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服务范例6篇

救援服务

救援服务范文1

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3],以及相关的智能感知技术来对游客的地理位置进行追踪定位,高效地为发生旅游事故的游客开展救援,为相关的系统人员提供救援信息。游客要想进入安全救援系统,就必须要通过移动客户端登录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在登录之后需要对其个人身份进行验证,认真阅读系统中提供的服务条款后,选择自己所需要的服务项目并确认。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的设计应该要和各种移动终端下多种连接结构相匹配,才能够扩大其运用领域范围,也才能够真正地做到资源共享。应用结构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可以提供地图导航、资源分享、查询定位、施救分析等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内容,通过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支撑技术对它的支持来实现游客的不同需要,进而有针对性地给各种游客提供特定服务。在该系统中的两大主要支撑技术分别是移动互联以及安全施救[4],这两种技术方便实现游客之间的资源共享、游客登录管理以及为不同游客提供特定的设计方案,满足游客不同层次上的需求,促进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的升级与发展。

2系统基础结构以及资源分享结构

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除了需要强大的应用结构对其进行支撑以外,还需要基础结构对其进行技术上的支持。无线网络通讯平台、互联网的使用环境以及相应的一些软硬件设施共同组成了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的基础结构,对于保障整个系统的顺利运行以及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基础结构功能的实现主要来自于资源分享结构提供的远程监控数据、游客地理位置定位信息以及音频、动画等媒体元素等等,它们对于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对地理信息智能化的储存以及筛选,并将其反馈给应用支撑系统,最后有应用结构执行命令展开救援,有利于提高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的工作效率,降低安全故障带来的损失,提升游客的生命安全指数,减少经济损失。

3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的功能设计

3.1系统导航和地理定位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旅游地理位置信息表现地也越来越直观,其专业水平也越来越高。通过遥感技术对其更深一步地数据处理,能够高效地实现地图与直观之间的自然转变,利用各式各样的云端服务,通过手机移动设备以及其他的车载服务系统联网来对游客进行道路导航,使得游客能够清晰地获得前方道路的相关信息,并且配备一键呼叫的功能,能够对旅游安全事故进行及时地预警和报警。在移动互联技术的帮助之下,救援指挥中心能够迅速地找到救援队伍与求救游客之间的具体的地理位置和距离,用户、救援队伍与救援中心不再是一个单向沟通的形式,而是一个双向模式,有利于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3.2事故预警和移动定位

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不仅仅是在旅游安全事故产生之后才会对事故采取相应的报警和施救措施,而是贯穿游客的整个旅游过程,是为旅游整个过程的安全服务的系统。系统能够根据定位系统的回馈数据对相关的地理位置进行分析,然后对可能产生事故的地段进行预警,来警醒游客,进而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以移动互联为基础的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能够对事故进行预警,并且在事故发生后对用户提出相关的救援建议,使得用户能够提前对安全事故进行预防,或者能够在事故发生后的危乱之下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减少事故产生的危害。有些游客在事故发生时,并不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在的地理位置,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游客只需要拨打电话向急救中心求救,急救中心通过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就能够清楚地知道游客所在位置,并派遣队伍对其迅速展开救援活动。

3.3信息资源共享和增强现实

微博、腾讯空间和微信等是游客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信息平台。许多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喜欢拍摄风景照片,然后以一些短小精简的文字对其进行描述,然后分享到朋友圈中去,这样一来能够为其他游客的旅途参考提供依据,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事故的发生,另外还可以为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工作提供更加确切的地理定位,缩短了实际救援时间。游客如果在旅游过程中遇到需要求助的事件,只需要打开随身携带的移动设备,对附近的救援中心进行查询,便可以轻易地在互联网上得知救援中心的具体地理位置信息,增添了救援的现实感,实现旅游安全救援服务系统的工作效率,真正做到有求必应。

4结束语

救援服务范文2

xxx应急救援服务中心于2021年3月31日正式成立。是按照《xxx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将原xxxx森林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抗旱防洪站、xxx消防服务中心等单位整合,组建而成的。主要职责是:

1.承担自然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信息收集、监测、预警和新技术开发及应用工作,开展自然灾害灾情统计、核查、上报,为应急救援、安置和恢复重建提供技术保障服务。

2.承担森林草原火灾值班值守、综合防控、监测,协同相关部门开展火灾扑救及应急救援保障工作。

3.承担应急救援物资、应急处置装备的储备管理和调运工作;负责接受上级拨付和社会各界捐赠的各类应急救灾物资的管理工作。

4.协调开展全旗应急救援队伍实战演练。

5.负责指导协调防汛抗旱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指导苏木、镇(场)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

6.组织开展洪涝干旱灾害突发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信息平台和调拨制度。

7.完成旗应急管理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中心核定编制XX人,领导职数X人(1正2副)为正科级一类公益事业单位。

二、廉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制定领导廉政责任制,坚持严以律己,做到为政清廉

中心自成立以来,及时召开廉政建设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下一步廉政建设相关事项,安排一名副主任负责本单位各项责任制度建设,将廉政建设形成常态化。同时,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要求,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规定,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守财经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密切联系群众和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不利用职务影响为自己或他人谋取非法利益。

严守工作纪律,组织中心领导干部认真学习贯彻《廉洁自律准则》。明令禁止的坚决不做,做到“自觉受监督,习惯受监督”,公务用车和办公用房均符合相关规定。严格执行请示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加强班子建设,从严从实要求,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以上率下,做廉洁自律表率。

二、深化廉政教育,切实筑牢拒腐防线

一是学理论讲政治。按照旗纪委监委统一安排,认真贯彻学习三、四、五中全会精神;带领全体职工干部时刻绷紧反腐倡廉这根弦,争创为民务实清廉表率。二是日常警醒不放松。在五一、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利用职工会、短信平台等方式提醒全体干部职工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三、持续正风肃纪,不断深化作风建设

一是始终把作风建设作为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抓小、抓早,防微杜渐。二是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坚决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时常提醒,重申纪律,深化效能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救援服务范文3

伊藤由纪夫,安联全球救援(AGA)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负责中国战略市场的运营工作。安联全球救援隶属提供保险、金融服务的德国安联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汽车道路救援、旅行保险、医疗救援及健康服务等内容。2003年,AGA正式进驻中国市场,并在北京成立中国内地第一家外商独资救援公司。

Point

灾难救援行业最被人曲解的是什么?

当前,人们对于救援行业的认知度普遍偏低,使用过救援服务的客户会对行业有一个理性的看法,但是尚未使用的客户通常对救援行业有很高的期望值,认为一家救援公司就可以涵盖所有救援服务。实际上,大规模灾难性事件发生后,需要政府机构、救援公司、公益机构共同协作来完成一系列的救援工作。

近年来世界各地灾难频发,对于救援行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救援公司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救援服务范围以更好服务于客户。安联全球救援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比如韩亚航空事件(7月6日,韩亚航空214号班机在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过程中发生事故,燃起大火。机上乘客和机组人员共307人,包括141名中国公民)中,我们第一时间为客户送去所需的充电器及电话卡,安排其饮食、住宿。

过去几年,这个行业发生的最重要变化是什么?

我认为最大的变化是,人们最初不了解这个行业,到现在越来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道路救援服务为例,现在主流汽车生产企业都将汽车道路救援列入其售后服务承诺,并在质保期内免费提供。此外,汽车生产企业对救援质量的关注也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B2B专业外包模式,而且倾向于和国际知名救援公司合作。而保险公司也同样为自己的车险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以便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车险市场赢得一席之地。

从车主的角度来说,使用道路救援服务的理念也在慢慢培育中,他们希望通过完善的延保服务让自己的汽车处于更加健康的状态,使用更长时间。

决定竞争输赢的关键是什么?

救援体系背后必须有复杂、完备的支撑系统,比如现代科技信息资源管理库、经过特殊培训的专业顾问以及精心挑选的服务供应商等。而且,由于救援行业最重要的一环是人工服务,所以必须要努力降低运营成本。选择合适的网络提供商,与他们协调出最优惠的价格,能大幅度降低成本。

对这个行业的未来怎么看?

目前,人们对汽车道路救援、旅行和医疗救援服务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救援行业的前景可期。不过,其最大的挑战在于,救援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人们尤其是中国客户更喜欢后者。

这个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让对方感觉有希望是救援工作的核心,其最大目标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给人们提供帮助。因此,高效率、热情和耐心都是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

当然,专业的救援技能也很重要。这个行业内的很多公司都拥有许多客服专员,包括沟通专员、物流专家、技术人员、行政支持人员、医生以及注册护士等,他们帮助客户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比如,道路救援协调员要非常了解有关汽车的技术知识,很多情况下,他们通过电话就可以指导客户解决问题。

Advice

如何度过职场最艰难时光的?

最主要的是,要会克制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冷静下来,理性地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尽力解决这些问题。来自朋友和同事的支持也很重要,要感受到他们的支持,并从他们那里寻求帮助。总之,要不断去鼓励自己,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充满挑战的目标。

在时间管理上有哪些心得?

对我而言,优先排序与委派工作是用来妥善管理时间的最佳方式。作为CEO,我有许多工作要处理,所以需要根据工作的紧急程度与重要性排列出优先顺序。之后,我会把不同的工作委派给不同的同事,我们一起努力按时完成工作。

你的手机里都有哪些App程序?一个你最想推荐的App是什么?

我每天都会用到电邮、导航和天气预报等应用。我最想推荐的一个应用是“MyTravelAid”,这是安联全球救援提供的应用程序,它能够为用户提供许多实用信息,如医院清单和紧急呼叫号码等,以备不时之需。

救援服务范文4

由市质监局和市政府督查室(12345为民服务热线接处中心)负责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平台数据中心设置在市质监局,呼叫中心设置在市政府12345为民服务热线接处中心。设置应急专线电话为96333,96333专线与12345热线无缝对接,联动处置。2015年8月底前,完成应急救援平台搭建,并在试点区域试运行。9月—12月,在试点运行基础上,实现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服务范围全覆盖。

二、运行管理

(一)完善应急体系

根据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目标,制定电梯困人应急救援体系基本框架,完善故障电梯、救援平台、维保单位、使用单位、监管部门多方信息整合体系,建立具有快速记录、快速定位、统一调度的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实现各方信息互动和救援力量调度。

(二)健全工作机制

1.三级响应机制。第一级响应为签订电梯维护保养合同的维保单位(签约维保单位);第二级响应是网格救援单位;第三级响应是市消防支队。

2.动态监管机制。建立以电梯使用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签约维保单位为救援责任主体、网格救援单位和消防部门为补充的救援体系,对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数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电梯物管单位和维保单位相关数据。利用电梯应急救援信息网络,实时统计分析困人故障原因,全面掌握本地电梯安全状况,定期向社会公布市区电梯相关情况。

3.联动响应机制。将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纳入城市应急救援体系,与110及119联动,多渠道受理互通,实现快速有效救援。

(三)规范操作流程

(1)定位电梯。电梯发生故障时,被困乘客可按下轿箱内报警键通知使用单位,或用手机拨打该电梯维保单位电话,也可拨打电梯救援电话96333(夜间12345),报告电梯标识编号(贴于电梯醒目位置)。

(2)接警及调度。接线人员接警后,通过电梯六位数编号迅速定位故障电梯位置,并由信息系统自动将位置信息、报警人信息等短信推送到法定救援单位(使用单位和签约维保单位),短信发送同时,拨打法定救援单位电话,通知其前去解困,并要求救援人员解困完毕后反馈信息。在等待救援期间,接线人员回拨轿箱内乘客手机,并将轿厢内情况随时通报救援人员。

(3)救援响应。使用单位和签约维保单位作为法定救援单位,承担法定救援任务,在接到应急救援系统调度指令后,要迅速做出反应,实施有效救援。到达现场完成救援后,应回电报告故障电梯信息。

(4)网格补充。为增强救援响应及时性,除法定救援单位外,在市区划分7个救援网格,在签约维保单位救援不能及时响应时,由系统接线人员按照“接警及调度”程序通知网格救援单位实施救援。如网格救援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及时响应,通知消防部门实施救援。

(5)统计分析。完成救援任务后,救援人员及时将救援结果反馈应急救援系统,系统根据故障处置情况,每月分类统计分析,以便安全监管。签约维保单位需将故障分析处理情况反馈给当地电梯安全监管部门。

三、责任分工

市政府成立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组长,市政府应急办、督查室、质监、公安、消防、通信、住建、财政、安监、卫生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为:

1.市政府应急办。负责将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纳入全市应急救援工作体系,督促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指导各地开展电梯故障应急救援工作,协调和督办应急救援处置中心所需设备、物资调拨工作。

2.市政府督查室(12345为民服务热线接处中心)。负责协调落实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呼叫中心硬件资源配置搭建、人员配备与管理及平台日常运转。

3.市质监局。负责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和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电梯基本信息动态管理,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平台软硬件建设,电梯困人救援响应体系建立;依法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4.市公安局。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周边道路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道路畅通;负责协调公安110与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专线96333(12345)联动对接。

5.市消防支队。负责在其他救援单位无法响应或响应不及时情况下实施救援;负责协调消防119与市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专线96333(12345)联动对接。

6.通信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96333专线号码开通;负责督促市各通讯运营商完成所有电梯轿厢及井道内通讯信号的覆盖和畅通。

7.市住建局。负责协调辖区物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导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加大对员工、小区业主电梯使用安全知识宣传,督促物业服务企业编制住宅小区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处置预案,配合相关部门及电梯维保单位做好应急处置相关工作。

8.市财政局。负责电梯应急救援平台运行维护相关经费安排,落实电梯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安全监察等经费。

救援服务范文5

在应对校园突发事件过程中,大学生这一群体很特殊,在校园突发事件爆发时呈现出两面性,他们既是可成为突发事件时的防控对象,也可作为防控突发事件的主要依靠力量,应对校园突发事件时思想政治工作固然重要,但把大学生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更为重要。在多数高校的实际管理中,强调对学生的控制,把大学生当作为防控的对象来严防死守,导致作为校园主体的大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薄弱。在涉及到大学生群体的突发事件时,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参与相互合作的整体能力没能发挥出来。高等院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预防能力、干预能力、应急能力、处理能力以及恢复能力通常是由学生工作管理门、保卫消防部门、后勤卫生部门、心理咨询部门等各自承担组织,多数是依靠保卫部门或后勤卫生等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来承担应急任务,而没有充分发动大学生参与,忽视大学生这一高校的主体人群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重要作用[2]。面对这种情况,在大学生群体中组织建立起一支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援助队伍并将其纳入校园法治的框架内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突发事件应急援助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第一,突发事件应急援助队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进行有效的自救互救。突发事件应急援助队树立“事件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观念,在分别针对突发事件危机的预防阶段、准备阶段、处置阶段及恢复阶段,进行模拟演练,编写一些突发事件应急手册,编制应对程序,让全体成员熟悉校园突发事件的警讯,加强辨别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迅速反映能力,懂得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基本常识,避免盲目处理和心理恐慌。当发生突发状况时,使现有组织结构体系能及时预警与快速反应,在社会专业救援机构介入前帮助学生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自救和互救。这样,通过发挥应急援助志愿者的作用,从宣传教育、应急演练、应急救援及恢复救治等方面缓解学校及政府部门人员不足、资金不足等困难,以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第二,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援助队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公共事件教育的重要途径。突发事件应急援助队作为校园应对突发事件的学生工作常设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日常教育体系中。通常的教育内容有针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防止害、交通安全、实验室安全、生命教育、法律责任等的教育与培训。这也是《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学校的职权与义务。由于大学生活跃在校园内的各个角落,往往是能够直接接触突发事件的源头。如果受过专门训练的援助志愿者,从更加专业的角度来分析事态的进展,就能及时地给学校相关部门或社会的应急预警系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第三,通过突发事件应急援助队在校园的演练与组织,为社会培养应对突发事件的人才队伍。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有更多自由成长空间,在大学生中建立应对突发事件援助队,能够发挥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发挥他们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能动作用,以便加强学校抵御突发事件的社会基础结构。同时,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基于他们在校期间受过应对突发事件的教育与训练,无疑是为社会上应对突发事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二、在大学生中建立应急援助组织的法律依据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对突发公共事件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参照国家的分类标准,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划分,在高校校园内部有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大概都可以归入这四大类中。近年来发生的大学校园环境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置,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起一个志愿者救援组织,来发挥事前预防、事中的干预、及事后适度介入处置是符合国家相关法律的[3]。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国务院制定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制定国家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国务院相关应急预案,制定国家突发事件部门应急预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应急预案,以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于学校的突发事件处置,则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总体上规定了各级政府、政府部门、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职权和义务。这一规定相当明确地指出了高校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义务,即“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的教育与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并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30条: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在大学生中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援助组织正是体现《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发挥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功能,把应急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途径方法之一。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26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应急资源,建立或者确定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单位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非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合作,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作为学校单位而言,“应当建立由本单位职工组成的专职或者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这名话往往被理解为由学校的保卫、后勤等到部门的职工组成的应急队伍,大学生作为“非本单位职工”而被排除在外,即使参与,也仅是承担提供信息的任务,没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在应急援助中的作用。而根据第26条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由成年志愿者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高校恰恰是志愿者云集的地方,且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年,且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纪律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的“有关部门”是“可以”且有责任建立由在校成年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救援队伍。

第三,在相关的志愿者服务条例或志愿者服务管理办法也将应急救援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之一,将学校开展和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作为学校的“应当”的责任。如《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2010年9月1日起实施)。第19条规定:“志愿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扶贫济困、帮孤助残、支教助学、科技推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社区服务、大型社会活动、应急救援等社会公益事业。”就明确将应急救援列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第32条规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应当将志愿服务教育纳入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组织青少年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青少年树立志愿服务意识。”则明确了学校在开展和组织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方面的义务。又如更早之前颁布的《广州市志愿服务条例》(2008年9月25日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2008年11月28日广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批准)第19条规定:“志愿服务的范围包括扶贫济困、帮残助老、抢险救灾、支教助学、环境保护、文体服务、科技推广、法制宣传、法律援助、治安防范、青少年服务、社区服务、大型社会活动等社会公益事业。”第34条规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培养,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4]

三、突发事件应急援助的法律适用分析

在校园发生突发性事件的过程中,大学生参与应急援助,不能超过法律的界限,“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样,作为组织者,大学或大学的二级院系也不能使之超越其自身的功能而越俎代庖地去承担一些由专业机构才能承担的任务。在学校中组织学生参与应急救援活动,学校法律上的定位应该是作为志愿者组织,大学生应急援助队员则是以志愿者身份出现的。那么,在这个关系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校与学生志愿援助队员之间是行政上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因为在志愿者服务的法律关系中,它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也不同于行政法律关系。它是公民在社会道德、社会责任驱使下,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提供的一种帮助产生的法律关系,具有无偿性、社会公益性。在参与应急援助过程中各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如何界定呢?在应急援助法律关系中,主体是应急援助的组织者(大学或大学的二级院系机构),参与援助的大学生志愿者,被援助者。作为应急援助组织,及作为参与援助的大学生志愿者,基于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身份地位,其法律权利义务与责任相应地体现如下:

第一,应急援助组织的权利、义务主要有组织开展援助服务活动,招募、培训、考核、表彰应急援助者,告知服务事项的完整信息和潜在风险,保障援助者的合法权益,为援助者提供人身保险等。

第二,参与应急援助服务的志愿者权利主要包括参加各种援助活动的权利,获得援助服务信息的权利,接受必要的进行援助前教育培训的权利,在参加援助服务中遇到问题时有请求援助组织解决问题的权利,对援助者组织有监督的权利、退出的权利,有得到表彰奖励的权利,本人需要得到他人援助服务时具有优先得到援助服务权等权利。参与援助服务的志愿者的义务主要有遵守志愿者组织的规定,遵守国家及地方关于志愿者服务的相关法规,参加相应的教育培训任务,完成援助服务内容,维护援助服务志愿者组织及志愿者的形象,不得收取受援助者的报酬或借助援助服务从事营利活动,尊重援助服务对象、维护其合法权益,保守必要的隐私和秘密等。

第三,关于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志愿服务的法律责任问题,目前我国关于应对突发事件救援的志愿者立法方面不是很完善,使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的合法性和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方面,是在国务院的《总体预案》中,它所涉及的主体主要是针对国务院及其各个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政府所属的企事业单位等,而对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如何参与发挥作用及其所应承担的权利义务责任并不太明确。另一方面,校园的志愿者参与应急救援活动中权益受到损害时不管是依据《总体预案》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均无法获得足够的法律保障,必须寻求各地《志愿者服务条例》或其他的法律法规的保障。在志愿者进行应急援助服务的实际过程中,避免不了会产生援助者与援助对象、援助者与援助者组织、援助者组织与援助对象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和法律纠纷。国内多数地方的志愿者立法中相关的法律条文内容简单,没有区分援助志愿者与援助服务对象之间、援助志愿者与援助者组织之间、援助志愿者组织与援助服务对象之间以及援助志愿者、援助者组织与援助服务对象之间的各种法律关系的不同性质,也没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其责任及相对应的法律救济制度。综观国内各地的志愿者立法,基本上是采取以“过错责任原则”为主,辅以“无过错责任原则”或“公平原则”。如《广东省志愿服务条例》的第35条规定:“志愿者在参加经志愿者组织安排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因志愿者过错造成志愿服务对象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志愿者组织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如果损失或者损害是因志愿者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志愿者组织承担民事责任后,可以向其追偿。”

救援服务范文6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强化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推动作用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作用,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推进安全生产技术改造与科技进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高本质安全水平和事故预防与应对能力,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二、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以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应急救援队伍、“一案三制”、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企业四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形成政府与企业联动,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资源共享、保障有力的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一)加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1.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各地要把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特别是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列入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协调,理顺管理体制,认真抓好落实,实现机构、编制、职责、人员、经费“五落实”。

2.指导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各类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或明确应急管理的机构,落实应急管理责任,有效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二)推进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1.加快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通过整合现有应急资源和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政府投入和补助,提高救援装备水平,建立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增强安全生产事故的抢险救援能力。根据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及依托企业的条件,建立2~3家矿山事故应急救援队伍和3~5家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具有较高标准的现代化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应急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组建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人员队伍,建设环境良好的应急救援演练、训练场地,配备功能齐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和器械,建立应急救援培训基地和救援技术专家库。

2.推动市、县级安全生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高危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分布情况,做好规划,依托骨干企业,建立本地区的骨干救援队伍,形成区域救援能力,以满足本地区事故救援的需要。

3.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各类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大中型高危行业特别是具有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按照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其他小型企业尤其是高危行业企业没有专职队伍的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

2009年,认真抓好长广集团和巨化集团两支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指导、督促两家单位加快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作进度,按计划完成队伍的装备采购及场地建设任务。同时,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的原则,结合全省地下矿山和危化企业分布情况,再确定2~3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

2010~2011年,在确定、完成省级应急救援队伍布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省级应急救援队伍硬件装备配套建设。同时,探索提高矿山、化学事故救援队伍综合救援能力的途径,以省级应急救援队伍为依托,开展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培育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力量,完善和规范救援队伍参与事故预防和隐患排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省级骨干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认真总结政府、企业以市场化方式共建应急救援队伍的经验,推动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10年,启动市、县级应急救援队伍和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争取2011年前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率达到50%以上,其他小型企业救援服务协议签订率达到30%以上。

(三)强化“一案三制”建设和政策研究工作

1.加强和规范预案管理,提高预案质量,进一步完善预案体系。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同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生产经营单位预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在实施安全生产许可中依法对预案工作进行审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应急预案质量。

2.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按照国家“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理顺应急管理体制,完善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实现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协调顺畅、指挥有效,调度灵敏、保障有力。建立健全省、市、县级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构、各级骨干救援队伍之间的联动机制、事故风险监测监控机制、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在救援队伍建设、应急平台建设、应急预案编制管理、救援协调指挥等方面制定相关的地方规章、标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普法工作,将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标准的内容纳入各级各类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增强公众的应急法律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3.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方面政策措施的研究制定工作。研究制订专职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和参加社会救援的有偿补偿政策、资金投入政策、工伤保险政策等,确保各类救援队伍面向社会服务、参加社会救援发生的支出和装备、物资损耗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确保各类应急救援队伍正常运行。

(四)加快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设

建立具有统一指挥功能的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建设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及数据交换系统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平台;建立包括危化、矿山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资源、特殊物资、专家资源在内的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实现与国家、相关部门及其他安全生产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培训演练、技术支持、物资与装备储备等保障系统,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的技术、装备和物资支持保障。

2009~2010年,结合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启动并完成包括通信系统、网络及主机系统、应用支撑系统、应用系统、指挥大厅和相关系统、数据交换系统、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建设在内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平台建设。

三、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安全科技进步

全面实施“科技兴安”三年行动,充分发挥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和高等院校、企业等各方面社会力量在安全科研中的作用,加快推进安全科技创新。积极研究安全生产新技术,组织重点安全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可靠的现代化控制技术和安全防护设备。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高风险工艺(装置)的化工企业实现事故状态下紧急自动联锁安全保护;露天采石场全面采用中深孔爆破技术;客运汽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实现安全监控全覆盖。

四、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进安全监管效能提高为目的,加快全省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进程。建立高效快速、运行可靠的省、市、县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掌握全省安全生产动态。加强系统内局域网和公共平台建设,建立政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工作网络。建立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信息和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信息平台。

(二)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重点抓好*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努力将*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中心建设成为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重大事故预防和鉴定基地。

(三)培育发展安全生产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服务。为适应全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评价、培训、认证、咨询工作的需求,保证各类安全生产服务机构的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依法参与生产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培训、论证、咨询工作,推行安全事务所制度,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机构管理考核机制,不断提高各类服务机构的工作质量。大力培育和发展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安全评价、培训、咨询等服务机构、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规范模式,为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服务。

五、加大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有效投入

一是积极协调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制订有利于安全生产的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政策,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投入。

二是各级政府要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安全装备保障、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推动企业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生产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宣传与教育培训等。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研究制定促进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项目的政策措施,解决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相关问题。

三是要以政策为导向,鼓励和督促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快安全生产技术改造,加强安全设施检验检测,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真正使企业成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的建设主体和投入主体。

四是严格实施高危行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制度,完善建设项目安全预算和执行制度,保障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安全经费的基本需要。要扩大投融资渠道,采取市场化和捐助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的投入。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地要制定辖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内容、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级由发展改革、财政、安全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建设重点项目实施协调小组,定期协调沟通,解决项目建设实施中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