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价格弹性范例6篇

需求价格弹性范文1

[关键词] 价格弹性 数学建模 分析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下,商品的价格是调节市场供求的杠杆。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例如消费者的偏好、收入等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是价格的函数,因此商品价格的变动必引起商品需求的变化,在经济学中是用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本文通过建立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数学模型来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的意义,从而发挥它在商品经营中的重要参考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如果考虑某种商品在销售过程中,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它的销售价格进行调整,那么如何判断该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呢?即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

二、量的分析

此问题所涉及的变量:商品的需求量Q,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P。

三、模型假设

1.除单位产品价格变化外,消费者的嗜好,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均不变。

2.商品的需求量Q与单位产品价格P的函数关系式为Q=f(P)。

四、模型建立

当价格P取得一个改变量时,相应需求量取得改变量,与分别表示价格与需求量的绝对改变量。

与分别表示价格与需求量相对改变量。

的比值称为P与两点间的需求弹性,也叫弧弹性,记作为表示价格在某一变化范围内需求量的平均弹性。

当时,是需求量对价格的相对变化率,称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也叫点弹性,记作为,表示价格在为Po时,价格每变动1%时,需求量变化,刻划了价格变动时,需求量变化的灵敏度。

五、模型分析

需求的价格弹性一般是负值,不过通常说到价格弹性是指它的绝对值。

若,即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称这种商品需求具有单位弹性,这时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

若,即无论价格如何变化,需求量都固定不变,称这种商品需求完全无弹性,这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直线。

若,即在指定的价格水平下(价格是一个常量),需求量可以任意变动,称这种商品需求有无限弹性,这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若,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称这种商品需求富有弹性,这时需求曲线比较平缓。

若,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称这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这时需求曲线比较陡直。

一般说来,高档商品,如高档时装等其需求富有弹性,生活必需品其需求缺乏弹性。

六、模型应用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Q与价格P的关系为,问当商品价格在P=10时,再增加1%,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情况?

解:由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

当P=10时,

所以在价格P=10时,价格上涨1%,商品的需求量将减少13.9%,若价格下跌1%,需求量将增加13.9%。

需求价格弹性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需求;学费价格弹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25-03

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不断市场化,高等教育服务被看成是一种可以用货币进行等价交换的商品,学费是它的价格,学校就是生产“产品”的组织。同时,学校又与市场上的企业不同,大部分学校是公立组织,没有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动力,人员冗杂,机构臃肿,因而造成资源利用率低、学校整体的效益上不去的局面。随着近些年来营利性大学的崛起,面对生源的数量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以及学校的负债带来的运营困难等问题,学校也必须反省自己的运营与管理模式,改变传统的思想与偏见,用经济学的思想和市场的眼光,把预测高等教育服务需求对学费价格的反应程度作为制定学费价格的基础。

一、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和学费价格

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对学费价格的反应不大,因此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畴。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需要巨大的成本铺垫,为了弥补成本,人们只有通过补偿一定的高等教育服务成本,即学费,来获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服务的权利。所以,高等教育的私人需求则特指一定条件下个人对高等教育有支付能力的需要。[1]

二、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

弹性是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2]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任何一种物品的需求价格弹性都衡量当物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放弃这种物品的意愿有多强。

同理,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就是指人们的高等教育需求对学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三、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影响因素

人们对高等教育需求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高等教育服务的渴望程度,这种需求的迫切程度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如学费、潜在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机会成本和预期的未来升学机会,等等。其中,学费是连接潜在受教育者和高等教育服务的提供者的必要和最直接的条件,只有在个人及家庭在有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有支付学费的能力,才有可能接受高等教育服务。基于这种分析,分析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就必须分析人们对学费价格的反应程度,也就是学费的价格弹性。一般来说,学费的价格越低,人们越容易产生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学费价格越高,人们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就将会越弱。

1.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导致教育需求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如果把这些重要影响因素看成是解释变量,而把个人高等教育需求量看成被解释变量,就可以建立一个高等教育需求函数,可用代数方法表示为:Qd=f(E,Ye,T,Y,O,PC,N,A),[3]其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①Qd代表个人高等教育需求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它与价格(包括学费)成反方向变动关系。②E代表潜在学生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一般说来,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也越高。③Ye代表预期收入。高等教育投资能带来巨大的个人经济收益,对高等教育未来经济收益预期越高,其个人投资力度越大,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量越大。④T代表学费。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发现,学费与入学率之间的关系是呈负状态的。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对学费和各种助学资助的反应要大于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⑤Y代表家庭收入、学生个人收入和各种助学资助。可获得的各种收入和助学资助越多,越容易,求学者的教育消费时间更长。⑥O代表个人教育机会成本,即不上学,选择就业可能获得的工资收入。⑦PC代表由于上学而在食宿、交通、文具等方面增加的支出,也叫生活差距费。这部分的支出越高,个人就越不愿意接受教育。⑧N代表预期升学机会。对个人来说,由于升学考试入学率太低,导致一部分个人不会选择继续上学。⑨A代表高等院校营销支出。当生源稀缺时各种教育营销活动可以促使潜在消费者选择继续接受教育。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高等教育的需求,还有一部分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学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因素。

2.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1)家庭收入不同与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不同的家庭收入,对于学生对学费价格的反应程度有明显的差别。家庭收入越高,学生对学费价格的反应越低,即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比较低。家庭收入越低,学生对学费价格的反应越强烈,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也就比较高,这也可以证明家庭收入与支付能力对教育需求的影响。当然,由于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也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无论学费降低还是提高,家长都会让孩子走向学校学习。更何况,学费不是一件普通的商品,它有增值性、外溢性、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等准公共产品的特征,无论学费提高多与少,总有人愿意支付学费。这种情况,有别于大学收学费之初,作为社会人不只是需要简单的物质享受,也需要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与满足,这个时候的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就是缺乏弹性的。

(2)不同家庭教育背景与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一般而言,父母受教育水平越高,子女受教育的需求越大,学生价格反应越低。父母任一方取最高学历,学历越高,弹性系数越低,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就越低。不同职业的家庭对子女教育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也有很大的影响。职业地位越高、收入越好的家庭,其子女对学费价格的反应程度越低。

(3)不同专业的学生与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不同的专业类型,学生对学费价格的反应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工科专业学费提高,价格反应系数最大,敏感程度最强,所受影响最大,而理科专业次之,会计专业和文科专业再次之。因为,工科涉及到入学后要用到好多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学校成本高,因此本身的学费就很高,但是它的就业形势相比其它专业要好得多。如果学费突然降低,那么便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工科相关专业。

(4)城乡学生与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不管是同一层次还是不同层次的教育,来自城镇的学生对学费价格的反应程度都小于来自农村的学生,这是与农村家庭的支付能力、付费意愿等因素有关的。结合商品交易中一般商品的需求弹性影响因素,如: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性、国内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和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等,[4]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同样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在教育市场中有提供和其它学校相同质量的高等教育服务,而学费又相对较低的教育机构,那么这种高等教育服务的学费价格弹性就相对较高。一般情况下,学费提高幅度越大,价格反应系数就越大,对学费的提高就越敏感。

四、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在学校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1.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与学费定价

学费的制定对学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对学校教育成本的补偿,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源数量。对学校来说,如何制定或调整学费价格要考虑很多因素,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就是其中之一。不同的需求弹性会使学费同样的价格变动产生不同的收入变化。对学费价格反应很大、即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很大的人来说,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对学费价格的变动非常敏感,学费有微小的下降,其需求量就会大增,学校可以利用这个特点降低学费以增加招生数量。同样,对那些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缺乏的人,应采取稳中有升的价格策略。但要注意的是,学费不同于一般商品的价格,学校也不同于企业,学费的定价是受到国家政策制约的,它的降低和提高应在国家规定的上限和下限之间,在这个范围内,各个学校可以自由地权衡取舍。

2.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与新课程的开发

以前学校把精力大多用于了解市场需求和适应市场需求上。现代学校管理者的精力不能仅用于了解市场需求、适应市场需求上,而且还要把大量的精力用于开发新课程、开设新的专业以及原有课程的改造上。也就是用新的课程拓展新的专业,将更多潜在受教育者变成实际地选择这个专业的行动者,从而使其开发的课程富有需求价格弹性。例如,许多学校都力图通过运用营销学的知识和理论吸引潜在学生的注意,刺激其潜在的需求,从而使经营者开发的新课程或新的管理模式富有需求弹性,接下来再运用降价策略,就会招来更多的学生。

3.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与学校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

在进入市场经济以前,高等教育服务的需求和供给是统一由国家支配的,不存在需求影响供给的情况,反而是供给决定需求,国家供给什么样的人才就有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服务。然而,进入市场经济以后,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教育需要,出现了多种教育形式,可谓有需求就有供给,甚至可以说没有需求就没有供给。不同高等教育服务需求的学费价格弹性对学校的高等教育服务供给也有着重要影响。那些对学费价格缺乏弹性的课程和专业,每年都应该有开设,如工科类的一些专业;而对那些对价格反应较大的课程和专业,如文学、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如果学费过高,愿意选择这类专业的人也会越少,学校所用成本也会越高。因此,这类专业就应有选择性地开设,否则便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美)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需求价格弹性范文3

关键词:资源性商品;价格涨跌幅度;产出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储采比

中图分类号:F045.3 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2000年以来伴随着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资源性商品价格再次成为经济运行中的热点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物界的广泛关注。理论界对资源性商品价格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的原因分析。如卢峰等(2009)认为全球经济的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引发的资源性商品需求激增以及金融投机炒作可能推动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的关键性因素。二是单个资源性商品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如梅孝峰(2001)对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分析。三是大宗商品价格的同步运动及其成因分析。如Pindyck(1990)和Byrne(2011)认为宏观经济和市场风险偏好是导致商品价格同步运动的重要原因。四是资源性商品价格(指数)和宏观价格数据之间的互动关系分析。如张翼(2009)基于CRB指数和我国CPI、PPI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但是,在2000年资源性商品价格集体走牛过程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不同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其中以铜铝比价关系表现的最为明显(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铜价和铝价在运行态势上是高度相关的,但两者的比价关系却从2000年到2003年的低于1.5逐步上涨到了2009年到2010年的3以上。对于不同商品在价格同步运动时的价格涨跌幅度差异,理论界的相关研究还非常少见。

从直觉上来说,不同商品价格涨跌幅度差异主要应该是不同商品的供需基本面差异所致。故本文尝试分析不同商品在需求、供给、资源稀缺等方面的差异对价格涨跌幅度差异的影响。结合所选商品的代表性以及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选取铜、铝、铅、锌、镍、锡和石油等七种商品为分析对象。

二、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涨幅差异的影响

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的定义为:价格一单位的边际变动所引发的产出变动。供给价格弹性反映了价格变动对产出的刺激作用。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大表示价格变动对产量有着较大的刺激,较小的价格变动就可以导致商品产量较大的变动。商品产量的较大变动能力有助于商品价格的稳定,即商品的价格产出弹性较大往往对应于较小的商品价格波动幅度。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较小表示价格变动对产量的刺激较小,需要较大的价格变动才能导致商品产量较大的变动。商品产量较弱的变动能力不利于商品价格的稳定,即商品的价格产出弹性较小往往对应于较大的商品价格波动幅度。供给价格弹性的公式如下:

通过计量方程Iny=aInp+c,a:供给价格弹性,c:常数项,得出的计量结果见表3。各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均为正值,符合供给价格弹性为正值的直觉判断。其中铝的供给价格弹性为最大,达到了0.6131,而石油的供给价格弹性最小,仅为0.0707。各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

为了更全面地分析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涨跌幅度的影响,本文选取2010年均价/2000年均价比值P、2000-2010年期间内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比值P_D、2000-2010年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比值P_N和2007-2010年均价/2000-2003年均价比值P_KN等4个指标来度量价格涨跌幅度。这四个比值的具体数值见表4。供给价格弹性和四个价格比值的带回归直观图见图2。从直观图上可以看出供给价格弹性和4个价格比值均为负相关,即供给价格弹性越大,价格涨幅越小。这也部分验证了“供给价格弹性较大有助于减少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的说法。

为了进一步分析供给价格弹性对价格的影响,以供给价格弹性为自变量分别对4个价格比值进行计量回归,计量结果见表5。4个回归系数均为负值,更进一步支持了“供给价格弹性较大有助于减少商品价格的波动幅度”的说法。其中对P_D(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以及P_N(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而对P(2010年均价/2000年均价)和P_KN(2007-10年均价/2000-03年均价)则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这说供给价格弹性对峰值类(P_D为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P_N为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的价格比值影响的显著性更强。

三、需求收入弹性对价格涨幅差异的影响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的定义为:收入一单位的边际变动所引发的需求变动。除了少数吉芬商品外,绝大多数商品的消费数量都是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的,即需求收入弹性多为正值。从直觉上来看,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越大,意味着商品的需求变动随收入变动的幅度就越大,需求变动幅度越大,将导致价格波动幅度越大。需求收入弹性的公式如下:

通过计量方程Inq=bIni+c,b:需求收入弹性,c:常数项,得出的计量结果见表8。7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其中铝的数值最大为0.6793,石油最小为0.1763,且7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

为了更清楚的分析需求收入弹性对价格的影响,参照供给价格弹性,分别画出需求收入弹性和4种商品价格比值的直观图(见图3)以及计量结果(见表9)。直观图显示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比值之间呈负相关,即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商品,价格涨幅越小。这似乎显示人们在消费大宗商品时倾向于增加价格涨幅较小商品的需求。直观图上的结果显然同需求收入弹性越大的商品往往对应于较大价格波动的直觉判断相背离。

从计量结果来看,虽然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但仅有P_D(最高日价格/最低日价格)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其余均未通过10%显著性检验。因此,从计量结果来看,难以明确地支持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之间一定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四、供给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

前面对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的计量分析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两者的数值中均是铝最大,石油最小。加之,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波动幅度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并未通过计量方程的检验。为此,有必要通过分析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寻找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变动负相关的原因。

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的直观图见图4。从图4可知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呈正相关,即供给价格弹性高的商品往往需求收入弹性也较高。按照计量方程ied=b*pes+c的计量结果见表10。回归结果也显示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正相关,且系数和常数项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为0.764445。7种商品的产出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即存在着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进行资源性商品边际消费时会倾向于选择较多的消费供给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这很可能源于资源性商品多为初级商品,其购买者多为制成品加工商,其需要寻找供给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来获取竞争优势。因此,需求收入叹息和价格涨跌幅度之间的负相关也很可能受产出价格弹性和价格涨幅幅度之间的负相关影响所致。

五、储采比对价格涨跌幅度的影响

从前文可以看到,铝的产量消费量在七种商品中位列第一,而价格涨幅却位列末尾。产量消费量位列第一和铝的供给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位列第一相一致。为何铝的供给价格弹性会那么大呢?铝和其他七种商品都属于可耗竭性资源商品。对于这类商品而言,商品的储量开采比值(简称储采比,Ratio of reserves to production)可以看作是一个度量商品中长期供给能力的指标。

7种商品从2000-2009年的储量、年开采量以及储采比分别见表11-表13。综合表11-表13可以看出,铝的储采比远远高于其它商品的储采比。除锡之外的其它商品的可开采储量在样本期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绝对意义上的因资源有限而约束经济发展的情况还远没有到来。

关于储采比是否是一个合适的度量资源稀缺程度的指标,存在着不同的看法。OECD认为储采比非常适合作为反映矿产资源稀缺程度的指标,而加拿大的CANMET Mining and Mineral Sciences Laboratories则认为储采比不是一个合适的反映资源稀缺性指标①。本文将利用除黄金之外其它七种商品的储采比平均值对供给价格弹性进行计量回归来分析其是否适合作为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指标。具体的计量结果见表14。计量结果显示储采比和供给价格弹性正相关,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认为储采比能较好的反映资源类商品稀缺程度。

利用除黄金之外其它七种商品的储采比平均值分别对4个价格比值做回归的计量结果见表15。四个回归系数均为负值,且对P_N(最高年均价/最低年均价)和P_KN(2007-2010年均价/2000-2003年均价)的回归系数均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从计量结果可以得出商品的储采比较大会抑制商品的价格上涨,而储采比较小则有助于商品的价格上涨。即资源性商品的稀缺程度越高价格涨幅越大。

六、结论

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四点结论:(1)7种商品的产出价格弹性以铝的数值最大,石油最小;且产出价格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负相关,这一结论符合直觉判断。(2)7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同样以铝的数值最大,石油最小;从直观图来看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负相关,但计量结果显著性不强;且这一结论也同直觉判断相背离。(3)产出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很可能源于资源性商品多是初级商品,其购买者多为制成品加工商其处于追求竞争优势的目的而倾向于多购买产出价格弹性更大的商品。这也很可能是导致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涨跌幅度负相关的重要原因之一。(4)储采比是一个合适的资源稀缺程度的度量指标,储采比和价格涨跌幅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储采比也是决定资源性商品产出价格弹性大小的重要约束条件。

注释:

① 原文中的指标并不是储采比,而是可开采储量和需求量的比值。但实际上,很多矿产资源商品的消费中有一小部分是废旧同类商品而不是由矿石提炼出来的。因此,储采比更适合作为资源稀缺程度的度量指标。

参考文献:

[1] 梅孝峰.国际市场油价波动分析[EB/OL].http://.cn/article.asp?articleid=6375.

[2] 卢峰,李远芳,刘鎏.国际商品价格波动的中国因素——我国开放经济成长面临新问题[J].金融研究,2009(10).

[3] 张翼.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与中国物价变动的关系研究——基于CRB指数的实证分析[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1).

[4] Robert S.Pindyck and Julio J.Rotemberg. The Excess Co-Movement of Commodity Pric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90,100(403):1173-1189.

[5] Joseph P.Byrne,Giorgio Fazio,Norbert M.Fiess,Primary Commodity Prices:Co-Movements,Common Factors and Fundamentals,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No.5578.Feb 1,2011.

Production,Demand,Scarcity of Resources and Resource Commodities Price

QIN Yuan1, MAO Jian2

(1. School of Business and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China;2. School of Administration,Shanghai Mar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1306,China )

需求价格弹性范文4

内容摘要:本文对管理经济学中的三种弹性理论:需求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需求弹性的概念、内涵以及外延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研究,运用弹性理论思维方法和理论工具探讨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其中,在企业确立主要竞争对手方面虽然有更简单直观的方法来获得,但是以弹性理论等思维方式出发来探讨这个问题也为企业管理活动提供了另外的一种解释,同时也是理论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新尝试。

关键词:弹性理论 管理决策 运用

需求弹性及其相关原理

弹性是指当自变量X发生一定量的变化会引起因变量Y发生多大的改变。弹性描述的是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反应或敏感程度。同样,需求弹性是指需求量(因变量Q)相对于其影响因素(自变量X)变动的反应或敏感程度。简单来说,就是需求变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其影响因素变动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式中:Ex表示需求弹性系数;Q表示需求量;Q表示需求变化量;X表示影响需求的某一经济自变量;X表示某一经济自变量的改变量。

根据经济变量的不同,可将需求弹性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一) 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变动1%会引起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它是价格变动百分比与需求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 %P表示价格变动百分比;%Q表示因价格变动而引起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Ep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其中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比值,取值为负,这表明对某种a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的互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当价格上升会引起该商品需求量的减少。反之,当价格降低会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举例加以说明,当Ep=-2.5时,表示当价格上升或降低1%,会引起需求量减少或增加2.5%,习惯上通常取Ep的绝对值来表示需求价格弹性。

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需求价格弹性又分为富有弹性(Ep>1)、缺乏弹性(Ep1为弹性需求,Ep=1为单元弹性需求,其它情况E∞和Ep=0为非弹性需求。对于不同的物品而言,价格的变化对需求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可用价格需求弹性系数Ep来描述需求(销售)随价格变化的相对幅度大小。当|Ep|>1时,价格下降会导致总收益增加;当|Ep|

(二)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收入变动1%会引起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它是收入变动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I表示收入变动百分比;%Q表示因收入变动而引起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EI表示收入弹性系数。收入弹性系数的取值范围为(-∞,+∞)。

根据需求收入弹性系数的大小,需求收入弹性又分为以下五类:

1.收入富有弹性(EI>1),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且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大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高档消费品和耐用消费品一般属于这一类商品。

2.收入单位弹性(EI=1),表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而增加,需求量增加的百分比和收入增加的百分比是一样的。这意味着这种商品的消费支出占消费者收入的百分比保持不变。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有人做过统计分析,认为衣服就是一种接近单位收入弹性的商品。

3.收入缺乏弹性(0

4.收入无弹性(EI=0),表示某种商品需求量不随着消费者收入变化而变化,这表明消费者对这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基本上是固定的。食盐属于这种类型,也就是说人们不会因为食盐价格的降低或上升而增加或减少对它的消费。这类商品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属于生活必需品,并且这种商品在人们的消费中是一个常量。

5. 收入负弹性(EI

(三)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是指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 1%,会引起其它商品需求量变动百分之几。它是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Px表示某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Qy表示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Ec表示交叉弹性系数,其取值范围为(-∞,+∞)。

根据需求交叉弹性值,可以把商品分为替代品(Ec>0)、互补品(Ec0,表示 x、y两种商品之间是替代关系,即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或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提高或降低。这时一种商品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按同一方向变动。例如,猪肉提价后,使它本身的销量减少,而它的替代品牛、羊肉需求量增加。反之猪肉价格降低,它本身销量增加,而它的替代品牛、羊肉需求量减少。Ec

需求弹性理论在企业决策中的运用

(一)商品定价

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认为,对于需求价格富有弹性的商品,其销量或需求量的变化速度要大于其价格的变动速度。因此,对于该类商品,企业采取低价策略,就能提高产品销量,增加企业收入。此时,企业如制定一个较高的价格,不但不能增加企业收入,相反还会引起销量减少,减少企业收入,与企业经营的初衷相去甚远;对于需求价格缺乏弹性的商品,企业应该制定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就能扩大销量,增加企业收入。此时,企业如制定一个较低的价格,就会减少企业销量,降低企业收入。对于需求价格单位弹性的商品,企业应该维持现有价格不变。

不过,上述是在假定消费者预算约束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探讨的,是从消费者与消费品直接作用关系的角度来考虑的。另外,还可以从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来考虑商品定价问题。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商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而且直接决定着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在许多要考虑的因素中,需求交叉弹性对商品价格制定有较大影响,企业制定价格时需要仔细考虑。如果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其中有替代品或互补品,那么在制定价格时,要考虑替代品或互补品之间的相互影响。 就其一种产品而言,降低价格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但其互补品销售量会因此迅速扩大,导致企业总的利润增加,这样的降价还是值得的。当替代品或互补品分别在不同的企业中生产时,企业决策又要有所不同。这可分为四种情况:

1.当与本企业商品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价格下降时,合理的价格策略是维持原价或相应提价。因为互补商品降价会带动本商品的需求的上升,所以维持原价或适当提价不会影响到本商品的销售,从而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

2.当与本企业商品有替代关系的商品价格上升时,合理价格策略应是维持原价或相应提价。维持原价可以吸引替代商品原来的购买者,另外,只要提价的幅度小于替代商品的提价幅度,仍然可以争取到新的购买者。

3.当市场上本企业产品替代品价格下降时,合理的价格策略是保持同步下降。这样可以避免因本企业商品需求量减少而丧失市场。

4.当与本企业商品有互补关系的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合理的价格策略是适当降价。由于互补商品提价将会使其需求量下降,从而对本商品的需求量也会下降,所以适当降价的做法也是为了阻止需求量的下滑。

(二)产品开发

产品开发不单是市场驱动的,因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如果开发成本过高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可以考虑从弹性的角度来开发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对于收入弹性大的商品,这里是指高档品,其需求会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大幅度提升。在预期国民收入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应积极开发收入富有弹性的商品,当预期国民收入有所降低时应积极开发收入缺乏弹性的必须商品。这样企业经营受市场经济因素波动的影响就会较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当市场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企业都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比如,企业从事高档品开发,会因国民经济情况的不景气而大幅度减少其销量,从而降低企业收入水平;相反,企业从事低档品开发,会因国民经济的好转而大幅度减少其需求,消费者因收入水平的提高转而购买高档品,从而大大降低企业的盈利水平。因此,合理的产品开发策略应该是:从事高利润的产品生产和销售与一定比例的低档品或高档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行有机结合。

(三)确立主要竞争对手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与外界进行各种交流活动,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会对外界产生影响并发生作用。在同一市场上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必然会存在竞争对手,其活动必然会对其它企业造成冲击。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理论,当一家企业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时会导致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销售量的增加,反之一家企业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时会导致其它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销量的减少。因该家企业价格的变动而引发的其它企业销量变动的幅度越大,说明该企业与另一家或多家企业之间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而变化幅度最大的企业则为该企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即交叉价格弹性系数高于1的企业。从交叉价格弹性理论的分析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市场竞争策略制定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凸显本企业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存在的差异,向目标市场诉求产品与其它产品独一无二的特性。这不仅是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也是企业与企业之间智慧的较量。

参考文献:

1.王冰.市场需求弹性理论及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经济问题[J],2002(1)

2.陈树文.需求弹性理论在市场营销中的运用.科研管理[J],2002(5)

3.耿永志,刘凤军.试析经济弹性理论在经济决策中的运用.武汉化工学院学报[J],2005(3)

4.范英杰,田敏.基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旅行社定价问题研究.社会科学家[J],2006(2)

需求价格弹性范文5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

人教版《经济生活》第15页第二段指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教材此处所指的需求弹性是指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需求对商品本身价格变动的反应尺度,它等于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式中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值,P和Q分别表示原有的价格和需求量,P和Q分别表示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设P1和P2分别为变动前后的价格,Q1和Q2分别为变动前后的需求量,则上式可具体化为

【典例剖析】

例1:(2010年高考广东卷24)图5、6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

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答案:D

由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往往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急剧增加,说明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而高档耐用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的迅速增加,说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大。因此,两种商品相比较,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③错误,④正确。

例2:(2013年福建泉州市一检26)下图中商品甲、乙代表两类互不关联的商品。当它们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其需求量Q发生如下变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A.如果经济整体不景气,则甲商品的生产受到冲击较小

B.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乙商品的生产

C.甲商品的价格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呈反方向变动

D.乙商品的价格与销售该商品的收益呈反方向变动

答案:C

剖析:

可知:商品甲|Ed|﹥1,富有弹性;商品乙|Ed|﹤1,缺乏弹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经济整体不景气,弹性大的甲商品的生产受到冲击也较大;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弹性大的甲商品更适合扩大生产。因此,A、B两项不正确。

商品甲|Ed|﹥1,富有弹性,意味着商品甲在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增加超过百分之一,于是这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或购买总支出)就会增加。因此,甲商品的价格与购买该商品的支出呈反方向变动。而商品乙|Ed|﹤1,缺乏弹性,乙商品的价格与销售该商品的收益呈相同方向变动。所以,C正确,D错误。

【理论拓展】

1.依据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即Q/P为负数,故Ed的值为负。为了方便起见,西方经济学一般都用绝对值来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根据需求的价格弹性值的大小,高中《经济生活》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三种较常见情形:

(1)当|Ed|﹤1时,表明商品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曲线的特点是较陡,斜率较大(如右图曲线A)。从产品的性质来看,生活必需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小,符合这种特点。

(2)当|Ed|﹥1时,表明商品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曲线的特点是比较平坦,斜率较小(如右上图曲线B)。从产品的性质来看,高档耐用品、奢侈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较大,符合这种特点。

(3)当|Ed|=1时,表明商品单元弹性,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在几何图形中,具有单元弹性的需求曲线表现为直角形的双曲线(如右图,X轴为需求量,Y轴为价格)。

2.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值的大小与该商品的销售总收益(或购买总支出)是密切相关的。

(1)当|Ed|﹤1时,意味着商品在价格上升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减少不到百分之一,于是这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或购买总支出)就会增加;反之,在价格下降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增加不到百分之一,这种商品的销售总收入(或购买总支出)就会减少。这表明当|Ed|﹤1时,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销售总收益(或购买总支出)呈相同方向变动。

(2)当|Ed|﹥1时,则情况相反了,这时候降价能使销售总收益(或购买总支出)增加,而涨价却会使销售总收益(或购买总支出)下降。这表明当|Ed|﹥1时,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销售总收益(或购买总支出)呈相反方向变动。

(3)当|Ed|=1时,则意味着价格变动并不影响商品的销售总收益(或购买总支出)。

因此,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是厂商制定价格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因为它决定着厂商收入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若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可以增加厂商的收入;若商品的需求是富于弹性的,那么提高价格反而会减少厂商的收入。

二、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人教版《经济生活》第15页第三段指出:“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西方经济学用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来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水平对相关商品(包括替代品和互补品)价格变动的反应尺度。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等于一种商品需求变化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值,用公式表示就是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答案:D

【理论拓展】

根据商品之间是互补关系或是替代关系,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值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如下图):

1.当商品之间是互补关系时,相关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的变动方向是相反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负。比如照相机和胶卷是互补关系,照相机的涨价会引起对胶卷需求的减少。

2.当商品之间是替代关系时,相关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的变动方向是相同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值为正。比如牛肉和羊肉是替代关系,牛肉涨价会促使人们增加对羊肉的需求。

三、需求的收入弹性

人教版《经济生活》第17页第二段指出:“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和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需求的收入弹性就是表示需求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尺度,它等于某商品需求变化的百分比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百分比之比值,用公式表示:

式中Ei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值,Q和I分别表示原有的需求和收入,Q和I分别表示需求和收入的变动。

【典例剖析】

例4:(2012年高考安徽卷2)下图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

答案:B

剖析:

本题考查商品的需求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即需求的收入弹性。通过读图可知,在其他因素不变时,随着收入增加,对A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故①正确,②错误。从图示的纵坐标看,OM1、M1M2、M2M3的距离大体相等,即收入的增加呈等量趋势;相对应的横坐标中,OX1、X1X2、X2X3的距离逐渐缩小,即需求量的增加呈递减趋势。这表明消费者对A商品的需求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但需求的增加率低于收入的增加率。可见,A商品0﹤Ei﹤1。因此,③错误,④正确。

【理论拓展】

不同的商品,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值的大小是不同(如下图):

1.必需品,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但需求的增加率低于收入的增加率,因此0﹤Ei﹤1。从历史上看,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的提高,食物的开支一般也增加,只是食物开支占收入的比例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这就是著名的恩格尔定律。

2.奢侈品,如化妆品、首饰之类的商品,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提高,而且需求的增加率超过收入的增加率,这种商品的Ei﹥1。

3.低档品,消费者对这种商品的需求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反而下降,这种商品的Ei﹤0。

需求价格弹性范文6

关键词:需求交叉弹性;农产品;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1002202

长期以来,造成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很多,原因除了农业生产周期较长,农业生产者和经营者难以按照农产品市场供求及价格信息及时、灵活地安排和组织生产与经营活动外,最重要是面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较大。若增加农民收入,主要途径是稳定地提高农产品价格,农业发展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农产品价格政策。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交换价格的不合理性是导致资源配置状况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而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决定的。在我国,不同地区农产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虽然有很大区别,但从总体上看,这个数值普遍偏高。农产品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居高不下,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农业发展中都面临的问题,即传统农业向混合的多种经营农业转化阶段,和向专业化、现代化的商品农业发展阶段都面临的问题,但在我国特别突出,曾引起农业部的高度重视,造成的影响也颇为深重。

1 需求的交叉弹性

农产品的需求量受相关商品的价格影响相当大,因此有必要在上述需求弹性的基础上引进需求的交叉弹性的概念。假定其它的因素(如商品的可替代性、商品的用途的广泛性、商品对于消费者生活的重要意义等等)都不发生变化,仅仅研究一种商品(譬如说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和它相关商品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假定农产品X的需求量QX是它的相关农产品Y的价格PY的函数,便得出下列需求的交叉弹性的表达式:eXY=dQX/QXdPY/PY=dQXdPY·PYQX,这里的eXY则称为当农产品Y的价格发生变化时的农产品X的需求的交叉弹性系数,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有正有负,当它为正时,一般是某种农产品的替代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当它为负时,一般是某种农产品的互补品的需求交叉弹性。这里我们所分析的两种农产品属于前一种类型,也就是说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

2 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的理论模型

2.1 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

由于我们只研究农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因此这里得出的弹性的数值都是正的。根据前面关于弹性的性质,替代程度越大的两种农产品,他们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2.2 较高的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会对农民产生的影响

当Y的价格降低或者提高一个很小的量的时候,会引起农产品X的需求量很大的一个变动;反过来也成立,即当农产品X的价格降低或者减小一个很小的幅度时,也会引起农产品Y的需求量的一个很大变动。这里,后一种情况的图样暂时没有给出。在同一个地区范围内,这一弹性较高会对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起到相反作用,甚至有可能在总体上产生负面效应。我们来举个例子看一下:假设在中国的湖北省水稻主产区同时生产早稻和晚稻两种可替代性相当强的粮食作物,我们来分析对晚稻进行财政补贴使之降价后会出现的情况。用QX,PX分别表示早稻的需求量和价格,用QY、PY分别表示晚稻的需求量和价格,对晚稻也就是农产品Y实行财政上的补贴后即得到下图。

图1 早晚稻的需求量和价格比较图中,①为两种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②为早稻(农产品X)的单一的需求曲线,③为晚稻(农产品Y)的单一的需求曲线。由于早稻和晚稻同属需求弹性较低的农产品,价格变化不会引起自身需求量的多大变化,因此①和②均比较陡峭。阴影部分代表财政补贴。当对晚稻实施财政补贴之后,晚稻的价格从PY1降到PY2,则在③上,早稻的需求量迅速由QX1降为QX2,但是早稻的价格不会因此改变,还是PX1。在③上,晚稻的价格由PY1下降为PY2以后,其需求量相应地由QY1上升到QY2。现在来看一看这样变化后这一地区(假设农产品只有早稻和晚稻)农民的总体利益是否增加了:首先,种植晚稻的农民收入由PY1·QY1变为PY2·QY2(这里暂不考虑其他成本),我们发现,后者比前者略小,如果没有财政补贴,种植晚稻的农民的利益是受损的;其次,种植早稻的农民收入由PX1·QX1直接下降为PX1·QX2,这个下降是极为明显的,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要使这一地区总体上从财政补贴带来的收益中获益,财政补贴的阴影部分必须很大,才能弥补早稻和晚稻农民的损失。但是由于财政补贴只针对晚稻农民,所以整体上看这个措施是不划算的。

3 对我国部分省市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的考察

3.1 需求交叉弹性的考察

笔者重点对我国辽宁、山西、浙江、安徽、湖北等五省的主要粮食品种分别进行需求交叉弹性分析。选取浙江省最主要的两种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来说,受需求减小的影响,2007年全省水稻播种面积减少142.8万亩,比上年下降139%,而同期由于农业补贴、丰产丰收和农业税费微调等原因全省的小麦平均价格仅下降了2.58%,通过对这一时期水稻播种面积减少和小麦价格降低的相关性估计,认为这两种变化的相关系数在77%以上。根据需求交叉弹性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求交叉弹性的值大致为13.9%2.58%×77%≈4.15。

利用类似的方法,对辽宁省也选取两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大豆进行考察,得出这两种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6.25;对山西省的两种主要农产品小麦、玉米进行考察,得出这两种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为10.13;对湖北省的三种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玉米进行考察,得出这三种农产品的平均需求交叉弹性为8.56(根据两两需求价格弹性的和除以3计算得出);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小麦、双季稻、中稻、玉米、大豆、甘薯进行考察,得出这六种农产品的平均需求交叉弹性为9.07(计算方法是:先两两计算需求价格弹性,用六个弹性相加除以六得出)。比较上述五个省份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数据,浙江省最小,其余四省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辽宁、湖北、安徽、山西。

3.2 从考察中得出的结论

在上述考察中,笔者认为靠近东部省份,其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较低,而位于中西部的主要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则普遍偏高。其中山西省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其需求交叉弹性竟然达到10.13,也就是说当地小麦价格降低1个百分点,将会相应引起玉米的销售量减少10个百分点,继而玉米的播种面积和玉米种植户的收入也会减少至少10个百分点。这是山西省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山西境内煤炭资源丰富,收入长期低迷的农民转移至工矿行业,使需求交叉弹性更加高起。中部省份如湖北、安徽则是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这一弹性居高不下。但是,即使是浙江省,其4.15的需求交叉弹性在世界范围内仍然偏高。而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弹性都小于1。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总体上偏高,并且东中西部的数据还很不平衡。

4 原因探析

4.1 发展中国家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普遍偏高的原因

农产品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偏高,使得农民面临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增大,意味着农民在决定生产某一农产品时风险增加,对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个很沉重的打击。并非是巧合,除了我国以外,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巴西和非洲大多数国家的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都比较大。发展中国家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种类单一,且种植面大,耕作农民多,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受到严重打压。但也存在很多间接原因,主要有:

(1)发展中国家农业中,传统部门与现代部门并存,但是,传统农业占绝对优势地位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典型特征,传统农业部门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传统的生产组织、土地制度和耕作技术;

(2)发展中国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比较薄弱,如在中国西部农村有很多地方甚至夜晚从未使用过电灯照明;

(3)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大量文化素质较低的农业人口的存在,他们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墨守成规,从不去挖掘其他农产品的潜在收益,也没有从农村转移出去的想法;

(4)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存在土地相对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使农业成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过剩,地租水平较高而劳动力的报酬很低,使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低落,也间接导致了农产品之间需求交叉弹性的居高不下。

4.2 我国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偏高的主要原因

以上是就世界范围内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来看,笔者认为其偏高的原因就地区而言不尽相同,但都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农业历来是深受不稳定的自然环境和经济上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价格波动幅度又极大。在农产品短缺的情况下,农产品的价格会剧升,按理对农民是有好处的,但是由于农村人口过于庞大,我国农产品首先要满足自给性消费,剩余产品才会进入市场交易。在欠收的情况下,农民可能不会有剩余产品出售,因而产量下降、价格上升对农民而言是没有多大收益的;在丰收的情况下,剩余产品过多,价格会剧降,丰收后农民依然处于贫困。这对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很大打击,遏制了其进行农业方面的创新能力,也间接造成品种单一和农产品需求交叉弹性的偏高。

(2)在中国农村,由于公共基础薄弱和教育水平的滞后,市场经济体制还远远没有建立起来,绝大多数农民生产观念受传统影响很大,缺乏商业敏锐性,没有脱贫的要求。在资金和技术缺乏时如此,即使有了资金和技术也不会合理利用。因此他们的生产往往不是以市场为导向,甚至有可能以行政为导向,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其需求交叉弹性偏高是理所当然的。

(3)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教育水平低和农产品品种单一的情况下,中国乡镇政府机构是带动农村脱贫致富,引导农民改进生产观念,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强农村教育程度,合理利用资金和技术,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等的中坚力量。这就要加强地方政府自身的建设,尤其是提高执政水平,完善监督机制,现象,使乡镇政府机构真正变成为广大农民服务的机构。

4.3 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原因

这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上一篇体育设施

下一篇课堂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