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明范例6篇

传承文明

传承文明范文1

当今世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将如何实现民族的复兴伟业?我们将怎样参与全球竞争?有一句话说得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也就是只有中华民族继承和弘扬优良的传统文明,以其独特魅力和力量才能“征服”世界,才能保有民族的特质,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了解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阅读经典不失为最佳途径之一。因为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你会被那睿智的思想灵光所照彻。比如读先秦诸子,我不但能感受到儒家“仁爱”的人性光芒,还能激发我“济世、修为”的进取之心;我不但能感受到道学空灵的境界,还能学会洞悉世界的方法。

阅读经典,我能感受到一颗颗激越跳荡的民族心和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爱国情。屈原峨冠博带、手执长剑,伫立在汩罗江边眺望楚都,忧叹长问,文天祥在零丁洋上悲壮的豪迈高歌,岳飞壮志未酬白发陡生的剜心之痛,情景毕现,无不拨动人们的心弦。

阅读经典,我还会走进祖国的山山水水。李白雄奇瑰丽的诗笔,把我带进激情的山川;王维清丽的诗情,把我融入如画的意境;还有那边塞的冷月、那大漠的孤烟、那长河的落日、那北国的壮伟、那江南的温婉……我怎能不倾情祖国的河山之美。

传承文明范文2

在去见刘老的路上心里一直忐忑不安的,担心自己与这么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在沟通交流上会有障碍,但与刘老一见面,这种疑虑很快就打消了,刘老讲话时平易近人的语气让我倍感亲切,果然是有大家风范的老先生。我早就了解到,刘老涉猎的文化领域较为广泛,不论是在书法、写作、文物鉴定都有建树,另外,他是中国楹联学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是当今楹联界的领军人物,他勤于楹联创作,作品散见《楹联界》、《楹联天地》、《中国楹联报》、《对联杂志》及其它报刊。作品气势雄浑,意境高雅,风貌古朴,直逼前贤。关于楹联的论文《论楹联的文学地位》、《楹联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发展楹联教育是历史的需要》在楹联界有广泛的影响。

刘育新自幼临池,打下坚实的书法功底。长期刻苦磨练,六十年如一日很少间断,在书法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儿稳步向前迈着,他擅长隶书、魏碑和章草。幼年从张迁入手,遍临汉隶魏碑。及长上溯周金秦篆,下及金农、伊秉绶。青年时代曾得到著名书法家张启亚、沈延毅和宁斧成诸先生指点。刘老的隶书苍劲醇古、雄浑大气。天命之后开始由隶书改攻章草,刘先生的章草雍容浑穆,开张雄放,沉厚纵逸,恣意驰骋。在秉承传统章草的基础上别具风格。刘老还精通魏碑,其用笔方峻道劲,朴拙奇肆,雄劲峭拔,通脱不羁。其作品被海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作品经常入选各类书法展并获奖。

刘老曾为多处名胜古迹书丹刊刻,如给全聚德纪念馆题词,给沧州纪晓岚故居题写碑文,在常州刘海粟博物馆书写八尺大寿,给宁德摩崖书写榜书“百丈龙潭”。不仅在国内影响广泛,刘老还常为国际友人书写作品。曾为加拿大渥太华佛光山书写匾额,赠送书法作品予法国作家Fakhri女士一家,为日本留学生书写李白诗篇,为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的朋友写书法。墨迹遍布全世界。

刘老致力于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上,全面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在书法领域游刃有余,文物鉴定更是刘老身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刘先生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被约请为央视二台《鉴宝》栏目专家。他还经常应邀到河南、山东、山西、广东等省去鉴宝。

刘老出身古玩世家,跟随父辈从小耳濡目染,在书法字画和古陶瓷方面鉴定功力极深。早年曾拜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孙瀛洲先生为师,学习瓷器鉴定。向著名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学习书画鉴定。在北京琉璃厂文化街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工作多年,在琉璃厂文化的熏陶下,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刻苦钻研文物理论结合自身在文学、历史、文字、民俗等方面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到的文物鉴定理论。曾经在国家文物局刊物《文物天地》刊登理论文章:《收藏背后的文化关注》、《鉴定得奖素质》、《收藏者的心理误区》。当我问到刘先生:一个好的鉴定专家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刘先生说:“优秀的鉴定家首先是品德高尚的人,又是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雄厚,善于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人。”作为文物鉴定专家,刘育新不仅熟知专业知识,而且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做后盾,因而,在琉璃厂多年的鉴定生涯中,赢得广大藏友的信誉和良好口碑。

在工作之余,刘老还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发表中短篇小说三十余篇;论杂文、随笔一百多篇;出版长篇小说《天狼》《古街》《红菱》《大野》《白地》等八部,其中成名之作《古街》,荣获首届老舍文学奖,是唯一一本被列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参考书目的小说作品,与魏征、纪晓岚、阮元的名字并列一纸。提到《古街》,刘先生的脸上展现出欣慰的笑容。

尽管刘老已取得这么多的成就,但当记者问道最满意的是哪个领域时,刘老很谦虚:“哪个都不是很满意,还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真的要活到老学到老,在有生之年再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深深地被这位老人谦逊的品质和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所打动。

刘老毕生的精力都奉献在中国传统文化事业上,当问道如今对中国传统文化冲击力比较大的因素是什么?刘老显得很激动,说道:“是西方的外来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正被外来文化所侵蚀,不论是语言文化还是饮食文化,传统文化正在经受考验,因此,我们必须捍卫民族的传统文化,像书法,诗词,楹联等等文学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因而也是当之无愧的先进文化。”据刘老介绍,楹联文化已经向联合国提出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传统书法、楹联文化将走向世界文化舞台。让世界更多的人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学习中国文化,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有更广泛的影响。

人物介绍

刘育新1939年生,著名作家、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网络委员会主任、评审委员会主任。现为北京聚宝斋文物鉴定中心首席鉴定师。

作品

主要出版著作:

《临界》1999年7月太白文艺出版社

《古街》1999年9月北京出版社

《天狼》1999年9月北京出版社

《的哥童铁柱》2000年4月北京出版社

《红菱》2001年8月作家出版社

《大野》2004年1月作家出版社

《古街》2005年4月华艺出版社

《白地》2006年2月作家出版社

书法展览:

1998年12月菲律宾中华神墨书画展获金奖

2001年3月军事博物馆举办《世纪之春》中国楹联书法邀请展

2003年9月全国作家书画展

2003年在济南市举办纪念舒同逝世1周年书法展

2004年8月在周口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五届楹联展

2004年8月北京全国首届楹联书法邀请展

2004年10月深圳、香港楹联书法展

2004年11月中国(南昌)首届楹联文化节联墨展

2005年中央电视台《盛世大联欢》原作展

2005年6月纪念纪晓岚书法展

2005年8月中俄名人书画展

2006年6月中国当代名人名家书法邀请展

2006年6月文化部举办深圳文博会书画展

2006年6月福建首届楹联展

2006年6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世界华人书法展

2006年10月北京纪念逝世30周年书法展

2006年10月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名家书画展

2006年10月北京中山公园楹联书法艺术展

2006年12月广州当代中国作家书法展

2007年7月北京世纪名人书画精品展

2007年7月为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全国书画名家展书写条幅

主要学术论文:

《论楹联的文学地位》

《楹联的复兴是历史的必然》

《楹联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收藏鉴赏背后的文化关注》

《鉴定家的素质》

《当前书画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

《谷向阳的中国楹联学概论带来的启示》

《论马萧萧楹联的艺术特点》

《钟云舫何以成为联圣》

《联律通则》之我见

《春联是历史的见证》

《收藏家的心理误区》

刊刻作品:

2004年1月为赣县客家文化城撰书楹联

2004年4月为尚志碑林撰书楹联

2004年4月为临海大成殿撰书楹联

2005年4月为沧州纪晓岚碑林撰书楹联

2005年4月为沧州纪晓岚逝世二百周年公祭墓碑书丹

2005年1月为北京全聚德集团纪念馆楹联书丹

2005年9月为广西九鹏溪山门题字

2006年6月为全聚德集团纪念馆《全聚德记》书丹

2006年2月为广东梅县东山书院撰书楹联

2006年7月自撰自书楹联作品刊刻南昌水帘洞

2006年9月自撰自书楹联作品刊刻山西永济鹳雀楼

2006年10月为北京《丰泽园记》石刻书丹

2006年10月为北京仿膳饭庄《仿膳记》石刻书丹

2006年10月为北京仿膳饭庄题词石刻书丹

2006年11月为古镇碛口客栈书写丁山撰楹联

2006年12月为湖南郴州濂溪书院书写叶子彤撰楹联

2007年1月为北京龙井轩茶店楹柱书写姜卫东楹联

2007年2月福建蒲田西龙寺大殿楹柱书写陈健楹联

2007年2月福建蒲田西龙寺碑林书写陈健楹联

2007年3月山东省章丘李清照诗园书丹刊刻

2007年3月湖北省汉川市仙女山公园书丹刊刻

2007年6月为内蒙集宁老虎山公园题写山名,并为公园亭阁题写匾额

2007年6月为山西运城刊刻市联书丹

2007年8月为重庆壁山县公园门柱题写楹联

2007年9月为世铿院碑林书丹

2007年10月为湖南省益阳市福林寺书写楹联

2007年10月为云南省通海县秀山公园书写清人楹联

2007年10月为福建省福清市石竹道院书写楹联

传承文明范文3

而如今,一个全新的世纪,一个高水平的现代化世纪,人类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人类的文明素质却在逐渐退步,人类的思想却在大脑里被腐化了,只剩一个被噬啮的空壳。文明是人类的根本,失去了它,人生就彻彻底底的垮了。可见,文明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占着最重要的地位。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欲存争于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如果连自身的修养都不提高,怎能去做其他事呢?生活中的文明往往被人们所忽略,或视而不见,即使口头答应实际也是反其道而行之;许多问题在生活中便是漏洞百出,这是不是该作为一个焦点来热议呢?

前不久,我到深圳书城看书。乘坐62路公共汽车时,由于人多,推推攘攘的,车门打开时,都争先恐后地冲上去。我唯恐被挤倒,只好退在一边,当上得差不多时,我正要上去,突然从远处跑来几个莽撞的青年人,二话不说绕到我前面,还狡黠地对我笑了笑。无奈之下,我只好先让他们上去。下一个站上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驼着背,拄着拐杖,着急地向四周望了望,在寻找空位。此时车上一个空位也不剩,老人家只好颤颤抖抖地向后挪移了几步,紧紧地抓住扶手。这时广播正好提示给有需要的人士让座,但没有一个人肯站起来让座,老人家旁边坐着的一个初中生对此视而不见。我见此状,连忙起身将老人家扶至我的座位坐下。老人家紧紧握住我的手不放,眼神里饱含感激之情。我顿时觉得有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田,一股平生从未感受到的温暖……我只是让位而已,得到的却是对方的感激。也许,这就是文明的起点吧。

东门可以说是深圳最繁华的地方了。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是三年级,至今已有三年的光阴了,这三年前前后后去了十几次,简直是天壤之别。东门老街最受人们喜爱,每天都是人山人海的,来往的人络绎不绝。这次来到这里,我看见三五成群的外国朋友们对这里并不是很熟悉,他们急忙向路人求助,可没人能听得懂他们的意思,笑着走开了。因为我学了六年的英语,所以我自告奋勇地给他们当起了导游。蓝眼睛的外国朋友终于遇见“救星”了,惊喜万分。我首先向他们问好,接着给他们介绍东门的文化,并带他们几乎逛遍了东门,一路上他们很高兴,对东门的景色、文化等赞叹不已,而且对我竖起了大拇指。他们离开的时候,我已经是大汗淋漓了,不顾擦汗便一直带他们到地铁站。他们说今天非常感谢我当他们的导游,不然这一整天还在原地转圈呢。我想,我帮助了别人,这不就是常说的美德吗?

捡起地上一片垃圾,可以营造一个美好的环境;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可以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一声普通的问候,一个深情地祝福,都体现了文明的价值。其实到今日才发现文明美德原来是这么的简单,以前怎么就做不到呢?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丢了做人的根本;应该把眼光放远,憧憬未来。我们必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文明美德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要让我们的祖先蒙羞,不要让“文明古国”

传承文明范文4

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意识和社会制度路径选择具有巨大影响,而文明进步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社会系统演化是文化与文明两股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文化基于历史传承,文明基于科学进步,两者虽相互影响,却遵循着各自的规律。当文化传承与文明进步的张力保持一致时,两者会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和谐状态;当文明进步与文化传承发生离变并达到一定临界点时,文明基于自身的进步规律会与文化产生摩擦。这时,制度创新成为协调文化与文明关系的内生性要求,并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引起文化的强制性变迁,以适应文明进步的价值观与制度范式要求;二是文化对文明形成掣肘,使人们的行为保持在与文化传承相适应的价值范式与制度范式之中。一种良性互动的结果是:文化传承、文明进步与制度创新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正如在天人合一的文化意识下个体性往往容易被磨灭一样,个体主义与物质利益中心主义现象发展得过分突出,不仅会背离传统和谐文化的价值基础,而且同样会束缚社会效率与现代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现象,正在成为文明进步本身发展的障碍。这表明,如果个体主义放弃整体和谐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条件这一长期约束因子,就会表现出对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危害性。因而,实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理念创新??构建个体与社会整体协同的和谐文化价值体系??已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可见,放弃整体性前提的过度个体主义与物质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必然要向将个体置于整体发展之中的和谐价值观发展过渡,否则任何个体最终都难以获得长久的幸福生活,任何文明进步都将因社会矛盾加剧而停止。拉美现象在本质上就是由过度个体主义价值观与自由主义制度安排下的贫富差距扩大而引起的。这也就是新世纪初期以来,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建立一种基于“个体?整体”统一性的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与制度架构,实现现代文明进步中的文化糅合与制度创新

改革开放的制度创新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激发个体积极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个体价值观为基础的,这种个体价值观的凸显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文明进步的要求。与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个体主义价值观充分发达并暴露出大量缺陷之后的制度创新不同,中国是在一直缺乏个体主义价值观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的。因此,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创新必将随之而来。由此可见,文明进步本身存在的“创新性毁灭”不仅存在于文明自身即新文明对旧文明的“毁灭”,而且也激荡着文化的演化,带来文化观念的革新。在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创新过程中,个体价值观的发扬确实对工业化和现代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过度个体主义的价值观对文明进步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并且已开始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产生危害。纠正过度个体主义与物质利益中心主义价值观,把个体发展置于整体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前提之下,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价值观条件。

这是一种和谐价值观的回归,但并非向历史上缺乏个体主体性的社会状态与文化价值观回归。这是一种经过了市场经济与个体主体价值观洗礼的和谐文化回归,是一种获得了市场经济的个体动力又指向整体利益协调的和谐文化回归。建立这样一种基于“个体?整体”统一性的和谐社会价值理念与制度架构,实现现代文明进步中的文化糅合与制度创新,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建设过程中的又一个必然时期,即和谐社会建设时期。

传承文明范文5

在蔡忠明看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国家的希望,我们必须将最美好的未来给予我们的下一代。而这种美好不仅仅是建立在物质上的,更应该着眼于精神上。现代社会物质发展飞速,生活节奏快,父母工作忙,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如何有益地进行的娱乐问题日益突出。“我认为现在的幼儿图书存在着良莠不齐且价格偏高等现实问题。所以我建议应该由政府职能部门挑头,编辑出版精品幼儿读书,着力宣扬中华民族自古流传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孩子的德育以及审美修养,形式却要避免僵化和古板,可以是彩色的图文结合的图书,这样更易于被我们的孩子所接受和喜爱。而且这类图书可以作为社会福利低价出售,旨在尊重经济状况不同的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同等条件地受教育的权利。”蔡忠明说。

同宗同本同源同根

蔡忠明说:“寻根,是中华民族镌刻于血脉中的天性。何为宗亲?宗亲即为同宗同本,同源同根。蔡氏宗亲们血液中流淌的血脉将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这种血缘的力量可以使人变得无惧和坚强,因为我们明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的身后,都有着同宗族的兄弟姐妹的支撑和帮助。我希望你们能和我一样,发自内心地感受这种血脉的羁绊,请相信,蔡氏宗亲会会将你的欢乐放大,更会在你不顺时给予你有力的支持,因为我们流着同样的血液,更因为我们都是光荣的中国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办好蔡氏宗亲会,首要的就是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心急误事,导致事倍功半,结局往往差强人意。蔡忠明对蔡氏宗亲会的执着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深思熟虑,所以他坚信只要精诚所至,一定能办好蔡氏宗亲会。当然,想要办好蔡氏宗亲会,一定不能少了蔡氏宗亲们的鼎力协助,独脚难行,孤掌难鸣,蔡氏宗亲们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愁蔡氏宗亲会办不好。他说:“当然就我个人而言,我定当做到为了蔡氏宗亲会鞠躬尽瘁,舍小为大,全心全意。我相信在蔡氏宗亲们共同的努力下,蔡氏宗亲会一定会越办越好。”

中国人向来讲究血缘至亲之说,在他看来,能为宗亲尽一份力所能及之力,是他此生的福祉。蔡忠明介绍了其发展蔡氏宗亲会的工作计划:“其一,我决心把《蔡氏宗刊》这本杂志做好做精,这样做的意义往小了说是借推出有为的蔡氏名人,为蔡氏族人树立典型,激励蔡氏族人奋发图强。往大了说是为了将蔡氏宗亲团结起来,共同为建设我们的祖国做贡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团结蔡氏宗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达成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蔡氏宗亲们需要先行团结起来,我希望借由《蔡氏宗刊》的影响力,能够达成这一目标。其二,我计划为我国的慈善事业添砖加瓦。施以善行必得福报,我相信只要从我做起,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体会到我蔡氏宗亲欲为中华民族之大团结做出贡献的心意,我希望届时的福报能够荫泽我蔡氏宗亲。”

以善为本大爱无疆

在蔡忠明看来,爱心和奉献没有高低贵贱没有地域时空之分。

2008年5月12日,天崩地裂间,十万同胞瞬间轰然离去,转眼生死相隔。他们用惨痛的告别生命的方式,让我们在沉痛和泪水中,砺炼了承受灾难的能力和意志。

灾难面前,是什么在震撼我们的心灵?

作为灾难的旁观者,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时,也是在重新审视自己:我们曾怀疑人性,怀疑道德,现在是不是足以让我们重建信念 ――相信自己、相信同胞、相信人?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了使灾区人民早日过上新生活,一批批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援建人员,与时间赛跑,与自然斗争。地震后重建工作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灾区孩子们的教材问题,这时候教材所承载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了其本身,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书本,更代表了全国人民对于灾区的孩子们的爱,灾区的孩子们也需要借由崭新的教材当做治愈受伤心灵的良药。所以当蔡忠明接到这个任务时,他郑重地说:“能有这样的机会为灾区人民做点事情,我心里很踏实。我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帮助灾区的孩子们按时拿到崭新的教材。”

“当时全国各地纸张价格陡升,我立即拍板决定由我丰竹纸业提供的教材纸张价格不但不升,而且每吨再降300元。地震后全国火车车皮紧张,河南地区无法调用空闲的火车皮进行纸张的运送,我当即驱车赶往河南,请求河南铁道部门的协助,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特批了18个救灾车皮,另想办法协调了5个车皮和40余个大卡车进行3000余吨教材用纸的发运,使得灾区孩子的教材用纸得到了保障。汶川地震,举国同哀,汽笛长鸣,山河共泣。我身为一个四川人,这种痛心与震惊当然是更为强烈的。四川的山河养育了我,使我能有现在的成功,四川就是养育了我的母亲,在我的母亲遭难的时候,我认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

对于这场极其惨烈的灾难而言,三年时间尚短,撕裂的伤口还未及弥合,刻骨的创痛还需时间平复,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的重建更是任重道远。然而,生活之水川流不息,新的生活已经重新开始,希望的旅程又在脚下延伸。

光宽慈善怡然自得

传承文明范文6

1510班:张鑫 辅导老师:杜艳花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争做美德少年》。

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璀璨瞩目;当我遨游在书海里,那些鲜活的文字和故事又告诉我,如何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少年!作为一名中国人,可以骄傲的事情有太多,但让我感到自豪的还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传递着的是中国几千来的传统美德。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美德之间的传递亦是如此。就拿电视上常常出现的给妈妈洗脚的广告,我们可以看到,小男孩正是看到了妈妈给奶奶洗脚,就去效仿,画面温馨又温暖。也许他还不知道这是孝心,这是一种美德,但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到,美德就在身边,可能有时只是一个小小的动作,但折射出的是美德的光环,让人的心里如沐春风。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传承文明、践行美德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其实,文明美德可以体现在许多地方,既可以体现在小事上,也可以体现在大事上;既可以体现在个人上,也可以体现在集体上。小小的一个细节,或一个动作,都可以折射一个人、一个集体、甚至一个国家的荣誉,可见文明美德非同小可。与美德牵手,让温暖传递。中华美德颂演讲稿。让我们躬下身捡起地上的一片垃圾,用美丽的倩影装点优美的环境;让我们做一次家务,用汗水荡漾开父母心底甜甜的微笑;让我们为班级、学校贡献一次力量,用无私的胸怀灿烂集体的荣誉;让我们让一次座位,用换来的赞叹为社会平添一串和谐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