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管理制度范例

工资管理制度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新政府会计制度;图书资料资产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政府投资与社会图书捐赠逐年上升,扩大并丰富了公共图书馆馆藏的种类与规模,图书资料资产作为公共图书馆重要的馆藏资源,是公共图书馆资产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会计核算要求资产核算能够真实反映资产的实时价值,进一步规范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也对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

资产管理背景目前,国内公共图书馆全年接待读者,免费对外开放,以及开展社区图书馆、汽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多方式运行模式所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加之图书资料资产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单价低、折价购入、流动性强、易毁损丢失等特点,给图书资料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存在着重投资轻管理、管理分散的现象,这种管理的重视点和分散性削弱了管理上的长期监督和跟踪,加上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能力相对有限,导致公共图书馆在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和配置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偏差。因此,在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应当结合利用权责发生制的财务核算模式,明晰各部门与各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图书资料资产管理体系,稳定公共图书馆业务服务运行,逐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综合文化服务水平。

二、新制度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图书资料资产范围的确认及入账价值不清

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的载体形态多样,有纸质图书、电子图书、视听资料等,资产的来源渠道愈发丰富,有捐赠、采购、自创等。由于载体与储存方式的不同,图书资料资产的所有权以及使用期限各异,如外购的数字资源数据库,按期付费提供使用权的电子图书,使用期限不到一年的期刊、报纸等。加上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定位不同、对资产管理认识存在理解偏差等因素,导致了各个公共图书馆在资产认定与核算上规范不明、做法不一、范围不清、前后不一致等情况。在实务工作中,财务核算部门按采购批次以实洋价值核算图书资料资产的账面价值,图书资产核算单位以批入账,而采编业务部门则按码洋价值进行明细图书编目管理。在图书资料资产范围的确认上,公共图书馆业务系统图书编目数据与财务资产管理系统核算数据难以实现共享互通,财务核算部门无法获取批次图书中入馆藏资源资产与外借流通易耗不入资产的图书资料数据清单。在对使用期限不到一年,流通强度大且易过时的报纸期刊等,各个公共图书馆以及单位不同的财务人员对此资产的认定前后不一,导致资产入账范围存在扩大或缩小的可能。公共图书馆在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清查核实、踢旧报废等过程中,财务核算批量入账的因素也导致图书资料资产账实数据与书目明细数据难以对应匹配,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

2.缺乏健全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

虽然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都制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但图书资料资产通常为文献资产,与机器设备、设施的管理存在显著差异。从实际情况来看,公共图书馆作为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的主要实施者,其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中大多数均未按照图书资料资产的特点制定相关制度标准,或者部分公共图书馆单独设置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但涉及的内容过于简单,对采购、流通、使用、踢旧、报废等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因此并未真正发挥出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收集、整理和储存的公益组织,资产的投入大部分来源于无偿的财政拨款,公共图书馆领导在资产管理中重视资产投入的多少,往往忽视了资产的管理与使用与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因图书资料资产种类繁多、体积小、数量庞大,大多数公共图书馆并未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加上前期管理缺失或历史遗留问题等,导致了公共图书馆图书资产管理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总体的工作负担。

3.缺少相应专业素质的资产管理人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共图书馆的资产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要求更加科学化和精细化,而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没有设置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由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兼任,加上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资产管理监督机制无法落实。目前,正值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施行的初始阶段,新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财务数据核算与报表编制的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会计科目的新旧衔接,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核算制度差异等,都对图书资料资产的财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财务人员安于现状,思想守旧,并没有积极主动对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学习,专业素养有待提升,无法胜任新旧制度合理衔接等高难度的财务处理工作。

三、新制度下加强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策略

1.严格资产分类标准,统一图书资料资产入账数据的口径和要求

在《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中明确规定,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的图书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从固定资产的分类与代码上看,图书类固定资产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图书,它还包括电子图书、视听资料、资源数据库、期刊等。这就要求相关的实物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对新制度准则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严格按照准则的固定资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统一图书资料资产入账的口径和要求,对使用期限不到一年的图书资料应当列入当期费用,依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程序等电子图书、数据库等应当统一归入图书资料资产管理。由于新政府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图书、档案类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图书资料资产的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上,应当借助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技术,对接业务活动中采购部门、图书编目中心及图书资料业务管理部门等对图书资料资产进行管理,利用会计核算备抵科目和减值科目来解决资产采购过程中的折价、折旧等问题,及时对内容陈旧过时无使用价值或者严重破损、污染无修补价值以及丢失等图书资料资产进行捐赠、报废处置清理,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为单位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单独制定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公共图书馆要从思想的源头上加强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监督管理工作。公共图书馆领导班子要转变传统的重投资轻管理思维,以身作则,发挥领导带头作用。借助新政府会计制度建立起独立完善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制度,优化资产的岗位设置,包括图书资料资产管理中预算编制、采购、编目、盘点、踢旧、报废等管理工作,升级财务核算和实物资产的管理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借助财务核算系统和图书编目信息系统,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制定并落实图书资料资产的资源配置与清查制度,将资产入账管理与图书踢旧、报废方案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对图书资料资产从采购、编目、入库、入账等流程一体化、动态化管理模式,对滞架和毁损图书按制度进行剔除,缓解图书库存压力,实现公共图书馆的优化升级。结合公共图书馆的资产管理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图书资料资产遗失责任的追究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把考评结果与绩效挂钩,完善图书资料资产的联动监管机制。

3.重视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转变财务会计工作内容是落实新政府会计制度核算准则的关键之一。依照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对图书资料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方式进行调整,对公共图书馆经营发展的稳定性与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公共图书馆应该重视财会人员与资产实物管理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水平的培养,加强图书资料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培训和考试,或者定期邀请相关资产管理专家为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讲解和操作技能训练,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和频繁的实务操作能力训练,为单位培养起一支拥有专业理论知识、高效操作技能的人才队伍,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财务核算和业务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随着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执行,公共图书馆应当提高图书资料资产管理意识,重新梳理新制度对资产管理的要求,正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图书资料资产管理问题,积极主动探索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提高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资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胡文靓.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管理与相关账务处理.中国经贸,2017(20).

2.赖丽娜.公共图书馆图书类固定资产管理探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2).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2

一、学习对象

监管办全体干部职工

二、学习类型

(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在每周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周一夜学的基础上,开展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中心组主要由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组成,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适当吸收有关人员参加。党组书记是中心组学习第一责任人,担任中心组组长,主持每次学习,综合科指定专人负责记录。根据学习内容和工作需要,视具体情况扩大学习范围。党组书记不在时,可委托党组成员负责组织学习。

中心组每月学习不少于1次,如需及时传达有关会议精神、重要文件、上级领导指示或部署重要工作任务,可随时组织中心组成员学习。

(二)全体干部职工集体学习

依托周一夜学活动,综合科负责组织全体干部职工每周进行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由办主要领导主持每次学习,及时传达有关会议精神、重要文件、上级领导指示或部署重要工作任务,综合科指定专人做好学习记录。理论学习完毕后进行业务学习,业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三)全体党员学习

在每周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周一夜学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支部书记主持每次学习,其他党员发表自己的感想与体会,每季度不少于一次。

上级党工委安排专题学习活动或需及时传达有关会议精神、重要文件或部署党支部重要工作任务,可随时组织全体党员集体学习。

(四)个人分散自学

全体干部职工根据工作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日常学习。

三、学习内容

(一)政治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党的重要文献;时事政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精神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二)意识形态:学习上级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要求,及时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廉政教育政治理论: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规定,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等。

(四)业务知识:学习各类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交易流程和操作规程等。

(五)其他专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活动。

四、学习计划

1.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由综合科根据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纪委等部门下发的中心组理论学习重点提示拟订月度计划,经党组研究或主要领导审定后,开展相关学习。

2.全体党员学习由党支部年初负责拟订年度计划,经党组研究或主要领导审定后,开展相关学习;学习计划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3.全体干部职工业务学习由各科室负责人根据各自岗位职责拟订月度计划,向综合科报备;学习计划根据需要适时调整。

五、学习形式

(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

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可采用集体学习会、集体研讨、理论务虚会、专题读书会、论坛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中心组学习每月不少于1次,其中集体研讨每季度不少于1次。中心组集体研讨要精心设计一个学习讨论主题,事先确定好发言人,发言人要准备好发言提纲或书面材料,其他成员要互动讨论,要做好总结,综合科要做好学习记录和发言材料归档。中心组组长年度发言不少于2次,中心组成员年度发言不少于1次。

(二)全体干部职工集体学习

1.理论学习:主要是传达有关会议精神、重要文件、上级领导指示或部署重要工作任务。

2.业务学习:学习安排以“一周一集中,一课一评议,一季一测试,一年一总评”形式来开展,根据业务学习考核结果,推选出学习之星和业务能手,并与个人年终考核奖金、评优评先挂钩。

①集中自学:每位干部根据拟订的每月业务学习计划,每周集中自学不少于1小时;

②轮流授课:原则上每月安排1名干部授课,课题和内容由讲课人根据岗位职责自主选择,并力争在现场授课时做到通俗易懂,简洁明了。授课后,全体干部职工对干部的授课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包括民主互评和领导点评。

③知识测试:分为季度测试和年度测试两大类,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季度测试原则上安排在下一季度初,年度测试安排在第二年初。季度测试内容根据各季度学习内容而定,年度测试内容涵盖整年度的学习内容。测试试题根据计划的学习内容分别进行出卷,通过测试及时掌握每位干部职工的学习情况。

④年终总评:班子成员根据每位干部的学习情况、测试情况和实践情况,进行年终总评,总评得分计入学习考核结果。

(三)全体党员学习

党支部的集体学习采用座谈、边学边议、交流心得、上党课等形式。必要时,还可以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外聘专家讲课,或观看相关专题电教片等。

六、业务学习考核

1.建立业务学习考核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负责机关学习的考核督查。

2.建立干部职工学习考核档案。准确、真实记载干部职工参加学习、实践等基本情况,学习、讨论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及考试结果。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公立医院;薪酬管理;工资分配制度;问题分析

随着新医疗体系改革不断推动和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公立医院薪酬管理中的工资分配制度成为关注的重点,该项改革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合理的薪酬工资改革有利于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公立医院的竞争力。

一、薪酬工资概念

公立医院的薪酬有两种定义区分,一种是狭义的,另一种是广义的。广义的医院薪酬是指公立医院员工完成工作所得到的奖励,是由经济报酬和非经济报酬两部分构成,经济报酬是指资金奖励,非经济报酬则包括舒适的办公环境、较高的发展前景、重大事项的决策等均属于非经济奖励的形式[1];狭义的医院薪酬就是个人获得的基础工资以及绩效奖金。薪酬管理是激励员工工作的重要手段,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提升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的市场竞争地位,良好的薪酬管理才能促进公立医院良性发展。

二、公立医院薪酬管理工资分配体制的现状

在2017年,我国首次提出对公立医院薪酬工资分配管理制度试点工作,最终目标是适应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特点,重视公立医院的人才培养和人事工资薪酬[2]。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公立医院在薪酬工资分配上均加强了改革。通过工作绩效,工资分配机制等各种措施促进薪酬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在我国有的公立医院现如今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一般包括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在基础工资上加绩效工资或者工作过程中表现的奖励奖金和法定节假日的津贴补贴等,构成了公立医院现在医护人员的工资,每个人每个月的绩效量不同,故而每个月薪酬工资也不同。在当前公立医院不断改革的形势下,引进一些专业化的管理理念,有些医院也将内部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薪酬有机结合,进一步形成有效的薪酬管理机制。但在公立医院的薪酬工资分配制度实施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三、薪酬工资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

考核制度不健全:在目前的公立医院中,无论是什么岗位,什么科室的专业人员,考核标准均是一样的,考核的内容也很笼统,大体都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由于考核内容不具备针对性,很难反映不同部门、不同职责人员做出的贡献,这样考核的结果和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不对等,不具有一定的激励性,反而打消了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缺少思考,方法守旧:公立医院的薪酬工资分配管理是人事负责管理的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薪酬工资分配有利于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3]。但目前为止,很多公立医院的人事管理缺乏对薪酬工资分配的思考,依然依据工作人员的岗位、工龄来划分工资标准,但是过程中缺少了根据公立医院工作人员日常绩效的考核结果。薪酬结构不足:在公立医院的薪酬比例结构中,固定工资也就是工作人员的无责底薪部分和公立医院所给予的福利比重过大,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部分比重甚小。在这样的薪酬结构比例调控下,即使每个员工的绩效差距大,但实际上总体工资所得也都不相上下,差距依然不够明显。这样就导致薪酬工资分配没有合理的拉开档次,专业技术人员和临床医学人员,以及行政后勤和一般岗位的人员收入明显没有较大差距,不能体现出不同强度岗位之间的待遇差别[4]。这种模式极容易引起一些核心员工的不满,降低了员工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整体发展不平衡:当前公立医院的薪酬工资分配大都以绩效考核为结算薪资的标准,以带给医院的经济效益为考核内容,将各科室的收入和绩效进行比较,就会导致医院用药不合理、过度收取费用、分支检查等现象,不仅对于公立医院的信誉度降低,而且也阻碍了公立医院的前景发展,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百姓最终无钱看病。

四、公立医院薪酬工资分配的策略

建立合理的薪酬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科学的薪酬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鼓励公立医院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为公立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地位。加强监督和薪酬工资反馈机制,加强薪酬管理体系中考核的透明度,根据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对其发放薪酬工资,对于手术室工作的医生可以根据其日常手术情况以及工作效率完成考核发放工资;对于门诊部的前台护士可以根据日常打卡出勤情况发放薪酬;以及在柜台抓药处的护士可以根据日常药品销售量来发放工资等,从而提升医护员工的工作质量。除此之外,确保绩效工资和现有分配机制之间维持平衡关系,将收支结余当作分配条件的薪酬分配方案,主要反映经济具体收益,却不是社会效益。若在公立结构薪酬管理工作中没有思考到经济效益,仅仅把工作量和医疗护理质量的考核当作分配依据,会引起医院社会效益和科室的经济效益不相匹配、科室奖金发放不科学,制约医院持续化建设。原有的薪酬分配体系下,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容易调动,执行绩效工资后如何激励员工认真工作是重要的话题,因此应保证绩效工资和现有分配机制的平衡性。确立合理的薪酬等级制度:公立医院要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医疗行业的发展特点,借鉴相关行业的薪酬水平,合理提高公立医院工作人员的薪酬工资水平[5]。同时,建立监测工作人员薪酬工资增长的电子档案,调动工作积极性。此外,比较同地区不同医院的薪酬等级制度,将技术性费用在整体薪酬结构中比例提高,加大高水平专业人才的脑力劳动价值开发,一项技术发明能够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薪酬差距合理拉开。根据岗位不同,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公立医院要对各个岗位进行合理评价,以岗位职责、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工作的复杂性和抗压性等条件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岗位职责是指门诊部、手术室、会计部等各部门熟悉本岗位工作职责;所承担的风险与责任即手术医生对患者负责,或者医患矛盾中医生对医院承担的责任等;工作的复杂性指医生完成各种手术、患者疑难杂症的解决等;抗压性是指在连轴转手术压力下,身心健康承受情况等。医院要根据不同因素,对不同岗位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岗位的工作价值,按照不同考核标准完成薪酬发放。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公立医院的薪酬工资分配制度是涉及医护人员的经济利益,要动员全体员工参与到薪酬讨论中。上层领导制定好薪酬工资分配体系,在开会时和医院管理者共同研究,各个管理层再和下属部门进行研讨,积极听取全体医护人员的意见。展现公立医院的决策公开透明性,动员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薪酬工资分配改革体系,要确保全体员工充分了解薪酬工资分配改革方案,并且采纳医护人员的合理性建议,力求薪酬分配合理。多样化薪酬支付方式:对于公立医院的薪酬工资支付方式,可采取不同支付方式,不同方式会有不同的激励作用。我国公立医院的薪酬工资支付方式主要是项目工资支付和工资制。项目工资支付制度中薪酬工资来源大部分为业务收入,容易引起医生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导致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也会给公立医院带来较差的影响。工资制大多都是基础工资,就是医护人员的基础底薪工资,无论工作效率如何,底薪不变。虽然不与医院的经济收入挂靠,一定程度上缺少激励效果。因此,我国公立医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薪酬工资支付方式,项目工资支付和基础工资或者绩效工资同时并存,有利于提高公立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公立医院薪酬工资分配的原则:公立医院的薪酬工资分配制度以“效率第一,公平至上”为基本原则。以岗位为基础,实行岗位工资原则;以货币的形式支付医护人员的薪资。按月计算工资,并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每个医护人员的工资构成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薪级工资、福利补贴构成。岗位工资可依照工龄、学历、职称确立,绩效工资幅度可根据医院上月收支结余、工作量、工作强度等确定。福利补贴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由医院具体规定。根据岗位不同,将岗位工资分为专业技术岗、管理岗、工勤岗等,根据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制度,再进行薪资发放。除此之外,选择岗位工作量计量的方法应该具备严谨性,由于站在医院的视角下,整流行为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说工作量是含义广泛的一个概念,不能将其具体化处理。如不同专业和不同科室的医生诊断方法是不同的,即便是相同科室,不同的医生采用的诊断方法也存在差异,基于此要立足于患者病情轻重与诊断的难易程度、诊断正确性、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成功控制等多个指标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岗位工作量的计量难度。结合护理工作者,不同的护理项目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难易程度,不可以一概而论。对应的检验和影像等辅助科室工作量统计面临着挑战,且医院行政岗位的工作者不能以门诊量和手术量进行具体量化。

五、公立医院薪酬工资改革的趋势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4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浙江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浙财基〔2019〕18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修订本办法。

第二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项目制分级管理,在现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由乡镇(街道)为主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县财政会同相关部门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规划进行指导、申报内容进行复核并下达资金计划;对乡镇(街道)验收结果进行核查或委托第三方进行核查;督促乡镇(街道)进行绩效评价,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等。

第三条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是指由中央、省级和县级财政安排,专门用于以村级组织为实施主体、村民为受益方,采用一事一议办法和民主决策程序,解决村民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的补助资金。奖补资金的安排使用遵循民办公助、公开透明、管理规范、讲求绩效的原则。

第四条奖补资金支持对象原则上为具有集体属性的行政村、农村社区、村民小组、自然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等。

第二章奖补原则

第五条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民办公助,财政奖补的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坚持以村级组织发动村民民主议事为前提,以村民自愿筹资筹劳为基础,严禁变相加重村民负担或造成村级经济负债,不得虚假筹资筹劳和脱离村集体承受能力举债搞建设。

第六条坚持先议后筹,先筹后补的原则。村级自筹资金包括村民筹资筹劳、村集体投入、社会捐赠等。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经村民民主程序议定后方可按不超过村民负担政策规定的上限标准,确定筹资筹劳方案,经乡镇(街道)初审后上报县财政局和县农业农村局审核批准后给予择优选取项目。原则上在村级自筹资金落实到位后给予相应的奖补资金。

第七条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直接受益,注重实效的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重点支持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且投资省、见效快、群众参与度高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

第八条坚持公开公正,阳光操作的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行公示制度,建设全过程要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村级组织应当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实施情况全程公开公示,及时公布村民筹资筹劳、村集体投入、社会捐助、工程进度、奖补资金等情况,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确保项目建设成效。

第三章项目申报审批和资金使用范围及补助标准

第九条各乡镇(街道)应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等规划,按照村民议定、村级申报、乡镇(街道)初审、县级审核、省级备案的自下而上的程序办理。要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滚动项目库,加强项目总体规划。充分征求村民群众的意见,系统考虑整村需求,能一次性解决的问题不分批立项,不零打碎敲搞建设,做一事了一件,避免资金出缺口、项目留尾巴。

村级负责组织村民议事,提出项目申请。具体项目可由村两委提出,也可由受益自然村、组或部分受益群众提出,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按照民主程序议定。以前年度一事一议项目未完成的,原则上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各乡镇(街道)对村级申报的一事一议项目的真实性、可行性、有效性、合规性等进行初审。符合要求的,录入项目储备库,上报县财政局。列入奖补实施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储备库中择优选取。

县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对申报的一事一议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对乡镇(街道)初审情况进行复核,对符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政策要求的,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库管理,视当年奖补资金规模择优选取补助的项目。

第十条奖补资金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一)村庄道路,包括通村道路、各自然村道路以及产业道路连接、拓宽和硬化,田间机耕路修建,小型桥梁建设;

(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包括村庄河道治理;

(三)村民饮用水项目,包括自建水源和统一供水设施建设;

(四)环卫设施,包括村庄污水集中治理、垃圾收集、公厕等设施建设;

(五)村民公共活动和服务场所建设,包括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托幼、养老服务设施、农贸市场、村民文化健身休闲活动场所等建设;

(六)村容村貌改造,包括村庄绿化、亮化、美化等设施建设;

(七)已建成村级公益事业的修缮类管护项目,不包括保洁、水电等日常管护;

(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村集体经济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基础设施连片整治项目、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发展物业租赁项目、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生产、加工、仓储等服务设施项目等;

(九)村民群众认为受益面较广的其他便民利民设施项目。

对单纯用于村干部办公的村级组织办公楼建设、弥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及公共开支项目,不得列入奖补范围。

第十一条财政奖补标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奖补资金补助标准控制在200万元以内。除上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外,村级自筹资金具体视村集体经济情况、其他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村民出资出劳、社会捐赠等实际情况确定。但村级必须有自筹,防止项目建设资金全额由财政资金承担或留有项目资金缺口。

第十二条对村民要求迫切、受益面广、村两委班子工作得力、筹资筹劳落实、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的项目,各乡镇(街道)要优先考虑。各乡镇(街道)要树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典型先进项目村,通过典型引导推动其他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开展。同时,要不断提高财政奖补项目的覆盖面和受益面。

第四章项目实施与奖补办法

第十三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经审批下达计划后,各乡镇(街道)要根据筹资筹劳落实到位和财政奖补资金安排等情况,严格按照资金计划下达文件中的建设内容督促项目及时开工建设。除不可抗因素外,项目实施中不得随意变更项目建设内容。

第十四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建设主体为村级组织,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按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和程序开展项目具体实施工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设可通过的直接发包(经审批)、招标议标(按县政府规定程序)等方式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施工。建设主体和施工单位签订的规范性施工合同(协议)的承包金额(合同价)不得超过资金计划文件的总投资额。奖补项目工程结算需经过工程造价审计或财务审计。

第十五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中要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项目理事小组、项目监督小组等组织的监督管理作用,实行民议、民建、民管,确保项目建设保质保量。

第十六条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实施的管理,督促施工单位和监理机构履行职责,加强对施工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提高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第五章项目验收和奖补资金拨付

第十七条严格实行项目竣工验收制度。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工后,各乡镇(街道)要及时对照项目计划建设内容逐项按实际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表上注明实际完成内容的具体数量)进行验收。全部完成项目计划建设内容,符合质量要求、验收合格的,乡镇(街道)出具项目验收报告,及时上报县财政局。县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或委托第三方对乡镇(街道)的验收情况进行核查。核查通过的,由县财政委托第三方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或财务审计。经造价审计或财务审计后由乡镇(街道)及时办理项目的工程结算。对完工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乡镇(街道)要及时督促村级财务进行核算管理。

第十八条一事一议项目资金实行专账核算。村级会计核算机构要严格执行有关财务和会计制度,合理设置明细科目,按项目单独核算,并另设备查账簿对财政奖补资金和村级自筹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情况进行登记。

第十九条为鼓励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早启动、早完成、早见效,在村级自筹资金到位、具备项目开工条件后,乡镇(街道)可以采取预拨资金、按进度拨款和完工验收后结算等多种适宜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拨付奖补资金。具体拨付管理按照《景宁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等涉农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涉农资金监管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景财农〔2019〕69号)文件执行。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的支付严格按照村级财务制度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充分依靠乡镇(街道)党政力量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推进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协调推进和就地就近管理作用。乡镇(街道)指定专人负责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日常管理。乡镇(街道)财政办要主动积极参与和加强对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计划管理、选项申报、资金拨付、日常监管、检查验收等环节,充分发挥乡镇(街道)一级财政和乡镇(街道)财政就地就近对项目的监管职能。

第二十一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是政府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的补助,实行专款专用。项目的奖补资金使用权归村级组织所有,与村民筹资筹劳、村集体经济投入、社会捐助等统筹用于项目建设。财政奖补资金不得用于村级项目管理费用开支,不得用于本议事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也不得返还给出资人。

第二十二条各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的平台作用,按照“渠道不乱、权限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的原则,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和其他财政专项资金捆绑使用,放大强农惠农政策效用。

第二十三条坚持建管并重。各乡镇(街道)要督促指导村级组织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运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第二十四条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乡镇(街道)要对村民议事记录、筹资筹劳方案、出资及捐款记录、奖补项目申请审核表、补助资金文件、竣工验收报告等相关原始材料按项目建档立册,同时报送一份到县财政局备案,实行档案化管理。

第二十五条加强信息化管理。县乡财政要按照上级财政的管理要求,将项目申报审核、项目资金监管、项目数据统计等全过程情况纳入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管理信息系统监管。

第六章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

第二十六条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县财政和相关部门对各乡镇(街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分配奖补资金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管理、项目实施进度、制度建设、信息系统应用情况等方面。

第二十七条建立绩效评价制度。乡镇(街道)每年要对当年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开展绩效自评工作,对奖补资金使用效益进行绩效评价。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果等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奖补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数字化;管理;问题;分析

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发展,数字化的建设已经在各个领域中进行渗透和深入,对于公共卫生监督执法的工作而言,档案管理主要是记录其工作的方式和内容,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提供出相应的资料,在解决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方案管理问题的过程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现状分析

1.1由于硬件设施并不完善

针对于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而言,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具有着相应的硬件条件进行支持,其中也包括计算机和移动硬盘以及光盘等,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是需要具有着一定的资金进行完善,但是在实际上,缺少着相应的资金支持是数字化管理所面临着的主要问题,由于缺少着资金的投入,就算是数字化的管理系统建立起来,在后期的技术升级和软件维护等方面也是缺少着相应的维护,这样也是直接的限制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同时其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也无法得到突出。

1.2由于监督机制并不完善

由于缺少着有效和可行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其数字化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化的监督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实际中,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比较高效,成本比较低,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具有着灵活性和丰富性,导致每个部门甚至每个工作人员的使用方式和标准都存在着不同的,这样也增加了数字化管理的难度。二是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有待于提高,由于缺少着对于数字化管理的认识和职业素质不高,这些方面的问题也是直接的影响了数字化监督管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同时在进行数字化监督管理中也是会出现不良的影响。

2提高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数字化管理的措施分析

2.1需要提高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管理的设施建设

对于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而言,其是否完整主要是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基础所在,通过提高其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作为新时期公共卫生执法档案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措施。首先必须要提高相应资金的投入,购买相应的硬件设施,比如计算机和移动硬盘等,从而为数字化工作开展奠定出相应的基础。同时也是需要做好日常维护和软件升级管理的工作,保证数字化的管理方式应用设施可以达到最优。

2.2需要对数字化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

对于现如今的公共档案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管理工作而言,其存在着机制的不完善和数字化的管理优势体现不足等问题,因此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入手分析,从而做好其管理机制的建设工作:一是需要建立系统和统一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标准,对于统一的标准而言,可以更好的解决每个部门档案管理的方式所存在着的差异,例如对于存储文件格式不同的问题,则需要统一的文本和图像等材料,根据其简单统一的系统去开展相应的工作。在此之外对于档案的归档方式和存档方式而言,也是需要做到统一,使其为管理工作提供出相应的便利。二是需要建立完善和有效的监督机制,通过将其这项工作有效的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可以激发工作人员自身的工作热情,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定期检查和监督等工作,可以提高数字化管理过程中的实效性。

2.3需要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一是需要做好相关内容的收集,同时保证其收集的内容客观和系统,根据其规定对相关的材料和年度监督检测材料以及形成出发的材料等进行收集,因为这些材料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在实际档案管理的时候,必须要保证材料收集的齐全,这样才可以保证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数字化管理时候的有效性。二是对于管理的方式也是需要进行创新,根据其现如今的情况来分析,要想保证其管理的创新,是需要通过充分的借助于网络技术的优点,使其可以提高监督执法方案应用的效率,通过建立起档案信息管理和检索以及应用等一体化的管理系统,促进其可以实现网络化以及自动化的管理,最终对档案管理数字化的意义进行有效的实现。

2.4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以及引进

对于人才而言,则是作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管理的重要支撑,不仅仅需要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与此同时也是需要提高对人才的培训,对于一些老员工而言,需要开展相应的数字化技术培训,使其提高缺少经验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开展座谈会等内容,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和保密规定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档案管理人人才队伍的建设。

3总结

通过对上述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得出,总之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主要是作为现如今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必须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对其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不断的去优化队伍,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促进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彭艳玲,张艳军,王思诺,丁伟明,张翼.服务创新视野下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机构执法档案信息化研究[J].才智,2018,99(22):228-229.

[2]金果林,刘永学,龙朝阳,熊曙辉,田必耀,彭永春,尹恒,尹舜,刘琳,唐海强,曾峰,邓银星,赵顺涛,徐亮亮,卢鸿福.衡阳市人大:建“执法档案”成司法监督“抓手”[J].中国人大,2016,99(23):189-199.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现状;改革措施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与方法,切实优化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总体成效,为相关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可靠而全面的依据,成为业内广泛关注的课题。

一、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简述

事业单位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承担特定职能与使命的个体化单位,在现代经济社会体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关键角色。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是一项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统计工作,所形成的统计数据对于调整完善相关人事决策制度,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参考作用。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现状问题,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的关键环节与步骤,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切实提高统计准确性、可靠性与全面性。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在标准化建设、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高质、高效推进相关统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保证,事业单位在劳动工资统计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尽管如此,也要客观地看到,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过程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不利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应有价值与功能无法彰显,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与改革问题,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的关键构成要素。随着经济社会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管理制度,对于促进事业单位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而言,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劳动工资管理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无论何种性质的事业单位,均需要承担经济服务、社会发展、公共协调等社会职能,其工资管理效果的好坏,与薪酬管理,乃至事业单位内部总体管理质量密切相关。其次,劳动工资管理是保障与维护广大职工自身合法权益的必由之路。在传统工资管理模式下,“大锅饭”式的管理方法阻碍着事业单位自身效能的提升,而通过现代劳动工资管理,则可有效打破僵化固化的工资管理模式,充分保障员工切身利益,释放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劳动工资管理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现代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系统化、完整化、层次化的各类统计数据做支撑,通过实施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可在确保数据统计真实性与及时性的同时,为民情民意分析与研究、经济政策调整与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等工作提供依据。总之,全面做好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工作,符合经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律,充分体现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改革理念。

三、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的难点

(一)劳动工资管理尚未实行分类管理,致使其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在当前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更多情况下采用“分级管理”模式,根据人员职务、级别等要素的不同,对干部进行相应管理,但受运行模式、分配制度、绩效激励等方面的影响,其工资管理未能及时实现分类管理,难以充分体现工资管理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部分事业单位依旧沿袭传统保守陈旧的工资管理模式,僵化固化的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大锅饭”色彩浓厚,普通员工与领导干部之间、关键岗位与一般岗位之间缺乏差异,分类管理推进相对滞后。

(二)劳动工资管理缺乏激励元素,无法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通过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工资管理,可有效激发员工积极性与主动性,围绕事业单位主要发展任务做出更大贡献。纵观当前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实际,普遍存在着激励元素不足,员工积极性与工作活力无法得以有效激发等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在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持续加快的今天,有必要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循序渐进地破除激励效力不足这一难题,在工资待遇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突出绩效激励的导向性。

(三)劳动工资管理缺乏灵活性,致使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自主权。事业单位的社会性质相对特殊,既不像国家行政机关那样具有法律体系赋予的行政权力,也不像企业一样单纯地讲究经济效益与经济利润,而需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服务社会的相关义务,这对劳动工资管理的灵活性与自主性具有较高要求。实践表明,在现行制度体系下,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普遍缺乏灵活性,与国家财政资金管理具有直接关联,须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宏观统筹分配,缺乏自主分配权,劳动工资的“二次分配”难以全面落实到位。

(四)考核机制不完善,劳动工资管理不到位。绩效考核具有典型的激励性与导向性作用,为优化事业单位工资管理成效,必须构建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从当前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制实际来看,大部分未能形成系统化、差异化的考核机制,绩效考核的导向性作用不明显,使得“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依旧极为突出。同时,绩效考核方法与机制缺乏针对性,缺乏实质内容,加之人为主观意志的干扰痕迹较为显著,绩效考核公平性、公正性、客观性饱受质疑,不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具体人员的实际工作业绩与成效。

四、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的优化策略

(一)高度重视劳动工资统计工作。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全面客观认识其对事业单位整体管理的重要作用,将其纳入事业单位重点工作体系,明确具体管理目标与管理方向,以更加坚实的举措、更加科学的过程妥善处理该项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劳动工资统计理念与行为方法,突破僵化固化统计模式的桎梏,自觉运用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的新方法、新理念、新策略,解决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新难题,将劳动工资统计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定期对劳动工资统计工作成效进行分析与研判,研判其阶段性效果,及时在方法、方向、措施等方面做出优化与改进。

(二)建立健全劳动工资统计制度。要根据事业单位自身实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与规律,建立健全完善的劳动工资统计管理制度体系,为统计工作的顺利有序推进提供制度性保障,避免相关措施与方法的制定无据可依、无章可循。要对既有劳动工资统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排查,根据动态化理念,对不符合事业单位自身实际、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向的条款规定进行修订,以制度化的方式将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目标任务、过程方法、保障措施、职责权限固定下来。要以统计制度为基础,明确界定各项统计标准,逐步推进“分类管理”,根据事业单位岗位性质、岗位级别及岗位价值的不同,兑现劳动工资的差异化。

(三)加强基础资料建设。基础资料是事业单位开展劳动工资统计的根本与基础,只有始终不断强化基础资料建设,才能为劳动工资统计提供详实而完善的基础依据。一方面,要构建系统化的人事档案数据库,对所有纸质档案材料进行信息化处理,整合成为电子档案,输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形成功能齐全、内容丰富的基础资料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并根据人事关系的调整与改变,及时补充更新相关信息(如图1所示);另一方面,要提高基础资料的共享化水平,在事业单位内部一定范围内实现基础资料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共享,将事业单位员工奖惩、培训经历、职务调整等作为基础资料建设的关键,有效落实工资增减情况。

(四)加强劳动工资统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培训。劳动工资统计人员是执行劳动工资统计管理制度、落实统计工作责任的直接实施者与操作者,其综合素养的高低与最终整体统计质量密切相关。要定期组织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参加专项培训与学习,由业内专业人士为其讲解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所面临的新趋势与新任务,丰富劳动工资统计专业理论知识,形成完整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要注重提高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实操技能,掌握最符合实际、最具时代价值的统计工作技能,提高统计工作规范化与制度化水平。此外,还要强化劳动工资统计人员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在劳动关系管理、人事规划、绩效考核等方面实现更大作为。

(五)加强劳动工资统计指标的优化,不断创新统计方法。在当前经济社会环境中,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受多方面要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薪酬体系、人才结构等,因此有必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劳动工资统计指标,将所有涉及劳动工资统计的指标参数纳入体系,准确有效反映人员工资变化及波动情况。要结合事业单位人员期末人数、工资总额、平均数额、社会保险缴纳基数等方面的历史数据,对统计指标进行动态化调整,并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创新统计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确保工资统计端口统一、简化有序。

(六)完善劳动工资管理激励机制,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现代统计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为完善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激励机制提供了更多方法与工具,使得工资统计人员在统计方法的选择方面拥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激励目的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要建立完善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打破传统“一碗水端平”的管理状态,提高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积极性,为改革发展积蓄动力,争取更多发展主动权,推动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改革稳步前进。要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劳动工资激励过程中充分尊重“人”的重要价值。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受统计方法、管理理念、过程控制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事业单位劳动工作统计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阻碍着统计效果的优化提升,有关人员应该从客观现状出发,研究制定更先进的事业单位工资统计方法。

参考文献:

[1]陈艳珍,陈云鹏.浅析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7

关键词:人员管理;射频;超高频标签;窄带互联网;智慧工地

1施工现场管理现状

由于施工现场组成复杂,故政府管理部门对施工人员管理难度较大;发包方对承包商合同履行和安全质量管理责任难以落实。本文介绍引入超高频电子标签实现定位的物联网技术,尝试推动上述问题的解决。目前,对于施工操作工人,上海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求总包单位采取施工区入口闸机刷卡/人脸识别来实现,媒体报道将此技术作为“智慧工地”的组成部分来宣传;针对参建各方管理人员现场行为管理,采用办公室留存的检查记录手段。也就是说,除了施工区域出入口和现场办公室资料柜,目前现场施工人员管理和企业/项目安全质量行为的落实,仅通过定点、书面二种形式来体现。

2利用超高频电子标签实现施工现场个人定位

2.1射频识别和超高频电子标签技术的定义。按照百度百科定义,射频识别(RFID)原理为阅读器与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达到识别目标目的。完整的RFID系统由读写器(Reader)、电子标签(Tag)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按供电方式分为无源、有源和半有源三类。日常应用最为简便的无源电子标签,通过接受读写器传输来的微波信号,以及通过电磁感应线圈获取能量来对自身短暂供电,从而完成信息交换。因省去供电系统,故无源标签的体积可以达到“厘米级”甚至更小,而且自身结构简单,成本低,故障率低,使用寿命较长。作为射频识别技术的1种,超高频(UHF,UltraHighFrequency)电子标签属于无源电子标签。根据电子产品世界(EEPW)百科,目前超高频电子标签识别具有距离远、识读率高、防冲突能力强、扩展性好等特点,读卡距离达6~10m,每秒可读100张卡,单标签识别率<8ms。常见的高速路不停车自动收费(ETC)即为早期超高频标签的技术实现之一。“不准跟车”是每个ETC收费口都张贴的告示,这样规定自然是为了防止逃费,但更主要的原因是ETC采用的读卡器抗冲突性能较差,识别标签耗时较长,二车连续通过闸口,读卡器大概率会漏读信息。

2.2现场实施方案设想。2.2.1人员定位系统组成。现场人员定位系统使用物联网技术,使用射频感应技术读取电子标签,记录读取时间和标签数据,传送至现场边缘服务器,计算得到人员实时位置和历史移动轨迹。设想中该系统主要由超高频电子标签、读卡器/场内传输模块、边缘计算服务器三部分组成。其中电子标签基本一次性使用,而读卡器、网络传输模块和服务器皆可在不同工地持续使用。超高频电子电子标签实质上就是铜质感应线圈,其价格低廉,内部存储信息可供读卡器读取;使用时粘贴在安全帽、工具或者施工设备上。一线作业工人/管理人员进场前登记需要验证二代身份证,之后就仅需携带超高频标签进入施工场地。读卡器和网络传输模块需两两配对成套使用,形成1个数据读取/传输节点,仅需布设1条电源线路/或电池供电,数据通过无线传输。施工现场不论处于基础阶段、主体结构还是内部装饰、设施设备安装阶段,在场地主要通道出入口和交汇处,每个点位设置若干读卡器,用读卡器的扇形读取面重叠覆盖经过人员必经之路。现场从业人员/工具设备携带超高频标签,经过读卡器覆盖范围信息即被读取,读卡器通过网络传输模块在每条信息上添加时间戳后定时发送。读卡器节点采用窄带物联网技术(NB-IoT,采购移动/联通/电信模块+配套物联网SIM卡)与现场边缘计算服务器之间传送信息。目前超高频读卡器的工作距离能达到6~10m不等,参照交警对非机动车闯禁监管、ETC技术和仓储物流管理系统,完全能满足施工现场人员定位需求。边缘计算服务器存放于现场办公室机房,其作用在于运行施工现场数据管理系统,将所有接收到的数据经计算整理后发送云端,由各使用单位从云端接口提取。根据具体需求,读卡器发送的原始数据经过服务器整理计算,就能再现所有人员的历史活动轨迹[1]。2.2.2数据存储。数据主要产生于读卡器节点。节点设计时应配置一定容量存储空间,临时存储获取的数据,并考虑工地用电不稳定/电池耗尽等因素,掉电保存数据;由网络传输模块定时发送数据后清空缓存。边缘计算服务器作为常规设施,不必考虑存储空间利用效率,不论原始数据还是计算结果,都可永久存储。边缘计算结果还可进一步深化开发,丰富智慧工地内涵。2.2.3数据应用。(1)边缘计算结果及用途。边缘计算结果上传云端之后,通过专门应用接口,可供相关各方使用[2]。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保险公司等都能在数据利用中享受其便利。政府部门通过边缘计算结果,可查看人员定位计算结果,包含某特定人员/工具设备的移动轨迹、年龄/出厂日期、工种/用途、执业资格/技术指标、健康状况/保养情况等。人员定位在建筑管理中有基础性的作用,从实名制人员管理、疲劳作业、危险区域设定、消费扣除/报酬领取等,对一线作业工人、基层管理人员乃至公司技术部门人员现场检查/验收/巡视的管理由单纯的数字增减转化到有工种、有年龄、有活动轨迹的鲜活真人;结合每条数据中携带的位置标识和时间戳,可以得到每个人/工具设备的移动轨迹。从轨迹的集合可以得到不同工种在现场不同区域投入程度,从中可追溯突发事件、工程质量、劳务报酬、健康安全等。(2)为意外事件提供信息。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都必须佩戴安全帽;施工中必然使用特定工具或者设备,将超高频标签粘帖/镶嵌在安全帽内侧/工具设备外壳,深化一线操作工人实名制管理的作业区移动定位落实;忠实记录管理人员现场检查、验收和带班制度的实施;督促发包单位对承包商逐级管理;由于射频电子标签读取和信息发送的即时性,所以一旦紧急事件发生,管理方即可掌握涉及人员的大致方位,为拯救生命,提供关键参考信息。

3与其他技术的差别

(1)成本低廉。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基于射频技术的超高频标签读写器以及电子标签价格已经大幅下降,相对其能提供的功能与价格的性价比,应该说已处于非常合适投入使用的阶段。(2)与有源定位系统区别。除射频技术外,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室内几乎无法使用;实时定位系统(RTLS)和超宽带定位系统(UWB)[3]通常要求被定位个体提供电源。在施工现场一线操作工人使用时,在防水防尘、便利性方面,超高频标签的便利性更胜一筹。鉴于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差:粉尘、温度、震动等外力影响因素,及标签/读写器设施损毁更换等综合因素,无缘超高频标签技术经济性亦更胜一筹。(3)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差别。面部识别技术在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应用中局限性较大。恶劣的自然环境不利于面部识别技术在现场大量部署,经济方面也接受不了面临的设备损毁比率。目前上海地区工程建设领域面部识别技术人员管理仅在工地现建设管理与经济场入口或者管理层办公室处设置,仅能证明人员抵达照明充足的入口(停顿、整理仪容后接受验证)情况:甚至个别工地仅在初次进入现场时候用来“验明正身”。与超高频电子标签能提供人员、工具、设备在施工场地的大致移动轨迹相比,差距颇大。(4)不足之处。当然,超高频电子标签技术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并非是完美无缺,如换戴安全帽、极端天气下操作人员脱下安全帽和电子标签磨损、脱落等都可能造成信息缺失或失真;存在定位精确度只能依靠读卡器位置信息等缺点。

4结语

(1)本文提出的探索方案作为智慧工地[4]的组成部分,提供与IBM施工内窗和施工时间段相匹配、基于物联网技术获得的边缘计算结果,为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提供鲜活数据集合:“智慧工地”若没有数据整理和分析的基础、大量物资精力的投入换来的仅仅是工地出入口、塔吊顶点鸟瞰视频,合同签订分包队伍清单罗列等信息。(2)拥有了“智慧”系统,应该能做到在既有事实基础上先于人类,不受从业人员的情绪体力、学识专业或经历经验等影响,就可给出下一步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议。若以前述超高频电子标签应用为例,进场人员携带标签体现了所有承包合同履行的劳务、管理和施工进度的三位一体实现,配备标签的工具/设备是补充。(3)重要施工工序、恶劣天气甚至现场突发情况时,智慧工地能主动统计信息、提出建议,组织人手物资,或待命,或撤离;同时建议地区管理部门,提前协调封路、切断电力燃气,尽量主动降低损失,减小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向阳,李鑫奎,沈志勇,等.人员定位技术在施工现场安全管控中的研究与应用[J].建筑施工,2020,42(4):618-620.

[2]方俊杰,雷凯.面向边缘人工智能计算的区块链技术综述[J].应用科学学报,2020,38(1):1-21.

工资管理制度范文8

关键词:交通运输部门;公路资产;行业管理制度

1公路资产行业管理制度出台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游离账外,未能纳入统一的账务系统进行核算管理。按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政府会计准则》和《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财会〔2020〕23号)有关要求,现对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进行清查摸底及会计入账核算,工作完成后,将对公路资产开展日常管理,需制定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公路资产行业管理制度。基于我国多年以来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游离账外的事实以及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入账核算价值计量难度较大的现状,以笔者个人从事的工作举例,笔者在甘肃省交通运输部门从事资产报表的汇总、审核及待报废资产处置工作,为做好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入账核算工作,省级交通运输部门及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委),厅属相关单位,省公航旅集团、省公交建集团、PPP项目公司成立了工程、计划、财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协同配合,共同完成资产实物量、价值量清查统计。其中实物量由工程、计划等部门负责,价值量确定由财务部门负责。全省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入账工作完成后,公路资产将实行日常信息化管理,省级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制定公路资产行业管理制度,包括公路资产处置和公路附属设施出租、出借、对外投资等制度,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备案。由此可见,制定出台公路行业管理制度对于规范管理数量、原值庞大的公路资产具有重要意义。

2公路资产行业管理制度出台的注意事项

2.1公路资产的分类及信息化管理

公路资产日常管理应按照资产管理信息化要求,依托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公路资产动态管理机制。省级财政部门与省级交通运输部门联手制定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的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卡,可分公路及构筑物、公路用地及公路附属设施等项目对公路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信息卡的格式要能适应交通运输行业特点,方便管护单位填写。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卡功能模块务必于2021年12月月底前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正式加载上线,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

2.2公路资产计提折旧

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五号———公共基础设施》的有关规定,政府会计主体应当对公共基础设施计提折旧,但政府会计主体持续进行良好的维护使得其性能得到永久维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确认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使用权除外。计提公共基础设施折旧时不考虑预计净残值,一般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公共基础设施,当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公共基础设施,当月不再计提折旧。提足折旧后,无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公共基础设施,不再补提折旧。因改建、扩建等原因而延长公共基础设施使用年限的,应当按照重新确定的成本和折旧年限计算折旧,不需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这些细节问题各省交通运输部门在制定公路行业管理制度时一定特别注意。

2.3公路资产处置公路资产处置

必备的前提条件有:一是公路资产管理信息卡中累计折旧全部计提完成,资产净值为0,其中折旧年限可以分清路基、路面的,应分别设置不同折旧年限,因路基相对于路面折旧年限较长;路面折旧年限完成的,可优先处置路面价值;不能分清路基、路面折旧年限的,统一设置折旧年限。二是公路资产是否遭遇重大自然灾害严重毁损不能继续使用,包括毁损的路基和路面,如果毁损的是路面,先在账面处置路面价值,路基价值不动。这些都是在能够分清路基、路面折旧年限及价值基础前提下考虑问题。三是因为国家重大政策调整,比如征地拆迁需对修建年代久远的公路资产进行处置。公路资产账面原值巨大,加强处置管理尤为重要。制定公路行业管理制度时,明确公路资产管护单位对公路资产处置不分金额大小,统一向上级单位申报公路资产处置申请,由上级单位向省厅申报。省交通运输厅组成工程、财务、计量等专业评审队伍对待处置资产出具专业性的处置初审报告,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由同级财政部门出具最终处置意见,严禁私自处置。根据省级财政部门出具的最终处置意见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单,进行下账处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形成的公共基础设施完成了确认计量和入账,后续资产处置严格参照以上规定执行。公共基础设施资产确认计量时严格根据政府会计准则第十号———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合同(财会〔2019〕23号)执行。

2.4公路附属设施资产的处置

根据《公路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公路附属设施资产为构成公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含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设施、服务设施、绿化环保设施)等资产。各管护单位要严格根据审批权限向上级单位逐级申报公路资产处置申请,由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组成工程、财务、计量等各领域的专业评审队伍对待处置资产出具专业性的处置初审报告,报送省级财政部门,由省级财政部门出具最终处置意见,严禁私自处置。根据省级财政部门出具的最终处置意见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提交资产处置申请单,进行下账处置。以个人从事的具体工作为例,笔者认为,公路附属设施资产由高速公路服务公司负责管护,附属设施资产处置由高速公路服务公司逐级向上级单位申报,服务公司本级设置为无处置权;上级单位负责根据审批权限进行附属设施资产处置,其权限内无法处置的,由上级单位向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申报;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权限内无法处置的,向省级财政部门申报处置,最终审批权为省级财政部门。各省交通运输部门在制定公路行业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对公路附属设施资产审批权限的划分以及划分标准是否合理;公路资产和附属设施资产处置形成的收入,属于政府所有部分,在扣除相关税费后,按照政府非税收入和国库集中收缴管理规定上缴国库。

3制定公路资产行业管理制度对推动事业单位改革以及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游离账外,未能纳入统一的账务系统进行核算管理,造成全国范围内公路水路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无法真实、完整、准确反映公路水路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信息数据。根据《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政府会计核算的通知》(财会〔2020〕23号)有关要求,对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进行清查摸底及会计入账核算。通过建立健全全国范围内公路水路基础设施实物量和价值量完整的信息数据,可全面反映我国公路水路资产家底,不断夯实交通运输部门政府财务报告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内容,为规范管理公路水路资产打下坚实基础,更为推动交通运输部门事业单位改革、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笔者认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路水路资产管理的逐步规范,以及国家为了完善公路水路资产入账核算制定出台的管理办法等,和人们对公路水路公共基础设施资产普遍重视程度的增强,目的就是为了及时将公路资产早日纳入会计账务和资产核算系统,夯实我国的公路资产家底进而最大程度盘活公路资产,从而解决基本建设资金欠缺的难题。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根据省情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本省公路资产行业管理制度,改变了以往数量、原值规模庞大的公路资产未能纳入账面反映的被动状态,积极主动地将公路资产纳入账面反映,对公路资产实行全程监管,并分步骤、分阶段最大限度盘活公路资产,为解决当前基本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发挥公路资产应有的效应,为服务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会促进事业单位加快改革的脚步,事业单位由于职责调整等原因将会促进事业单位进一步改革,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支持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这也是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公路资产实行日常信息化管理后,所有的公路资产将纳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严禁存在任何账外资产。今后全国安排新增公路项目时,各省公路项目“存量”资产底数不清的,不得安排“新增”公路项目,从根本上杜绝资源浪费的情况,将有限的资源优先用于保障人民群众最急需的事情以及人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

4公路资产清查

对公路、水路资产实行日常信息化管理的同时,省级财政部门、省交通运输部门、管护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公路资产清查,清查依据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公路资产信息卡数据为底数进行现场全面彻底的清查,充实完善系统数据。清查工作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相关程序执行。清查方式可采用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时间可采用五年小查、十年大查的方式。

5公路资产报告

管护单位和省级交通运输部门报送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月报及国有资产年度报告时,要纳入公路资产管理情况内容,包括公路资产基本情况、公路资产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及实施情况、公路资产形成、养护运营、处置和收益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规定的程序,审核汇总所属管护单位公路资产,承担监督责任,组织、监督所属管护单位根据上级单位要求,做好整改落实工作,并将整改落实情况反馈同级财政部门。各管护单位必须承担整改落实主体责任,做好整改落实具体工作,向上级单位报送整改情况。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各管护单位在公路资产报告环节一定注意,必报内容杜绝人为疏漏,必须详细填报。

6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