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教案范例6篇

长恨歌教案

长恨歌教案范文1

    限于篇幅,本文专从负面下笔,为该剧在今后的修改提供个人看法。

    一、           舞者的技术性崇拜

    剧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和四个男人有暧昧关系,所有那些关系都同“交际舞”有关。从剧情上看她最钟情的是李主任,谁都看得出来,那家伙的舞跳得踢好了。也正因为只有和李主任共舞才能让王琦瑶体验到艺术的魅力与生存的价值,所以编导者们就让男女主人公以“交际舞”为媒介,为载体,在以深蓝色海洋为象征性符号的爱河中同登极乐并迅速生悲。

    按说此处的安排顺理成章,可是悖论就在这里。

    请问:作为一个把“交际舞”当饭吃当觉睡的女人,当你碰到一个超合适的男性共舞者的时候,你是应该冷静地把他限制在“最佳舞伴”的位置上呢?还是可以一舞忘情、一身相许,把“舞伴”当“伙伴”乃至于“老伴”呢?

    遗憾的是,舞剧《长恨歌》在这种老掉牙了的模式上毫无创意!想想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对戏剧冲突与审美取向的处理,就知道我们与经典之间有多大距离了。

    无奈。此恨如彼恨,绵绵无绝期。从当年十里洋场上的浮华梦,到今天立交桥下的“第三者”,同类的故事层出不穷。

    舞剧重抒情,情节要新鲜。作品须警世,点化后来人。

    君不见:与舞者之间的技术性崇拜同理,还有不胜枚举的片面性崇拜及其恶果在滋生与蔓延。譬如:车,譬如:房等等。其实绝大多数人所追求的只是些小生活、纯艺术。但是我们却往往被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东西所迷惑,干出舍本求末、南辕北辙的蠢事。

    话说回来,学舞蹈当然要苦练技术,可是仅仅把本舞种那一点儿舞蹈跳好就万事大吉了吗?反言之,如果你连这一种舞蹈也跳不到齐志峰那么好又当如何?一个真正值得崇拜的舞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一个真正的值得崇拜的舞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这正是我们在“脱贫”与“去魅”三十年后的今天,要用“学院派”的作品来自问自答的重大问题。

    二、舞种的表现性局限

    在舞剧《长恨歌》字样的面前有一个严格的限制,即:国际标准。言内之意只能是本剧都用“国标舞”来跳。但是我们却眼睁睁地看到了:民间舞、流行舞、古典舞、现代舞的东西。于是我们也只能得出下面的结论:如果光凭“国标舞”的语汇,那就不足以支撑这个作品。但是,在同时采用多舞种的东西之后其整体效果又如何呢?不理想。那一段“秧歌”太软。那一段“流行舞”太烂!那穿插其间的“古典舞”离皮离骨,而按捺不住的现代舞则时隐时现,而且峥嵘。

    请问:舞蹈的灵魂是什么?

    我的答案是:风格。

    什么舞都敢编,什么舞都敢跳,什么角色都敢演,但是!在特定舞种的风格上你千万别乱来。因为风格的混淆直接导致灵魂的沦落!一旦沦落,再难回归。而《长恨歌》在编导方面的主要问题就是“风格”上的杂糅。

    显然这是一种悖论,即:舞种单一则语汇贫乏,拼贴各家却风格满拧。可是,在这种舞台现象中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我院在多次教改里都未能逾越的重大瓶颈,即:按舞种招学生,按舞种建学科,按舞种立系处,而各舞种之间却少有往来的老大难问题。

    王玫教授早有名言:我编东西从来不考虑舞种。壮哉此语!但是怎样才能让大家都认识上去并贯彻下去呢?我看首先要“通学”。而在“通学”上最近便也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社教系”当年的“中师班”的优良传统。再者就是得拿作品说事,要言之,我们的编导必须将舞种语汇化为人物语言,一定要呕心沥血地为塑造“这一个”绝无仅有的新形象而出思想并出动作。我认为这才算“创新”。如果无论什么题材、什么时代、什么人物、什么岁数都用课堂里那一套来应付,那还叫“编导”吗?那还算“表演”吗?

    三、舞剧的盲目性追求

    肖苏华教授最近强力发问:什么是舞剧?

    这个问题提得好!因为2009年的学院的舞剧有点热。由此联想到陈维亚早在十多年前就以自诘的语气提出:舞剧到底还是不是舞蹈艺术的最高体现?此语大有深意。

    可是我们至今仍然是不搞舞剧就不爽。

    也好。你搞你的,我评我的。

    《长恨歌》在编剧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它的背景及其故事都太长了,所以既不能深化,也不能细化;既看不出时代变迁与女主人公之间的因果关系,也看不清女主人公与四个男人之间的任务关系。所以很有些人认为:如果单搞一出旧社会上海舞女的悲剧那会简明得多,而舞剧只能简明。

    我却注意到编导者在“紫衣女”的身上有所寄寓。我猜那是一种类似于“舞蹈女神”般的灵魂性的坚守与张扬,坚持和呐喊!

    遗憾的是这一点传达得太弱且太错,因为“紫衣女”一出来就是在床上!所以观众无法把她再形而上到:以交际舞为宗教的那种既虔诚又灵动的“飞天般”的“圣女”的层次。

    这就是悖论。作为“国标舞”的第一部舞剧,它理应为“国标舞”塑标识,树形象,在“国标舞”的文化功能、社会价值与终极追求上把文章做足做大,可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女主人公始终把自己的身心依附在那四个男性舞者的身上,完全自甘于那种被玩弄被遗弃且自悲自咎的贱位。

    这就是《长恨歌》全剧最大的失误,因为它没有提出甚至根本未曾意识到:就在这个舞女的故事里原本升华出一个震聋发聩的主题。

    那就是——“交际舞”的人类感!

    因为,艺术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交际舞”正是各舞种中最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艺术形式。如是,“交际舞者”的身上就被赋予了一种极其古老、崇高、伟大的意义。据此,如果说是悲剧,那也不是王琦瑶个人的悲剧;如果说是正剧,那也不是王琦瑶个人的奋斗,而是那么多年那么多交际舞女的集体的璀璨与辉煌!

    就拿“交际舞”在中国的命运来说吧,百多年来,“交际舞”在这块比较封建的土地上时荣时辱,有盛有衰。时至今日,她的经历已经极其充分地证明了一条艺术的、学术的、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真理,那就是:凡属文明城市,必兴交际舞蹈。

    如是,以王琦瑶为代表的这一舞种、这一审美价值观、这一广大参与群体还会被歧视、被轻视、被无视吗?当然不会!因为她正是现代文明意义上的社区偶像、健身大使、舞蹈女神!

    我以为,这才是《长恨歌》这部舞剧所应当紧紧扣住,大抒特抒的核心概念。

    换言之,并不是“舞剧”这种形式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独、双、三、群”的舞段与舞美、服装之上,却漠视乃至于忘记了舞剧创作的出发点,亦即:自古以来的舞剧精神!

    没有精神,谈什么概念?没有概念,搞什么舞剧?如果我们长期找不到那种精神,那么无论搞多少舞剧也还是站不住,传不开,留不下。

长恨歌教案范文2

关键词:古诗教学;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58

近些年,诗歌教学普遍采用诵读法、知人论世加重点字词讲解梳理法、意象意境分析等方法。这些方法无疑是诗歌教学中已经被实践证明的比较成功的方法。但是,学生经过几年学习,他们对这些方法所形成的程式化的诗词讲解教学模式已经较为疲倦,所以,可以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操练写作教学法”来让学生感悟诗歌,培养兴趣,增强语言感悟力。

一、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教学法的内涵和使用举隅

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教学法是指在诗歌教学中所采用的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比如诗人表达“悲”“愁”“思”“恨”等的情绪时,将这些难以表达的情感,借助很多具象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而要体会这种表现方法的效果,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情境,以诗人的口吻模拟操练尝试写作,培养他们体会诗歌的语言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比如《上邪》一诗: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这是一首情歌,是主人公自誓之词。“山无陵”以下连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表明自己忠贞不二、生死不渝、海枯石烂的爱,深情奇想。要学生体会这五件事的是不可能发生的的特点不难,要体会这些奇想之绝,就要让学生尝试写作。

首先,让学生尝试续写出一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会有很多奇思妙想,比如“海枯石烂”“白日出星星”“时间从此倒流”等等。

其次,比较学生写的诗歌,学生会感悟出古诗语言的凝练和优美,想象的新奇;也有很多学生发现自己想的诗人已经写过了,由此更能感受主人公的才情和想象的精妙。

第三,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会发下如此重的毒誓(即作者的情绪)。可能是爱得正热烈,为了表达这种爱情用誓言许下诺言;也有可能遇到误解或者发生矛盾,表白不成心情急切得发下毒誓;也有可能爱情已逝,对爱情逝去的极度追悔与痛苦之中写下的这首诗。那么学生就很快理解了,要表达这种抽象的甚至有时候细微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要怎么写?――要借助一些具象的客观事物。

最后,还可以再引申《菩萨蛮・敦煌曲子词》和明代无名氏的《劈破玉・分离》体会这种艺术手法。

再如李煜《虞美人》这首诗: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诗是李煜被囚时候写的,传为他的绝命词。其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是千古名句。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体会到春水的悠长深远和汹涌翻腾是比较容易的,但是体会到李煜是如何想得的,如何表达自己在国破家亡双泪落时的万般愁绪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种感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也是内隐的。但是作者却一定要表达这种感情,因此作者借助了具体的事物“春水”来写。所以让学生感悟春水的特点时,不如让他们以李煜的口吻,根据此情景,模拟尝试重写“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的“恰似”之后的部分。这时候,学生会普遍觉得表达这种抽象的感情很难,这时候反过来看李煜的以春水言愁之深广,就能体会到创作之艰和用语之新颖恰当,更能感受到词人内心的大悲痛。这时候,再引申更多的言愁诗歌,比如李清照《武陵春》等诗歌,学生会对这种写法有更深的体会。

二、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教学法的使用条件和作用

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法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是“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法”适合用在下面类型的诗歌中:

1. 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教学法的在古代诗歌教学中的适用范围

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法比较适合于这样的诗歌:表达“悲”“愁”“思”“恨”等的情绪时,将这些难以表达的情感,借助很多具象的客观事物表现出来,也就是化虚为实的诗句中。比如:

(1)表现相思

A.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唐 李白《寄远十一首》)

B. 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 (唐 李康成《自君之出矣,因有此赠》)

C.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宋 晏殊《木兰花》)

(2)表现离愁别恨

A.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唐 李白《太原早秋》)

B.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 李煜《清平乐》)

C. 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唐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D. 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唐 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3)其他表现愁绪的诗歌:

A. 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南唐 冯延巳《蝶恋花》)

B.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宋 辛弃疾《念妈娇书东流村壁》)

C.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宋 贺铸《青玉案》)

D.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宋 李清照《武陵春》)

E.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宋 李清照《相见欢》)

2.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教学法的作用

(1)体会创作之难和诗人想象力之奇及才情之高

古代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世外,漱涤万物,或醉或醒,或执著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或振拔或淡远,风情万种,千古流芳。然而他们的诗歌的语言之美和他们的感情,学生体会起来却比较困难。如《红楼梦》中说的,好诗“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若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所以要想体会诗人的感情,必须亲自去尝试创作。

创作是一件难事,单纯让学生写诗,对他们中大多数来说是很困难,如果给情景再续写,难度会降低一些。当然,这种情景模拟尝试的写作是为了教学服务的,主要是为了能让学生得体会诗人诗思奇妙、出语的新警、俏丽和隽永,以及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

(2)可以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现语言之美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注重读写结合,有效地进行诗歌写作的训练,让教材激情传神,让学生在课堂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这对提高学生发现语言之美,表现语言之美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中学生富于幻想,他们的生活五彩斑斓,加上他们的爱好、情趣,性格千差万别,他们进行创作会有很多奇思妙想。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和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整个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活动中,采用情景模拟尝试写作法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教学方法陌生化的效果,还能让学生开拓思维、拓宽空间,培养学生表达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课堂成为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另外,在英美教材中的诗歌教学中,他们的教材也“注重从学生学习诗歌角度,将静态的诗歌知识变换为学生可以模仿和操作的动态的程序性知识。”这种诗歌创作方法可以成为我们的一种借鉴。总之,引导学生在语言表述、主题表达等方面对诗歌进行模仿,进而上升到独创的层次是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的一个新的尝试。

参考文献:

长恨歌教案范文3

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 新添声杨柳枝词》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5、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6、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___佚名《上邪》

8、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9、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1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11、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 琴歌》

1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 迈陂塘》

13、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____黄景仁《绮怀》

14、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____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15、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

16、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1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18、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____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9、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20、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21、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22、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____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23、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4、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____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25、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____佚名《留别妻》

26、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____李白《三五七言 / 秋风词》

2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____佚名《子衿》

2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29、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____卓文君《白头吟》

30、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1、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3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____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33、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____袁枚《马嵬》

3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佚名《关雎》

35、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____白居易《长恨歌》

36、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____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37、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____崔郊《赠去婢》

38、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____佚名《西洲曲》

39、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____曹植《七哀诗》

40、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____佚名《留别妻》

41、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____张泌《寄人》

42、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____晏几道《长相思·长相思》

43、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____李白《怨情》

44、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____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45、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____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46、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____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48、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49、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50、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____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

51、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52、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____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53、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____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5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____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55、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5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____王昌龄《闺怨》

57、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58、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__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59、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____卓文君《白头吟》

60、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____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6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___佚名《关雎》

62、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____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63、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____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64、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65、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____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66、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____李白《长相思·其一》

67、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____李冠《蝶恋花·春暮》

6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____李白《长干行二首》

69、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____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70、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____纳兰性德《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71、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____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72、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____卢照邻《长安古意》

73、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____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7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____白居易《长恨歌》

75、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____李白《春思》

7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7、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____徐干《室思》

7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7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____佚名《静女》

80、今夕何夕,见此良人?____佚名《绸缪》

81、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____佚名《上邪》

8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____佚名《蒹葭》

83、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____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84、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____武则天《如意娘》

85、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____李白《古意》

86、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____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87、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____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88、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____晏几道《清平乐·留人不住》

89、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____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90、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____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91、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____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2、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____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93、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____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94、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____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

95、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____傅玄《车遥遥篇》

96、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____牛希济《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97、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____白居易《采莲曲》

98、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

99、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____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长恨歌教案范文4

关键词:长幼 人际 事理 本性 理性

一、引言

唐诗,作为有唐来占主导地位的文学形式,不仅成为时代的呼声,更远扩后代,千百年后仍鲜活存在于文章案头、街谈巷议间;其影响不仅拘于诗歌这一类文体,更渗透进小说、戏剧等灵活自由的文体中,获得了新生。本文以元明戏剧为例,寻求其与唐诗的渊源。

二、立足点:唐诗的潜质

诗歌,一般认为是一种抒情文体;戏剧则重在讲述一个故事,重在情节的展开。要寻求这两者的渊源,就必须为它们搭一座桥梁,即唐诗有没有影响古典戏剧的潜质?诗歌的主要功能虽然重在“言志”与“缘情”,但唐诗极大地发展了诗歌,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功用――唐诗已不仅仅满足于言志缘情,它走进了宫廷、闾巷、边塞、名山,成为全景式展现唐人精神风貌的广阔画卷,某种程度上已具有“史”的性质;唐诗篇幅不断扩大,足以做到讲述一段故事甚至勾勒一两个特点突出的人物;此外,元明戏剧虽是叙事文体,但情节相对简单,语言极具抒情性且重意境的营造,使得它具有抒情诗的特质。

三、题材:为有源头活水来

戏剧作为叙事文体,直观呈现出来的是故事情节。中国古典小说、戏剧具有素材因袭性,其故事虽经过作家的个人创作,往往都能在以往文本中找出原型。作家们最青睐史书的记载,宋元以后,唐诗也成为他们重要的素材库。

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他的诗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广阔的社会现实,具有“史料”价值。他的一组咏史怀古诗具有深刻独到的思考,其中一首咏汉明妃王昭君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凝练含蓄的语言,唱出王昭君空有美貌却无缘得见君面最终远赴大漠的可叹经历。“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揭示了昭君的悲剧命运,黄昏夕阳下独立大漠的一座青冢成了美人最后的叹息。这首诗的选材就具有传奇性和典型性,自然成为后代剧作家取之不尽的源泉。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便是代表。

《汉宫秋》在人物身份、故事背景上是尊重史实的,和杜诗的内容相吻合。对于昭君的结局二者却有分歧:《汉宫秋》将昭君塑造成一位具有悲壮的英雄主义情怀的贞洁烈女,其跳江行为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大气磅礴;这一举动也并未影响触手可及的民族团结,且达到了“两国长存”的政治目标――昭君的形象由一个远嫁他乡的弱女子一跃成为维护团结的民族英雄,汉元帝的梦更衬托得昭君浩气长存。杜诗中王昭君的形象落在一个怨字上,琵琶意象使这层怨绵绵无绝期。虽是同一悲剧人物,杜诗的“悲”呈现出悲凉的意境,马剧的“悲”歌颂了悲壮的情怀。

白居易是最受元杂剧青睐的唐代诗人,其很多长篇叙事诗都曾为元杂剧提供过素材,最炙手可热的要算《长恨歌》。《长恨歌》所咏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叙写了二人的相识、爱恋与生离死别,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天上人间再相见的唯美结局,唱出绵绵无绝期的恨。这首诗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加上细致的描绘,成为后人改编与再创作的摹本。元人白朴的《梧桐雨》就受其影响。

“梧桐雨”直接借用了《长恨歌》秋雨梧桐的意象。整剧的情节推进,可以从《长恨歌》中找出对应诗句:楔子中安禄山升为渔阳节度使,明升暗H,为第二折反叛朝廷埋了伏笔,即白诗所写“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第一折中加入杨妃与明皇七夕夜语的情节,是对《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想象与细化,也受到李商隐“当时七夕笑牵牛”的启发。第二折写明皇幸蜀,既尊重史实,更是对白诗“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的情节化。依次,《梧桐雨》中的六军逼宫、明皇忆旧及梦中相见等情节都可从《长恨歌》中找到相应的诗句。

或许有人会说,《梧桐雨》选材本是史实,《长恨歌》所咏又是时事,情节相似甚至相同无可厚非,不可做唐诗影响元剧的可靠证据,此说有一定道理。不过,白居易为我们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

白居易的中篇叙事诗《井底引银瓶》叙述了大胆的淫奔行为,讲述一段“墙头马上遥相顾”的爱情;白朴则依白诗作了名为《墙头马上》的剧。

剧名墙头马上便直接取自《井底引银瓶》“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可将白诗中“井底引银瓶”和“石上磨玉簪”理解为确实发生的行为,就像《墙头马上》将此二句敷演为极具戏剧性的情节一样;但如考虑古典诗歌的比兴传统,此二句又何尝不可看作“妾与君别”的象征呢?“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表明它们更倾向于象征的比兴,而非叙事诗的情节。

《墙头马上》充分运用了白诗一切可辅助情节的道具,达到巧妙的效果,使剧本充满戏剧的情节和喜剧的效果。白诗用意显然不在喜剧性,带着诗教的旨意,这从序言“止淫奔也”便可见端倪。白诗以女子口吻唱出,讲述难忘的婚姻经历,最后“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像传统的弃妇诗,虽用女性口吻抒情,却从男性视角关照,诗中女子成了作茧自缚的代表。《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要比白诗中这个妾更生动、更富反抗性、更自我一些:裴尚书说她败坏风俗、女嫁三夫,她反驳“我则是裴少俊一个”;裴尚书逼其归家,她称“这姻缘也是天赐的”;裴家赶走她后,她也表现出了对男方的怨恨。但当她的自我撞上骨肉亲情时,也只好收住锋芒接受门当户对的婚姻,喜剧性结尾极大削弱了李千金的反抗。所以,《墙头马上》的反封建性反倒不及《井底引银瓶》那句“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直接彻底。

四、语言:他山之石可攻玉

中唐以后逐渐形成了浅白如话的元白诗派,和初盛唐那种典雅含蓄的语言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元明戏剧的语言也是风格多样,无论是关汉卿的本色当行,还是王实甫的书卷气息,都自成一脉、独具风味。

或许以唐诗的元白诗派、韩孟诗派对应关、王二人创作有些鲁莽欠考虑,但也并非完全牵强附会,二者在精神上还是有共通处的。元白诗派创作上主张语言浅显易懂,白居易也身体力行做到了这一点,唐宣宗李忱曾称赏白诗:“童子解吟长恨曲,牧儿能唱琵琶篇。”关汉卿的戏剧语言,向以本色当行著称,宜雅宜俗,通俗易懂、朴实生动。他们的创作贴近下层人民。而韩孟诗派又被称为险怪诗派,他们语言奇险,尚用奇字、押险韵,更像是文人的自娱自乐。与之相似,王实甫的语言更典雅、富有文采,结构也更宏大精巧。这表明,唐诗风格多样性也被承续到后世文学中,而俗与雅的并立一直不曾中断。

唐诗对戏剧语言最直接的影响,是剧作者在剧中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且做到与剧本融为一体。《梧桐雨》中,白朴直接用《长恨歌》的成句,还化用李白的《清平调》,更让使臣直接唱出杜牧《过华清宫》。这些引用,增强了语言的诗意,与情节两相呼应,产生出独特的戏剧效果。

有一种特别的引用,就是开场诗与定场诗。它们出现在一场的开头和结尾,有交代情节的作用;其形成就像集杜诗,收集前人不同诗作中的诗句合成新诗――这些诗句大多来自唐诗。可见,唐诗不仅参与到剧作内容中去,还作为场与场的点缀活跃其中。诗歌创作的技巧也被运用于剧本唱词的创作。《西厢记》中有这样一段唱词:“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厣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h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其中重叠、复沓手法的运用与排比句式,突现出崔莺莺焦急的心情。这些手法自《诗经》时代始,经过后代诗歌创作实践不断丰富成熟,进入戏剧中更显出表情达意的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戏剧中所引唐诗,主要是抒情诗,是由抒情诗的特点决定的,这就涉及到中国古典戏剧自身的独特性。

五、风格:卓然而立一枝秀

与外国传统相比,中国古典文学不太注重叙事,中国叙事文学的勃兴恐要迟至元代,其上一千多年的抒情传统不会不对元以后的叙事文学产生影响。使得元明戏剧注重营造意境而不太追求情节的跌宕起伏,呈现一种抒情诗化风格。

以《西厢记》为例,其中大量措辞优雅、音韵和谐的唱词对戏剧冲突不产生质的影响,它们适时出现使剧本在戏剧冲突外呈现出优美典雅的情调。如“[幺篇]恰便似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解舞腰肢娇又软,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似垂柳晚风前。”这段咏崔莺莺美貌,以黄莺鸣啭喻莺莺声音甜美,以扶风弱柳的千娇百媚喻莺莺身段可人怜,充满诗情画意。再如人所称道的[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岳此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段词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构思独特,表达离愁别绪,意境幽远、凄美,使人想起范仲淹《苏幕遮》:范词中“碧云天,黄叶地”上是连绵无尽的芳草,王词中“碧云天,黄花地”上是西风紧催雁南飞;王词的离人泪染红了枫林,范词的相思泪是旅人饮下的酒滴。元明戏剧注重意境的营造不得不说受了诗歌抒情的影响。

《汉宫秋》中汉元帝与昭君分别有一段唱词,运用排比、复沓、顶真、回文的诗词技法,唱出汉元帝心中不舍、不甘与无奈,体现君王的“不自由”。“返咸阳”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流露出物是人非的酸楚,很像《长恨歌》“归来池苑皆依旧”一节对玄宗心理的刻画。《梧桐雨》在李杨梦会之后让玄宗面对秋雨梧桐尽情抒感。叙事中兼及抒情,甚至以情为主的戏剧特色无疑与中国古典诗歌重情的传统有关。

对意境的营造,对抒情的重视,使中国古典戏剧呈现出独特的抒情诗化风格。这种抒情诗化来自古典诗学传统,成为中国古典戏剧有别于西方戏剧的基因标志。

六、结语

唐诗达到了古典诗歌的高峰,后代诗歌无论模仿,还是创新,都无出其右者。她以包容的心态、灵活的姿态渗透进后代文学中。中国古典戏剧,这一本以叙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因唐诗的参与,也焕发出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 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3] 王实甫.西厢记[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4] 白朴.墙头马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5.

长恨歌教案范文5

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诗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奔来的中华诗歌之河,大浪淘沙,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带着中华文明的闪光。徜徉在这诗歌之河,我们沉醉,惊异,流连忘返。含英咀华,我们能体味到它的博大,也能感受到它的深厚。然而我们在继承这笔文化遗产的时候,却往往会产生“曲高和寡”的尴尬,雅文化走进了书房,却多半被束之高阁,成为门面的点缀、装潢;诗词曲早已进入课堂,大半学生却敬而远之,为通过考试而被动地背诵乃至翻译,我们少见诗意流动,却不得不看到它成为应试的材料,被肢解、剖析。遥想白居易时代“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的盛况,真是叫人神往。怎样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让诗歌名篇成为校园里耳熟能详的经典?我认为让诗歌名篇走下“书架子”,进入现实生活,当是消除中学生对名篇敬畏之情的一个有效方法。

【案例描述】

古诗文名篇是历史的凝结,也是现实的关照,现实生活中依然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它,咀嚼它,琢磨它。在课外研读唐诗《琵琶行》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唐诗宋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相似的情境可以用那些经典名句来表达,找出来,你会发现那些经典名句表达精练而贴切,或是幽默富于趣味。

这个语文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翻起了古诗文宝典,徜徉其中,采撷粒粒明珠。收到作业的时候,我不能不惊异于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

他们用诗文名句来描绘校园生活,女生写道:周一早晨――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男生唱道:联欢会被点名唱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啁哳难为听;外地生叹息:初来想家――故乡遥,何日去;还有:新新人类不屑于古典文学――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食堂饭后――肴核既尽,杯盘狼藉;零点入睡――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犯错误时――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罚站走廊――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老师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受到表扬――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开运动会――沙场秋点兵;决赛遇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步入高三――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名牌大学――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虚度年华――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回忆往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对于同学之间的关系,他们表面上看得平常,而在作业里却不约而同地表达了对这种关系的珍惜,用古诗文表达,多体现在聚散分合的感慨中:毕业分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母校重逢――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渴望真情――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聚会抒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聚会将别――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晚会之后――沉醉不知归路;感慨人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作业里也反映出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如:又一位歌星走红――但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青少年犯罪――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面对――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计划生育――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独生子女――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教育普及――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有的同学做成“专题”式的,如“《爱莲说》之书店版”,“《六国论》之考试版”,“《春江花月夜》之莘莘学子版”。如卜庆慧同学的《琵琶行》之购物版:

甫进商店: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面对高价: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身边顾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摸摸口袋: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内心: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思考买否: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咬牙付款: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接过商品: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表现得最为生动传神的当然还是他们感受最深切的“考试”。我把他们的作业整理成以下的“考试版”:

考试临近: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大考来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题海战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老师漏题: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深夜复习: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分发试卷: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考试之时: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声

考场顾盼: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暗窥同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考试手势: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

考场作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卷面潦草:花非花,雾非雾

作弊之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去问分数: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老师报分: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成绩公布: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考试第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失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面对红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自我勉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互相安慰:与尔同销万古愁

家长签字: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去办公室:是进亦忧,退亦忧

成绩排名: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考试结束: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熬过考试: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榜之后:日夕只以泪洗面

落榜聚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历经考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教学反思】

反思一:

当然,初三学生所选择的情境还很生硬,有些已经脱离了诗歌原来的内涵,但是时代在发展,我们只需学生去阅读、理解,又何必要学生再复古地生活?我们也不能只是这样来教学诗歌名篇,这只是一次教学活动。而这样的活动的确大大激发了学生翻阅、诵读古诗文名篇的兴趣和热情。他们发现,原来名著并不那么可怕,可以“景仰”,却无需“畏惧”,曲高和不寡,诵读、赏析、研讨名篇成为校园一景――这难道不是对古诗文教学的一大推动吗?

反思二:

1998年,当代著名学者、教育家杨叔子院士发表的《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论文,在海内外教育界和诗词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大学要推广,中学又何尝不要还诗词教学以生命?现在中学校园里普遍存在的诗歌教学的被动僵化的局面是令人担忧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要让他们体会到那些字面下的精神,感受古老文化的伟大秘密,只是放在书架上瞻仰是不够的。我们难以做到名篇与学生“零距离”,但是,可以努力通过类似的活动开发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缩短这个距离,至少使学生不必仰望,越仰越高,越望越遥远。“温柔敦厚是诗教”,诗是有生命的,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要用创新给传统带来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2001.8,第一版.

长恨歌教案范文6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 ,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在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在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 ,近在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在目。

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 ,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在金风玉露之夜 ,在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 。“金风玉露 ”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 ,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 。“柔情似水”,“似水 ”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 ,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上一篇计算机教案

下一篇谈读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