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发展状况范例6篇

零售业发展状况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1

一、信阳市城乡结合部零售业发展中的问题

(一)农民投资意识淡薄。尽管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自身缺乏投资意识和固有的农耕或务工的传统思想,农民的投资意识很淡薄。这样不仅会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型,同样会使农民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差很大。在综合考察后发现,农民的教育程度是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阻碍收入会直接阻碍农民的消费观和投资观,同时间接的阻碍零售业的发展。据信阳市2011年统计年鉴公布数据显示,信阳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其中高中以下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0%左右,文盲、半文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9%左右。由图1的知识水平结构图可以清楚的看到,农村教育还是有待提高。

(二)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速度放慢。受经济增长放缓和部分刺激消费政策退出等多重因素影响,消费升级性产品增长幅度明显回落。从信阳市2012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商品零售类值来看,信阳市基本生活消费品增速较高,而消费升级性产品增速较低。从表2,表3中可看出吃、穿基本生活消费品类商品增速较高,而其中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等消费升级商品类零售额增速比较低,均低于用类商品零售额的增速。

(三)消费价格高位运行影响消费持续增长。从长期看,物价指数居高不下,加大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负担,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成本。2012年,信阳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2.3%,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5%,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2%,烟酒类上涨3.6%,医疗保健用品类、居住类分别上涨1.5%和2.6%。基本生活用品类价格的涨幅较高,居民在基本生活类的支出相对就要增加,其他类的支出相对的要下降。同时由于住房、医疗、教育等家庭保障性支出压力较大,最终将抑制广大居民的消费欲望,进而影响零售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二、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增加创业培训。开阔农民思路,增加创业培训。政府可以将务工,务工归来欲创业人员,留守人员组织起立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涉及农业,服务业,零售业,投资方面的知识。引导富裕起来的务工人员进行创业。

(二)提高文化素质。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增加师资力量,提高学杂费奖励体质。给予农村孩子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例如输送更多的优秀农村学子进入信阳高中,信阳市二高等重点高中。将强职业技能培训,在零售业方面,多培养管理,运输系统,营销,服务业方面的人才。

(三)通过宣传改变创业观和消费观。通过新闻媒体或普通宣传方式强化零售业创业思想,改变农民的消费理念。可以通过宣传标语、新闻、广告、报刊、政府网站等宣传媒体,经常性的宣传创业投资理念,或者在人流集中处写上“想致富就创业”的标语。在新闻中可以每一期都留出少许时间对信阳市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进行报道,营造浓厚的经济环境舆论氛围,刺激农民进行投资创业并吸引中外投资者前来投资,同时要加强品牌概念。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2

[关键词]国内机场;零售商业;经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F520 [文献标识码]B

现在,全世界的机场都已经把运营目标转向了商业化发展,更有部分机场的主要经营利润是通过非航空业务赚取的。零售商业作为非航空业务的核心,更要最大化的发挥潜力。

一、国内机场零售商业概况

(一)盈利模式

我国机场的零售商业盈利模式是由多种形态组成的首先是转让营销权,机场可以把自身专营或特许的零售营销权转让给有意向的非机场经营者,并让其缴纳相应费用,这样就可以把机场的无形资源转换成有限的资金。其次是机场自主经营,但是这种盈利模式仅限于机场没有把有偿经营权进行转让的前提下,因为机场实行自主经营可以减少经营成本,这样就破坏了转让者的公平利益,属于不正当竞争。最后机场是传统的租金收取模式,机场可以通过租赁自身场地与物业等有形资源获取利益,具体为各品牌商店、值机柜台、餐饮酒店、候机室、地面与基地航空单位等。

(二)经营特点

作为以满足机场旅客服务与消费需要为主的机场零售商业,其经营项目不只是商品零售,而是涵盖了商品、餐饮、文化、娱乐等多个方向,机场零售商业因此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业务比重,众所周知机场是搭载旅客乘机的地方,因而机场内开展的零售商业活动也仅仅是附属的经营项目,所以它的业务比重并不是机场经营的全部,因此就与传统的零售商业以顾客至上为准的经营模式有着比重的不同。其次是消费群体,机场乘客作为机场零售商业的消费主体,其大部分都是参与商务活动或者是前来旅游的,很多乘客可能只途径一次,或好几年才再次乘坐,而传统的零售商业的消费群体则是由当地居民构成的,重复消费的几率也会很高。最后是商品种类,现阶段国内机场的零售商品主要由食品饮品、品牌奢侈品与工艺纪念品组成,其色商品的比重不够只占了很小一成,比如中国经典国货或者免税商品。

(三)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机场大部分零售商业都存在经营亏损现象,只有少部分的国际机场经营状况相对乐观,从全局来看国内整体的营销水平还是有待加强。以营利的香港国际机场为例,通过分析其主要收入,我们不难发现其非航空业务收入占到了总营业额的50%,其中零售商业又占到了非航空业务的60%以上。然而我国大部分机场的非航空收入占比均不超过40%,零售商业也大大低于盈利机场的经营占比。这和我国长期政府管制经营有关,其垄断的经营方法以及不专业的零售商业管理,造成了零售服务质量差、商品昂贵等影响着客流量与乘客的消费体验的不良结果。

二、国内机场零售商业经营策略

(一)分析乘客消费需求

我国机场零售商业成长必须依靠多方位的市场研究,从中发现乘客的消费习惯,进而明确机场零售商业的营销定位,定制出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具体操作为机场可以对乘客发放调研试卷,并有有价值的问卷答案进行筛查与研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以下几个情况:首先是大多数乘客都曾在机场内进行过消费,并且消费项目包含了商品、餐饮及文化娱乐等,这就表明我国机场是存在很大的消费潜力的,并且由于航空企业的持续发展,乘客出行量也在连续翻倍,这就使乘客候机接机的时间在大幅增多,因此国内各个机场的候机区也从传统的单一形式转换成集等候区、商品区、餐饮区与休闲娱乐区为一体的综合区域,这就需要机场管理者充分发掘乘客需求,运用成熟的零售商业营销模式提升经济效益。其次,通过调查我们还能发现机场乘客年龄大多在二十至四十五岁之间,月收入基本为五千元左右,且乘机的主要目的为商务活动、旅行、探亲等,这些数据也表明选择乘机出行的乘客多是有着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消费水平的。最后,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大部分乘客都有机场消费的经历,但是他们大都认为国内机场的零售商业服务质量还需提升,对国内机场的整体零售表现并不满足,主要意见有觉得商品价格高、品种不全、无消费欲望等,上述种种也表明了我国机场的零售商业整体水平跟不上庞大的乘客的消费需求。

(二)确立机场零售商业经营思路

1.对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对国内机场现阶段零售商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是为了定位乘客的消费需求,了解乘客的消费习惯。我们在对国内机场零售商业范畴进行分析时,要涵盖观念、种类、布局及时段等,从而找到影响机场零售商业经营的关键因素,并在日后的运营管理中考虑到此类因素,做到进一步掌握所有具化市场,形成科学的营销理念。

2.合理使用与改变乘客流。如何发掘机场乘客的消费欲望,让乘客主动进行购物与餐饮等消费行为,关键在于如何解决乘客的出行压力,使乘客放松心情、不担心延误乘机等状况的发生,具体操作为机场管理者必须按照乘客状态及压力的不同程度,将零售店铺尽量设立在低压地区。与此同时,机场还需及时掌握自身点位布局状况,以及客流量与客流向等信息,并以此组建一个完善的动态购物区,并把其设立在乘客的必走道路或压力相对较低的地方,例如可以设立在登机口附近或对面,这样就可以防止乘客因找商店而耽误乘机的状况发生。只有做到上述要求,我国机场才能为满足乘客需求,为乘客带来更多、更好的购物体验。

(三)完善机场零售商业经营模式

1.合理规划零售商业布局。机场乘客多是在候机或接机的时候进行消费与购物,所以为乘客提供方便快捷的购物体验便是机场零售商业首先要考虑的。首先,为了使乘客不考虑延误登机等情况,彻底放下顾虑,体验消费购物的乐趣,机场的零售摊位就一定要紧紧按照候机行程进行设立,不要设立在太偏或者很难发现的地方,更不要远离登机口。其次,机场的零售商业布局一定要做到商品、餐饮、文化、休闲等不同形式的消费组合,并在经济舱候机区设立中低端的品牌商铺,而在头等舱候机区设立名品、奢侈品商铺,例如机场国内的出入区要建立超市、干果、纪念品、报刊亭等零售商业,以便乘客进行消费与消磨时间;但是国际候机厅要在此之上建立奢侈品商店、高档西餐厅及银行等,因为出境乘客大多时间充裕,这样也可以为不喜欢吃飞机餐食的乘客提供更多的选择,以及购买礼品纪念品的需求,这里就不用设立太多的商铺与超市了。最后,机场装修最好都采用不遮挡视线的玻璃隔断,并且力争把零售商铺都设立在乘客乘机的必走道路,同时悬挂显眼易懂的导购标识,帮助乘客用最短的时间内买到所需的商品。通过以上方法的合理规划,机场一定能将充分挖掘乘客的消费需求,从而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

2.建立经营管理团队。我国的机场零售商业一直是个大范围的独特商业业态,其零售商业管理工作也是个庞大繁重的任务,而具体的价值解析、布局规范、招商引资等工作就更加困难繁琐。因此,国内机场急需组建一批专业性强、效率性高的零售商业管理团队,只有采用专业性的管理人才,才能实现机场零售业商业的经营与管理职责。这样的管理团队不仅会关注机场零售商业的日常经营状况与收支比,更会重视对营销商的招商与发掘工作。当国内机场拥有这样一批成熟的管理团队时,也等于无形中增加了手中资源,机场可以对外提供经营策略的咨询工作,以增加更多的收入项目。在组建专业团队的同时,机场主管部门应当把自身的发展理念灌输给每位团队成员,使机场的零售商业都能上下一心、统一目标、明确方向,全面助力机场零售商业健康有序的营运与发展,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3

业绩评价结果

截至2003年末,贸易行业有98家A股上市公司,全行业综合得分为51.61分,其中:财务效益状况得分17.48,资产质量状况得分11.23,偿债风险状况得分6.27,发展能力得分16.63。综合得分在行业中排名17,尽管同2002年相比依然属于行业中等偏下水平,但排名有所上升。其中,良好水平企业为6家,中等水平企业50家,分别占总数的6.1%和51%,而差等水平企业为42家,占总数的42.9%。良和差的两极分化现象表明行业竞争更趋激烈,优势企业不断高速增长,而劣势企业难以遏制其继续下滑势态。2003年业绩排在行业前十名的公司依次是中化国际(83.5分)、大厦股份(75.1)、广聚能源(71.3)、友谊股份(71.1)、江苏舜天(70.4)、厦门建发(70.4)、新华百货(69.9)、重庆百货(66.9)、南纺股份(66.8)和广州友谊(66.1)。

财务效益状况

贸易行业上市公司财务效益状况的基本指标平均得分为18.96,修正得分21.84,低于全国上市公司财务效益状况26.41的平均水平,在全部行业排名中列倒数第二位。尽管有中化国际、友谊股份和重庆百货3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得分率在80%以上,但行业内全部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华联股份、西单商场、成商集团等8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状况得分不到10分,而因“琼胶事件”导致巨额亏损的兰生股份的财务效益状况更是位列最后一名,得分仅为4.5。

与2002年相比,贸易行业上市公司除净资产收益率有23%的增长外,其他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特别是盈利现金保障倍数有98%的下滑,表明贸易行业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短缺问题趋于严重;与2003年所有上市公司平均值相比,贸易行业的盈利能力明显落后,大部分指标都不及整体市场的一半。

资产质量状况

贸易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状况基本指标平均得分为18,修正得分11.23,低于全国上市公司11.55的平均水平,但差距不大。行业内有27家上市公司得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得分率在80%以上,友谊股份、厦门建发等20家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良好,均为12.24分,而新湖创业和深国商A等8家资产质量状况最差,为最低分0分。

与2002年相比,贸易行业资产质量状况的两个基本指标均有所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均有16%和7%的增幅,但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两个修正指标却分别出现了10%和33%的下降。与2003年上市公司平均值相比,贸易行业资产质量状况明显好于总体水平,但很可能与贸易行业自身高速流转的特性有关。

偿债风险状况

偿债风险方面,贸易行业上市公司基本指标平均得分为5.87,修正得分为6.27(满分为18分), 低于全国上市公司12.06的平均水平近50%,在所有行业中排名靠后。行业中有 11家上市公司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只有西单商场、广聚能源和广州友谊3家上市公司偿债风险状况得分率超过总得分的80%,西单股份偿债风险状况最好,为17.9分,五矿发展和南宁百货等8家公司偿债风险状况最差,为0分。

与2002年相比,变动较大的是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同样有98%的降幅,说明行业现金流的短缺问题严重,此外,资产负债率上升和速动比率降低都表明行业偿债能力的下降;与2003年所有上市公司平均值比较,贸易行业的有形净值债务率大大高于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而其它指标均落后于整体水平。

发展能力状况

贸易行业上市公司发展能力状况基本指标平均得分为23.35,修正指标得分为16.63,低于全国上市公司21.05的平均水平,在所有行业排名中处于中后水平。其中只有南纺股份一家超过全国水平,为26.12分,而西单商场和*ST华信等四家发展能力状况最差,均为0分;。

与2002年相比,贸易行业整体发展能力加强,主营业务增长率、资本扩张率、累计保留盈余和三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的增幅分别为89%、29%、27%和32%,但同时主营业务鲜明率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出现下降,特别是后者降幅较大;与2003年所有上市公司平均值相比,主营业务增长率和三年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优势明显,但其它指标均弱于上市公司整体水平。

业绩影响因素分析

有利因素

连续几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刺激了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自1996年以来,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降低,下岗职工增多,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降低,而住房、医疗、失业、保险改革的深化使居民的储蓄动机明显增强,消费倾向下降,消费市场疲软,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1996-1999年的数据分别为20.1%、11.1%、6.0%和6.8%。与居民消费需求相对应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在这段时间也出现了明显的紧缩趋势。为了启动消费,政府实施了增加转移支付、调整抑制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财政贴息和消费信贷相结合、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等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2000年起,居民消费开始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在经历了两年多的负增长之后出现正增长,通货紧缩趋势得到遏制。几年来连续的积极财政政策也有效地扩大了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了经济发展,对于GDP增幅的贡献率,1998年为1.5个百分点,1999年为2个百分点,2000-2003年也在1.5-2个百分点之间,为我国贸易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拉动消费的进一步增长。近几年来由于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万元及十万元级商品,如汽车和商品房的销售额大幅增加,在2003年全年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构成中,除弹性较小的食品和服装类零售额继续有一定增长外,反映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的通讯器材类和汽车等产品的销售增长成为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构成中的亮点。据统计,2003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销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年增长68.5%,通信器材类增长70.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3%, 家具类增长28.2%。因此,随着人们的生活向享受型、娱乐型方向发展,代表消费结构升级的各项商品销售面临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且随着这种趋势的持续和加强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对外贸易继续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是拉动一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在当前由于持续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所导致的投资贡献率弱化的情况下,对外进出口贸易成为我国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在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技术水平、加快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各级政府的支持将为外贸行业的发展建立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不利因素

上半年非典对我国贸易行业造成一定影响。“非典”的突然暴发所带来的巨大恐慌给贸易行业造成了一定损失。一方面,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萎缩,导致部分员工收入增长减慢,甚至出现收入下降;另一方面,居民的消费预期发生改变导致许多正常的居民消费需求受到了抑制,并最终形成社会总需求的不足。收入增长放缓和居民需求的抑制在短期内对消费需求造成负面影响,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出现下降,到6月份才出现恢复性增长。此外,“非典”造成零售企业各项费用的增加,如消毒、杀菌、通风透气和水电消耗量及环境清洁等方面的费用。而对于外贸行业来说,在2003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非典疫情严重期间,交易机会的减少和交易成本的增加致使一些外商投资项目和商品、劳务出口洽谈推迟甚至取消,对对外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我国外贸行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加。这种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际贸易中的保护主义卷土重来,针对中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呈加强态势,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增加,这些都为我国外贸行业的发展设置了障碍。此外,国际价格(包括原料产品)和汇率的剧烈变动给整个外贸行业带来系统性风险,2003年,钢铁及原材料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毛利率下降,这些对部分企业的经营和销售造成负面影响。

零售企业规模偏小,与外资企业相比竞争力弱。尽管我国大型的贸易企业发展加快,实力正逐步加强,但规模却仍然偏小。据统计,2003年全国零售百强的零售总额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不到10%。而位居2003年全国连锁零售业之首的上海百联集团的销售额为485.2亿元,仅相当于美国沃尔玛公司的1%左右;在全球200强零售商中尚不见中国企业的身影,而美国企业约占45%,零售额占总额的53%。众多小规模零售企业的存在造成了行业集中度的低下、企业成本过高、单位面积赢利能力低下等问题,并最终表现为内资企业的竞争和盈利能力远低于外资企业,如国内零售业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华联超市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6.78%,华联综超10.2%,友谊股份只有6.79%,远低于沃尔玛的21.3%。

2004年贸易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外贸行业的发展趋势

经过2003年快速发展后,2004年外贸行业将会有所回落。2003年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形势在成功抵御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两大冲击下,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据统计,1-10月份,我国外贸出口总额达到6823.3亿美元,同比增长36.4%,其中:出口3486.0亿美元,同比增长32.8%;进口333.73亿美元,同比增长40.4%,进出口顺差148.7亿美元,同比减少40.0%。预计2004年尽管有全球经济复苏加快、外国直接投资保持稳步增长及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继续加快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但面对出口退税率的下调、人民币汇率可能变动所造成的影响和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之风盛行等更为不利的因素,外贸行业继续保持2003年高速增长趋势的困难较大,行业整体出现回落的可能性较大。

外贸企业将稳步发展,出口上演国退民进局面。入世两年间,根据对世贸组织的承诺和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我国对经济的管理体制进行了进一步改革,对外贸易管理体制基本同国际接轨,开放领域继续扩大。同时,由于法律法规体系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商对华投资信心增加,投资贸易互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企业继续成为我国出口增长和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的主要力量;同时,中国外贸经营权的加速放开、对外贸易经营权登记制度的实行,激活了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的进出力进一步得到释放,进出口自主增长的能力明显增强。另外,经过一段时间熟悉国际经贸的体制和惯例后,国内企业国际竞争意识加强,已经开始灵活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应对国外厂商的倾销等行为,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利益。

尽管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还很小,但自从国内对外贸易经营权登记制度实施以来,集体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出口额大幅增长,但同时国有企业增长乏力,据统计,民营企业的出口额在2002年和2003年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59.5%和152.2%,而国有企业在这两年的增长率分别只有8.5%和12.4%,国内企业间出现了国退民进的格局。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外贸上市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自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实施新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的出口退税率分为17%、13%、11%、8%和5%五档,按现行出口商品结构,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将降低3个百分点左右。根据以往的经验,这将会直接导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总体上对外贸行业呈负面影响。主要从事矿物、能源和化工产品贸易的上市公司将会受到比较大的冲击;中央直属的外贸企业由于应收出口退税额较少,无法享受到贴息贷款的对冲政策,因此受冲击较大。综合分析,中化国际和五矿发展等上市公司受冲击较大。但应收出口退税额较大的地方性外贸龙头企业,如南纺股份和江苏舜天,有望从中受益,这些企业主要从事一些劳动密集性产品的出口,这类产品退税率下降幅度不大,而且还可以通过部分内销的方式来抵消税收影响。

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发展趋势

社会零售总额将持续快速增长,CPI指数整体上扬。2003年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9.2%,延续了近几年来高于GDP增长率的态势,其中12月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为10.9%,创两年半来新高。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预计200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5万亿元;此外,随着我国逐步走出通缩环境,200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总体已经开始缓慢提升,特别是从第四季度开始,经济增长速度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应带动了消费品价格的回升。从2003年10月份开始,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开始提高,考虑到价格传导的时滞,预计2004年CPI指数将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增长。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将加快零售业的发展。

业态呈现出以连锁经营为主导,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提前消费与跨越消费,以及外资的进入和资本大型化的竞争,我国的贸易业态将发生空前的变化。超市、仓储大卖场、便利店、专业店、百货连锁及大型综合超市等业态都将快速发展。由于连锁组织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零售业各个领域,可以预计,未来我国零售业的发展将以连锁为主导,多样化发展。

首先,连锁经营占主导,竞争优势会更加突出。2003年零售业前100家企业中,69家实行连锁化经营,比2002年前100家增加14家,其销售额合计为3505.7亿元,同比增长32.2%。销售额占前100家比重为84.9%,比2002年前100家中同类企业占前100家销售总额的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现在连锁模式在建材销售、家电销售、品牌专卖店等零售业分支上都有成功移植。相对于连锁发达的市场,我国连锁销售的市场份额还非常有限,未来发展的市场空间广阔。

其次,以购物中心和专业零售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得到快速发展,业态类型趋于多样化。购物中心集合了购物、娱乐、餐饮及休闲等一站全括式服务,其在上海、武汉及广州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购物中心势必淘汰传统百货业的观点;而专业零售店,凭借其“专而具全” 和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等优势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如家电、家居建材连锁店的高速增长进一步佐证了这些新兴业态的生命力,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家建材超市公司――好美家(友谊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东方家园(东方集团的控股子公司)自创建以来,每年的销售额增长率都超过100%,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普通超市。可以预见,市场的日益细分和新业态的频繁出现,将给零售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零售企业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并购活动日见活跃。相比国外零售企业,我国商业零售业有产业集中度低,企业数量众多等特点,目前仅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百货商场就有千家以上,造成企业规模小,采购成本高,企业间的竞争激烈等局面。零售业前100家名单变化频繁:2000年前100家企业名单与2001年相比,有16家企业出围;2001年与2002年相比,有16家企业出围;2002年与2003年相比,有26个企业被挤出前100家。2004年4月16日,国家商务部颁布《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明确了外商在中国境内投资商业企业的条件、手续、业务范围等。《管理办法》明确指出,2004年12月11日起,允许设立外资商业企业。《管理办法》指出,自2004 年12 月11日以后,对从事零售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取消地域限制,外资零售企业将依靠自身的资本优势通过不断扩张来增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国内零售企业也将借政府政策向本土企业倾斜、改变原来外资超国民待遇的机会,通过加强自身实力来改变在采购配送、管理技术、营销技术、服务理念等方面与外资企业间的差距。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4

8月16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共同了《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1- 2012》。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作为先进的零售经营模式,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开展连锁百强排名以来,百强规模从2001年的1620亿到2011年的1.65万亿,十年间持续高速增长,翻了9倍多。然而,2011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2012年以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影响,连锁零售企业普遍出现明显的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现象,同时人工和房租等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多家企业爆出盈利警告,开店速度明显减缓,资本市场也频频跳水。而另一方面,受物价上涨和对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影响,消费者消费信心不足,消费意愿减弱,表现出各种业态的来客数减少。而与此同时,网络零售等新兴零售模式的快速发展和扩张,传统连锁零售企业的经营受到冲击。而由于早前经济刺激政策的影响,商业地产过度开发,缺乏有效的规划和监管,造成网点的不合理分布和恶性竞争,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合理布局。

在宏观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连锁零售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客观上要求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寻求新的经营模式,进行业态创新,挖掘新的增长点。例如,百货业开始自采自营探索,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变;超市积极发展自有品牌;便利店延伸服务内容;家电专业店加速渠道下沉等。如何在经济整体呈现下行的趋势下实现增长,是中国连锁零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2年初所进行的行业调查,共获得177家有效企业样本和150个典型店铺样本,同时走访大量企业,访谈企业高层,于2012年5月2011年中国连锁企业百强。结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德勤的行业研究观点,对过去一年中国零售业的整体环境和主要业态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总结,双方联合此报告。

报告涵盖了下列问题。

中国连锁零售业近期政策变化及影响:

增值税改革利于零售企业税负优化;刷卡手续费率降低减少企业运营成本;新刺激消费政策出台拉动内需市;预付卡监管加强或将影响企业现金流;促销服务费管理力度加大以协调零供关系。

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成本上升不可避免。2011年连锁零售企业人工费用上涨26%,租金成本上升10%。2011-2015年将是门店租赁到期的高峰时期。

二、销售增幅减缓。高通货膨胀抑制消费意愿;网络零售冲击传统零售;监管加强(限制购物卡发售)。

三、商业地产过热。重复建设;扩张超过消费水平增长;管理能力欠缺。

四、效率有待提升。促销常态化;成本控制有待提升。

中国连锁零售业发展趋势:

一、业态创新初显成效。网络零售售是现有渠道的补充还是新增长点和必争之地?

二、并购整合方兴未艾。国内并购重区域,外资并购重市场,海外并购重品牌。

三、转变经营模式势在必行。转向自主经营模式,选择性地发展自有品牌。

四、消费者变化推动行业转变。食品消费安全观、自身价值观体现、媒体与科技应用。

五、供应链进化提升效率。

六、渠道下沉步伐加快。

大型超市及超市企业经营情况:

通过开发自有品牌提升利润空间;扩大生鲜规模;调整盈利模式;区域性企业战略选择明显分化。

企业的销售额增幅远高于门店数量、营业面积以及员工数量的增幅,企业单店经营明显提升。

2011年员工工资总额有较大增幅,单位人工成本的上升及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致使人工成本和房租成为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百货企业经营情况:

百货业格局生变;购物中心迅速发展,特别在二、三线城市;自采自营提升利润空间。

便利店企业经营情况:

同质化经营不利于业态长期发展;缺乏物流优势;外资加快布局;拓展延伸服务。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5

关键词:综合零售业 行业集中度 HHI指数

一、引言

产业集中度指标可以直接反映市场的竞争状态,反映一个产业内的分布状况以及市场垄断或竞争的程度。集中度指标分为绝对集中度和相对集中度。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绝对集中度。绝对集中度指在规模上处于前几位的企业在生产、销售、资产等方面的累计数量占整个行业该指标的比重,即前几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用CRn表示,它是行业中企业数目和规模的函数。常见的指标包括集中度系数、赫芬达尔指数、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等。

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少数企业的占有率越高,市场集中度越高,产业内的企业越少,企业就越容易形成对市场的垄断。现代经济学认为,一个产业的竞争和垄断程度极大地影响着整个产业的企业行为。人们一般认为以下几个因素与垄断程度有比较确定的关系:一是企业的规模愈大,企业控制市场数量和价格的能力愈强。二是大企业的个数愈多,它们联合起来的市场势力愈大,垄断利润愈高;反之则竞争愈残酷,竞争代价愈高,因此,联合的可能性愈大。三是市场的容量愈大,企业数目愈多,大企业的控制能力相对就较小。

简单地说,前两个因素可归结为企业规模差异,后一因素可归结为企业的数量。所以,可以概括地说,企业规模差异和企业数量决定了一个行业是垄断的市场结构还是竞争的市场结构。

二、数据指标选取

(一)数据选取

由于综合零售业包括百货零售和超级市场零售,销售收入可以反映两种零售业态的规模,因此本文选取近5年(2007―2011年)《河北经济年鉴》中零售业销售收入来计算综合零售业行业集中度和HHI指数。

(二)指标选取

1.行业集中度CRn

CRn是指行业内规模最大的前几位企业的产量(资产总额、产值、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利润等)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

CRn为行业集中度,Xi为第i个企业或地区在全部行业中所占的份额,n为所考察的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或地区的个数,N为行业内企业的总数。公式里的n可以根据计算的需要而定,通常n=4或n=8。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的标准,将行业集中度分为6种类型:CR4在0.75以上的为极高寡占型市场结构,0.65至0.75为上集中寡占型,0.5至0.65为中集中寡占型,0.35至0.5为低集中寡占型,0.3以下为原子型市场结构。

2.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HHI是指某特定产业市场上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Xi为第i个企业的产量(资产总额、产值、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利润等),X为市场内所有企业的总产量

(资产总额、产值、销售额、销售量、职工人数、利润等),n为所考察的规模最大的前几个企业或地区的个数,N为行业内企业的总数。其特点在于给予每个企业的市场份额一个权数,可以将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显著化。Si是指某一企业占该行业的百分比。

HHI的值从1到10000,数值越大代表集中度越高,间接代表垄断程度越高。和行业集中度CRn相比,HHI更加突出市场的集中情况。例如:某行业前4家厂商各占相同的比率,若1家独占0.7,而其他3家平摊剩余市场份额衡量的市场垄断程度截然不同,相较于CRn指数,更能反映市场的垄断程度。

美国1984年公布的兼并准则规定了集中度与市场份额的相互关系及衡量兼并导致集中度变化的指针:HHI

三、河北省综合零售业产业集中度

(一)基本情况

综合零售业是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我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目前,从宏观经济走势来看,居民收入水平整体上处于较快上升阶段。从长远来看,我国居民消费无论是从总量上,还是从结构上都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这为我国综合零售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中长期宏观环境。在这种良好的经济背景下,河北省的综合零售业近年来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7年河北省限额以上综合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为310.13亿元,到2011年快速增加至731.45亿元,5年间年均增幅高达22.5%。

(二)综合零售业产业集中度分析

本研究主要测定河北省内前4家最大的综合零售企业的销售收入所占市场份额,计算CR4值和n取值为4的HHI值来判断河北省银行业的竞争结构。

由上表中CR4数据综合贝恩的标准,在行业集中度方面,河北省前4大综合零售企业由低集中寡占型逐渐变为中集中寡占型,说明前四大综合零售企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大,集中度逐步提高,尤其是2008年到2009年一年间行业集中度扩大了0.18,集中现象明显,2009年之后逐步趋于稳定发展。由此可见,河北省综合零售业集中度趋于中等,且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上表中HHI数据和1984年美国兼并标准可知,河北省综合零售业由低集中度市场发展为中集中度市场,呈现出相对垄断的局面。如果按照2009年之后的发展速度,该行业至少将在未来5年内处于相对垄断阶段。

河北省综合零售业的CR4指标和HHI指标都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反映了河北省除前4大综合零售企业外的其他企业新兴力量的发展缓慢,使得在销售收入反应规模的前提下,前4家综合零售企业出现相对垄断的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使用行业集中度指标和HHI指标计算出的河北省综合零售业产业集中度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行业集中度指标,河北省综合零售业从2007―2011年5年间由低集中寡占型变为中集中寡占型。

2.由HHI指标可知,河北省综合零售业从2007―2011年5年间由低集中度市场发展为中集中度市场,呈现出相对垄断的局面。

3.河北省综合零售业产业集中度上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垄断性。

(二)建议

1.政府应鼓励新兴综合零售企业进入市场,为中小型综合零售企业提供相应的信贷和政策优惠,保护新兴综合零售企业的发展,为市场竞争注入活力。

2.在现有市场相对垄断的现实下,引导新兴综合零售企业差异化发展,摆脱一味多开店抢市场的局面。

3.现有格局下的大型综合零售企业应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避免出现规模增大、服务淡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刘斯敖.产业集聚测度方法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

2008(11).

[2]王崇锋等.中国省级区域制造业集聚实证研究[J].青

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1).

[3]杨勇.中国服务业集聚实证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10).

[4] 滕漫.重庆零售业集中度状况研究[J].中国商界,2010(5).

[5]吕伟,高晶.产业集中度与产业盈利水平关系的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2).

零售业发展状况范文6

为进一步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监督管理,有效发挥药品零售企业在城乡药品供应中的作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国家局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监管理念为指导,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鼓励监管创新,按照药品零售经营的不同类别,划分药品零售企业级别,并分别确定准入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模式。试点目标:通过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建立适应药品监管和流通发展的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改善药品市场环境,推动药品监管制度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长效机制,实现药品零售企业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质量安全、监管科学的目标。

二、零售企业的级别划分按照企业经营范围、经营类别、药学技术人员服务能力及经营条件的不同,将药品零售企业划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零售企业:经营类别为乙类非处方药。

二级零售企业:经营类别为非处方药,处方药(禁止类、限制类药品除外),中药饮片。

三级零售企业:经营类别为非处方药,处方药(禁止类药品除外),中药饮片等。

禁止类药品是指品、放射性药品、第一类、终止妊娠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胰岛素除外)、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疫苗等国家规定的药品零售企业不得经营的药品。限制类药品是指医疗用毒性药品、第二类、上述蛋白同化制剂和肽类激素以外其它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含品的复方口服溶液和曲马多制剂等严格管理的处方药。

三、试点工作安排

(一)按照区域分布,结合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吉林、江西、山东、湖南、陕西省为第一批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试点省份。通过试点,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药品零售企业监管模式,为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药品零售分级管理工作摸索经验。

(二)请试点省局根据本通知要求,结合辖区药品零售企业实际状况,制定开展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试点工作方案和药品零售企业分级实施标准,报经国家局同意,在今年内开展试点工作。

在制定试点方案及实施标准时,应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按照分级原则和基本要求,在人员条件、设施设备、管理水平、供药能力、药学服务等几个方面制定相关标准。试点范围可以选择省内零售业相对发达、审批制度相对完善、药品分类管理能够扎实推进的一个或几个设区的市,也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试点,边远地区的农村药品零售网点可以暂不列入试点范围。

四、试点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分级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零售企业分级试点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要根据试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要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和准入标准,并精心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上一篇儿童灯谜

下一篇环境保护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