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疗法范例6篇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联合普外科自2004年~2006年选择8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对照组)和乙组(治疗组),每组各40例,观察物理疗法治疗后早期肠梗阻的疗效。甲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11~56岁,平均30.5岁。乙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20~60岁,平均32.3岁。甲组40例患者中,胃肠道手术者26例,胆道手术者5例,阑尾手术者9例;乙组40例患者中,胃肠道手术者22例,胆道手术者8例,阑尾手术者10例。

1.2 治疗方法:甲组患者均采用传统的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补液及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治疗,严重低蛋白的给予白蛋白治疗。乙组患者除采用上述治疗方法外,还给予物理治疗,采用超短波、电脑中频、红外线联合治疗。超短波额定功率300w,2个20cm×15cm的电极分别置于腹部和腰部,实行对置方法,采用微热量,时间10min/次,2次/d,电脑中频采用腰、腹对置方法,电流强度以电极下有震颤、抽动感为度,40min/次,2次/d。红外线腹部照射20min/次,2次/d。以患者感到有舒适的温热感为准。

1.3 疗效标准:治愈,腹痛、腹胀消失,透视无液气平面,进食后无症状;好转,腹痛、腹胀减轻,无恶心、呕吐、胃肠减压量减少;无效,上述症状无改善。

1.4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手术后炎性肠梗阻疗效比较结果

2 讨论

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形成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常于术后1~2周内起病,原因是由于手术对胃肠道造成较大的刺激、损伤,尤其是胃肠道手术、短期内反复手术、广泛分离肠粘连、腹膜炎、异物或坏死组织残留以及存在其他造成肠管浆膜面广泛受损的因素。炎性肠梗阻病理生理变化主要为肠壁高度充血、水肿,并有广泛粘连,严重时肠管呈脑回状,肠壁脆性增大,极易受到损伤。其临床表现与一般肠梗阻的相同之处是都有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不同之处是多数炎性肠梗阻患者在术后有少量排气、排便,但在进食后很快出现症状,患者腹痛、腹胀不明显,腹部触诊有柔韧感,无明显包块或肠袢,叩诊为浊音或实音,听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ct可见肠壁水肿、增厚、粘连及腹腔内有渗出等表现。一般不行手术治疗[1]。

物理疗法有消炎、消水肿、止痛、改善血循环、促进肠蠕动及松解粘连的作用。

2.1 超短波的消炎作用:其基础是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超短波作用后,在组织中产生类似组胺的物质,使血管扩张后充血,血循环增强,微血管的渗透作用增高以及改善血液与组织间的一些物质交换,同时血运增强,使机体的抗体和补体增加,增加巨噬细胞系统功能和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消散。

2.2 中频电流的生理和治疗作用

2.2.1 镇痛作用:中频电流作用于人体后,可使局部痛阈增高,其机制是电流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后的间接作用结果。

2.2.2 改善局部血液和淋巴回流:可使作用局部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炎症吸收。

2.2.3 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对于内脏平滑肌有刺激作用,能提高内脏平滑肌的活动和张力,促进肠蠕动;还可促进腹肌收缩。因此有利于粘连松解。

2.3 红外线的治疗作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机体代谢。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继发效应。血液循环改善、血流加速促进局部炎性渗出向血管内吸收,减轻肿胀,降低了组织张力。热效应促进了血液循环,改善了代谢,进一步影响了机体的神经功能,增强了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消炎作用。热效应一方面可提高痛阈,减轻痛感,另一方面也作为一种新刺激与局部疼痛冲动同时传入到中枢神经系统,热刺激与疼痛冲动互相干扰,减弱和掩盖了疼痛的感觉。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消肿,降低组织张力,减轻了疼痛。还可降低肌张力,解除肌痉挛,从而达到镇痛作用。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加速了致痛物质的清除,疼痛得到缓解。

以上三种疗法都有消炎、消肿、止痛作用,联合应用更能增强效果,并且对于再加上中频电疗法还可促进肠蠕动、松解粘连,因此,此三种疗法有很好的协同作用,较单一疗法效果为高,大大缩短了治愈时间[2]。

【参考文献】

物理疗法范文2

一根细针“烧死”肝肿瘤

肝癌,曾是我国癌症疾病谱中发病率首位的癌症。尽管近些年其发病率略有降低,但不容小觑的是,肝癌因其恶性程度高、愈后差而成为“癌中之王”。绝大多数肝癌患者起病较为隐匿,就诊时往往已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

目前,局部射频消融技术已经成为控制原发性肝癌一种较为有效的物理微创新技术。整个过程需要全程在B超的引导下,将一根15厘米的细长针(即消融电极)穿入实体病灶内部。然后,消融电极便直接或间接引发超过肿瘤细胞耐受能力的高温效应,从而达到摧毁肿瘤细胞的目的。整个治疗过程,穿刺点只有约2毫米大小的针眼,损伤极轻,治疗过程一般约为1小时,术后2~3天患者便能出院,相较于传统的手术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可多次重复等诸多优势。

一般而言,患者肝内肿瘤直径在1~3厘米,肝硬化中等程度以内,没有明显腹水、黄疸、凝血功能异常,病灶没有转移到肝脏以外(比如肺脏、骨骼、淋巴结等),没有侵犯到大血管或胆管,经过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后,其疗效将和传统的肝脏手术切除相当。

超声波“定向打击”胰腺癌

从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到诺贝尔获奖者斯坦曼,都被一种称为胰腺癌的肿瘤夺去了生命。胰腺癌,早期症状往往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隐痛及腰背酸痛、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类似于慢性胃病的症状,约8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病程已经发展至中晚期,只有不到20%的患者有幸能够得到手术根治的机会。

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化疗和姑息性治疗往往是两种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中,我们发现化疗因其较大的不良反应,往往使那些年龄大、合并症多的患者难以承受,并且患者也不能在这种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

自2009年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开始运用聚焦超声刀(海扶刀)这种无创的技术治疗中晚期胰腺癌,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医院累计治疗患者500余例,在对患者进行随访后我们发现,运用海扶刀辅助传统医学治疗肿瘤等综合性治疗之后,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化疗,疾病的局部控制率高达70%。

海扶刀,以其超声波进入路径对人体皮肤和其他器官几乎没有伤害,被称为无创治疗。整个治疗过程,由一位医师通过计算机技术,控制超声波的点、线、面、体运动轨迹,将超声波聚集到一点,从人体外精确作用于肿瘤,由于超声波的高频高能特性,当大量超声波作用于体内肿瘤时,局部温度可在瞬间达到超出肿瘤承受温度的65~80℃高温,进而使肿瘤组织凝固坏死,失去增殖、浸润和转移的能力,最终达到对于实体胰腺肿瘤的“定向打击”,较大程度地实现局部控制,也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癌痛症状。

“海扶刀”作为肿瘤治疗手段中的一种,并不适用于每一种肿瘤。超声波的特性和患者肿瘤的特征,决定了这把无形“手术刀”的应用范围。因为超声波的传播对传播介质密度界面要求很高。因此,像肺癌、颅脑内肿瘤以及肠道内肿瘤就不适用这一治疗方法。其次,不同类型的肿瘤本身千差万别,有些肿瘤在极其微小的阶段就会扩散,而有些肿瘤即使个大如拳也不会扩散,由于超声聚焦治疗技术是一种靶向性治疗,对于易扩散的肿瘤也不适用。

良性瘤子避免开“大刀”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一些被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患者,由于惧怕开刀,或担心手术后留下的疤痕,往往拖延时间不去治疗。甚至有些患者的肿块压迫气管、食管,产生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或者发生继发性的甲亢;或者肿块影响了外在形象等也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大大影响了生活质量。

如果采用传统的手术治疗,患者的甲状腺组织将被手术切除,术后将通过终身服用甲状腺素来弥补因器官摘除所导致的甲状腺素缺乏的情况,对于一种良性的病变,采用此类手术,一方面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再者术后的疤痕对于那些未婚女性也是一道心理障碍。

现在可以把局部消融技术应用于头颈部良性病变的患者。手术前,患者需经过细胞穿刺获知病理确诊为良性病变,对那些病灶不大,且未侵犯其他组织的良性病变实施消融技术。整台手术约为30分钟,大多数患者术后观察数小时便能下床回家甚至继续工作。少部分高龄患者,留院观察一晚,第二天也能顺利出院。较过去传统开放手术,住院仅5~7天,手术切口仅6~7厘米,治疗和恢复期将大大缩短。

物理疗法范文3

【关键词】 膝痹病;中医熏洗;物理疗法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2-0097-02

膝痹病即西医的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祖国医学则认为其属于“膝痛”、“痹证”、“骨痹”范围,是一种伴有软骨下骨质增生甚至骨破坏的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好发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及关节活动障碍,尤其下蹲、上下楼时明显,严重者可造成关节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从而对患者的日常起居和正常工作、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1]。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中药热敷、或者内服和外洗的方法,西医则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对症止痛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对膝痹患者采取中药熏蒸联合物理疗法,取得较好地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住我科的膝痹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48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49.9±6.3)岁,住院天数5~13d,平均(6±1.3)d。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天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以《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骨痹”的诊断为主[2],西医诊断依据《骨关节炎诊治指南》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3]:①反复膝关节痛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且最近发生;②站立或负重位X线摄片示关节间隙变窄;③骨关节炎性滑液透明、黏性,1ml,白细胞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治疗前大约1个月之内没有接受过任何治疗,与此同时,在本次治疗过程中,也不采取其它治疗者;③知情同意并签字为证。排除标准:①出现以下任意一种情况者:骨性强直、关节之间的间距减小、关节中间有骨桥形成;②骨折(突然发生、急性)、类风关、膝关节有感染或炎症、关节肿块(肿瘤)、关节结核、关节腔化脓者;③膝关节严重变形;④有怀孕及哺乳的妇女;⑤关节软组织有化脓,可疑感染或有合并破溃者;⑥有精神病,或有严重心、脑、肺、肾及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系统的器质性疾病者;⑦中西药药物过敏史或可疑过敏者。

1.4 方法 观察组:①中药熏蒸方法:中药方由透骨草15g,伸筋草15g,海桐皮12g,红花6g,牛膝9g,莪术12g,五加皮10g,土茯苓12g等成分组成。用2000~2500ml凉白开水配中药,放在一个盆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大火煎煮二十分钟,最后将煮好的药液倒入医院自制的容器床,温度维持在45~55℃(以患者耐受为主要标准),熏蒸大约持续25min。患者取舒适(可坐、躺或趴在熏蒸床上),露出膝盖,至熏蒸结束前注意给患者保暖,防受凉。每日一次,共连续熏蒸2周。②物理疗法:每天在中药熏蒸法结束后采用激光疗法,应用美国超激光疼痛治疗仪(superlizer 5500)C探头,80%输出功率,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的强度连续输出。治疗部位为内、外膝眼,每天治疗1次,每次30min,连续治疗2周。此外,该组患者同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患者:①操作前要先对患者进行评估,内容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既往病情、家族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患者寒热体质鉴定、熏蒸部位皮肤情况;②对患者详细、认真讲述中药熏蒸的要求、目标、具体措施和需注意的问题,取得患者的配合;③注意严格控制熏蒸范围、温度及时间,避免烫伤;④观察熏蒸部位皮肤情况,如果在操作过程中皮肤出现起红点、感觉痒等可疑过敏情况应马上停止操作,并向上级医师汇报,尽快处理;⑤帮助患者整理衣服、清理床单,协助患者摆好舒适,并记录具体过程和时间。整个护理过程做到个体化、人性化,护理人员需耐心、细心帮助患者,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就医环境。对照组:该组患者采取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双氯酚酸钠缓释片(由湖南华纳大药厂有限公司提供,规格:0.1g,批号:国药准字H20067776)的方法,剂量1片/次,每日早晚餐后各一次,共两次,每次均用温水,把药片整片送服,不要弄碎或咀嚼吞服。

1.5 观察指标 评估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①膝关节功能评价:参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4],共8个指标,包括痛感20分,不稳定20分,交叉10分,浮肿15分,爬楼梯15分,向下蹲5分,跛行10分,撑起来5分,满分100分。②疗效判定标准[5]: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制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标准。显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恢复正常生活及工作;好转: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稍受限,能维持正常生活及工作;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无改善。有效率=(好转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进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采用t检验,以平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设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膝痹病会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传统西药治疗胃肠道副作用大,患者依从性差。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物理疗法,如光疗缓解症状,疗效尚可,但也存在治疗不彻底,症状反复等问题。而中药熏蒸疗法已广为人知,较为成熟,它是一种采用中药煎汤,利用其热气在皮肤或患处进行熏蒸、擦洗的中医疗法,通过药物有效成分以离子状态渗入皮肤,直接作用于膝关节,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该法具有温经散寒、祛湿止痛、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的功效。此外,笔者还采取以物理光疗方法为原理的神灯照射,通过物理光化学穿透力,深达皮层深部,以期实现局部中药液体温度的维持和渗透,达到一箭双雕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在物理光疗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中药熏蒸方中透骨草、伸筋草祛风舒筋通络、祛风除湿;牛膝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红花化瘀止痛、活血通络消肿;土茯苓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全方合用,借助中药的药用和物理光疗的渗透热力,通过表面皮层深入到肌体,促使血气畅通、脉络通畅、气血不滞,其温热作用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药到病除的效果[4]。

本研究在中药熏蒸的基础上结合物理疗法不仅可提高疗效,还弥补了二者各自单独使用的不足。同时,物理疗法的激光渗透作用直达病灶,可以使中药透皮为人体所吸收,且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感到舒适、效果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申延清,刘凤霞,曹红,等.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9):1643-164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

[3]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4]李娟红,周立霞,李桂英,等.臭氧联合中药治疗中老年阳虚寒湿型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4):471-475.

物理疗法范文4

【关键词】 中频电疗;五官超短波;颞下颌关节紊乱

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一种常见病,临床上以颞下颌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为主要特征,其病因复杂,多年来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随着物理康复医学的发展,物理因子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观察中频电疗法、五官超短波疗法以及中频电加五官超短波疗法的疗效对比,以寻求好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180例,男102例,女78例,年龄19~62岁,病程5~150天,平均40天,单侧162例,双侧18例。均经我院口腔科确诊,临床表现为张口及咀嚼时关节疼痛,张口受限,关节弹响,咀嚼肌酸胀无力,影响正常进食,经X线平片排除关节结构器质性病变。治疗期间不用药物及其他疗法。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60例采用五官超短波治疗,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8岁;B组60例采用中频治疗,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34岁;C组60例采用中频电疗加五官超短波治疗,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36岁。

1.2 治疗方法

A组采用上海产WG-I型五官超短波治疗机,输出频率40.68MHz,功率≥25W,患者仰卧位,取掉身上金属物,直径为8cm的圆形电极放置于颞下颌关节处紧贴皮肤,调到温热量,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B组采用北京产K8832-T型电脑多功能电疗仪,选调制中频电流,11号处方,两个直经3cm的硅胶电极并置于患处,剂量调制到舒适的耐受限,每日1次,每次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C组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先做中频电疗,再做五官超短波,每日各1次,每次各20分钟,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周。少数患者一个疗程治愈,最长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治疗期间嘱患者禁吃坚硬食物。

1.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颞颌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颞颌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有效:症状有所减轻,颞颌关节功能有所改善;无效:症状、颞颌关节功能无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三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2,P0.05),C组与A、B组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5,P

3 讨论

颞下颌关节紊乱是人群中的常见多发病,被WHO列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四位口腔流行疾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功能障碍和关节弹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三大主要症状,也是患者求诊的主要原因[1]。其病因较多,一般认为与牙颌的异常改变有关,如错颌、缺牙、过度磨损,单侧咀嚼习惯或咀嚼用力过大等造成的咀嚼肌功能不协调、功能亢进、痉挛及关节弹响等关节区神经、肌肉功能紊乱,如能及时调整其功能,解除肌肉痉挛,则症状可消除;如病程迁延不愈,功能性肌肉痉挛可发展为肌肉挛缩,恢复较困难。我们采用中频电疗、五官超短波治疗。超短波具有扩张血管、加速血流速度,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从而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水肿的消散及代谢废物、炎性产物、致痛物质等的排泄和消除,同时超短波的热效应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等作用。中频电疗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淋巴回流、锻炼骨骼肌的功能,提高平滑肌张力,消散炎症及神经节段反射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等作用,从而调节神经、肌肉功能,解除肌肉痉挛,缓解局部疼痛、下颌关节运动障碍、关节弹响等症状[2]。治疗结果表明,中频电疗配合五官超短波的疗效优于单纯中频电疗或五官超短波治疗,说明中频电疗和五官超短波治疗具有叠加、互补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本组观察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具有疗效好、安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物理疗法范文5

【关键词】带状疱疹;物理方法;微波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82-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表面的节段性水疱疹以及神经痛[1]。由于这种病毒是潜伏在神经中,所以水痘走向是沿神经分布,主要在躯干位置。患者一旦患病,疼痛难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各种物理方法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中,但是对其认识却各不相同。为了早日更好解决这个问题,我院特选取带状疱疹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分别为红外线治疗组、微波治疗组、半导体微波激光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四组不同治疗后观察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36人,女性患者24人,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5.3±3.19)岁。将其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分别为红外线治疗组、微波治疗组、半导体激光治疗组以及对照组。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一般问题上经统计学检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将得到的数据输入SPSS19.0系统进行分析和统计,经t检验和x2检验,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 红外线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红外线治疗组中显效人数10人,有效人数8人,无效人数2人,相对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中显效人数7人,有效人数8人,无效人数5人,相对有效率为75.0%。相比较,红外线治疗组相对有效率(90.0%)显著大于对照组相对有效率(75.0%),经统计学检验,P

表1 红外线半导体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2.2 微波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微波治疗组中显效人数12人,有效人数6人,无效人数2人,相对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中显效人数7人,有效人数8人,无效人数5人,相对有效率为75.0%。相比较,微波红外线半导体治疗组相对有效率(90.0%)显著大于对照组相对有效率(75.0%),经统计学检验,P

表2 微波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2.3 半导体激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半导体激光治疗组中显效人数13人,有效人数6人,无效人数1人,相对有效率为95.0%;而对照组中显效人数7人,有效人数8人,无效人数5人,相对有效率为75.0%。相比较,半导体激光治疗组相对有效率(95.0%)显著大于对照组相对有效率(75.0%),经统计学检验,P

表3 半导体激光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3 讨论

用红外线照射后,可以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改善局部血运,引起毛细血管扩张,使炎症加速被人体所吸收,减轻有炎症刺激神经导致的疼痛,从而起到消炎镇痛的目的。微波照射之后可以促进皮肤疱疹部位的局部血运,从而减少炎症渗出,减轻疱疹症状,减轻疼痛[2]。而且微波红外线本身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局部疱疹皮肤,防止病毒侵犯其他位置。而半导体微波激光更是对组织伤害小,并且也有加快疱疹中液体被吸收速率的作用。

综上所述,选择物理疗法与西药治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事半功倍,疗效显著,可以尽早缓解病患痛苦,早日恢复健康身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物理疗法范文6

1病人资料

40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42岁,平均20岁。病期1月天~10个月,平均3个月。在生殖器、会阴和部位检查见状或鸡冠状增生物,5%醋酸白试验阳性。皮损累及部位:32例发生于外生殖器,其中4例同时累及。另有8例单纯累及。病人根据就诊日期(单、双日)被随机分为2组。

2治疗方法

2.1冷冻治疗组(单日就诊组):局部常规消毒后,用棉签蘸液氮直接按压于疣体表部或根部,当皮损完全结冰变白之后,视皮损大小、厚度、部位分别维持4~10秒不等。而后拿开棉签等其自然复温,反复冷冻3~4次即可。

2.2电离子手术治疗治疗机治疗组(双日就诊组):我们采用广西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生产的GX-Ⅱ型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前局部常规消毒后。粘膜部位采用1%丁卡因棉片贴敷作表面麻醉;皮肤部位采用1%利多卡因侵润麻醉。然后选用短火,电压12~15V,逐个去掉疣体组织。

3疗效判定标准

病损处状突起变平坦,皮肤粘膜光滑,恢复正常者为痊愈。皮损缩小,疣体数目减少为有效。连续治疗2次无变化为无效。

4治疗结果

液氮冷冻治疗组20例患者,经一次治疗痊愈6例(30%),经两次治疗痊愈10例(50%),有效4例(20%)。痊愈平均时间为18天。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治疗组20例患者,经一次治疗痊愈11例(55%),经两次治疗痊愈8例(40%)有效2例(10%),痊愈时间平均为10天。两组治疗相比较有显著差异。电离手术治疗机治疗组优于液氮冷冻治疗组。

上一篇济南幼儿园

下一篇元宵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