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采暖范例6篇

节能采暖

节能采暖范文1

关键词:地板采暖节能

引言

相比较普通采暖系统,地板采暖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中,地板采暖是把耐热管材或发热电缆埋设在地板内,以低温热水或电热能加热地板,再通过地板以辐射为主的方式加热室内空间的技术。辐射供暖方式与对流供暖方式相比节约能源约10%~30%。地板采暖节能效果及其主要技术、经济和环保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能效果

1.1地板采暖的辐射传热方式比对流方式加热室内空间可降低热损耗,提高热效率。

1.2对流传热导致室内空间上部温度高而下部温度低。与此相反,辐射传热是下部温度高而顶部温度低,因此减少了人体高度以上空间的无效热供给。

1.3地板采暖给人以脚暖头凉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对流传热形成的头热脚凉的感觉相比,人体的舒适感受度会低1℃~3℃。因此,地板采暖室内16℃即可达到对流采暖18℃的人体舒适度效果。有关技术资料显示,如室内温度降低1℃,可节能近10%。

1.4利用水源热泵或地源热泵进行地板供暖、供冷,每平方米装机电量不大于15W/㎡,比空调低30~50W/㎡,可有效缓解夏季供电紧张状况。

1.5由于人体对温度的感受度不同及在室内活动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地板供暖、供冷的自动调节功能,人为控制的方便性也能产生相应的节能效果。

1.6由于地板本身是热辐射面,因此减少了围护结构近五分之一的冷面吸热耗能。

二、技术优势

由于地板采暖的介质温度要求在60℃~30℃,比散热器规定的高温热水低35℃~65℃,因此既具有可以利用城市集中供热,又独具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供暖、供冷的技术优势。

2.1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的低温热水地板采暖技术已经得到推广应用,占到目前各种地暖技术应用总量的90%。这种技术的优点主要是只需将集中供热管网终端明装的散热器改为暗装在地板内的耐热管材就行了,其技术含量不高,施工简便,成本低,可实现分户计量,舒适性好,节能效果明显。城市集中供热是建设部明确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今后多年中这种地板采暖仍将占城市住宅供暖的主导地位。其不足是没有改变以消耗大量煤、水资源为代价的传统供暖模式。

2.2水源热泵技术是在冬季把地下水的大部分热量置换到供暖用的低温热水后,再将水回灌入地下及夏季用地下水在地板中循环降低室内温度的技术;地源热泵技术是在冬天把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用于室内供暖,夏季则把室内的热量带到地下达到制冷目的的技术。

2.3电热源地暖电热源地暖技术主要是指把发热电缆(包括其它电热装置)埋设在地板内,通过电热转换加热室内空间,达到冬季采暖目的的技术。目前,我省已有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的个别小区或别墅采用。其特点是电热转换率不低于97%,可实现温度自动控制,节能、环保效果明显。但由于我省绝大多数设区市还没有实行低谷电价政策,因此目前大面积推行难度较大,但是随着我省电力事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大好。

三、经济优势

3.1由于地板采暖不像散热器明装占用室内空间,因此可增加有效使用面积2%。2006年,我省有约1200万平方米的住宅采用了地板采暖,即增加了24万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

3.2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板供暖、供冷,不但不再消耗煤炭资源,还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以石家庄地区为例,利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供冷的年费用为15~20元/平方米,比使用集中供热加分体空调的年费用低约1/3,夏季消耗的电能为分体空调的1/4。

3.3采用电热地暖可以不再使用宝贵的水资源。河北省是水资源紧缺的省份,石家庄市年可利用水资源约22亿立方米,而需要量为30~34亿立方米,缺口在8~12亿立方米,是全国35个最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如果推广应用电热地暖不但可节约大量的水资源,还可以平衡供用电负荷,实现室温自动调节和提高居民自我节能意识,促进人居环境质量和有利于社会和谐等诸多优点。:

四、环保效益

地板采暖和地板供暖、供冷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其中,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地板供暖、供冷和电热地暖其热介质都是洁净能源,因此对大气和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采用城市集中供热的地板采暖虽然不能有助于燃煤造成的污染物排放,但其辐射传热方式比对流传热可减少室内浮尘,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有利人身健康。在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方面,我省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做好建筑节能工作,现仅就供暖、供冷的节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节能采暖范文2

关键词:节能;供热体制;热力网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一些传统的能源显然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洪流,在此期间,涌现了许多了新型的科技能源,引得许多科技设计人员的广泛关注。以前的小区供暖设备,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的映衬下,已经明显的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使得科技人员不得不对将新能源作为研究课题来研究。以下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小区采暖的节能措施进行具体分析。

一 小区供暖的不足之处

(一)建筑群自身的保暖性能比较低

由于之前小区的供暖都是传统的模式,而且时间比较长,刚开始的采暖也不集中,集中供暖也是后来才开展的,因此时间并不长。所以技术还不成熟,在许多方面都有漏洞,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此我们还是在摸索中前进的。一旦进入冬季,我国北方的一些城市其自身的保温隔热性能就非常的差,热量非常容易流失。建筑物的能耗设计根本达不到标准,普通能耗就是发达国家的几倍以上。 对于建筑的热工性能来说,粘土空心砖材料根本就不是最好的选择。而我国的建筑材料基本都是以空心砖为主的 ,这就使得建筑物的保温和隔热性能一再降低,有的热量甚至还可以通过窗户进行流失,因此,热量流失这方面也是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几倍之多。

(二)热力网的热能损失一再加重

热力站是在我国算是比较大型的工业场所,因此大型设备的更换是个巨大且非常复杂的工程,而且还不节省成本,所以大多数企业都用维修等手段来维持机器的正常运转,但这毕竟还是治标不治本,长此以往下去,机器的慢慢老化仍旧还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若机器设备老化,其自动化和机械化的效率也会随之下降,智能化控制技术也就不能完全的开展使用,导致了专业技术开发的时间变长,而且会使产业化速度变慢及热力供应不能及时准确的发挥其原有的功效。 热力电网由于建设时间比较长而且年久失修,很多地下工程失水、补水情况严重,网管的保温工作和防水系统也没有做到位,造成了大量的热能流失。地下水源污染严重,使得管道腐蚀度加重,导致了小渗漏和跑温的现象仍然存在。

(三)热源的消耗度偏高

热源通常都是来自于秸秆、煤碳等的燃烧,不仅造成了空气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也损耗了煤炭等不可再生的资源,很不环保。目前,我国比较常用的是供暖方式是燃气供暖,但其燃烧的成本相当之高。所以,由于我国目前锅炉的性能有限,热效率的利用一直都没有达到最大化,而且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导致供暖采暖的成本较高。 城市供暖供热缺乏专业、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对于热源的分布情况并没有进行实际的考察,导致了热源建成后分布不均,供热不足,浪费现象严重的情况。

二 采暖节能的具体措施

(一)减少盲目性与随意性区域规划

争取建设联片区域的锅炉房,提高布局的科学性、整体性;同时要求锅炉房应该尽量与负荷中心靠近,以便热力管线的引出。同时确保室外管网布置的经济性与介理性。

(二)改造锅炉设备,提高其造型的科学性

首先,尽量保障锅炉容量的适应性。大容量的锅炉既能提高热效率,也可以减少建设的空间,同时又降低了用电量。其次,要对鼓引风机、循环水泵等辅助设备做好基本验算,提高其与锅炉的整体配套性。当前,伊春市节能小区新欣小区选用3台360x 10kcal/h热水锅炉,供热而积为18.37万m,平均每吨供热而积约为1.02万m,而我们普通的小区每吨供热而积一般只达到5000 m或更少这是很大的差别

(三)加强采暖系统的运行管理

用微机设备、仪表等设备对采暖系统进行优化,实现锅炉运行的自动化管理。另外,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应确保炉膛负压,锅炉产热量以及供回水压力、温度等数据要自动显示,同时要对系统中的补水,排气,燃烧等进行自动化调节。对于司炉工作人员,必须做好岗前培训,提高其的专业操作技能,熟练新设备的操作。

(四)管网设计应予以重视

官网设计要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确保网路水力平衡,以保证整个系统冷热分布均匀。根据水力计算和水压图选择适合的入口装置,用它来实现各用户之间的流量、阻力平衡,同时应做好保温性能,尽量减少和避免热煤在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从而提高了热量的流失率。

(五)根据小区的实际情况,实行节能措施

在设计施工中根据该小区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建筑物的墙体、门窗、屋顶等维护结构都应采用新型节能保温材料,使其热工指标达到节能标准。

三 节能技术的优势

(一)新能源的种类繁多

太阳能供热技术是如今比较流行的的能源技术之一,对于这种可再生能源来说,它不仅是是取之不尽的,而且也是人们非常值得研究的新能源。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非常的丰富,只要能把它充分的利用到采暖供热当中来,那么效果是非常可观的。热泵供热技术主要是依靠发电。他利用海水、河水和废水转化为可用的高位热能,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低温核供热技术是利用核能的新能源 。 核能是全球各国都致力要研究的能源,其投入费用比较低廉,且发热性能是非常之高的。地热能供热主要利用的是地球内部蕴藏的巨大热能 。 它的热量非常巨大,不需要任何燃料而且省去了燃料运输和燃烧的费用,又降低了环境污染。垃圾焚烧供热是利用将工业和生活垃圾焚烧而产生的热量 ,从而获得热量,不仅获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还保护了效益。

(二)建设专业科学的热力网系统

热力网节能是建设供热采暖系统的重要关节,它不仅是热力网的核心部分,也是我们重点改造的对象。 首先要了解整个城市的水文特征和建筑布局,做好热力网的建筑设计规划。须从各方面综合的考虑,然后制定符合整个城市的热力网建设系统。 热力网应采用节能环保的建设方针,采用成本低的硬质聚氨酯保温直埋技术,将热网主要干线分布在热力集中的地区,选择保温性好,符合标准的管道。将传统的热力网控制和现在的专业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科学自动化的管理模式。提高整个供热采暖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安排他们参与整个施工中,确保整个热力网正常运行。 最后要提高热网的设施和材料的节能水平,使用保温性能较好的聚胺酣保温材料。 在各个调节点要安装调节性能优良的自力式流量控制器,使得管路符合用户的要求,以便解决供热中局部过热,分布不均的问题。

(三)完善了工程外保温系统

因为外墙直接与空气相连,所以就对于外保温系统的可靠、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首先要确保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应牢靠的固定。城市的老建筑群居多,他们都是经过了多年的风吹日晒,墙体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脱落现象。 因此,对于保温材料有效的与基层进行有效的粘结是十分重要的。 在保板这个环节既要选择符合国家有关法律规定的材料,也要采用现在能阻燃性聚苯板,它不仅有较低的吸水性,还有较小的导热性和抗腐蚀性,从而对于建筑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外饰面层涂料时,通常采用保温层而且轻质多孔材料,在粘合时要有很好的保护措施,防止保护层脱落伤人。

参考文献

[1]王大伟.浅谈小区采暖节能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6:248.

节能采暖范文3

【关键词】采暖节能;污染;保护环境;集中供热采暖节能;必要性;问题;设计要点

一、采暖节能的作用以及集中供热采暖节能问题

1、采暖节能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1采暖节能能够保护环境。我国北方地区在冬季时,气候较为寒冷,许多地区普遍采用燃煤进行采暖。燃煤燃烧过程中会排放烟尘、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成分,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因此,实施采暖节能,通过降低能耗不仅能够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同时有利于保护环境。

1.2实施采暖节能可以改善热环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舒适度的要求。目前大部分城市在冬天需要采取采暖措施,这对于原本紧缺的能源增加了更多压力。在此情况下,实施采暖节能,能够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对进一步改善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集中供热采暖节能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保暖重视不足,另外建筑物本身墙体的保温和隔热都比较差,这使得大量的热量在到达建筑物后会从窗体散失。并且一些地区的热力网的热损失也比较严重。由于热力站的设备老化问题,其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水平比较低,使用智能技术的控制率也比较低,加上热力管网年久失修,管网的保温和防水工作不够到位,也会造成大量的能量浪费。最后热源问题也是值得进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我国大部分城市都采取的是煤炭,煤炭在进行燃烧的过程中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加上热源的分布问题,对燃煤的消耗量比较大,最终导致供暖的成本比较高。

二、集中供热采暖节能的必要性

集中供热采暖节能的必要性体现在:基于我国地域辽阔,在冬季,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温度较低,寒冷给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所以需要采取集中供暖工作。但目前来讲集中供暖对于能源的消耗比较大,加之目前我国需要集中供暖地面的面积在不断扩大,长江以南地区的武汉、长沙等城市市民也希望能够享受到集中供暖,这就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因为能源消耗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断加剧,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海平面上升给很多海岛国家构成了威胁。因此对集中供暖节能进行分析,对于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集中供热采暖节能的设计要点分析

1、提高热网的设施与材料的节能水平。逐步放弃使用保温性能较差的珍珠岩瓦、岩棉管等保温材料,推广使聚氨酯保温材料。逐步放弃使用调节功能很局限的调节闸阀,在各个供热干管上安装调节性能优良的平衡阀或自力式流量控制器,使管路或用户的流量符合要求,从而消除管网水力失调,解决暖气局部过热、局部不热的问题。

2、结合城市水文、地理及建筑物特点,做好热力网的规划设计。热网设计应在综合考虑经济、技术效果的前提下,确定优化方案,并进行详细的水力平衡计算,以期达到最佳设计效果。热力管网布置及走向应服从小区的统一规划,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科学论证,推广使用保温性能好,占地面积下,同时施工简单、成本低的硬质聚氨酯保温直埋技术,热网主干线的敷设要靠近热负荷密集区,尽量降低管网的长度,选定合理的热指标,管网参数设计要合理,热网支管及用户入口管径的设计,应按外网总压力平衡计算来确定,并核算其流通能力。

3、做好热力网的控制与管理节能。要放弃传统的热力网的手动调节方式,实行科学的管理和自动化控制。研究热网监控系统或其它自控方式的可行性,采用热网微机监控系统,提高自控系统的可靠性。同时,要提高运行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参与到自控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以保证整个热力管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4、热源节能的设计要点分析。集中供热采暖过程中的热源节能设计对改善供热环境,提高供热水平,节约燃料,降低供热系统对环境的污染效果明显。首先是严格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和大力推行煤炭的洗选加工,开发和推广清洁煤技术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积极推广使用除尘设备和电厂脱硫技术及其成套装备。其次采取合理的运行管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集中质调节,量调节,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及间歇调节方式,避免运行过程中的冷热失调,提高控制和调节水平。在操作方面要提高锅炉操作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使锅炉运行科学化、程序化,做到既保暖又节煤。

5、热用户采暖节能的设计要点分析。

5.1基于采暖需求需要建立按热量的使用量计量系统,积极采用热能计、热量分配表等设备,逐步建立和完善对热用户按耗热量计取热费的体系,针对新建和新增加采暖系统的建筑,建议采用分户独立、一户一表的供热采暖计量方式,对于老旧供暖系统改造的建筑,可采用热分配表式,将用户的使用数量与费用直接挂钩,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同时,需要按照节能要求,在供暖采暖系统,推广使用散热器、恒温控制器、平衡阀、压差控制器等先进的室温控制设备,避免热用户水力失调和热能浪费,实现按热用户需求供热。

5.2 建筑物本身需要进行节能改造设计,新建建筑应选用双层隔热玻璃,合理选用原片玻璃,控制通过门窗的辐射传热,改进中空玻璃间隔层内气体性能、选用低传导间隔层和隔热性能好的窗框材料降低窗体热量的损失;同时在建筑物的围护结构的设计上,目前我国已针对不同气候地区出台相应节能设计规范,建筑围护结构的构造做法,传热系数等限值给出了明确参考和规定,外墙保温隔热做法,解决防湿、防结露、防热桥等问题的设计上已趋于成熟。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供暖面积的增加,大气污染日趋严重,提升供暖系统节能效果非常重要。集中供暖采暖节能设计要在环境和运行成本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因此对集中供热采暖节能设计进行分析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齐艳红.住宅采暖系统节能设计浅析[J].科学与财富,2013

节能采暖范文4

关键词:采暖;设计;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新疆克拉玛依市处在冬季严寒,夏季昼夜温差很大的地区,冬季采暖、夏季的空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中将探讨在不影响居民舒适性的背景下的节能降耗。

本文笔者将以一套普通三居室房间为例,对于节能设计具体说明。

图1.三居室平面图

克拉玛依处于天山北麓气候独特,气象条件如下:

温度

年平均温度 7.5℃

极端最高温度41.2℃

极端最低温度-37.3℃

最冷月(一月)平均温度 -16.4℃

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 26.0℃

年连续五天最冷日平均气温-25.7℃

年连续五天最冷日最低气温-32.9℃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34.4℃

夏季通风温度29.0℃

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25.7℃

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23.3℃

采暖期日平均温度为 -8.0℃

采暖期天数为 159天

各月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见表1)。

表1 各月日平均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表

参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最高气温 -0.8 0.6 15.9 27.6 29.9 31.7 33.5 33.8 31.3 21.9 10.9 3.4 33.8

最低气温 -24.7 -22.2 -17.1 -6.4 4.6 14.2 14.9 11.6 5.3 3.6 16.3 25.9 25.9

采暖系统

为了节能冬季采暖采用地暖,因为传统散热器采暖是对流采暖系统一般供回水温度是95℃~70℃(80℃~60℃),室内热空气对流作用使得房间内形成热空气的循环,使地面灰尘随室内空气上升,温度分布比较混乱,达到均匀温度时间比较长;地暖供水温度要求在50℃~60℃现对传统采暖供水温度较低,温差控制在10℃左右,即使室内温度比传统方式低2-3℃,因为地暖是让温度从脚下向上传递,人们会感到更温暖、舒适,更节约能源。地暖系统具有比传统散热器采暖更大的蓄热功能,可以将在突然停暖减缓温度衰减。

传统采暖的散热器一般明装在室内,家庭装修时为了美观,一般会将散热器包裹、修饰。使得热对流的空气受阻,热量积聚在装饰物内只能通过空隙散发,传热效果大大降低,装饰部分占用室内空间,使得有些家具布置都受到影响;地暖采暖不存在明装布管管线,没有散热器,对于装修的地板有一定的要求,其他无要求,无需避让,家居布置随心所欲,增加了室内的使用面积,地暖的敷设增加了地面厚度,楼层隔音效果更加明显。

表1 传统采暖各房间热负荷及采暖材料表

房间

名称 客厅 主卧 客卧1 卫生间 厨房 客卧2 合计 备注

采暖面积 m2 36.72 18.9 15.3 11.7 13.5 12.15 108.27

底层采暖负荷 W 4120.8 2339.8 2454.4 1243.5 1509.3 1420.7 13088.5

中间层采暖负荷 W 3431.4 1967.7 2152.4 1056.9 1242.8 1180.8 11032

顶层采暖负荷 W 4865.7 2705.9 2750.0 1426.1 1770.1 1655.7 15173.5

传统采暖散热器

单片散热量108W 片 38 22 23 12 14 13 122 底层

32 18 20 10 12 11 103 中层

45 25 26 13 17 15 141 顶层

地暖管线长度

DN20(PE-X) m 88 50 52 27 32 30 279 底层

73 42 46 22 26 25 234 中层

103 57 58 30 38 35 321 顶层

发热电缆长度

每米发热量18W m 229 130 137 69 84 79 728 底层

190 109 120 59 69 66 613 中层

270 150 153 79 98 92 842 顶层

传统采暖的散热器一般是铸铁散热器、铝合金散热器同钢制散热器,一般的散热器使用年限为20~30年不等。地暖系统使用寿命即为是埋管的使用寿命,地上部分可以更换,因此,地暖选管是使用寿命的关键。现在用于地暖系统的符合标准的管材,设计寿命都可达到70年,实际寿命超过都超过50年,可以认为:地暖系统基本与建筑物寿命相当。

现在我国住宅的采暖节能日益被关注,以往住宅集中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存在很大不合理性,并且用户进行局部调节积极性不高,用多用少一个样,造成供热、用热的浪费严重。因此,在《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能源法》中明确规定:新建住宅建筑的集中供热系统,应当推行温度调节和用户热计量装置,实行供热计量收费,这样提高了大家的节能积极性,为大家节省的日常开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供暖行业实现用热量的分户计量,势在必行,更加美观、方便的地暖系统替代传统采暖方式的浪潮势不可挡。

本文的典型房间中的三种方式,均以顶层为例传统采暖方式施工需要使用6组散热器共计141片;地暖热水方式需要使用321米DN20的PE-X管;地暖电采暖方式需要842米发热电缆。

表2经济性比较

采暖方式 散热器热水采暖 地暖热水采暖 地暖电采暖

采暖设备 散热器 DN20 PE-X管 发热电缆

技术特点 热效率:70%

安全性好

寿命20~30年

系统维护成本高

投资成本高

运行成本低

存在水利失调 热效率:70%

安全性好

管线50年

系统维护成本高

投资成本低

运行成本低

存在水利失调 热效率:100%

安全性好

电缆50年

系统不维护

投资成本高

运行成本高

无系统失调

建设费用 11280元 8346元 10946元

每年支出 3248.1元/年 3248.1元/年 4632.3元/年

其他 需要热计量仪表

需要数据远传处理 需要热计量仪表

需要数据远传处理 不需要热计量仪表

不需要数据远传处理

经过经济性比较,地暖为现在节能采暖的首选,地暖热水采暖可依托现有管网改造,投资成本低,运行成本低;地暖电采暖可用于辅采暖,如偏远的建筑,采暖不能保证的寒冷地区、温度精度要求较高的建筑等。

结语

采暖设计关乎节能整个社会的节能指标,一次性投资永久使用,计算应尽可能详尽,准确,本文中计算未能详细提及,希望大家给出建议,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节能采暖范文5

关键词:暖通设计方案;运行管理;节能减排

一、前言

我国建筑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工程是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广泛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其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对人们生活各方面产生影响,也影响到国家的节能减排方针的落实。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任,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想要达到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要提升工程系统的控制水平、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加强系统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唯有如此,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富强国家。

二、关于节能减排概述

所谓节能减排,主要是指降低废气排放和减少能源浪费。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资源节约型的必然选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推进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想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实行节能减排。但是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多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略了环境的承受力,没有考虑环保与节能。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这是我们应承担的责任,同样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节能减排工作将作为一相艰巨的任务,本文将浅谈一下建筑供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工作。

三、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的瓶颈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节能减排遇到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设计理念方面

设计理念作为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节能的基础,是决定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能够切实节能的指导思想,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节能率能否大幅度提升依靠一个良好的设计,由于目前,设计者在设计建筑采暖、通风空调时,几乎很少会考虑环境利益与节能,就造成我国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节能并不合理。加之工程设计时间紧迫、细节方面粗糙不够精细以及相关问题考虑不够周全等问题,使得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中不仅耗费资金,运行时耗能也巨大,与国家要求的标准遥遥相望、望尘莫及。

2、设计实施方面

在具体进行设计实施的时候,存在不少设计人员将国家规定的标准置之不理,并不严格按照标准设计。国家《设计规范》的规定,在热力入口的供回水总管上要安装压力温度计、和除污器,在必要的时侯,还应安装热量计。但是在现实情况中,设计人员往往忽略了在入口处装上这些装置,只注重设计入户热力装置。

3、忽略能源节约的要求

目前,“调整优化”的意识在国内不少设计者的理念中都是欠缺的,所以他们的系统设计往往达不到要求。诸如相当一部分大型建筑是没有基本的研究和监控功能的,这样对能源的节约是非常不利的,在对大楼进行节能改造的时侯,许多公司往往只考虑到自身本经济利益的问题,拒绝对大楼进行改造,这样反而不利于节约能源。

四、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方案

1、提升工程系统的控制水平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广泛使用,是为了让人们享受方便的生活,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随着空气的温度、湿度以及风力、风速、风向等多方面进行改变,让人们感受到舒适的环境,由此可知,并不是仅仅通过温度的改变就能达到让人们舒适的效果,建筑采暖、通风空调控制不能仅仅限制于温度。

比如,在使用空调进行控制时,通过对湿热环境的下的研究为基础,使用热舒适模型PMV以及SET作为指标,对空调进行调试。这样,就能达到为整个系统节能30%的目的,并且在不改变人们舒适的前提下进行。

2、增强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的围护结构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墙体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与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负荷的大小有密切联系,只有保温性能好的围护结构,才能使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系统的降低。鉴于此,国家在出台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与规范条例之时,对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做了重点要求。

3、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是一个庞大而细致的工程,为了提升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系统的合理性,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周全。当设计者进行设计之时,仅仅遵照最大负荷原则,这样考虑的是采暖、通风空调运行中的最大负荷。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通暖空调能达到最大负荷的情况几乎不会出现。由此可见,当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必须将这种情况纳入到考虑范畴之中,不能仅仅使系统的设计满足其最大负荷运转,而忽略部分负荷运转的状态。如果不考虑到这点,反而会使得工程系统的耗能增大,违背节能的原则。

4、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的发展的瓶颈就是其能耗巨大,发展趋势是采取低品质可再生资源作为基础。目前,基于此点的分析已经取得一定成果,诸如我国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这个系统是以地下恒温层的土壤热,达到提升系统自身的COP值,即能量与热量之间的转换比率,简称能效比,由此大幅降低这个系统消耗的能源总量。采用新能源将会对节能和环保产生巨大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会成为以后系统发展的方向。

五、小结

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任,也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想要达到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节能减排的目的,就要提升工程系统的控制水平、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加强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推进新能源在系统中的运用,唯有如此,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节能、环保科学发展的富强国家。

参考文献:

[1]周小顺、王岗、覃朗;刍议市政工程节能减排理念及施工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0

[2]刘国梁;浅谈城市暖通空调的节能减排策略[J];建筑设计办理;2010-07顾珊珊;

节能采暖范文6

关键词: 住宅 室内采暖 节能 分户计量 控制 计量

1、引言 节能是我国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我国政府对节能工作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节能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节能对于供热行业来说潜力是相当大的。供热行业是能耗大户,能耗支出占据其大部分成本。由于以往的住宅供暖按面积收取热费,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且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造成供热用热浪费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供暖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供暖系统实现用热量的分户计量和独立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近年来节能问题在供暖系统设计中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有必要在新建住宅中采用更合适的供暖系统形式来满足热费按户计量的需要。在节能问题上,尤其要特别重视能源利用过程前的处理,即在规划设计整个供暖系统时,应该考虑该系统的节能前景及经济效益。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明确指出,“对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安装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户计量收费的工作,1998年通过试点取得成效,开始推广,2000年在重点城市新建小区中推行,2010年全面推广”。因此,在进行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热用户分户及分室控制温度的需要。据初步测算,采取供暖分户计量,可以实现采暖节能20%以上。本文就几种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做一浅析。

2、 旧式采暖系统的基本形式及其优缺点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住宅室内采暖系统设计基本上都采用单管垂直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如图1)这种设计方案有许多优点:1系统简单;2施工方便;3造价低等,但是也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不便于用户进行局部调节,因而造成能源的浪费。随着能源结构的变化及节能和物业管理的要求,这一缺陷越来越明显,使得此种供暖系统不得不被逐步替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热”也是商品的观点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传统的落后的按建筑面积结算收费的方法,既不科学又不合理。已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必须进行按热量计量收费的改革。供热收费由计划经济时期的福利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即热用户向供热企业缴纳热费。因而用户对供热系统节能越来越关注。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其弊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系统不具有个体调节的能力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进行局部调节,无法改善和满足热用户的热舒适性要求。而且由于该系统是将热水先供到住宅楼的顶层,然后依次向下分至各用户,这就在理论上造成了各不同楼层的热用户的散热器的传热系数K值也不相等。因此造成顶层过热,底层过冷,冷热不均现象。顶层用户过热时只能通过打开门窗的方式来放走热量以降低室内温度,这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如果采用调节热水流量来降低室温,就会造成以下各层过冷的现象。其次,该系统也无法对各房间的室温进行单独调节,从而导致能源的浪费。

2.2 系统维修时浪费能源

由于单管垂直采暖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热水循环系统。如果该系统有一处设施漏水或堵塞,整个系统将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可能导致整个住宅楼停供;而且在维修时会造成大量热水的浪费,在寒冷地区可能会出现供水管冻裂等严重问题,造成不必要的事故,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2.3 不利于供热部门的管理

对于拖欠热费的用户处理困难,如果要停止个别用户的供暖,可能影响到整个住宅楼停供。常此下去,致使供热企业入不敷出,连年亏损。

2.4 闲置住宅的能源浪费

由于室内采暖系统是单管串联式,所以每层、每户住宅必须用热,否则该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如出现有些用户不想用热或者有些住宅长期闲置,这就必然导致能源的浪费。目前在一些非采暖且又在发展小区采暖的地区,此种现象十分突出。

3、分户计量的发展前景及控制原理 目前,在我国,这种分户式计量系统的研究刚刚起步,大部分都处在尝试阶段。原有的室内供暖系统多为单管垂直系统,缺乏独立调节能力,热用户对热是商品没有深刻的认识,缺乏节能意识,仅此使我国住宅采暖单位面积能耗高出先进国家2倍左右,且不便于供热部门管理。供热系统的按户计量是供热发展的方向,是解决收费难和实现节能的唯一出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不断追求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在江苏淮安市,每年新建住宅近百万平方米,这些新建住宅大部分都在申请室内采暖,而淮安市目前仅市政府西大院有采暖系统。由于本市住宅室内采暖刚刚起步,所以在采暖形式推广中应该走在前列,实施单户控制的采暖形式推广前景十分可观。

分户计量采暖系统的特点是对每个采暖用户进行单独控制,即每户独立采用一个供回水系统,一户一表制,可以单独对用户进行调节、关断、计量,不会影响其他用户。达到分户计量目的的根本方法是对用户独立系统的控制,具体做法是在每户供水入口处设置热表及散热器上安设调节阀。通过调节散热器使采暖房间的室温满足人体热舒适性的要求。实现散热器调节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散热器散热量进行控制,以达到室温要求。目前散热器个体调节主要依靠改变进流散热器热水流量的方法来实现,但是在进行散热器调节时必须不影响整个供热系统的水力稳定性,所以供热系统要有完善的调节控制措施和高水平的运行管理办法。否则,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户计量。

4、适宜分户计量的采暖系统 4.1 单管制采暖系统

4.1.1 单管水平串联系统

单管水平串联系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采暖系统。其做法是在每个住宅单元设置一个总的供回水系统(称为大系统),每层用户为一个独立的小系统。总供回水立管管井设在靠楼梯的橱卫处,每层供回水接在大系统上(每层只装一户),在小系统出入口管道上加调节关断阀门及热计量表,以便分户计量热费。此系统的优点是:竖向无穿楼层的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缺点是:不能分室控制温度;每组散热器均须设冷风阀;管线过门、阳台须处理。(见图2)

4.1.2 单管水平跨越系统

图3为此系统的原理图,同单管水平串联式系统相同,采用一个大系统,可将该系统的供、回水立管设置在管道井内。此设计方案中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控制进入散热器的最大流量为循环流量的30%。该方案的优点是:可实现分室控制温度;竖向无立管,不影响墙面装修;缺点是:管路中的附属设备(三通调节阀)增加;管线过门、阳台须处理;每组散热器须设冷风阀。

4.2 双管制采暖系统

4.2.1 双立管并联式系统

对于双立管并联式系统,任何一层的用户只要在散热器支管上加调节阀就可以达到调节介质流量,从而满足用户对热舒适性的要求,并实现节能。但这种调节方式在使用时,应该考虑到以下问题:(a)此系统在楼层数过多时易出现严重的垂直失调现象,其系统垂直高度以不超过三层为宜,实用性受到限制。(b)穿越楼层的立管数增多。(c)仅适用于安装热量分配表的系统。(见图4)

4.2.2 水平双管系统

采用水平双管设计方案,可以避免双立管并联式系统的垂直失调问题,而且该系统可以实现每户一个独立系统,有利于热量表的安装,能实现散热器个体调节。任何一层的用户都可以通过室内调节阀方便的调节介质流量,从而达到舒适的室温,并实现节能的目的,又不影响其他用户采暖,但该系统须增设与散热器组数相对应数量三通调节阀。该方案的优点是:能够使不易解决的供热系统垂直失调的难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可分室控制温度,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墙面竖向无立管,不影响装修;缺点是:室内散热器下部的供回水管隐蔽困难;管线过门、阳台不好处理;每组散热器须安装冷风阀。(见图5)

4.2.3章鱼式系统

图6为此系统的原理图,做法是在每户设置一分水器,供水进入分水器后分出若干并联的支管,末端连接至散热器,再经回水集中到集水器。在制作安装时应将管线埋地敷设(一般采用聚丁烯管或PB管),要防止地面因热应力造成龟裂和破损,要妥善处理好管道热膨胀时产生的推力传递给地板。该方案的优点是:可分室控制温度,调节性能优于单管系统;管线埋地敷设,墙面竖向无立管,不影响墙面、地面装修;缺点是:管线埋地须设隔热措施,造价偏高;每组散热器须设冷风阀。

5、供暖系统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分户式计量在新建住宅小区得到有力推广,但其在推行过程中必然会在采暖系统设计、建筑物设计、仪表选用、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5.1 供暖系统热负荷计算及户内散热器布置

热负荷计算是供暖系统设计的基础,以往的设计由于害怕暖气不热而盲目加大热负荷值,致使散热器安装面积过大,将不利于散热器支管上温控阀的调节,应该选择合理的热指标估算办法。室内散热器位置要布置合理,室内水平管线会增加,存在管线明装占用空间,影响室内装修、家具布置及过门、阳台难处理等问题。

5.2 对建筑材料传热性能的要求

新的建筑材料能否满足现代节能房间的要求,即建筑材料的传热性能是否理想。采暖建筑的耗热量主要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构成,约占73%~77%,其次为通过门窗缝隙的空气渗透热量,约占23%~27%,在传热耗热量中外墙占23%~34%,由此可见,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将会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另外,计算表明,对于一间不采暖的房间从周围房间获取传热量可维持12~14℃室温,其他用户有近1/4~1/5的热量传给了该房间,其他用户将多支付这部分热费,很不合理。所以,有必要增强户间建筑结构的隔热性能。

5.3 热表参数修正及表计校核问题

由于住户所处楼层、围护结构不同,保持相同室温的耗热量肯定存在差异,所以应该选择合理的热表参数。我单位在同用户进行计量仪表校核、热费结算中就发生过纠纷。而且,应该组织专门人员定期对计量表计进行校核。

5.4 供热系统变流量问题

由于实现分户计量,系统的热负荷变化会很频繁,所以,供热系统应该能自动调节供热量,使其跟踪所需热负荷的变化。应该在换热站设置有压差控制的装置。

5.5 住宅小区设置分户计量装置后,要加强节能宣传;提高节能意识。

5.6 对供热企业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住宅小区的供暖系统设计,如果规划和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实现较好的系统控制和计量功能,同时可以降低能源的浪费,极大的提高供热的社会效益并获得相当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贺平,孙刚. 供热工程[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M]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 李岱森. 简明供暖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 狄育慧. 采暖建筑中墙体节能的探讨. 北京节能,200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