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诗句范例6篇

马的诗句

马的诗句范文1

2、驴唇不对马嘴。

3、牛头不对马嘴。

4、风马牛不相及。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6、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8、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9、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0、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11、走马有个前蹄失,急水也有回头浪。

12、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13、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14、好马不吃回头草。

15、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16、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1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8、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19、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马的诗句范文2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前言】

《碛中作》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选取沙漠行军途中野营生活的一个剪影,以雄健的笔触,描述了驰骋塞外,随止随歇的军旅生活。虽仅四句,却融汇了作者初赴边塞的新奇之感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在对大漠的荒凉和行军的艰苦所作的描绘中,也显现出一种从军豪情。全诗语言自然遒劲,意境雄浑壮阔,情景契合,别有神韵,充分显示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注释】

⑴碛(qì):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木什附近。

⑵走马:骑马。

⑶辞家:告别家乡,离开家乡。见月两回圆:表示两个月。月亮每个月十五圆一次。

⑷平沙:平坦广阔的沙漠、大漠。绝:没有。人烟:住户的炊烟,泛指有人居住的地方。

【翻译】

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赏析】

《碛中作》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碛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从“辞家见月两回圆”的诗句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在唐代诗坛上,岑参的边塞诗以奇情异趣独树一帜。他两次出塞,对边塞生活有深刻的体会,对边疆风物怀有深厚的感情。这首《碛中作》,就写下了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走马西来欲到天”,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旅途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诗人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中写过“过碛觉天低”的雄浑诗句。大漠辽阔高远,四望天地相接,真给人以“欲到天”的感觉。“辞家见月两回圆”,则从时间着眼,柔情似水。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圞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两回圆”是经历两月的艺术说法。这句诗含蕴很丰富。十五的月亮是最圆最亮的。

人们爱用月亮的圆缺来比喻人的离合,看到圆月,就会想到与家人的团圆,现在是月圆人不圆,自然不免要牵动思乡之情。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读者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上句故设疑问,提出一个眼前急需解决的宿营问题,下句诗不作正面回答,却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马的诗句范文3

关键词:楚简 逸诗 交交鸣鸟

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四)》终于面世了。[1]其中《逸诗》两首的释文和注释是马先生生前亲手完成的,有可能是其最后的遗作。睹物思人,仰止之情难已。今拟在马先生工作的基础上,对《交交鸣鸟》一诗试作补释,以表对马承源先生的追念。

一 残文试补

马先生说:

逸诗残简共二篇,无篇名。今以完整诗章的首句名篇者,为《交交鸣》……现存的《交交鸣》为四支残简,按照章句序例统计,原诗分三章,章十句。残句或可补,因为各章之间有几句完全相同或仅有个别字不同,其残缺之字可在相互比较中得以补出。虽然如此,仍有三字只知道其位置而难以了解字形。《交交鸣》的是歌咏“君子”“若玉若英”的品性和“若虎若豹”的威仪,以及彼此交好“偕华偕英”等譬喻。[2]

这一,准确合理,可成为我们补释的基础性认识。

《交交鸣鸟》的第一“简上、下端皆残,长二十四·七厘米。现存二十一字”。马先生的释文作:

㲽。(恺)俤君子,若玉若英,君子相好,㠯(以)自为 (长)。(恺)(豫)是好,[3]

第二“简上端残,下端平齐完整,长二十三·一厘米。现存二十二字,其中重文一”。马先生的释文作:

皆芋皆英¡。交=(交交)鸣 ,集于中渚,(恺)俤 ,若豹若虎,君子[4]

第三“简上端残,下端平齐完整,长二十七厘米。现存二十五字,其中重文一”。马先生的释文作:

(恺)(豫)是好,隹心是藇,卝司,皆(偕)上皆(偕)下¡。交=鸣 ,集于中澫, [5]

第四“简上端残,下端平齐完整,长二十五·八厘米。现存二十六字,其中重文一”。马先生的释文作:

贝。君子相好,㠯(以)自为 (慧)。(恺)(豫)是好,隹心是万。卝司,皆(偕)少皆(偕)大。[6]

马先生认为:

按第二、第三简句“交交鸣鸟( ),集于中渚”,“交交鸣鸟( ),集于中澫”,首句所缺之文补足应为“交交鸣鸟( ),集于中梁”。[7]

简文“君子”下缺字,对照第一简可补六字:“[相好],以自为。”末一字则未可知。[8]

这样,根据马先生的考释,《交交鸣鸟》一诗的释文当作:

[交交鸣鸟,集于中]梁。恺悌君子,若玉若英,君子相好,以自为长。恺豫是好,……谐华谐英。

交交鸣鸟,集于中渚。恺悌,若豹若虎,君子[相好,以自为]。恺豫是好,唯心是藇。间关司,偕上偕下。

交交鸣鸟,集于中漫。恺,贝。君子相好,以自为慧。恺豫是好,唯心是励。间关 司,偕少偕大。

马先生考证是精审的,但由于其为学谨严矜持,有些看法并没有全盘托出。因此,笔者可再做些补充。

首先,第一章有残文,当补两句八字。

第二章从“交交鸣鸟”至“皆上皆下”是十句,“恺豫是好”后,“皆上皆下”前有“唯心是藇。间关司”两句八字。第三章从“交交鸣鸟”至“皆少皆大”也是十句,“恺豫是好”后,“皆少皆大”前有“唯心是万。间关司”两句八字。因此,第一章也当是十句。马先生虽然没说第二简“谐华谐英”前残文的内容,但从其《说明》“原诗分三章,章十句” [9]来看,实质也承认第一章当为十句。第一章现存八句,显然,残损了两句。

这残损的两句八字,有可能都在第二简残损的上端;也有可能第一简残损的末端有几字,第二简残损的上端有几字。不过,即使是后者,第一简残损的末端也只能有一、两字,不可能更多。这可从各简残存的长度及其字数进行比较。

从第二章“唯心是藇。间关司”和第三章“唯心是万。间关司”来看,残损的两句可补出“唯心是。间关司”七字,剩下的一字如何补,值得研究。

从用韵来看,逸诗的每章都是句尾隔句押韵,一韵到底。如第二章第二句句尾“渚”、第四句句尾“虎”、第八句句尾“藇”、第十句句尾“下”为韵,上古音皆为鱼部。

第三章第二句句尾“澫”、第四句句尾“贝”、第六句句尾“慧”、第八句句尾“万”、第十句句尾“大”为韵,“澫”、“万”为元部字,其余皆为月部字,属于月元通韵。

而第一章第二句句尾“梁”、第四句句尾“英”、第六句句尾“长”、第十句句尾“英”为韵,皆为阳部字。因此,所残损的第八句句尾字也当为阳部字。

从句式上看,“惟心是”是强调句,即“惟心”,所残字为动词无疑。

而“向”、“行”皆为阳部字。有如下的记载可以:

马的诗句范文4

实际上,《秋歌――给暖暖》充满着浓郁的古典韵味,而诗歌的古典特色正源自诗人当时的“新民族诗型”诗歌观点(1956)――追求形象第一,意境至上,强调中国风与东方味。所以在诗歌的第一、二节,使用了“落叶”“荻花”“砧声”“雁子”等意象,使我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韵味。而在第三节,第一、二行“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在南国小小的山径”的诗句更让人们想到“踏花归去马蹄香”的古诗。正因如此,同属第三节,且句式相同的“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没有理由不让我们怀疑诗人也是化用了古诗句。果真如此的话,那它究竟源自于哪句古诗呢?

其实还是有迹可寻的。从它的前两行入手,“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化用了“踏花归去马蹄香”,为什么又“在南国小小的山径”呢?可能是这样,“踏花归去马蹄香”前人多以为是苏轼写的,依据是《坚瓠集》:一次苏洵在家宴客,限以冷、香二字为联吟对,苏轼当场吟出一联:“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在苏轼的人生轨迹中,自“乌台诗案”后,诗人先后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最后客死常州。这些都在南方,且在当时都是荒凉僻远的地方。可能诗人痖弦也以为是苏轼写的,所以有“在南国小小的山径”,即指苏轼被贬的那段历程。

如此一来,后两行中的“在北方幽幽的寺院”应该是指诗人活动的地方,譬如诗人可能是修行的僧人,或是寄寓寺庙的世人。“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应该是所化用句的内容――与音乐有关,或是诗人弹琴,或是听人弹琴。如果我们抓住“北方”“寺院”以及音乐这三个要素,那么在历代著名诗人和诗篇中,我们会想到一位诗人和一首诗,他就是唐代诗人李贺和他的《李凭箜篌引》。

李贺年少成名,但仕途之路却很受伤。元和五年,21岁的李贺被荐应进士举,他于当年冬赴长安准备次年二月的考试,却遭到了“争名者”的攻击,他们说进士的“进”与贺父李晋肃的“晋”同音,根据避讳法,李贺不应参加进士考试。李贺极度抑郁愤懑。次年六月,李贺重返长安,就任太常寺奉礼郎,这是一个具体执行宗庙祭祀礼仪的卑微九品小官,诗人感到无比的屈辱,不到三年就告病辞官。在京期间,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吴丝蜀桐张高秋”),他听了当时的著名宫廷乐师李凭弹奏的《箜篌引》,写下了古典诗词中以诗喻乐的《李凭箜篌引》,中有用玉碎的声音来比喻琴声清脆的“昆山玉碎凤凰叫”的经典诗句。

对照李贺的人生经历以及《李凭箜篌引》的诗歌内容,《秋歌》“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在北方幽幽的寺院”实在表现了太多的吻合之处。“长安”对应了“北方”,“太常寺”对应了“寺院”,“《李凭箜篌引》的‘昆山玉碎’声”对应了“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高秋”对应了诗题“秋歌”。

马的诗句范文5

复习方略:

1.确定范围。《考试说明》所列古代诗词(20首)及文言文(10篇)

2.明确识记原则。重点放在那些有较深的文化积淀、较强的积极意义的名句名篇上。

3.复习时一定要动口、动脑、动手,易错的字一定要动手写。

4.结合原文进行理解记忆。

练习:

1.《观沧海》中抒发作者远大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大海的句子有:________,山岛耸峙;树木丛生,________。你知道抒发壮志的诗句有:________。

2.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抒发思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

3.曹操的《龟虽寿》千古传颂,表现其远怀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三峡》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意思相似的唐诗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问题写出诗句。

(1)莲,深受人们喜爱。许多诗人都有咏莲的诗篇。请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常以月亮或月光入诗文。请写出描写月亮或月光的诗句一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经常引发人们的思索。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雨的句子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时而萧瑟,时而明快。请写出古诗词中对秋景描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诗人经常在诗词中表现出感国伤时的意味,请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马说》中作者对在位者埋没人才强烈愤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马说》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马说》中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人的一生没有十全十美的,形容这种情形,我们常引用苏轼《水调歌头》中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中秋佳节,几个朋友相聚小酌。此时,月上中天,清冷的光辉撒向大地。家在外地的小李不禁触景生情,说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只能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了。”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唐代诗人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赤壁》中抒发历史感慨,以小见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山坡羊》表达对劳动人民疾苦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再写出一句相同含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

18.《饮酒》中描写傍晚山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作者志趣与爱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包含着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同思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体现边塞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红白映衬、色彩鲜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情景交融、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感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一句相同内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

21.《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抱负,蕴含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试着再写出一句: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

22.《送东阳马生序》中开篇即指出了作者对于学习的偏爱: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两句有关学习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

23.《醉翁亭记》中作者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在文中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此意最早见于《孟子・梁惠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醉翁亭记》中表现四季景物的名句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表现酒醉与山水间关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两句描写山水景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

2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采用比喻手法表现早春景物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再写出两句描写春天景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

26.古人擅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离愁别绪。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又如李煜《相见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27.①《破阵子》是_____为_____写的一首表现作者_____词风的词。

②表现练兵场面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运用比喻描写战争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作者爱国激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慨。

28.《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远大志向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出师表》中,表现形势危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明诸葛亮志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明诸葛亮一生写照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曹刿论战》中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曹刿在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采用后发制人取胜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32.古人读书很注意学思结合,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教导弟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33.这次分手,我们再见面的机会也许微乎其微,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又何必在乎山水之隔呢?

34.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曹操《龟虽寿》一诗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我们经常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论语〉十则》中与此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陋室铭》中与古诗“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诗不同,诗里蕴涵的人性也不同:五柳先生的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山一线,黄菊一枝,把一个特立独行,啸傲林泉的隐士高人活化出来。

39.《出师表》中揭示前汉后汉衰落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李商隐《无题》中,原比喻对爱情忠贞,现常用来形容对事业执著奉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抒发惜春伤时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论语十则》中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水何澹澹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

7.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0.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4.我欲乘风归去。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

18.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2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22.余幼时即嗜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24.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2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

2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①辛弃疾 陈同甫 豪放派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③马作第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9.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0.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3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7.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9.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马的诗句范文6

摘 要:《卷耳》是《诗经》中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之一,其妙处尤其表现在它匠心独运的篇章结构上。旧说如“后妃怀文王”、“文王怀贤”、“妻子怀念征夫”、“征夫怀念妻子”之类的主题都莫衷一是,难以让人信服,仁者见仁的观点也给此诗增加了几分神秘感。本文从篇章结构和诗中所涉及的七个“我”两个层面进行品读,浅述其篇章结构的妙处并从句法角度揭示“我”的所指意义。

关键词:篇章结构;思念;想象;作者;句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品味篇章结构之奇妙

行文须先立骨。“文骨”则是文章的篇章结构,它不仅彰显了文章的脉络布局,更是托起文心的支柱。离开了结构,文章即是一盘散沙,而“文骨”奇特,则会让文章耐人寻味。从表层看,《卷耳》一诗结构平淡无奇,单章四句,共四章,这是《诗经》中比较常见的外在形式。然而深入其中,我们发现,第一章与后面三章似有所不同,颇具奇妙,主要表现在叙述主体的差异上。

日本学者青木正儿认为,《卷耳》一诗实则由两首“残简”合二为一诗。其意为,《诗经》在流传的过程中,有的诗会因种种原因变得残缺不全,而后人在整理《诗经》时,会把一些残缺不全的诗进行归并整理成一首诗,而《卷耳》的第一章和后三章均属于“残简”。对于此,笔者不能苟同,只因篇章结构的特殊性就怀疑其是断简残篇,这是站不住脚的。《诗经》虽是先秦时代的作品,论成熟,虽然不能与后世的唐诗宋词相比,但其文学艺术却已成型并影响深远,正如章学诚所说的“后世之文……其源多出于诗经”。

而清代崔述则说:“《卷耳》一诗,首章自叙其情,下为揣摩之状”[1]。崔述在《读风偶识》中谈到,这首诗本为女子而作,首章是女子抒发自己对男子的思念之情,后三章则是其想象中的情景:男子亦是思念深切,以酒解忧。由此思思相扣,给本诗奠定了一种“忧思难忘”的基调。不过,崔述在文中只是讲出了一种可能性,而另一种可能性便是此诗由男子所作,首章是他想象中的情景,而后三章则是男子自叙其情。从后三章的章节字数和情感递进来看,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颇大,而且这种艺术结构极大地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创作。南朝徐陵的《关山月》云:“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2]唐朝杜甫的《月夜》云:“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从这些诗作中,我们看到诗人们将自己无限的思念与想象结合,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身在远方、影在眼前的幻境,将诗歌中的思念之情抒发得恰到好处,从而将诗歌的意境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同时,笔者也认为《卷耳》一诗的作者并不一定是诗中显露的女方或男方,极有可能存在第三者,也就是说,此诗的第一章和后三章是第别人托言而作。而第一章和后三章似又构成了“设悬”和“解悬”的关系:第一章给读者留下疑问,女子为什么“怀人”,所怀何人。后三章做出了答复,原来通过男子托言,我们得知女子是思念情人而“不盈顷筐”。从表面上看,诗人在这悬疑的一设一解中以事寄情,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之情。可是,更深一层,诗人是通过男女双方的托言,表达某种不满和控诉:由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或者战乱不断,男子出征远方而不得归,或者等级森严,男女有情却被阻断。那种不良的社会状态让一对相爱的人相思却不能相见。

二、解读七个“我”的所指意义

《卷耳》全篇不过七十言,然却用了七个“我”字。如此反复地使用第一人称,在古代诗歌中是比较罕见的。朱熹曾提出,《卷耳》一诗,首章为直叙,下三章为托言,此诗由“后妃自作,可以见其贞静专一矣”[4],间接说明其中的七个“我”皆指女子(后妃)一人。可是,笔者在分析本诗篇章结构时,曾提出此诗的作者有三种可能性――女子、男子和托言人。作者不同,这些“我”的意义自然有异。可见,朱熹此处的观点并不全面。若此诗为第三人托言而作,那么这七个“我”既可以托于女子,又可以托于男子,因此对“我”的意义判析也就存乎男女之别了。笔者将从“我”的句法意义入手,以诗中男、女的角度简述这七个“我”的所指意义。

第一,“嗟我怀人”中“我”与“怀人”构成主谓关系;“我马虺”“我马玄黄”“我马矣”中的“我”作“马”的定语,彼此构成偏正关系;“我姑酌彼金”“我姑酌彼兕觥”“我仆矣”中的“我”作主语,与后面成分构成主谓关系。从这些句法意义中来看,第一章中的“我”专指女子,这位女子或是一个真实的采卷耳的思春少女,或者是男子想象中的思妇,“嗟我怀人”的意思都是“我(女子)思念你(男子)啊”。而后三章中的“我”则专指男子,诗中所写的情景,或为女子想象或为真实存在,都表示男子的马渐渐难行,男子饮酒思归。女子采卷耳思念男子,男子亦是骑马登高思念对方,以酒解忧,这样比较符合彼此的角色身份。

第二, 首章中“我”与“怀人”构成倒置的动宾关系; 后三章,“我”依旧作“马”的定语,彼此构成偏正关系;“我姑酌”与“我仆”中的“我”仍作主语。在这层句法关系中,这七个“我”则专指男子一人。“嗟我怀人”是“嗟怀我人”的倒装,甚至可以看成是“嗟怀我之人”的省略。与“岁不我待”和“时不我与”中的“我”的成分相同,也就是说“我”做了“怀”的前置宾语,翻译过来即为“啊,思念我的人”。 “我”与“怀”构成动宾关系。尽管这不是传统的倒装句式,但是文学语言中的表现手法由来形式多样而且富于变化。先秦时代已离我们深远,其倒装的格式未必局限于今日所总结的文言文倒装句式体例中。

第三, “我”与“怀人”构成偏正关系,或者理解为“我之怀人”;后面六个“我”的句法意义与则前两点无异: “我”与“马”构成偏正关系,表示男子的马,“我姑酌”“我仆”中的“我”与后面部分构成主谓关系。这里的七个“我”同样是专指男子一人。“我”与“怀人”为偏正结构,“怀人”亦构成偏正关系,译为“思念的人”;而“我怀人”则是“我所思念的人”之意。联系到是《诗经》中的其他诗篇,如《七月》中有“嗟我妇子”“嗟我农夫”[5], 《沔水》中有“嗟我兄弟”[6],其句法结构皆与“嗟我怀人”有相同之处,从而肯定了笔者的这一观点。

三、结语

《卷耳》的篇章结构所暗含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而通过句法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这七个“我”的所指有别,关键点在于第一章中的“嗟我怀人”这一句上。独特的构架以及关于“七个‘我’”难以定论的句法意义,让这篇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其神秘性,也让诸多学者孜孜不倦地去解读。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然,对于此诗艺术结构与诗中“我”的解读,朱熹、施德普、钱钟书等大师都有独到的见解,可是求学之人若拾人牙慧则难成己见,对于大师的观点,此处不再赘述,谨呈已见望方家指正。

参考文献

[1] (清)崔述.《读风偶识》[M].学海出版社,1992再版.

[2] 昌渠选注.《魏晋南北朝诗选》[M].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194页.

[3] 元秀编选.《唐诗宋词三百首》[M].内蒙古远方出版社,2005:110页.

[4] 中国诗经学会.《诗经研究丛刊》[M].学苑出版社,2002:251页.

上一篇金陵十二钗是谁

下一篇rtsp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