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人鱼公主范例6篇

童话人鱼公主

童话人鱼公主范文1

安徒生的这个童话,是一个纯粹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结局以悲剧结束,给人们留下了叹息。其实,我不知道安徒生在童话里表达的悲剧爱情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弄不懂这个童话到底是写给儿童的还是成人的。如果这个童话故事是写给儿童的,那故事的悲剧性很显然超出了儿童的阅读期待,让儿童无法在欣赏中体会到童话的完美性。一般来说,童话故事的爱情都是相当完美的,而且适合儿童的兴趣,基本都是王子公主的完美结合。读了《海的女儿》,我认为,安徒生这个童话故事应该是写给成人的,故事中的悲剧爱情和痴痴苦恋的意义,只有成人才能领会。

这是一个一厢情愿的单相思童话。童话中的主人公生活在海的深处,是一条美人鱼。她可以在海底世界里度过三百多年的岁月,然后化为泡沫,结束她一生的幸福。她的寿命比人类长几倍,但是她没有人类特有的那种“不灭灵魂”。她喜欢上了一个王子,为了得到一份人类的灵魂,她放弃了海里的生活,她忍受了这些痛苦把自已的鱼尾换成了一双人腿。那个王子和人间女子结婚了,她的希望没有了。她如果要继续成为“海的女儿”,就要刺死那个王子,然后就可以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属于她自已的世界。但她没有这样做却自已投入海中化为了泡沫。

健康,是一种只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东西。用一座金山,换取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人愿意做这个买卖吗?我想是没有的。用一座金山,换永远踩在刀山上那样的痛楚,有人愿意吗?至少我是不愿意的。失去了健康,拥有再多的财富又有什么乐趣?然而有时候,爱情,却比健康来的更加重要,对小人鱼,就是如此。巫婆显然也知道这些,对于小人鱼,重要的不是珍珠制成的花环,也不是象征着高贵身份的大牡蛎,而是她引以为傲的嗓音……但美人鱼却愿意用这一切来换一个不灭的灵魂。后面的故事,就如巫婆所说,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人鱼变成了泡沫。她没有得到王子的爱情,也没有将尖刀刺进王子的胸膛,以换回三百年快乐的生命。人鱼变成了泡沫,这是故事的悲剧结局。

然而,安徒生在歌颂这种悲剧性的爱情的同时,是否也为这样的结局而无奈呢?或许,安徒生在这篇童话里揭示的是爱情的悲剧性一面,还有人鱼公主的美丽与纯真。美丽、执着、纯真而伟大的人鱼,也许是安徒生心里的一个完美的人鱼!

童话人鱼公主范文2

摘要 英国的唯美主义大师王尔德是具有独特气质的童话作家。他的两部童话集无论从形式上还是风格上都堪称唯美主义的典范。他打破了传统童话的创作模式,赋予了童话新的主题、新的内涵、新的思想及新的表现形式,带给了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王尔德童话唯美主义反传统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文学家,他创作的戏剧、小说、评论、诗歌、童话都是惊世之作。虽然他主要以成人作家著称,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两本童话集《快乐王子故事集》和《石榴之家》已载入英国儿童文学史册。王尔德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几部戏剧作品,然而他事业的起飞、风格的形成,可以说都源于童话。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话集问世之后,人们才真正将他视为有影响的作家。他一生创作的九篇童话均被列为世界童话经典。

王尔德的童话写得真,写得纯,讽喻中带着感伤,深刻而不乏童趣,是“非小儿说话一样的文体”,是“纯粹诗人之诗”,“而非是儿童的文学”,或者说这是“给成年人看,用成年人的思维、情感方式、表达成年人意思”的文学。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也处处体现出了唯美主义色彩,他打破了传统童话的创作模式,赋予了童话新的主题、新的内涵、新的思想及新的表现形式,创造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并带给了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

一唯美主义的典范

王尔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讲述美的故事,艺术的内容是探索永恒不变的美,他要以新奇独特的美的形式来表达毫无瑕疵的美的内容。因此,王尔德极力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他的童话词藻华美,琅琅上口,韵律无穷,有着唯美、伤感、华丽的文风,主人公大多纯洁脱俗,故事情节充满了想象与奇幻。

王尔德将人性的至美归于至爱,几乎每一个童话都有一个因为至爱而变得至美的形象,体现了王尔德追求理想艺术的初衷。在王尔德的九篇童话中,《夜莺与玫瑰》可以说是王尔德式美学观的最好诠释,夜莺为爱情整夜高歌,用生命之血使玫瑰在寒冷中绽放,这篇童话辞藻华丽,文体优雅,处处散发着美的气息。王尔德借夜莺之口诠释了生命与真爱之间的关系:生命诚可贵,真爱价更高。这篇童话作品是作者以极大的同情与怜悯写成的,是真诚与虚伪的对立,夜莺对真爱的热切向往与大学生的冷漠形成强烈反差,在这种对立与反差中王尔德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对人性的至美至爱的表现是王尔德的艺术追求,王尔德所推崇的唯美主义艺术主张在《夜莺与玫瑰》中发挥到了极致。

另外,充满奇幻想象的图景、精妙绝伦的装饰性画面是王尔德个人风格之所在,细腻的描写为我们创造出浪漫的意境。不止如此,由于王尔德受法国印象派的影响,在行文中还充满了绚烂的色彩,很多名词前都加了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像金羊毛、白象牙、红珊瑚、红蔷薇、白浪花等等。这些语言使他的童话透出浓郁的诗情,这也与作者的唯美追求相符。在大胆营造的诗情画意的意境中,单纯的文字之美跃然纸上,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王尔德讴歌爱,赞美真,传播美,他以文学为武器阐释着他的人生观,用他的童话创作将他的美学理想诠释给读者。

二反传统的创作模式

传统童话的主题通常是颂扬真善美,惩罚假恶丑,往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最终实现为结局。王尔德童话的主题大都是揭露世间的冷酷和丑恶,以善无善报的残酷悲剧为结局,他力图通过悲剧性的结局来让人们认识人世间残忍与凄凉的现实。比如在《快乐王子》中,本来在“无忧宫”里享尽欢愉的王子死后,被臣子们塑成华美无比的雕像,站在城市中央。雕塑王子看到的尽是贫民百姓的艰辛苦难,他流出的怜悯泪水打湿了小燕子的羽毛。小燕子在王子的授意下,将王子身上的珠宝衔去给予需要救助的贫民,雕像因失去珠宝而丑陋无比,一颗铅心也被丢入熔炉。小燕子则因误了到埃及过冬的行程而被冻死。王子和小燕子的善心、义举落得悲惨的结果。这一童话故事并不是要给人们带来快乐,而是要们认识人世间的冷酷和凄凉;善无善报的悲剧主题是要人们认识人世间的不公。

《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为了染红那朵代表“爱情”的蔷薇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胸膛去刺蔷薇上的刺,这是一朵用鲜血浇灌的玫瑰。然而,以心和血献出的挚爱被权势和物欲绞杀,纯洁的真善美被冷酷的现实车轮碾碎。《星孩》中的主人公星孩无情地拒绝与生母相认,遭到诅咒,变成像蟾蜍一般奇丑无比、又一无所有的乞丐,受到世人的唾弃。星孩幡然悔悟,重新做人,赢得了众人的尊敬,无情之人变成仁慈的人,还当上了国王。这篇童话所展现的对心灵美的执著追求,使其童话具有了深远的教育意义,成为道德童话。

《打鱼人和他的灵魂》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打鱼人爱上了海里国王的独生女,因为人鱼族没有灵魂,打鱼人心甘情愿送走自己的灵魂。可是灵魂不甘心自己被抛弃,在灵魂的诱惑面前,打鱼人对人间的“智慧”和“财富”都毫不动心,但却抵挡不住自己同类的脚的诱惑。小人鱼当然是没有脚的,不能够跳舞。这样,打鱼人选择上岸,然而他的背叛使他永远失去了小人鱼。最终他看到的是小人鱼的尸体。可是他对小人鱼的爱太大了,以至于他的心由于充满了爱而碎裂,最后淹死在了大海里。他和小人鱼在神的怀抱中得到了永恒的爱情。这正如王尔德所说,只有坟墓里的爱才是不朽的。

王尔德童话里的人物虽有传统童话单一性格人物塑造的痕迹,但他创作的童话人物性格多有变化,具有更贴近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多重性和可变性。在《自私的巨人》中,王尔德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了巨人内心一步步净化的过程。巨人由冷漠自私到为自己的行为而悔恨,用真心和爱来迎接孩子们。《夜莺与玫瑰》中的青年学生,从爱上教授的女儿到伤心绝望,从重拾希望到不屑于爱情,王尔德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浅薄的功利主义者形象。王尔德童话人物性格的多重性、可变性,与传统童话人物被理想化了的、单一不变的性格相比,更体现出真实性,即王尔德童话人物是被他世俗化了,更贴近现实社会,是他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塑造童话人物,是为他反传统童话主题服务的。

三批判现实的利器

王尔德的童话既有对真善美的颂扬,也伴随着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唯美主义理想与对社会的同情有机结合在一起。他的童话在一个个凄厉哀婉的故事背后折射出一个个同样苦难的世界。他利用他的童话讽刺控诉、揭露批判了维多利亚时期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和虚伪道德,反映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和社会生活的阴暗面,表现了对苦难者的哀怜。他用拟人、象征等手法对人生和社会进行了品评,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里,外表丑陋、但内心善良和热情的小矮人在为公主表演节目时,因接到公主抛出的白蔷薇而爱上了美丽高傲的公主,公主却把他当作开心逗乐的玩偶。小矮人发现自己被戏弄之后,疯狂地奔跑,最终在撕心裂肺的剧痛中心碎而死。高傲的公主问这个逗乐的怪物为何突然没有动静了?大臣回答:“因为他的心碎了。”无心无肺的公主说:“以后凡陪我玩的人都要没有心才成。”上流社会的公主外表美丽而内心丑恶,下层贫民的小矮人外表丑陋而内心真挚,小矮人心碎而死,有力地鞭笞了人世间的无情无义和虚情假意对真情的扼杀,同时告诫世人,上流社会与下层贫民之问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另外,通过王尔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窥视到王尔德灵魂深处的秘密。其童话中的主人公往往是王尔德自身的真实写照。《夜莺与玫瑰》中夜莺为爱整夜高歌直至死亡,而她用生命之血浇灌的玫瑰却被现实主义的车轮碾得粉碎。王尔德一生也像夜莺一样歌颂真善美,却遭到同时代人们无情地批判。可以说,为爱牺牲生命的夜莺正是王尔德的化身。在《快乐王子》中,当王子活着时,他是快乐的、不识忧愁的,终日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他死后铸成的塑像外表也是快乐的,身上的妆饰也是由黄金铸就的。可当他看到那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悲哀时,他的心是痛苦的。看看王尔德的一生,恰恰正是前半生倜傥荣耀、入狱后落魄凄凉,而后半生的遭遇使王尔德深刻的认识到了社会的丑恶、不公及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于是,同情和悲悯占据了他的心灵,他用他的童话感叹人间疾苦并深刻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虚伪和冷酷。

王尔德用他特有的文体形式颠覆了传统童话的形式,开创了全新的童话世界。这种有益的文体风格尝试不仅丰富了童话的表现形式,而且扩大了童话的受众群体,让童话也为成人所欣赏,给后人的童话创作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杨霓:《论王尔德童话的特点》,《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 姜梦:《王尔德童话故事中的意象及其唯美主义内涵》,《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第4期。

童话人鱼公主范文3

[关键词] 蒂姆·波顿;《大鱼》;童话情结;人生启示

《大鱼》是一部兼具家庭、奇幻、冒险题材的电影,影片以临终前父亲爱德华的回忆来展开叙述。父亲爱德华是一个充满魔幻主义思想的人物,他总是向儿子威尔讲述其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讲述那些他所经历的魔幻、怪异事件。一开始,年幼的儿子认为父亲是在夸耀、渲染,长大后的儿子当看到躺在病床上的父亲在讲述这些事情时,他终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该部电影采用童话式的叙事风格,将观众带入到现实与幻境里,通过讲述父亲传奇的人生经历来揭示影片的主旨,给观众带来思想与精神上的震撼与触动,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一、导演蒂姆·波顿与《大鱼》

现今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越来越执著于挖掘真实,即使在电影里也在追求真实的表述,而那些充满虚幻、想象的童话电影逐渐淡出成人的视线,成人的思维就好像被禁锢在童话只适合存在于儿童的世界里。但导演蒂姆·波顿偏偏要挑战这一禁锢区域,在他执导的电影作品中到处都有童话的身影,如《剪刀手爱德华》《蝙蝠侠》等,就连具有传记特色的影片《艾德·伍德》中也呈现出童话特色,蒂姆·波顿不但是童话的传承者,而且他用自己的努力使童话电影焕发出神奇的新色彩。其中,《大鱼》是一部最具有童话色彩的电影,蒂姆·波顿利用童话的叙事风格为我们展现了19世纪50年代绚丽多姿的美国,让观众以成人的视角经历了一场奇幻、冒险的旅程。

在《大鱼》这部影片中,整个故事情节都围绕着剧中父亲爱德华其精彩、传奇的人生遭遇来讲述,童话色彩浓厚。而这样的叙事手法是导演蒂姆·波顿一贯的风格体现,他往往通过奇妙的幻想将观众带入到故事情节中,然后让观众在剧情中亲身感受到影片所传递出来的温馨与动人。导演蒂姆·波顿希望通过《大鱼》来传递这样一种精神内涵,即现实生活往往与我们幻想的相差千里,但你可以不必在意这些外在形式,关键在于你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以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作为动力源泉,令自己的生活在充实与美好中继续前进。细心的观众在影片中会发现一个鲜明的特征,蒂姆·波顿就是借助它使影片的主旨思想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而这个特征就是纯朴、真实、憨厚的笑容。这种笑容在蒂姆·波顿的其他作品中也有体现,只是在《大鱼》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更加鲜明,一直出现在整部影片中,影片的父亲不管是快乐或是悲伤都带着这种笑容,令人印象深刻,观众亲切地将其称之为“蒂姆·波顿”式的笑容。童话式的叙事风格、绚丽的色彩、“蒂姆·波顿”式的笑容等,这些共同成就了《大鱼》这部电影作品,形成了蒂姆·波顿式的好莱坞影片风格,再加上影片深刻的寓意使这部电影获得了极大的好评。

二、《大鱼》“仁者见仁”的寓意

《大鱼》是一部看点十足的电影作品,不仅具有光怪陆离的故事情节,伴随情节的不断变化令观众欣赏到美国各种绝美的自然风光,而且最主要的是影片中蕴含着丰富的、“仁者见仁”的寓意。以电影的片名为例,该部影片在片名中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而关于这个寓意的理解存在诸多争议,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这些原因都是依据影片的特性与故事内容提炼而来。一是英文片名为“big fish story”,这是美国的一句俗语,具有趣味、夸张童话的意思,也被翻译成弥天大谎,因为男主人公的遭遇都是幻想出来的,不具真实性。二是命名与影片的内容有关,影片男主人公爱德华曾经回忆说自己遇到过一个非常巨大的鲶鱼,因此而得名。三是男主角爱德华将自己幻想成是一条呆在小池塘中的大鱼,暂时寄居在阿拉巴马州的小镇里,他怀有外出闯荡的雄心。

而影片之所以用“大”来形容这条鱼,是因为导演蒂姆·波顿借此来表现爱德华品质的高尚,小鱼能够长成大鱼是因为它能够抵御各种陷阱的诱惑,不被人类所捕获。导演希望通过“大鱼”这个片名传递这样一个道理:不要被眼前短暂的美好所迷惑,应该坚定信念向着追求的目标前进,进而最终找寻到未来的美好生活。此外,大鱼在影片中还象征着男主人公爱德华的人生追求,即向往自由、无拘无束、充满挑战的生活。爱德华就是一条渴望自由自在、敢于冒险的大鱼,他无意中来到了幽灵镇,这个有着世外桃源之称的小镇,小镇生活自由无忧、朴实真挚,是所有人都向往的最美好归宿。但当年轻的爱德华初次到达小镇时,镇长说他来早了,这句话就充满着寓意,正值青春的爱德华不应该被世外桃源生活的幽灵镇所诱惑,他应该勇敢地去追求另一种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到大城市中接受工业文明的洗礼与挑战。于是,尽管小镇的人们挽留爱德华,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小镇,向着工业时代的城市生活前进。

三、《大鱼》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不同的生活态度会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品质,拥有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人尽管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凡人物,但他的生活依然能够过得丰富多彩、充实而自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会让他们充满勇气与信心,能够激励他们战胜生活中的困难,最终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在《大鱼》中,爱德华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乐观、积极生活态度的人,他将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幻想成童话世界里女巫所制造的各种磨难与阻碍,他相信只要努力奋斗、勇往直前就能够战胜这些困难,于是爱德华确立了必胜的目标,带着童话般的心态去面对挑战,好似在经历一场又一场充满奇异、刺激的冒险游戏,最终他会站在胜利的终点上回顾曾经的勇敢与坚韧。爱德华不仅自身保持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而且他还将这种心态传达给周围的人群,用自己的言行来感染亲人与朋友。在这个童话式故事里,故事的结局也充满了童话的完美色彩,爱德华虽然还是一个中产阶级的平凡小人物,过着中等的生活,但他娶到了心爱的女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且因为他有着乐观的性格、真诚的待人之心、优良的人格等,这些使他拥有很好的人缘,他的精神品质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们。

(二)做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

“好男人”是现代社会对男性的最高评价,他们具备真诚、勇敢、自信、关爱、乐观等良好的品德。影片中的爱德华就是这样一个好男人,他拥有好男人的优良品德,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对待爱情十分忠诚与坚贞,这也是爱德华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主要原因。在影片中,当爱德华遇到他心爱的女子桑德拉时,他便对其一见钟情,于是开始了类似疯狂的追求,最终他的真诚打动了桑德拉,两人结成连理过上了美满的生活。爱德华对妻子的爱就好像是童话故事所描述的那般,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变异,为了让妻儿过上充裕的生活他努力奋斗、辛苦工作,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首先考虑的都是妻子与儿子。爱德华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般的爱情故事,而且坚定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信心,与子偕老、相濡以沫是爱德华对爱情的承诺,爱德华的一生也坚守着这一诺言,即使妻子已离开人世,即使面对爱恋自己十年之久的姑娘,爱德华都对最初的爱情坚贞不移。在影片的最后,导演形象地利用镜头语言向观众呈现爱德华与桑德拉的感人爱情,年迈的两人相拥在水中,不离不弃。

(三)荒诞不经的处事态度

整部影片由爱德华的冒险经历组成,每一个经历构成一个故事,尽管影片中的故事看似光怪陆离、荒诞不经,但每一个故事都源于现实生活,只是利用艺术的夸张与渲染将其放大,影片从中映射了爱德华的处事态度,具有深厚的寓意,对观众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如在巨人故事中,爱德华用真心关爱这些巨人,让巨人们放下了对他的戒心,感受到了外界对巨人的接纳与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着许多类似的人群,他们的身体或畸形或残缺,常常被世人所嘲笑,而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人们应当关爱这个群体,不要再一次创伤他们脆弱的心灵。再如幽灵镇故事,尽管爱德华明白幽灵镇是一个世外桃源,但爱德华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追逐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继续前进、努力奋斗。故事借助爱德华的处事态度从侧面揭示了一个人生道理,即人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而不能沉溺在安逸的生活中浑浑噩噩地了此一生,趁着还正值青春年华需要去冒险、去挑战,这样的人生才具有意义与价值。

(四)无拘无束的心境

大鱼常常出现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蒂姆·波顿借助大鱼的形象表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心境。影片在最初部分就通过一组镜头表达了这一寓意,在辽阔的深海中一条大鱼自由自在地遨游着,但在它的前面却布满了许许多多陷阱与诱饵,此时一句画外音引起了观众的注意,句子的大意是说一些鱼可以抵住诱惑,坚定信念一直向着目标游近,它们一生都不会落入人类的陷阱中。实质上,影片中的大鱼就是人类的化身,人类在奋斗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困难与诱惑,但一些人往往战胜不了困难或抵御不了诱惑,于是他们都未能取得成功。而爱德华就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大鱼,他具有无拘无束的心境,能够平常心地对待那些光鲜的诱惑,一直坚定信念向着已定的目标靠近。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也应如此,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奋斗、脚踏实地,保持自由、无拘束的心态,努力活出自我,而不被世间的虚荣、财富所迷惑与牵绊。就像影片中的大鱼一样,自由自在享受水中的欢乐,我们也应该保持纯净的心灵,为过上无拘无束、自由无忧的生活而踏实奋斗。

四、结 语

导演蒂姆·波顿在《大鱼》这部电影中尽情展现了他的童话情结,影片通过一个一个梦幻般的故事来启示人们。爱德华的梦境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揭示,导演借助奇幻的故事情节传递着他对人生、对生命、对欲望的理解与处理。蒂姆·波顿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了一条绚丽的童话之路,向人们证实了童话式的影片故事同样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启迪着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与处事态度,以无拘无束的心境过好每一天。

[参考文献]

童话人鱼公主范文4

论文摘要: 普希金的童话诗在其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童话诗具有鲜明的童话特色,可以概括为: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同时,在鲜明的童话色彩之中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性,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本文正是从以上方面对普希金的童话诗进行了分析。 

 

一、引言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者”[1](p321)。他的生命虽然只有短短的38年,然而他在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创作领域却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他的作品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有‘俄罗斯文学之父’之称”[1](p321)。 

在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中,诗歌数量最大,影响也最大。其诗歌作品中,固然以抒情诗居多,然而他将民间传说、童话、童谣和抒情诗有机结合起来而创作的童话诗,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除1820年完成的轰动俄罗斯诗坛的《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外,此后的10年间,普希金又给人类留下了5部完整而珍贵的童话诗,即《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1830年)、《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1831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1833年)、《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1833年)、《金鸡的故事》(1834年)(本文所引用的诗题和诗句均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6月第四版《普希金童话》为蓝本,改写者,雨心)。 

下面本文对普希金童话诗鲜明的童话色彩予以浅析。 

 

二、鲜明的童话特色 

 

童话诗,就其内容而言,首先应该是童话。因而它要求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童话的特点,即通过既完整而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生动鲜明的形象来反映生活,透露出生活的哲理,以达到对儿童施行教育的目的。在表现手法上,则富于幻想、夸张色彩,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描写,生动浅显,通俗易懂,趣味性强[2](p242)。 

从童话角度讲,普希金的童话诗具有以下三方面鲜明的特色。 

1.爱憎情感饱满而强烈 

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而儿童对人和事的认识、理解往往只凭自己最直观的感觉,是表面的、肤浅的、感性的,不可能是理性的。他们阅读童话后的第一反应首先是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蛋”。这是由他们那个年龄的喜好、知识、阅历等因素决定的,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传达儿童或美好的情感,或有趣的情致,或善良的愿望,或强烈的憎恶,从而激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惟其这样,才能使儿童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对恶憎,对善爱,是《普希金童话诗》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3]。通过阅读,我们知道,诗人的每一首童话诗中,都塑造有儿童心目中所谓的“好人”和“坏人”。对前者,诗的字里行间总是透出热情的溢美之辞;而对后者,则充满了强烈的憎恶之情。正是由于普希金强烈分明的爱憎,其童话诗作总是“好人”赢得了胜利,而“坏人”则以失败或死亡而告终。如《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的巴尔达与神父,《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的金鱼与老太婆等。不难想象,当小读者读到巴尔达在贪婪吝啬的神父脑门上弹了三下而使“老家伙变成了大傻瓜”时;读到贪得无厌、凶狠狂妄的老太婆“眼前还是原来那座小茅屋”,“面前还是那只破木盆”时;读到“突然她认出,这是鲁斯兰!于是美人投入了公爵的怀抱……”时,他们是怎样的兴高采烈,拍手叫好。小读者们便在潜移默化之中被灌输了何为善何为恶,以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是非观。 

2.幻想世界丰富而优美 

儿童最富于幻想,这是由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决定的,因而童话必须富于幻想色彩。古今中外的童话作品,往往都是借动物、植物或仙幻世界的构思来反映人类社会,让小读者从那些奇异的童话世界里看到人和人的生活,受到启发,受到教育。[2](p242)普希金的童话诗中所描写的幻想世界尤其丰富而优美。在《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中,当神父听从了他老婆的诡计,让勤劳、善良的巴尔达去找小鬼讨债时,连巴尔达本人也“心里不由得犯了难”。此时,小读者们肯定也会替他捏一把汗。然而巴尔达并没有退缩,他“坐到大海边,一面搓着草绳一面思量”,只见“他把绳子的一头抛进大海,然后握住它使劲地搅动,于是一个老魔鬼从海里钻出来”。这一幻想,完全符合小读者的心里所想:他们多么希望此时有人帮“好人”巴尔达一把呀。之后,又连续几个回合,叙写了巴尔达和魔鬼们斗智斗勇:先是“老魔鬼哭丧着脸苦苦求情”,继而“差来的鬼怪钻出水面”,要和巴尔达“绕着大海跑一圈,看谁的腿长跑得快”。失败后,“老魔鬼又一次伤透了脑筋,这时巴尔达却又在大声鼓噪,使得整个大海东摇西晃,掀起了滚滚巨浪洪涛”。此时,“小鬼忽又钻出水面”,提出“任你随便选一个目标,谁把棍子仍得最远,谁就把全部年金拿走”。这一回,还未正式比赛,小鬼们就被巴尔达要把棍子扔到乌云上面的话给吓回去了。而巴尔达仍是穷追不舍,又“用绳子搅得魔鬼不得安宁”。他们终于求饶了,巴尔达却不答应了,提出比一比看谁能把那匹马高高举起。当然,还是巴尔达凭智慧赢得了胜利。就这样,来来往往数个回合,最终“魔鬼们围成一圈,只得凑足了满满一袋钱,还替巴尔达把袋子扛上肩”。这里的幻想描写,不仅使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而且让小读者们看到了“好人”遇到困难时总是有人帮,最终必定胜利的事实。再如,在《勇士和天鹅公主的故事》中,诗人这样写道:“海上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城堡,城中有宫殿和教堂,还有花园和楼房,有棵云杉长在花园中央。树下的水晶房间,一只温驯的松鼠住在里边,那小东西实在讨人喜欢。……这座岛上人人富裕,没有贫困没有哀伤。人民安居乐业,礼貌相让。”显然,这是诗人对美好理想和愿望的追求而产生的丰富想象,而让一个无比美好的世外桃源展现在小读者眼前。在表现形式上,诗人则采取了重叠反复的手法,把这一美好的岛国多次展现在小读者面前,就更加强烈地激励了小读者对这种理想王国和美好生活的渴求。这样,诗人就在小读者幼小的心灵里建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国度,并使之不懈地去追求。 

3.故事情节离奇而曲折 

众所周知,儿童不仅富于幻想,而且好奇心也很强。因此,童话既要有幻想,又要有极强的故事性,尤其是那些离奇而又曲折的故事情节,以紧紧抓住小读者的阅读心理,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普希金的童话诗作,既有短篇的,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又有长篇巨作,如《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无论是短篇抑或长篇巨作,其故事情节均离奇而曲折。上述提到的巴尔达和海里的魔鬼斗智斗勇的情节,既是幻想,情节又很离奇曲折,这是短篇。至于场面宏大的《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故事情节更是跌宕起伏,大起大落,极富变化,离奇而曲折的程度令人叫绝。这里,我们不妨以其耳熟能详的短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来阐释这一观点。“从前有个老头儿带着他的老婆,住在那蓝色的大海边”。这是典型的童话故事的开头,平实而又自然。但是,当老头有一次下海撒网,网到一条金鱼又放归大海后,离奇曲折的故事便开始了。那情节轨迹是这样的:老头回家告知老太婆金鱼的事,她一听就骂,让老头向金鱼要一只洗衣盆——老头再次来到大海边,向金鱼提出请求——得到新洗衣盆后,老太婆骂得更凶,提出要一座木屋——老头第三次来到大海边,再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有了新木屋后,老太婆还是破口大骂,提出她要成为世袭的贵妇人,住进豪华的高楼大厦——老头第四次来到大海边,又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住进金碧辉煌的高楼,成为贵妇人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做至高无上的女王——老头迫于无奈,第五次来到大海边,再一次向金鱼提出请求——成为女王两个星期后,老太婆又提出要金鱼亲自为她服务——老头第六次来到大海边,又再次向小金鱼提出请求——老头回到家后,一切又恢复到原样。诗人通过这些曲曲折折的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情节,加之拟人化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笔锋直指当时的沙皇统治——当人民要求改善生活时,他都可以满足,但当人民要求拥有权力时,他非便不给,还将已经给予的统统收回,将人民重新打入地狱。因此,俄国人民不能指望沙皇让他们做国家的主人。小读者结合普希金生活的时代背景,就会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 

 

三、结语 

 

普希金是伟大的,普希金的童话诗作品是伟大的。从写作方法讲,它不仅具有鲜明的童话色彩,而且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容发人深思,读后令人回味无穷。所以引导青少年阅读普希金的童话诗,不仅可以使他们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可以对他们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和崇高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朱锡强,陈传金,张粉梅,袁昌尧,张忠民编写.外国历史大事纪年[m].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3,第一版. 

童话人鱼公主范文5

关键词: 童话 想象力 培养

童话源于民间,最初与神话、传说几乎处于同生共体的状态,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神话和传说都曾是孕育童话的摇篮,很多民间童话都是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童话中的角色大都是神魔妖怪、动植物及公主王子们等,充满了幻想,这就使童话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当孩子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来到这个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的世界时,这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世界会令他们惊喜,会令他们留连忘返,他们和一切生命体一样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同伴、同类。“泛灵观念”使得幼儿认为世上的动物、植物或石头都可以和他们交朋友,好像他们会互相说话、互相游戏一样。所以有句话特别贴切――幻想是幼儿的天性,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灵性。而童话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丰富多彩的幻想,广义地讲,幻想是童话的灵魂。童话中的幻想给孩子们打开了通向另一种生活的窗子,那里有一种自由的、无畏的力量存在着和行动着,幻想着更美好的生活。因此,童话备受孩子们青睐。那么,童话到底能给孩子们的想象力带来什么?

童话的阅读需要想象力。实际上童话的阅读过程就是一个与童话形象沟通、交流的过程。幼儿的想象力能在接触童话的过程中得到培养。

一、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认读中的表现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其思维的发展特点与童话的特点是相对应的。儿童的思维是一种“自我中心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主客体不分,缺乏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把主观情感与客观认识融合为一,即把主观的东西客观化,把世界人格化。他们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由于各种看不见的精灵而具有生命,不但许多无生命的东西有生命,而且那些东西还和人一样有感觉与意识:天空会哭,也会大小便;月亮会笑;星星会眨眼。这就是儿童意识中的“泛灵论”。这种“泛灵观”使得幼儿“自我中心的思维必然是任意结合的”。所谓“任意结合”,即不懂得事物的联系有其内在根据,把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物(或现象)按照主观意愿任意联系在一起,而完全不管它们之间是否真正存在着这种联系。而童话故事的创作正是把握住了儿童的思维特点,迎合了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总是生活在想象的世界里,常常分不清想象虚构与现实的区别,或者是他们不想分开,而乐于沉浸在童话所提供给他们的美好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喜欢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现童话内容,表达他们对童话的理解。比如:他们会表演“灰姑娘与她的水晶鞋”,表演“白雪公主”、“葫芦娃”,或者用游戏的动作重现故事的内容,如一个小朋友听完故事后屁股一颠一颠地模仿青蛙王子,说:“我是小青蛙王子!”还对一个小女孩说:“我要蹦到你身上去啦!”可见,幼儿认读童话故事的形式,不是简单的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而是一个综合的认读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听说童话故事、演童话故事、编童话故事。因此,在孩子的头脑中的想象的童话世界就以可视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活动,促使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的想象力在童话接触过程中得到发展

从前述可以看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所表现的想象力的特点是与其智力的发展水平想吻合的,但是这种想象能力在儿童身上不一定都能充分发挥出来。丰富的想象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原因在于儿童的这种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需要培养和锻炼。丰富的想象力就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就越丰富。而童话作为文学和民间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展现的幽默、轻松的艺术和智慧能极大地激发读者想象的火花,独特的叙述方式既为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对幼儿的想象力提出了挑战。而正是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得到飞速发展,所以有关研究人员认为幼儿在童话故事阅读中的想象力发展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第二,幼儿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完整。第三,幼儿想象的创造性成分逐渐增加。

1.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发展

幼儿接触童话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训练其有意想象的过程,就是在头脑中循着文本所提供的信息“有意性”地再现故事情景的过程。这种想象要紧紧围绕着故事展开。3―4岁的幼儿常常会被自己感兴趣或自己熟悉的但与故事联系不大的细节所吸引,想象容易偏离主题,但随着注意水平的提高、心理有意性的发展、童话阅读经验的丰富,5―6岁的幼儿想象的有意性逐渐增长。有一次我坐在草地上给孩子们讲童话,身边围了一群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我给他们讲《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孩子们顿时止住了吵闹,睁着一双双小眼睛盯着我,我开始讲:“……渔夫第六次去喊金鱼:‘啊,海里的鱼,请听我说啊,我的妻子想当太阳和月亮的主人。’大红金鱼说:‘回家去吧!你的妻子太贪心了,我要把我给的一切都拿走,她已经又住在原来的破屋里了’……”讲述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直到结束他们还深深地沉浸在童话的情景当中,坐在我对面的一个小班的女孩子突然对我说:“我家的鱼缸里也有红金鱼,还有黑的呢,他们好小哦。”接着又有几个小班的孩子附和着,这时,一个小小的孩子说:“我家里只有一个小鱼,它没人玩,我和它说话它不理我!”而一个大班的孩子说:“金鱼对他们多好呀,还变好多东西给他们,我要是金鱼,我就把渔夫的妻子变成一条小鱼,把她放海里去……”

我们在幼儿听故事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不难看出:大班幼儿提的问题一般都是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的,而小班幼儿则会想到一些与故事情节不相干的问题,幼儿想象的有意性在逐渐发展。

2.幼儿想象的故事内容逐渐丰富完整

幼儿最初的想象常常是不精确和不完整的,以后随着认识水平的提高,精确性和完整性才逐渐发展起来。中小班的幼儿只能在童话表面内容上展开想象,而大班幼儿则能想象到许多本质的内容。比如:在讲《白雪公主》中,小班的幼儿多是描述动作:她一个人哭着向森林里跑去,一会儿看见一座玩具房子(七个小矮人的房子),就乐了,多可爱的房子呀。而大班幼儿似乎能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氛围,能联想到主人公的心理感受,大班有位幼儿说:“爸爸和后母都在漂亮的城堡里,白雪公主一个人在森林里,多害怕呀!”从中可以看出小班幼儿的想象一般只停留在什么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这些非常直观的内容上,而大班的幼儿开始想象内容之间的联系、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幼儿想象的内容在逐渐丰满和完整。

3.幼儿想象力的创造性逐渐增加

幼儿在独自讲述一个他所熟悉的童话故事时,往往不能完整地讲述出来,但同时也会增加一些童话故事所没有的情节,或者是在表演游戏中,使故事中的人物变成一个个真实的角色,使具有文字的童话故事变成具体活动的游戏情节,有时从孩子不经意的天真的讨论之中也可以发现孩子的奇思妙想。如《小象的大便》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一个故事,刚听到《小象的大便》,孩子用手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讲到“河马说天空不拉大便,鳄鱼说天空有时拉小便,小猴子说也许有时拉大便”时,老师问:“孩子们,天空的大小便是什么样子?”幼儿甲说:“小便就是下雨,大便就是冰雹。”“天空下的大便就是冰雹”,幼儿乙说:“有我的头那么大”。幼儿丙说:“没有。”幼儿乙就问:“那你说多大?”幼儿丙说:“大概有皮球那么大。”

孩子们的想象那么奇特和新鲜,几乎每讲一个童话故事我都会被他们所感动,就如哲学家马修斯所说:“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而哲学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活动。”

综上所述,童话在幼儿的想象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童话是神奇美妙的,它蕴含着幼儿心中美好的幻想,不仅使孩子们学到许多基础知识,丰富其想象力,更可贵的是童话能潜移默化地深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中,对塑造幼儿健全的人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多为幼儿读一些童话,供足他们所需的精神食粮,让孩子们在童话的世界里畅游。

参考文献:

[1]赖新元.21世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典范.台海出版社,2000.1.

童话人鱼公主范文6

关键词: 童话故事 幼儿教育 魅力

童话故事之所以具有那么好的魅力,与童话故事流传于民间的儿童故事有关。它适合于儿童的趣味,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良好形式。《安徒生童话》的扉页这样写道:“如果人的一生中没有或多或少的看过一些经典童话,那么,这样的人生是不完全的。”可见世人已经公认童话故事的魅力是无限的。

一、童话故事的三大特点

1.富于幻想。列宁说:“童话里如果没有神仙宝物,孩子们听起是不起劲的。”比如:《灰姑娘》里的老鼠、南瓜在神仙的指挥下,一到十二点钟就变成马车,拉着美丽的灰姑娘参加王子的舞会,这种作者的幻想往往使读者跟着幻想,让自己跟着灰姑娘一起喜怒哀乐。

2.内容单纯明白,人物善恶分明,情节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在童话故事《小狐狸变身法》中,小狐狸学会变身法,他变成蘑菇捉弄小兔,又变成石头捉弄小狗,小兔、小狗都不理他,不跟他在一起玩。最后,下起倾盆大雨,小狗、小兔没带伞,在危急时小狐狸变成一把大伞,为小狗、小兔挡住雨,他们又成了好朋友。

3.富于教育意义,通过幻想形式表现人们纯朴的传统美德、创造精神和智慧,也包含各种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

二、传统童话故事内容的分类

1.动物故事。动物故事以动物为主体多用以解释动物的形状、特点。在童话故事《太阳和小鱼》中灰色的小鱼把沉睡的大海里的太阳娃娃用哈痒的方式把太阳托起来,而其他全世界的人所想的办法都不能把太阳从海里捞上来,而小灰鱼由于用身体给太阳哈痒把身体染得鲜红鲜红的,最后变成人们喜欢的小金鱼。

2.童话故事是精灵故事。动物成了精,有了人形,但其动物的本性未变。这类妖精故事,教育孩子们勇敢机智,善于识破狡猾的敌人的伪装并战胜它们。在童话故事《小红帽与狼外婆》中,老狼变成了慈祥的外婆骗吃小孩,把外婆和小红帽都吃到肚子里,猎人经过它旁边,把小红帽和外婆从狼肚子里救出来,最后把狼弄到井里淹死了。

3.童话故事是魔法故事。此类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宝贝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宝贝是劳动的产物或是对好人、好事的报答,它常常是劳动人民本身,是歌颂劳动和劳动产品的。在童话故事《渔夫和鱼》中,渔夫用渔网打到了一条金鱼,这条金鱼请求渔夫放了它,它能满足渔夫的三个愿望,渔夫答应了那条金鱼,但是他那贪婪的老婆却欲望强烈,最后小金鱼生气了,仍然把渔夫的家变回原样,什么也没有。

4.童话故事是人物童话。以现实人物为中心,但仍穿插了很多幻想和夸张的成分。人物童话多说儿童自己的故事,读来亲切易懂,有的带有寓言性,富有教育意味。如《一半的故事》中,教育幼儿要懂得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坚持到底。故事中,小猴是小朋友的化身,他爱帮助别人,可就是贪玩,做事总是只做一半,结果让别人受到伤害,从此以后小猴就再也不贪玩,小动物们又都爱请小猴帮忙了。

三、童话故事在幼儿教育中尽显童话的魅力

幼儿在幼儿园里的生活是学习与玩乐结合的,利用童话故事让幼儿懂得一些道理,明白该如何做,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办法。

1.利用童话故事,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5分钟,15分钟,能够集中到15分钟已经算是不错的了。所以在上课期间,一般是采用童话故事给幼儿讲一些故事,把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幼儿在听故事中不断锻炼集中注意力。

2.利用童话故事,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在幼儿园的3―6岁的幼儿,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逐渐形成发展的。在幼儿园里,一般利用童话故事,就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如给幼儿讲《一半的故事》,那只小猴,乐于助人,但是有做事只做一半的坏习惯。这种坏习惯多数小朋友都具有,讲这个故事时就能引发幼儿的共鸣,他们就找到想说话的理由,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幼儿们想想如何帮助小猴改掉只做一半的习惯。

3.利用童话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每篇童话故事都蕴含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在幼儿听童话故事的过程就能明白过来,因为童话故事具有富于幻想、内容单纯明白、富于教育意义的三大特点。童话故事通过幻想形式表现了人们的纯朴的传统美德、创造精神和人们的智慧。这个道理幼儿听懂了,在他以后的言行中就会不断地用这个标准看事物,运用思想分析,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事物,观察世界。

上一篇微语录精选

下一篇七一建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