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化疗方案范例6篇

乳腺癌化疗方案

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1

【关键词】 妊娠期 乳腺肿瘤

妊娠期乳腺癌定义为在妊娠期、哺乳期或产后一年内确诊的乳腺癌。大部分研究显示,这部分患者病期更晚,侵袭性更明显[1]。近20年来,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恶性肿瘤治疗。在乳腺癌领域,新辅助化疗能否提高总生存率尚存争议[2],但其对降低病期、争取保乳机会、筛选敏感的化疗药物和抑制外周微小病灶等方面的价值已被公认[2,3]。现将我院2000~2005年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20例妊娠期乳腺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5~35岁,中位年龄30岁;均获病理确诊,病理类型:浸润性导管癌15例,小叶癌4例,小叶癌合并导管癌1例。按肿块大小:2~5cm 14例,≥5cm 6例。腋窝淋巴结通过粗针穿刺证明转移12例。5例终止妊娠后治疗,15例停止哺乳后治疗。

1.2 治疗情况

活检组织病理确诊后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查ER、PR和C-erbB-2。20例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方案为CFE:CTX 500mg/m2,EPI 80mg/m2,FUDR 500mg/m2第一天,21天为1个周期。本文将化疗过程中乳腺原发灶或肿大的腋淋巴结体积缩小25%的化疗视为有效,反之视之无效。用该方案化疗3~4个周期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19例行改良根治术,1例按病人的要求行保乳根治术,15例术后加用放疗。术后再做病理检查,包括免疫组化测ER、PR和C-erbB-2。

1.3 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

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体积缩小>25%,有效率90%,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

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

1.4 免疫组化检测ER、PR和C-erbB-2

全组20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前(手术前)有9例为ER阳性,其中4例于术后变成ER阴性;11例术前为ER阴性的患者中,有3例于术后变成E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0例为PR阳性,其中的3例于术后变成PR阴性;10例术前为PR阴性的患者中,有2例于术后变成PR阳性。

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5例术前为C-erbB-2阳性,有1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阴性。

1.5 完全缓解病例

新辅助化疗后有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原发灶的完全缓解(CR);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达到腋淋巴结的完全缓解(CR)。此7例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为浸润性导管癌,ER阴性、PR阴性、C-erbB-2阴性;术后的病理检查仍是浸润性导管癌,免疫学检查ER阴性、PR阴性,但C-erbB-2检测有2例变成阳性。

新辅助化疗评价无效的2例病例中,术前新辅助化疗前病理检查1例是浸润性导管癌,1例是小叶癌合并导管癌,免疫组化检查ER阳性、PR阳性、C-erbB-2阳性。

2 讨 论

2.1 新辅助化疗疗效

妊娠期乳腺癌发病年龄在20~40岁,平均35岁[4]。预后差[5],延误诊断是最主要原因[6]。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新辅助化疗可以抑制外周微小病灶,从而可能延长病人的生命[7]。

妊娠期乳腺癌在初诊时80%伴有腋淋巴结转移,本组为60%。治疗效果较其它类型乳腺癌为最差。我们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妊娠期乳腺癌的适应证为:①经病理确诊,②无肝、肺、骨骼、纵隔等转移,③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④心电图正常。20例患者中18例患者原发灶均较新辅助化疗前体积缩小>25%,其中3例在原发灶区域未能检测出癌细胞,达到病理完全缓解(CR),占15%。12例在新辅助化疗前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有4例为腋淋巴结阴性,占33.3%。这些病例中33.3%(4/12)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的患者。

2.2 新辅助化疗后病理改变

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理类型无变化,ER、PR和C-erbB-2结果与新辅助化疗前不符合,本组不符合率分别为35%、25%、35%。变化的原因不明,我们认为可能有三个:①化疗药物引起了细胞内的结构变化,②化疗后引起C-erbB-2表达的变化,③化疗后引起了肿瘤密度的变化。

新辅助化疗前后ER、PR结果不相符合,多数为治疗前的阴性结果,变成了治疗后的阳性结果。本组新辅助化疗后的3例原发灶完全缓解(CR)和4例腋淋巴结完全缓解(CR)患者,均为新辅助化疗前ER阴性患者,这可能与ER阴性的癌细胞对化疗更敏感有关[8]。NSABP11,NSABP15报道C-erbB-2阳性的患者,有对含蒽环类的药物敏感,本组病例中,新辅助化疗前有15例为C-erbB-2阴性,其中的6例于术后变成C-erbB-2阳性,这些患者对含蒽环类药物是否还敏感,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2.3 存在的问题

患者乳腺癌原发灶明显缩小,腋窝淋巴结阳性率下降,病理分期可能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相符,这让医生在决定是否给患者实施放疗的时候感到很困惑。因为对于治疗前未能扪及肿大腋窝淋巴结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放疗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其术后病检所示的有癌转移的淋巴结数量。我们的资料显示,部分患者(33.3%)在新辅助治疗前确诊有腋淋巴结转移,但治疗后病检为腋淋巴结阴性。我们的做法是暂时“无视”病理分期,根据新辅助化疗前的临床分期决定是否给予放疗。从这个意义上讲,经过新辅助化疗,根治术后病检结果的价值,似乎被打了折扣。因此,有待进一步前瞻研究。新辅助化疗后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是否仍需放疗。另外,对于内分泌治疗的取舍,主要依据是ER、PR状况,可是我们的研究显示,新辅助化疗导致治疗前后的ER、PR结果分别有35%和25%的不符合率,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探寻,但目前而言,这样的结果给我们选择内分泌治疗与否,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我们的做法是无论术前还是术后出现阳性即视之为阳性并给予相应的内分泌治疗。至于C-erbB-2的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也有35%的不符合率,考虑到由它所指示的基因治疗(Hercertin)费用极其昂贵,我们选择新辅助化疗前后C-erbB-2均为阳性的患者作为治疗的候选对象。

【参考文献】

[1] 赵卫红, 徐冰河. 妊娠与乳腺癌[J].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2006, 9(6):1-3.

[2] 沈镇宙, 邵志敏. 现代乳腺肿瘤学进展[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2. 171.

[3] 张斌.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及其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3, 7(2):112-114.

[4] 吴祥德, 董守义. 乳腺疾病诊治[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 371-373.

[5] 王效勤, 刘代合. 农村妊娠期乳腺癌诊治现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1, 9(4):69-70.

[6] 陈国际, 邵永孚, 余宏迢. 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因素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1999,14(1):41-43.

[7] Montemurro F, Aglietta M. Selected highlights from the 26th 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J]. 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y, 2004, 5(4):981-989.

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2

[目的] 对比观察NP方案与FEC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122例Ⅱ、Ⅲ期乳腺癌病人随机分组。NP方案组:NVB 25mg/m2第1,8天,DDP 30mg/m2第1~3天,FEC方案组:5-Fu 500mg/m2第1,8天,EPI 25mg/m2第1,2天,CTX 500mg/m2第1,8天。每3周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原发肿瘤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毒副反应。[结果] NP组总有效率70.3%,其中CR 6例,PR 39例,NC 19例。FEC组总有效率51.7%,CR 2例,PR 28例,NC 28例,两组均无进展者。Ⅱ期疗效高于Ⅲ期。NP组白细胞下降和胃肠道反应高于FEC组,两组脱发程度相似。[结论] NP和FEC方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Ⅱ、Ⅲ期乳腺癌均有效,毒副反应两组均可耐受,NP组疗效及毒性反应均高于FEC组。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NP方案 FEC方案

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我们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去甲长春花碱(navelbine,NVB)加顺铂(cisplatin,DDP)或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表阿霉素(epirubicin,EPI)加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方案作新辅助化疗治疗Ⅱ、Ⅲ期乳腺癌患者122例,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2例均经病理检查或针吸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既往未用过任何治疗,Karnofsky评分为100分。无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病人随机分组。NP方案组64例,年龄36岁~77岁,中位年龄48.2岁,Ⅱ期25例,Ⅲa 期22例,Ⅲb期17例,FEC方案组58例,年龄39岁~73岁,中位年龄49.8岁,Ⅱ期22例,Ⅲa期19例,Ⅲb期17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NP方案组:NVB 25mg/m2 iv第1,8天,DDP 30mg/m2 iv gtt第1~3天,NVB均使用深静脉穿刺置管内滴入。FEC方案组:5-Fu 500mg/m2 iv gtt第1,8天,EPI 25mg/m2 iv第1,2天,CTX 500mg/m2 iv第1,8天。两组化疗患者均预防性使用5-HT3受体拮抗剂类止吐药, 每3周为1个疗程,完成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原发肿瘤病灶和区域淋巴结的缓解情况,并观察毒副反应情况,评价疗效。

1.3 评价标准

新辅助化疗前后采用体检、乳腺B超、钼靶等3种方法测量肿瘤最大直径,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以同一种方法测量对比,主要以临床体检测量为准(炎性乳腺癌以钼靶测量值前后对照为准),疗效和毒副反应均依据WHO标准进行评价和分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近期疗效

全部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化疗,两组均无进展者。NP组总有效率(CR+PR)70.3%,其中CR 6例(9.4%),PR 39例(60.9%),NC 19例(29.7%)。FEC组总有效率(CR+PR)51.7%,CR 2例,PR 28例,NC 28例,两组均无进展者。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75例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可触及肿大淋巴结:NP组39例,FEC组36例,化疗2个周期后,NP组有23例(59%)未触及肿大淋巴结,FEC组17例(47%)未触及肿大淋巴结。36例患者实行了保乳手术。其他病人均于化疗结束后5~14天行改良根治术或传统根治术。

2.2 毒副反应

NP方案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79.7%,FEC方案组为5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 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亦称术前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降低临床分期,使原来不能手术的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并有助于提高保乳手术的成功率,有助于早期杀灭亚临床播散病灶,并因此可能改善乳腺癌的预后[1]。因此新辅助化疗目前在国际上已成为Ⅱ、Ⅲ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2]。有报道新辅助化疗总的有效率为60%~100%[3]。NVB+DDP是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的方案,国内一些报道其有效率大都在60%左右[4,5]。在本研究中,N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总有效率为70.3%,FEC方案总有效率为51.7%,NP组高于FEC组,且Ⅱ期疗效高于Ⅲ期,与文献报道基本相近,NP组化疗后提高了保乳手术率,较FEC组明显。然本组病例数少,有待进一步临床验证。

在毒副作用方面,两组常见的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NP组骨髓抑制大于FEC组,尤其明显的是Ⅲ、Ⅳ度白细胞下降率,临床上如积极使用G-CSF等支持方法,一般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两组消化道反应大都在Ⅱ度以下,NP组高于FEC组,患者可以耐受,可能与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有关。

综上所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P方案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给保乳治疗提供了更多机会,值得临床使用,但是否对患者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产生影响,有待进一步远期随访观察。同时由于毒副反应大,尤其是骨髓抑制明显,消化道反应大,故使用时应注意选择病例,治疗时注意保护其骨髓造血功能。

【参考文献】

[1] Gradishar WJ. Recently initated studies:neoadjurant treatments in the next century[J]. Semin Oncol, 1999, 26(1 Suppl 3):26-29.

[2] 陈灿铭, 沈坤炜, 吴炅, 等. 去甲长春花碱加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癌症杂志, 2003, 13(4):310-313.

[3] Bonadonna G, Valagussa P, Zucali R, et al. Primary chemotherapy in surgically resectable breast cancer[J].CA Cancer J Clin, 1995, 45(4):227-243.

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3

【关键词】中晚期乳腺癌;同步放化疗;CAF方案

【中图分类号】R7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12-02

Study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of CAF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functional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with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of CAF chemotherapy in different doxorubicin dose for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disease. Methods: using monoclonal antibody by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o detect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Results: CAF chemotherapy A group and B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index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A group and B group of T lymphocytes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breast cancer and the indexes of subsets of 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clusion:cyclophosphamide (600mg/ m2, the first 1,8 days), doxorubicin dose (40 mg/ m2, first days), 5- fluorouracil (500mg/ m2, first days), chemotherapy is the best solution to the synchronization on the CAF scheme. Can reduce the chemotherapy and radiation damage,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wide application, suggestions.

【Key words】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CAF chemotherapy

中晚期乳腺癌病人免疫功能降低已经为许多实验所证实,通常被认为是免疫调节功能失控所致。细胞水平上免疫调节以T 细胞为中心,正常状态下,辅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后,细胞表面表达IL-2R,并产生IL-2,后者可与辅助T 细胞、N K细胞、B 细胞等前体细胞等表面的IL-2R 结合,激活上述细胞发挥一系列功能。放化疗可引起人体T细胞亚群动态改变,这种动态改变是可逆的。

1 资料及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本研究选择吉林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经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确定为Ⅲ-Ⅳ期的乳腺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及检测项目

(1)原发性乳腺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为女性,术前均经细胞学穿刺或病理学活检明确诊断,按2012年NCCN指南乳腺癌分期为Ⅲ-Ⅳ期。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Karnofsky评分为60分以上,治疗前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胸片以及腹部B超检查。通过对比阿霉素剂量的相对减少,应用国产单克隆抗体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动态检测。

(2)A组环磷酰胺(600mg/m2,第1、8天) ,阿霉素剂量为(50 mg/ m2,第1天),5-氟尿嘧啶(500mg/ m2,第1天)方案同步放、化疗;环磷酰胺(600mg/ m2,第1、8天) ,阿霉素剂量为(40 mg/ m2,第1天),5-氟尿嘧啶(500mg/ m2,第1天)方案同步放、化疗;C组为环磷酰胺(600mg/ m2,第1、8天) ,阿霉素剂量为(30 mg/ m2,第1天),5-氟尿嘧啶(500mg/ m2,第1天)方案同步放、化疗。放疗与化疗同步进行,常规照射(1)锁骨上/下野:照射剂量:DT 50 Gy/5周/25次,应用电子线。(2)胸壁野:全胸壁DT 50 Gy/5周/25次。应用X线或电子线照射。(3)腋窝照射野:6 MV-X线,锁骨上区DT 50 Gy/5周/25次。3组均化疗2-4周期。于治疗结束后1周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抗原测定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应用流式细胞仪计算细胞数。采外周静脉血5ml,EDTA抗凝。加人单克隆抗体相交联的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进行免疫标记;避光,室温放置20 min,加人裂解液2 ml,避光放置5-12min,裂解红细胞。离心后倒掉上清液.加入鞘液2 ml,再次离心,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及应用ELITE自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1.3 结果判断

统计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法。P

2 结果

A组CD4+、CD8+略低于B组,NK和CD4+/CD8+比率略高于B组,2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均在检测药盒的正常值范围内;C组CD4+,CD4+/CD8+,NK明显高于A组和B组(P

3 讨论

机体抗肿瘤免疫机制十分复杂,它涉及多种免疫成分,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以及起免疫调节作用的各种可溶性分子。抗肿瘤免疫一般以细胞免疫为主。T细胞亚群不同的变化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T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异常可使肿瘤细胞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T淋巴细胞中CD4+/CD8+的稳定比例维持着细胞免疫反应的平衡,只有在CD4+/CD8+比值正常时才能发挥抗肿瘤作用。CD4+细胞数量的变化可充分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辅助细胞诱导亚群(CD4+)具有强大的辅助B细胞产生抗体,诱导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溶解作用。CD8+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和抑制性T细胞,对免疫应答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活与肿瘤的存在、发展及荷瘤宿主的免疫抑制状态密切相关。cD4+/CD8+比率反映了机体免疫状态,保持一定的比率对维持机体的免疫应答有重要意义,可预测患者的预后。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也包括NK细胞,不需致敏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第一道防线,在控制肿瘤转移方面起主要作用。文献报道中晚期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百分比均超出正常范围,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1]。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以上结果表明,中晚期乳腺癌患者机体免疫系统可以发生较严重紊乱,随着肿瘤的进展,机体免疫功能愈发呈现下降趋势。胡永华等研究表明,中晚期乳腺癌CD4+及NK明显减少[2] 。

自1979 年Kung 等成功制备了抗人T 淋巴细胞并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研究以来,T 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并且已经成为评价人体免疫功能的重要方法。研究发现多种疾病原发或继发存在T 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因此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对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等都有重要的价值。中晚期乳腺癌病人免疫功能降低已经为许多实验所证实[3],通常被认为是免疫调节功能失控所致。细胞水平上免疫调节以T 细胞为中心,正常状态下,辅T 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后,细胞表面表达IL-2R ,并产生IL-2,后者可与辅助T 细胞、N K细胞、B 细胞等前体细胞等表面的IL-2R结合,激活上述细胞发挥一系列功能[4]。放化疗可引起人体T细胞亚群动态改变,这种动态改变是可逆的。

本临床研究及调研数据统计学数据处理得出结果,CAF方案放化疗后A组和B组比较T 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动态变化,A组和B组中晚期乳腺癌病人T 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C组比较均明显降低;表明环磷酰胺(600mg/m2,第1、8天)、阿霉素剂量为(40 mg/m2,第1天)、5-氟尿嘧啶(500mg/m2,第1天)方案同步放、化疗为最佳CAF方案。可以减轻化疗及放射性损伤,提高患者生存率,建议广泛普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Kennedy K Celis E. Multiple roles for CD4+ T cells in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J]. Immunological Reviews, 2008, 222(1): 129-144.

[2] 胡永华, 童月琪, 姚丽华. 姑息性手术治疗对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外周T细胞亚群的影响[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5, 27: 2.

[3] 陆春伟, 佟海侠, 陆美言.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 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11): 2230-2233.

[4] 邵明海, 王建华, 丁维军. 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现代实用医学, 2009, 2(21): 142-143.

通讯作者:

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4

[关键词]CTF方案;岩舒注射液;乳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8(c)-055-02

乳腺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我院对乳腺癌应用CTF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疗效肯定。但化疗药物毒副作用明显,引起各种不良反应,均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院自2003年6月~2006年6月以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乳腺癌,并与单独应用CTF方案化疗的患者相比经临床观察,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体质,增强疗效,减轻化疗后毒副作用,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患者均为女性,为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住院病例,年龄28~65岁,平均42.5岁。均经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16例经腋淋巴结穿刺病理确诊为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经B超、胸片证实未发现远处转移,确诊均有可疑性肿瘤病灶且未经过放、化疗。

1.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为CTF方案联合岩舒注射液组,用岩舒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40~60滴/min,1次/d,10 d为1个方程,环磷酰胺50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滴(第1天、第8天),吡柔比星4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快速静滴(第1天),5-氟尿嘧啶50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缓慢静滴,时间大于6 h(第1天、第8天),以上3种药物之间均用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为预防呕吐和减轻化疗反应,化疗前0.5 h静脉滴注盐酸格拉司琼针3 mg,地塞米松针10 mg静脉注射,化疗完毕后用250 ml生理盐水快速静脉滴注,可稀释残留于血管壁上的化疗药物,减少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有效预防静脉炎,21 d为1个周期,化疗2~3个周期。对照组为不用岩舒注射液单独使用CTF方案化疗,用法同观察组。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取WHO规定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1],分别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效(NC),进展(PD),稳定(S),(CR+PR)为有效率。化疗过程中于化疗前及化疗结束时均以彩超及钼靶X线摄片测量肿瘤直径。

2 结果

2.1治疗结果(表1)

2.2不良反应

观察组30例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4例(13%),恶心、呕吐7例(23%),口腔溃疡0例,静脉炎3例(10%)。肝功能损害0例。对照组30例患者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18例(60%),恶心、呕吐14例(46%),口腔溃疡5例(16%),静脉炎4例(13%),肝功能损害1例(3%)。

2.3生活质量比较

根据生活质量各项标准记分的总分估价生活质量标准,分为好、中、差三个等组(好>41分,中21~40分,差

3 讨论

岩舒注射液又名复方苦参注射液,系以苦参为主的多味中草药经现代技术加工制成。祖国医学认为苦参具清热、燥湿之功效,早在《本经》中就记载“主治心腹结气,症瘕积聚,逐水,除痈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为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多种生物碱[2],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镇痛,提高免疫功能及升白细胞的功能。

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杀伤肿瘤细胞与保护机体免疫状态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加入岩舒注射液,不但保护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又能杀伤肿瘤细胞。根据本文中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岩舒注射液能够激活部分癌症患者本身已受抑或受化疗药物影响而功能低下的免疫系统,使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间接发挥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因此,岩舒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能显著控制病情,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生存期。

化疗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化疗后毒副作用是肿瘤治疗的棘手问题,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乏力、口腔溃疡、脱发、静脉炎均为近期的全身反应,这必然影响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和疗效。本文资料表明:观察组毒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CTF联合岩舒注射液治疗乳腺癌能够有效减低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显著升高白细胞。

据WHO统计,70%的晚期癌症患者有疼痛,明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另据资料表明岩舒注射液对控制疼痛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极轻微,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无不良影响,且该药和其他止痛药比较无依赖性和耐药性[3]。

岩舒注射液可改善患者的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状况,保护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免受化疗药物之损,从而提高患者的化疗耐受性,尤其对晚期癌症患者提高生存质量和改善临床症状有积极意义,本文中观察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比对照组占明显优势,在化疗中能保护甚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联合化疗可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韩锐.肿瘤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546.

[2]宁小明,杨述特,金庆满.顺铂联合岩舒注射液胸腔注射治疗癌症胸水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导报,2001,7(2):70-71.

[3]陈建清,唐瑞华.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癌痛的疗效观察[J].四川肿瘤病防治,2002,15(4):236-237.

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5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103-01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发生在40―60岁绝经前后的妇女。近20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低于35岁的年轻乳腺癌患者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中国每年新增乳腺癌患者达17万,每年死亡的乳腺癌患者达4.5万例,而且在未来的10年内乳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仍然会持续上升[1]。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女性第一恶性病杀手,现就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1 致病因素

1.1 家族式与乳腺癌相关基因:5%―10%的乳腺癌与遗传易感性相关。早在1974年Anderson等人就注意到一级亲属患乳腺癌妇女发生乳腺癌的概率较无家族史者高2―3倍,若一级亲属在绝经前患双侧乳腺癌的话,相对危险性更是高达9倍[2],由此可见家族史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1.2 生殖因素:研究表明,未婚、初潮年龄早、月经周期短、产次少、绝经年龄大于55岁、不育或30―35岁以后妊娠、未哺乳的女性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大。

1.3 雌激素水平:从35岁开始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这种发病率的增长几乎贯穿妇女的一生,研究表明,雌酮和雌二醇的异常增加与雌三醇的缺乏是乳腺癌发病原因之一。

1.4 营养饮食:乳腺癌是公认的与饮食密切相关的恶性肿瘤之一[3],脂肪、高热量饮食、饮酒、长期吸烟均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

1.5 其他因素:既往有乳腺良性肿瘤史、放射线、病毒、化学刺激、某些疾病也会引起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

2 诊断

病理学诊断:只有活检所得的病理结果,方能作为唯一肯定诊断的依据。

3 治疗

3.1 化学治疗:乳腺癌的治疗目前采用多学科的综合治疗,除局部治疗外尚需应用全身性的辅助治疗,以杀灭局部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脏器的亚临床微小转移灶,从而提高手术概率,降低或推迟局部复发及减少远处转移,达到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的目的。一般而言,ⅠB―ⅢA期患者根治术后若无禁忌症,需行辅助化疗,而部分Ⅲ期患者可行术前新辅助化疗降期后手术。对于无法手术根治的乳腺癌患者,姑息化疗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3.1.1 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率及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化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分期、年龄、绝经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切缘是否残留、激素受体状况、及HER―2表达状况综合决策。术后辅助化疗宜术后早期应用,争取术后2周应用,最迟不能超过术后1个月。联合化疗比单药化疗的疗效好,连续6个疗程的化疗为合适,乳腺癌辅助化疗常用方案有:CMF方案、AC方案、CAF方案、CEF方案、TAC方案、TA方案、AC―T方案、NA方案、NT方案等。

3.1.2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或消灭微小转移灶,缩小原发病灶,降低分期,提高生物学意义上的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保乳概率。适应症: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用于提高切除率,可手术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有强烈的保乳意愿,用于提高保乳成功率。

3.1.3 姑息疗法:对于无法手术的乳腺癌患者,姑息化疗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姑息化疗需结合临床分期、体能状态、重要脏器功能、毒副作用及前期辅助化疗方案等综合考虑。

3.2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指的是使药物瞄准肿瘤部位,在局部保持相对高的浓度,延长药物时间提高对肿瘤的杀伤力,而对正常组织细胞影响较小,这类治疗包括分子靶向药物、被绑定缓释的化疗药物以及化学消融药等的治疗。其中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是特异性最高的层次,它以肿瘤细胞异常表达的某些标志性分子为靶点,选择针对性的阻断剂,有效干预受该标志性分子调控,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目的,但从目前临床治疗水平来看,靶向治疗还不能替代传统化疗,但是靶向治疗联合化疗已成趋势,疗效优于单用,靶向治疗还可以作为化疗或内分泌治疗失败患者的新手段,对老年人,体力状况差的患者,靶向治疗也可作为首先治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是目前常规用于临床的最重要的针对HER―2的靶向药物之一,开辟了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新纪元[4]。最近引起关注的另一种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分子靶向药物是贝伐珠单抗,通过临床试验证实了与紫杉醇、卡倍他滨或蒽环类等药物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因此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化疗的方案在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中也或为首先推荐,且不受HER―2表达的影响[5]。

3.3 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肿瘤内分泌治疗中研究最成熟最有效的,基本药物有抗雌激素、芳香化酶抑制药、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雌雄激素类和孕激素。

3.4 心理治疗:精神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病情的发展和转归[6]。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治疗贯穿于治疗全过程,先进的治疗手段也未必能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心理问题是独立于技术之外的,实施心理治疗对于乳腺癌的整体治疗有着积极作用,实施心理介入的方法可显著改善疾病的进展与生存,心理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呵护共同渡过难关,通过主动或被动方法增强抗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杀灭癌细胞或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总之,乳腺癌化疗总原则是正确选择治疗药物和资料方案,防止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最大限度实现规范化治疗、个体化治疗,结合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EGFR抑制剂等的联合应用,化疗已在乳腺癌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者认为,大剂量化疗未能明显降低复发率,而且存在药物的致死性毒性及第二肿瘤的发生,因而不提倡使用大剂量化疗,而是采取缩短化疗之间的时间间隔来增加剂量强度[7]。手术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近50年来,手术不断扩大切除范围并未增加治愈率现状,说明对乳腺癌患者必须进行多学科综合治疗,方能提高生存率。乳腺癌是实体癌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治疗肿瘤方法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 北京协和医院编著.乳腺疾病诊疗常规 北京:人卫.2012,5:28―57.

[2] 林丽珠.肿瘤中西医治疗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3,9:155―167.

[3] 阴宏.乳腺癌.子宫颈癌筛查实用技术手册 北京:人卫.2012,12:60.

[4] 秦叔逵;吴一龙:季加孚.中国临床肿瘤学进展2012 北京:人卫2012,9:186―265.

[5] 杜光.药学服务案例解析丛书.肿瘤分册 北京:人卫 2013,6:1―15.

乳腺癌化疗方案范文6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生存率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治疗通常采用以手术为主,术后辅助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的综合治疗。近年来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已成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的热点[1]。它起到缩小肿瘤,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乳手术率的作用[2]。本文采用采用TAC方案和CAF方案进行比较,探讨其在治疗乳腺癌中的临床效果及远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06年5月-2007年10月我院乳腺癌患者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3-62岁,中位年龄45岁,随机分为采用新辅助化疗方案(TAC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化疗方法(CAF组), 乳腺癌TNM分期根据2007年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 评定[3],两组患者在年龄、平均病程、病程、病灶及肿瘤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在发病年龄、病程及病灶及肿瘤分期的比较

1.2治疗方法 TAC组:多西紫杉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20543) 75mg/m2,静脉滴入,d1;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30105)40 mg/m2,静脉推注,d1;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H32020857)500 mg/m2,静脉推注,d1。CAF组40例: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 H32020857)500 mg/m2,静脉推注,d1;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0930105)40 mg/m2,静脉滴入, d1; 5-FU (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32022246)600 mg/m2,静脉滴入,d1、d8。每21 d为1个疗程,共2-4个疗程。

1.3疗效评定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乳腺癌化疗后疗效评价标准,测量新辅助化疗后乳房肿块的大小进行分析。根据肿瘤对化疗的反应情况分为:完全缓解(CR):所有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无其他病灶进展,无任何新病灶出现;疾病稳定无变化(SD):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小于50%,或增大不超过25%,无任何新病灶出现;进展(PD:肿瘤最大直径及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增大大于25%;CR + PR为总有效率。

1.4化疗毒副反应 按照WHO 1979年的抗癌药物毒性分度标准进行评估。

1.5随访 所有患者术后均按期完成化疗及其他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观察无病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

1.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 TAC组肿瘤原发灶临床有效率76.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 %(χ2=3.789, P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无发生IV度不良反应病例,均无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而退出治疗病例。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减少。TAC组白细胞数减少的发生率(III 度)为38.1%,明显高于CAF组(χ2=10.23, P

表3 2 组乳腺癌患者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比较【n,%】

2.3 随访 中位随访1.5年,TAC组无病生存率为92.81%明显高于CAF组76.31%(χ2=3.719,P

表4 两组化疗后随访结果【n.%】

3 讨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对于增加手术切除与保乳机会、改善生存期和预测预后无疑起到重要作用,根据NCCN最新指南,目前辅助化疗的有效方案都可以作为新辅助化疗方案[4]。乳腺癌NCT作用主要包括4个方面[5]:1)早期杀灭亚临床病灶;2)使肿瘤降期;3)提高手术切除率与保乳率;4)获取体内肿瘤对化疗的敏感信息。对NCT反应好,尤其是达病理CR者,经NCT后生存率明显提高[6]。为此,NCT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然而NCT受手术时机的限制有必要选择高效、速效的联合方案。为了寻找更好的乳腺癌化疗方案,我们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TAC方案和CAF方案;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对比,P>0.05,但化疗后TAC临床有效率为76.25%,明显高于对照组55.0 %(χ2=3.789, P

参 考 文 献

[1]尹子毅,王丕琳,张铁,等.表柔比星联用紫杉醇或多西他赛在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中国癌症杂志, 2008,18(6):459-462.

[2]金永,任洪军,陆佩知,等. FAC和FTC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现代肿瘤医学,2009, 17(6):1100-1101.

[3]朱珍,张凤春.晚期乳腺癌的化疗进展.现代肿瘤医学,2009,17(6):1179-1182.

[4]董立国,蒲永东,何建苗.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观察.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16(1): 35-37.

[5]李子庆,凌华海.局部晚期乳腺癌序贯治疗中全身性新辅助化疗联合局部化疗的临床分析.中国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7):1358-1360.

[6]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比较.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6,8(4):263-265.

[7]刘志洋,张瑾新.辅助化疗TE与CEF方案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华乳腺病杂志,2008, 2(1):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