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教学范例6篇

片段教学

片段教学范文1

肩扛着“父老的重托”,参加了福建省首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整天的面对考官的考量,身心疲惫地离开森严的大赛会场。极短的四项教学技能探究和多年的根基,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而且还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高殊荣。在此鼓励下,自我感到对“片段教学”有一定的顿悟及偏爱,也对自己充满了信心;由此好像对四项教学技能研究有一点资本,多次担任了市、县(市)教师“片段教学”比武的评委并和省里和厦门的有关专家进行了切磋。两年多来,随着自己不断探究,不断实践,对于它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承接邀请在福建省的十几所学校进行了片段教学的讲座,并亲自进行示范及点评,得到了同行们的肯定及好评,借此机会将自己对片段教学的理解及感悟献给需要它的老师和朋友。

一、片段教学的含义

培训专家、指导老师告诉我:所谓片段(片断)教学,是相对于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而言。一般说来,片段教学是截取某节课中的某个相对完整的局部教学内容,让教师进行教学,时间大致限定在15分钟左右。我们把片段教学与正常的课堂教学作比较,前者是局部的、虚拟的,而后者是整体的、实际的;前者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教研而用,而后者主要是为了传授知识。

二、片段教学的类型

从这一两年的实践和探究中,笔者感到片段教学的类型,常见的有自定和他定类型;实境型与虚境型类型等等。就笔者本人几次受邀参加的省、市观摩示范的《剪刀的启示》《我的汽车梦》等片段教学展示,应该属于虚拟的(虚境型)、自定型。这种展示对被邀请的我,可以根据我自己的需要,自己选择片段的内容,自己确定片段的重点,尽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能力及教学基本功。自定型的片段教学的优势比较人性化,能够给教者自,使教学者的技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使本片段教学表现的生动,完美;但也存在着的不足,它不能很好的表现出执教者的真才实学,所以在新教师考聘、评选活动和省首届技能大赛等都使用他定型、虚境型片段教学,考官提前出好题,执教者现场抽题,经过短暂的时间准备后就进行现场教学。执教者面对评委或参加教研活动的老师进行模拟教学。由于它不为时空所限,操作方便,所以更频繁地被使用。当然,有学生参加的实境型片段教学为过去所采用的课堂教学,在此就不多谈了。

三、片段教学的意义

通过参与多次的片段教学活动,笔者认为片段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有利于提高评价教学水平的信度。

(一)片段教学活动中常出现的失误

片段教学的大量使用是近两年的事,许多老师对它的认识还肤浅,为此在片段教学与其他的“度”的把握上存在问题。

1.片段教学与说课混淆不清。说课是说教学依据,而片段教学是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说课是片段教学的理论依据,而片段教学就是一种教学实践,是说课的具体体现,这两者有关联,但实际展示时又不能混为一谈。有的老师经常在片段教学时,会冒出:“我这样上的目的是……”“刚才我的这一环节体现了……”这一类的话语,这是不应该的。

2.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比如,在首次福建省技能大赛时,综合实践学科的要求就是教材的第三页“丰富多彩的活动”,而有的选手由于审题不清,加上过于紧张,就把目标定在为什么上综合实践活动,这样,即使他上的再精彩,给评委的感觉还是目的不明确,纯属离体,分数自然就不高了!

3.没有重视教学设计。备课要写教案,这大家都知道,是毋庸置疑的。但片段教学方案设计却经常被人们忽视,特别是有的活动中没要求上交教学设计时,很多老师就想当然的忽视他,认为我只要写完教案,在临场来发挥就行,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够全面的,会影响你在大赛中的表现。因此不打无准备之战,片段教学同样需要备课,需要做好教学设计。

4.忽视师“生”双边互动。虚境型片段教学看似是由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但是教师绝不能只“读”或“背”教案,而应努力创设一种虚拟的情境,来突出师“生”双边的互动。片段教学的互动情境有大部分都是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来体现的,因此在进行片段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充分地进行这方面的考虑。如教师说完“下面请大家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习的体会”后,如果立刻评价说“你的回答太棒了”、“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回答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好”,就会让听课教师莫名其妙,搞不明白学生的回答“棒”在何处,“好”在哪里。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好充分的预设,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的问题内容,并加以评价。比如我在片段教学《剪刀的启示》时,我先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自己心目中的剪刀,稍作巡视后,我就开始虚拟学生汇报的场面:“老师,我想设计一把带音乐的剪刀,这样妈妈在剪布的时候就可以放松心情了……”“老师,我觉得除了加上音乐,还可以加些红外线的设施,这样剪刀就能剪得又快又直了!”“同学们的回答太精彩了,既让我们学会用音乐来放松心情,又能提高我们剪刀的使用功能,用上了红外线,太有创意了,我为你们骄傲!”教师如此的评价,既让听课老师听得明白,又能把师生间的互动虚拟出来,展示教师的教学技巧。

5.没有把握好片段教学的时间。由于片段教学更多的是为了教研或比赛使用,而且时间又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如果你的展示时间过短,就无法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如果时间到了却无法完整的展示片段,则给评委的感觉就是虎头蛇尾,没完成任务,这样的效果肯定就不好,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二)片段教学成功的秘诀

通过参加福建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及后续的被邀请的十几场片段教学讲座及展示课中,我认为片段教学就好比是一棵大树,它长势良好的秘诀是:

片段教学范文2

[教学片段1]

师:这篇小说有一个特点,十分有趣,叫做“作品中的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板书:人物不知道,读者全知道)我们是读小说的读者,读过小说之后,心里清清楚楚;而文中的人物,他们之间相互不知道。你能说说这篇小说中有哪些人物吗?

生:乔依、老妇人、女店主。

师:哪些是乔依不知道,读者知道的?哪些是老妇人不知道,读者也知道的?哪些是女店主不知道,读者又知道的?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学生交流)

[赏析]短短的三分钟时间,看似教师与学生随意聊天,寥寥数语,却紧紧抓住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快速地将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关系等梳理清楚,进行勾连,加以重新组合,建构起这篇小说的脉络图。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飞扬起来了,轻松愉悦地跟随老师,踏上了阅读文本的探寻之旅。

[教学片段2]

师:文中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也温暖了你的心?

生:乔依心里很凄凉,为什么他脸带微笑?这个问题我没有弄明白。

生:乔依要帮助老妇人,所以他脸带微笑。

生:老妇人心里非常焦急,遇到了困难,乔依脸带微笑,让老妇人有一丝安慰。

生:这是在乡间公路上,乔依脸带微笑是想给老妇人带去温暖。

师:乔依也需要有人关心他。当他看见风中的老妇人,自然而然产生同情。他善良的心让他暂时忘却了自己心里的凄凉,露出了真诚的微笑,给予老妇人帮助。文中的这个细节处理得非常好。虽然乔依心里很凄凉,但他始终带着微笑,这是为什么?

生:乔依即使心里很凄凉,但他始终脸带微笑,因为他的心中有爱。有爱的人,他在任何时候都会露出真诚的、善良的微笑。

[赏析]薛老师善于抓住课堂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揣摩、品味。遇到学生“踢过来的球”,他总是“示弱”,将学生推至前台,让学生先行讨论,激起学生的深层思考。在此基础上,他才参与其中,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提升学生思维的高度,水到渠成地引出教学的精彩。

[教学片段3]

师:课文前八个自然段写了乔依,第9自然段之后有没有写到乔依?

生:第11自然段中,餐桌上还留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在我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助了我。现在我也想帮帮你。”这里的“有人”暗指乔依。

生:老妇人想到了乔依,就想到了乔依帮他修好了轮胎,还想到了乔依对她说的话。

师:这种写法表面上写老妇人,其实是在写乔依,与前面直接写乔依不一样。是乔依的行为影响了老妇人,这是间接写乔依。文中还有写乔依的吗?

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女店主说的话,她说的话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她的丈夫就是主人公乔依。

师:小说的主人公一开始写得这样浓墨重彩,给人印象深刻,如果后面主人公不见了,就不完整,也不吸引人。课文第1~8自然段写乔依这个人物是正面写的,是实实在在写的;(板书:实写)而第9~12自然段是侧面写的,通过其他人物来写的。(板书:虚写)

[赏析]薛老师抓住了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个方面,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围绕“实写与虚写”这一人物描法精雕细琢。在学生忽略处,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回头细看;在学生疏忽处,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熟虑深思。由于薛老师对文本的教学价值进行了二度开发,由此留出了充分的时间,将小说中“实写与虚写”这一人物描法介绍给学生。

[教学片段4]

师:课文的结尾是“亲爱的,乔依……”,如果把课的结尾改成“亲爱的,汤姆”,你有什么感受?

生:课文的结尾很感动人,吸引人,改了结尾则不精彩。

生:这是前后呼应,前面写了乔依,后面点出乔依。

生:课文的结尾让读者回味无穷,引发联想,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师: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但结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是巧合。故事先写乔依与老妇人,再写老妇人与女店主,结尾又写女店主与乔依。这就是爱之链吗?爱的链条有头有尾吗?

生:爱的链条还会延续下去,如果结束了,那就不是真正的爱之链。(教师在板书后写上省略号。)

生:乔依帮助了别人,他也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爱之链是看不见头,也望不见尾的。

[赏析]薛老师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时,将这篇小说的开头拓展为一个省略号,将小说的结尾也延伸为一个省略号,激起了小说的悬念,扩展了小说的时空,显示了小说的张力。这一创新性的教学处理,激起涟漪无数。

[教学片段5]

师:作者对于餐馆里屋没有进行环境描写。如果小说开始的环境描写是凄凉的,那么小说结尾的环境描写是温暖的,因为女主人亲吻丈夫,喃喃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请你想象一下,围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一温暖的感觉,进行一段景物描写,以“清晨,乔依醒来……”为开头。

生:乔依看见躺在自己身边的妻子更美丽了,屋外的鸟儿叫得更欢了。

生:太阳更高了,屋里更暖了。乔依穿上了一件新的夹克,爱让他有了信心,心想:今天一定会成功的。

生:家里的一切显得那么和谐可亲。妻子还在梦乡中,他爬起来看到那张纸条。只见窗外一轮太阳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心。冬天即将过去,春天也将来到我们的心中。

师: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因为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与人之间像爱的链条一样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不仅发生在小说中,也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片段教学范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A-0065-0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线段》教学片段

片段1: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毛线。

师:观察毛线,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毛线弯弯的。

(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

师:你是怎样把毛线拉直的?

生:我捏住毛线两头,两手向外拉。

(引导学生观察拉直的毛线)

师:现在你们两手之间拉紧的毛线是怎样的?

生:两手之间的毛线是直直的。

师:像这样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直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片段2:拿出长方形纸片,教师把长方形纸对折一次。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对折后纸片上多出了一条线。

师:多出来的这条线叫做折痕。请你观察一下:折痕是线段吗?如果是线段,端点在哪里呢?

生:这条折痕是线段,端点在长方形的边上。

师:你还会折出不同的线段吗?想试试吗?

生:想!

让学生拿出同样的长方形纸片,放手让学生折,再把不同长短的折痕展示在磁性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感受线段是有长短的。

【教学反思】

上面两个教学片段没有借助现代多种媒体教学,也没有太复杂的活动设计,看似简单的操作活动,却能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更动脑,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几点启示:

一、动手操作,构建知识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亲身经历或体验了学习的过程,才能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构建。在上述课例中,教师创设了让学生主动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数学活动,留给学生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生对线段的特征的认识,都是通过拉一拉、看一看、折一折等操作活动自主感悟的。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理解并掌握知识。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线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只有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动手操作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符合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使认识更深刻。

三、动手操作,发展能力

数学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上述课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真正提高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和提高动手操作的实效呢?

一是更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操作活动的意义。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该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被动地听讲、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而是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尝试解决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他的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所获得的知识才能刻骨铭心。我们要转变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经历、操作、体验数学的机会,把数学学习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二是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新颖的教学设计和灵活的操作活动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操作活动的效率。小学生对折纸这一活动是很感兴趣的,上述课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折纸操作中认识线段有长有短,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拆一拆、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是一种认知途径中常用的学习手段,我们要创新这些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片段教学范文4

师:谁是鹬,上来和蚌争个输赢?谁是蚌,敢来和鹬争一争?(学生纷纷举手)

生:(戴上鹬的头饰)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在这河滩上!

生:(戴上蚌的头饰)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

师:哪位观众来评一评他们演得如何?

生:我听蚌的声音,感觉他很生气,如果加上动作就更精彩了。

师:是的,说话的语气很重要。同学们注意课文中鹬蚌对话前的提示语,(在文中圈出提示语: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借助这些词,我们在演的时候可以加上恰当的动作、表情,那就更生动了。

表演的学生心领神会,只见饰演“鹬”的学生马上两手叉腰,皱着眉头,怒视对方,大声呵斥;饰演“蚌”的学生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对方,歪着脑袋,洋洋得意地说。观众们纷纷鼓掌。

师:鹬和蚌就这样从日出争到日落,鹬蚌都已经累倒在地上了。(出示鹬蚌累倒图片)

师:鹬蚌相争,只会两败俱伤,只会让渔翁得利。把“争”字换一个字,故事的结局就大不一样了。你想换成什么字呢?(学生纷纷举手,有说改为“助”“救”“和”“让”……)

师:现在就让我们四人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个字,改写剧本,为了让演员们演生动,改写剧本时,别忘了加上鹬蚌对话的提示语。

(小组表演《鹬蚌相救》)

学生甲(饰演鹬)着急地说:“怎么办啊?怎么办?渔翁把我们抓住了,现在我们都大难临头了,蚌,赶快想想办法!”学生乙(饰演蚌)转了转眼珠,用手敲着脑袋作思考状,然后机警地说:“不如,我松开壳儿,再夹住渔夫的手,这样你就可以飞走了。”“不行!不行!我飞走了,你怎么办?”学生乙又作思考状,眼睛一亮说:“当我夹住渔夫的手时,你啄渔夫的脑袋,让渔夫抱头鼠窜,然后你再见机救起我,我们就可以一起逃走了。”学生甲竖起大拇指,夸赞道:“好主意!好主意!”

生评:这一组剧本改编得具体、有条理,甲的语气很生动,乙的动作和表情很到位。

【评析】《鹬蚌相争》一文篇幅较短,鹬和蚌的对话只有一个回合,文本语句直白:“就这样,鹬和蚌相持着,谁也不让谁。”留给学生更多想象、表演的空间。由此,我要求学生编写剧本,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创作的欲望,然后再给学生展演的机会。我先肯定两位学生语气表演到位,但并不具体告知学生应该是什么表情、应该加上什么动作,而是由学生自己借助提示语,揣摩角色的动作、表情,充分挖掘了W生的创造潜能。

片段教学范文5

[关键词] 单片机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的飞速发展,单片机作为微控制器(MCU)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单片机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课程的内容不断扩展;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复合型、多变型的要求,我国的技工教育正向着综合化、基础化、宽口径方向发展,新课程不断开设,使原有课程的学时不断压缩。作为电子类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片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为此,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采取了多项措施。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在智能仪器仪表、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家电、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特别是近几年单片机从概念到技术、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性能与功能是过去无法相比的,使其应用越来越广、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国家为了鼓励、提倡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与培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设立了各种部级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中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毕业生反馈回的信息,近年来我们很多毕业的学生都从事有关单片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工作,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很大,就业前景很好。单片机技术由于上述原因越来越受到了国家、企业、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重要程度已超出了一门专业基础课的范围,它已成为公认的电类专业所设置课程中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为了配合该课程的教学设有单片机实验室,可提供的实验项目包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近20个,同时,还可以配合完成多个《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课程设计,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所以教学当中始终坚持与实践紧密结合。

该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型计算机原理》等,后续课程为《计算机控制技术》、《智能仪器原理及应用》等。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本课程以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8051为基础,全面、系统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结构、组成原理及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系统扩展、接口技术以及常用芯片的应用。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性能和利用单片机构成应用系统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对单片机构成的应用系统进行分析和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基础。

课程内容包括单片机计算机概述;MCS-51单片机的组成及结构分析;指令系统;定时/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串行通信及其接口;中断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常用接口芯片的功能及与MCS-51单片机的连接方法;单片机系统的扩展及单片机的应用系统的开发。

该课程通过课堂授课、习题、答疑、实验、课程设计及专业选做大实验等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成绩为百分制:期末考试占80%、平时成绩(作业、答疑、课堂提问等)占10%、实验占10%。其考核方式注重设计和综合实验的过程,考察能力为主,分等级评定成绩。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反思

有一次我给同学们讲单片机的中断系统,首先介绍中断系统的概念。什么是中断?什么是中断系统?

我讲到,当中央处理器CPU正在处理某个信息的时候,如果这时外界突然发生紧急事件,且请求CPU暂停止当前工作,而转去处理这个紧急事件。CPU处理完这个紧急事件之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原来的工作。单片机中的这个暂停止处理信息的过程,就称为中断,能实现中断功能的所有程序软件的组合称为中断系统。

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看看同学们,同学们皱着眉头,好像没有明白。然后我又说:你正在家中看书,突然电话铃响了,你放下书本,去接电话,和来电话的人交谈,然后放下电话,回来继续看你的书。这就是生活中的“中断”的现象。这时同学们笑了。然后我又说:就是正常的工作过程被外部的事件打断了。仔细研究一下生活中的中断,对于我们学习单片机的中断也很有好处。接着又讲:能引起中断的事件,我们称之为中断源。MCS-51中一共有5个中断源,每个中断源都有它的地址――

INT0:外部中断0,中断矢量地址0003H。

INT1:外部中断1,中断矢量地址0013H。

T0:定时器/计数器0中断,中断矢量地址000BH。

T1:定时器/计数器l中断,中断矢量地址001BH。

TI/RI:串行I/O中断,中断矢量地址0023H。

当某中断源的中断申请被CPU响应后,CPU就把中断请求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装入PC,PC是的现行值,是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讲到这里时,同学们说不明白,我又说,我们学校有5个中断源:校长;政治处主任;教务处主任;学生处主任;后勤处主任。

有一天,我正在备课,电话响了,是教务处主任,他说“立刻到二楼办公室来一次,有急事”,这就是教务处主任把中断请求的物理地址自动装进我的脑海中,我按照这个地址,自动找到了教务处主任,事情处理完了。我又回来继续备我的课。这个过程就是中断服务的执行过程。讲到这里,同学们开始活跃,有了表情。

这是我讲课的2个片段。从这里我体会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总之,科学有效的反思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沃土和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某种信息可以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人们的视觉去感知,也可以通过声音的传播,让人们由听觉去获取,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把各种信息以符号、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媒介,通过计算机的综合处理和控制,适时地传递出去,从而使学生们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正是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通过相关软件创作和使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逼真的课件,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各种感知通道去学习、探究和理解教学内容。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和思考,促进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全面优化,提高教学效果,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有利于突破时空限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加大练习容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采用网络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教师方便答疑。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E-mail。

为了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单片机技术的现状、发展方向,通过布置大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尽可能的使用新技术、新型的芯片。

片段教学范文6

片段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幅图片,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课件出示秋景图,学生观看图片,交流)

师:秋天来了,同秋天一起来的还有秋姑娘(课件演示秋姑娘手持枫叶飞入),看,她还带来了什么?

生:树叶。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树叶吗?

生:枫叶。

师:对,是枫叶。秋天枫叶红红的,多漂亮呀!不过,这可不是一般的枫叶,这是秋姑娘写的信。你们想看吗?

生:想。

师:那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想看吗?

生1:我想知道信上写的什么?

生2:我想知道是给谁的信?

……

师:老师也很想知道秋姑娘的信到底是写给谁的,写的什么,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秋姑娘的信》,就明白了。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每节课开始时,很多学生的注意力没法一下子集中,老师在讲台上大发雷霆也无济于事。于是我就想,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个办法也许不错。于是,我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课件来吸引学生。在开始上课时,让学生看着美丽的秋景图,看着秋姑娘手持红叶飞入的情景,不仅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中来了,而且还使学生对秋天的特点有了直观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你想不想看看秋姑娘的信,为什么”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的教学。

片段二: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识记生字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生读文)

师:大家如果有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小组内的同学请教,请同学教教你。(组内同学互教生字)

师:小朋友们学得可真认真,我们一起来玩个纸牌游戏吧!老师分给每个小组五张纸牌,小朋友们轮流,每次抽出一张。如果纸牌上的三个字,你都能读得正确,并会组词,组长就会用贴图奖励你,加油吧!(师分给每小组组长一张统计表,谁全读对就在谁姓名后贴一张贴图)

反思: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让学生死读硬记的传统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新课改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教互学,自学生字,从小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习惯。接着抓住低年级学生好玩游戏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记住生字。充分体现了课改“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的精神。在游戏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游戏组织、统计、奖励方法作了指导,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兴趣较高。但是,仍有个别小组同学对游戏方法不甚清楚,耽误了不少时间。因此,我想一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较低,游戏的组织、奖励方法最好还是由老师示范,这样学生看了一目了然,也能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片段三:指导朗读,加深感悟师:字宝宝玩累了,该回家了。你们能把字宝宝安全的送回家吗?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等一下再来提醒老师和同学。

1、学生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地方。

2、学生交流。

3、请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反思: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实践达到读正确、读通顺课文的目的。这是低年级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环节,部分同学并没有积极参与,但通过大家的相互提醒,然后再练习,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尽管这样,我还是觉得教师的语言引导、朗读组织形式如果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也许更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取得更好的效果。]

师:刚才大家读得可真认真,能告诉大家,你读了课文都知道了什么吗?

生1:我知道秋姑娘的信是写给她的朋友的。

生2:我知道秋姑娘的朋友是大雁、青蛙、小松鼠、还有小朋友的。

……

秋姑娘给哪些朋友写信,你能用一句话说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