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小文章范例6篇

精美小文章

精美小文章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课程标准也强调了阅读的重要作用。而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就占有很大比例,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家长的重视。那么如何提高和优化阅读教学现在也是一个迫在眉睫需要解决教学问题。现在就我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要熟读文章,理清文章的层次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就是靠读来感悟文章的意旨。我们今人也要效仿古人的读书方法。所以,学生只有熟读文章才可以从中感受优美文字,从而净化其心灵。“读”又有很多种形式,有教师的示范读、有学生自读、朗读、默读、略读、齐读、领读、轮换读等等形式。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的读法,注意读音,字义解释,更要对难读的段落进行范读和领读。总之,通过教学朗读,要求学生能够读到“滚瓜烂熟”,甚至“倒背如流”的程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理解文章,理清结构,分析段落大意等。让学生去整体感知文章,自主复述其意,把文章总体捋顺清楚。

二、赏析文章,学习写作方法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是经过教材编委会的专家们精选出来的,每篇文章都具有非常精美的写作艺术特色,都是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汲取宝贵的精华。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习他们精美的文笔,优秀的写作方法,要引导学生去学习感悟美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文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成为己用。并且每篇文章都要鉴赏它的美,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心灵感悟,让学生从中收益。

三、拓展阅读范围,进行训练

阅读的最终目标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面,从而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教师要给学生选择更多的好书,向学生推荐并且要求去阅读。可以通过读书竞赛的活动,激励学生去寻找好书去读,通过读书,提高写作水平,然后再要求进行写作练习,对那些能够多读、多写的学生进行表扬,使学生通过读、写提高他们的阅读量和写作水平。

总之,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研究新课标内容,努力钻研教材,领会编者和作者的意图,探讨语文教学方法,寻找教育教学的一些理论依据,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一些尝试性的验证,从而能够提高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向高效课堂进军。

参考文献:

精美小文章范文2

冯骥才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和著名民间文学艺术家。其作品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民间故事见长。其作品选材视角新颖,善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在当代文学领域独树一帜。《歪儿》是回忆少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其美点多多,值得品味。

美点一:构思精巧。《歪儿》一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同男孩子们玩游戏时的一场风波,文章以“踢罐”游戏为线索,串连起了歪儿坐庄――歪儿挨骂――歪儿退出――歪儿回归等事件,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歪儿的感情也写得起伏跌宕:拿他取乐――内疚不安――深感惭愧――亲密快乐,将男孩子们玩“踢罐”游戏从欺负歪儿到帮助歪儿的转变过程娓娓叙来,实实呈现,丝丝入扣。人物形象写得非常真实,歪儿体小身弱,沉迷游戏,心地善良;“我”身高敏捷,恃强凌弱,捉弄同伴,做假成真,顽皮活泼,都写得不虚饰,不矫情,呈现了少年生活的本来面目,读来可信。

美点二:细节精到。精美的名家美文,常常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细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特点呈现出来。《歪儿》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起到了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旨的作用。如写歪儿的善良,“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写的是一个细节,折射的是歪儿的心理:听得出来,没有长铁罐儿,大家玩得没那么起劲了。真想下去同伙伴们一起玩,可妈妈不许呢。不管怎样,还是悄悄把罐儿扔下去,让他们玩得开心点吧。歪儿的心地善良就展现出来。这一个细节所传递出的宽容、感动,更令人眼前一亮。

美点三:语言精确。《歪儿》一文语言精到、娴熟,生动形象而又不失幽默,让人赞叹叫绝。如写歪儿“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刻画了歪儿的“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这些传神地描写了歪儿的外形特点;“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形象地写出歪儿贪玩“踢罐”游戏;“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生动地写出了歪儿被同伴捉弄时的狼狈样。《歪儿》刻画“我”也非常老道,“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精确地写出“我”人高力大的特点。这些传神的描写为后文的故事推进作了很好的预设与铺垫。

美点四:意蕴精美。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义上的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而更在个性同语言美质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意蕴。读《歪儿》这篇散文,用心去捕捉文章中蕴含着的主旨要义,也就是在感知、梳理全文的基础上,要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去发掘,去妙悟,拎出隐含在文中的深意来。如“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睛。”这双“眼睛”闪烁的是“关怀”,能发现这样的眼睛,证明发现者自己已经装有“关怀”,这里挖掘出的“关怀”正是文章的主旨;“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这是文章的结句,这是妙悟出的“关怀”的传递。人人献出一点关怀,世界就充满阳光。读来可思,思之有悟。这是我们所希冀的。

精美小文章范文3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新精神;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8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095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今教育的特色使命。我们培养的学生只有有了创新精神,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因此,作为基层教育的中小学,都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作为培养学生的重中之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也应该翻转课堂,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发挥主导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实行开放作文

长期的作文教学我发现:学生写作文存在的关键问题:一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因为学生的活动范围受限,眼界狭窄,没有时间深入社会,了解、认识社会;同时,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不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美”缺少发现,即便是对生活有一些了解,对生活有点滴的认识和感悟,也不知道如何选材和组材表达,因为对社会和人生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难以表达出真实而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二是缺乏时代的生活气息,无鲜明的个性。由于学生的生活圈狭小,写作素材仅限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作文中总是老生常谈,令人乏味。三是格式死板,极不自然。由于长期以来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指导学生的作文,总是按照如何开头,如何结尾,中间如何过渡,如何充实内容,如何使结构严谨等等。学生写作文就得按规则写,学生尚未动笔,思路已受限制,灵感已被压制,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已被扼杀,何来创新?

语文教师,应大胆创新作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读各种书籍,从各个方面观察生活,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感受人生,接受大自然的熏陶。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尤其是小学生,基本没有社会阅历,教师应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激发作文的灵感。学生若在现实生活中汲取了新的、活生生的写作素材,有了亲身的经历和体验,就会引发对生活的感悟,就会激发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之情,作文也就有了可写的东西,有了可说的话,有了真情实感。如此,学生就会走出对例文、范文的模仿抄袭的怪圈,说实话,抒真情,写出自己见闻的真人真事和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

二、发挥主体作用,翻转课堂模式,畅谈作文写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教育实践也证明:没有教师的民主,就没有学生的情感思想表达,没有学生的自由发挥,也就没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活动。离开民主的教学,课堂如一潭死水,学生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学习,其创新能力何以培养?创新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先谈自己的作文,其他学生听后讨论,教师在讲台下听讲,适当加以点拨引导。这样,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畅谈作文,讨论作文,感受作文,亮出来自己的,听取了别人的,懂得了如何构思谋篇,如何组织材料,怎样表达思想情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同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进行点拨、启发,使学生在自谈 ― 讨论 ― 点拨中受到启发,转瞬即逝的星星点点的创造火花引燃、光大。

三、还足学生时空,感受美文美言,加强语言训练

学生在写作文时,有了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有了素材,怎样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又是一个关键问题。语文教师就要考虑,怎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几十年的教学,我总结出了如下经验。

(一)紧抓日常教学,加强语言训练

语言是文章的物质外壳,是情感、理性和智慧的载体。优美的语言是文章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优美的闪亮的语言,你的作文就很难打动读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文章的生命。我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文是怎样通过优美的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句子表达思想的。作者是怎样以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的语言和出新、出彩的语言技巧,写出语言美、品位高、意境深的佳作来的。再引出学生的作文加以对比分析,好文章的语言美在哪里,我们作文的语言不足在什么地方。再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直到把自己的作文修改到自己满意,同桌满意后,再念出来大家听。学生听他的作文,对比思考自己的作文,再找出自己作文语言表达的不足。每次作文讲评不在于多,选三四篇,达到本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即可。

(二)还足学生时空,感受美文美言

我认为,一个人,你要把你见闻的东西以文字记下来让人看,把你的某种思想表达出来让人看,让人产生情感共鸣,须靠优美的语言文字,而优美的语言文字须靠大量的阅读吸收积累。学生缺乏词汇,缺乏美的语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阅读面狭窄。语言需要积累,积累语言需要广泛阅读,阅读量的大小决定一个人积累词汇的多少。

精美小文章范文4

一般来说读古文可分为粗读和精读两种方法。粗读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它的任务是划分结构、概述各部分内容,使文章的大致内容了然于心,知道文章写了什么。精读是阅读的最高要求,它的任务有二:一是明白文章是怎样写的,二是理解文章为什么这样写。

具体来说粗读有这样两种方法:

一、导读

一般来说,如果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相关背景,将会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品读。这里的背景包括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及其创作背景。了解了这些资料将有利于缩短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距离,填补由于语言表达的限制而形成的许多空白,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做好导读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做好课前的资料搜集工作,同时注重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例如学习《桃花源记》一文时,如果学生不去搜集有关东晋时代的背景和陶渊明的生活背景,将很难理解这篇文章的主题和陶渊明的隐士情怀。

二、译读

译读是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译读时最好让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教师考查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文章大意。也可以让教师或学生说出现代文,而让被考查者说出原文;或者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一文时,我设置了作者在家乡求学时是如何做的、作者远赴他乡求学时有哪些困难等问题;讲授《核舟记》时让学生做用白话文讲解核舟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顺序等练习。这些问题和练习既能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把握,又能引导学生自觉地阅读文章,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精读也有这样几种方法:

一、诵读

语文教学一般都是让学生朗读课文,但我认为在古文教学中让学生诵读文章比朗读文章的效果要好,更能读出古文的味道。在诵读之前,要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划分好节奏、把握准情感,从而为学生读出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做好准备。在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相信学生是能品出其中味道的。

二、想读

古人作文是很讲究意境的,而且古代的文章语言精练,言简意赅。在古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品味出文章的意境,品读出文章的美,就需要让学生想读,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展现出文章的优美意境,从而读出感情,品出文章的美。例如在学习《小石潭记》一文时,我就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着与作者一同去寻找小石潭,让学生通过想象在脑海中展现出美好的画面;在讲授《湖心亭看雪》时,让学生对照西湖冬日雪景图,边读文章边想象作者所描述的“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那种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意境美。这些经过学生想象和拓展的一幅幅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能帮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描写的意境。这样“想读”之后,学生自然能品味出文章的优美意境,也更热爱我国古代的文化。

三、比读

比较阅读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阅读方式,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因此在古文教学中,如果能适时地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又有助于学生对古文的理解和品读。例如在讲授《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时,我就让学生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阅读:同样是写景抒情的文章,两者所抒之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小石潭记》通篇写景我们也说它抒情等等。学生经过比较阅读自然会发现同样是写景抒情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情景交融和借景抒情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在学习《三峡》这篇文章时,我也让学生将之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了对比,让学生去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找出诗歌与文章就三峡景色描写上的内在联系,增强对《三峡》文章内容的理解。

四、习读

习读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种锻炼。完成这一转化需要一定量的训练和练习,并且对学生所进行的训练和练习最好是在比读的基础上进行。例如在讲授《小石潭记》和《岳阳楼记》时,在学生将这两篇文章进行了比读之后,会发现写景抒情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针对这一点我要求学生做这样的联系:描写一段景物,分别使用情景交融和借景抒情两种抒情方式。这样通过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达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精美小文章范文5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阅读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读为中心,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阅读学习中,获得直接的知识经验,产生直观的阅读情感,在亲身阅读和实践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发展学习能力。以下简要地讲述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的三步曲。

第一步:试读、初读――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

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包括两个阶段:

一是阅读之前的准备阶段,即试读。在试读阶段,我要求学生一方面要作阅读知识上的准备。了解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生字生词以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他方面的未知知识,为初读扫清障碍。另一方面要为阅读做情感上的准备。例如,学习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地震方面的纪录片或是电影,通过视觉、听觉上的刺激,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为文章的阅读奠定感情基础。

二是对文章产生初步整体印象阶段,即初读。在初读阶段,我大致分为三步骤完成:首先,设置问题,为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我会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设置问题,譬如说,文章主要写了些什么,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写作手法又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初读,从而对文章的内容、中心和结构进行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然后,教师范读,为学生的自读树标杆。我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视范读这一环节,感情的朗读,配合一些肢体的语言。因为教师的范读,不仅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而且还能够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自读兴趣,从而在听觉、视觉和想象中产生更准确的文章印象;最后,学生陈述,检验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阅读《梅花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或者用文章中的相关词语来表达自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以及一些自己的阅读收获。通过学生的陈述情况,来衡量第一步的阅读效果。

第二步:朗读、细读――对文本进行部分理解

对于文本的部分理解,也包括两个阶段:一是要大声朗读,字字句句都要读得清楚、准确。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手、口、脑并用,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或是认为手法新颖、表述优美的句子都要及时地拿起笔圈划。过后,可查阅字典,解释字词,可摘抄喜欢的句子,以备写作借鉴;二是要默默细读,逐字逐段地进行理解性的默读,一方面巩固生字生词,加深理解,另一方面梳理文章思路、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归纳段意。通过部分理解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理解文字意义,并能够取得应用文字的能力。

第三步:精读、活读、美读――对文本进行整体深化

对文本的整体深化,包括三个阶段:

一是在细读上的深化和提高,即精读。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句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品析,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其写作特点。我在这个过程中通常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欣赏性地朗读,边读边想,强调情感上的体验,从而了解文章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读过文章之后,我会设置一些问题: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品格,什么样的道理,我们又从中学到了什么等。

二是张开想象的翅膀,活读。即要求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能够展开想象,将文章的内容想象成一场电影、一幅画,也或是把自己想象成文章的主人翁,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情感迁移,与作者的情感发生共鸣,加深对文章的认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三是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美读。在经过精读和活读之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和情感都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体会。美读就是要把文章读美,读出感情,读得有滋有味。我在美读的过程中,通常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将文章情感和自己的体会融为一体,就像作者与自己的一次促膝长谈,不仅感受美,表现美,还被美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精美小文章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学教育教育素材

1.意境美体现在古词古诗

人人都说古美古学,大概意思也就是对古诗古词的研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对古诗词的学习是课本教材内容规定的,也是教师传授课堂内容的重点部分,若是缺少对古诗词研究,学生对诗词内容只会一知半解,缺少对中华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学习古诗古词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弄懂诗句的表面意思,还要引导孩子去体会作者创作时候的意境和心境乃至诗句的深层次含义和引申的内容,比如在学习古诗《题西林壁》时,学生能看到的景象是:从侧面看庐山,山峦层层叠叠,再从近处、远处、高处、低处看到的景色又是大相径庭,致使作者才有感而发写出《题西林壁》,从这篇古诗中,学生应该在脑海中把庐山这幅画面想象成动态的一副画面,置身其中去体会作者当时写的时候是带着什么情感色彩去写,不难想象,这是一副怎样的画面美和意境美。

2.现代白话文中的人性之美

从古诗古词中学生能感受到语文的意境之美,再过渡到现代的白话文中多数体现的是人性之美。古诗古词中由于当时的语言限制、文字的发明和普及有限,导致作者在创作文章时受到很大的拘束,所以文章内容有很多是生僻而又复杂难懂的。现代白话文就比较通俗易懂,比较容易理解,作者在写作的时候会发挥个人想象空间,掺杂个人的个性和情感在内。比如在学习《刻舟求剑》这篇文章时,作者想要传达的不只是一只船出现在河面,有个人在船上刻字的画面之美,还应该让学生以动态的画面去想象当时的场景,于是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的是这一副的画面之美,想象刻舟人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才致使在炎炎烈日下卖力的刻字,于河流之中潺潺的流水相照应,展现了一副动态的场景,船停泊在河面上,与当时河岸上的花草树木形成静态的画面相映衬,均在意境中才能感受到文学之美。再想象下作者当时写作想要传达给学生的是什么,是学习刻舟人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是要学习刻舟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存不存在问题?这其中都包含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3.学习语文,感受作者高度的人文情怀

所谓人文情怀整体意思是人文主义情怀,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高度自我关怀,集中表现在对人的个人价值、个人尊严和个人命运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深深维护,是传统文化遗留下的瑰宝和智慧的结晶,是一种先进的理念和精神价值体现。学习语文,学生重在感受作者的精神信仰和文章中体现的作者传达的人文情怀之美。在学习文章《日月潭》时,作者对日月潭是这样描述的:“日月潭很美,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当然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一定带着自身深厚的感情在文章当中,对日月潭和台湾的整体维护,体现着作者的高度爱国情怀和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在内,才能写出这篇文章。小学语文不单单是传授和学习知识那样简单,更多的是对学生的个人素质和道德的培养,在文章中体会意境之美,传达作者的个人情怀和思想,让作者创作的本身之美,沿袭并记录下来供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