液和5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以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45%(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本题可以考虑先等质量混合得到45%的硫酸,然后再把多余的50%的硫酸混进去,此时利用平均思想得出结果应该大于45%。

(2)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混合气体,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二氧化氮,平衡后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 )(变大、变小或者不变)。

直接考虑二氧化氮增加,平衡正向移动四氧化二氮也增加,不太好判断。可以考虑先将二氧化氮放在别的容器中可以达到和原容器中等效的平衡。再把它压入原容器中,如果不移动体积分数不变,但此时压强变大,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变小。

在化学的很多问题中,我们要得到一个结果,而利用题目所给的过程很困难的时候,可以考虑选择不同的过程,往往得到结果要容易的多。

6.凸现学生主体丰富片段教学

案例5: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的理解

在学生已有对原子轨道认识的基础上,给出三个例子:氨气、三氟化硼、二氧化碳。电子对带负电出现相互排斥同学们都能接受,而排斥之后的空间构型可以想象,而简单的原子轨道对接很显然不能解释。这时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最后得出三种轨道杂化方式顺理成章。然后再判断某些分子或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方式也变得很轻松。这种片段教学适用于化学中的好多理论和公式(如碰撞理论、克拉贝龙方程等)。直接灌输给学生好像节约了时间,但往往多次讲解学生还不能理解,事倍功半。而让学生体验思维的过程,自己得出一些想法不仅教学效果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

二、在反思中完善

笔者连续四年在高三,不同内容、多种呈现方式的教学片段在不断累积和改进中。片段教学遵循短小精悍、自成一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片段教学在实践中摸索前行,在反思中不断完善。

1.片段教学的现实意义

传统高三化学教学分为三轮,一轮重双基,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卷训练。而新高考模式下课时大量减少但教学内容却有所增加。要完成三轮复习已经不可能,所以在课改之初很多地方提出课时不够的问题。那么在新高考形势下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大胆改革,笔者所在学校近几年高考都是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模式,即一轮复习的同时就增加综合卷的训练。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会及时介入片段教学,近几年我校的高考A级率达到75%,B级率达95%。片段教学让课堂增添了变数和活力,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片段教学有效地帮助学生二次建构知识,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片段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形式,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有大大的提高。

2.片段教学的主要特点

(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片段教学本身是一个微型的课题,切入口小,每个教学片段都涉及到学习最核心的问题,都指向学生学习中的疑难点,让学生短时间就能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在收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树立了信心。

(2)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片段教学可以针对一个知识点,可以针对一个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对方法的体悟。丰富的内容,呈现形式的多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3)重在参与,贵在引导

应试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追寻结果的时候忽略了精彩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理解,导致学生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有序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而片段教学侧重于发现问题的本源,重视教学的过程。如案例4中漂白性的问题,如果教师仅仅是讲解有这么3种漂白的类型,学生很容易遗忘,但片段中换了一种思路,教师恰当引导,给学生思考和创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得出漂白可能的方法,然后对号入座,这种知识是建立在学生的元认知的基础之上,是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悟,不易遗忘。

(4)随机介入,灵活运用

片段教学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所以可以选择在复习中突出重点,也可以在综合卷讲解中遇到问题及时插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还可以将PPT提供给学生课余时间自主学习。如碰到学生对杂化轨道认识不充分我可以立即介入案例5帮助其学习。学生头脑中的片段多了之后必然对知识和方法认识深刻,当碰到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借鉴不同的教学片段。

3.片段教学的注意事项

(1)讲练结合,内容完整

片段教学除了内容少、时间短之外,与一个专题复习没有什么区别,它是浓缩的精华。设计教学片段时要确立恰当的教学目标,要明确本片段的重难点,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环节如情境诱导、情绪疏导、思维引导、当堂训导等一个都不能少。

(2)收放自如,合情合理

片段教学的引入,不能唐突,要合情合理。在片段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提炼,用其中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片段教学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能过度扩展,但要让学生吃透其中的精髓,使其久久回味。

(3)慎重选择,及时调整

每节课根据需要插入教学片段。教者首先要对自己设计的教学片段加以研究,预先知道其可能达到的教学目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片段。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对于同一个难点可以通过呈现方式、例题的选择等来调整片段设计。当学生对片段已经比较熟悉的时候解题时遇到要用到的教学片段只需要点一点(如案例6)。总之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不断创新利用片段教学。

4.片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片段教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 案例教学 Proteus仿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的课程,由于内容抽象,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是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产物,学生在学习之前需要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等多门课程,相较于硬件课程,难度较大。(2)传统教学模式因缺乏合适的教学演示,教学效果不理想。(3)教材选择困难。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但由于各个学校之间课程体系不同、学生程度不一,如何选择一本适合本校本专业的教材依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案例教学介绍

案例教学过程由设计准备、教学实施、总结反思三个阶段组成。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可将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案例的设计与讲解。设计准备阶段教师要选择好知识点,并组织学生小组围绕该知识点思考系统功能,设计电路和编写程序;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只讲解理论内容,然后由学生小组介绍对该内容的理解,并通过Proteus演示案例的电路设计图、源程序和仿真效果,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看法和解决方案,最后在教师指导下形成知识点的最佳案例解决方案;总结反思阶段可要求学生对案例进行总结,写成文档作为平时作业,同时也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案例进行扩展,提高教学效果。

2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案例教学实例

以MCS-51单片机为例,输入/输出接口、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和串口通信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总结的几个实例。

2.1 LCD液晶显示实例

(1)使用Proteus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1602芯片的RS、R/W、E控制端分别与单片机P2.0、P2.1、P2.2引脚相连,D0~D7数据端依次与P0.0~P0.7相连。(2)使用Keil C进行软件编程,将1602的写命令模式、写数据模式和初始化分别用函数实现,方便了主函数的调用。程序实现了常用字符和自定义字符的显示。源程序如下:

2.2 定时/计数器产生方波实例

(1)使用Proteus软件绘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利用单片机的P2.0引脚输出方波,进而可以驱动扬(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20页)声器发出声音。(2)使用Keil C进行软件编程,定时/计数器T1初始化,模式控制寄存器TMOD设置为0x10(使用T1的定时功能,工作于模式1),初值设置为10000(每0.01s产生一次中断),进而生成50Hz的方波,源程序如下:

3 结语

片段教学教案范文4

关键词:photoshop课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三阶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282-02

Investigation of the Photoshop Teaching Methods for Non-computer Professional

GAO Hong-xia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 Photoshop is a practical, artistic strong graphic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for non-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how to master photoshop application in a few hours, proposed the three stages teaching methods, and received good results in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 photoshop course; teaching methods; case method; three stages of teaching meshods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很多,最常见的有PhotoShop、CoreIDRAW、FreeHand、Photo Impact、AutoCAD、Illustrator、3DS MAX等,而Adobe PhotoShop缺是这些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最专业、最流行、最常用和最实用、功能最强大的一种。Photoshop被称为图像处理大师,在平面广告设计、特效文字、VI设计、界面设计、网页设计以及数码相片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很强的实用性深受学生喜爱。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何讲授好这门课,让学生能够在不多的学时,能够达到利用photoshop进行自我创作的目的,那就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即“由浅入深熟悉掌握基本知识、由易到难案例教学法模仿操作、循序渐进逐步达到独立创作”的三阶段教学方法。笔者将多年来从事Photoshop课程教学的经验和体会凝练成文,以期和大家进行探讨和研究。

1激发兴趣、熟悉软件基本知识、掌握软件基本操作

作为一门对视觉效果要求较高的课程,把握好第一节课,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photoshop的兴趣。在第一次课上为学生展示提前精心准备好的各类平面设计优秀作品,包括电影海报、广告宣传画及往届学生优秀作品等,尤其是一些用photoshop特殊效果合成的图片,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剖析图片的整体构思、视觉效果、色彩创意等,让学生感受其强大的功能,让他们相信自己学习完Photoshop课程后也能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以此激发学生渴望学习photoshop的兴趣。

然后开始photoshop学习的第一阶段,学习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使用方法,例如:图片文件格式、图像的色彩模式等基本概念,可以挑选几张设置为不同格式和色彩模式的图片进行讲解;边框工具、套索工具、图像的移动与复制等基本操作,可以结合人物数码照片处理进行讲解;图层、通道、路径、滤镜的使用要通过简单的实例进行讲解,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具体用法,而不过度追求复杂案例的制作。

2案例教学法,模仿创作提升运用软件的能力

在基本知识和操作学习完后,大部分学生还是创作不出作品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作思路,这就要进入photoshop学习的第二阶段――案例教学法,即进行大量的模仿创作。

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实际案例作为剖析对象,在教师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案例的分析、讨论和寻找实现途径等[1]。案例教学是近年来课堂实用性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将要讲授的内容,化解到具体独立的实例制作中,老师在教师机上对制作的实例进行详细剖析,学生在学生机上进行模仿操作,熟悉和掌握PhotoShop的各种操作,这样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2]。

模仿学习初期,在教师机上,老师先把案例进行剖解、演示,讲解重点、难点,然后让学生自由练习,模拟操作。此时的案例可以用注释工具记录详细的步骤和参数设置说明,便于学生查阅。通过老师的案例讲解和学生的模仿操作,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 同时能够认真地观摩老师的操作,模仿老师的做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软件的具体用法掌握得更加熟练。

一段课时后,实例就不再给操作步骤和参数说明,只给出作品的效果图,提示需用到的主要工具和操作命令,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经过大量的模仿学习反复实践后,面对一副作品学生就能够用photoshop将其模仿实现,进而还能以多种不同的方法去实现它。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求异性,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知识与技能去思考、分析,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更大积极性[3]。

3循序渐进、反复实践,熟练操作软件达到独自创作的目的

经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和积累就会产生质的飞跃,这时便进入到第三阶段,即独自创作阶段。学生通过自我揣摩、借鉴别人方法与思路,最终实现自主设计作品。例如:给出创作主题,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遇到困难先自己查找书本或网络,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提高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后就算遇到软件更新,新增一些命令和功能,也无须再借助老师这根拐杖,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新增功能或更多的应用软件。这就是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4]。从教学实践的过程来看,photoshop的学习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诸如数码照片的修饰、图片的拼贴处理等实际问题,因而学生们对其有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通过采用三阶段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4结束语

Photoshop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三阶段的教学方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软件的应用。把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的实践模式。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形象,将学生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参与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三阶段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也熟练地掌握了photoshop的处理技巧,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非常强大,版本更新迅速,熟练掌握PhotoShop的各种功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练习、多体会、多学、多用,才能插上创意和想象力的翅膀,才能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孙庆贺.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考试周刊,2010(7).

[2]杨鸿平.案例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浅尝[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8).

片段教学教案范文5

作者简介:(1975―),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摘要:激发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这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的优劣。本文针对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市场营销专业,提出了课程改革方案,阐述了“乐学”的理念以及将其应用到“三段式”教学过程中的方法。

关键词:平面设计;“乐学”;“三段式”教学

本文针对平面设计的教学实践,基于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背景,提出“三段式”教学方法,探索课程改革的模式[1]、内容和实施方法,并将“乐学”理念应用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之中。

一、市场营销专业平面设计教学特点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学科。营销和设计是相辅相成的,好的设计对销售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条件下,不可能也不应该让营销专业学生像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那样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认为,应在专业定位的背景下,合理地选择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课程一般性知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将设计技能应用到本专业实践中去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一)构建“乐学”技能教学

“乐学”的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并且伴随着成功而产生愉悦感。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进而“乐之”,才能充满热情地以学为乐,求知欲高涨。

平面设计是一个基于某种思想和文化的创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将思维可视化的过程。其中必须有持续的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挥洒自如的联想,茅塞顿开的快乐和成就感。它使设计本身变得更像一个不停的充满新鲜感的思维和视觉游戏,促进了相关设计领域的不断发展进步。

(二)“三段式”教学方案

1讲授演示阶段

这一阶段是课程的启蒙阶段。因为在课程的初始,学生头脑中对平面设计的基本操作和学科特点一无所知,教师应以相关理论讲授为主并采用案例教学法完成教学,本阶段安排12个课时。其中的作品及案例呈渐进递进式难度,可促进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体会到课程的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借此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愿望[2]。

2半自主学习阶段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接下来的18个课时里,由讲授演示式课堂教学逐步向学生半自主式学习阶段过渡。本阶段是“乐学”理念实施的强化阶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模仿制作相对简单的平面设计作品,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作兴趣。在半自主学习阶段,学生要根据具体实验任务,依据实验教材自行完成设计,教师在实验前简洁扼要地讲解实验主要思路和重点、难点,起到导向和画龙点睛的作用。譬如,在进行人脸“移花接木”设计制作时,主要步骤如表所示:

人脸“移花接木”实验简要步骤表

步骤功能要求步骤1准备好两个图片素材图片甲是原始“被植入”图片,图片乙是“植入”图片;图片乙的选择要求考虑其中人脸部的角度。步骤2选择图片乙脸部将图片乙的脸部用选区工具选定,移动到图片甲的相应位置;要求注意选区的缩放、透明度和位置。步骤3色彩调整将“植入”的脸部进行色彩的调整,直至和图片甲色彩吻合;注意使用选区的羽化。3基于项目的自主创作阶段

培养创新能力是本阶段基本目标,而且此能力的培养要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来实现。本阶段也是“乐学”理念的完成阶段,共26个课时。

具体实施如下:首先教师为学生确立探究任务。然后将学生分组,每组确定一个组长,为本小组所有组员进行任务分工,并对进度负责。教师提供资料,让各组就作品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并按此进行本组的作品设计。

在“三段式”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第一阶段定位为以单向为主,第二阶段以双向关系为主,第三阶段则演变成多向关系,分

别如图(a)、(b)、(c)所示。

(a)

(b)

(c)

“三段式”教学示意图

“三段式”教学法以学习兴趣为基础,充分融入了“乐学”的教学元素。其中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讲授演示方式学习阶段,以简单、直观的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半自主学习阶段通过任务驱动法教学,将完整案例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自由发挥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自主创新阶段,让学生综合使用前阶段所掌握的知识,自由发挥、自主创作,完成课程要求。

三、考核方式一个公正、合理的考核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实践中,在讲授演习阶段和半自主学习阶段,采用试卷进行理论的考核;自主创作阶段,采用“组内评分+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1组内评分

组长为每个组成员(包括自己)打分,以满分30分计。由于组长对本组成员的情况掌握更加直接,组内评分易于做到客观公正。

2组间互评

各小组组长代表本组,在全班汇报项目的完成情况,要说明本组项目的设计思路和过程,遇到过什么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并展示最终的效果。随后进行互评,满分30分。

3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各个小组,以满分40分计。①教师根据本小组汇报以及回答问题的情况,对该小组进行打分。此项满分10分。②书面材料评分。每个小组都要以小组为单位提交精简扼要的书面项目总结以及最终设计作品,教师据此进行评分。此项满分25分。

平面设计课程在2011年春季学期开始采用本文所述基于“乐学”理念下的“三段式”教学改革方案以来,已经在我校营销2009级、2010级和2011级等多次施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改革实践表明,改革有利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建立一个平等轻松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片段教学教案范文6

一、 “先声夺人”

[案例1]《莫高窟》教学片段:

师:在我国甘肃省敦煌市,有一颗璀璨的明珠――莫高窟。(板书课题)莫高窟举世闻名,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你们想看一看吗?

(出示莫高窟图片数张)

师: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各抒己见)

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吧!

新课伊始,教师向学生展示了多幅莫高窟美轮美奂的图片,旨在吸引学生眼球,对莫高窟充满向往,产生走进课文的热情。小学语文教材中写景类的课文很多,教学这一类课文时,运用内容丰富的图片资源“先声夺人”,对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也较为常见。笔者以为,在学生还没有潜心会文的时候,就向学生呈现课文内容所描绘的大量图片,弊大于利。

阅读文本时,学生进入的是一个广阔的自由想象的空间,他们会在头脑里描绘、创造出文本所描写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具有积极探究的热情,始终处于主动体悟的学习状态,享受阅读的快乐。将文本所描绘的图片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图片带来的视觉冲击留给学生的印象太过深刻。阅读文本时,学生头脑中首先会浮现、联想到色彩鲜艳的视觉形象,影响了他们通过自主品悟、自发联想对美好画面的感受,阅读想象力受到了束缚,阅读个性受到了限制。

二、 “喧宾夺主”

[案例2]《九寨沟》教学片段:

师:九寨沟美在哪儿?你喜欢什么景物?

生:我喜欢九寨沟的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

(教师出示图片并配文字,学生练读句子、指导读、齐读。)

生:我喜欢九寨沟的湖泊。“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

生:我也喜欢九寨沟的湖泊。湖泊清澈见底加上色彩斑斓的湖石真是美不胜收呀!

(教师出示图片并配文字,学生练读句子、指导读、齐读。)

《九寨沟》文质兼美,是训练语言、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好文章。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处驻足停留、咀嚼品味、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案例中,教师将文字与图片同时出示,图片对学生的吸引力远比文字大得多,学生会不自觉地关注图片,使得他们在品读语言时“心有旁骛”。教师的无意为之却成了“喧宾夺主”,固化了学生的想象,弱化了学生对文字的揣摩与品悟,消弥了学生的独特体验,学生的朗读也不能真正入情入境。

图片出示适时,才能为理解语言文字“锦上添花”。以《九寨沟》教学片段为例,在品析、感受九寨沟雪峰、湖泊等美景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插入云霄”“银光闪闪”“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等关键词句充分揣摩、咀嚼、品读、想象、体味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感受语言文字中饱含的情感,并真正把这些文字内化吸收。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零距离”接触的基础上,再出示图片,才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

三、 “虚张声势”

[案例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片段:

师: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出示图片:漫山遍野的花争奇斗艳。)

师: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他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呢?

生:每天看着这么多的花儿,高尔基的心情很好。

生:高尔基的院子里充满了花的芬芳。

生:放眼望去,姹紫嫣红的花儿个个争奇斗艳,此情此景,高尔基别提多高兴了。

生:老师,我觉得这幅图片有点假,高尔基的院子不会这么大的,没有这么多的花。

结合教学内容,适时介入图片能激活文字,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利于理解与思维。案例中,教师适时运用图片创设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在揣摩人物情感中,体悟高尔基儿子的懂事、勤劳,感受高尔基与儿子的父子情深。然而,因为图片的不适切,学生的思维浮于表面,教学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在观课、议课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为了突出文本所描写的事物的某一个特点、或为了渲染人物的某一种情感,故意选用夸大事实的图片“虚张声势”。如案例中“漫山遍野的花”成了“高尔基院子里的花”,这种图画与文本意境不搭调的现象并不鲜见。

图片运用,不可盲目与滥用。面对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图片资源,教师应有鉴别的能力,要善于甄选符合文本内容的图片,使之能够还原文本意境,真正为教学服务。如果只追求视觉效果而忽视文本内容,文本中主要的信息就会被掩盖,学生就会在眼花缭乱中无所适从。

四、 “越俎代庖”

案例:《詹天佑》教学片段:

师: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用什么办法克服的?

生: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采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 。

(教师出示“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示意图,并与学生分析这一办法的好处。)

生: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采用“中部凿井法”。

(教师出示“中部凿井法”示意图,并与学生分析这一办法的好处。)

……

师:青龙桥附近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坡度太大。

(教师出示“人”字形铁路设计,并与学生分析这一办法的好处。)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发展思维”。案例中,教师直接呈现詹天佑“开凿隧道”和“‘人’字形铁路的设计”的示意图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能,而且局限了学生的想象空间,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形象可感的图片代替学生思维过程即是“越俎代庖”,学生认识很难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缺乏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