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散文阅读范例6篇

精美散文阅读

精美散文阅读范文1

一、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这一目标提出了诗歌与散文阅读鉴赏的总体要求。从中可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被放在目标核心的位置。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它肩负着“德育”“美育”的目标,而对审美能力的锻炼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都需要长时间的引导与熏陶。审美情趣是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偏爱。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走出少年、走向成年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审美情趣也从儿童趣味向成人趣味发展,因此,此时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平时接触到的资源如偶像剧、网络小说、娱乐节目往往带有通俗、浅薄、娱乐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对选修课本中优秀诗歌与散文的阅读和学习,学生可以在比较中自觉选择更有营养和美感的资源,在阅读中树立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的教学建议。这项建议将“诵读”作为核心概念,通过诵读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体味蕴含在诗文中的深刻意蕴。

二、开阔阅读视野,理解作品内涵

“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这一目标表明“诗歌与散文”选修课程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量,重点体会诗歌和散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在必修课本中,由于课时的要求,收录的课文是很有限的,学生的阅读范围较小;而选修课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选取古今中外大量名家名篇,学生通过阅读可以领略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特色。在这一小段话中,两次提到了“思想”。可见,课标对理解诗文的思想还是有很高要求的。古人云:“诗言志”。诗歌、散文较小说、戏剧更为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它所蕴含的思想内容也具有教化的功能。因此,重视对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就是对学生的道德陶冶与教化。

在教学建议中这样写道:“应在一定的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这一建议突出了“点面结合”的策略。“一定的阅读量”对应了该课程目标的“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就是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丰富的阅读内容。

三、精选重点诗文,研习传统文化

“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这一目标提出了对古诗文阅读的相关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它对古诗文阅读有两个层级的要求,一是读懂,二是背诵。要“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课标将古代诗文单独提出来阐述,体现出课标对古代诗文学习的重视。“读懂”就是要在翻译时做到“文从字顺”;而“背诵”则是倡导“熟读成诵”。古代诗文是我国民族精神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感性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在西方文化符号泛滥的今天,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和身份的认同。

教学建议中的“精选重点,鉴赏研读”主要对应了该课程目标中的“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与附录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就是指对于不同难易程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阅读上要有一定的区分,挑选出一部分富有价值、难度适中的作品进行重点学习,精读细读,而对其他作品可以进行泛读。

四、学习鉴赏方法,发现多维意蕴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这一目标主要从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出发,要求学生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学习诗歌与散文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感性认识上,还需要借助理论和方法对诗歌散文进行理性的认识。由于诗歌和散文属于两种不同的文体,因此,鉴赏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诗歌来说,可从格律和意境两方面赏析,而散文则可从语言、意境、艺术构思、表现技巧等方面赏析。

本课程目标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努力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一味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这一教学建议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作品的多维阐释。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侧重于鉴赏实践,边阅读边鉴赏,而不是一味讲授理论知识。

五、尝试诗文创作,鼓励学生实践

“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这一目标是对创作实践活动的指导,是对诗歌、散文学习的一个更高的要求,即将所学的表达技巧和艺术手法运用到实践中去。值得注意的是课标要求的只是“尝试”,因此,更强调的是学写诗歌、散文的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

“对有兴趣尝试诗歌散文创作的学生应给予鼓励。”“提倡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外报刊投稿。”这两项建议主要对应上述课程目标,表明了教师应有的态度――鼓励与提倡。刚开始创作的学生,文笔难免会生涩稚嫩,要多鼓励多支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激发学生不断创作的动力。举办诗歌朗诵会,组织文学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校园里形成热爱文学的良好氛围,教师应大力提倡。

六、利用媒体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的语文课堂也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这项建议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应通过ppt展示、朗诵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这项建议要求教师提供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而资料的搜集也需要教师学会利用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体现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利用媒体资源,提高自学能力。

七、小结

精美散文阅读范文2

【论文摘要】提高初中现代散文教学的实效,教师首先要读懂《新课程标准》对于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抓住散文特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独特意识”、“鉴赏意识”、“语言意识”,做学生的领路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培养,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散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那么,我们怎么做,才能有效达成《新课标》的规定呢?

我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从而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即注重现代散文教学的实效性。

当代散文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特征:日益注重“理性”、“理趣”。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体验之中对社会人生的一种领悟。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议论,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也就是说,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

仅仅抓住散文的特征来提高教学实效,当然是不够的。wwW.133229.CoM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而不应该是一言堂,无论在散文教学还是任何其他文体的教学中,教师都要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找准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肖伯纳说:“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的前方。”我们是学生求学路上的伴侣,是一个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的引路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默盖尔提出了阅读层次论,我认为其中的知识性阅读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教师只要指导和督促学生掌握就可以了。而理解性阅读、探索性阅读层次才是提高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层面,所谓理解性阅读,包括转换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分类能力;推断能力等。所谓探索性阅读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评价能力;创新能力。而提高这些能力,首先教师就要有必要的讲解和恰当的指导。

比如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根据散文文体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就要有三种意识:

一是“独特意识”。抓住散文的特征——“贵在有我”,引导学生潜心体会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深入挖掘作品的“独特与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个“我”,体悟出“我”的个性。

二是“鉴赏意识”。引导学生循着“感受”——理解——鉴赏”拾级而上。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多媒体展示的课文相关图片,然后倾听配乐朗诵,然后准备说说济南的冬天美在哪里。这就是对济南的冬天进行审美阅读,前一个步骤是“审美的感受”,后一个步骤是“鉴赏”。审美阅读能力,包含审美感受力与审美鉴赏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下一个环节是在感受的基础上,提升“理性认知”——品读2、3、5段文字,不仅感受它的美,而且要从遣词造句、音韵节奏、文脉气势、修辞手法上分析它何以产生美的效果。让学生“跳出来反观”,依托审美的感性认识,深化其思想涵义的深刻精妙之处,精化其人文情怀的感人之处。

三是“语言意识”。引导学生“披文入情,高度重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高质量地培养语感。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学价值的语言加以咀嚼,如朱自清的,《春》中,对主题“春花图”中几个关键词:让,赶趟儿,闹着,散,眨等,写出了百花争春的繁盛,最后三段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健壮青年,不仅包含比喻、排比等修辞,而且抓住事物特征,突出主题,以及抒情式的表达,熟练掌握和运用鉴赏语言的方法。

提高课堂实效的另一方面则是了解初中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原有生活体验,激起阅读兴趣。

初中生正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感性向理性过渡的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但水平还不高。同时初中学生思维的品质尤其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很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点。

所以,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无论课堂教学的实效与长效,都要立足于学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原有水平,或精心设计教学切入点,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合理评价学生,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或拓展学习空间,激起学生求知的兴趣;或寻找美点,让语文课奉献一份美丽的心灵鸡汤,注重感悟,让语文课绽放一束美丽的理性之花……总之就是要让他们有兴趣、有参与体验、有情感共鸣、有思维活动、有诵读感悟、有交流碰撞。充分发挥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开启关闭的心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然提高散文教学实效性的策略还有很多,比如恰当运用测评手段,量化测评后进行量化分析,适时运用多媒体,将阅读教学适当转化为在阅读中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注意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鼓励学生进行猜测、想象和假定;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做出即时的反映并通过讨论修正他们的观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由教师问问题和等待特定的答案;鼓励学生表达、交流个人的文学阅读感受和经验;重视学生阅读经验的唤起和回顾,引导他们联想、比较正在阅读和曾经阅读的文本等也是提高散文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

总之,教山有路勤为经,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教学的领域里,既要不断提高理论的能力,更好亲身实践,才能够真正得到提高,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精美散文阅读范文3

一、培养兴趣,提高阅读主动性

兴趣是学生恒久学习的无限动力,可以保证学生不间断、持之以恒地对散文展开阅读与学习。带着浓厚兴趣去阅读,学生会集中全部精力领略散文语言、节奏和韵律的优美以及感情的细腻委婉。同时,兴趣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阅读获取,于是阅读效率便大大提升。因此,教师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的基本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散文的极致美,让学生在感受散文清新隽永的风格、不拘一格题材的同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诵读散文,把握文章主旨

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抓不住散文的主旨,那么对于这篇散文的阅读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散文背后的东西,从中体会作者写作过程中所寄予的浓厚情感,在把握散文主旨的前提下仔细分析散文的结构和情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散文的写作手法,找到散文阅读的重点。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笔者先让学生去自由阅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疑问与想法,有的学生说:“作者描写的是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会联想到描写爱情的《采莲曲》呢?作者为什么会心情不舒畅呢?作者既然要描写荷塘月色,为什么还要描写煤屑路,这是否是偏题?”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了这样的发问,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师再稍作点拨,学生的收获会更多,久而久之,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诵读散文可以促进学生对散文主旨的把握。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省去了学生诵读散文的时间,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浏览一下散文的大致内容,这样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散文形成正确的认识,而且影响了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这样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大声诵读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在体悟“散文之形”的同时,也会体悟“散文之神”,这对学生正确把握文章主旨是大有裨益的。对于不喜欢诵读、不愿意诵读的学生,教师应及时与其进行沟通,使其了解散文诵读的重要性,真正热爱上散文诵读。

三、品味语言,体会散文之美

散文的魅力在于语言之美,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都是散文运用的手法,而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体会散文语言之美以及这些写作手法的精妙之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首先,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借助语言在脑海中想象那样的情景,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置身于这样的情景中所蕴含的情感。其次,教师要将学生从对情节的关注上转向对语言表现的关注上,鼓励学生在日常的文章写作练习中使用类似的语言表达自我情感。如果不对语言进行精细的体会和研究,是无法真正体的教学环境,这些教学元素能够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提升学生参与探究式学习的欲望。这种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者,从而帮助学生亲身参与探究式学习,并以此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水平与技巧,因此,网络环境不仅为语文阅读探究式教学提供了资料、方法基础,也符合建构主义的主要特征。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

网络环境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材料的选择,需要满足实用性、可行性、可探究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是指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据,保证阅读材料能够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行性是指所选择的材料阅读难度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参与探究式阅读的积极性。

可探究性是指为了保证学生在探究阅读过程中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拓展和探索,要求阅读材料要以学生为中心,并且在互联网中比较容易搜索,以方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探究学习。开放性原则,是指阅读材料的主题突出、明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结合自身的经验、知识和互联网的教学资源,对问题展开探究,在探究阅读中获得最大的收获,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实现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高中语文探究式阅读,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实现的。互联网技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查阅资料开展探究式阅读提供了技术基础。教师在保证阅读材料符合探究式教学要求后,要预先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资料能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等获取途径找到,并将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有效的资料查阅途径告知学生,以方便学生搜集。为了提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内容的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

三、分析论证、进行构建

为了让学生能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探究学习,教师要传授给学生分析数据的方法,使学生拥有在阅读探究中进行意义构建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资料的查阅和检索,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完成意义构建,从而实现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生与生、师与生的交流环境,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自我表达能力,从而实现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四、成果展示,完善质量

成果展示是探究式阅读教学的最后步骤,有效的成果展示,能够巩固学生在探究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阅读质量。教师在学生的成果展示中,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并能够从学生的探究阅读成果展示中发现学生在阅读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及时有效的解决。探究式阅读的成果展示,不是仅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平台,还是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判断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成果展示环节同样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对成果展示的评价中,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探究阅读的收获进行讨论,以实现提升学生阅读探究能力的目的。

精美散文阅读范文4

如何提高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质量呢?本文主要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提出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策略。

一、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定义

所谓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是指:在中学语文散文体裁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散文的审美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把握审美实践的特点,进行教学策略选择和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顺利进行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与积淀,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心理结构和伦理心理结构的相应发展。力求在一种和谐自由的气氛下进行文本、老师、学生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审美偷悦的情感体验中丰富完善人格心理结构,并形成自觉建构的能力。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关注的不仅仅是目前,眼下的考试内容,关注的更多的是理想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既有教师对价值的引导又有学生的自主建构。

散文阅读教学不仅要着眼于阅读方法训练,阅读知识讲解,还应当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注重人格的培养,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有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会自觉进行审美判断,吸收文化,创造性阅读,这才是散文阅读教学的根本。实现阅读目标,主要在于学生的心理结构的建构,只有健全的心理积淀,才可能在阅读中顺利进行同化、顺应的作用。只有有了丰富的阅读心理积淀,学生才能对文章迅速作出反应,也只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能够以个体的生命与文本进行交流,获得精神情感上的丰富,得到审美娱悦的情感体验,他的阅读能力才可能真正地提高,并且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而审美心理是人的伦理心理与智力心理的桥梁,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能力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人自由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此基础上,我认为散文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也即在审美实践中进行教学活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提出也正是针对目前教学误区,力求探索一条能够纠正误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途径。

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1.体现大纲的要求,实现教材编写的目的:

2000年出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稿)强调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强调了人格健全发展:“努力开拓学生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修订指导思想都明确指出了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而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正是通过指导学生对散文进行审美性阅读实践,从而将人导向自由,推动学生人格心理结构健全发展。其开放性、和谐性,情感性与大纲要求和教材编写目的相适应。

另外散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大,课文所选的古今中外的散文,整个中学阶段占有极大的比例,因此其阅读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普遍性。

2.充分发挥延伸性,促进学生学习。

与诗歌戏剧,小说一样,散文是生活的艺术真实再现,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从取材到人生体验,以及生活画面,艺术上与诗歌,小说等文体都有相互补充,交叉的特点,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对于其它文体的阅读教学有借鉴意义。在散文阅读教学中建构的审美情感,审美知觉,审美意志,这些审美心理结构层次对其它文体教学同样有理解建构的作用,同样能够促进整个阅读教学的效果。

另外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少,相对长篇小说和诗歌,散文的可读性强,易懂易读,费时少。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对中学生课外广泛的阅读有延伸作用。

3.适应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学生学习。

中学阶段,学生(12-18岁)正是处于心理剧变的时期,其心理特征表现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到新阶段,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着的发展,在学习和讨论中,有探求真理的需要,但有时看问题片面性和主观性;其情感更加丰富、深刻,开始能够体验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有较深刻的审美判断的能力,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能力大大增强,追求美,爱美成为中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能够对自己的活动和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还能通过自我(内省)来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注重文本的主体特征,发掘作家主体的自我生活感受,情感体验和生命意识。这些细腻的人生体验,深刻的哲理思考,气势开阔的论辩之风,与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半成熟期的需要相吻合。他们有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去面对这些美,同时也正渴求、需要这些美去补充丰富他们的心灵,散文的美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抵抗外界的不良影响,对其人生有指导作用;另外散文的主体化叙述特征如同谈心,如同面对面地交谈,这种文体的自由宽松使学生减少了阅读障碍,更易进入其中,散文无疑是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最易唤起学生兴趣。

中学生对散文有较高的兴趣,但是其兴趣往往停留在形象的感知阶段,尚缺乏一种深层抽象思考的自觉性和爱好。事实上,他们有深层理解的身心基础。

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其兴趣,发展其兴趣,通过散文的阅读学法指导,培养其自觉阅读的习惯和自觉审美的能力,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行之有效的。

三、散文的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策略依据

散文的审美特征和阅读主体的接受心理的独特规律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必然性,决定了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将散文的审美规律与学生的主体实践规律结合起来.因此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必须以此二者为依据进行教学策略选择。

文本的亲身体验,独特感受应得到教师的肯定,只有实现了解读的自由,才是教学中真正地抓住了散文自由之美的审美特征。

精美散文阅读范文5

一.沉浸式诵读,走进散文语境

散文教学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鉴赏文章的能力。通过沉浸式阅读,学生能深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中语文课本所选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我们通过沉浸式阅读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沉浸到大量而丰富的经典语言范例中去,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深层内涵,体会文章的语境。

教学散文,要善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带领学生走进散文的语境。让学生在诵读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快速地把情感融入到文章中,欣赏散文中韵味。朱自清的《春》是初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的散文,其中描写花草在初春争奇斗艳的一段文字,孩子们特别爱读。教学中我们因势利导,把孩子们神奇的想象带入春天花园的情境,在诵读中感受小草、桃树、杏树等事物的俏皮可爱,想象“杏树”和“桃树”之间你推我攘的顽皮劲。学生在朗读中不自觉地沉浸在文章的语境中,想象出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面,自然对描写事物的拟人手法有了兴趣。

诵读是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指导学生有兴趣地读,有目的地读,有收获地读,调动起学生的全部感官,让学生快速走进散文的语境含英咀华。

二、沉浸式赏读,品味散文意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单纯地教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技巧,沉浸式散文教学主要教会学生品味散文中突显的人文精神,将自己的心得体会融入到散文的情境之中。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励志和正能量的内容,文中主人公的奋斗历程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是一种难得的精神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塑造坚强的人格。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文章描写了父子在离别时的感人细节,表现出了父亲的爱子之情和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之情。文中语言较为平实易懂,作者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父亲为他去买橘子的一系列动作,学生要感受到深藏在父亲内心的爱子之情,必须要反复揣摩文章的细节,慢慢品味父亲的背影的深层内涵。让人感动的文章从来就不是辞藻华丽的文字,而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包含着最朴实的情感。文章越是平淡,学生越是要把自己沉浸到文章情境中去,才能体会到散文中高雅意境。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保证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把握好散文学习的方向和重点。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这样学生才真正品味到散文的高雅艺术。

三.沉浸式体验,陶冶人文情怀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是一种学生和作者进行感情交流的体验形式。学习散文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陶冶生活情操。初中语文教师设计沉浸式教学环节时,要结合生活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好和乐趣。沉浸式散文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善待万事万物。

精美散文阅读范文6

一、挖掘教材,探究阅读

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最好的阅读材料。很多文章都是著名作家的潜心之作,其中蕴含着作者的创作心路、思想情感,值得我们认真研读。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应该从教材入手,挖掘其中的阅读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爱上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咬文嚼字》之前,教师要为学生介绍议论文这种文体是怎样的形式,有什么写作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帮助学生理清论证思路;另一方面则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精神,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在讲解到文章中的“这”字时,可以让学生举出现实生活中类似这种咬文嚼字用法的巧妙之处。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发言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师应该重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意蕴,清除学生脑海中的旧有观念,使学生在对新旧观念的质疑中,不断思索,探究学习。当然,还可以运用教材文章的比较阅读,将马南生的《不求甚解》与这篇《咬文嚼字》作对比,探究二者的异同,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

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基本材料。教师要重视教材的依托作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训练要素,以课本为例子精心讲解,为学生普及各种文体的基本知识,带领他们感悟著名作品的经典性,让他们以教材为本,深入探究,领悟读的精华之处,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发展个性,以生为本

“注重个性化阅读,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是语文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去。但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容易有偏差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纠正和准确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若让学生自主赏析刘兰芝的人物形象,不少学生都能说出她的勤劳美丽、不慕名利、知书达理、聪明能干等特点,但是,这样的理解并不能挖掘人物形象最光彩动人之处。教师要启发学生,结合历史思考,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刘兰芝提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点?在离别时,她在小姑、丈夫面前痛哭,但在婆婆面前却未掉一滴眼泪;回到家后,起先拒婚,而之后又允婚,并在成婚之夜“举身赴清池”,不惜以死来证明她对男主人公的爱恋之深。这又表现出她什么样的性格?在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要强果断、刚柔并济。这才是这一形象极具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体验,鼓励其自主学习,开发他们积极探究文本的主动性。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加以启迪,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对文本的认知更加准确。

三、培养审美,体会感动

阅读是一个欣赏美、收获知识的过程。每篇文章都是有内容、有思想的,并且注入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创作目的,掌握其写作方法,感受到语言的优美魅力,品读从字里行间散发出的浓浓感动。而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由言会意”“顺意识言”“因言品情”的过程。教师若能长期坚持,定能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品质。

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美,即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文章的开头“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与结尾“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相呼应,这一结构设计严密,匠心独运。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文中描写花用“零星地点缀着”“袅娜地开着”“羞涩地打着朵儿”;描写月光用“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些比喻用得贴切逼真,美妙神奇,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极具美感。最后,教师要细心解读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由景入情,作者将荷塘月色与心中那淡淡的忧愁与喜悦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情的感动。

以往的阅读教学,都过于刻板机械。那样只会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所以,新的阅读教学课堂氛围应该是自由的、轻松的。教师应好好发挥这一点,打破陈规旧套,带领学生真正融入文章,欣赏文字的美妙,获得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