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例6篇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1

一、正确地运用概念,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依据是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要帮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在学习时,先要从分数的意义出发,联系已学过的用整数计算的方法,过渡到用分数计算的方法。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分数除法应用题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应用题混合练习时,学生往往难以判断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来解答。我们强调用方程解和用算术解同等重要,是为了通过加强用方程解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统一到同一个思路上,都要联系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都要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它们有相同的数量关系,不同的只是已知和未知有了变化。用同一种思路解决了两种类型的应用题,这样就进一步揭示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二、加强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正确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而确定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又必须在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判断,因此,两者是有密切联系的。要通过基本训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单位“1”,加深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形成解题思路,掌握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在进行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时,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变换练习形式,突出找单位“1”的训练。

找单位“1”的训练,重在让学生切实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含义。可以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先训练完整的,再训练不完整的,同时还要对一些变换说法的句式进行训练。

(2)充分运用对比,弄清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在学生能正确判断单位“1”以后,还必须弄清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要能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已确定的单位“1”的量,正确列出等量关系式。在训练中,可以通过各种对比,让学生熟练掌握数量间的相等关系,从而掌握解题思路。

(3)重视转化训练,拓宽解题思路。

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运用转化能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使一些题目化难为易。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的量是可以转化的,因此必须重视转化的训练,通过转化的训练,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的实质,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

经常进行分数和比的转化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分数的意义,加强分数和比的联系。进行转化单位“1”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将复杂的题目变得简单,学会用多种方法解题,并从中发现简便的解题方法。

三、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小学分数应用题可分为三类,加强应用题的联系和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因此,在分数应用题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不断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学习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要把三类分数应用题放在一起进行纵向比较,还要与三类倍数应用题放在一起进行横向比较。通过比较,进一步搞清这些应用题在数量关系、解题思路上的异同点。除了通过教材上出现的一组例题进行比较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来进行比较。

因为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是基本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发展,它们的认知结构是一致的。因此,在学习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前,就要有计划地孕伏渗透,为促进新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此外,还要从基本的分数应用题引入,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再改变题目的问题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在复习题的基础上找出解答例题的方法,并通过比较,理清解题思路,完成知识的同化过程。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2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 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 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

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

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

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1、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3

一、学情分析

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

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 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

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

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 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

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

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

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

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

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4

    一、变“分散教学”为“集中教学”,变“注入式”教学为

    “启发式”教学

    1988年以前,我们采取的是“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即按目前义务教材的编排形式(原现行教材与 此基本相同),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一)(2—6的乘法口诀),表内除法(一)(有2—6的乘法 口诀求商)与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进行教学。据我们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 明,这种“分散教学”的常规教法,对大面积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质量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988年以后,我们开始采取“集中教学”的非常规教法,并对两种教法作比较研究,逐步形成了有自 己特色的口算训练方法与理论。在“集中教学”中,我们对教材作了调整与组合,将表内乘除法分为表内乘法 与表内除法两块进行教学,并以表内乘法的教学为重点。即把乘法口诀集中起来教学,将乘法与除法划分开来 教学,突出重点,以“乘”促“除”。由于表内除法是从表内乘法运算的可逆联想着手进行的,它利用一句乘 法口诀逆算的正迁移来口算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法。例如,18÷2=?,想:二( )十八,商是几;18 ÷9=?,想( )九十八,商是几。在掌握同一被除数的一组除法后,同样的方法又有利于迁移到另一组除 法运算中去。因此,以乘法九九口诀作为表内乘除法运算的主体结构,以“乘”促“除”,其心理学的依据就 在于此。我们近五年来的研究表明:按“分散教学”形式进行表内乘除法教学约需60课时,而按“集中教学 ”形式进行教学只需35课时,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且又可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口算教学的质量。

    在表内乘法的教学中,较为普遍的教法是:根据乘法算式,由教师把乘法口诀编写出来,再让学生反复读 ,仅从现象上揭示了编口诀的规律,割裂了乘法意义与编口诀规律的内在联系,加重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应该 说这是“注入式”的教学。

    我们坚持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实质上揭示编口诀的规律。例如,根据6×3=18编口诀,先让学生 思考:“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然后告诉学生:“为了很快地记住这个算式的结果,我们来编句口诀,因 为这个算式表示‘三个六相加得十八’,所以它可简化为‘三个六,十八’,再简化一点,就是‘三六十八’ 。”这样揭示,把乘法算式的意义与编口诀的规律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口诀的记忆和运用。在教学乘法口诀 前,我们预先在每个教室里挂出一张乘法口诀表(未学部分用纸盖住,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空白的乘法口诀表。 教师教一组口诀,揭开一组;学生学一组口诀,填写一组;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并使学生较快地对口诀表形成 完整的认识。在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我们重点使学生理解口诀的来源和推导方法,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口 诀的编排特点,如每组口诀句数的特点,每组口诀中被乘数、乘数、积变化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口诀的 编写方法。在教学5—9的乘法口诀时,开始逐步放手让学生自编乘法口诀。这样,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又 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乘法口诀,并调动了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针对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特征组织练习

    学生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能正确地以口诀为中介抽象地 进行口算,能按照口算方法一步一步清晰地进行思考。口算的准确度,联想思考方法的清晰度,是这个阶段口 算能力的主要特征。第二阶段是降低意识口诀的清晰度,即减少想口诀所用的时间,提高口算的速度。能否简 缩联想,提高口算速度,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征。第三阶段是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使口算自动化。 学生感知算式后,不再想口诀,就立即说出或写出得数。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是这个阶段口算能力的主要特 征。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一阶段时,口算练习不宜多,口算速度要放慢,以确保口算的准确度,以及口算 思考过程的清晰度。可多采用一些口算口答的形式,多让学生讲讲口算思考的过程,务必使每个学生意识到算 什么,怎么算以及为什么这么算。只有让学生有了对口算方法清晰的联想,才能为形成口算能力打下基础。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二阶段时,应适当增加口算练习量,逐步提出限量口算的要求,并针对错误频率 高的算式进行重点练习。可多采用一些口算笔答的形式,多采用如听算、口算表、口算练习册等形式,还可以 让每个学生自制表内乘除法口算卡片,尽可能使人人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逐步使学生建立起算式与得 数之间的直接联系。

    当学生的口算能力处于第三阶段的前期时,这是从意识到口诀口算进入到不用意识到口诀口算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口算的练习形式、口算的练习量、口算的练习次数、练习的时间等设计至关重要。我们采取的“短 期集中训练”的方法(本文第三单元将作具体介绍)极为有效,它可使每一个学生都较快地达到口算自动化的 程度。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只需坚持每天一两分钟的口算基本训练,或针对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采用分布练 习法,先是隔日练习,再是隔周练习等等,直至学习多位数乘除法。这样遗忘可以减少,已形成的口算能力也 得到了巩固。

    三、消除口算能力形成中“高原现象”的实验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表内乘除法单元结束时,学生的口算能力基本上都能进入第二阶段,各班 的口算口答平均水平在每分钟20题左右,口算笔答的平均水平在17题左右。但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几乎大部分班级的口算水平提高不快,甚至在期末结束时,较多学生的口算能力也未能进入熟练阶段,未能实 现口算的自动化,出现了教学心理学中所谓的“高原现象”。怎样消除表内乘除法口算能力形成中的“高原现 象”?我们的研究表明:应该实施“短期集中训练”的方法。“短期集中训练”,是指在短期内集中一定的时 间,设计一定量的口算练习,以完成对学生口算训练的强化过程。下面是1994年的实验概况: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5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

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

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

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

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

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

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6

【关键词】口算乘法合作探究三算互促发展思维

根据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应优化教学情境,把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内容和练习有机融合。

一、 复习旧知,启发导入

谈话:小朋友,乘法口诀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法宝,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记得牢,算得快。

教师出示算式,学生用口诀计算。

小结:用乘法口诀,可以很快算出几乘几。(板书:几乘几)

[设计意图:新知总是在已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乘法口诀,时隔数月,学生往往生疏,由复习乘法口诀引入,采用比一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情趣,激活旧知。]

二、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一) 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

1. 探索20×3的口算方法。

谈话:(出示游乐园的画面)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你们看去了哪里呢?在这个游乐园里,有哪些游玩的项目?(出示主题图)

猜猜如果图中有3个小朋友,他们会玩哪个项目呢?再看看游乐园项目价格表,你能提出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小结揭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

提问: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多少钱?你是怎么想的?

再问:要求3人要多少钱,怎么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3)

你能自己动脑筋,想出解决的办法吗?可以自己列算式,也可以摆一摆学具。

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下面四种:

生1:数一数20、40、60。

生2:用加法算一算,20+20+20=60。

生3:用小棒摆一摆,2捆+2捆+2捆=6捆,6捆就是60。

生4:根据2×3=6,得出20×3=60。

师:谁能到黑板前,指着小棒说一说2×3=6表示什么吗?

生:(生指着小棒)20是2捆小棒,乘3就是6捆小棒,6捆小棒就是60根。

师:小朋友们的想法真好,这2捆小棒其实就是2个十(边说边在课件中圈一圈)。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提问:如果离开了小棒图,只看20×3这个算式,20表示什么?乘3得几个十?

板书:2个十乘3是6个十。(用彩色粉笔描出横式中的2,3,6)6个十就是60。(接着板书:就是60)

同桌之间说一说20×3的算理。

2. 练一练。

提问:照这样计算,4人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是怎么算的。

板书:20×4=80(元)。(用彩色粉笔描出2,4,8)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有,刚才做的这两道题都是整十数乘一位数(板书:整十数乘一位数),你能当小老师,出这样的题考考你的同桌吗?每人只写一个算式,开始吧。

师:出完题,同桌换过来做一做,做完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请举手。(生:出题,交换,批改。)

3. 归纳小结。

提问:你们做的几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明确:算式都是几十乘几。(板书:几十乘几)

学生口答后,交流口算方法。

小结:在算几十乘几的时候,只要用口诀先算出几乘几,再在得数后面添0。

提问:根据2×3=6,除了可以算20×3,还可以算什么?

再问:根据5×7=35,你能编出相应的两道几十乘几的算式吗?

总结:几十乘几的算式有很多,计算的时候一直是乘法口诀在帮忙。

[设计意图:创设游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嬉戏情景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借助情景图让学生理解“在口算20×3时,可以先算2×3,然后类推出20×3”的算理,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新知,在已知的基础上生成新知,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调动学生的感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挥个体独立思考、群体合作交流的优势;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练习中鉴别,在合作交流中智慧碰撞,自主合作,交流研讨,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优化算法。这样的教学设计层次分明,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 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

师: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探索出“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小朋友们真不简单!下面就来“小试牛刀”吧!

1. 算一算,比一比。

2×420×4200×42000×4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算得特别快,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1:二四得八,得数末尾添一个0、添两个0、添三个0。

生2:得数分别是8、80、800、8000。

师:都用到了哪一句口诀?

生:二四得八。

师:也就是说我们都要先算2×4=8。(课件2×4=8同时变色)

你发现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怎样计算简便?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算法:几乘几、几十乘几、几百乘几、几千乘几,计算的时候只要根据乘法口诀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末尾添上几个“0”。

想一想:3000×4=(3个千乘4是12千)12千是多少?(12千是一万二千)这数都已经超过一万,看小朋友们多棒啊,连没学过的万以上的数都能算出来了,真了不起!

2. 试一试。

2×5 20×5200×5

提出:这里计算时,你想提醒小朋友们什么呢?2×5=10得数末尾已经有1个0,因为是20×5,需要在得数末尾再添上一个0,因此20×5=100,得数末尾应该有2个0;而200×5=1000,得数末尾应该有3个0。

想一想:2000×5=(2个千乘5是10千)10千是多少?(10千是一万)

[设计意图:注重知识结构的建立,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在学生掌握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让学生尝试整百数、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很快算出结果。教师趁机提出3000×4、2000×5的口算,激活学生的数学思考,既让优生“吃饱”“吃好”,也能启发其他同学的数学思考,使得学生不仅会口算基本题,还能自己解决进位乘法的问题。这样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

1. 探索12×3的口算方法。

谈话:刚才3个小朋友玩过碰碰车,现在还想玩过山车。坐过山车每人12元。(出示主题图)

提问:谁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12×3。

请小朋友们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说说可以怎样计算12×3。

组织全班交流。学生的算法可能有下面三种:

生1:12+12+12=36。

生2:3个10是30,3个2是6,合起来是36。

生3:10×3=30,2×3=6,30+6=36。

教师相机演示课件小棒图。

提问:这里的每一步分别表示图上的哪一部分?(在图中圈出相应的部分)

[设计意图:小朋友玩游乐园故事情节的向前推进,引出新的计算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习练的课堂、自主生成的课堂,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拓展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体会、积淀,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操作、实验、研讨,探究出新的计算方法,教师应当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里教师借助小棒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直观形象,有机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 想一想:12×4=

学生先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答。

观察:上面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计算几十几乘几,同样是乘法口诀在帮忙。把几十几分成几十和几,先算几十乘几,再算几乘几,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三、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 小朋友们表现真棒!齐天大圣孙悟空知道了,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先听清要求:两个孙悟空分别出一个数,请你抢写出两个数相碰的结果(即视算,也就是眼睛看,直接写得数)。听明白了吗?

课件逐一出示书P57做一做:20×7/200×7/700×2/21×4/23×2/32×3,教师相机问一问700×2和32×3两道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2. 小朋友们的表现都棒极了,居然通过了齐天大圣的考验。老师也想请你们来帮一帮忙,愿意吗?老师准备买一些教学用品。出示: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依次出示问题:

(1) 买8个足球要多少元?

(2) 老师带90元买3个地球仪,够吗?

小结:在计算的时候要灵活运用口算与估算。

[设计意图:创设孙悟空出题和买教学用品的故事情节,变枯燥机械的“要我算”为生动形象的“我要算”。第1题包括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以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第2题计算方法多样化,巧妙地让学生认识到可以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口算和估算,以学会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培养估算意识。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在培养学生数感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 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揭题:口算乘法)

小结:乘法口诀不仅能帮我们计算几十乘几、几十几乘几,在以后的学习中,它还有更大的用处。

教学感想

这部分内容属于计算教学,当前数学计算教学普遍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笔算、轻口算,重法则、轻算理,重计算、轻估算的现象,严重影响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本节课教学口算乘法,而在这一单元教学内容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教师教学时应该做到“三算”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 视算与听算相结合。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与计算活动,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授课之前,教师应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结合学习内容,有目的地选择相关口算练习题,采用视算与听算相结合的多种练习方式,如开火车、对口令、接力赛、找朋友、比赛夺红旗、抢答、争奖章、PK赛等游戏。口算练习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游戏因素在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富于变化的练习形式可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具有挑战性的口算练习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口算练习的快乐与成功,又可以促进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想方设法不断优化、提升自己的口算方法,以提高计算速度,促进口算技能与数学思维的双向发展,寓算于乐。

2. 专项与单项相结合。计算练习的内容安排要呈螺旋上升的状态。新知的学习是建立在已有知识能力基础上的,那些对新知教学具有关键作用的旧知,需要进行某一知识点的专项训练,为新知学习提升生长点,促进学生认知体系的建构与优化。例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数的分成”训练,“20以内退位减法”的“退位”训练,“百以内加减法”的“20以内加减法训练”,“列竖式计算”的“进位、退位”训练等,通过关键知识点的练习,既为后继学习扎实基础,又为新知学习中重点、难点的突破做好准备。同时,我们还要结合学生平时的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以此帮助学生不断减少计算错误,并从大量的练习中优化方法、获得新知,达到熟中生巧、熟中生新。例如“看谁运算符号看得准”题目相对简单,但是运算符号各不相同,教师应让学生在做题中注意辨认运算符号。进位与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乘法和加法对比,乘法和除法对比,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既复习了旧知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之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3. 笔算与估算相结合。估算教学要重视估算方法的灵活性和策略的多样性。《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些估算的方法,而是在学生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或为了寻求问题的答案时,能结合具体情境判断和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日常生活中,学生积累了一些有关估算的经验,使得估算方法灵活多样成为可能。如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中,我提出这样一道生活问题:“学校报告厅有18排座位,每排有24个座位,现在有360个学生来观看少儿表演,能坐下吗?”首先让学生列式18×24,然后对18×24展开估算,学生产生了不同的估算方法:

① 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十数,结果为20×20=400;

上一篇祖国我爱你作文

下一篇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