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舞蹈范例6篇

形体舞蹈

形体舞蹈范文1

一、形体训练概述

狭义上的形体训练是指专业舞蹈演员进行的基本功训练,以保障在舞蹈表演中身体各部分能更好地协调统一,将舞蹈艺术提升高更高的层次。而广义上的形体训练是指为了身体各部分的协调以及身材的好看而进行的相关训练,不仅包括专业的舞蹈演员,也包括其他人。形体训练不仅仅是为了舞蹈艺术的表演,也是为了现代人追究美的需要。形体训练可塑造人们的体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并纠正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姿态。优美的姿态不仅仅能够反映出体型美,还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精神面貌与气质。

二、形体训练对舞蹈艺术的意义

舞蹈艺术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感情,诉说故事,展示人体美的艺术。因此形体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舞蹈艺术的水平和质量的好坏。可以说,形体是舞蹈之母,没有形体就没有舞蹈。所以要想从事舞蹈艺术,就必须刻苦进行形体训练。形体训练不仅能搞让舞蹈演员将自身的舞蹈技艺发挥得淋漓尽致,也能塑造演员本身的体型,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充满自信。形体训练是舞蹈的生命,也是舞蹈演员的生命,它以动态的形式,以人类自身的美,结合人类的情感,通过先天的身体形态表达出来。演员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手势,都是舞蹈的生命,而这种生命,只有通过不断的形体训练才能延续,才能生生不息。

三、形体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形体训练对舞蹈艺术意义重大,必须进行专业的训练,但是目前的形体训练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第一,培训机构不正规。由于目前舞蹈培训需求大,市场上出现了大量的舞蹈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设置简单,有的只有几个学过舞蹈的老师任教,为了迅速赚取经济利益,他们往往拔苗助长,进行简单的强化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带有伤害性质的训练,达到能够进行相应舞蹈动作的形体训练。由于缺乏培训资质,这些机构在经济利益面前忽视形体训练的客观规律,导致形体训练脱离实际。第二,形体训练方式出现偏差。大部分人往往认为在儿童时期是形体训练的最佳时间,因此会强迫儿童进行大量形体训练。这样会导致儿童原本就没有发育完全的骨骼结构出现扭曲。在身体发育成型之后留下后遗症。导致后期的形体训练无法进行。同时,一些舞蹈培训机构的形体训练也不够标准。出现许多错误的方式方法,导致形体训练功亏一篑。

四、形体训练应该注意的问题。

形体舞蹈范文2

[关键词]舞蹈 抒情性 形体性 赏析 经典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生活在神州大地上的人们千百年来创造出来的艺术精华,它记载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在真切动人的视觉形象艺术――人体律动的舞蹈中,映照出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经艺术加工、提炼的舞蹈,其主要表现手段是以人的形体动作,在凝重的或轻快的节奏中,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状态,用表述人类心灵的“动态语言”来反映时代的人与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形体动作、律动节奏和内心情感,就是舞蹈的三个基本要素,关键的要素是内心情感。那么,究竟如何从民族舞蹈的抒情性和形体性特征中来赏析民族舞蹈,促进舞蹈经典赏析教学呢?

一、从舞蹈的抒情性来赏析民族舞蹈经典

艺术离不开情感!任何艺术都有其抒情性,没有不抒发感情的艺术。就象当代美国的美术家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的“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在各种艺术表演形式中,舞蹈是最抒情的,我们评价舞蹈是好是劣,不应只看它的舞姿是不是优美,线条流畅与否,音乐是不是悦耳、谐调,还要看这个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形式能否舞出内心情感,情感表达是不是丰富、深邃。

“如果世界上有艺术而艺术也有目的的话,就在于表现、说出人类灵魂中的真实,说出那种无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的秘密”(俄国作家托尔斯泰《阿尔别特》)。舞蹈正是这种注重表现人的情感、精神风貌、胸襟抱负、理想憧憬等丰富内心世界的艺术。舞蹈的艺术效果是以人的肢体动作来展示人的内心世界,以外在的形象抒发内在的内心情感。因此我认为舞蹈是激情的产物,情感是艺术的内在属性。

古人对舞蹈艺术的描写中,也十分强调其抒情性。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就指出舞蹈的动因:“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古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乎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赵人毛苌传语)。”认为“情”是舞蹈的基础,也就是说舞蹈是人的情感在十分激动时的表现形式,“人心之动,物使之然”,当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动情的时候,就想把它说出来,说不出来的时候就想唱,认为唱还不能表达的时候就想舞,于是一个激情的舞蹈就产生了。因此“情”是舞蹈的外在表达形式也是舞蹈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如何从舞蹈的抒情性特征出发赏析民族舞蹈经典并引导教学,笔者曾就《俺从黄河来》的舞蹈片段的教学排练中做过实际尝试。笔者把学员排成三角形阵队,让学员学习的一组动作是屈膝、弓腰、双臂后背向前行走,两步一个单腿跪地。刚开始学习时,学员只是单纯的模仿动作,无法理解动作的内涵,反反复复作了好多遍都达不到该舞蹈所反映的基本内涵。后来笔者做了如下强调:这个舞蹈所表现的是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他们渴望新的生活,又舍弃不了那片生他们、养他们的贫脊的黄土地,这个动作是挣扎、呐喊的一种情绪的渲泄。在这样的启发下,学员们排练进入情感投入,把情感寄托在一个劳动人民身上,把换气和呐喊,用身体最大力度的表现出来。音乐停了,学员们也很激动,他们说:“刚才我们体会到了自已不是一群学生,而是一群向往新生活、挣脱传统束缚的劳动人民,他们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的心里。我们只要明白,只有用心去跳舞,才会真正感动观众。”所以,舞蹈不但是要“形”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心”动。只有真正领会舞蹈中的“情”,才能准确抓住舞蹈的形;没有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舞蹈最耀眼的光彩,这些从许许多多成功的舞蹈作品都可以得到证明。

福建省民间歌舞团于1959年首演的女子群舞《走雨》,是表现一群农村姑娘手打雨伞去赶集,途中遇到暴风雨,她们顶风抗雨,顽强前进,后来雨过天晴,又兴高采烈继续赶路的情节。这个舞蹈是从情节和人物内心情感变化的需要出发,以莆仙戏中富有特色的“车肩”、“碟步”为舞蹈素材进行发展创作,整个舞蹈动作清新优美,表情细腻传神,很好的表现了现代农村姑娘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这种意志和精神也是由舞蹈抒情性中动作抒情来展示的。

又如,1995年,在全国第三届舞蹈比赛中,一举赢得中国民间舞蹈表演一等奖殊荣的独舞与群舞《一个扭秧歌的人》,这是著名编导张继刚的成名之作,张导从众多民间舞者身上,感悟到秧歌的生命情调和活力,领悟了秧歌艺人的质朴与执著,因而有了发自内心的感动。他借一个秧歌艺人的一生,描绘了全部秧歌艺人的人生况味,这个舞蹈,就是活生生一个以“动”映“情”的产物。我们只有充分领悟到这些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民族舞蹈经典的赏析和教学。

二、从舞蹈的形体性来赏析民族舞蹈经典

优美的舞蹈,内在的情感要丰富、深刻,更要与外在的形体姿态协调统一。前面提到的由张继刚编导、于小雪表演的《一个扭秧歌的人》就是情感和形体完美结合的舞蹈精品。它在“咿咿呀呀”的秧歌古调中开始,舞台的一角一束昏黄的追光照在一位老人身上,他摇头晃脑,完全陶醉在令他禁不住舞动的秧歌乐曲中,他出神地看着自己的脚趾头,随着音乐而缓缓扭动,这个小小的动作很细腻表现出那位老人内心中对秧歌艺术酷爱的情感。只要身上有一处能动,都要继续跳、继续扭。这位老人蹒跚的从地上站起来,在一群“子弟”面前时而振绸起舞、时而伏身细说,动作夸张、变形。从这个创编到表演都很成功的例子可以看出,舞蹈的内在情感与外在形体的统一、协调,形成舞蹈形式与情感的完美统一,从而达到宣泄情感的目的。

舞蹈精品《雀之灵》丽萍老师一臂作雀头,一臂拉起大裙,一个转身,犹如孔雀凌空翱翔,从表面上看视乎表现的是孔雀的外形美,与人的情感抒发不太联系。其实不然,舞者的目的是通过优美的孔雀形态来对抒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大家都熟悉的芭蕾舞《天鹅之死》,它集中通过一只天鹅死前竭尽全力挣扎起飞的动作,表现了对生命无限留恋的情感形象,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舞台上,那只天鹅跪地伏身做挣扎状动作,虽然舞者表现出的是死,但给观众的感受却是对生的歌颂。它既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和优美的形体性,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它既能使人受到强烈的审美感染,又能引起人们对生活哲理的深思。

四川省成都市歌舞剧团于1985年根据巴金著名小说《家》中的情节改编创作的中型舞剧《鸣凤之死》,从第一场觉慧强烈追求自由的愿望和被封建牢笼束缚的现实,到后面“火祭” 的场场境地、段段舞蹈都没离开在舞蹈形体中抒情,这种“剧中有舞、舞中有剧”并非演员的外形动作,而是塑造人物的内心世界。舞蹈的抒情性,终究是要通过表演者的形体动作得以展现的,可以说舞蹈的抒情性和形体性是一个无可分割的统一体。在《鸣凤之死》的“生离”鸣凤投湖前的一段独舞中,舞者运用了一组双手平伸仰天转的高难度的舞蹈技巧,在连续快速的30多个旋转动作中,满怀强烈的愤懑之情,抒发了对不公平命运和封建恶势力的强烈控诉。这一精彩舞段是整个舞剧的高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此,教师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形体性律动是理解和欣赏的关键这个道理告诉学生。学生学好这方面知识,将来受益匪浅。

总之,在舞蹈教学和不断学习过程中,只要能坚持做到撷取生活之精华,酿就当代之舞情,编演完美之舞蹈,就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问题》.南京出版社,2006.1

形体舞蹈范文3

形体训练在帮助大学生塑造外在形体的同时还能提高其内在气质,应当受到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高度重视。笔者研究出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健美操项目、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的形体训练体系以及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的具体教学应用,有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人才。

关键词:

形体训练;中职体育;舞蹈教学

形体训练是对大学生进行形体的培养和训练,对大学生塑造优美姿态和展现不凡气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有效的形体训练,有利于矫正大学生不良的身体姿势,树立大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勇敢的面对挑战。大学生体育舞蹈集文化艺术和体育竞赛为一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大学生体育舞蹈课程深受大家喜爱。将形体训练应用于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对大学生展开长期且科学的训练,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

一、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健美操项目

形体训练的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促使大学生朝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形体训练通过有计划的训练项目,实现对大学生体力、耐力以及心力等综合条件的锻炼。其中健美操是深受广大大学生欢迎的形体训练,在音乐的伴奏下,徒手操作舞蹈动作,简单大方的动作突显出人体的协调统一。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健美操项目,可以达到形体训练的教学目的。同时,必须要求学生按照规范化的动作进行练习,充分展现舞蹈动作的美感。长时间练习健美操项目动作,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有效锻炼其形体姿态。健美操项目中的动作舒展自如且协调统一,蕴含的激情与活力起到了塑造大学生外在形体的优势作用。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健美操项目,可以让大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并学习健美操,起到愉悦其身心的重要作用。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之后,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内在精神也将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健美操项目,不仅可以达到形体训练的目的,还能实现技能与动作的良性互补,实现训练与教学完美结合的效果。健美操中自由组合的姿势与动作,纠正了大学生日常不规范的姿态。健美操具有动感灵活的特点,展现出大学生的青春活动,将健美操的训练动作加入体育舞蹈动作中,可以促进大学生对各类动作的完美应用,突显出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时代感,展现形体训练与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的和谐统一。

二、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的形体训练体系

形体训练属于长期性的综合训练,仅通过课内考核完成教学目标是达不到教学目的的。为实现形体训练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构建一套课堂内外一体化的形体训练体系。构建满足大学生进行体育舞蹈训练的平台,通过课堂内外对体育舞蹈教学的巧妙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高校采用课内课外有机结合的形式,展开多样化的教学项目,吸引学生参与到形体训练的氛围中来,并通过积极的训练气氛渲染促使大学生坚持形体训练。增加体育舞蹈房的开放时间,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根据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大学生自身条件的课外训练方案,并通过开设不同层次的培训班,提升大学生的内在气质。形体训练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的形体训练体系,课上对大学生的体育舞蹈动作做出正确的示范,激发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热情,促使大学生课外积极参与到体育舞蹈的锻炼中,通过锻炼身体协调性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让高校大学生在良好的艺术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

形体训练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离不开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只有在合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保证大学生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根据大学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大纲,立足于学生实际的身体情况,确定符合国家教育事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体育舞蹈课程教学层次逐渐加大,形体训练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更具现实意义。结合实际情况,在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融入了形体训练的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课程的将主要以器械操为主,重视男生的体力和耐力测试,起到锻炼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在以语言文科类为主的高校中,把握女生重视外在形体的特点,融入了形体训练的大学生体育舞蹈课程将以训练学生形体姿态为主,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基于各大高校的实际情况,在形体训练的前提下制定出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实现对大学生外在素质和内在品质的双重训练。将形体训练贯穿于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需要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健美操项目,充分展现健美操项目的教学优势;构建课堂内外一体化的形体训练体系,提高大学生课堂内外进行形体训练的积极性;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努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形体训练在大学生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实现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者:程云红 单位:北海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形体舞蹈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体舞蹈课;教学方法

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高职院校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一些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已经满足不了各个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目前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对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本身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的培养,从而能够引导学生提高技能的同时激发自身潜力,形体舞蹈课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形象、礼仪姿态进行培养教育,以提高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

1 有关形体舞蹈课的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开展的形体舞蹈这门课的教学内容很重要,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舞蹈训练、礼仪姿态以及基本姿态这三方面的知识是作为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气质和修养。

1.1 有关基本姿态方面的教学意义

学习形体舞蹈最基础的知识就是基本姿态,学好基本姿态可以为今后的舞蹈学习打好基础。体态练习是指对基本的脚位和手位的练习,包括教授舞步给学生,可以正确的指引学生自己在垫杆上进行练习。教导正确的关于形体舞蹈的意识也尤为重要,要让学生在练习基本姿态的过程中具有对外在形态和内在素质都必须具备的意识。在练习资本姿态的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挺拔,保证各项运动的稳重。

1.2 有关礼仪姿态的教学意义

学生在完成基本礼仪的教学内容后接下来进行礼仪姿态的学习,从坐姿、走姿方面进行教导,以保证学生在今后在与人的交际中具备良好的姿态。对学生进行礼仪姿态方面的训练是学生就业的必经之路,要求学生了解有关蹲姿、目光、微笑的知识,为学生做好规范示范,从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举止端庄,以达到提高学生形态美的目的。

1.3 有关舞蹈训练方面的教学意义

舞蹈训练是基于塑造形体方面的更深次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修养和气质。对学生教授有关舞蹈的基本舞姿舞步、民族舞蹈的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舞蹈对自身气质和体形的重要性。通过舞蹈训练能够纠正学生歪头、含胸等不良形象,达到对学生整体形象和体形的塑造。

2 高职院校关于形体舞蹈课的教学方法

对于形体舞蹈课的教学不能单纯依靠一种教学方法,要采取更多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2.1 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形体舞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适度的沿用传统模式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出形体舞蹈的最大作用和价值。由舞蹈教师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训练,利于各小组间的比较纠正,加上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和讲解,可以使学生学习进步更快。传统教学模式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是集体教学法,这个方法的优点是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使其掌握舞蹈要领,缺点是如果舞蹈动作难度很大,学生跟随练习是难度较大,学习效果不高。在进行集体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舞蹈动作的讲解示范,使用简单易懂的动作和语言进行讲解,对舞蹈动作的细节反复练习,同时授予学生学习舞蹈动作的技巧,对易出错的动作多次示范讲解,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掌握舞蹈要领和活跃课堂气氛。

2.2 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水平的不但提高,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成为普遍现象。形体舞蹈课对实践和理论的结合非常重视,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关于舞蹈的音像或视频,能够营造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舞蹈过程中对动作要领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2.3 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训练。形体舞蹈课侧重于练习,要想单纯的依靠课堂上的练习是没有效果的。只有经常引导学生对形体舞蹈进行巩固和训练才能真正的掌握住形体舞蹈的精华。对学生进行课外指导练习是舞蹈教学方法之一,对有时间有需要学习形体舞蹈的同学集中起来,由教师进行统一指导,能够保持学生学习形体舞蹈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内容并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帮助学生改善和客服在形体舞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4 学生实践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课堂创新和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能够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高职院校可以举办“文艺活动”或者“舞蹈比赛”等方面的活动,增加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和兴趣,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编排舞蹈或者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编排舞蹈,能够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到由舞蹈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教学实践对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很有帮助,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舞蹈的动作要领,保持学习形态舞蹈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形态舞蹈知识的同时拓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增加毕业工作筹码。

总结:高职院校开办的形体舞蹈课融合了美学原理和人体科学,对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是很有帮助的,形体舞蹈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以及毕业之后都能具备良好的姿态习惯。通过学习形体舞蹈能起到强健身体的同时养成得体的行为习惯,使得在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能够在与他人沟通时形成和谐的氛围,给他人留下良好印象。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形体舞蹈课的教学效果,必须制定完善可行的教学计划,实行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形体舞蹈范文5

【关键词】形体舞蹈;审美;内容美

一、形体舞蹈美的概述

形体舞蹈美它是由舞蹈家凭借人体为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并能为审美主体所具体感知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动态形象,它是舞蹈家的审美感情和审美评价与生活美丑特性在优美舞蹈形象中的契合,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舞蹈美的构成也是舞蹈的内容美和舞蹈的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二、形体舞蹈的艺术美

舞蹈艺术美是舞蹈作品具备的审美属性。它是舞蹈家从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出发,在对社会生活和自然景物进行艺术表现时,以人体为工具,在一定的时空内,在按规律、合目的的运动过程中,所创造出的一种具体可感的动态艺术美。如果说生活美、自然美是美的客观存在形态,那么,舞蹈艺术美则是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主观评价和情感反映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活美、自然美是第一性的,舞蹈美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生活和自然的美化,是舞蹈家内心激情的外化,是舞蹈形象思维的物化。不管舞蹈家的美学思想如何,一旦他的舞蹈思维物化凝定为具体的舞蹈形象,那它们就再也不是舞蹈家审美意识和内在精神的虚幻投影,而已成为能被审美主体所感知、所欣赏的客观物象,而且,这种客观的具体的物象一旦在舞台上被展示出来,它也就随之产生出一种客观的社会价值,成为一种具有定审美价值的物态形象。例如福金根据圣桑的乐曲编创的女子芭蕾独舞《天鹅之死》,通过舞蹈者饱含情感的双臂舞动、节奏鲜明的手臂颤动、脚尖立地的碎步飘游,以及低垂的头部、面部和整个身躯表现出的一种痛苦挣扎的状态,生动地表现出一只垂死的天鹅奋力求生的强烈愿望。多少年来,尽管无数欣赏者和评论家对这一作品的感受千差万别,评价有高有低,但是“垂死的天鹅”这一形象却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任何人也无法否认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和形式,舞蹈美的构成也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

三、形体舞蹈的内容美

构成舞蹈内容美的要素是真与善,是真与善的统一。舞蹈家要创造美,首先必须以人体动作为主要手段,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以,真实性是唯物主义美学对舞蹈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真实性,没有反映出事物发展必然规律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也是不美的。所谓真实性,绝不是要求舞蹈家对生活表象作自然主义的纪录和复制,而是指对社会生活的本质作正确而深刻的揭示,通过舞蹈手段集中典型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中人和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运动发展的必然性。根据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改编的同名芭蕾舞剧之所以被我国观众誉为“我们自己的芭蕾”,就在于它成功地运用了外来舞蹈形式,真实生动、历史具体地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生活,揭示了在封建制度意识下,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忠实而富有创造性地把鲁迅笔下的文学形象变化为舞蹈形象。如第二幕“婚礼”中三揭盖头的处理就十分真实感人:贺老六在亲友们的催促下去揭祥林嫂的盖头,揭去一块,还有一块,每揭一次,群众的情绪高涨一层,贺老六的心情更紧张一分,都想看看这位远道而来的新娘的模样。谁知当贺老六激动而期待地揭开最后一块盖头时,全场惊愕了!原来被红色盖头蒙住的新娘,竟是一位被反绑着双手,口塞破布、头戴重孝、满脸泪痕的青年妇女!顿时,全场的情绪为之突变:震惊――悲愤――沉思……这一段情节原作中本来没有,但经过舞蹈编导的创造性加工,却获得了震颤人心、发入深思的艺术效果。这些艺术创造,使人感到真实可信,从而产生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不仅要求编导创造的形象有真情实感,同时也要求演员的表演要真挚而富有激情。舞蹈是人们思想感情在高度激奋时的形象表现。作为表演艺术的舞蹈,其主要特征就是凭借人体在有节律而富美感的运动中所产生的强烈情绪,使观众获得审美感受并引起情感共鸣。因此舞蹈表演家必须动情于衷――注情入舞――以舞传情。求得“情”与“舞”合、神与形合。如曾由曲立君创作,海燕、成淼表演的一台名为“记忆的风帆”的舞蹈表演会,在用舞蹈来表现人生旅途中一段最值得怀念的瞬间――童年中的几个片断方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台晚会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两颗诚挚的童心。以《患难小友》为例:帷幕拉开,是一个阴森惨淡、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两个少年伫立街头,他俩穿着大得不合身的旧军装,时而跺着脚、搓着手,在寒风中颤抖、翘望、等待。他们的父亲或者母亲被造反派抓走了,此时身在何方?也许正在被逼供,也许被关进牛棚,也许……。总之,这是两个无家可归的孩子,是两个心灵上受刨伤但又富有人性的孩子。你看,那个小男孩把自己头上的破棉帽摘下来戴在他大伙伴的头上,还用一双小手去搓伙伴冻僵的脚,那大孩子则把小伙伴搂在怀里,用自己单薄的身躯去抵御狂暴的风雪。此情此景我们是那样的熟悉,两个生动的舞蹈形象吹动了观众记忆的风帆,把人们带回到那动乱的年代,从而深深地唤起了审美者的情感共鸣。

以上数例都意在说明,真实地表现生活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表现人们内在的精神世界,是构成舞蹈内容美的重要前提,也是舞蹈作品美学价值高的重要依据。那么,是不是有了真就一定会有美呢?那也不一定。因为生活毕竟不是艺术。舞蹈艺术作品是生活美、自然美的本质属性和舞蹈家审美感情的结合物,不论舞蹈作品是以二种写实的手法以妙肖的模仿反映生活,还是以一种虚拟的、远离生活原型的形态来表现生活,其实质都是舞蹈家以其独特的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审美理想透视纷纭复杂的生活现象,然后对其提炼、美化、典型化。它归根结蒂是一种特殊的形象化的意识形态。这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通过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之后,舞蹈家对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理解又会通过舞蹈形象给欣赏者以一定的影响,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效应。

所以,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自己崇高职责的舞蹈家,就应当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健康向上的感情、进步的社会思想和强烈的时代精神,给欣赏者以积极的影响。以贝多芬不朽名作编创的双人舞《命运》,用生动可感、情感强烈、对比鲜明的人体语言所创造的舞蹈形象,把这位音乐大师的艺术语言具象化、视觉化了,广大中国观众觉得这位德国音乐家的心声我们并不陌生、易于理解,而且舞蹈形象所展示的情感和精神,和我们的时代十分合拍,它激励着我们踏着这种节律去抗争去奋进。对社会生活作高度概括,对英雄人物予以热情的颂扬固然可以表现出舞蹈家的审美理想;对社会生活的习以为常的平凡事件作深刻的揭露,同样也能反映出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如三人舞《绳波》通过表演者舞动的一根绳子所展示出的不同线条、图案的变化、不同节奏的颤动,表现了一对青年由萌发爱情、组织家庭、生育后代,直到情感破裂、各自另寻新欢,置自己亲生骨肉于不顾的过程,从而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社会问题。这个舞蹈中的人物不是英雄,甚至是有缺点的,但是,编导的审美理想则是积极的,否定了那些理应否定的社会生活现象,批判了不忠实的爱情,进而表现出值得肯定的人生态度,所以,舞蹈的内容是美的。

著名舞蹈家吴晓邦在论述舞蹈美时是非常重视舞蹈思想――即舞蹈的内容美。他认为:“我们舞蹈创作都是为了反映和表现我们的社会中生动的人物和内容……在舞蹈家的创作下,人物必须栩栩如生。通过作品要人们去认识出什么是可敬的、可爱的,什么是可笑的、可怜的和可憎的种种人物形象和思想。”否则,“文艺的女神――美是不会被发掘出来的。”“要具有无私无畏去塑造出真和善的形象,来表演我们当前的生活,那时美就象光芒一样通过事物的表象来深入我们各部感官中去,也感动了我们。”(《舞蹈美和舞蹈思想》,载《舞蹈论丛》1981年第2辑)我们认为以上论述是这位老舞蹈家数十年艺术经验的总结,它深刻而精辟地论证了舞蹈的内容美在整体舞蹈美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参 考 文 献

[1]罗胸岩.生命的旋律.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12)

形体舞蹈范文6

关键词:儿童;形体舞蹈;教学方法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舞蹈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舞蹈有利于塑造儿童的形体,促进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儿童的艺术感受和艺术兴趣,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形体舞蹈教学是儿童舞蹈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儿童参与形体训练和舞蹈编排表演,使儿童充分认识和表现形体美。

一、儿童形体舞蹈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为了提高儿童形体舞蹈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舞蹈教师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寓教于乐,因材施教。“材”是指学生的实际,主要指他们的个体差异;“教”指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的协作活动。作为现代教学的“金科玉律”,因材施教同样适用于舞蹈教学,它要求教学不能只有统一的标准或规格,还必须充分尊重和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

儿童形体舞蹈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审美、仪态和创新等综合素质。在教学实践中,儿童由于年龄原因,通常表现为游戏心理的内在特征和活泼好动的外在特征。正因如此,他们也会对形体舞蹈课产生积极的兴趣。舞蹈教师应根据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因势利导,根据课前设计的教案,科学地运用舞蹈语言和音乐语言,选择合适的形体舞蹈内容进行训练。

儿童对舞蹈和音乐的理解主要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参与到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需要来设计形体舞蹈动作,力求动作简明、活泼、形象,把形体舞蹈内容转化为儿童容易理解和想象的故事。角色扮演和身份模拟,不仅有助于儿童的节奏训练和基本动作训练,还将有助于感情的训练。因此,教师应该通过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启发和激励学生。

形体舞蹈教学效果还因儿童的体形特征、能力、性格、志趣等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状况,教师应施以相应的方式和方法,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二、如何在儿童形体舞蹈教学中因材施教

1.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矛盾

形体舞蹈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不仅仅是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方法问题,还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或共同目标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学中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即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共性和个性矛盾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在形体舞蹈训练得初级阶段,学生的舞蹈意识和基本能力差异不大,但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结果。因此,教师要采用激励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坚持锻炼,发掘学生潜力,适当增加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形式,增加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和小组交流,加强对能力强的或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这样能克服集体课堂教学带来的不足,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2.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儿童舞蹈教学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执行,也就是严格执行教案步骤,循序渐进,按部就班。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课堂教学名称简单明了,教学活动目标明确,教学活动准备充足,教学过程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教学结束之后,要及时总结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方法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儿童舞蹈教学主要包括舞步练习、动作教学、成品编排和创造性舞蹈活动的组织。其中舞步练习是基础和关键,具有共性化特点,要求动作规范化,步伐运动形式一致;动作教学是舞蹈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区分和掌握生活动作、身体动作和模仿动作;成品编排则是相对完整的音乐作品,是动作组合、动作造型和队形的组合体,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创造性活动的组织则是最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培养和考察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必须提前熟悉。在教学中,采用积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对学生采用理解和欣赏的态度。在教学中先是把教学的内容分成若干组单一的动作进行教学,待每组动作熟练掌握后,再连成一个组合,与教师齐练、巩固,再由学生听音乐进行自练或互练,再过渡到了抽练。在抽练中让学生找出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如何纠正并示范,以及今后应如何巩固和提高。这种方法属于由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儿童形体舞蹈教学中,也可以适当采用。当然教师也要作适当的评价和示范,在评价时也要对,优点予以表扬,以求整体的共同提高。这种教学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体现了教学的主体作用,教学气氛活泼,学生精神焕发,兴趣性很高。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取决于课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形体舞蹈教学方法因人而异,教学手段不拘一格,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格式。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儿童形体舞蹈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精心设计主体活动,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传统舞蹈课教学采取“注入式”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抹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从而也不可避免地压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个性的发展,违背了儿童舞蹈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初衷。

儿童形体舞蹈教学必须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围绕当前舞蹈教育宗旨,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主动思考代替教师重复施教,着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想象力和理解力,独立地解决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切实运用到教学实践。

三、因材施教在儿童形体舞蹈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1.因材施教走入放任自流

这个误区源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儿童对形体舞蹈教学的兴趣和爱好完全在于教师的引导。吸引儿童积极参与形体舞蹈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游戏活动。如果没有积极的游戏活动,而单纯地反复重复训练动作非常容易使儿童产生烦躁情绪,失去耐心,从而把积极的学习变成消极的服从教学安排。此时,教师必须充分反思教学方法,不可陷入放任自流的误区。所谓放任自流,是指教师根据课堂特点重新定位教学目标,降低整体教学要求,放松部分教学环节,逐渐忽视儿童舞蹈教学的深层次要求,脱离形体舞蹈教学目的。

2.因材施教成人化

所谓成人化,就是在感情训练上完全或部分倾向成人舞蹈教学,忽视儿童心理和动作特点。因此,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从儿童角度加强适合儿童特点的感情训练,切忌盲目追求难度,否则欲速则不达。

儿童形体舞蹈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舞蹈动作的简单、活泼、形象。教师必须通过形象的故事和情节设计,帮助儿童理解形体舞蹈的内容,用儿童能够了解的身体和思想来表现感情。儿童形体舞蹈教学容易导致的误区在于忽视儿童特征,忽视感情训练,只注重舞蹈步伐和动作而表达不出感情。

参考文献:

[1]吕时珍.论形体舞蹈教学与情商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2]雷燕鸣.形体舞蹈的教与学[J].丝绸之路,2003,(02).

[3]王娟.浅谈舞蹈与形体美育[J].美与时代,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