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苦读范例6篇

欧阳修苦读范文1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2、欧阳修借阅典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3、陶弘景菜园求学

欧阳修苦读范文2

首先,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人生活的范围有限,但当他打开一本书,时间,空间便再也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体会陶渊明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体会世界经典名着《巴黎圣母院》,使我们在寻觅美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体会《拉提琴的小女孩》,品味出了妈妈那伟大而又无私的母爱。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读书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所以视野开阔到整个宇宙,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其次,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有着“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醉翁——欧阳修,四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因此,家里非常贫穷没有金钱资助他上学,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要求祖母用树枝在地上写字来教他认字。稍长大后,他认识到只靠祖母那一点知识是不够的,于是便向士人借书来读,为了更好的学习,有时,还趁机会抄下来读。唯读书是务,自幼赋诗文字,下笔如成人。欧阳修的童年是这样度过的,虽然命运对他很不公平,但是他通过读书来改变了看似不可改变的命运。如果,欧阳修面对不公平的命运,常常自怨自艾,那么他就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如果欧阳修不是认同读书能够改变命运的看法,那么,他就不会少年刻苦学习,更不用说唯读书是务。可见知识改变命运,读书成就未来。

再次,读书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辉煌的人生。从古至今,上学读书都是必不可少的人生阶段。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因勤奋读书而具经天纬地之才,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周恩来总理发宏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今天科技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势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在努力读书,这些都是为了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以致毕业后能有一份好工作,进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报效祖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正是因为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才让读书实现自身的价值,创造辉煌的人生。

欧阳修苦读范文3

摘 要:欧阳修取号“醉翁”,不仅流露了他当时的惆怅、失望情怀,同时也寄托了他等待复出、施展抱负的期待,而且结合北宋历史大背景来看,此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迎合统治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这么一种控制文人的心态。所以透过“醉翁”这一别号,我们可以窥见欧阳修当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北宋王朝渐趋衰弱的命运。

关键词:欧阳修;醉翁;内心世界;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 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江西吉安永丰人,北宋卓越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唐宋家之一。自古文人、士大夫喜欢在自己的名和字之外给自己取别号,宋代士大夫取号大致是因为仕途多艰、玩世不恭、追求理想、崇尚隐逸。而欧阳修取号“醉翁”,不仅流露了他当时的惆怅、失望情怀,同时也寄托了他等待复出、施展抱负的期待,而且结合北宋历史大背景来看,此号也有迎合统治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这么一种控制文人的心态。所以透过“醉翁”这一别号,我们可以窥见欧阳修当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北宋王朝渐趋衰弱的命运。

一、掩盖内心的惆怅、失望情怀

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被贬滁州,经历人生中的第二次贬谪。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里,欧阳修致力于政务,并创作了《醉翁亭记》、《啼鸟》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并仔细研读其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这位文坛领袖自号“醉翁”的弦外之音。

欧阳修生活的北宋中期正处于积贫积弱、盛极而衰的转折时期,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经济、政治面临严重危机,豪强、宦官欺压百姓,兼并土地,百姓过着 “釜无糜粥度冬春”(欧阳修《食糟民》)的痛苦日子。出身孤寒的欧阳修,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参加科举考试,怀着一种强烈的自任以天下之重的入世精神,急切地希望改变时弊,扭转北宋王朝走向衰败的命运,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欧阳修这种狂热的淑世情怀,在被贬滁州,经历“庆历新政”革新的失败、政敌的诬圉和张甥案对他心灵的打击后,已转变为对王朝统治淡淡的失望、惆怅之情。

我们可以从其作品中看出欧阳修当时愤慈不满的情绪。如《题滁州醉翁亭》诗中写道:“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山花徒能笑,不解与我言。惟有岩风来,吹我还醒然。”明知年仅“四十未为老”,却言“年又最高”并自号曰“醉翁”,这就使怅然有怀的醉翁形象跃然眼前。再如《啼鸟》:“我遭谗口身落此,每闻巧舌宜可憎。春到山城苦寂寞,把盏常恨无娉婷。花开鸟语辄自醉,醉与花鸟为交朋。花能嫣然顾我笑,鸟劝我饮非无情。身闲酒美惜光景,惟恐鸟散花飘零。可笑灵均楚泽畔,离骚憔悴愁独醒。”也流露出了作者的一种苦闷情怀。

所以“醉”是欧阳修为了麻痹因险恶的政治斗争所受到的伤害,掩盖内心的惆怅、失望情怀,同时也透露出他力图排解忧患心情的一种面貌。

二、等待复出、施展抱负

欧阳修被贬滁州,号“醉翁”时,虽然内心很不平静,对王朝统治淡淡的失望之情已见端倪,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自己的理想抱负,对于前途仍然寄托着希望,充满着期待。所以他在偏僻的滁州,仍然勤政务本,励精图治,爱其地,悯其民,躬亲力行,为民兴利除弊,使滁州五谷丰登,百姓“喜与予游”(欧阳修《丰乐亭记》)。在《送张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诗句中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表明他身处逆境,却不甘沉沦。而且他深信“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欧阳修《戏答元珍》),纵然朝廷顽固守旧势力猖撅一时,擅权横行,但改革一定有胜利的希望。从他在滁州的这些政绩和诗文中皆可以看出欧阳修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热情和挽救北宋命运的信心。

所以此时的“醉翁”,在内心世界里对北宋统治者仍然有所期待,寄托着一种等待复出、施展抱负的希望和憧憬。

三、迎合统治者控制文人的需要

北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黄金时代,因为北宋统治者鉴于唐末藩镇拥兵横行之祸及五代各朝权臣悍将篡夺帝位之风,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一面裁抑武臣,一面优待文士,改革科举制度,增加录取名额,给予丰厚的俸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赵翼《廿二史札记》卷 25)。据说宋太祖曾立下誓碑,不许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可见宋代统治者极力讨好文人。但“崇文”政策的背后,毋庸置疑,统治者的最终目的都是维护中央专制集权,巩固统治。宋代君主希望文人士大夫在宽松、舒适的政治环境和生活环境中倾心辅弼朝廷,专心治理政事。而文人为获得更大的优待和宽容,就更加忠实于北宋王朝。统治者便能达到“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目的。

欧阳修自号“醉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便有迎合统治者 “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的心态。他在滁州留下的许多写山、写水、写花草、写游乐的诗文中有意写自己的乐而不返、醉而忘归,在《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自勉》、《永阳大雪》、《沧浪亭》、《重读祖徕集》等诗篇中透露的旷达自放、乐观向上的情怀,“醉翁”之意是在于用一种“醉态”解除仁宗心头的疑虑。尤其是“庆历新政”后守旧派指责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心头仍对文人结党营私有种隐忧。此外欧阳修在国家“内则不能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的内外交困形势下,也期盼着复出,拯救时弊,挽救北宋走向衰亡的命运。

欧阳修似醉非醉、似醒非醒,自号“醉翁”的背后却隐藏着极其复杂的内心世界。眼看着宋朝内忧外患,日趋衰落,有报国的心志,却没有施展抱负的舞台,有一种壮志难酬的郁愤,以及对北宋王朝渐感失望的无奈;但欧阳修并没有就此感到绝望,思忧的同时又对前途抱有希望;“醉”明似迎合君主“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之意,实则以天下为己任,担忧国家的前途命运而鞠躬尽瘁的一种进取精神。(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参考文献:

[1] 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国书店.1986.

[2] 脱脱.宋史[M].中华书局.1977.

[3] 洪本健.欧阳修资料汇编[M].中华书局.1995.

[4] 刘德清.欧阳修纪年录[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5] 欧阳修著.洪本健校笺.欧阳修诗文集校笺[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欧阳修苦读范文4

甘肃 通渭 马江元

摘要: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有10处连用“乐”字。可以说,这篇全文是由“乐”字统领全篇思想的。作者要表达的政治思想,全部包含在“乐”的深处。文章中“乐”的程度,从无到有,由浅入深,步步深化,形成一个“乐”的极致,吸引着读者循“乐”而进。细品其乐,表现在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定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基础;滁州极富乐趣的胜境,提供了太守“乐”此不疲的自然条件;滁州百姓丰衣足食,是太守安“乐”陶醉的社会原因。

关键词:醉翁亭记;进取;“乐”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一直以来人们称赞它风格欢快、意境优雅。前人大多评论该文连用21个“也”字,形成了一唱三叹的风韵。其实,细读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四百余字的山水游记,除连用21个“也”字之外,还有10处之多连用“乐”字。

一、乐观进取的处世态度,奠基了太守“乐”在其中的思想根源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以后写的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他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范被罢官,欧阳修不顾个人利害,愤然上书斥责有关的权臣,他因此也遭到贬谪。当时,作者也和白居易一样,“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此,在到任的路上,他写道:“阳城淀里新来雁,趁伴南飞逐越船,野岸柳黄霜正白,五更惊破客愁眠”。诗中流露出遭贬后忧不成眠的心情。

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欧阳修并没有在政治失意中沉下去。他由于出身贫困,努力仕进,曾经几起几落的磨难,成就了他的自强不息、乐观上进的处世态度。所以任职滁州期间,作者的心情是开朗的,“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所以,作者把个人的烦恼扔在一边,“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觉得“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丰乐亭记》)。故而欧阳修在《送张生》中高吟:“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离开滁州三年以后,欧阳修还深情地怀念那段被贬生涯,“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吾尝思丰乐,魂梦不在身”(《思二亭送光禄谢寺丞相归滁州》)。这种怀念当年,以苦为乐的处世心态十分罕见。由此观之,《醉翁事记》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这与欧阳修的经历和乐观心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奠基了欧阳修创作《醉翁亭记》的思想根源。

二、滁州极富乐趣的优美景色,提供了作者”乐”此不疲的客观环境

滁州位于东南隅,这里地僻民淳、山高水秀。作者在《醉翁亭记》里写滁州山景,大笔淋漓地描绘山光、水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从群山到诸峰到林壑,由远而近,尽收眼底,让读者沿途览胜,渐入佳境:“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这里有山有水,幽深秀丽,树木茂盛,流水潺潺,亭榭翼然,给游人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道出了“乐”此不疲的缘故。然后,作者把景物放到变化的时间里描绘:“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一天的朝暮变化,一年的春秋更替,各具特色,令人依依不舍。

作者面对四时更替,既不伤春,也不厌夏;秋天是高风洁霜,而非天边落日;冬天是水落石耸,而非寒风枯草。从对景色的描写中,可以流露出欧阳修的情绪:善于从大自然中领悟山光水色那纯真的美,从而排解了在政治上的失意。

三、滁州百姓的安居乐业,是作者安“乐”陶醉的主要因素

行文至此,文章并未停止在游山玩水的“乐”上,《醉翁亭记》难得之处,在于滁州百姓“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这幅安乐太平盛世的美景,道出了作者安乐陶醉于山水间的重要因素。此处虽文字不多,却起到点睛作用,给我们深入了解作品‘乐”字的含义提供了最佳的解释。

史料证明,欧阳修被贬滁州,正是宋朝开始衰退之时。就在这个封建皇帝的腐败统治鞭长莫及的东南一方,在这位具有革新思想的开明太守的治理下,他自己本身在办理政事时,又“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宋史》卷三百一十九)。因此,滁州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完全是有可能的。百姓丰衣足食的太平生活,使得欧阳修完全忘却了仕途的苦恼和艰难,思想上得到一点安慰。处身这一情景,作者的“乐”已由之前的山水“乐”升华为分享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生活的“乐”。假若对自然界山光水色的感发,只是欧阳修乐趣的表面原因和初起的触动,那么,隐藏在深处的乐趣,就是对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沉醉,所以作者深感“乐亦无穷也”。使得作者的“乐”含有了百姓成分,使得《醉翁亭记》与那些一味地寄情山光水色、自得其乐的田园山水作品有了鲜明的区别。

四、妙不可言的快乐,出自作者对“乐”进行哲理的探究

欧阳修苦读范文5

你辛苦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熟悉的儿歌是多么悦耳,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妈妈呀,你是多么得疼我和爱我。

母亲的爱的无法比拟的。欧阳修的母亲为了让欧阳修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便想方设法教他认字写字,教他知识道理,这是欧阳修的母亲表达爱的方式;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已耳熟能详,而孟母对孟子的爱也是我们能体会到的;徐庶的母亲徐母,岳飞的母亲,孔子的母亲,陶侃的母亲陶母还有佘太君的母亲,这七位历史上着名的母亲都有不同的爱的方式,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母亲,但是她我的爱是谁也不能相比的。

1999年2月7日的那个晚上,“哇哇……”一声哭声响起,我——一个弱小的女孩呱呱坠地,在您充满爱意的眼睛的关注下,我开使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你看着我感到特别欣慰。

眼看我一点点的长大,十分调皮,总是把你的东西动乱和弄脏,给你添了不少的麻烦,可每次你不打我也不骂我,总是细心的给年幼无知的我讲道理。

小学毕业那年,我在家里睡觉很晚,总是在客桌熬夜,看书背书做作业,哪知道你比我还辛苦劳累,每次看见我在书桌前睡着时,还要轻捷地把我抱在床上,给我盖上棉被,生怕我挨冻。

一直到现在,已经十三年啦,你看着我从一个无知的小孩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心里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可是你忘了这几年来你是多么的辛苦呀!

当我遇到难题时,你细心认真地教我,帮助我解决问题;当我考试没考好时,你不责备我,而是帮我一起分析考砸的原因;当我考了一个好成绩,正沾沾自喜时,你又是那个在声声告诫我不要骄傲的人;当我想要读书时,你奔东奔西向着一个又一个的书店找对我有益的文学名着,然后陪我一起阅读;当叛逆的情绪降临于我时,我不再耐心听您的唠叨,不在乖巧的讨您欢心,不再细心听你讲道理,总是觉的你太落后,不懂“超女快男”,更不懂网络知识用语,思想太老旧,从而跟你吵嘴时,你还是耐心地指导我,用和善的心来软化我,教育我……

母亲啊,你是那么的辛苦,就像文中学过的一样“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为了我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您献出了您的青春,您的那双手是那么的苍白,甚至都不能完全伸直了,可是,就是这双手,抚摸着我,陪伴着我,让我健康成长。

妈妈,我爱您!千言万语的感恩之情不知从何说起,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来报答您的!

欧阳修苦读范文6

(选自《嘉祐集》)

【注释】

①与之:同他们一起。“之”为代词。临:面对。②耻怯:以怯为耻,意动用法。③与:给予。④犹:副词,还,仍然。⑤须臾:片刻,一会儿。⑥顾:回头看。⑦康庄:宽阔平坦的道路。

【译文】

现在有三个人:一个勇敢,一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还有一个是怯懦的人。有人同他们一道走到深谷边,并且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起并跨越这深谷的,就是勇者;不能跨越的就是懦夫。”那个勇敢的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跨过深谷;那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和怯懦的人就不能。又告诉他们说:“能够跳过去的,给他千两银子;不能跳过去就不给。”那个一半勇敢一半怯懦的人追逐金钱利益,也一定能跳过去;那个怯懦的人还是不能过去。一会儿,回头看见一只凶猛的老虎向他逼来,这个怯懦的人还不等别人告诉他就立即跳起,像走宽阔平坦的大道一样跨过了深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的区分吗?只是需要用某种形势驱使他们罢了。

【知识链接】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被列入“唐宋家”。

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见当时的文坛宗主、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读了苏洵《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很是赞赏,认为其可与汉代著名文人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的二十二篇文章。有了欧阳修的赞誉,苏洵的文名自然于京师大盛,一时间,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他的文章,文人也竞相模仿其文风。正因如此,他的别集名为《嘉祐集》。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其中,一些论述军事问题的文章尤为精彩。如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对外的屈辱政策,观点十分精辟。

【阅读与思考】

上一篇革故鼎新

下一篇维生素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