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单样本范例6篇

工资单样本

工资单样本范文1

【关键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基本方法

一、引言

随着公路建设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加,国家对其投资的力度也越来越大,经过众人的努力,在公路建设投资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因此,为了使公路建设项目得到完善,我们必须合理利用投资资金,对资金进行有效统计,有效运用投资统计方法,加强投资的效益,从而提高公路建设整体水平。

二、公路建设投资统计分析

公路建设投资一般是指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建设项目的环境、施工技术、经济条件等方面进行计算分析,以此来确认投资是否合理。其中,建设项目的经济条件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经济条件的支持,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而经济条件的主要部分就是投资。对公路建设投资进行合理的统计,是在项目决策和设计之前,采用现代分析法对将要施工的项目进行计算期内的投入、产出等各种经济因素进行调查研究,最后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得出最佳投资方案,来决策项目的施工能力。

在公路建设的投资统计中,合理统计出施工费用是其主要内容。所需的施工费用主要包括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及家具购置费用,以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主要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直接费用是由直接工程费和其他工程费组成,直接工程费是在施工过程中所消耗的实物的费用,如采购原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费用,聘请人员施工的费用等。其他工程费则是是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意外情况所造成资金消耗的非实体费用,如遇到异常天气影响、行车行人的干扰等的增加费用。而设备及工、器具及家具购置费用主要包括设备、工具、器具采购所需费用,以及施工的办公室区域的家具、办公用品等的购置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则是工程从开始到完工的整个过程内,除去建安费和设备、工器具等费用外,为确保工程质量,额外消耗的的各种费用。

三、公路建设投资统计基本方法

随着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投资统计的基本方法也在不断完善,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

1、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将工程程序和时间以表格的形式统计规划出来,从最基本的基础资料着手,从下往上的进行统计,得出的报表制度是具有法律性质的。现阶段,大部分公路建设投资统计都是采用统计报表的方法来搜集整理工程项目相关的数据资料。此种方法主要是以调查方式来进行,是先由政府有关部门将相关法律法规以表格形式进行统计,然后再由项目管理企业或单位以此为依据,层层汇总,逐级提供基本数据资料,由此来进行对工程项目投资的统计。

2、抽样调查

(1)抽样调查的特点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是通过实际情况对整体总量进行预测的一种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方法。此种方法是对整体进行单位分组,再从每组中进行抽样,作为一组的代表,对选中的代表性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查分析,最终得到标志数据,来推测总体情况。

因为抽样调查具有随机性,因此难免会出现调查误差。在进行抽样调查中,常出现的误差有代表性误差和工作误差。尽管抽样调查会存在缺陷,但不意味着不能投入使用。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计算方式,对抽样进行合理的设计,将代表性误差尽量控制在不影响整个统计质量的范围内。当调查量大或调查个体单位较少时,抽样调查显示了其优势性,调查数据更为准确可靠,其可靠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以整体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的表征,不是以个别单位作为代表,具有反应整体情况的功能。②产生的误差可在调查前对样本数量和各样本之间的差异进行科学的计算,将其控制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可得到更为准确的调查结果。③调查对象是通过随机选择的,被选中的几率是均等的,因此不会出现整体表征的偏向误差。

(2)抽样调查的步骤

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分割总体;4)决定样本规模;5)确定调查的信度和效度;6)决定抽样方式;7)实施抽样调查并推测总体。

(3)抽样调查方法

①随机抽样

简单抽样法是之中最简单的抽样方法,分析误差时也会相对比较容易,适用于样本量大,个体差异小的情况。顺序抽样法(也称系统抽样法),是从随机点开始,以“每隔第几”的方式来对样本进行抽取。其优势在于抽取的样本分布均匀,对总体的预测值较为容易计算。分层抽样法是根据样本容量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层次的进行抽样调查,在分层时,依据总体中出现的各个部分层次的差异,要尽量使这个差异更大,从而提高样本的代表性,整体的评估精度就会随之提高。整群抽样法是将整体进行自然分群,也可根据工程需要来进行分群,如根据公路施工段的地理、环境等特点来进行分群。再从所分的群体里随机的抽取样本,最后对样本进行调查统计。多阶段抽样法是用两个以上的连续阶段来进行抽样的等概率抽样法。对每个阶段进行分级别的操作,再从各个级别中抽取样本。

②非随机抽样

重点抽样是对整体样本中具有突出特点,且对整体的影响很大的样本进行抽取调查。典型抽样法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研究。任意抽样法是对整体进行随意的抽取样本进行调查,但它不同于随机抽样,其样本的被抽到的几率是不等的,因此此种抽样法适用于整体差异不大的情况。配额抽样法是对整体进行分类,在样本容量既定下,根据配额量从整体中抽取单位进行调查。

3、普查统计

普查统计法是较为少见的特殊的统计方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普查统计的方式一般是以一次性或者周期性的进行,其适宜于总体普及较广,单位较多的情况,因此所需要的费用也会较大,同时还需更多的人力和物力。且对调查的总体进行调查的时间间隔需较长。(2)因为普查统计对调查的时间有一定要求,因此需要把控好调查的时间点,即标准时点。标准时点就是对要调查的对象登记时所依据的统一时点。在进行调查时,必须在标准时点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以防止外界变化因素对调查产生影响。(3)规定统一的普查期限。在普查范围内各调查单位或调查点尽可能同时进行登记,并在最短的期限内完成,以便在方法和步调上保持一致,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4)规定普查的项目和指标。普查时必须按照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指标进行登记,不准任意改变或增减,以免影响汇总和综合,降低资料质量。同一种普查,每次调查的项目和指标应力求一致,以便于进行历次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和观察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情况。

四、结语

通过对公路建设投资统计进行分析,再详细的分析研究公路建设投资的基本方法,得出各个基本方法的特点,选出适用的情况,为公路建设投资统计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也为各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工资单样本范文2

如何缴费?

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

此次国务院明确养老金“并轨”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这意味着全国所有按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体制内人员”,总数近4000万的庞大群体都启动改革。

长期以来,这部分人及其单位不缴纳养老保险,退休后养老吃的是“财政饭”。而改革将改变这一局面:今后这些人群将参照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缴纳养老金,并将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从单位养老转向社会化养老。

改革后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新的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国务院改革决定还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此举将保障改革人群的新养老金水平不低于现有水平。

根据改革决定,基本养老保险方面,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

比如,公务员小明除去津贴、补贴等,每个月缴费工资是5000元,改革前单位和个人都不用缴费,小明退休后照样有养老金。改革后,小明每月要缴纳养老保险400元。

职业年金方面,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这样,小明又要缴200元,加上基本养老保险的400元,一共缴600元,这笔钱是从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将进入小明的养老金个人账户。连同单位缴费部分,退休后按月发放。

如此一来,并轨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的养老缴费和发放都基本一致,“体制内人员”以前的完全吃财政饭,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待遇咋样?

总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基本可以保证原有待遇水平不降低。

改革后,这4000万人退休后的待遇咋样?决定明确,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通过实行过渡性措施,保持待遇水平不降低。总的原则实际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这与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一致。

“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说,“逐步过渡”政策主要是两条:

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特别要指出的是,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这位负责人说。

此外,这项改革确定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优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结构,力争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

养老金咋算?

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多缴多得”“长缴多得”。

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按照职工退休最后一个月工资一起发,并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进行调整,这是造成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差距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改革后,将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

这意味着,小明即使退休前没有被提拔,但由于他的缴费年限长,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领的退休金要多。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此外,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必须实行全国统一工资制度,由于工资结构不同,机关事业单位按照基本工资配发的退休金与企业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相当,但是加上按照机关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的退休生活补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就高于企业基本养老金。如今,这一因素不复存在。

工资单样本范文3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发展历程

1.1 过程阐述

迄今为止,建筑领域质检行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办法》中明确指出,检测机构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性质为中介机构,它的运行不能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及所检测工程项目相关的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有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1.2 建筑施工质量检测行业的特点

1.2.1 该行业具有较强的政策导向性

政府政策调节的手段之一就是对检测机构的资格进行认可以及对该行业进行资质管理,政府质量管理的政策也直接决定着该行业检测市场的范围。因此,检测市场并非完全开放的市场,政策导向性是该行业的显著特点。

1.2.2 工作体制单一性

上述我们已经提到检测行业具备浓厚的政府色彩,这一行业特点决定了这一行业一般局限于特定的行业或机构,在我国从事这一行业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民营和外资企业无权涉及该行业。这一现状导致目前我国的检测行业体制单一。

1.2.3 地域性强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本身所具有的政策导向性这一特点,导致各级地方行政主管部门都会根据自己地方实际制定有地方特色的管理要求,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设立的资质审查注册制度直接决定了检测机构的服务范围以所在地为主,这就意味着外地机构难以进入本地市场。

二、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现状分析

2.1 质量检测单位难以承担明确责任

2.1.1 试样代表性的问题

样本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前提。现行标准明确规定了砖砂、钢筋、石、水泥等材料的取样方法。钢筋只送检一根,水泥送样原装一袋,砖、砂、石先挑选、后送样时工程中的常见情况。这种试样的最大缺点就是样本代表总体存在很大的误差。这种误差来自于质检机构与施工现场的脱节,最终导致质检机构只能对送检样本的质量负责,无法确保施工现场的物质是否合格。

2.1.2 试件制作的规范性问题

检测机构在实施检测时仅对样本进行检测,不考察样本的制作、来源等问题。这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所选的样本是否能代表总体的水平,样本是否真正来自于施工现场,送检程序是否合规合法。这些问题都无法给予保障。因此即使质检单位对送检材料出具了合格的证明,也无法保证施工现场所用的材料全部质量合格。

2.1.3 试样取样频率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形就是对于所需的物资并非一次购入而是分批采购入场,这些所需物资不仅进场时间不同而且有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厂商。如果抽样次数不够,会造成漏检,致使某些质量较差的工程物质用于工程,给工程安全带来隐患。

2.2 部分检测机构管理缺失,对软、硬件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现行规范、规程或标准对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有些单位并不遵守这些规定,在检测过程中未按规定程序、规范实施检测,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另外,有些检测单位缺乏良好的办公环境,并且检测设备已经落伍,面临淘汰,应该进行更新换代,可检测部门由于资金短缺缺少对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导致无法承担大型的检测试验,“大马拉小车”的情况屡见不鲜。

2.3 检测市场不规范

当前质检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恶性竞争,在利益驱动下屡次出具不实报告。当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来自由检测市场缺乏相应法律的约束,不够规范导致有些检测单位在选择检测样本时没有保存应有的职业谨慎,对数据的处理缺乏严谨性,更有甚者对签名都冒名顶替;主观原因在于检测单位对资质的非法利用。比如将资质高价出让给他人,严重者直接将盖章后的空白检测报告有偿供给无资质方使用。一些地区出于保护当地检测行业的目的,垄断经营,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检测质量,不利于检测行业的技术进步。

三、 规范和完善建筑施工质量检测行业的对策

3.1 明确质量检测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法律责任

改善目前监测市场的现状是一项长期工程,首当其冲的就是让质检单位担负起施工物资的质量风险责任,将工程检测单位和工程监理作为并列的行为责任主体,检测单位在建设工程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应由政府主管部门给予明确。其次,在收费标准问题上,需要明确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充分认识到建设单位是委托者,质检部门是受托者。另外在收费方式选择上要合理要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质检单位对建设单位负责,对工程质量负责。

3.2 强化检测机构对施工现场的监管

工程检测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工程进场的各种物资首先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抽样,然后按照专业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另外对于特殊材料物资,检测机构还负有向有关质检部门报送检验的义务。总之,保证工程所用材料的质量是工程检测部门应承担的重大责任。

3.3 发挥信息化管理技术在检测中的作用

力求设计一套系统软件,该系统检测与监管职能于一身,一方面,利用监管平台提供的加工信息,延伸对施工企业、监理公司等工程建设责任主体及检测机构等相关单位质量行为的监管,及时了解、掌握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信息和现场施工质量,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另一方面,利用建筑工程检测监管平台,实现包括对各检测机构、检测人员、检测设备,以及企业、个人诚信记录等人、物、事的动态监管。

3.4 提升检测人员的政治素质,增强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

主要应对措施如下:

(1) 在企业内部聘请专家进行讲座,注重对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2)吸取工程建设中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根据所处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有正对性的开展学术研讨。

(3)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方法,开展科技攻关活动。

(4)培养全体检测人员善于总结、实践、探讨的习惯,促进检测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

(5) 树立建筑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理念,坚强对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3.5 加强对市场行为的管理

通过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对一些存在严重问题比如说检测技术水平较低或扰乱市场秩序的检测单位,必须给予严肃处理。另外对一些通过非法手段进行不良竞争的个人或单位必须给予严惩。由于目前我国质检行业存在不合理的收费因素,所以我们应该通过与物价局的协商,对目前的收费标准进行合理调整。最佳的收费标准应实现检测单位责任与利益相吻合。

工资单样本范文4

关键字: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水电安装工程在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且它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必须加强水电安装工程的质量管理。投资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的保证与提高,而又想让企业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做好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这样才能在一定的成本控制范围内,做好水电安装工程,并保证工程的质量。所以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只有做好了该方面工作的管理与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下文,就具体对于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思路构建进行讨论,以促进水电安装工程的发展壮大。

一、工程造价应该加强前期决策的管理与控制

水电安装工程在做工程造价时,首先应该加强对前期决策的管理与控制,主要表现为工程实施可行性分析。在我国要进行水电安装工程实施前,都必须做出一定的报告与审批,这样才能进行施工。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准备相关的工程建议书,同时递交工程实施可行性分析。工程实施可行性分析,不仅对工程审批有需要,同时将影响工程造价。工程可行性分析是前期决策的依据,它将影响企业的投资估算。投资估算的准不准确,它是否又符合工程本身,都将影响到工程的可行性分析,所以又必须做好投资估算。这样,投资单位可以让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可行性分析,这样将会编制出内容完整、数据准确的可行性报告,以决定项目是否可以实施。而投资估算,也要保证数据合理、准确,实施方法科学,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可行性分析。只有做好了可行性分析,才会确保工程实施的可行性,这样才会进行后续设计、施工等工作的开展。如果首先没有对工程进行可行性分析,而盲目的进行设计等工作,到后面发现该工程不能按照设计实施,资源将会被浪费。

二、工程造价应该加强工程设计阶段的管理与控制

水电安装工程实施可行性分析得到肯定后,就可以对该工程进行设计。在设计的期初时,投资单位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如设计招投标来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让设计单位根据有效的成本预算并采用健全的施工技术,设计出最优的设计方案。当期初设计出来后,在此基础上提高设计的功能性价值。意思就是让设计者参照建设单位的要求和功能要求两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工程实施在功能与工程造价两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对比,使工程施工的功能性价值得到最高。在设计阶段,投资单位应该有效的控制自己的主动权,让设计单位在一定的工程造价中,使工程的功能能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呈现,使造价尽可能与实际施工过程中保持一致,以免出现偏差。投资单位可以采用一定的奖励制度,如按一定比例把节约资金奖励给设计人员。这样设计人员就会更关注于工程造价,会更加努力的去创新设计方法。投资单位可以让设计人员可以尽可能的选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但是必须保证施工的质量。这样,可以让工程造价最低,有效的为投资单位节约资金。

三、工程造价应该加强工程招投标的管理与控制

在工程施工方面,一般投资单位都是让施工单位去完成工程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工程施工进行招投标,工程造价应该加强工程招投标的管理与控制。工程造价应该根据一定的市场调查与分析,通过对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选择最佳的单位进行施工,使工程施工价格能够符合实际情况,能够更好的节约资源,提高投资单位的资源利用率。在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避免,这样也将有利于价格的透明化。

四、工程造价应该加强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与控制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是最有效的环节。在这个阶段,是把设计变成现实的过程,也是时间最长的阶段,只有有效的管理与控制该阶段,才能最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工程造价。第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只有根据设计要求走,工程造价要求才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出现;采用健全的设计变更制度,有效管理设计变更。当出现设计变更时,应根据变更进行有效的工程量增加变动分析,对于大额变动需要原设计单位和投资单位的同意方能变更。第二,应该加强成本的控制。在工程施工中,材料费用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多的成本,所以必须严格管理材料。对材料的收、发、存,必须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合理的管理,可以采用责任制的方式进行管理,避免材料的胡乱使用与浪费。第三,加强现场管理工作。投资单位应该对现场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尽量保证工程施工与工程造价保持一致。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以免事故发生,减少施工成本。

五、工程造价应该加强工程竣工验收的管理与控制

在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时,一般需要四部分资料:工程竣工图、工程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工程造价对比分析。水电安装工程的工期一般都比较长,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财务决算说明书、财务决算报表等资料的管理与控制。在竣工验收时,才能够根据相关资料对工程进行准确验收,保证不出现多进成本或者少进成本的现象,保证施工成本的真实准确性。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水电安装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思路构建的探讨与分析,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工程造价的重要性。所以在以后的工程施工过程,应该加强对工程造价从头到尾的管理与控制,保证工程的实施与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张秀杰.建设工程中水电安装质量监督管理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03.

[2]吕艳玲.关于《安装工程造价》教学的探索和研究[J].考试周刊,2009,35:409-410.

[3]李娟.房屋建筑水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及应对策略[J].山西建筑,2013,24:259-260.

工资单样本范文5

一、事业单位工资体系所遇到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公共部门工资制度的分配先后做了四次制度方面的调整和改革,然而无论是是哪一次的变革,都在实质上对我国企业的存亡和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2009年9月2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并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体系采取三步走的具体实施方案,还确定了自 2009年10月1日起,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进行了绩效工资的试点工作,在2010年1月之后,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在全国事业单位中全面开展。

这一次的全面性改革,目的在于激发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绩效,从而社会分配制度,使其更加合理公平化。这次的改革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在社会分工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核发标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是事业单位核发绩效工资的依据。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主要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级工资和单位津贴补贴四部分共同组成。

1.员工的基本岗位工资

每个事业单位岗位的分布是不尽相同的,员工的基本岗位工资主要是依据单位人员所处在岗位的基本要求和职责来核发。

2.人员的绩效工资

我国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处理上,分配制度实行总量调控与政策指导相结合,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在员工的实时成绩以及贡献上表现出来,核发时依据相对应的要求,自主进行分配。

3.员工的薪级工资

员工的薪级工资对应体现在单位人员在平时的工作表现以及工龄的长短,而不同的岗位也会对应着不同的员工薪级标准。

4.员工特殊岗位津贴

事业单位中不乏辛苦、肮脏、劳累,危险系数高的一些特殊岗位,我国在进行这些事业单位薪金分配时,有相对应的特殊岗位津贴发放。

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采取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的时间并不长,尚在探索当中,许多事业单位的经验不足,对实际问题发生的应对能力和研究水平有限,各方面的资料和理论都还不成熟,难免在人事管理上存在一些问题,而就现在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面对绩效工资体系改革在人事管理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面对绩效工资体系改革浪潮的袭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的方法上未能完全参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体系来进行管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主要表现在把人放在第一位,一切从人本出发,而在过去传统的人事管理中,通常是把人当成固定资产在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单位的发展,更不利于人自身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岗位上做出更出色的成绩。

其次,我国进行绩效工资体系管理,旨在单位能在人事的管理上采用更为灵活多变的方式,用简洁实用的人力管理方法来替换事业单位原有的单一管理结构,但是在现实中,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官本位的意识,这种意识在客观上阻碍了事业单位人员的沟通和交流,导致事业单位行政化程度得不到改善,机构重叠繁杂,缺乏活力。

另外,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人事的管理上,没有一个规范的法律条文作支撑,这对事业单位在面对绩效工资体系的实施时,人事部门制度的核定层次相对较低,绩效工资体系对人事管理照成的这些不良影响,需要事业单位一点点的去改善,事业单位在制定本单位的人事制度中,也可以借鉴其他企业单位在人事处理上的规章和方法,而不是依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管理。

四、在绩效工资体系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事业单位的工资多半是靠晋升职称来提高收入的,职称一旦聘任,用不了多少时间有部分甚至更多人会重新选择,到与其个人职称不相对应的岗位上工作。依照目前的做法,多数单位利益终身制,会选择做老好人,这样势必会造成个人和单位事业的损失。由此,应当建立比较全面、完善的职称考核体系,在岗的岗位工资和不在岗的岗位工资要及时调整,真正做到能上能下。这样可以杜绝专业人员不搞专业的怪象,使人才都能发挥专业特长。

人事管理人员在面对绩效工资体系的改革中,可以采用激励的机制,每个人在面对奖励的时候,都会产生争取名次的念头,在奖励机制的带领下,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确定其绩效还应当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作特点从而正确定位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标准,这样才能使事业单位在绩效工作体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已经拥有较高职务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采用激励的方式同样适合,作为单位的领导,都想得到该单位员工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对事业单位干部在精神上的一种鼓励。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高管理技术水平是事业单位在改善人事管理工作的一大议题。在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上,如果只是有相对先进的管理技术必然不够,还应该由专业的管理人来进行管理,当先进的管理技术成功的运用在实践中,才能使人事管理达到最佳的效果,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关心单位职员,和谐员工之间的关系,相互尊重,提高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我国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设置上时,应该避免重复,应该适时促进事业的发展,科学的设置工作岗位,各个岗位之间相互协调,以达到最大的协调度,使单位内部岗位具有层次性。

事业单位中的管理人员也应当发挥带头作用,这对于提高单位的运作具有促进作用,高层管理人员具备的相关素质在事业单位的发展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单位的运作中,管理人员的选拔对单位今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

五、结束语

绩效工资体系对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上是一个新的挑战,采取绩效的方式就要求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上要规范制度,更多的考虑到以社会反馈的满意程度当成事业单位在绩效评估方面的一大重要指标,这不仅符合事业单位服务人民的内在要求,并且是事业单位改革绩效工资体系以适应市场运作发展趋势的客观原因。绩效工资体系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日趋市场化的事业单位,要求对应建立市场化的绩效评估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敏.我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行政管理学,2011

[2]罗双平.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需解决的有关问题[J].人事天地,2010(7)

[3]倪一平.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在实施中的问题与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1(8)

工资单样本范文6

关键词:企业;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

一、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养老保险概况

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责,“统账结合”的制度。在河北省,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河北省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意见》和《河北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规定,目前河北省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职工个人按照本人上月实发工资的8%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个人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缴费,高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缴费。企业按照上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于缴费基数低于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和不能核定工资总额的企业,可按职工缴费基数之和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概况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财政保险”(全额拨款单位)、“单位保险”(自收自支单位)或“国家财政与单位共同保险”(差额拨款单位)的制度。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通常由国家财政负担或单位自理,按照职工退休时的工资的一定比例发放,个人不承担相应的责任。有些地区已经对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建立了个人账户,但缴费标准不一,全国各地事业单位个人缴费的比例为2%-8%,多数地方为2%左右,但仍有很多地方并没有建立个人账户。河北省对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有建立个人账户及缴费比例的相关规定,但多数事业单位职工并没有个人账户,退休待遇依照工作年限和退休前工资待遇决定。

(三)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比较

1、资金来源不同。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保险由财政支付,个人并不缴费,主要来源是国家税收。每年各级财政根据支退休费的实际需要直接做出预算安排。虽然这样的资金来源稳定性、保险性高,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沉重而且直接的负担。

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目前已经是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支付,国家负担部分一方面是对企业缴费部分的税收减免(税前列支)形式体现;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国家财政予以兜底。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的来源主要还是靠个人和企业的缴费。

2、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是国家保障模式,几乎没有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不存在对养老保险基金增值保值的运营。而由现收现付制逐渐转向基金积累制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有大量的基金积累。现实生活中,需要对其进行投资运营,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

目前企业的养老保险金基本实现了社会化管理,当企业职工退休之后,将在当地社会经办机构领取养老金,而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仍然在原单位领取退休金,还未实现社会化的发放与管理。

3、企事业单位职工待遇不同。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待遇取决于其工作年限及退休前的工资水平,与缴费无关。而企业职工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取决于职工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基数。缴费年限长、缴费工资基数高,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就高,缴费年限短、缴费工资基数低,退休后的养老待遇就低。

在这样的养老保险制度下,传统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是单一层次的制度安排,退休人员只能从一个渠道获得退休养老金,其老年生活也就完全依赖这一制度的保障。事业单位曾经长期实行低工资政策,职工工资长期偏低,自己积累的养老基金较少,因此,除了提高退休养老金替代率很难找到能够确保退休人员老年生活的替代办法。许多事业单位退休养老金替代率几乎达到了90%,部分获得有关荣誉称号及有特殊贡献者的退休金替代率达到100%。而相对照的是企业的退休金替代率在70%左右。

二、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的障碍

(一)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

我国一直没有统一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各省有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具体方案由于各种原因也迟迟未能实施,出现养老保险改革难,养老保险费征缴难、管理不统一、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任何改革都会有改革的成本,如果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必然会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损,在没有法律强制力和约束力的情况下,既得利益者会阻挠改革的发展,阻碍改革。

(二)待遇下降与福利刚性的矛盾

企业的替代率相对于事业单位较低,如果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那么根据目前国情和目前状况,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会下降,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待遇也会大幅缩水。福利是存在刚性的,原来待遇较高的事业单位职工如果因为改革而导致待遇下降,那么其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会非常低,并且具有抵触心理,这会增加改革的难度。

(三)巨大的转制成本

目前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保障模式,个人无需缴费。如果和企业并轨,向基金积累制转变,那么目前退休的老人和即将退休的职工没有个人账户,财政需要为他们的日后生活考虑,这笔资金数额巨大。同时,在职职工建立个人账户后,其资金积累时间不足也会影响其日后养老保险待遇,这同样需要资金支持。在保证替代率不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这笔资金将更为庞大。

目前,河北省企业养老保险的转制成本还未消化,如果事业单位没有统筹规划的话,河北省财政将会承受非常大的压力,经济不够发达的市县将无法支撑。

三、河北省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构想

(一)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

河北省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框架应该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减少运行成本,防止政策碎片化。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养老保险,这个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一样的,其制度设计、计发办法、替代率水平、调整机制应和企业养老保险保持一致,这一层次主要体现养老保险的公平原则,目的定位于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其养老工资目标替代率建议在40%-50%。

职业年金属于补充养老保险,属于养老保险三支柱中的第二支柱,与企业年金相对应。但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可以定为强制性的,而非像企业年金一样为选择性的。这是因为在制度设计时,降低了第一层次的替代率,离退休人员若要保证生活与在职时差距不大并同时减少福利刚性对人们心理的影响,第二支柱将是必要的。另外,公益性事业单位职工在职时工资不及企业,退休后仅凭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较低,通过职业年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差距。这一支柱的养老工资目标替代率建议在20%-30%之间。

(二)建立个人账户,参照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运营

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应为事业单位职工建立个人账户。个人每月按一定比例缴费,所缴费用全部进入个人账户,事业单位也按照一定比例为职工缴费,进入社会统筹账户,费率参照企业费率执行,保持一致,即正常工资水平内实发工资的8%,国家提供将缴费税前列支等税惠政策。转型时期,国家负责弥补转制成本。针对改革时已经或马上退休(老人)、在职职工(中人)和新入职人员(新人)三类不同人群,个人账户在建立时有所差别。

已经退休的人群不参与改革,仍旧按照原有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对于即将退休的人群,建立个人账户,待遇参照已经退休的人群,由国家对其账户进行做实。对于在职职工,建立个人账户的同时,按规定费率进行缴费,国家根据工龄提供转制时期的补充资金。对于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建立个人账户的同时个人和单位按费率进行缴费。

职业年金按照工资一定比例也打入个人账户,但与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分开管理。个人账户内资金应进行专业的资本运作,实现保值增值,在投资运营时期实行针对其运营环节和增值情况给予免税政策,但在未来作为养老金提取使用时,应进行课税。

中人和新人日后退休时,其基本养老保险金待遇和其缴费金额及年限挂钩,职业年金待遇与其职业年金的缴费与账户内资金保值增值情况相联系。

(三)推迟退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政策

事业单位主要是脑力劳动者,对体力要求不及其他行业高。例如高校教师不仅从事脑力劳动,而且其学历水平高,受教育年限长。往往在25岁-35岁之间入职,如果按照女55岁,男60岁退休的话,实际工作年限不到30年。而在退休后,其身体状况往往可以继续讲课,而且经验丰富、学识广博。对于这类事业单位,应实行弹性的退休政策,根据职工身体状况允许职工延迟退休,这样也会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积累时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龄化加速到来所引发的危机。

(四)出台法律进行指引与规范

针对目前法律法规缺失的状况,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权威性较高的法律文件。厘清缴费基数、费率等问题,对计发办法作出明确规定。当改革方式与程序确定之后应写入法律强制执行。

通过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首先,有利于河北省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的相互衔接。企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持一致可以在人员调动时,账户随人走,养老目标替代率基本一致,不会引起因替代率陡然下降很多,事业单位不愿去企业工作的现象。其次,有利于控制提前退休的现象。一些事业单位职工前退休,按照退休前工资待遇其养老金不比同龄在职职工少,这样没有达到养老保险实际目的也不利于社会公平。而个人账户的建立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有助于控制体现退休现象。再次,有利于提高参保人员对自身养老保险基金的关注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职工个人账户和职业年金,既可有效地增强参保单位依法参保缴费的法律意识,又可增大参保职工对所在单位缴纳养老保险及本人养老金积累情况的关注,并可以提高公益性事业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仇建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析[DB/OL].中国社会保障网,2009-10-29.

2、马英.进一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J].发展研究,2006(3).

3、陈佳.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山东济南大学,2009.

4、孙建民.对河北省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问题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2008(7).

5、李黎.关于建立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的思考[J].经济师,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