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范例6篇

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范文1

[关键词] 瘤标志物;乳腺肿瘤;诊断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乳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有助于对乳腺肿瘤高危人群进行普查、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也可用于肿瘤预后判断、肿瘤分期和随访,是一个术后重要的预测指示。我们对CAl53、CAl25、CEA和SF进行联合检测,探讨其在乳腺癌的诊断和疗效计估上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乳腺癌患者81例(乳腺癌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5.6±12.4)岁,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另设对照组81例为健康体检女职工和乳腺良性疾病组81例为女性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包括炎性反应患者)。各组之间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测方法

乳腺恶性肿瘤病人和良性肿瘤病人均于手术前或化疗前1周内取晨血3ml,自凝得血清检测,术后10~14天或化疗结束后分别取晨血3ml检测各项指标。CA15-3、CA19-9试剂盒购自瑞典CanAg公司,CA24-2、CA125和CEA试剂盒购自埃夫朗公司。检测方法均为酶免疫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单项检测及不同组合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单项检测敏感性低,特异性高;联合检测特异性高而敏感性较低;单项检测SF实验有效率67.9%高于CEA62.96%(P

3.讨论

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或宿主针对肿瘤增生的物质。作为一个动态标志,如选用适当,经过综合分析,正确判断其性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有帮助的。在当前没有单独一种标志物能够满足临床诊断的临床诊断的情况下,将特异性和相关性好的几种标志物组合起来提高对某种肿瘤的诊断价值,已成为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研究者的关注的热点。本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血清中CAl53

水平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疾病组(P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梁建国.CA153、CEA及CA125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04):256-267.

乳腺肿瘤范文2

1.如何早期发现乳腺癌?

乳腺普查很重要。乳腺普查可以发现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极小且未发生转移的乳腺癌,这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乳腺癌检查多种多样。建议采取以下三种方法,以早期发现乳腺癌的“蛛丝马迹”:

1.请专科医生评估病史及检查,有无肿块,有无溢液,评估是否为乳腺癌高危人群。

2.适当辅助检查,如B超、钼靶甚至磁共振检查。

3.定期乳腺自查,提高健康意识。

2.有人说:某医生手特别灵,一摸就知道是什么性质的肿块,是不是就不需要再做辅助检查了?

体格检查主要检查乳腺有无肿块,皮肤有无内陷,有无溢液等,但很多很小、早期的病灶,还是得靠辅助检查才能把它们抓出来,否则就容易成为漏网之鱼。检查包括超声检查、X线片(钼靶)、导管镜、磁共振(MRI)、组织活检等。这些检查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不可偏废,需要适当结合,但最终诊断还是要靠病理学活检这个金标准。

3.肿瘤的中医和西医治疗有什么区别?

中医与西医治疗是两个不同的治疗体系,西医治疗的重点是杀死癌细胞,同时对正常的细胞也有一定的伤害。中医治疗的重点是扶正祛邪,乳腺癌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气虚,通过扶助正气可以改善机体内环境,提高抗肿瘤的能力。同时中医最大的特点是能体现个体化治疗。西医治疗后有一些副作用的患者,如睡眠不好、胃口不好、大便干或大便不成形的,中医会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予以不同方药治疗,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及抗肿瘤功能,起到预防复发转移的效果。

4.中西医结合有怎样的效果?

乳腺肿瘤范文3

【关键词】

乳腺叶状肿瘤;诊断与治疗

作者单位:130012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二科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s, PTs),以往又称“乳腺叶状囊肉瘤”,是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组成,具有不同临床过程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的一系列纤维上皮性肿瘤的总称。其发病率约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 具有局部高复发率和低转移率的临床特征,且首次术式的选择与复发率、 死亡率密切相关[1]。本研究通过回归性分析29例乳腺叶状肿瘤病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合理的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自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3215例,其中经术前穿刺病理或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叶状肿瘤病例为29例。29例皆为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为14~71岁;单侧发病27例,双侧乳腺发病2例;左侧乳腺 15例, 右侧 16 例;发病主诉均为“无痛性肿物”,肿物直径2.9~11.7 cm,平均直径为6.8 cm;触诊肿物边界清楚, 质韧有弹性,超声检查示肿物呈圆形、 分叶状, 边界清楚;病程1~23个月,平均病程9.6个月;5例有肿物迅速增大病史5例有乳腺疼痛史。

2 结果

29例中3例行术前行细针穿刺(FNA)术,4例空心针(CAN)穿刺术,1例行切除活检术;肿瘤病理根据WHO乳腺肿瘤的诊断标准(2003),诊断为良性为12例、交界性10例、恶性7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肿瘤局部切除术6例, 肿瘤扩大局部切除术16例, 乳腺单纯切除术4例, 改良根治术 3 例;4例乳腺单纯切除术患者中即刻重建者2例,延迟重建者1例。3例改良根治术患者中,延迟重建者1例。2例双乳发病者,1例一侧行局部切除术、另一侧行肿瘤扩大局部切除术;另1例一侧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另一侧行全乳切除术。29例患者中行化学治疗者2例。获得随访25例,随访0.6~9年,25例随访病例中发现复发5例,其中恶性者复发3例(2/7),交界性者复发2例(2/10),良性者复发1例(1/8);5例复发病例中,出现骨转移1例,出现肺部转移1例;5例复发病例中肿瘤局部切除术复发1例(1/3), 肿瘤扩大局部切除术复发3例(3/15), 乳腺单纯切除术无复发(0/4), 改良根治术复发1例(1/3)。25例随访病例中死亡3例,1例死于原发肿瘤肺部转移,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死于糖尿病并发症。通过统计学计算,我们发现吉林省肿瘤医院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率在全部乳腺肿瘤的0.9%左右;良性、交界性、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比率分别为41.4%、34.5%、24.1%。局部切除术、扩大局部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改良根治术的术后复发比率分别为各手术组复发率分别为 33.3%、 33.3%、0%、33.3%。

3 讨论

乳腺叶状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主要发生在3555 岁女性,男性极少发病。通常只累及一侧乳腺,而且左右两侧累及率大致相等,但尚有1%的病例两侧可同时或先后受累[2]。本病临床表现主要是无痛性肿块,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史较长,可达几年至几十年之久。

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上误诊率、漏诊率均较高。一些辅助检查如 X线、 超声、红外线及针吸细胞学检查等均较难诊断,术中快速冰冻方法效果也不满意,目前可靠的诊断要依靠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3]。超声检查的特异性征象能对术前诊断提供帮助,超声表现一般为: 分叶状肿块,体积较大,边界多规则清晰,内部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回声不均匀,可有散在无回声区,少有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很多情况下,乳腺叶状肿瘤和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困难,皮肤变薄、肿块囊性变及肿块内部静脉曲张是乳腺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4]。空芯针穿刺是目前术前诊断叶状肿瘤最有价值、损伤最小的检查方法,目前认为,对于临床上怀疑叶状肿瘤时, 应首选空芯针穿刺活检术, 结合病理诊断在手术前确定手术方式。

目前认为手术治疗是乳腺叶状肿瘤治疗的唯一有效手段,应根据病变分类来确定手术方式,考虑到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并征求患者同意。术前明确诊断对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 以改善本病的总体治疗效果有益。目前有学者[5]推荐对于良性叶状肿瘤,应采取肿块扩大切除,周围正常乳腺组织的切除>2 cm。对于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7 cm或为复发病例,可行单纯切除。对于恶性叶状肿瘤,可行单纯切除,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改良根治手术。近年来,乳腺叶状肿瘤手术治疗后重建的问题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目前的研究认为术后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均无明显疗效,遗传学研究、肿瘤标志物及免疫表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将为乳腺叶状肿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将其应用于实践。

参 考 文 献

[1] 史凤毅,叶海军,柴薇.乳腺叶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3):208.

[2] Tavassoli FA, Devilee P.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 Lyon: I ARC Press, 2003, 10112.

[3] 史凤毅,叶海军,柴薇.乳腺叶状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3):208.

乳腺肿瘤范文4

[关键词] 乳腺癌;高频探头;血流信号;误诊

[中图分类号] R 73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c)-165-01

目前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势头,是我国女性常见恶性肿瘤。应用高频探头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乳腺及肿瘤的细微结构,血流显像可以提供肿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情况,更为乳腺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 月~2008 年12月在我院经超声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并行手术的患者25例,年龄27~68岁,肿块直径2.3~7.2 cm。术前行超声检查,术后病理检验。

1.2 方法

应用HP-4500及GE-LOGIQ7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 MHz,嘱受检者仰卧位,暴露双乳腺及腋窝,以为中心放射状全方位多切面扫查,同时扫查双侧腋窝。观察乳腺肿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情况,边缘回声情况,纵径/横径,有无后方回声衰减,有无钙化,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等。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分级判定按Adler方法分为四级[1],0级:肿块内部未发现血流信号;1级:少量血流,为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管;2级:中量血流,为3~4个点状血管或一个较长的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肿块半径;3级:多量血流,可见5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个较长血管。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

25例患者术前超声提示为乳腺实质性占位(恶性可能性大),其中术后病理诊断22例为恶性,2例为乳腺纤维腺瘤,1例为乳腺增生结节。超声符合率为88%。22例乳腺恶性肿瘤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18例(81.8%),髓样癌3例(13.6%),状导管癌1例(4.5%)。

2.2 声像图特点

典型的乳腺恶性肿瘤二维超声特点:癌瘤处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癌瘤后壁回声减低;癌瘤内有微粒样钙化点;纵径/横径>1;癌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CDFI),癌瘤内血流信号增多,并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形成高速高阻及动静脉混迭现象,有穿支动脉血流[2-3]。本组超声诊断为乳腺恶性肿瘤病例中乳腺肿块形态均为不规则,内部回声低,界限欠清晰,其中18例边缘毛糙呈毛刺状,14例肿块纵横比>1,16例肿块内可见小强回声钙化,周边有晕者20例,后方衰减10例。CDFI全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其中周边及内部均见血流信号19例,仅内部见明显血流信号6例,均为2级以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

3 讨论

本组25例患者中有22例术后证实是乳腺恶性肿瘤,符合率为88%,说明高频超声通过肿瘤二维声像图的表现及肿瘤发生组织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完全可以为临床提供依据,典型的乳腺恶性肿瘤通过超声诊断较容易,但不是所有患者声像图均具备癌瘤特点,同时有些具备癌瘤特点也不是恶性肿瘤,但如果同时有腋窝转移则为恶性。本组患者中25例患者其声像图均可见典型乳腺恶性肿瘤特征,均有两三点与恶性声像图特征符合,因此诊断上不是很困难,遗憾的是本组患者中有3例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2例纤维腺瘤患者其中之一肿块内有钙化灶,误诊原因是由于缺乏对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灶的认识,对所有钙化都太紧张,认为与恶性疾病有关,微小钙化与肿瘤细胞的残片和坏死组织的钙化,肿瘤上皮细胞的分泌或肿瘤引起的乳腺组织生长代谢异常有关[3];另一例是因其肿瘤边界欠清晰,肿瘤内及周边均有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粗大血流信号,其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由于血流较丰富,虽然频谱不是高速高阻,当时仍然诊断为恶性,没有注意良性肿瘤的血流多表现为斜行进入腺体,而且血流信号的多少同肿瘤纤维含量有关;术后病理为增生结节的患者,是因为肿块较大周边不规则,后方有衰减。虽然有误诊,但高频彩超检查方便,无损伤,仍然是乳腺肿瘤最好的检查方法,对术前定性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光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小乳癌血流动力改变的量化指标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6):501-503.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6.

[3]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J].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1.

乳腺肿瘤范文5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病理科,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 目的 对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对其发病原因和临床治疗结果与纤维瘤进行讨论。方法 选取河池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观察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结果进行评估,得出临床上治疗方法与纤维瘤的比对。结果 经过对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患者内分泌激素紊乱等因素,对其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和术后现象进行分析,证明该疾病的发生率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患者体内分泌激素紊乱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与纤维瘤呈正相关(P<0.05)的结果。结论 从其临床结果上来看,诊断结果主要依靠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来观测,对早期引发该疾病的原因应从根本上引起重视,因乳腺叶状肿瘤在临床上的的表现与纤维瘤酷似,必须在对其治疗上保持严谨的态度。

[

关键词 ] 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病理;治疗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056-02

[作者简介] 覃冠平(1969.4- ),壮族,广西河池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病理学, 邮箱:119754982@QQ.com 。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发生于女性的一种罕见疾病,发生率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占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3%[1],这类疾病在临床上误诊、漏诊率较高,且在治疗手段上缺乏科学规范和统一的指导方针[2]。现以该院2008年2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为例,对引发乳腺叶状肿瘤的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对乳腺叶状肿瘤病患的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从引发乳腺叶状肿瘤的原因及人群分析,进而为此疾病的早期预防、中期治疗和晚期术后辅助治疗,做统一的指导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20例都为女性,无男性,其中青春期月经初潮少女3例,已结婚生育17例(包括结婚生育后停止生育妇女和绝经期前后妇女)。术前空芯针穿刺活检为最佳方法,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乳房组织为主。

1.2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该病常发于女性40~50岁之间,多为单侧乳房病变。病程较长,肿块体积较大,瘤体直径一般为1~16 cm,大者可达45 cm,多为突长质硬的囊肿块,表面皮肤常受累[3]。

1.3 研究方法

采用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其危险因素。其中研究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人群的生理特征等。因乳腺叶状肿瘤在临床上酷似纤维腺瘤,其在病理学上误诊率较高。在研究方法上多采用术(影像学检查)后观察法对其结果再次进行仔细的分析论证。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

2 结果

经过分析,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周期及发病者生理特征明显度等。通过影像学观察结果,为此方面研究的医者提供具体可供参详的资料。其中该疾病发生率和患者的年龄、病程以及病患者体内分泌激素紊乱与呈正相关关系,与纤维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分析所得,为能够有效降低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发生率,必须根据上述引起发病的原因,进行有效控制。乳腺叶状肿瘤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的女性,多与女性内分泌激素紊乱有关。在Grabowski等人对加利福尼亚州的15年的752例恶性乳腺叶状肿瘤的病患研究中,1年生存率为94%,10年生存率为87.4%,提高其生存质量,成为未来努力的方向[4]。

影像学检查仪器观测:钼钯片显示多数肿瘤边缘光整、规则或呈分叶状,周边有“透明晕”,界限清,瘤内钙化非常少见[5]。B超显示类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和侧方声影,内部呈中低回声,欠均匀,部分伴小片不规则无回声,后壁回声有不同程度增强。肿物内部血流信号较丰富。病理诊断上大体特征[6]:肿瘤边界清楚,有部分或完整的包膜,切面灰白色、灰黄色,鱼肉状,有时可见裂隙,形成叶状结构。显微镜下特征观察可显现[7]: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纤维样间质细胞组成。①低度恶性:肿瘤呈膨胀性生长或小灶的浸润性生长,间质细胞多,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的多形性“+”或“-”,核分裂象≤5~10个/10HP(AFIP≤3个/10HP)。有潜在的局部复发能力,但无转移。②高度恶性:浸润性边缘明显,超过50%,间质富于细胞,间质细胞的过度生长,间质细胞核中到重度不典型性,核分裂象5~10个/HP(AFIPP≥3个/10HP)。肿瘤内有坏死和异源的间质成分。除局部复发外,可有远处转移。

综上,乳腺叶状肿瘤比较罕见,病理形态表现各异,在确诊中的困难会延误病情。临床上对其做比较分析时,一般利用手术切除治疗良性肿瘤,在对恶性肿瘤进行治疗时,所有工作要做充分,以防术后复发转移。在对此病的治疗上,从临床、放射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上做多方面的诊断和治疗诊断评析[8]。乳腺叶状肿瘤临床上有恶性倾向,要求手术对其切缘切除干净,并杜绝手术不当而导致的局部复发,在术前要求临床医师必须对其作出明确的诊断。

从晏红等人[9]的研究诊断报告中得出,通过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得出的研究结论是:PT超声可见肿块呈分叶状形态,局部常可见分叶状结构,间质可见更为丰富的灶性细胞、呈区带状分布。对于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首选病理组织学检查,对于纤维瘤的超声检查,可用于辅助鉴别。

PTS肿瘤,由其双层排列的上皮成分以及过度生长的间质成分组成,姜忠彩等人的研究证明:肿瘤的3个级别间有必然的联系,因为乳腺叶状肿瘤的低发病率,依靠组织学观察,根据肿瘤的密度、异型性及肿瘤边缘等的情况,将对乳腺叶状肿瘤的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进行区别治疗。余汉凤等人[1]的研究证实:在临床资料库的调查数据显示,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人群都是女性,年龄在33~51岁,平均年龄在42.6岁。病程一般较久,良性肿瘤在治疗时以局部肿块切除为主。交界性肿瘤在治疗时行乳腺单纯切除术,术后效果显著,可不进行放化疗。

纤维瘤在临床上酷似乳腺叶状肿瘤,但经研究证实,纤维瘤好发于20~25岁青年女性。在临床表现上也为无痛性孤立肿块,因纤维瘤的治疗上多同乳腺叶状肿瘤一样大体行乳房组织切除手术,但纤维瘤多为良性,临床治疗上多易忽略其恶变的可能,常规的病理检查上容易对纤维瘤进行定论,但对乳腺叶状肿瘤的定论,还需要更近一步的探究。二者在治疗方法上大不相同,同为乳腺病治疗史上的大敌。

利用超声空芯针穿刺活检,对乳腺叶状肿瘤和纤维腺瘤进行区分,能对这两种疾病进行术前鉴别诊断。通过免疫组化检测β-catenin和CD117有助于鉴别乳腺叶状肿瘤的良恶性,再用冰冻病理检查对其进行术前确诊,在对其治疗上做好前期准备。

在对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中,一旦确诊为此类病变,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有效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干预治疗。

[

参考文献]

[1]余汉凤,周睿,王大翠.乳腺叶状肿瘤6例病理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10(3):166.

[2]董晓燕,薛晓红,王萍,等.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1(5):354-397.

[3] 张玉文.乳腺叶状肿瘤27例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26):96.

[4]姜忠彩,任玉嫄,周琦.乳腺叶状肿瘤临床病理分析[J].航空航天医药,2008(3):130-142.

[5] 刘敏丽,张生军,杨玲,等.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4):10-11.

[6] 赵黎明,陈光文,李迎春.乳腺叶状肿瘤21例的X射线检查与病理对照分析[J].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6):87-89.

[7] 刘岩.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诊治探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7(12):124-126.

[8] 游珊珊,姜玉新,刘赫,等.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诊断[J].协和医学杂志,2010,1(1):66-71.

[9]晏虹,朱薇,张虹.16例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与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1(27):120-121.

乳腺肿瘤范文6

关于乳腺肿瘤(结节)是否需要及何时需要医疗介入,我认为乳腺肿瘤(结节)均是需要外科医疗介入的。本文所述乳腺肿瘤可等同于乳腺低回声结节、乳腺肿物、乳腺肿块等描述。

乳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良性肿瘤对人体危害小,以纤维腺瘤为最多约占75%,手术切除即完成所有治疗。恶性肿瘤对人体危害大,其中乳腺癌占98%,初诊时可能已伴有血液或淋巴转移,手术只是规范治疗的一方面,单做手术不做其他治疗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辅助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等。

初诊时考虑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的可能性很小,不建议先穿刺活检。因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为良性还是需要做手术切除的,所以直接做环乳晕的弧形美容切口直接切除肿瘤(几乎乳腺上所有部位的病变均可经此美容切口切除),切除后送病理检查更为合理。这样在诊断的同时也去除了肿瘤,没有必要先进行穿刺活检给患者增加心理和经济负担。

初诊时考虑有恶性病变的可能,分两类加以对待:一类是如为恶性需要在做根治手术之前进行新辅助治疗的(就是先化疗再手术),这类患者需要先穿刺活检;二类是如为恶性也不需要在做根治手术之前进行任何其他治疗的,这类患者可直接进行肿瘤切除活检,根据活检结果选择进一步手术方式及治疗。随着对乳腺癌认识的深入,大多数初发乳腺癌患者会归到第一类,就是先化疗之后再做根治手术。

上一篇民事案例

下一篇国庆联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