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调查报告范例

水质调查报告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1

1.1“环境工程学”课程需要项目教学的驱动

(1)课程本身理论性太强,教学效果欠佳。

环境污染的治理是以原理和技术为基础的,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必须的,但纯理论的灌输造成许多学生觉得这门课内容枯燥、听不懂,教学效果差,需要项目教学来刺激。

(2)因条件限制开设实验课太少。

实验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暂时实验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项目模块来达到学生理解的目的。

(3)课程污染治理工程实例少。

课程体系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工程实例,大多数只是理论的讲解,与实践脱节,不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的印象。

(4)传统的考核方式片面。

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试占成绩的70%,部分学生靠考前突击,只求及格,考完也就忘的差不多了。随着池州学院考试评分方法的改变,平时成绩占50%,比例增加,需要对学生平时成绩更好地把握,更多的项目实践教学环节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便合理地评定学生的成绩。综上,“环境工程学”的教学需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项目,切实达到教学目的。

1.2“环境工程学”课程系统性强适合项目教学

该课程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课程每部分内容不是独立的,联系性强。其从污染控制的基础知识出发,详细讲述各方法、机理和构筑物的构造,再过渡到完整的工艺流程,最后到在不同方面的应用。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知识结构非常系统。因此,各部分内容容易以一个或两个项目来实施项目化教学。例如在水污染控制教学中,每接触一类处理方法(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在理论课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几个案例进行教学,在之后提出多个问题,如某小城市污水处理是采用“奥贝尔氧化沟”还是采用“A2/O氧化沟”,两者有什么区别等;鼓励学生上网查资料、查阅期刊、参观污水处理厂等,使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以项目为参驱动贯穿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以项目为驱动中完成学习,并获得相关知识和技能。

1.3《环境工程学》课程有较多的实习基地需要项目教学

经过系里领导的努力,联系了较多的实习单位,该课程现有可以实习的企业和单位有:池州市环保局、池州市环境监测站、池州海螺水泥厂、池州市十亩冲垃圾填埋场、池州市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基地建设是确保项目式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学生进行专业实践的场所,能更方便地开展以实习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可以在实习前设计项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如对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实习,可以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各构筑物的参数,然后进行工艺比较,学生按研究兴趣带着问题去实习、询问和查资料,并撰写调查和实习报告,这比传统的参观式的实习效果好。

2“环境工程学”项目化教学应用

2.1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设计

2.1.1教学内容的改革

目前,许多高校“环境工程学”采用清华大学蒋展鹏教授主编的的教材,课程基本知识体系由三篇组成:第一篇是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水质与水体自净,水的各种处理方法;第二篇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内容是颗粒和气态污染物的控制方法;第三篇是固废和其它污染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是固废处理处置技术和物理性污染防治技术。教材内容的理论性强、原理多、公式多,而工程实例少,新理论、新技术有待更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没有从实质上突破传统单一式,以知识为本位,有些内容滞后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能被完全激发,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环境工程学有个很大的特点:需要结合工程实践和联系实际应用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工艺和设备。而经教学改革以后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必须通过大量课本外知识的学习、讨论、实验和实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

2.1.2教学设计改革

课程经项目化设计后打破以往传统的知识为主的理论体系,而是以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为切入点,将课程重要知识点融入到各个实践项目中,为每一个项目确定具体的内容,再根据项目教学大纲细化教学目的,如项目1的目的:(1)了解污水处理厂处理方法;(2)掌握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3)掌握两个污水处理厂工艺的不同,并做分析。这样以实践项目为载体,以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驱动,刺激和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进一步的学习,论证等来掌握《环境工程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另外,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不是唯一的,应根据每个项目包含的知识点、任务、目的以及学生的特点等采取不同形式的项目实践方法和手段,这样使项目化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更容易完成。项目化教学过程以案例教学、课堂讨论、现场调查、课程论文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中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学习兴趣高,学习动力大。如通过案例教学,一方面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一改传统教学课堂沉闷的特点。

2.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实践项目课堂教学要牢牢把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使学生通过“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项目驱动,尽量小组化教学;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引导和组织学生身体力行地获取污染控制的知识与应用,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反馈,并自行评价,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根据项目化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

3项目化教学的实例分析

该项目内容是分组调查清溪污水处理厂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工艺并进行比较;任务是小组完成调查报告或个人撰写课程小论文。本项目在实施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0学时的污水生物处理的理论课程,项目实施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了解在实际中的应用。具体步骤是:(1)向学生传达项目内容、目的和任务,布置学习准备;(2)学生按4-6人进行分组;(2)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给出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和所学知识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法和途径,制定出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3)按照方案学生带着任务对污水处理厂各构筑物进行现场调查(可以结合实习),老师进行答疑;引导组织学生身体力行获取污水处理的参数,各构筑物的运行等;(4)将调查的内容及时记录,对存疑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讨论,再学习,老师进行答疑,并提出意见;(5)学生根据调查和再学习撰写调查报告或撰写课程论文;(6)由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项目讲评和总结。该教学项目的直接目的是完整地、熟练地掌握污水处理方法和工艺流程。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用到的理论知识有:污水生化处理的原理,方法,脱氮除磷机理,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和发展等,通过该项目巩固了学过的知识,将这些知识融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最后的项目成果也不一定千篇一律,如果分组可以写调查报告,个人可以写课程论文,如有可以写奥贝尔氧化沟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有学生写的是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有的学生写奥贝尔氧化沟和A2/O氧化沟工艺的比较等等。每个成果都倾注了学生的热情和心血,对自己的写出的调查报告或论文也比较有成就感,会进一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会很明显的。

4项目化教学实施的保障对策

4.1加强教师团队的合作

课程项目化教学从课程内容重构及教学项目设置、任务分析和进行行动化教学的实施,必须依靠课程的教师团队来完成。这是因为:首先,项目课程要求教师根据工程实际或新科技的应用来开发教学素材,并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实施。其次,大部分项目学生需要分组完成项目工作,要保证教师指导的有效性,仅凭教师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需要由个人单纯的教学工作转变为团队协作的工作状态,通过团队合作,发挥集体优势共同解决在实际教学教学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优势互补,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学团队的合作除了能满足项目教学的完成,对教学团队的老师也颇有益处。首先,可使教师在工作中分享教育、教学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相互的交流,促进彼此的联系,一方面减轻个人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保持教师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师培养制度。

4.2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购置实验教学所需的各类设备,否则,再好的专业或课程,也基本上是一个空架子。实验教学是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拓展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而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在做实验前设计好项目,帮助每组学生明确实验目标,然后学生在项目中完成实验,实验项目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环境工程学》项目教学通过实验的方式可以设计的项目较多,如沉淀、混凝、污水处理模拟、电解、吸收、除尘等,其作为实践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具有课堂理论教学和其它形式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实验项目的开展,需要较强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必须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且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和开放率。

4.3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

学校应积极探索利用社会资源提升办学质量的新途径,在加强校内实验室、研究团队建设的同时,应积极主动与科研单位、地方企业寻求合作,在现有的合作单位包括环保局、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海螺水泥厂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比如电厂、啤酒厂等,和这些单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践基地可以使学生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从理论知识、工艺流程、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以完成项目的形式得到实际锻炼。另外企事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补充到教学团队里来,请他们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的讲授和项目的指导,或以讲座、学术报告的形式参与教学,让学生及时了解或掌握污染学科前沿理论与最新进展,每次实习可以由单位的一线技术人员参与现场解说,这可让学生很好地把课本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驱动学生项目的完成。

4.4提高教师的胜任能力

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企事业实际工作的经验不多,对污染设备和装置的了解也大都停留在理论上,不能很好地对学生做出实际的指导。相对单纯的理论教学,项目化教学对教师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化课程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熟练的讲授专业课程的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理论知识,课程设计、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及课程实施的能力。基于此授课老师若想很好地胜任项目教学必须做到:首先,及时更新知识,在熟悉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拓展相邻学科、相关学科及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其次,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如通过到企业顶岗实践、见习、实习等途径深入企业,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教学。再次,不断提高对项目研究能力,能将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详细的理解,并做详细分析。最后,提高项目教学组织能力,项目教学使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开放性明显增强,部分项目超越传统教学中的课堂教室,老师的较强组织能力才能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

5结论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2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要素是介体中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它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状态的要素,因而在改革发展中,它是重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明确了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必要性与目的,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提高学生能力,二是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这是一个总体目标也是一个宏远的目标,有赖于一个个下级分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努力构建的教学模式是有主题、有内容与大学生紧密关联的,与之相适应,教学目标的设定更要具体。

1.德育目标更明确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能激发道德教育主体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实践的参与积极性,对大学生思想、人格、能力等方面的塑造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更加有利于大学生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及负责任的公民服务。这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都应该达到的德育目标。“生态社会实践”除了具有上述功能目标外,因其主题鲜明、内容具体,因而德育目标更明确。它重视“生态”,更重视“实践”的主体———人的因素,重视人的价值观和人与自然等伦理道德问题,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

2.导向功能更明晰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作用是导向,即以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建立“生态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生态社会实践,体验马克思主义生态原则和共产主义的精神风貌,引导受教育者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相对照,认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升受教育者的精神境界,培养具有正确的生态观,敢于担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对未来导向功能。

二、理论教学

生态社会实践教学包括理论教学、社会实践、实践报告撰写、评价、建档等环节。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以及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讲授就是第一个环节。

1.加强生态文明的理论教学高校要真正做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必须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首先,举办生态文明教育的专题讲座,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大学生系统地了解生态文明知识,提高他们生态道德素质,激发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其次,把生态文明知识纳入思政课中。结合思政课四门课程各自的内容和特点,客观地联系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以及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结合历史发展讲述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在分析比较文明层次的基础上阐述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和发展的文明范式,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理性反思的产物,是人类选择和确立的一种新的生存与发展道路,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中,要着重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和环境法律法规教育。在“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教学中,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理论的层面讲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战略才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中,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说明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从哲学的高度理解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的讲授讲授的内容有: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的一般过程以及基本抽样方法,问卷设计与评估,资料搜集方法,数据录入与处理,调查报告拟定等。此外,还要讲解实践论文的撰写要求、评分标准、考核方式、阅卷方式,等等。

三、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以及生态社会实践教学计划,编制教学指导方案,设计实践路径,确定具体的生态实践主题,布置实践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包括年度计划、年级计划、教研室计划等,甚至要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实施方案中反映出来。其次,适当选择实践形式,领导、组织实施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采取“自主实践形式”和统一的社会实践形式。

1.“自主实践形式”

“自主实践形式”一般以小组或学生个人为单位,自己寻找实践地点,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实践完成后要有照片及活动总结,还可以进行PPT介绍。通常可以在大学一年级中开展,新生开学时把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在第二个暑期结束后,开学的第一周提交社会实践报告,由思政课老师根据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分标准进行评阅,将学生成绩评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自主实践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自主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对高校所在区域的河流水质、土矿企业、环境状况、生态物种等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以书面调查报告的形式反映真实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认识到自身行为与生态状况的紧密联系,以知可为、知不可为,让高校生态教育与地方特色相结合,因地制宜,为地方政府正确有效地规划环境治理与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方案和依据。社区服务。以小组或学生个人为单位,联合街道居民委员会,开展社区生态文化的宣传,组织定期性的生态环保之类的社区活动,组织学生义务打扫社区卫生、进行社区绿化等。志愿服务。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义工组织如绿色环保协会、素食协会、传统文化学习中心,鼓励学生参加这类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2.统一的社会实践形式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3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出现严重的资源“赤字”。况且资源的再造力差,速度慢,能源物质不能重复,当今世界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草原和森林资源、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的状况及其森林破坏、草原退化、物种绝灭、耕地锐减、淡水紧缺等资源问题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资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源保护,节能减耗,对培养资源生态观具有发展意义。

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农药化肥污染等状况,已经严重危害了人类健康,各种因污染而产生的疾病相应增加;亦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强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爱护大自然,使学生产生环境保护的紧迫感。

在校内班级开辟环境意识墙报、黑板报,使之图文并茂,披露污染事件、不环保行为,表扬环保行动;开展环保诗歌、漫画、美术的创作活动。大力宣传,使人人由我做起,以班级为单位列举生活中的环保措施,如:节约学习用品、节约水电、爱花护草、参与美化、绿化活动等,促使全民环保意识的觉醒并促使人们共同关心环境、保护环境。

组织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附近的公园、河道、水塘、街道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其污染程度;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环境监测站等有突出环保成就的单位,把各种活动的现状作比较,使学生感到环保光荣,污染浪费可耻。让学生写成调查报告和小论文,增强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

课堂教学渗透环保教育,生物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环境教育素材,在课堂上进行环境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径,贯穿于新课、复习、练习、成绩考核等环节之中,如:蜘蛛结网捕虫减少农药污染,青蛙每天可吃农业害虫达二百六十多只,促进生态平衡,减少采用农药可避免破坏生态结构等。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态平衡意义。课堂教学动用电教设备,展示我国珍稀野生生物资源和重点自然保护区,扩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也理解我国并非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引起学生关注资源问题。

结合“环境日”、“地球日”、“爱鸟日”等节日举办知识竞赛,结合“植树节”开展植树、爱花护草等活动。邀请自来水厂、环境监测站、环保所的技术人员就关于“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及防治状况”等方面,作知识讲座;展示“污染与治理”、“人口素质与计划生育”等各种内容的图片,潜移默化地提高人们环境意识。

第一,生态环境意识并不会自然产生,需要经过广泛的教育培养,与人的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有关。

第二,社会生产、经济建设更应注意环境意识的体现。通过科学的途径进行分析,强调生态问题的复杂性,使全民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4

1.1岩土工程的概念

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到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的部分,主要的研究对象是岩石和土壤,是一栋建筑物中深入地下的部分。岩土工程是现代一项应用的很广泛的技术,无论人们在建筑房屋还是水利工程方面,都少不了对岩土工程的调查和研究,设计人员站在岩土工程精准的调查报告基础上才能正确合理的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使得设计能够综合的考虑到施工所在地的自然气候和人为因素,设计变得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岩土工程不仅仅是对岩石、土壤的收集和调查,还需要对岩石、土壤进行室内实验得出结论之后才算是对岩土工程进行了完整的调查和研究。

1.2地质勘察的概念

地质勘察是为了满足建设的要求,对一定区域的岩石土壤、地质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利用一定的技术和设备,如测绘、钻探等方法去完成调查。主要分为水文地质勘察和工程地质勘察等。地质勘察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由专业人员,通过一定的收集方法,然后保管带回去之后进行实验研究,才可以称之为地质勘察。地质勘察也是很有用的,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那个时候刚刚建国不久,各方面的资源都很缺少,尤其是石油,外国人甚至断言中国没有石油储备。但是在我国地质人员的努力勘察下,在全国范围内发现了大量的油田,像大庆、中华、辽宁、胜利等,有力的支援了祖国的建设。而地质勘察的作用可不仅仅是发现油田,还可以在地震检测等地质灾害方面发挥出极大的意义。

2岩土工程勘查内容

1)地形地貌等地质特征。不同的地形地貌是由于它们的岩石特性、土壤内部构造和水文条件不同而导致的,所以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要着重对地形地貌的调查和研究。先调查外面的环境,然后由表及里。对岩石和土壤要重点研究,分析研究岩石的种类和成因,岩石的厚度和大小等等一系列地质状况,土壤的间隙和肥力,土层的分布和厚度等等。

2)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都是影响建筑施工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地下水不仅仅是在岩土工程中影响岩土性状的因素,还制约着建筑物的稳定和使用寿命。所以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对地下水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首先研究地下水的类型、水的长度和厚度及其分布情况;其次必须要对地下水的水位进行持续准确的测量和记录,调查地下水的历史最高水位、近几年的最高水位和历史最低、近几年的最低水位,还有当地的降水和气候特征;再次,对地下水的发源地,流经区域和流往何处进行调查;最后,分析地下水的水质如何,是否会对岩石、土壤或者建筑材料进行腐蚀。

3)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取样,带回去之后利用仪器对岩石和土壤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地基所能承受的最大力和重量,还有地下水和地质状况对地基的不利影响,对实验结果做出分析,对建筑施工提出具体的办法和设计方案。

3房屋建筑和构建物岩土工程中的地质勘察

3.1岩石、土壤等实验材料的收集

房屋和构建物中岩土工程的地质勘察非常复杂,而勘察时气候、水文等因素会一直发生变化,所以为了采集到同一时间内的不同情况,必须要赶着时间去收集,如若不然就会影响实验材料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实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最后会影响到设计方案和施工质量。所以,在收集实验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有计划、有分组的进行收集。首先,要对勘察地点进行细致划分,可以根据颜色、深度进行具体的划分,每一个部分各取其中两份的实验材料。就像土壤,可以分为地面的,地下3m,5m,10m等种类,对每个种类进行实验材料的收集和保管,这属于野外材料。还有就是室内材料,可以通过国土资源局和水利局档案的观看和抄写,对勘察地点的一些基本情况做出了解和确定。例如勘察地点的气候和水文的变化,历史最高和最低水位分别是多少,近几年的最高、最低水位又是多少,地下水的发源地和流经区域,这些情况如果你自身前去调查的话不仅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还存在着误差,可以直接去相关部门读取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上网去搜集。

3.2室内实验应该注意的部分

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实验的标准、计量和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如果在实验之前不对这些条件进行统一的规定,那么实验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就无从谈起。首先对于实验材料中土壤的收集和保管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实验土壤的防晒防冻工作一定要做好,避免实验材料因为天气因素而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次,在开始实验的时候,要对实验进行定性分析,要确定其他的条件,然后对那一个没有确定的条件进行分类实验。例如温度对土壤的影响,首先确定除了温度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包括土壤、地下水、大小、重量等都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测量温度变化对土壤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压力对土壤的影响,确定气温、水文等因素,然后对土壤施加不同的压力,测试出它最大可以承受的压力。所以在实验中要定性分析。

3.3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并撰写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实验人员在实验完毕得出实验结论时,要根据实验结论联系到具体的实际情况中去,向房屋建筑和构建物的设计人员写一份详细的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实验的本身目的就是测试实际条件下不同情况对岩土工程的影响,也是地质勘察的必要手段。要对实验结果详细了解并合理利用,设计人员不能只考虑到提供的数据而忽略了实验结果,要知道实验结果就是在实验数据和实验材料的基础上得到的结论,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更是地质勘探人员对于这次地质勘察的综合性总结。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时,一定要根据甲方提出的施工要求,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里描述的地质特征、环境气候等因素,对房屋建筑、构建物的桩基工程、地基工程和基坑工程等施工方面进行方案的设计和画出施工设计图。

4结语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环境保护教育

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且提出了若干关于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可见党和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也是当今全世界的敏感话题,因为环境污染已经危害到了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到了人类文明进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环保内容有许多:声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电磁污染、核污染等等。所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我们物理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关荣使命;那么我们物理教师应该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知识的教学呢?

1.明确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的目标

教师在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使学生牢固树立“环境问题就是人类的生存问题”的环保意识。使学生懂得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均取自于环境;环境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资源,污染破坏环境就是浪费破坏资源,破坏资源就是自我灭亡。(2)使学生通过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认识到生活中那些污染破坏环境的人为现象,并且教会学生保护环境的知识和技能。(3)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形成关爱自然环境,欣赏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2.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

教师利用一些典型案例说明环境污染的危害。讲到物理中的核污染就利用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的事例;讲到物理中的声污染就举例:中铁五局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在施工期间产生噪音,导致临近养殖场蛋鸡大量死亡,最终被告上法庭被判赔偿原告45万余元。教师要求学生收集环境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性。如大气污染的危害、水体污染的危害、土壤污染的危害等等,并且知道怎样治理的一些相关常识。还要学生了解国内国际的一些环保行动,和环保法律法规。如《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与生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等。我国的法律法规有《森林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放射防治规定》等等。教师也可以将有关资料、背景向学生推荐,让学生自己去查阅。

3.深化课堂教学渗透,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育学生的最重要的阵地。教师要研究好初中物理新课标,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找准物理教学与环境教育的结合点,把环境知识合理、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我在讲授《光的折射》时,给学生讲到土耳其的一次森林火灾就是由于一个矿泉水水瓶被人扔在森林里,由于光的会聚造成起火。教育学生不能乱扔矿泉水瓶。在讲授《光的反射》时,让学生课前去观察大太阳下的玻璃外墙,使学生知道反射的危害,告诉学生反射带来的车祸事例等等,从而让学生既了解光污染的相关知识,又培养其环保理念;又如在讲授《核能》章节时,给学生讲1986年,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爆炸发生核泄漏的巨大危害事例,告诉学生注意核泄漏的环境危害。又如在讲授《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一节时,我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与学习中的噪音给自己带来的干扰,学生非常积极。学生就举出了很多例子:ktv的歌声、街道上的喇叭声、楼下菜市场的闹声等等。学生还积极讨论自己是怎么控制的,这样一来,学生既学会了物理知识,也增加了环保意识。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落实环保行动

上面讲了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但环保教育还必须落实到行动中去。行动比说教效果好得多,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践行教育。教师要多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教学《内能》时,要求学生仔细阅读科学世界《地球的温室效应》后,利用周末时间去自己所在城市,调查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向周围的人了解温室效应的危害。比如在教完《热机的效率》后,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到街上去找找看有没有冒浓烟的车辆,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学生认识到热机对环境的污染,学生懂得绿色出行的道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外活动时间,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实践活动。比如经常组织学生对社区(或学校)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的状况、家乡的河流、湖泊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写好调查报告,然后积极进行讨论,拟出防治措施,并向有关部门反映,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我们的生活环境。

5.教师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成为环保卫士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6

化学教师要更新观念。化学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内容,对于“粗放型”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其产生化学污染的负面影响问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因此,首先要更新化学教师自身的观念,认识到化学污染是可避免而且应该避免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使传统“粗放型”化学向“集约型”绿色化学转变。第三,化学教育要普及、宣传绿色化学意识,使之成为广大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科学意识。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化学科学是有能力消除其自身的副作用的。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是化学科学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阶段的到来。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有责任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且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第四,设计开放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方式。注意选择布置学生力所能及而又与其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如让学生做有关加碘盐的调查报告、本地区降雨酸度的调查、白酒中甲醇含量的调查、水发食品中甲醛含量的调查等,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污染就在每个人身边,每个人都有责任做推广绿色化学的工作。

二、设计和进行绿色化学实验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渗透绿色化学思想之外,更重要的绿色化学教育阵地是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中学生可以及时直观地看到或感到化学污染的危害及绿色化学的效益,因此,实施绿色化学教育必须抓住化学实验这一环节。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石,是体现绿色化学内容、培养学生绿色意识的主要途径。尤其是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因此更需注重实验教学。高职课程中约有一半以上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但是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却很少关注到绿色化学教育问题。在实验设计中只重视操作方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却很少顾及环境污染问题,更谈不上对实验进行绿色化设计。而现在,绿色化学观念的影响已越来越广泛,新一代化学工作者只有尽快跟上时代步伐,接受最先进的绿色化学观念,学习最先进的绿色化学方法,才能对自身的发展、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人类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有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在高职化学实验教学中尽快改变这种做法,设计和进行绿色化学实验。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对环境影响尽可能小的反应物

寻找实验中有毒药品的替代品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将某些易产生有害物质的实验换成无害物质的实验。如在“比较电解质导电能力”的实验中,使用的酸、碱、盐分别是盐酸、醋酸、氢氧化钠,替代了原来对环境有污染的反应物,既达到比较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的目的,又避免氮气的污染。

2、提倡进行微型实验

学生实验微型化,有利于减少污染,增加安全系数。微型化学实验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掀起的一种试验方法,其优点是试剂用量少,是常量实验的十分之一至千分之一,药品用量小,微量排放,减少了污染。我国在微型化学实验方面取得了可喜研究成果,杭州师范学院的周宁怀教授开发研制成功一套适合微型实验的仪器,可进行一些高职化学实验。为推行微型实验,我们采用常量法和微型实验进行比较。一个班实验采用常量法,在试管中完成,实验用的试剂饱和氯水、溴水、四氯化碳都有毒害,实验时气味很浓,污染严重。另一个班采用微型实验,将试管改为塑料的点滴板,用配套塑料拉成的滴管进行实验,结果试剂用量远低于常量实验,且现象明显,实验室几乎无气味。所以,在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下,推广微型实验和少量化学实验,可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3、对部分实验进行改革、整和和规范

例如: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实验,反应一旦开始,就不好控制,并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而一氧化氮在试管中立即与氧气结合变成二氧化氮,其自身的颜色却很难观察到。为此,可以这样改进:在一个洁净的针管中加入少许铜片,排除空气;另在一小烧杯中注入稀硝酸并微热;用注射器吸取少量稀硝酸,迅速用小胶帽盖住注射器吸口。当观察到蓝色溶液、无色气体时(活塞会随着气体的产生缓慢外移),打开瓶帽,拉动活塞,吸入空气,会看到气体由无色变成红棕色,此时迅速将气体注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上述实验由于进行了少许改进而变得简单可行,效果明显,无污染。部分实验对实验技术、方法、仪器等进行重新设计,把分散的实验综合起来,这样,可防止有毒气体进入空气,而且,还可以节约药品和缩短实验时间。如:铜分别与稀硝酸、浓硝酸的反应,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都有,如果按课本上做,不仅浪费药品,而且产生释放出一氧化氮与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实践中可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合并成边讲边做实验。

4、改进实验仪器

用密封的成品仪器代替有毒实验,避免了有害物质的产生。用密封的成品化仪器来完成有毒的化学实验,这种仪器和药品可循环使用,不存在污染毒害。如碘的升华实验,可用碘锤(密封的成品化仪器)来完成,具体方法是:碘锤一头滴冷水,另一头在酒精灯上加热,因冷水起到冷凝作用,碘升华后凝聚在碘锤上方内壁,反之也可。再如,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实验,可采用密封有二氧化氮的U型胖肚管来进行。

5、注意药品和“三废”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7

关键词:渔业资源学;项目教学法;应用;探索

渔业资源(fisheryresources)是指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甲壳类、贝和藻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按水域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海洋渔业资源。渔业资源学作为渔业生产与生物资源的新型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渔业生物数量在自然环境中以及人为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渔业生产提供依据的科学[1]。目前,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各大高校大力提倡培养眼界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实用性专业人才,同时,针对渔业资源学课程教学现状,通过改善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探索势在必行[2]。本文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在渔业资源学课程中,一方面是顺应高校教学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为学生扎实掌握渔业资源评价相关技能并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项目教学法

1.1定义

项目教学法就是将学生分组,按项目任务的要求,通过分工协作,独立制定并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3]。项目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让学生自主参与项目从资料收集到结果评审的全过程,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1.2应用原则

渔业资源学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应充分尊重以下原则:(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课程内容,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科学设计系列项目问题。(2)抓住渔业资源学课程的关键。渔业资源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学科,在课程项目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以及课程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3)项目教学法强调从最开始的资料收集到最后项目完成结果的过程评估,注重的是过程,并不是单一的以项目完成结果来做导向[4]。

2渔业资源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渔业资源学涉及到水产动物营养饲料、育种、繁殖、水环境等专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学习的内容广而交叉[5],同时,教学中涉及的实践生产技术较多,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但目前,渔业资源学课程教学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师采用“灌溉式”教学方法,按照课本章节顺序,从前向后教授,学生只是被动的记忆或者走马观花式的观看,缺乏自主思考,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教学内容简单、陈旧,方法老套、单一,受学时限制,实践课上学生通常采用教师提前准备好的固定材料进行实验,机械地观察、模仿和总结,缺乏趣味性、设计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6]。

3渔业资源学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3.1渔业资源学课程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可行性

渔业资源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且与水产动物营养饲料、育种、繁殖、水环境等专业基础课程密切联系。要使学生掌握《渔业资源学》中涵盖的内容,就必须回顾以前的相关专业内容,但由于知识量较大,教师往往无法在正常教学课时内带领学生温习,而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线上线下自主复习以往的专业知识,并运用到渔业资源学课程中[7-8]。渔业资源学课程的教学还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掌握浮游动植物的样品采集及定量、底栖动物样品采集及鉴定、水生维管束植物样品采集及鉴定、水质样品的采集及测定、着生藻类样品采集及鉴定、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等重要鱼类生境的调查分析方法等,从而为渔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满足市场需求。然而,这些实验、实践项目往往耗时长且不能在校内实验室完成,项目教学法则可借助灵活机动的安排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完成校内、校外的有机融合。因此,在渔业资源学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是完全可取的。

3.2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项目为驱动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不仅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生产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中的应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5个步骤。

3.2.1制定教学项目

根据渔业资源学教学内容制定教学项目,包括浮游动植物、底栖动物、水生维管束植物、着生藻类、水质样品的采集及鉴定和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等重要鱼类生境的调查分析,明确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方案。如浮游动植物定性、定量样品采集及鉴定[9]这一项目,教师让学生编制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实际操作,得到数据以及图片。

3.2.2制定项目计划

教学项目制定后,由教师指导学生组成各个项目小组,制定出合适的解决问题的实施方案。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介绍项目背景,除了相关理论知识外,同时还可以增加实地调查环节,以此增加项目的趣味性。随后各个项目小组分别选出组长,组织成员进行组内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制定项目计划,如采样点、采样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法的确定,并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以确保项目计划的可实施性。

3.2.3项目实施

学生通过学习、交流和协作来实施项目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方案确定后,根据项目中所要用到的采样工具进行准备,按照项目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项目任务,组间交流学习。如在浮游动植物定性、定量样品采集及鉴定项目中,各组先独立完成采集和鉴定任务,然后组间交流,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

3.2.4督促检查

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按照计划分工进行和项目实施的进度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同时,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避免学生走弯路,确保项目顺利的完成。

3.2.5成果展示,归纳总结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报告、学术论文等形式展示项目调查成果,并对自己的成果进行阐述和评价,由教师分别对各组的成果进行点评,同时指出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3.3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3.3.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项目的选择符合渔业资源评价方面的实际,同时,教师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实践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不断搜索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快速融入到项目中,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欲望。

3.3.2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教学,就是将若干个学生划分成一个项目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组内成员不仅要完成自己一个人的任务,还要主动和队友一起分析讨论,分工协作完成项目。项目最终的完成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3启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由于在项目设计与选取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模板和套路,这就会要求他们克服研究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逼迫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而不会像以前一样等待老师的讲解。这就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

4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适应渔业资源学的教学,该方法将项目作为教学的主轴,以项目为驱动,让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具备灵动性。项目教学法在渔业资源学中的应用,对学生,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这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化大学生教学过程,促进毕业生尽快胜任渔业资源相关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江志敏.略论数学在渔业资源学的运用[J].渔业研究,2003(4):63-66.

[2]王艳君,叶振江,尤凯,等.略论渔业资源学的数学化趋势[J].海洋湖沼通报,2001(4):75-80.

[3]叶建生,王权,熊良伟,等.项目教学法在观赏鱼养殖课程中的实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8):4-42.

[4]王永强.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子信息类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电脑迷,2017(11).145

[5]陈红,李松,熊荣川,等.《普通动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4(2):80-82.

[6]白东清,李丽,刘金兰,等.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责任教授团队建设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36):280-281.

[7]刘春杰,王玉华,杨丽华,等.“项目教学法”在民办高校禽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讨[J].科教文汇,2015(15):59-60.

[8]王蓓,王忠良,蔡双虎,等.结合水产养殖专业特色提高水生动物免疫学教学质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6):71-73.

水质调查报告范文8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水利专业;综合能力;综合素质

水利类大学生的培养,除了掌握必须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了解我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水利发展的需求。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河海大学每年开展的一项活动。2018年暑假我们对江苏盐城和淮安两市的水利状况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从中感悟了水利类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结合作者的暑期社会实践,分析社会实践对提高水利类大学生能力和素养的作用。

1加深理解水利专业内涵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我国由于水资源分配不均、自然灾害多发,需要通过工程手段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防止洪涝等灾害。水利工程就是通过工程手段(比如修建坝、堤、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槽、筏道、鱼道等)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水利类大学生的课程除了数学、力学、外语等基础课程外,就是岩土、地质、水工建筑物等相当专业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较为成熟的课程,所用教材内容大都介绍的是一些成熟的基础专业知识。但是我国的各行各业飞速发展,水利建设日新月异,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根本来不及及时编入教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大大推进了水利建设的步伐,靠课堂教学获取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培养现代化大学生的要求。《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报告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打造民生水利、生态水利、资源水利、智慧水利、平安水利是现代水利发展的目标。社会实践通过网络搜索、进行水利工程实地考察、深入基层一线调研等,多途径广泛了解本行业的发展目标、发展理念以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的应用。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切实地感受到老师课堂讲授的内容、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应用中的差别,通过水利工程实例的考察,深入了解书本专业知识如何在现今水利工程建设中灵活应用。通过不断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去,才能学以致用。

2提升人的素质

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是培养目标与实现目标最为接近的一种有效形式。我们通过实地考察水利工程,到水利设计单位、水利建设与施工企业调研,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掌握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现代水利现状和特点,减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水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暑期中,我们到盐城市水利局调研,了解到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来的水利规划,了《盐城市“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该规划确立了盐城市水利发展的指导方针,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强化流域、区域协调发展,强调城市、农村共享发展,突出水生态、水环境绿色发展,鼓励水利建设改革创新。明确了“十三五”水利发展的总体目标,紧紧围绕“建设新盐城、发展上台阶”总定位,探索现代水利治理和管理模式,提高防洪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的能力,打造水利现代化“六大体系”。通过调研了解到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重视,体会到党和政府重视民生工程,造福于人民的方针政策,也更深地认识到水利建设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认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提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通过盐城市大丰区实地走访,看到河长制工作正有序开展。建立区河长办月度例会制度,各级河长开展巡河管河治河活动。实行河长制以来,区级以上河长巡河41次,镇级河长巡河2534次。加强河道综合执法,严厉打击破坏水安全、水生态等违法行为。强制执行水事违法案件1起,查处4起,协调处理16起。河长制的实行对水利安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由于水利工程背景复杂,因而水利类专业实践性很强。需要培养一批能长期坚守在生产一线工作、有敬业精神、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能够从容应对水利建设中各种意想不到的特殊困难。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认真进行实践选题、实践准备以及现场实践,提高感性认识。社会实践也能增强学生对国情的认识,对专业的热爱,是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有效手段。由于水利水电行业工作环境往往比较恶劣,工作单调艰苦、条件差,不少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这个专业。在社会实践中,我们亲身体验认识到水利是除害兴利、为人民造福的伟大事业。通过接触一些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产生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树立热爱水利事业并为之奋斗的献身精神。因而,社会实践对提高学生的素养有重要作用。

3提高人的综合能力

河海大学多年来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专业与非专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力建设已成为学校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大多数大学生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就能了解的。我们通过走向社会参加实践,亲身体验生活,在与水利人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地感染和体验,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培养劳动观念和奉献精神,使思想得到升华。对盐城大丰的暑期社会实践,我们也看到了社会实际中依然存在很多水利问题和有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在大丰区主城区,仍然存在着好几条黑臭河,以主城区为主,东至东宁路、西至西康路、南至南翔路、北至通港大道,总面积约14.8平方公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学校时,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情况的水质算是黑臭水体。调研时,遇到了问题,逼着我们加强学习,通过专业书籍和网络,我们终于搞清了城市黑臭水体分级标准与判定方法。其评价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氨氮(NH3-N),水质指标测定方法有黑白盘法或铅字法、电化学法、电极法、纳氏试剂光度法或水杨酸-次氯酸盐光度法等。学到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编制的原则。必须系统分析黑臭水体水质水量特征及污染物来源,筛选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效果明显的方法,预估所需的工程措施、工程量、整治效果,形成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并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检验书本知识的必要选择,是巩固所学知识、吸收新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途径,是学以致用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有利于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它不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驰骋,发挥自己的才能,开创自己的基业,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河海大学在实践中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了一大批多面手和全方位人才,拓宽了社会视野,掌握了实践技能,使学生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掌握了在学校中学不到的技术,同时也缩短了理论与实践脱离的距离。而且,我们在实践中通过相互帮助完成任务,增强了团结协作精神。

4问题和对策

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一般都以大学生为中心开展专业性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对社会发展的认知,增强主体意识。但是目前社会和学生个人之间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缺乏足够理解和统一认同,从而导致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够;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往往疲于应付,流于形式,甚至不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调查报告东拼西凑,没有实质性内容;不少学生家长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理解,并不支持;缺少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提供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和岗位少,甚至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去找单位去开展实践活动,不利于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建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探讨了以下主要对策: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和重视程度;将社会实践活动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单位和高校合作,实现产学研有机结合;争取社会各界的配合、理解和支持,构建稳定长效社会实践基地;建立切实可行的定性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体系,设置专门的奖励激励体系,提高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改革和活动的主动意识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李慧敏.微信公众平台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3):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