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制剂范例6篇

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范文1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态制剂(或称微生态调节剂microeclogial modulator)也随之迅速地发展起来。从本世纪初梅切尼科夫(Elie metchnikoff)在欧洲提倡饮用酸牛奶可健康长寿以来,微生态制剂亦从此而风行于世界各地。70年代德国Volkor rusch在赫尔本建立了微生态学研究所,并从事对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等活菌作生态疗法的研究与应用。日本微生态制剂发展较快。80年代初已有26种微生态制品用于医疗和保健。其他各国亦多种微生态制品投放市场,而且数量和品种亦在不断扩大。我国最早使用微生态制剂乳酶生(表飞鸣)来治疗肠道疾患。80年代初大连医科大学康白教授首先研制成功促菌生(蜡杆芽胞杆菌)以来,事后各种活菌微生态制剂相继研制成功。并陆续投放市场,这些微生态制剂一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并以惊人的速度、良好的效果被更多人群所接受。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该制剂能纠正微生态失调,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起到有病辅治、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主要作用〔1~3〕。

    1 微生态制剂的定义和类型〔3~5〕

    微生态制剂是在微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调整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保持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提高宿主(人、动植物)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佳态(wellbeing)的生理性活菌制品(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促进这些生理菌群生长繁殖的物质制品。目前国际上已将其分成3个类型,即益生菌(Probi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和合生素(Synbiotics)。

    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益生素,是指投入后通过改善宿主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达到提高宿主(人和动物)健康水平和健康佳态的活菌制剂及其代谢产物。近年来,国内外研制出多种益生菌活菌制剂,其基本指导思想是用人或动物正常生理菌群(normal microbiota)的成员,经过选种和人工繁殖,通过各种途径和剂型制成活菌制剂,然后再以投入方式使其回到原来环境,发挥自然的生理作用。目前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肠杆菌、地衣芽胞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

    益生元(Prebiotics)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原有的一种或几种有益细菌(益生菌)生长繁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抑制有害细菌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菌群,促进机体健康的目的。这类物质最早发现的是双歧因子(bifidus factor)。如各种寡糖类物质(oligosaccharides)或称低聚糖。常见的有乳果糖(lactulose)、蔗糖低聚糖(oligosucrose)棉子低聚糖(oligofaffinose)、异麦芽低聚糖(oligomaltose)、玉米低聚糖(cornoligossacharides)和大豆低聚糖(soybean oligosaccha-rides)等。这些糖类既不被人体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亦不被肠道菌群分解和利用,只能为肠道有益菌群如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利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达到调整肠道正常菌群的目的。其它尚有一些有机酸及其盐类,如葡萄糖酸和葡萄糖酸钙以及我国的某些中草药类,如人参、党参、黄芪等或茶叶提取物亦能起到益生元的作用。

    合生素(Synbiotics)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存的制剂。此类制品是以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服用后到达肠腔可使进入的益生菌在益生元的作用下,再行繁殖增多,使之更有利于发挥抗病、保健的有益作用。此类制剂已经在我国面市,并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中“希尔春多元养生素”是个典型的代表。

    2 微生态制剂的国内外研究和生产概况〔3、5~8、11〕

    早在本世纪初(1907年)着名细菌学家梅切尼科夫即提出饮用酸奶可以延年益寿的假说以来,而微生态制剂真正用于防治疾病却是近20年的事。

    日本是世界上研制开发和利用微生态制剂较早的国家之一,其产品主要是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在70年代初,已将双歧杆菌活菌制剂用于临床治疗腹泻。至80年代中期已有26种产品,90年代已达到饱和状态。据报 道至今在日本生产这类制剂年产值达200亿日元以上的企业已有10余家。其品种分3大类。即双歧杆菌食品(包括双歧酸奶,双歧杆菌乳制品、双歧杆菌面包及饼干类)。双歧杆菌保健食品(含双歧因子),以双歧杆菌促生因子为中心的特定保健食品(包括强化寡糖类食品及双歧杆菌、乳杆菌培养物的提取物等)和双歧杆菌药品(包括单菌制剂和联菌制剂),其剂型有粉剂、颗料剂、锭剂、胶囊剂和微胶囊剂等多种。

    其他许多国家,例如德国、美国、法国、意大利、荷兰、英国、俄罗斯和韩国等亦都有不同类型的微生态制剂的产品,有的产品近年来已进入我国市场。

    但目前国际上对开发新微生态制品的主要方向已从单纯的“益生菌”或“益生元”转向结构合理、效果更加优越的“合生素”这一方面。即“益生菌”和“益生原”同时并存或并用的制剂。据日本报道:实验研究已经证明,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中加入双歧因子(例如各种类型低聚糖)后,其效果比不加的制剂提高10~100倍。其次,正在开发能使活菌制剂有更好稳定性的新剂型,例如肠溶胶囊和微胶囊剂型。它们不仅能保持活菌在产品中延长存活时间,而且人体服用时更能通过胃酸这个屏障。保证有更多益生菌进入肠道而使其发挥有益的作用。再者,增加活菌制剂中的活菌数量(为108~109/g)。此外,有些国家正在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技术、改造生理性细菌的遗传基因,将外源性有益基因转入生理性细菌中,构建成优良的工程菌株等的研究,从而研制出更多更有效的新型微生态制剂,造福于人类。

    随着微生态学理论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微生态制剂的研究和开发,亦获得迅速发展。国内已被批准药准字的单一菌种的产品就有丽珠肠乐、回春生(双歧杆菌)、金双歧(双歧杆菌)、促菌生(蜡样芽胞杆菌)、整肠生(地衣芽胞杆菌)、降脂生(肠球菌)、抑菌生(枯草杆菌)等。多菌联合制剂有培菲康(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乳康生(蜡样芽胞杆菌和干酪乳杆菌)等。还有异构化乳糖和甘露低聚糖等。而作为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制剂就更多了,在此不再一一举例。

    3 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作用机理〔2、3、6~7〕

    微生态制剂与其它药物不同,从理论上讲,它优于抗生素,克服了应用抗生素所造成的菌群失调、耐药菌株的增加以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实践证明,微生态制剂的优越性即健康人群使用它来增进健康素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其作用机理有下列几个方面:

    3.1 生态平衡理论 微生态学认为,人体、动植物体表及体内寄居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群。宿主、正常微生物群和外环境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在正常条件下,这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这一方面对宿主有利,能辅助宿主进行某些生理过程;另一方面对寄居的微生物有利,使之保持一定的微生物群落组合,维持其生长与繁殖。在微生态系统内微群落水平中,少数优势群对整个群落起着决定作用,而在微种群内部中优势个体对整个群落起着控制作用。一旦因种种原因而失去优势种群,则微群落就会解体。若失去优势个体,则优势种群更替,并改变了微生态平衡。例如,由于抗生素、放射治疗、手术和过敏性疾患等因素引起正常菌群变化,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即生态和菌群遭受失调,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双重感染和免疫力降低等。利用宿主体内的正常微生物优势菌群成员的益生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可以调节失调的菌群,使宿主体内恢复正常的微生态平衡,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2 生物屏障理论 生物屏障理论又称生物拮抗理论,肠道

    内正常菌群直接参与机体生物防御的屏障结构,包括化学屏障和生物屏障,生物屏障是指肠内主要菌群的代谢产物例如乙酸、乳酸、丙酸、过氧化氢及细菌素等活性物质,可阻止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的定植。生物屏障是指定植于粘膜或皮肤上皮细胞之间的正常菌群所形成的生物膜样结构,通过定植保护作用影响过路菌或外来致病的定植、占位、生长和繁殖。微生态制剂中的益生菌就是这类正常菌群中的成员,可参与生物屏障结构,发挥生物拮抗作用。

    3.3 生物夺氧理论 根据正常微生物群的自然定植规律,人或动物出生时是无菌的,出生后不久就被一系列微生物细菌定植了。定植的顺序先是需氧菌,后是兼性厌氧菌,随后的是厌氧菌。厌氧菌之所以不能先定植,是因为自然生境内有过多的氧。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一段时期后,由于氧被大量消耗,从而提供了厌氧菌生长条件,厌氧菌才能生长。厌氧菌虽然不能先定植,但是整个微生态系统中其数量上占据首 位,并保持着一定的生态平衡。利用无毒、无害、非致病性微生物(如蜡杆芽胞杆菌等)暂时在肠道内定植,使局部环境中氧分子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造成适合正常肠道优势菌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厌氧菌大量繁殖生长,最终达到微生态平衡。

    3.4 三流循环学说 三流循环其主要内容是能量流、物质流及基因流的循环。

    能量流即能源运转,正常微生物群的内部与其宿主保持着能源交换和运转的关系。现在已提出一个生态能源学的分支,它们研究人类、动植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正常微生物与正常微生物之间所存在着能源的交换关系。近年已从电子显微镜的观察中发现,人和动物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microvilli)与正常细菌细胞壁上的菌毛(pili)极为贴近,并发现有物质交换的现象发生。

    物质流即物质交换 正常生理菌群的能源与物质均依赖于宿主,不存在宏观生态学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区别。但都存在着降解(catabolison)与合成(anabolism)的代谢。降解与合成是微生物代谢中的必然途径,这与宿主细胞的功能是一致的。正常生理微生物菌群与宿主细胞通过降解和合成代谢进行物质交换。裂解的细胞与细胞外酶可为微生物利用,而微生物产生的酶、维生素、刺激素以及微生物降解的细胞成分也可为宿主细胞利用,如此反复进行着物质交换。

    基因流即基因交换 在正常微生物之间有着广泛的基因(即DNA)交换,例如耐药因子(R因子)、产毒因子等都可在正常微生物之间通过物质的传递进行交换。微生态制剂可以作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因子,促进机体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这不仅可以抑制腐败菌和致病菌的生长,还可降解肠道的有毒物质(如氨、酚、内毒素等),保证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物质流和基因流的正常运转。

微生态制剂范文2

我国水域资源丰富,具有3000年的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水产养殖面积高达780万公顷。201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5373万吨,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在我国迅猛发展,工业化大规模养殖日益壮大,一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养殖水体饱受外源性污染的困扰,与此同时,养殖池内本身的抗生素和饵料残留等内源性污染问题又为养殖生态的恶化推波助澜。

养殖池水一般由天然水(河流、湖泊)补给,外源性污染的排入破坏了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降低了入塘水的水质状况,而集约化、密集化的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由于水产动物排泄物质的不断累积和饵料残留在池底的残留,养殖池中有机物负荷日益增加,分解会导致水中溶解氧降低,氨氮增高,并释放出硫化氢等有害的物质。传统改善水质的方法通常采用排出大量旧水、灌入新水,结合泼施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方法,这些常规措施虽然一定程度能调整水质但存在许多缺点,影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无副作用,净水效果较好的微生态制剂将成为21世纪水产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

1.1微生态制剂简介

微生态制剂作为水质净化剂,可以调节水体微生态平衡,具有改良水质、预防疾病、促进生长等作用。目前作为常见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放线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蛭弧菌等。主要剂型有液体型、固体型和半固体型。

2.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

2.1 微生态制剂消除有害污染物,调整养殖池中生态平衡,改善水质

微生态制剂通过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磷、硫化及固氮等作用使之降解,最终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有效的降低了水体中的BOD、COD,使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氨的浓度,清除排泄物质,饵料残留,浮游物生物残体,从而改良水质,维持水体生态平衡。

2.2微生态制剂减少鱼类疾病发生

减少预防疾病,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的弊端已经凸显,而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应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微生态制剂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分子,可以使B细胞增加抗体同时维持吞噬细胞的活力防止毒性物质的滋生。微生态制剂的投加使得有益微生物形成优势种群,进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达到良好的微生态平衡。这样使得养殖水产品鱼、虾得病几率大大缩减,并节约了养殖成本。

2.3微生态制剂促进鱼类生长

饵料添加剂微生态制剂能够产生各种有益营养物如维生素、氨基酸等。将微生态制剂混入饵料添加,能够提升鱼类消化酶活性,有利于分解饵料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有利于水产动物对于饵料的进食与吸收。同时微生态制剂本身某些也可以作为饵料添加。

3.国内外研究概况

3.1微生态制剂国外研究概况

在欧洲、日本等国家微生态制剂除应用于人医、畜牧兽医、微生态饮料、化妆品的生产等方面,在水产养殖及防病治病上也有广泛的应用。在60年代日本就开始将光合细菌运用于水产养殖上。Sasak研究了光合细菌降解牡蝠养殖区底泥中的有机物,修复牡蝠养殖环境的作用。美国学者研制的Alken Clearflo是以枯草杆菌、地衣杆菌、多粘杆菌、假单胞菌等制成的系列微生态制剂,用于废水处理,取得很好效果。日本小林正太将患有鲤鱼烂腮病,穿孔病,金鱼绵头病,鳗鱼水霉病,赤鳍病的病鱼用光合细菌以一定方法处理,15天后病鱼恢复健康。日本佐贺新闻用枯草芽孢杆菌对海底堆积物,鱼池和养鱼水库的污泥进行了分解净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美国Green lake测算数据表明光合细菌每年同化炭60t,同时脱毒硫化物达84t并能明显减少养殖病的发生。

3.2微生态制剂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研究已经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的作用于水产养殖对象。李跃华、葛佳春等用2种微生态制剂作用于青虾养殖池,利用制剂中的硝化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假单胞杆菌降解水体中有害物质,施用后青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任保振等,王广军等在温室养鳖池投喂含有蜡质芽孢杆菌的有益微生物结果降低了水体中的COD、氨氮、亚硝酸氮的含量,池水和底沙中的异样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刘忠等实验表明将光合细菌投加入鲍鱼鱼苗中,成活率比对照组提升了13.5%,平均体长提升了2.4%。翟士君等应用放线菌对温室养鳖池净化水质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水质透明度明显增强,并增加了幼鳖的摄食量和抗病力。宫兴文等将放线菌和光合细菌联合起来使用,也取得了明显的净化水质的效果。薛恒平等研制了由芽孢杆菌,光合细菌,蛭弧菌等组成的复合菌种,在虾池每周施放一次结果水质良好,试验组对虾病毒病暴发的时间延迟了10d,产量增加了40%。

4展望

微生态在水产养殖中具有良好的水质调节作用,降低水中对鱼虾有害的氨氮等物质。且富含B族维生素和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能明显促进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也能防治鱼虾病害的发生。由于目前大量使用化学药品和抗生素来防治鱼虾病害的发生,化学药品易残留在环境中,带来二次污染,抗生素容易使病原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后效果不佳,与其相比,微生态制剂具有较多的优点,在水产养殖中将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正勇,郭灿华,陈清源. 我国水产养殖业内因致污的研究[J]. 前沿论坛,2002(10):43-46.

[2]秦梅枝,王晶.环境生物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内蒙古环境保护,1997,9(3):15一7.

[3] 韩士群.优化养鱼水体生态结构和调节水质的研究[J]. 科学养鱼,2000(9):51-52.

[4] 薛恒平等.微生物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中国饲料,1997(5):30-32

[5] 李勤生等. 微生物在水产养殖的应用[J].鱼类病害研究,1997,19(1):103-104.

[6] 杨美兰,林钦.微生物制剂对虾池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调控效应[J].海洋环境科学,2007,20(2).

[7]郑耀通,胡开辉.固定化光合细菌净化养鱼水质试验[J].中国水产科学,1999,6(4):55-58.

[8]任保振, 王广军.应用有益微生物改善温室养鳖池水质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 报,2002,29(1):27-30.

[9]沈南南,李纯厚.3种微生物制剂调控工厂化对虾养殖水质的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2007,3(3):20一25.

[10]李跃华,葛佳春.二种微生物制剂对青虾池水质和生长的影响[J].水产养殖,2009,30(l0):65一67.

[12]Nakamura S. Veterinary use of new quinolones in Japan [J].Drugs ,1995 ,49 (2) :152-158.

微生态制剂范文3

1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微生态平衡

(1)优势种群作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筛选于水产动物体内,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后,水产动物机体内有益菌群便得到了补充,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从而排斥致病菌使其难以生存,防止病害的发生。(2)生物夺氧作用。一般情况下,水产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占99%,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1%,某些好氧性有益菌进入机体后,消耗机体内大量氧气,有助于厌氧菌生长、抑制好氧致病菌的生长。(3)生物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包括化学拮抗和生物拮抗,有益菌群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酸、过氧化氢和其他活性物质等形成化学拮抗;有益菌群有序定植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拮抗,抵御和阻止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2补充机体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促进机体生长,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体内可产生许多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并且产生各种酶类,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有些有益菌群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作为饵料添加剂,为水产动物补充营养,促进机体生长。同时,微生态制剂可产生一些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氧化酶、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可以降低机体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起到降解和去毒的作用。

3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和免疫佐剂,刺激肠粘膜内淋巴组织,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和恶化。

4参与生物降解,消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水质净化剂,能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硫、硫化、固氮等作用,将水环境中的动物排泄物、残存饵料、动物残体、化学药物、有害气体等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二、几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及用途

微生态制剂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注射、浸浴生物体或添加到饲料中以改良水产动物体内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主要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EM菌等;另一类是体外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投放到水环境中以改良底质或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直接投放养殖水体的方式,内服的方式使用的还不多。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只有在使用环境和使用对象符合其生理及生态特性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1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归属于红螺菌目,分为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等4科2属80余种,其中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主要是红螺菌科。从1965年起,日本就开展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研究成果已在日本、东南亚和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普遍应用。光合细菌能在有光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光能,以硫化物和有机物作为氢供体,以二氧化碳或有机物作为碳源生长发育,也可在有氧无光的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氧化有机物从中获取能量生长。它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氧气,而是通过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耗氧化合物,降低氧气的消耗而起到增氧的作用。光合细菌以上述独特的生理功能可以作为水质净化剂,降解池底有机污染物,增加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但光合细菌不能氧化大分子有机物,对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底泥作用则不明显。另一方面,光合细菌营养价值很高,其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生物素、类胡萝卜素、辅酶Q、叶酸等活性物质,它作为饵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率、产卵率和成活率,除此之外,它还含有抗病毒因子及多种免疫促进因子,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防治水产动物的烂腮病、肠道疾病、水霉病、赤鳍病等多种疾病。

2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可形成内生孢子,因此其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稳定性高、抗逆性强、耐高温、耐酸碱、耐加工、便于储藏和运输等优点。Kozasa首次将从土壤中分离的东洋芽孢杆菌孢子应用于水产养殖,此后芽孢杆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多的种类主要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能产生活性很高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同时还有能降解饲料中复杂化合物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异构酶等,不仅可以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和动物残体等有机物,明显降低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净化水质,减少疾病发生,还可以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3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统称,均为好氧自养性微生物,需要在体内制造有机物供其生长,这使得硝化细菌繁殖速度较缓慢,过多的有机物反而会抑制其生长。亚硝化细菌把水体中的氨氮转化成亚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再从二氧化碳或碳酸根离子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则把亚硝酸氮最终氧化成对水体无害的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硝化细菌主要与其他细菌一起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使用。

4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都能有效分解水体中的糖类,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在池内繁殖出的酵母菌又可为水产动物的所利用。酵母细胞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多种消化酶免疫活性物质,特殊营养成分弥补了常规饵料的营养缺陷,主要做饵料添加剂,目前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酵母主要有酿酒酒酵母、假丝酵母、海洋酵母和饲料酵母等。

5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降低肠道pH值,阻止和抑制有害物质,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在水产养殖中,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

6EM菌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缩写,它是由光合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放线菌类、醋酸杆菌类等5科10属80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而成,采用优化组合确定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的复杂稳定的能发挥多种功能的混合微生态制剂。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微生态制剂范文4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8例,并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对照组的38例患者则单纯采取常规法进行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要好,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微生态制剂对于儿童腹泻病的防治都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童腹泻病微生态制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58-02

小儿是腹泻病的高发人群,在有些国家,腹泻病甚至是可以造成小儿死亡的疾病之一。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多种,抗生素的相关性腹泻以及感染性的腹泻依然是临床上常见的腹泻病病因[1]。近几年,临床上开始广泛采用微生态制剂对腹泻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希望可以尽量降低腹泻病对患儿肠道的损害[2]。本次研究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8例,其中4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大致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腹泻患儿78例,年龄在0.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8±0.6)岁。所选取的患儿都符合选取标本,具体如下:①患儿都是由于腹泻而来医院就诊,且腹泻的频率在每天7-8次左右,对于患儿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没有发现异常,未见或可见吞噬细胞、白细胞以及红细胞,大便的轮状病毒检查呈阴性或者阳性,没有其他的消化道病史;②有部分患儿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在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之后,开始出现腹泻,每天4-5次,大便为黄绿色的稀水样或者黄稀水样;③患儿在住院治疗之前,采用了抗生素对腹泻症状进行治疗,所选用的抗生素为头孢菌素,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或者口服,给药时间为1-2天。然后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且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1.2治疗方法。

1.2.1观察组:观察组的4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为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每次一粒,每天服用2-3次,用于调节胃肠道内部的环境。

1.2.2对照组:对照组的38例患者则单纯采取常规法进行治疗,如保护胃肠道的粘膜、补液等综合性治疗。两组均治疗4-5天,即一个疗程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对比。

1.3评定疗效的标准:若患儿的大便频率以及形状都没有变化,说明治疗无效;若患儿的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且形状改变,说明治疗有效;若患儿的大便次数及形状都恢复正常,说明治疗显效。

3讨论

小儿肠道的微生态环境和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有着非常微妙的关系[3]。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完全,一般小儿的免疫力都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肠道的菌群失调[4]。小儿肠道的微生态平衡对于小儿的健康有益,可以起到免疫、营养以及促进生长发育等多种作用。临床上,对于小儿患者一般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因此,抗感染对于控制感染性的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5]。

近几年,由于抗感染的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从而导致肠道的菌群分布收到严重的影响,严重的患者肠粘膜的保护作用也遭到破坏。引发胃肠道内部环境的紊乱,内毒素与肠道菌群之间发生易位,导致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最后引起腹泻病。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反而会导致腹泻症状更加严重。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快速发展,肠球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以及乳酸杆菌等很多常见的微生态制剂开始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对腹泻病的预防以及治疗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一致认可。微生态直接不仅服用方便,患者顺应性好,而且没有不良反应,对于腹泻病的预防和治疗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斌,黄妙辉,张家安.几种微生态制剂治疗婴幼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价[J].中国微生态杂志,2003,15(2):102-104

[2]李岩.慢性腹泻与肠道菌群失调[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10):584-586

[3]Szajew ska H,Setty M,Mruknow icz J,et al.Probiotics in gastroin testinal diseases in children Hard and not-so-hard evidenceof efficacy[J].J Pedistr gastroenterol Nutr ,2006,42(5):454-475

微生态制剂范文5

笔者观察了玉屏风散及甲型链球菌(α-Hemolyticstrep-tococcus,简称甲链)对青霉素所致上呼吸道微生态失调小鼠口咽部菌群的调节作用,期望能从微生态角度阐释中药和微生态制剂在防治上呼吸道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昆明种小白鼠(SPF级),32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购自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许可证号:SCXP(川)2004-16],实验期间于云南中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层流架饲养,自由饮食。

玉屏风散中黄芪∶白术∶防风=1∶2∶1(《丹溪心法》),于云南中医学院白塔路门诊部购买,云南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鉴定。

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p-hemolyticStreptococcus,简称乙链)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微生物检验科提供的临床分离培养菌株。

1.2方法

1.2.1动物分组情况

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小白鼠分为4组:空白组、造模自然恢复组(以下简称模型组)、玉屏风散组(以下简称玉组)、玉屏风散+甲链组(以下简称玉甲组),每组8只。模型组、玉组、玉甲组连续3d腹腔注射青霉素进行造模(根据临床成人用量,按动物体表面积等效剂量计算方法,每20克小鼠体重给药0.0156g/d),空白组注射0.9%NaCl溶液;后续7d,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给0.9%NaCl溶液,玉组、玉甲组灌胃给玉屏风散,玉甲组同时加口咽部滴注甲型链球菌;第11~13天用乙型链球菌经口咽部滴注攻击各组小鼠。

1.2.2药液制备、给药剂量及方法

采用水煎法煎煮玉屏风散,并浓缩为100%滤液。将成人每日所需生药量按动物体表面积等效剂量计算方法换算,小鼠给药剂量为0.312g/(d•20g),通过灌胃给药,连续7d。

1.2.3菌液准备

甲链接种:小鼠灌胃后半小时对口咽部滴注甲链菌液0.01mL(106CFu/mL)进行接种,之后禁水禁食2h,连续3d。

乙链攻击:小鼠口咽部滴注乙链菌液0.01mL(106CFu/mL)进行攻击,之后禁水禁食2h,连续3d。

1.2.4采样方式、采样时间及微生态指标检测

在小鼠咽后壁以医用男性拭子反复涂抹取样。样品同时在羊血培养基和巧克力培养基上培养,对菌群进行纯化、染色、镜检以及生化鉴定。

通过检测菌群密集度、甲型链球菌、菌群多样性三项指标来反映小鼠口咽部微生态情况,时间分别为:第1天(造模前)、第4天(造模后)、第11天(攻击前,即给药后)、第14天(攻击后)。

菌群密集度为每毫升样本中的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甲型链球菌数量为每毫升样本中的甲链菌落形成单位,菌群多样性指标为每个样本所含的菌属数量总和。如造模后小鼠口咽部菌群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有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出现,则表示造模成功[3-4]。

1.3统计学处理

对分布呈偏态的数据以M(QR)[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通过Excel2003和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经Kruskal-WallisH检验后,两两比较进行秩转换后采用LSD法进行。

2结果

2.1造模前后小鼠口咽部菌群密集度、甲型链球菌、多样性的比较

结果显示:小鼠口咽部菌群密集度、甲链数量、菌群多样性(P=0.000,P=0.000,P=0.000)在造模后均大幅降低,经统计学比较,三项指标造模前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小鼠上呼吸道菌群失调模型制作成功。

2.2乙型链球菌攻击前后小鼠口咽部微生态指标比较(乙链攻击前后比较)

见表2。攻击后与攻击前相比,空白组、玉组菌群密集度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13);空白组、玉组和玉甲组甲链数量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0,P=0.000);模型组菌群多样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

乙链攻击后各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玉组和玉甲组菌群密集度均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3,P=0.000);玉组、玉甲组甲链数量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1);各组的菌群多样性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乙链攻击后各组与模型组比较,菌群密集度、甲链数量、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即感冒患者常伴随有口咽部菌群失调的状况[5-6]。正常人体口咽部保持微生态平衡,存在着以甲型链球菌为主的多种菌群。国内外学者[7-10]的研究均发现,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微生态失调,条件致病菌代替了优势菌,应用抗生素后又出现菌群抑制现象,所有生态菌明显减少,其中在正常人群呼吸道表现为优势菌的甲型链球菌的变化最为明显。表明呼吸道正常菌群在抵抗病原菌的入侵,预防呼吸道感染,提高治愈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载于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的《丹溪心法》,是中医扶正固本的经典方剂,临床常用于防治体虚感冒,疗效甚佳[11]。玉屏风散可以提升患者的“正气”以抵御外邪。方中黄芪益气固表止汗为君,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邪。前两味药,以扶正为主,而防风则以祛邪为主,该方正是“标本兼治”的巧妙结合。本研究团队的前期研究结果[3-4]表明玉屏风散治疗感冒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扶持机体正气,促使口咽部的微生态状态由失衡转为平衡。笔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观察了在遭受致病菌攻击的情况下,玉屏风散加甲链共同作用对上呼吸道微生态的调节作用。

乙型链球菌族型众多,其A、B、C、D、F、G族对人类有致病能力。其中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溶血性链球菌中最常见的且致病力最强的病原菌,是急性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常见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性感染病例中,乙链感染占90%以上,且常发生在2~13岁儿童[12]。患者尤其是儿童如不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可能导致急性扁桃体炎、猩红热、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等严重疾病。#p#分页标题#e#

微生态制剂范文6

(1.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350101;2.福建新闽科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350008)

摘要:以鲫鱼苗为研究对象,考察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鲫鱼苗生长的影响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将复合微生态制剂以不同添加量加入各实验水箱中,测定养殖过程中氨氮、亚硝酸盐、COD和硫化物的含量,并计算最终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最佳添加量为5~10 mg/L,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COD和硫化物的含量。说明本复合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鲫鱼苗的生长性能,同时可对养殖水体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鲫鱼苗;生长性能;净化水体

中图分类号:S963. 73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养殖水体中排泄物、有害藻类及病原菌大量繁殖,使养殖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此外,在水产养殖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也严重损害了水产动物的健康,导致了动物中的药物残留和水体环境的生态失衡等问题[1]。因此,如何减少水体污染是水产养殖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饲料添加剂,在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预防疾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有着其他添加剂不可替代的作用[2-3]。目前微生态制剂在国内的畜禽和水产养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6]。特别在水产养殖中,微生态制剂能快速降低水体中有机物,有效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化学物质的产生,从根本上改善水体环境,并且有助于提高水生动物的存活率和生产效率,降低饵料系数,增强机体免疫力和减少疾病的发生率[7-8]。

本实验采用一种由多种益生菌在固态基质上发酵后制备的新型复合微生态制剂,该制剂中含有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与嗜酸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本实验考察了其对鲫鱼苗的生长性能和对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化学需氧量(COD)和硫化物含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复合微生态制剂,本实验室制备,产品主要成分(每克含量):地衣芽孢杆菌2.0×109,酵母菌1.5×108,嗜酸乳杆菌1.2×107,乳酸含量2.1%。

1.2试验动物分组与管理

选择体长为(5.0±0.5) cm的鲫鱼苗300尾,平均分成5组,每组3个平行,试验鱼置于室内玻璃水箱(100 cm×50 cm×50 cm)中,每箱放养20尾,水源采用水产养殖池塘养殖用水。实验组1~4为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组,添加量分别为:1、2.5、5、10 mg/L。试验用气泵增氧,饲养周期为28 d,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8:00和16:00,温度控制在20 ℃左右。

1.3样品采集和水体分析

每周取养殖水体进行分析检测:氨氮的检测采用奈氏试剂比色法,亚硝酸盐的测定采用对氨基苯磺酸及α-萘胺比色法,COD测定采用高锰酸钾法,硫化物的测定采用碘量法。试验结束时,统计所有鱼数量,计算存活率;并从每箱随机取10尾鱼进行称重,并用生物统计方法处理数据。

2结果

2.1复合微生物制剂添加量对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影响

水体中的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生动植物尸体及排泄物和剩余饵料的积累及腐败,氨氮主要侵袭粘膜,特别是鱼鳃表皮和肠黏膜,其次是神经系统,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的肝肾系统遭受破坏[9]。本实验每周取水,测定在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

对养殖水体中氨氮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1、实验组2养殖水体中的氨氮含量都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都有所上升,饲养到28 d时,对照组水体中的氨氮值比初始增加了44.89%,实验组1比初始增加了25.95%,实验组2比初始增加了5.49%(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著),但其氨氮含量的增幅低于对照组。而当添加量为5~10 mg/L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则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当饲养28 d后,实验组3和实验组4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均低于初始值,分别降低了19.32%和20.08% (与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可见复合微生态制剂的添加量为5~10 mg/L时,可较好地对水体中的氨氮起到降解作用。

2.2复合微生物制剂添加量对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影响

水体中低浓度的亚硝酸盐就能使鱼类中毒,鱼类容易形成类似缺氧症状。这主要是由于亚硝酸盐能促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不能与氧结合,从而造成血液输送氧能力的下降[8]。每周取水测定在养殖过程中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

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1的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1的亚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初始增加了78.12%和48.96%(P<0.05,差异显著)。而当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在2.5 mg/L以上时,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则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明显降低,其中添加10 mg/L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实验组4效果最好,降低了38.54%(实验组2、3、4与对照池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由此可见,本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水体中的亚硝酸盐的降解能力较强,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当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为2.5~10 mg/L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2.3复合微生物制剂添加量对养殖水体中COD 含量的影响

COD是表示水体中还原性物质量的指标,COD值越大,表示水体受污染越严重,COD的超标会使病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上升,从而造成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本实验采用高锰酸钾法测定了养殖过程中水体的COD值,结果如图3所示。

水体中COD含量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对照组和实验组1水体中的COD含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养殖到28 d后,COD含量分别8.21 mg/L和7?82 mg/L;而当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2.5~10 mg/L时均能降低水体中COD含量,虽然实验组2在养殖20 d后期水体中的COD含量有上升,但仍比对照组降低了35.36%;而实验组3和4则能显著降低COD含量,分别比初始降低了14?20%和28.52%,也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59?76%和67.03%(P<0.01,差异非常显著)。可见,当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含量在5~10 mg/L时能有效地降低COD的含量。

2.4复合微生物制剂添加量对养殖水体中硫化物含量的影响

硫化物是水质恶化最重要的污染指标之一,硫化物是高密度、大量投饵的掠夺性养殖破坏水体生态平衡和弱化水体自净能力的产物[10],本实验考察了复合微生态制剂对养殖过程中水体中硫化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如图4所示。

养殖水体中硫化物含量的影响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对照组的养殖水体中,硫化物的含量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当养殖28 d时,水体中的硫化物达到0.42 mg/L,比初始提高了31.25%。而添加了复合微生态制剂的实验组,水体中的硫化物均比初始有显著降低,当添加量为1 mg/L时,养殖后期水体中的硫化物略有上升,但仍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43?2%;当添加为2.5~10 mg/L时,则随着养殖过程而逐渐降低,当养殖到28 d时,比初始降低了56.25%~61.46%(各组与对照组相比,P<0?01,差异非常显著)。可见,添加剂当复合微生态制添加量为2.5~10 mg/L时能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硫化物。

2.5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鲫鱼苗饲养生长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束时,统计各养殖水箱中所有鱼数量,计算存活率;并从每箱随机取10尾鱼进行称重,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实验组的鱼苗存活率均比对照组提高,当添加量高于5 mg/L时,均未有鱼苗死亡。从平均重量上来看,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鱼苗的平均重量均比对照组提高,当添加量为10 mg/L时,比对照组提高了3.25%(P<0.05,差异显著)。可见,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加有助于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性能,当复合微生态制剂添加量为5~10 mg/L时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微生态学和动物营养组学的深入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以活性菌体为主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以其对提高水生动物生产性能、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存活率、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以及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可靠的优越性愈来愈受到重视。

目前,微生态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水产养殖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常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由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酵母菌等一种或者几种组合在一起,而单一一类菌只能对水体的某一指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王彦波等研究中以鲫鱼为对象,单独添加光合细菌能有效地降解水体中氨氮含量,而单独添加芽孢杆菌可以显著同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而二者的复合制剂无论降低氨氮、亚硝酸盐还是COD均优于单独制剂[8]。温茹淑等将1%由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与乳酸杆菌等组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投喂草鱼,结果表明能有效促进草鱼的生长与提高消化能力[11]。本实验采用的复合微生态制剂主要是用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和嗜酸乳杆菌接种于固态基质发酵成生的一种新型复合微生态制剂,虽然未加入光合细菌,但其发酵产品中不仅含有活性菌体,而且含有大量微生物发酵代谢产物,在鲫鱼苗的饲养中能够提高鱼苗的存活率和生长性能,并能有效地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COD和硫化物的含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4结论

本实验以鲫鱼苗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复合微生态制剂对鲫鱼苗生长的影响和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微生态制剂最佳添加量为5~10 mg/L,当添加量为10 mg/L时,平均重量比对照组提高了3.25%,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COD和硫化物的含量分别下降了20?08%、38.54%、28.52%和61.46%,对养殖水体起到较好的净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秋红,施大林,吕惠敏,等.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作用的研究[J].生物技术,2004,14(4):63-64.

[2] 海存秀.饲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研究进展[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 52-55.

[3] 孙瑞峰,陈沈.高效微生态饲料添加剂作用及在动物饲养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0,12(5):265-267

[4] 李军.动物微生态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最新应用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2009(3):274-275

[5] 曹国文,曾代勤,戴荣国,等. 畜禽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工业,2009, 30(10):10-12

[6] 石军,陈安国,张云刚. 微生态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饲料博览,2002(2):38-41

[7] 付天玺,魏开建,许国焕. 芽孢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和应用概况[J]. 水利渔业,2007, 27(3):102-104

[8] 王彦波,周绪霞,许梓荣. 微生态制剂养鱼对水质影响的研究[J].饲料研究,2004(4):6-8

[9] 张进风,李瑞伟,刘杰风,等. 淡水养殖水体氨氦积累危害及生物控制.的研究现状[J].河北渔业,2009(6):41-44

[10] 张文革.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硫化物的控制[J]. 河北渔业,2011(4):50-52

[11] 温茹淑,郑清梅,刘兴隆,等.复合微生物制剂对草鱼生长与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80–3881

Application of a probiotics complex

on the culture of Crucian Carp

LI Yongning1, ZHU Hongyang1, WU Kun2, LIAN Jianyun2

(1.Fujian Health College,Fuzhou,Fujian 350101,China;2.Fujian Xinminke Bi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uzhou, Fujian 350008, China)

Abstract: In the study, the effects on crucian fry growth and water purification of 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s were researche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s feeding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estimate the content changes of ammonia nitrogen, nitrite, COD and sulfide. The survival and weight gain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ent changes of ammonia nitrogen, nitrite, COD and sulfide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s feeding groups with the optimal level of 5~10 mg/L. The microbial ecological agents in the study were helpful to improve growth performance of crucian fry and efficiently purify aquatic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