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实验班范例6篇

理科实验班

理科实验班范文1

一、班级现状分析

本班是理科实验班,共有50名学生,女生30人,男生20人。从学情观察来看,大部分同学应该纪律观念强,学习态度认真,上进心强,有活力,有朝气,是一个有很大可塑性的集体。但班级成绩两极差距大,学困生面积比较广,近四分之一;在学生自我管理中缺乏领头羊,凝聚力比较弱;极少部分学困生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还很大,严重干扰班级正常的管理。

二、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德育处的工作设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抓好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前提,以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保证,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深入班级、多和家长沟通,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校园文化及社会实践,培养团结、文明、求实、创新精神,塑造世纪高中学生勤学奋进的新形象。

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设想,主要是在班级管理当中突出学生主体参与,强化学生习惯养成、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做好高中阶段的养成教育。

三、班级工作目标:

1、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学会”为抓手,形成浓厚的竞争氛围,培养一批有竞争实力的学生,努力营造“团结奋进,相信自我、立志成才”的班风和“自信、合作、奋进”的学风。

“一个中心”是指:以学习为中心。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两个基本点”是指:保证纪律和卫生;

“三个学会”是指:学会做人。即道德上做个好人,学习上做个能人;学会学习。即学习上要不断进取,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要持之以恒;学会处事。即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正当利益为标准。

2、积极配合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德育工作,如黑板报,有教师节,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元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3、为学业水平考试积极备考。

四、具体工作要点:

1、熟知学生,做学生的朋友

由于本人任教三个班级的物理课程,进入高一时对本班全部学生就开始认识,又经过一年的直接管理,对班级情况、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但还需加强沟通,特别是与其家庭的交流,加强情感交流尤其重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2、抓好班级常规管理,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班级管理中,把班级工作分成若干岗位,每个岗位专人负责,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提高。具体工作分全局统筹(李俊垚)、学习(李嘉硕)、课堂纪律(张佳鑫)、劳动卫生(朱晓涛)、体育活动(宋天时)、班级文化宣传(谢雯清)五大方面,将制定具体的班级制度,有专人负责,让学生自主管理。由班委、团委成员、组长为骨干,加强对学生的早读、早操、卫生清洁、晚自习等督促检查并考核登记,及时反馈。由此树立和谐的班风,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室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3、为学生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

设置值周班长,由值周班长,带领本组值日生,责任到人进行一周值日工作;及时反馈班级纪律情况,保证日常学习的正常进行;加强纪律约束,严格执行学校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德育管理细则;对迟到、旷课和扰乱课堂秩序的学生,绝不姑息纵容,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4、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引导自主学习

计划在开学初,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目标,要发挥优生榜样的作用,引导优生形成一个积极向学的学习氛围,以他们勤奋学习来感染和带动其他人,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全班形成共同学习、齐头并进的局面;对后进的一些同学个别谈心,让他们树立信心。通过经常检查学生的作业、笔记、课堂纪律和考试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班会课、个别教育和榜样引导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每次考试结束要求每一位学生写出考试的得与失,查找经验与不足,并列出整改计划和下次考试的目标,为明年的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进入高一第二学期,学生要准备下学期参加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的压力无形中增大,如何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情绪稳定,使学生高效学习,是班主任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此,计划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阅读关于学习心理、学习方法的资料,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和学习方法的辅导:如何保持考试的良好心理;如何树立自信心;如何进行考前复习;如何进行查缺补漏;如何从考试中发现知识缺陷;考后如何调节心理等等。做好这些以便做到有备无患,心中有数。

6、开好系列主题班会

根据德育处的安排,本学期根据不同时段举行不同主题的班会,利用各种形式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际交往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养成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加强与任课老师、家长的沟通

由于实行以班级为单位捆绑式教育,加强与任课老师在班级齐抓共管的综合管理中显得非常重要。在与任课教师的交往中,尊重他们的地位,尊重他们的意见,同时又把他们当作班级的主人,视为自己的伙伴、朋友。凡事主动地同任课教师协商,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能够慎重地处理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关系,在处理师生矛盾时,尽量避免了激化矛盾,在这方面,我平时注意到多教育学生,让学生懂礼貌,尊重老师的劳动,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利用校迅通和微信等网络资源与家长沟通交流,把学习、成长任务发给家长,并请家长共同监督,保持与家长必要的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业素质的成长。

附表:

周数

具体工作

备注

第1周

做好迎接学生回校、稳定情绪的工作;收齐上学期布置的作业

第2周

重建高效运作的班团委班子,明确分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纪律教育,电话家访,加强与家长的德育联系

第3周

前途、理想教育

第4周

十一“中国梦长子情”演讲比赛动员;校秋季运动会动员

第5周

十一长假的安全教育 十一放假

第6周

十一放假 班团委工作会议,小结阶段情况

第7周

学期中期的纪律、卫生整顿

第8周

学生自我成长反思1

第9周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10周

第二次月考动员(期中考)工作,对学生进行考风考纪教育

第11周

期中考质量分析,学习经验交流

第12周

“自信”主题班会

第13周

“中学生早恋的危害”主题班会

第14周

学期中后期的纪律、卫生整顿

第15周

学生自我成长反思2

第16周

举行“与高三同行”的专题班会

第17周

期末复习动员

第18周

学期末“特别时期”的纪律教育;各项资料开始整理

第19周

复习方法介绍;学期末的考前动员

第20周

学期末考试?

理科实验班范文2

黑龙江大学是省属地方性综合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每年高考招生中,涵盖了一表、二表学生,如何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因材施教是本专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我校于2004年在数学、物理等学科成立“基础学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基础上,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了实验班教学改革的尝试,并于2009年正式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验班”。2012年,在多年实验班建设实际工作基础上,经过严格的申请,审核,论证程序,我校以正式立项方式批准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于2012年9月在12级学生中选拔组建了新一轮实验班。正式将实验班定位为进行高精尖的拔尖型人才培养。本文将对我校多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其他院校相关专业实验班建设有所帮益。

一、 明确实验班培养目标,设立专有培养方案

确立准确的实验班学生培养目标,将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我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班学生的目标要求是:具备黑龙江大学特色的厚基础、强实践、专门化的高层次计算机学科研究型人才。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扎实深厚的外语和数学基础,较强的专业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为此,经过几轮摸索实践,我校在该实验班培养方案上进行了较大调整。

首先,在原有公共数学课之上,我们加开了数学分析课程,强化数学功底,为实验班学生今后在计算机学科的更高层次专研,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公共英语课之上,加开了英语口语和英语写作课程,强化学生英语沟通能力。这些课程学时的增加同时会加大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为此,经过论证,我们缩减了公共物理课等部分公共课的学时,使学生在有侧重的同时保持课程任务的整体平衡。在专业课程设计上,我们适当缩减了部分课程的理论课时,加大了课程设计和大作业类课程的比例;并对选修类课程群进行了调整,强化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前沿类课程中增加了学科前沿导论课程的设置,同时该课程讲授打破原有授课方式,聘请各学科带头人进行分段授课,强化了学科理论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为开阔学生国际视野,培养探索精神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我们在课程讲授中引入了项目驱动方案,将不同阶段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课题项目之中,在指定的时段内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项目的设计由各课程梯队负责人与各学科负责人共同完成。另外,为解决学生在项目研制中的各种困难,在教学计划之中,适当安排周期性的辅导及答疑时间,同时加强学生课题组之间的学习交流,促进各团队的协作。

二、 改进实验班选拨机制,健全和完善实验班动态调整制度

目前各高校实验班选拔模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高考录取单独招生和入校后择优选拔两种。高考录取单独招生模式直接考虑到学生自身意愿,被录取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做好了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择优选拔方式则是在入校后通过自主报名和选拨考试以及加强面试等手段,按照一定名额择优选取学生组建实验班,这种方式有利于选拔出综合素质好的学生。我校目前计算机专业的选拔方式主要是后者,即在学生高考入校后进行选拔组建实验班。在几年来的实践中,我们分别将实验班学生的选拔确定在学生高考后入校和学生学习一年后的大二开学前。经过几轮的实际操作,我们发现,在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生活后进行选拔组建的实验班,学生素质普遍较强,平均专业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优于高考入学后的直接选拔的班级。因此,经过比较分析后,我们将在今后的实验班选拔中更多的倾向于让学生在大学适应一段学习后进行。另外,在学校逐渐取得自主招生权后,我们也可以借鉴国外的预科教育制度,尝试实行预科制,从高中选拔的学生在校一年预科结束后再正式入班学习。

实验班学生在培养过程中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将真正不适合的学生调整到普通班,从普通班再择优选入好的学生。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确立了实验班学生的预警机制和滚动机制,较好的保持了实验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实验班教授委员会是实验班学生考核的仲裁组织,负责对学生的考核和滚动。每半学期,教授委员会汇总所有实验班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学科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并进行末位预警;一学期后,教授委员会将根据实验班学生情况,将不适合继续学习的学生淘汰到普通班,同时接受普通班转入实验班学生的申请,进行考核后,确立是否准入。三年级下学期将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全面的科研能力考核,本次考核不进行淘汰,只是以考核结果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科研指导。

在实验班的考核中,我们引入了多元评价指标体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考核,力求将适合的学生保留在实验班中,以培养出真正的高精尖计算机学科人才。

三、 加强实验班导师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导师积极作用

实验班导师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培养、科研能力培养等提供良好的指导,在指引学生成长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导师制的实施,我们健全和完善了导师制度建设,推行了科研导师制。科研导师能够在与学生的接触了解过程中,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搭建科研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学术报告、科技竞赛活动、国内外学术会议,同时引导学生进入导师实验室,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科研导师着重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在科研导师配备上,我们选择学科业务水平高、学生培养经验丰富的教授组成实验班导师组,科研导师每人最多指导3名学生。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科研导师通过定期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科研潜力。经过一年指导后,指导关系进行重新确定,由学生和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差额部分由学院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调配。在专业学习阶段,科研导师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学科背景的讨论班和最新学术进展报告,同时让学生参加导师的科研活动,依托导师的科研团队、实验平台等资源,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利用导师言传身教的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专研。

作为最初意义上的学业导师工作职责部分,我们通过配备的班主任老师来完成。实验班组建后,根据学生情况,我们选聘组织沟通能力强,具有博士学位的一线教师担任班主任。作为对科研导师工作的补充,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加强与学生的日常沟通,改进学生学习方法,舒缓学生心理压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各学生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认真学习,积极向上。

经过几轮的实践,我们还开拓性的引入了“学生导师制”,利用研究生或高年级学生的传帮带作用,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基础的指导。学生之间沟通容易,交流障碍少,有时会起到导师所达不到的效果,从而弥补了导师制的不足。但这种方式有时会给高年级学生带来额外压力,因此我们将继续探索,努力寻求一种能够达到各级同学共赢的途径。

四、 加强实验班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确保拥有良好的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教学队伍是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关键之一,因此,培育一支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科技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至关重要。在实验班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教师队伍主要以专职教师、客座教授、外聘人员组成,通过选聘方式将优秀教师组成实验班教学团队。

在教师选聘上,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公开答辩方式,将急需的、优秀的专业人才引进或招聘入教学团队。同时为鼓励教师积极教学,我们也加大了对实验班任课教师的讲课费用投入。在最后的专家委员会评估中,考核优秀和合格的教师将继续聘用并予以奖励,最高讲课费可达到同样授课普通班讲课费的两倍。对不合格的教师予以淘汰,重新选聘。

另外,为拓宽学生学术视野,我们也开展了邀请活动,一方面将一些国内外知名教授作为邀请对象,把他们聘为客座教授,参与讲授实验班部分课程,并进行学术科研讲座,使学生了解学术前沿,体会科学的魅力;另一方面,我们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请入校园,作为班级的企业导师,培养学生计算机工程思维和独立动手解决工程问题能力。

在引进的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内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重视他们的教学基础能力训练,加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等系统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并选聘优秀中青年教师为现任实验班授课教师进行助课。对于助课教师我们制订了激励政策,给予优厚的津贴补助同时,优先派出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访学、进修,从而为实验班课程梯队建设做好优秀师资储备。

五、 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注重课堂教学,从课堂要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验班人才培养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对于大学生来讲,课堂不仅仅是接收知识的地方,他们更需要在课堂上培养探索、质疑、批判的科学精神。因此,突破传统教育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任课教师通过精心准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启发式等教学方式,把抽象、枯燥的内容用比较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学生更易接受。积极组织课堂,通过分组讨论和协作方式构建参与性与探索性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为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适当鼓励教师采样用多媒体课件、视频、模拟仿真平台、课程网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二) 建立课程梯队,做好课程规划

课程梯队负责人由学术造诣深厚,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每个课程梯队负责相应课程体系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强化课程梯队在各门课程内容选择与优化、知识衔接、教学组织与研讨方面的责任。通过课程梯队的沟通机制,打破以往阻碍课程之间相互融通的壁垒,更加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优化,使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清晰,课程组内的知识体系更加整合,避免课程教学内容分割过细、简单拼凑、相互脱节和不必要的重复。

(三) 加强课下辅导答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相比于课上教学,实验班学生更多的是课下的自主学习。为此,我们建立了以主讲教师和助教为主的学习指导团队,通过课程网络平台、QQ、固定答疑时间等手段,及时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排疑解惑。

(四)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在实习实训中,我们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工程实践中心,同时协助企业制订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按照企业过程标准实际完成一个产品或系统由构思、分析、设计、实现到交付的完整构建过程训练。通过该实践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积累工程实践经验。

(五) 加强第二课堂的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专业技能竞赛,我们将实践教学环节延伸到课外,以课外科技活动为契机,启迪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开发创新潜能、培养动手能力、研究和创新能力。在不同学习阶段,学院通过提供场地、设备、资金、指导教师等支持,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大赛、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并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软件与硬件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在课外时间,我们还积极举办各类学术报告,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按照每学期的进度安排,我们分阶段,有针对性地邀请计算机学科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给学生做研究进展报告或科技讲座,营造学术氛围,以学术环境影响学生,促进实验班教育与国际接轨,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学术视野。

六、 建立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机制,保持学生健康心理

目前中国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多,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大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也不断增多。实验班的学生肩负着比一般学生更多更难的课程,再加上严格的滚动机制,压力比较大,因此一些心理问题凸显,为培养健康、高质量的学生我们必须重视实验班学生的心理问题。

理科实验班范文3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验班;精英教育;班级管理

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发展大众化教育的同时,要重视精英教育的发展,培养一批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的应用性专门人才。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来说,没有研究型大学培养精英所具有的教学资源,所以在培养模式上只能结合本校实际,发掘学校特有的资源优势,在保证大众化教育的同时,有选择、有重点的抓好精英教育。基于这种考虑,广东海洋大学于2010年、2011年在每一个年级中选出200名优秀学生组成创新实验班,担任班级教学管理的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骨干。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作为其中的一个班级运行已近两年,现在各方面呈现良性发展的态势。

一、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班级构成的特点

1.专业分散,16个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专业

人文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主要由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政治与行政四个学院的学生构成,专业有新闻、汉语语言文学、对外汉语、编辑出版、法学、英语、日语、政治学和社会学。因此,整个创新实验班在学生的构成上,既有共同的人文学科的学业背景,又有着不同的人文学科背景作为支撑。因此,在班级的管理方式上,既要考虑学生学业共性方面的特点,促进班级所有学生的共同成长,又要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不同的专业学科特点。

2.组织形式上,班级同学聚少离多,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尚难满足需求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以实体班级成员、课堂、教室和课本等为主要因素组成的十分稳固的班级管理形式。创新实验班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日常的学习和生活分别归属于自己的专业和学院,同一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规律变化多样,同学不同班,同班不同学,导致班级概念的模糊化。因此,对学生的管理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紧凑的垂直管理形式,而是松散的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管理形式,这就给创新实验班的管理造成了很大的难度,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已经难以满足对创新实验班管理的需求。

3.管理模式上,学生处在教务处和各学院双重领导之下,会在本班和创新实验班之间游离

创新实验班学生首先需要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加强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素养,因此要在本学院的指导下进行学习,从而为在创新实验班的学习打好基础。学校教务处设立创新实验班办公室,通过整合学校的教学资源,争取学校的财力支持,为创新实验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财力支持和智力保障。因此,创新实验班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从属于自己本身所在的班级,跟随本班学生一起学习上课的同时,又要跟随创新实验班进行上课,综合的提高自己多方面的人文素养。

二、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班级管理模式探索

1.以学生为基础,构建精英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是依托班级为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班级成员共同认可和自觉遵循的班级目标、价值理念、班级精神和班级外部形象等的总和。班级文化管理是一种柔性的战略管理手段,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建设班级文化的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也是班级文化得以实施和发挥影响的原动力。班级文化一经形成又会按其式样塑造班级成员,使班级成员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有利于班级文化的发展,而班级成员也会自觉不自觉地维护这样的文化。

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是由广东海洋大学人文学科类学生中遴选出来的佼佼者所组成的精英班集体,因此,打造适合班级的特色精英文化,塑造良好的人文学科氛围,对于班级今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为打造创新实验班的班级文化,促进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构建良好的人文氛围,我们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和努力。

(1)借鉴古代书斋名设立班级雅称——英雅阁。书斋是历代文人学者藏书、读书和创作的地方。古代文人骚客都非常重视为自己的书斋起名,以书斋名表露自己的风雅气派,寄托自己的爱好、追求和希望。如: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学老斋”,寓意活到老学到老;清代史学家黄宗羲,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做文惜字如金,力求简洁,因此,他把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惜字斋”;毛泽东同志虽为领袖,但酷爱读书,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菊香书屋”,既表达了对菊花的喜好,又彰显了其的“菊花”品格。“双百”班级文化的建设中,借鉴文人骚客的书斋名展开联想,结合人文社科具体特点起名为“英雅阁”。古语有言:“智过万人者谓之英”(淮南子·泰族)、“德过千人者曰英”(礼记·辨名记)、“才能过人曰英”(正字通),英寓意为培养德智才皆突出的人。雅者,正也。《诗经》有言:“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荀子曰:“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英雅寓意为培养德智体美皆突出之人,既有人文气息,又有深刻寓意。作为班级文化核心的雅称,对于班级其他文化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树立积极向上且有人文气息的班训——行学海、知真理。班训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整体精神、整体目标的集中体现,是班级成员共有的期望和追求,为班级团体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明确方向,凝聚着班级成员的思想和行动。因此,把班级成员的共同目标提升为班训,显得极为迫切而又非常重要。于是,班级根据学校设立“双百”创新实验班的初衷,即培养富有学术创新精神和现代管理理念的精英人才,结合人文社科班的具体特点,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班训——行学海、知真理。知为思想追求,行为生活方式。行学海、知真理即希望学生在学海扬帆,驶向真理彼岸。

(3)选取能够激发斗志拼搏进取的班歌——The Climb。班歌能够凝聚班级力量,一首好的班歌,能够激发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豪情壮志。班级学生以此为出发点,选取美国歌手Miley Cyrus的The Climb,歌曲内容极具励志性。歌词是:“眼前依稀浮现/萦绕心头的那个梦境/脑海里却响起一个声音/你永远也不会到达彼岸/我迈出的每一步/我做过的每件事/无不使我迷失方向/开始动摇的是我的信念/可我,我还是要继续求索/还是要挺胸抬头、阔步前行/……/我面对的每次搏击/我抓住的每次机遇/有时会令我一败涂地/却决不会磨去我的意志/或许我不懂其中的意义/但这些时刻却会成为/我一辈子可以珍藏的回忆/只管继续前进/我要,我要变得坚强/只须奋力前行,……/总会有下一座山峦/在等我去将它移开/总会有下一个山坡/很可能令我无法越过/不在于我要用多久才能抵达顶峰/不在于山那边到底是怎样的风景/这就是攀登/继续前行/继续攀登/坚守信念/宝贝/这一切就是攀登/坚守你的信念/坚守你的信念。”

2.以网络为平台,成立虚拟班级进行日常管理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学习、交流和娱乐方式,网络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和交流,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创新实验班的学生,班级概念相对淡化,而学生的专业和个性却多样化,因此,借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虚拟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为主要驱动,构筑在网络等信息化平台上的一种新型学生组织。虚拟班级管理模式具有资源共享与学习提高双重性质,注重自然意愿、共同理念和目标原则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班级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方便了师生交流,除了班会、上课时间之外,还可以与学生在线学习、交流,从而实现了网络问题现实解决,现实问题网络解决,既节约了时间,又方便了交流。

虚拟班级作为班级管理资源的新途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利用构建班级网站、班级博客、班级QQ群、班级飞信群、E-mail、班级BBS论坛等多种网络形式来开展具体工作。

(1)建立资源信息分享的班级博客。班级博客是一个集学生思想交流、资源信息共享和互助互进的交流平台,具有自愿性、开放性和平等性等特征,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零技术障碍的集体建设平台,可以利用它对时事热点进行点评、共享学习资源和抒发心理感悟等,突破传统班级管理的时空界限,发表个人见解和看法。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在博客平台创设自己的班级博客,博客的名称为“英雅阁”,博客主页的歌曲为本班的班歌,另外班训、班徽等班级文化也在博客上体现出来。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个性博客与班级博客联系起来,建立有效的网络联系机制。博客设立“班级信息”、“专业风采”、“读书交流”、“个性空间”、“心灵驿站”等模块,作为班级信息共享和展示的平台,把班级博客建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学生空间,从而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学习氛围。

(2)建立上传下达、便于班级交流的QQ群。QQ聊天作为一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兴的交流方式,能够打破时空的局限性把师生有效的联系起来。人文创新实验班的QQ群由班长创建,班长把班级所有成员的QQ、班主任的QQ、各任课教师的QQ加入该群,班级QQ群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把班级的所有成员紧紧的聚集在一起。通过QQ群,班主任、任课教师可以随时在下课时间与学生针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班主任对这些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并予以指导和纠正。另外,QQ群上的多人语音、群共享、群论坛等功能,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方式,方便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

(3)建立班级飞信群、班级微博、班级公共E-mail。虚拟班级的网络管理系统除了班级QQ群、班级博客外,还设立了班级飞信群、班级微博、班级公共E-mail,作为班级QQ群和班级博客的补充。通过飞信网络平台,建立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的手机飞信网络体系,学生即使不上网也可以迅速便捷的完成上传下达的工作,既省钱,又省力。目前在大学校园中微博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据了解,学生大多拥有私人微博,因此,紧随时代潮流,创建班级微博更能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在班级微博上相互交流,互换意见,分享学习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设立班级公共E-mail,一方面方便班主任、任课教师发送一些不便于全部公开的学习资料和学生信息,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通过公共邮箱发送匿名邮件向班主任咨询问题、反映情况,既便于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又便于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言、所行。

3.以活动为载体,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平台

(1)通过体验式教育,增强班级同学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体验式教育由来已久,早在欧美盛行了数十年。体验式教育是集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为一体的新型教育模式,目的主要以拓展训练的形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拓展游戏、拓展项目、预设情景等形式。体验式教育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将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在创立以后,一直在尝试这种新的教育模式,通过体验式教育,增强了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更好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沙龙是欧洲文艺复兴的产物,是法语词Salon的音译,我国现在的学术沙龙是由西方传入的舶来品。学术沙龙是一种具有创新功能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一个信息交流空间,是一种问题探讨与解决的方式,是实现创新的平台。学术沙龙是被一些高校和部门践行并且证明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人才体制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文社科创新实验班每两周进行一次学术沙龙交流活动,每一次沙龙都确定一个相应的主题。主题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可以是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心得和灵感,也可以是学科发展的前沿状况,还可以是分享一本好的书籍的所思、所想和所感。

理科实验班范文4

摘要:根据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学校建设“树梁计划”的目标引领,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实施《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树梁计划”》,创新并完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建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通过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搭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管理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33-02

在我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肩负着知识发展、创新驱动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随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高校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高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已经与学科建设发展、本科教学水平、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等息息相关。

一、“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的建设历程

“树梁计划”是在东北大学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下提出的。2012年12月,东北大学校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科和专业为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推广“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模式,统筹资源,在优势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学校正式出台文件,全面实施“树梁计划”,正式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人才培养创新工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落实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东北大学信息学院以自动化专业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背景,2013年设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以著名自动化专家、中国工业自动化教育开拓者之一的郎世俊教授的名字来命名,在自动化专业中采取严格的选拔方式,实施个性化培养,秉承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成为孕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力求以“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为载体,探索一种新的办学思想和培养国家科技杰出人才的新模式,为全面提高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质量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及先进教育理念

实验班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具有引领自动化学科专业领域科技与管理的发展潜质,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着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

实验班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实施个性化培养,实行“创新实践持续发展”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环节和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制定个性发展的独立的专业培养计划,加大全英文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特别强调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总体原则如下:(1)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2)部分课程邀请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优秀师资授课;(3)全英授课、双语授课比例增大;(4)增加各类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短期课程或讲座安排;(5)鼓励并加大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参与力度;(6)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都有贯穿整个学期的专题设计或综合设计课程;(7)对于实验班的课程,除了学生自由选修课程之外,独立授课的课程都需要单独设置课程编号。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

“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第一、二学期以通识教育为主。第三学期集中组织教学和管理,开展人文基础、自然科学基础教育和科学素养训练。第四学期进行专业基础培养,强化学科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作为预备队员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导师实行互选,并参与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甚至主持项目。在第三、四学年,以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载体,训练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科研素质,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要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国际国内数模竞赛等科技竞赛,作为主力队员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实际科研项目。另外,将国内外学者专家课程和科技活动等实践课程计入实验班学生的学分。

三、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班管理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一)完善可持续性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培养方式

“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学生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重视科研基础训练,强化实践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实践课程和计划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创新性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实验,以探索型、研究式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传授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此外,为进一步深化理论联系实际,应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高端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独特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生产和管理的良好实践平台。

(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实验班加强课程国际化课程建设,在培养过程中多选用国内外一流大学的高水平教材,聘请高水平外籍专家及国外引进人才担任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高度重视拔尖学生外语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加大全英授课比例,为学生今后适应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外籍专家来校访问、合作交流等机会,组织高水平的外籍专家进行讲座报告,营造面向国际的学术氛围以及开放式的交流平台。通过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高端国际联合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政策,从政策上支持专项国际交流项目,加强对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为实验班的学生提供较多的国内外交流、交换学习的机会,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国外的科研创新思维和理念,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三)打造高水平实验班培养师资队伍

自动化实验班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其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应进一步提升。要进一步加强实验班的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高端人才和高水平教学团队等优秀师资在实验班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优秀师资队伍带动整个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学院要统筹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前瞻性、创新性的培养,使实验班教师能够将科学研究和教学有机融合。引导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实验计划等创新实验活动,将名师课堂引入实验班的教学环节,邀请国内外专家、高端学者、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优秀师资等为创新实验班学生举办讲座或报告会,完善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越的文化环境。

(四)探索更加合理的实验班的管理制度

完善选拔制度,以“规范选拔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拓宽人才出口”为宗旨,严把优秀人才入口关。建立学生激励机制,适当加大推免力度,多方位地激励竞赛获奖的学生。制定国际化的培养制度,为优秀学员提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和跨国专业实习的机会,在国际交流的项目上,为优秀的实验班学生提供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广阔平台。制定淘汰退出机制,实现实验班的动态管理。实行导师制度进行学生管理,学生和导师采取双选制,自愿选择。实验班的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各种校内科研训练项目和科技竞赛。实行考核制度,对创新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参与科学研究、创业计划等方面的考核,以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建立指导委员会,解决实验班的管理和指导问题。指导委员会由学院教学并负责学生工作的主管领导担任主任,导师组成员为委员,指导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与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16-19.

理科实验班范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 大学生科研能力 教学设计

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创造性、探究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形成了基本的创新素质,从而提高创新能力。以往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主要采用的是授受式教学,授受式教学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集中把系统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具有一定的局限和弊端。探究教学法是一种需要学生设计研究、搜集信息、分析资料、构建证据,围绕从证据中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的方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依托的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本研究试图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结合《体育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探究式教学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查阅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数据库等有关本课题的论文及会议文献,课程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有关的专著,为研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2)教学实验法

①教学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检验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实验对象和样本量

实验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2009级体育教育专业参加选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学生96人。按教学分班进行随机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为6-10班52人,对照班为1-5班44人。

③施加因素

对照组采用传统授受式教学法,对实验组施加的因素是探究教学法。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现有的相关知识的起点,分析为达到目标,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步骤如下:

a.呈现教学目标,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b.教师讲授新课中的认知领域目标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

c.提出问题或给出实例,引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解决技能领域目标中的问题。

d.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e.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的结果,然后点评。

f.教师给出解题策略指导。然后,学生再次讨论前面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g.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和相关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课后作业,要以书面形式呈现探究结果,在下节课要进行讨论和评价。

④实验条件的控制

a.分组前先调查学生科研能力的基本情况,尽量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起点相同。

b.使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师是同一人,教学条件相同。

c.教师进行统一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专人进行统计处理。

⑤效应指标

a.认知领域的指标:以《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考试为手段,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b.技能领域的指标:以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为手段,检验学生结合实际运用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的能力,以验证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变化情况。

(3)数理统计法

运用 Microsoft Excel 和 Spss13.0 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研究结果与分析

1.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至少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的设计。结合体育科研能力的基本结构的内在学习顺序,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功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确定领域目标的理论依据

布鲁姆等人认为,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而且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活动不同,每一领域又分为不同水平层次的亚目标。

②确定重点领域目标的依据

探究式教学法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获取知识和直接经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方法。结合《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任务,在设计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时重点在于认知领域目标和技能领域目标的达成,而且在技能性领域目标达成过程中已经融入了一定的情感态度。

③根据教学单元特点调整各领域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各章节中每个教学单元的特点,选择性地实施探究式教学。在选择时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一是执行相同的教学时数,以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二是本教学单元的内容及特点,难度适中,存在采取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三是对于体育教学目标的表述应遵循规范性、操作性和具体性要求。

(2)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的选择与开发决定于对教学任务的分析,分析教学目标中包含的学习结果类型、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从起点能力达到终点目标所需要的使能目标和其他支持性条件。第一步要通过复习或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应具备的起点能力;第二步要呈现教学目标,并根据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提出学生要进行的探究问题或解决实例问题;第三步学生采用独自或合作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让学生展示探究结果;第四步教师提供解题策略,学生对刚才探究的结果进行再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第五步探究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际,布置作业;第六步对所有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简单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进入下一目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环节见图1。

(3)教学效果评价的设计

认知领域目标的评价:该领域目标中的问题有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是否获得了正确结果,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评价,把相关知识融入试卷中的问题进行考核。

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能力领域目标的评价是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习得策略性知识的情况进行评价。目标的评价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结合给定的相关关键词“××参加××体育活动××调查”,完成一个调查报告。

2.运用探究教学法取得的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完成调查报告质量情况的比较分析

实验班学生完成的调查报告整体质量要好于对照班学生的情况(P

通过学生确定的调查报告题目来看,由于时间和无经费的限制,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确定的选题范围处于适中和偏小的多些,选题难度不是很大;选题依据的表述基本清楚,两班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从选题新颖性方面,实验班的情况要好于对照班,实验班学生认为确定论文题目较容易的学生占35.50%,较难的占到16.15%,对照班分别为15.38% 和27.76%,从数据看来,学生确定论文题目过程中感觉难易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学生的调查报告中,搜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学生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或观察法为主,实验班71.24%的学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20.75%学生采用了访问调查法;对照班为50.36%和45.82%。对照班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少于实验班,而采用访问调查的较多。实验班学生运用搜集资料和经验事实材料方法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60%,而对照班达到较熟练程度以上的占46.66%;实验班学生不太熟练和不熟练运用方法的共占到20%,对照班占到30% 。

从研究成果表达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来分析,较差方面主要集中在摘要的表述,图表的规范性和得出的研究结论三方面。72.16%的学生对摘要内容的表述不够全面,有的缺少目的。图表的规范性主要因为学生平时缺乏实际操作,对统计图表的使用条件和格式不清楚,实验班操作的效果要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研究结论的表述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从实验结果看,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对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效果,或是其中的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2)《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结业考试成绩的比较分析

学生考试分数整体情况,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成绩成正态分布,各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79分,不及格率很低,学生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基础知识掌握良好。实验班学生70-79分和80-89分的学生人数要高于对照班的情况。

从学生回答卷面问题情况分析,试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在对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层面上看,即反映在填空题和简答题方面,从学生得失分情况分析,学生总体失分情况无大的差异。

学生在知识的运用、分析和评价层次方面的得分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即在辨析题和应用题回答方面,学生的失分情况相差较大,试验班学生得分率要好于对照班,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结论及建议

结合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探究式教学法运用的基本程序,探究式教学法在《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培养学生科研选题能力、搜集和分析资料能力、成果表达能力三个层次,就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评价三方面展开具体的教学设计。采用探究式教学过程,让学生自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灵活掌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运用探究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学校适当增加《体育科研理论与方法》课程的开课时数,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实践体育科研理论和方法。授课时间和撰写毕业论文时间有一定的衔接性,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编译现代教学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363.

[2]崔相录,曾天山主编.中小学探究教学实践[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

[3]皮连生等.现代教学设计[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38.

[4] 靳玉乐.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10.

[5]杨光翠.探究式教学方法浅谈[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49-50.

[6]陈珂.浅谈体育教师科研[J].时代教育,2009(10):19 .

理科实验班范文6

班主任是我国班级教育的首席教师,[1]优秀班主任更是中小学的稀缺资源。优秀班主任除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的教学方法、明确的育人目标、顽强的事业精神和刻苦的行为习惯等特点之外,还体现在其职业生涯特性之中的“育人”韵律,既以育人理念形成的教育观、以育人情怀生成的学生观和以育人行为践行的价值观,这是贯穿优秀班主任成长过程核心的元件,也是其由成长走向成熟的内在规律,理应引起中小学教育界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一、以育人理念形成教育观

班主任的育人理念是指班主任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与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育人思想和观念体系,这是构成优秀班主任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主任的育人理念并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作为其形成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上,知识与育人理念之间并无自然联系,二者之间的有效结合必须通过个体的主动应答,即通过班主任对知识的选择、思考、内化、践行与反思,进而形成班主任对教育的认识与看法。

(一)由选择到思考

班主任对知识的态度既不能是不加思考的全盘吸收,也不可能是毫无章法的全盘否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取选择性的回应态度,知识是概念的联结,既有直接经验的经验知识,也有间接经验的书面知识,知识的历史性、复杂性与个体性特点决定了班主任对知识也应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导,班主任在有限的时间既不可能穷尽人类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知识数量,也不可能不加选择地存储人类早已过时或无意义的历史事实,更不可能吸收自己毫无一丁点兴趣的客观事物,况且主动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属性,班主任主动性的表现形式是自觉和能动的,成为自我选择和自我规划的主人,结合自身的主客观条件,选择自己较为适应且比较感兴趣的知识进行学习,通过思考从而转化为自身的理念价值体系。

(二)由思考到内化

思考是学习的更高层次,知识如果未经思考只能是固化的教条。知识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观念体系,当没有被人所理解时,它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此时的知识实际上并无价值可言。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为人所接受和感思,优秀班主任善于发问与存疑,凡事问个“为什么”是其重要的特征,班级的一个偶然现象或者学生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都会引起班主任的极大关注与重视。除此之外,优秀班主任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有效结合者,凡事三思而行已成为他们共同的行为习惯,他们既不过于专注外显化的直接经验,也不过于迷信理论化的间接经验,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实现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这一对矛盾共生体之间是相互转化与发展。优秀班主任以知识作为武器,以学习作为习惯,以思考改变知识的存在方式,以实践深化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把知识内化于人的精神与灵魂,实现人与知识的双剑合璧。

(三)由内化到践行

知识的内化,就是把自己所认同的新观点与自己原有的思想、信念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统一而持久的价值体系,并成为自己人格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实现由文化人,最终转化成人的内在思想理念素质。优秀班主任作为社会的个体依赖于其特定的思想理念,只有具有特定教育思想理念的班主任才能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性,而无特定教育思想理念的班主任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但从实际上说,思想之花虽美,但如果未经外化与行动,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与发展,则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其进一步深化与发展较为不可能,优秀班主任的独具特质是具有发现并吸收优秀文化知识的灵商,形成个性化的实践性思想理念,并将之具体化,在行动中进行检验,从而总结内在的规律性联系。

(四)由践行到反思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进行反思则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必由之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首席教师,思想理念不可能贫乏,行动也不可能少,而善于反思则是优秀班主任的优良品质。班主任的反思就是班主任结合已有的知识理念和直觉经验,对自己和其它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和思考分析,从中得出经验教训,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完善自己的一种思维活动。从本质上说,反思就是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总结别人失败的教训,弘扬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思考自己得失,这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锤炼自我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实际上,没有反思的实践是一种狭隘的实践,也是一种肤浅的实践,班主任要学会在实践中进行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概括出其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内在联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二、以育人情怀生成学生观

班主任的育人情怀是指班主任在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过程中立足国家和社会的实际,出于学生的需要、兴趣以及个性化发展,以育人为目的、以教学为手段、以“师爱”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形成的关于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感态度。可以说,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与使命,而师爱则是优秀班主任的共性品质,班主任以育人情怀生成的学生观是指班主任从对国家、社会的爱转变为对学生的爱,从而形成的关于对育人和学生的理性认识。

(一)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对学生发展寄予较高期望

班主任是班级的首席责任人,而优秀班主任的首要职业素养之一则是体现在其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社会责任意识。优秀班主任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教育精神和教育素养,在心理源流上能辩证认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他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待工作勤恳敬业、甘为园丁、不计报酬,对待生活勤俭朴实、甘守平淡、不盲目攀比,对待学习勤奋刻苦、甘于寂寞、不停追逐。优秀班主任具有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的基本职责,他们是教师之中的优秀教师,是班主任之中的优胜者。国际竞争的复杂性要求他们对待教育工作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对待育人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并对学生的社会地位及未来发展具有合理的认识。班主任是班级学生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学生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是班主任工作的价值体现,因此,优秀班主任的职业责任决定其对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期望,他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爱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敬畏第一个学生的生命,倾其全部心血浇灌每一个学生,期望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二)科教兴国观念浓厚、对人才培养价值定位明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当前世界各国推动教育深入发展的内在根源,也是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的价值趋向。班主任作为中小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2]事实上,把思想教育引入课堂教学和引入社会活动已成为优秀班主任的共同特征,对此要求班主任具有较高的科教兴国素养,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科学发展的未来趋势,具有科教兴国的观念常识,兼具教育科学的理论素养,凡是科学技术发展方面的问题都能在教育方面找到合理的解释。实际上,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人特别是创新型人才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整个教育发展的价值诉求,这是优秀班主任共有的人才培养价值趋向,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我国中小学创新型人才培养主要指培养创新型学生,主要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创新的思维,养成良好的为人之道和为学之气,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以人为本思想到位、对学生发展理念思考明晰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一种情怀,也是当前优秀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一个基本原则和出发点。以人为本思想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践行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体性,不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还要把学生作为生命体,[3]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在于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宏扬学生的特点专长,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的多元成才,关键在于既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也要让学生学会做事。显然,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及其在社会中地位的认识与思考,学生不再是手段,学生应是目的,目前这一结论已得到了众多教育界同仁的理解与支持。优秀班主任的优秀主要体现在能真正把学生当平等的人看待,班主任不再是学生发展监督者的角色,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引路人。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规律表明,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名敬畏教育并热爱教育的班主任,也一定是一名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并热爱学生的班主任,从本质上说,以人为本思想不仅体现了优秀班主任的育人情怀,而且是优秀班主任学生观生成的价值源流。

三、以育人行为践行价值观

优秀班主任是教师群体中稀有的教育资源,其以独特的成长过程形成的育人理念,以深刻的教育实践生成的教育情怀,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实践和文化发展方面彰显着成长的内在规律与价值趋向。

(一)课程教学是成长基础

课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组织有序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实现知识增长的主要门径之一,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成长一般都经历从选聘为新教师,到当新班主任,再到评为优秀班主任这样一个过程,表明中小学班主任不同于大学班主任,主要由科任教师兼任,并且主要由“主科”教师兼任,[4]实际上,我国中小学目前还没有专职的班主任,中小学班主任一般都由考评为称职的优秀教师兼任,这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显然,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但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名优秀的教师,这既说明了中小学班主任的职业属性,也表明了优秀班主任的成长过程。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必须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教师才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认识学生的思想观念、兼顾学生的特点优势、照顾学生的学习习惯,再通过自己的智慧性活动,总结出具有特定规律的经验,这对于学生的管理具有针对性和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前提和基础。

(二)科学研究是成长源泉

班主任工作经验是班主任成长的财富。然而,固化原有的经验又只能成为一个照搬经验的机械主义者,优秀的班主任不仅善于总结原有的成功经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能根据时间、地理和空间的变化研究班级管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研究新环境、发现新问题、总结新规律和探索新路径的创新优势。科学研究不仅意味着班主任知识总量的积累,关键在于体现了班主任的创新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增长。优秀班主任善于根据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学生多元化的理想诉求以及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借鉴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采取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工作方法,对班级管理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效果进行总结反思,通过教育随笔、工作日记和学生成长记录等方式来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科研已经成为提升班主任能力的重要动力,班主任如果处在一个研究的状态下工作,将对学校科研氛围的营造和教师专业的成长起到引领作用。[5]事实上,优秀班主任在理论研究中得到启发,在经验研究中获得启示,在反思研究中收获启迪,从而实现研究型班主任生成,使科学研究成为自己成长的源泉。

(三)管理实践是成长根本

班主作的工作职责是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班级管理的成效是评定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标。优秀的班主任能让班级所有学生充满生机和活力,在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怎样选择职业,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生活道路,[6]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与和谐发展。优秀班主任是对班主任工作成效的肯定称谓,但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优秀班主任的成长一般是由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促就而成,这是由我国教师的成长属性决定的。由于我国专职型班主任只处于理论探讨阶段,教师在一定时期内仍将身兼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必须由具有管理能力的优秀教师兼任,因此,班主任的成长必然需要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出优秀已成为班主任成长的内因韵律。优秀班主任的管理实践具有明确的计划性、目的性,带着具体的目标进行班级管理已成为优秀班主任成长的一大特色,他们善于分析学生的特点,控制自己的管理方法和育人行为,从而实现自己在管理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使管理实践成为自己成长的根本途径。

(四)班级理念是成长灵魂

班级理念是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班级成员共同认同、共同遵守、带有本班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班级管理目标的制定、班级管理准则的提出、班级管理规范的建构和班级管理文化的形成。优秀班主任与一般班主任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的、切实可行的班级理念,班级管理既不是毫无章法的管理活动,也不是随心所欲的管理行为,而是一种在思想理念指导下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教育活动。显而易见,班级理念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指导班级管理的思想体系,是历史文化特征、国家意识形态、时展特点、自然社会优势和学校风格特点相互交融的产物。班级理念伴随着班主任的成长而成熟,它可以丰富班级管理的内容,深化班主任的思想观念,开阔班主任的教育视域,提高班主任的理论应用能力,对于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班级理念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核心价值体现,是优秀班主任成长的灵性之魂。

参考文献:

[1]汪丞.班主任制的最新进展[J].上海教育科研,2012(09):60.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306.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42.

[4]张冲.新时期中小学班主任对本职工作认知现状的区域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