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记录范例6篇

访谈记录

访谈记录范文1

采访对象:长三角地区剧院A及剧院B某两位技术主管人员

采访时间:2011年10月

摘要:通过访谈形式,对长三角地区两个剧场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集中在剧场建设程序、剧场经营管理两个方面,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剧场建筑的设计、空间、功能、设施等诸多问题。同时以点评方式,分析访谈中涉及到的各个剧场关键问题,进行初步判断。为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长:三角剧场群 剧场 运营 建设

背景介绍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城市密集的区域。自上世纪90年代上海大剧院兴建以来,据不完全统计,该地区已经兴建了十几个大剧院’,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的大中城市,同时大剧院的兴建热潮已经波及到县一级的城市,形成剧场群。由此,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大剧院热潮最先开始且剧场密度最大的区域。依托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和相对较高的文化消费市场。以及诸如中国艺术节、世博会等大事件的带动,该地区的大剧院建设一直居于全国之首。由于其大剧院发展较早,相对而言经验积累也较多,暴露的问题也更明显,对于问题的反思也就更深入,探讨解决之道当然也就更容易对症下药。

课题组调研该地区多个剧场,包括无锡大剧院、苏州科技文化中心、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大剧院、无锡梵宫剧场、嘉兴大剧院、杭州大剧院、绍兴大剧院、宁波大剧院、温州大剧院等。鉴于某些原因,本文隐去了访谈对象名字和剧场名称。

除了对个别口误与过于口语化的词句做了更改外,文章基本忠实记录了访谈内容。访谈对象是剧场管理人员,他们常年从事剧场第一线工作,对于剧场问题的了解全面而深入。因此,其内容是鲜活的第一手剧场调研资料,真实反映了我国剧场的一些现实状况。访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剧场建设与剧场经营及与其相关的剧场建筑问题,这些都是我国目前剧场中比较严重的共性问题。文章采取了访谈与点评的形式,使问题的展开更全面,分析更深入,有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剧场A访谈

采访时间:2011年10月23日

课题组:剧院A建造用了多长时间,哪年正式投入使用?

某主管人员:剧院A的项目管理者是“市重点工程办公室”,项目从2009年4月20日动工,2010年1月主体结构出地面,同年5月完工,2011年5月投入使用。国内剧院一般工期都要求满3年,我们的剧场提前完成了建设计划。

事实上,这比预想的还慢了些。因为总承包团队并没有经验,只有项目经理还可以,加之2011年的雨水比较大,最深时达到1m多,建造芭蕉叶子的结构有一定难度,使得总体工期有所延误。

课题组:项目主要由国外建筑师设计。过程中带来了哪些具体问题?

某主管人员:剧场A的主设计师是北欧人,第一次设计剧场,对剧场工艺方面的需求并不了解,但遇到问题又听不进中国专家的意见。他喜欢借鉴国外现有的工程实例,如挪威奥斯陆国家剧院和丹麦哥本哈根剧院,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修改设计。

设计过程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剧场的平面多了一个后台辅助区,该区位于上场口,导致很多原有诸如化妆间、设备间的设计需要修改。但实际中舞台并不一定需要增加这个后台辅助空间,当初中国专家的建议没有得到采纳。舞台机械配置方面以国内技术为主,与以国外技术为主的武汉大剧院、常州大剧院基本持平;灯光音响方面投入大于广州大剧院。最终该项目总投入16.8亿元,略大于广州大剧院的13亿元,这也是由于目前国内剧场均以“国际先进、国内领先”为建设目标,造成投资都相对较大。

课题组:剧院方自我的定位是怎样的。在设计过程中是否与设计师进行过交流?

某主管人员:剧院方的自我认知、评价目前仅限于招标期间,对于政府而言就是要做到国内领先与国际一流。剧院投资方面要求仅次于国家大剧院,还要追加投资。另外,我们与主建筑师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很多,剧院方对芭蕉叶的建筑外形非常认可。

课题组:一般情况下。如果境外机构中标国内剧场。通常都需要中方合作单位参与。中方合作单位在参与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

某主管人员:本项目国内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上海市建筑设计院。由于国内剧场建设方面有经验的专业团体很少,可依据的规范也很少,因此设计中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设计中没有设人员通道、楼梯等,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最终只能由上海市建筑设计院来进行细化。另一方面,因不了解使用的需求,花钱买了很多设备,而现实中并不需要,包括国家大剧院也有类似现象。这就要求设计师要了解使用方的需求,及时总结反馈,不要仅依据最近新建的剧场设备清单或是根据投入多少增减设备。

设计中也有一些标新立异的地方,如开始未设化妆间,但设有很多公共淋浴室、公共厕所,后来又补设了化妆间;又如未设台口反射板,之后在中间区域设置了一层声学反射板,将吸声木安装在反射板上面。舞台设计的亮点是以竹代木,体现了绿色环保理念。

课题组:剧场的使用功能非常重要,剧院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剧目的使用需求。请问剧院A在具体设备的配置上遇到过哪些问题吗?

某主管人员:设备配置方面出现的问题非常大。首先,剧场的功能本来是剧场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本剧场的设计者虽然是国际知名设计师,但毕竟不是专业从事剧场建设,对剧场的后期使用不是很熟悉。设计者在设计时对声、电、光等的设计都比较随意。一般专业的剧场设计都应该对建筑声、光、电等进行研讨、仿真等实验后才能进入实施阶段,但是在设计剧院A时并未按照这些步骤严格操作。另外,由于国外设计师与国内使用者对灯光效果的理解不同,导致灯光配置很难达到使用需求。而且他们做事比较独断(最常说的是,如果听他们的则保证一流,否则不能保证),造成许多设计效果不佳。这样,监管部门只能用建设指标来检查。另外国内专家只能有建议,不能要求外方设计师修改图纸等。因此总体来说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建设过程中国外设计师的地位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设计时并未留有足够修改的余地,所以建成后都无法做进一步修改了。

课题组:如果发现设计不合理,监管部门会在剧院建造过程中对设计提出问题吗?剧院A的验收工作是怎样开展的?

某主管人员:监管部门的验收其实需要设计单位配合,上海建筑设计院虽然是设计参与者之一,但一般不直接自己设计,而最终的设计成果也未能严格按照指标来检查。同时报批之后设计方一般不再给监管部门提供设计图纸检验,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建成效果来检查。相比之下国外设计师更注重内装,而对整体功能布局设计不太注重。因此一般要求采用国际一流的灯光设备,控制室一般采用网络作为通信信道,有些使用LED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所谓国际一流的定位。

剧院A设计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对公共服务考虑比较少,没有专用的展厅。但是可以通过进一步改造形成文化长廊,体现一定的文化宣传服务与公益性质。

课题组:剧院A在后期运营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某主管人员:剧院建成后究竟是自主经营还是委托经营,目前领导还没有确定。剧院建设融资有多种方式:在发达地区不需要政府补贴,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则要政府补贴才能实施。中演院线在竞标广州歌剧院时承诺不用政府补贴,而保利则需要政府补贴,最终中演院线中标。

现在市场上经营剧院的主要是中演院线和保利院线两家,它们都是通过竞标等方式扩展其控制剧院的范围,剧场A的最终经营权可能归于中演。也可能是保利。

由于剧院设计、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脱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诸如剧院的办公区与其他区域并未隔离,导致电能无法分区控制,或者进风口对音效可能有影响,又或者通风口与座椅的相对位置有偏差。

点评小结

剧场建设程序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的剧场建设程序基本上没有考虑剧场建筑的特殊性,只是沿用一般建设项目的程序,因此我国剧场普遍存在后期使用不便、空间浪费、设备闲置等现象。剧场建设程序存在环节缺失和体系不成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少前期的剧场策划阶段和后期的剧场使用后评估阶段。缺少策划导致剧场定位不清,运营管理不清,功能空间设施配置盲目,任务书盲目,剧场设计体系不成熟,尤其是剧场设计顾问缺席;使用后评估环节缺失则导致剧场建设的问题矛盾难以及时被发现并及时得到反馈、更正,导致剧场的相同问题不断在其他剧场建设中出现。这正是我们的课题研究将要关注并试图解决的问题(详细情况后续将在我们以后的课题研究报告中呈现)。

剧场建设程序的问题还表现在所谓建、管、用的脱节,即作为建设投资方的政府部门(通常是政府下属的城市投资公司)、剧场的政府管理部门(通常是文化局)与剧场的使用单位(各地演出团体),在剧场建设问题上,三者的利益、立场、目标不一致,相互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导致使用者、管理者对于剧场的空间、功能、设施、运营等的要求无法在决策阶段得到体现。这是导致许多剧场先天不足及盲目性的重要原因。

剧场建设程序中的设计阶段同样存在问题,主要是缺乏正常的剧场设计顾问支撑体系:缺乏有剧场设计经验的建筑师,缺少剧场顾问的专业指导,在剧场工艺方面存在巨大漏洞。在大量引进国外建筑师设计却不引进国外成熟的剧场设计体系,尤其是剧场顾问机制的现实条件下,这个问题越发显得突出。中方的配合设计单位只是作为施工图设计角色出现,对于剧场顾问工作没有发言权。

尽管现在部分剧场已经开始聘请专家进行舞台工艺设计,但是建造过程中各咨询、顾问机构介入建设的时间不一,分工不明确,业主也不明白顾问到底应该干些什么工作。而监管部门又不参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只在项目报批和验收时起到监督管理作用。另外由于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建成效果来检查设计成果,设计时并未留有足够修改余地的地方在剧场建成之后很难再进一步修改。今后剧场顾问的重要性应该大大加强,他们应该贯穿在整个剧场建设的各个环节,这是剧场的特殊性、复杂性所决定的。

剧场B访谈

采访时间:2011年10月27日

课题组:剧院B在后期经营方面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是什么?

某主管人员:问题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剧团和剧场的对接问题。国内很多已建成的或在建的剧场,都曾有人到我们这里来借鉴剧院B的规划和管理经验。我们讲究民商两宜,一方面要顾及文化繁荣,另一方面还要顾及到文化繁荣背后经济能不能负担得了。很多国内剧场就是没有演出,单靠租场来经营。我们既有自己的演出,也租场,自己的剧团往往对剧场条件很熟悉,但是别人的剧团就完全不一样了。

事实上,一般的剧场都应该把自己的资料向社会公开,这样团方和剧院才能进一步沟通。这本身就是一个国际惯例,在国外每个剧场的网站上都会有自己的详细资料。而在中国,尤其在内地,还没有养成很好的习惯,如省部级或部级的电台等都没有这些资料,即使有也很少有拿过来正好合适的,基本上都需要调整,但现在有的团方也在慢慢接受这个情况。

课题组:那一般团方与剧场合作时,演出前如何对接?

某主管人员:剧团参演前,会让几个人提前去剧场看现有的演出,以大致了解剧场情况。但即使这样,到实际快要演出装台时,也经常出现各种状况。我们曾合作过一个叫云门舞集的在国际上做舞台的团队,要求前期一定要设计舞台所有的东西,甚至包括舞台的垃圾箱都要定位。但是他们来装台时,正好赶上剧场有演出,不能提前安装,但也只用两天就安装好了。而他们在另外一个剧院专门装了三天,还没装完。这一方面是由于技术质量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各人员之间的配合原因,导致装台很不顺利。

课题组:剧院B在剧场资料方面有哪些改进?

某主管人员:我们的网站现在已公开了基本上所有的详细信息,包括舞台的视频、讲解,有的还有图纸。对于剧院的管理方面,我们必须向国外学习。如美国、加拿大等包括中国香港也很值得我们学习。香港剧场沿用英式剧场体系,与美式体系不同,至于我国的剧场采用哪种体系更为适合需要深入了解后才能确定。

课题组:剧院B是政府投资还是有其他投资?全年的场次一般是多少?

某主管人员:因为股东是国资企业,所以我们是半个国企。目前场次方面,同比大概120~150场,但就演出为120多场,年底还会不断增加。

课题组:请问剧院B中对传统剧,如昆曲、苏剧的演出状况如何?

某主管人员:遗憾的是,昆曲、苏剧在剧院中已经基本没有了,因为剧院B总是要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来推出剧目。我也发现昆曲、苏剧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城市上演较多,是市场需求决定的,这也算是“墙内开花墙外红”。

从剧院经营者角度讲,剧院是文化综合体,是一个城市配套,更是一个市民建筑,要让更多的人喜欢来剧院看演出。目前我们电影院的上座率是很高的,占整个苏州的40%,同时在苏州用于演出的4个场所中,剧院B占到了80%,这无形中就达到了为市民服务的目的。我们也希望将来的演出场次越来越多,节目层次也越来越高,跟随苏州城市的发展不断向上攀升。

课题组:节目层次越来越高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把一些观众群体拒之门开。从剧场本身的节目定位来看是怎样考虑的?

某主管人员:这个倒不会。因为我们的节目分为两种,一种是走商业路线,另一种是走艺术精品路线,根据两种节目的不同,票价也会大不相同。每年我们会推出4~6个高品质的剧目,从而提升整个剧院的品质;同时也会推出100多个商业演出,以保证盈利,这样剧场才能获得长期发展。

从另一方面讲,我们有义务利用现有剧场的资源来为文化的普及、传播与培养做一些事情。例如我们曾举办了一个南中国相声发展座谈会暨经济项目大会,希望能够通过一个集中事件形成一个小的动力,推动南中国相声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提升剧院B的影响力。

课题组:剧院B的节目来源主要是自创还是接团?

某主管人员:以自创为主,主办和合作类占到85%,租场类只占15%,这主要与苏州以重点发展地方节目为主的方针有关。但其实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演出商来我们这演出,问题是,本地的演出公司只有3家,外地的不敢进入。另外苏州也不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文化市场那么发达。加上演出本身是不怎么挣钱的,过来演出一次赔一次,所以最后就变成基本是自己在做演出。我们只有一个自己的芭蕾舞团,一年一部大戏,一年最多3~5场演出。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我们计划扶植别的演出商来苏州演出,逐步减少自己的主办项目,帮助经营,也扩大市场。

课题组:那剧场是否考虑过合作经营的方式?在文化、经济方面,是否考虑演艺行业与相关创意产业结合?

某主管人员:文化方面,我们也在尝试与动漫接轨,同时在软件方面也有合作。从产业上讲,动漫和演艺行业是搭接的,是可以互动的,之前我们就推出过一个动画片“火狐狸”。

运营管理模式方面,我们都是自营方式,不会委托管理,希望在自己运营中逐渐寻找并确立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我们的运营中,盈利一方面来自演出剧目,另一方面来自80%的商铺出租率,且相对稳定,这也成为剧院经营收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点评小结

运营是剧场生存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剧场运营对于剧场建设的重要性被极大忽视了。运营的目标在策划阶段就应该介入,并落实到设计环节。运营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剧场的空间、功能、设施配置的方式以及演艺的模式。

剧场作为一个大概念,包含了建筑、演艺、经营的整体系统,不能割裂处理。运营的概念就是将整个系统有机地盘活,这就需要三者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目前,我国的运营方式还处于过渡阶段,需要学习世界上成熟的剧场运营体系,例如英美的运营体系与欧洲大陆的剧场运营体系――二者的运作模式不同,导致了剧场建设的不同。同时还要建立正确的剧场一剧团关系,如成熟的场团合一制度和巡演租场制度,实现剧场和剧团的正确搭配,而不是像现在我国剧场、剧团关系的错位一一剧场是按驻场的欧洲大陆剧场方式设计配置,而运营是按照英美的巡演租场方式,导致剧场空间设施的空置浪费。

另外还要明确剧场的公益性与市场化的概念,了解成熟的国外剧场在此方面的经验。剧场市场化是重要的途径,但是还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持。

中国剧场市场化经营的实践起步较晚,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具体如下:

第一,剧场供给不明确。国内大部分采用场团分离的经营方式,剧场提供演出场所,邀请剧团演出或由剧团租用剧场完成演出,剧团与剧场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导致剧团对剧场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造成演出过程中装台效率低、跑场路线陌生、剧场设备不熟悉等问题。

第二,剧目与当地文化资源缺乏合理的结合。大多数剧场按照西方歌剧院的标准配置演出空间和设备,对当地文化资源的挖掘不足,导致群众基础弱,大众参与度不高,经营管理困难。

第三,剧场业态组合无法满足市场经营的需求。多数剧场按照专业剧场的业态配置剧场空间,商业空间严重不足,缺乏餐饮、休闲、购物等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导致剧场收入来源单一,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低下,一旦剧目演出效果不佳,剧场就面临经济困难。

了解了剧场建筑设计的问题后能够更深入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

两个剧院的访谈主要从剧场的建设程序和剧场经营两大方面分别有所侧重地进行。从一线管理人员那里了解到的中国剧场的现状,是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课题组的目标是从中寻找进行评估的信息点,也就是剧场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环节。通过访谈,比较清晰地掌握了这些信息点,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访谈的价值还不止这些,对于其他从事剧场研究的人也可以从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我们的点评当然也是基于目前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角度,局限和目的性也是明显的。访谈表明,我国剧场评估面临的问题是深刻而复杂的,牵扯到剧场这个大体系的各个方面与层面。因此,应对的措施也是复杂的、多方位的。希望通过课题工作,能够为剧场建设的不同环节提供建设性意见,推进我国的剧场发展。

课题组成员:

清华大学:卢向东、李小妹、肖采薇、彭相国、徐绍辉、张玉龙、罗敏杰

国家大剧院:徐奇、钟睿、孙芳、王维

中国传媒大学:蒋伟、张晶晶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闫常青、闫贤良等

关键点1:我国剧场建设程序性的环节缺失。

我国目前的剧场基本上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一定程度上由于政绩的需要,造成了剧场建设的速度很快。对于剧场建设程序的不足缺少思考,客观上造成了相似剧场问题的重复出现,尤其是没有使用后评估的介入,无法有效地发现并更正过去的剧场建设问题。

关键点2:策划是剧场顾问工作的重要方面。

没有剧场顾问的参与,对于剧场的功能配置定位不清,造成了剧场空间的安排、设备的投入均没有可靠的依据,而是盲目地攀比,客观上造成了隐性的巨大浪费。

关键点3:剧场的城市形象与实际功能是剧场的二重角色。

政府主导的剧场对于实际使用功能的重视不及对于剧场形象的重视。当然剧场的角色是多样的,也承担了城市乃至国家文化影响的功能。

关键点4:剧场充当了改革开放后引进西方建筑文化的载体。

国外建筑师的引入对于中国的剧场设计当然有促进,也能直接推进国内设计单位剧场设计水平的提升。

关键点5:剧场顾问缺失的机制问题。

上述问题仍然是剧场设计过程中缺乏剧场顾问导致的,同时也与国内剧场建设过程的前期缺乏真正的剧场策划有关,导致剧场的演出功能仅凭建筑师武断设想。国外建筑师的强势地位也加剧了问题与矛盾。

关键点6:剧场建设程序机制问题。

剧院建设过程中实际上没有体系内的有力机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发现问题后也无力解决,导致问题一般都是建成后才暴露。

关键点7:剧场建设、管理、使用的脱节。

剧场运营与剧场设计的关系目前更是国内剧场建设的重要缺失,这是国内剧场建设机制导致的。建、管、用脱节,导致运营方无法在建设阶段介入,当然也无法明确真正的演出使用方。这就导致剧场的各项功能设定没有明确目标,造成剧场空间、设备的虚设、错位、浪费。

关键点8:剧场经营――场团合一还是场团分离?

剧场建设中由于经营方面在策划阶段的缺失,导致剧场建设按照驻团模式设计、追求齐全的舞台设备和功能空间配置,而实际使用中,由于目前国内场团分离的现实,剧场基本上都是靠租场运营,导致剧场设备空间的虚设、浪费。

关键点9:剧场与经营机制必须协调。

靠租场经营的剧场必须建立相应的剧场设备、空间配置,并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

关键点10:剧场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学习国外的剧场,需要注意各种不同体系的差异和自身整体性,不能割裂来学习,例如不能只学习剧场建筑,而忽视其背后的经营管理体系。这样只能导致二者的矛盾,最终使得剧场建筑徒有其表。

欧洲大陆剧场模式与英美剧场模式――两种体系。

充分了解西方成熟的几种剧场模式和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的剧场建设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剧场模式主要是学习德国,拥有复杂的舞台设备和庞大的剧场空间配置,适合驻场及保留剧场制剧场。而英美剧场体系则主要考虑商业运营的成本,剧场设备简单,适合租场演出的轮换剧目制。

关键点11:剧场应的市场化还是公益化?我国剧场建设目前还是政府主导,这主要是演艺事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撑,很难完全市场化导致。最近,商业文化旅游地产的发展,使演艺建筑成为提升地产的重要砝码,民间开发商已经开始介入到观演建筑的投资,并取得了一定成功。剧场的市场化是一个重要方向,将会很大程度改变我国的剧场模式。

关键点12:

(1)剧场的市场化改革。

目前是政府有意愿推动,但是具体管理单位不愿意。因为演艺市场的现状使得剧场很难通过单纯的市场经营保证正常运营。没有政府的运营费支持,很多剧场难以为继。目前的剧场建设包括设计,都没有考虑市场化经营的问题,存在着错位。

(2)剧场与文化市场的关系。

目前我国剧场建设与城市文化市场的脱节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这种脱节反映在多个方面,比如演艺类型、消费水平与剧场模式之间的关系不匹配。传统戏的演出空间大多是生活化的、设备简单的茶楼,而目前的剧场建设对此比较忽视。

关键点13:剧场与剧团的关系。

剧场与剧团演出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好的剧场固然能吸引好的团体演出,但还这取决于正确的剧场经营的策划。

关键点14:剧场“软件”建设弥补剧场“硬件”建设的问题。

我们注意到:为了解决国内剧场建设中剧场模式与剧场经营的脱节问题,以国家大剧院为代表的剧场开始培植自己的剧团并制作自己的剧目作品。不管怎样,至少这是克服脱节问题的一种方法。

访谈记录范文2

关键词:教育研究;访谈;准备;访谈过程;整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8-0076-02

一、如何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访谈前的准备工作对于研究者来说不仅要了解进行访谈的目的即需要从访谈中获取哪些信息,并由这些信息对研究结果进行预设;还要参与到访谈提纲的开发和设计中,提前了解受访者的生活背景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以求更好地拉近与受访间的距离。 

1.牢记访谈目的。能够清晰理解访谈的目的,即一次访谈的重点在于调查了解课堂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或是课程课改的实施进度等,都需要在访谈者心中有一个总体定位,这样才可以在接下来的访谈过程中把握好访谈的进程,剔除掉错误信息,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防止访谈脱离主题。 

2.分析并且理解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作为访谈操作过程中主要的工具之一,对于访谈起直接的指导作用。访谈提纲中一般都规定了每个访谈相关问题的表述形式、引申意义以及附加情景等。访谈者如果有可能应尽量参与到访谈提纲的设计中,不仅应牢记访谈提纲中的相关问题,还要明白通过该问题需要得到哪些有效信息。例如: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现状这一调查研究中,教师访谈提纲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教育局、学校在住校学生的管理和指导方面有哪些支持性措施?”这一问题中的“支持性措施”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何为支持性措施?这在访谈者心中应有一个准确的界定,才可以在访谈进行中当受访者出现理解障碍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和解释,即支持性措施可以是行政性的政策支持、经济上的财政拨款、各学校对于住宿学生管理中的具体执行措施等。只有正确细致的把握好访谈提纲中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处理访谈中所遇到的问题。 

3.采用恰当的记录方式。访谈过程中的记录对于访谈后整理和分析资料都十分重要。访谈中由于时间和访谈者记录技巧和方式等因素的限制,难免会遗漏或误解受访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意思。为了尽可能全面准确的记录访谈的内容,包括受访者的语言、动作、表情等,访谈者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最适合自己的记录方式,例如:录音、速记、图形等。其中采用录音方式应经过受访者的同意才可使用,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访谈信息,但是访谈后的整理和录入量较大;采用传统的纸笔速记方式则可以快捷选择记录访谈者认为重要的信息,但要求访谈者具有较好的信息筛选能力,否则遗漏的信息很难再现;图形可以简单明了的呈现大量信息,但要求访谈者具备较好的抽象思维能力,以便在整理过程中重现访谈信息。无论采用何种记录方式,其目的都是保存访谈信息,便于整理和分析工作的进行。 

二、访谈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进入研究现场时说明访谈目的。访谈者作为受访者群体之外的另一群体,在进入研究现场尤其是距离自己本身文化环境差异较大的另一环境时,很可能使受访者心中产生顾虑而影响到访谈的质量。所以在访谈进行之前,向受访者说明此次访谈的目的、对受访者是否会产生影响、访谈所需的时间、是否可以进行录音等十分必要,以便访谈者和受访者更好的沟通交流,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例如:在进行田家炳学校发展项目基线调研时,要向受访的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说明访谈进行是为了诊断学校目前的基础设施、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基本情况,以便为学校今后三年的发展做好规划,并且诊断具体问题制订解决方案予以实施,并非针对受访者个人,对个人不会产生影响,亦不会对学校评价产生影响;访谈内容将会保密,如果引用会隐去受访者姓名等。 

2.创造轻松融洽的访谈氛围。访谈进程中,访谈氛围是否融洽,对于受访者是否能真实、清楚、全面地表达出访谈需要的信息有很大影响。由于生疏、环境、身份、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受访者介于某种考虑未必会表达其真实想法。例如:在民族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短期教育研究中,访谈家长时受到当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的影响,访谈中普通话可能不是做恰当的语言,这就需要访谈者语速减慢、访谈语言尽量通俗易懂,以免使受访者感受到距离感、过多的陌生感而紧张、封闭,影响到访谈的顺利进行。正确合理的访谈导入、亲切和蔼的表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和语言等会让受访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容易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3.如何深入访谈。怎样在访谈中挖掘出对研究有用的深层次的第一手资料,对整个研究的深度十分有意义。访谈是一个访谈者和受访者双方沟通的过程,这一过程进行的是否顺畅,受访者是否能在访谈者的引导下敞开心扉是衡量访谈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一次访谈中受访者的回答仅是简单的“是”、“挺好的”、“就那样吧”、“没意见”,可以说这次访谈是失败和无效的。例如: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学校教育现状与培训需求调查中,有以下家长访谈案例:(L代表访谈者,F1~F5分别代表5位家长) 

L:您认为该学校的教学质量在本地区处于怎样的水平?原因是什么? 

F1:不太清楚,我没有比较过。F2:还不错吧。F3:教学质量应该还可以吧。F4:七里河区中下,在这里算是中上。F5:一般,与这里的经济发展有关。 

L:您认为您的孩子跟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关系怎么样啊?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F1:关系不错啊。F2:整个班级的气氛都不错。F3:都挺不错的。F4:一样。F5:一样。 

访谈记录范文3

【关键词】口述史 特点 方法 价值

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始于北宋,鼎盛于明代、清代,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传统艺人的消失,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也逐渐走向败落。如何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并更好地发展,早已成为学术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旧社会,作为社会底层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艺人往往不被统治者所重视。他们传授的活动被官方作为文献记载并保存至今的寥寥无几。有关朱仙镇木版年画技艺传承史、人生史、家族年画生产史、生产流程等资料只能从当代尚在的传承人记忆中汲取。而将这些无形化的文化记忆转化为文字、影像资料这些有形化的资料,并得以保存,将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将传承人记忆中的学艺、从艺等经历,通过科技手段最终“有形化”的记录下来,这种过程就是“口述史”的编写过程。口述史“就是通过传统的笔录或者录音和录影等现代技术手段的使用,记录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者目击者的回忆而保存的口述凭证(Oraltestimony)。”①因此,“口述史”已成为当前朱仙镇木版年画遗产保护和研究的重要手段。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研究的特点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传承人的记忆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对传承人的保护就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故而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口述调查,就是对这项遗产进一步深入地开掘。这为口述史在木版年画领域的研究开拓了前沿,并体现出了鲜明独到的特点。

(一)“个体化”记录对象

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研究就是储备、保存木版年画传承人的口述史料。内容由传承人个人亲述的生活经历为主,重视从传承人的个体角度来体现对其从业经历的记忆和认识。这里的“个体”指的是普通百姓,是小人物,他们的感同身受未必不如代表人物、大人物重要。通过他们口述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认识、见地,能展现出许多以往被文献忽略的侧面,补充传统文字史料遗忘的段落。不同的个体由于自身从业经历不同,对木版年画的认识又有所差别,这种“个体化”的差别又是对主流认识的很好补充,所以说,记录对象的“个体化”是开封木版年画口述史研究的特点之一。

(二)“学术化”记录过程

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访谈主题要从学术的角度进行前期设计,是具备“学术化”的研究性主题,而不是受访者单方面地随意叙述,或对访谈者临时发问或即兴插话的回应。访谈者应该就学术界有争议话题、或遗漏问题为主线,设计出访谈内容框架,拟定若干话题,并大致决定每一话题的时间分配。访谈框架一旦确定,就应该保持不变,始终围绕框架主线进行访谈。目前有关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献资料多为概括性的总结,缺乏个案鲜活记录。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的整理恰是弥补了现有档案、文献资料的不足,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保护研究提供了不同个体的、鲜活的“学术化”资料。

(三)“口头化”记录材料

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当代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进行带有研究主题的访谈,我们可以获得这一文化遗产研究最基本的语言和影像材料。这种备忘材料不是对书面材料的复述,是聊天过程中的“口头化”语言,是传承人口述的回忆、见解,是对木版年画研究史料的重要补充。通过口头聊天的方式,可以化解紧张的学术氛围,使整个过程变得轻松,便于受访者更好地回忆历史,捕捉其临时发挥的妙语。“口述史”详细记录了传承人谈话内容、表情、语调等“口头化”的综合资料。访谈者最终将这些“口头化”的资料整理分析,并将访谈结果科学地保存下来,以备未来研究之用。同时,将“口头化”的资料同现有的研究文字资料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把握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保护的重点。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的编纂与整理方法

“口述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组成,是对传承人从艺记忆和技艺的抢救保存。“口述史”方法通过与人类学、民俗学的田野调查法相融合,形成了个性化的操作方式。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史”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访谈问题需要前期框架设计

访谈问题的前期框架设计是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进行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也是打开被访谈者记忆和心灵的钥匙。其设计应该有所侧重,访谈可多次开展,每次都有独立主题。可以从传承人自身的具体情况选出主题方向,如技艺传承史、人生史、家族年画生产史、年画生产的材料、年画生产的工具、年画的制作流程、不同时期的生产和销售情况等,进而细化展开,形成许多细节框架。访谈问题的框架设计既要学术,又要接地气。要贴近传承人的心理和感受,能够引导其全面、准确地再现记忆。访谈框架一旦确定,既要保持大方向不变,始终围绕框架主线进行访谈,又要允许访谈过程中临时出现的新话题,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充分挖掘传承人记忆当中与访谈主题内容相关的所有信息,充实其口述内容。

(二)访谈过程要有突出要点

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的编纂与整理是一项抢救性工程,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传承人口述史田野作业必须迅速开展。当前,尚在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都已年事已高,虽然个别能保持思路清晰,但多数记忆已下降,思维已变得迟缓,在口述过程中难免出现偏差,所以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必须要有所分析,突出要点,脉络清晰。例如,在以记录年画制作流程为主题的访谈中,由于木版年画制作工艺比较复杂,通常包括十几至数十道工序,每个工艺环节都可以说是重点,但在这些重点中,把有理论价值的口诀和经验作为重中之重,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记录要点。这些要点往往具有“个性化”特点,为今后不同门派传承技艺之间的比较分析,积累下丰厚的学术资料。

(三)注意“原生态”资料的转换与留存

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的资料要尽量保持“原生态”。第一遍的“毛坯稿”要维持问答原貌,不能做任何形式的增删,对于方言、俚语,甚至于语气、语调都要保持原貌,有必要的还要从旁作注。这种“原生态”的毛坯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讲究资料的转换速度,越早整理越好。原因有二:其一是访谈者的心思意念尚处于对话的情境之中,整理资料的还原度会比较好;其二是可以及早发现问题,争取时间进行补充采访,及时解决整理时发现的问题。另外,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第一手“口述史”资料可以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实现整体性留存。可以对访谈全程进行数字摄像,录音笔录音,数码相机拍摄,笔记本随手记录重要语句,或翻译方言土语。虽然记录形式不同,但服务的主题一致,这样可以多角度的实现资源互补,给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和研究提供便利。在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资料的编辑和加工当中,应该大刀阔斧地进行剪辑整理,剔除对话中重复、累赘的语言,只保留最有价值的资料。其实,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的后期加工已经产生了创作的行为。而处理好访谈者主观性与传承人口述史的原真性关系,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口述史”后期建工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资料收集过程态度要严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版年画具有不可再生性。如何形成准确的资料,并根据资料进行复制,是这项遗产得以保护传承的关键。复制出来的年画作品不等同文化遗产,但文化基因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从学术的角度上讲,复制作品必须能全部再现细节,因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复制母本的档案资料,如果有一丝的偏差,都可能造成复制的走样,最终导致整个传承过程的失败。所以对“口述史”资料收集的要求一定要严谨。要做到能在访谈中得到详尽和准确的信息,访谈者首先要懂得年画、喜爱年画,应该成为年画通;其次,访谈者对访谈对象的个人情况要提前了解,包括家庭情况、从艺情况、工艺特点等;还有对访谈对象所处的文化生态要了解,即居住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历史概况等。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好的谈话氛围,激发访谈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使被动回答变为主动叙述,将传承人记忆中的一个个节点完整再现。访谈者的主观能动性恰恰是“口述史”田野作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五)资料后期加工时注重文字说明

与口述自传和回忆录不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口述史”应该是具有学术价值的文化档案,传承人是这项文化遗产的载体,其所记录的文字旨在重现历史和技艺,而不是解释历史,文字要讲究客观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口述史”的后期加工中,说明文字应多于分析性文字。在对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资料的编辑和加工当中,应该果断进行剪辑整理,剔除对话当中重复、累赘的语言,只保留最有价值的资料。其实,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口述史”的后期加工已经产生了创作的行为。访谈人按照一定的逻辑与思想来解读和组织资料,使之形成一个可供发表或出版的文本,虽然表面上是被访谈者在侃侃而谈,实际上访谈者拥有相当的话语主导权。

三、“口述史”在朱仙镇木版年画保护上的学术价值

年画口述史的记录和整理,是对木版年画研究文字资料的一种补充。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口述的从业经历、从业感受等,不同于一般史料,是一种活生生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木版年画传承人代表了朱仙镇木板年画的最高技艺,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见证了这项非物质物化遗产的演变过程。口述史记录了年画艺人个体从业历史事件的各种信息,而作为口述史主体的木版年画传承人,他们在木板年画这一文化遗产传承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发挥了多大的作用,他们怎样看待这项遗产的发展历程、如何描述遗产,以及他们怎样看待开封木版年画传承的未来等等,这些资料都可以通过口述史完好地保存下来。

以往我们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偏重于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不甚重视口述方式,以至许多遗产史料随人而逝,非常可惜。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尚在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的年龄都已70岁左右,有的甚至已到八九十岁,对于他们口述的从业历史、从业见解急需记录、整理和保存。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的价值,不仅仅是为后世保存下具有“个体化”的差别的鲜活史料,更重要的是,它让居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走向历史,通过他们的从艺经历来折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口述史”的编纂和整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主动性和互动性特征,是知识分子社会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反映。“口述史”的访谈不是简单的史料收集过程,也不是生硬的质问,更不是居高临下的发问,而是参访者和传承人双方进行心灵交流的过程。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记录的是现代木板年画研究者与老一辈传统艺人之间的关系体现,所表达的是几代年画人的心灵对话。如果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田野作业仅仅是录录像、拍拍照,那么“口述史”的意义未免流于表面化。口述史访谈唤醒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传承人文化自觉意识,它让居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人走向历史,把他们的生活纳入人类学、历史学、遗产学、民俗学的研究视野,通过他们的从艺经历来折射社会与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以传承人为主体的口述材料作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的主要依据,不仅能弥补现有文献史料的不足,还能纠正史料中统治阶级对民间艺术的偏见,真实而全面的还原民间社会生活的演变。所以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口述史”的研究已成为其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注释:

访谈记录范文4

比如百年前的亨利・福特询问顾客想要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会回答希望可以得到一匹跑得更快的马。事实上,顾客购买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是为了帮助他们完成职能或情绪的工作,比如女士购买口红是为了美丽漂亮、取悦他人。

了解客户的需求,并非直接问客户需要什么。一个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情景访谈:到客户工作的场所,观察客户的工作,与客户讨论他的工作,从而加深对客户的了解。从而了解他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情景访谈作为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通过询问、倾听和观察,更好地了解客户,展示客户工作中隐含的需求,将创意和创新的决策建立在数据的基础上,了解客户在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限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一步:确定访谈目标

客户访谈目标的制定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扫描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人文、技术、组织等);其次,结合企业的战略任务提出访谈目标的多种选项;然后,由管理层评估各种选择,确定访谈的目标;最后,评估结果。

目标的设定非常关键,良好的目标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大部分情况下,情景访谈活动的产出是一份按优先顺序排列的客户需求“陈述”。

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客户的需求陈述是模糊的,例如“容易使用”、“容易获得”等描述。

为了让客户的需求更加清晰,我们需要创建统一的格式陈述需求。需求陈述有工作要求和成果阐述两种。这里有四个案例:提供压缩空气给工厂里的设备,如磨床、扳手等;防止营业时间后未经授权人员进入工作场所;维持汽车处于适当的运营状态;交付销售的产品给客户。以上案例都是细分需求的陈述,前面两个字一般都是动词,中间讲行动需要达到的目的,第三个部分讲到相关的事宜。

第二步:组建访谈团队

通过与客户面对面沟通,有助于我们了解客户内心的想法,客户访谈得到的不仅仅是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简单的“是”或“否”的评价,也不仅仅是满意度1~5的评分,而是更加真实和具体的感受阐述。

情景访谈项目组的人员需要来自多个不同部门,不仅仅是研发和市场人员,可以有采购、财务、人事、产品、卓越运营等部门。

跨部门情景访谈的好处很多,如“立体视觉”,即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听到、看到、想到客户的需求。跨部门访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能部门之间的摩擦,并且在实施创新的时候更加容易形成协调、一致的反应。从多方面提高用户访谈的效益和效率。

跨部门访谈成员促使所有的部门都围绕服务客户、满足客户的共同愿景,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方面与这个谜团相关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第一手资料和进一步探索,另一方面是所有职能部门可以围绕客户实现共同愿景。

第三步:选择访谈客户

情景访谈需要确定我们应该采访谁,需要根据之前选定的访谈目标选择访谈的客户,选择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选择在价值链中最重要的客户分析;

2.选择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

3.确定需要接受采访的客户组织内相关职能;

4.决定采访每个职能中什么级别的人员。

选择拜访的公司首先根据市场细分计划进行划分(见图1 )。例如按行业、客户规模、客户所处市场(高端或低端)、客户企业的性质(国企、外企、民企等)。其次,考虑客户之间其他有关性质,例如竞争地位的强或弱、现有客户或潜在客户、客户是否采用竞争性产品、客户是最终用户还是中间商。第三,建立一份清单,其目的是为了提醒自己所选访谈对象是否具有足够的多样性。

确定选择范围之后需要确定采访的数量,在情景访谈的客户选择中,至少需要对15个客户进行实地调查,被认为是“市场研究”。

确定了访谈客户的名单后,项目组的任务是给这些客户发送一份言简意赅的书信。该书信需包含以下内容:1.介绍你和你所在的公司;2.你为何事与她联系;3.你从何处获得她的姓名和联系方式;4.情景访谈预计所需的时间和所涉及的内容;5.你将在情景访谈前签署一份保密协议;6.如需了解本活动更详细的信息,具体的联系人和联系方式;7.如何回复本信件;8.希望何时获得答复。

第四步:制定访谈和观察指南

开展访谈之前,小组成员需要提前进行讨论,讨论访谈的议程,规定时间,有见地的开场白,分层组织主题、分议题和其他注意事项。

访谈指南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标准的开场白。这个开场白要确保受访者自然放松又能感觉到她被重视的程度。②过渡问题。这类问题的目的是从开场平稳过渡到访谈。③开放式的总结性问题。这类问题的目的是让访谈流动起来。④后续问题。这类问题便于访谈者对主要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后续问题是对总结性问题的补充。譬如,总结性问题是“请介绍贵公司决定采购设备的流程”,后续问题可以是“在决策过程中是否考察供应商、考察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现场观察指南。

在开展情景访谈前,项目组的成员要尽可能地了解访谈所涉及的企业、产品、服务和技术。在访谈过程中访谈者要提醒受访者,我们是学徒,来这里是向他学习的。

第五步:掌握访谈技巧

开展情景访谈前,访谈人员需要学习和实践四个技能,分别是积极倾听、不断探索、快记笔记、不断实践。

1.积极倾听获取更多信息

要达到访谈的效果,倾听是不可或缺又很具挑战的技能。倾听的诀窍有四个,分别为鼓励、重述、反射、综述。

鼓励:通过前倾、专注的目光、开放的坐姿等身体语言,以及正向肯定的语言鼓励受访者持续不断地分享。

重述:用自己的文字重述受访者讲过的基本观点,以表示你在认真倾听。

反射:用自己的语言反射受访者的感受,譬如:“如果同样的事发生在我身上,我的感受是……”

综述:用你自己的语言汇总受访者讲过的主要事实、数据、观点,便于核对情景访谈的进程,为以后进一步的访谈打下扎实的基础。

2.探测对情景访谈很重要

访谈中有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探测。通过探测可以了解客户不满意的原因。如图2所示,询问客户对自驾轿车最头疼的事情而得知靠枕不舒服,进一步的探测获悉客户的抱怨不是靠枕的存在或靠枕的软硬或靠枕的颜色,而是不能调整靠枕的高度。

3.记笔记的技巧

记笔记需要技巧。访谈者中的“书记员”尽量逐字记录所听到的,要保持原有的代名词,与此同时,访谈者要围绕核心问题反复问。为了提高记笔记的准确性,项目组可以在获得受访者同意的前提下使用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工具,记录更多的信息。

第六步:开展深度访谈

情景访谈要顺利的开展,重要的任务就是尊重客户,尽可能了解客户喜欢和不喜欢的方式。

对每次访谈而言,参与访谈最好为三人,分别负责访谈、记录和观察,三个人有不同的分工。访谈者的责任是让被访者认为是一场轻松的闲聊。记录者的产出是完整的专访记录。观察者的任务就是记录,并在每次访谈结束后内部讨论时提出下次访谈的主要事项和改进意见。

访谈者可以事先与受访者分享本次访谈活动所关心的几个主题。原则上,每次情景访谈只与一个受访者交流。

在情景访谈中,你们之间的关系是师傅(受访者)与学徒(访谈者)的关系,而非普通客户访谈中的访谈者与受访者的关系。

在访谈的时候,访谈者要提出总结性的问题,目的是创造理想的讨论流。每个总结性问题代表了你讨论议程上的一个议题。

后续问题,旨在帮助你进入专题讨论。有效的问题是启动一个客户主动的、不需要采访者进一步努力的讨论。提出的问题更多是关于客户而不是关于我们希望提供的解决方案。

情景访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到现场观察。有效的现场观察有以下几个关键点:观察受访者在其平时开展工作的环境里如何完成工作。在过程中观察被观测者的任务、工作流、与他人的沟通、是否有各种限制、被观测者所做与所说之间有何差异、工作过程被观测者即时的评语、抱怨和叹息、眼珠的移动等。

第七步:量化客户需求

访谈结束后,项目组的任务是将访谈记录转化成要求的总结。至少三位,最好更多来自不同背景和职能的成员审查与评估每一份笔录以确保全面阐述访谈记录,使用正确的格式记录工作和成果的陈述,然后汇总每一个人的发现。

为了清晰化客户需求、高效率完成需求分析,客户访谈需要格式化工作要求。格式化工作要求的准则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陈述不得包含一项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或服务的功能;第二,陈述不得包含含糊的术语;第三,陈述必须精简地指出要求是什么,在不牺牲清晰度的前提下,注意使用适当的上下文,不要使用“和”、“或”,要具体说明客户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第四,在各陈述中使用相对一致的术语和语句结构。

每次访谈结束后,项目组成员要立即讨论总结。讨论的主题包括:①对该客户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②与前几个受访的客户相比,这个客户的需求有何不同之处?③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问得不好?④哪些方面我们观察到的与听到的是一致的,哪些是相互矛盾的?⑤评估整个访谈过程。

第八步:扩展访谈客户

通过对15~30个典型客户的面对面访谈和现场观察,项目组可以对每个所研究的客户的工作发掘出50~150个工作和成果陈述。

项目组下一步的任务是在更大范围内寻找成百上千的客户。通过网络、电话、面对面的方式,逐条向这些客户询问他们对这些工作和成果陈述的看法:对他们而言这些陈述是否重要(按0、1、3、9打分);他们是否在现有的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情况下,对这些工作和成果陈述感到满意(按0、1、3、9打分)。

一般而言,用户们对多问题的问卷调查热情不高。但是,客户对涉及他们平时工作、生活至关重要事项的调研不仅不反感而且积极参与。如果能够在完成问卷调查后给予受访者一定的纪念品,那就是锦上添花了。

第九步:排序客户需求

在这个阶段,项目组对收集到的客户问卷进行汇总,并对各项工作和成果陈述的分值进行计算。从而发掘出对客户而言重要的、而现有的产品、服务又不能满足的需求。将创新的资源主要放在这些需求将引导企业进入新的蓝海。

分析客户需求的目的在于寻找优先创新的机会。一旦确定所有客户要求的陈述,则需要确定要求的优先次序。机会评分表从两个维度评估客户要求,即重要性维度和满意度维度。

机会评分表的计算方法是将所有收集到的问卷中,对每个工作或成果陈述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分数加总除以问卷的数量得到该工作或成果陈述的重要性和满意度分数。假如一共回收100份问卷,对某项工作陈述重要性的打分分别为:10位受访者认为一点也不重要(0分),20位受访者认为有点重要(1分),30位受访者认为比较重要,40位受访者认为非常重要。这项工作陈述最后得分4.7分(470/100)。

对每项工作和成果陈述的重要性和满意度打分后,即可绘制机会图(如图4)。其中,横坐标代表对客户的重要性,而纵坐标代表客户的满意程度。右下角是最大的机会,是对客户很重要,但是目前客户并不满意的。这些机会将是最值得创新企业关注和改进的。右上角也很重要,必须满足且要客户满意的服务,也同样是机会。

第十步:报告访谈结果

完成上述九个步骤后,项目组的任务是给管理层和相关人员汇报情景访谈的结果。汇报的内容至少包括三个内容:①简要介绍情景访谈项目,从立项到数据的汇总。②本次情景访谈活动所获得的客户工作和成果陈述的完整列表。③最重要的创新机会,即那些对客户而言非常重要却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满足的需求。

转化情景访谈资料是个费时间、费脑力的工程。一个小时的现场访谈需要后台两个小时用于倾听录音、更新笔记、整理资料;然后将资料按主题分类、发掘内涵、撰写报告、提供新发现。一味追求速度将降低分析的质量和情景访谈的价值。

访谈记录范文5

一、《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内容概述

将该书封面平铺后可见:该封面以棕色为底,中心有一白色实心圆圈与15条白线形成同心圆。正面正中写有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中英文字样,右上角写有中国-东盟音乐周英文缩写CAMWN,左下角写有主办:中国广西艺术学院字样。

该书以内容纪实为主,收录了与第五届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有关的重要文章稿件,包含6月7日开幕式起至6月13日闭幕式内所有领導致辞及新闻稿,对领导专家的访谈实录及花絮,三类共60个篇目,以01-11编号划分为11个小模块。

01共收录五篇文档,均为开幕式当天新闻实录:包含中国音协主席叶小刚先生、越南驻南宁领事馆总领事范清平先生及广西艺术学院院长邓军里教授的致辞整理稿及开幕式演出场景、幕后花絮。02-07均收录文档3-7篇不等,以活动当天日程安排多少为依据,详实记录了东盟音乐周活动中每场次讲座、论坛、音乐会以下三个方面为主的全面信息:一是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二是活动的进程,并附图片数张;三是撰稿者对于本次活动的感受或总结。

08-10为访谈实录模块,该模块汇集了对多个音乐专业门类精英人物共20余位专家访谈的文章共20篇,本书大致就以下三项内容为主对到会专家进行了访谈:一是到会专家对中国-东盟音乐周的意见、建议及评价;二是到会专家重要独到的音乐思想、音乐理念;三是到会专家就本次活动带来作品的剖析析。

11为花絮模块,该模块汇集了活动中众多经典图片,含高峰论坛、音乐会排演、台上台下、闭幕式观众反馈及访谈花絮。

二、《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评价

该书以纪念册形式出现,属于非正式印刷出版物,仅供到会专家、学校师生、志愿者作为活动纪念发放,是十分珍贵且具有纪念意义和珍藏意义的。通过笔者对该书的研读,结合对东盟音乐周的自准备期至纪念册编订时期的了解,提出对于该书的以下四点评价。

(一)封面设计独到、内涵丰富

封面以棕色为底,棕色如同土地,给人以自然、简朴且生命力旺盛之感。而单纯以棕色为封面会显得单调且颜色不鲜明,应与明亮的色彩进行搭配,更显活力。设计者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了该因素,因而本书在棕色底上以纯白及灰白表现主要图案和文字,正是在稳重大气的基础上注入鲜活的灵气。封面中同心圆的设计含义可以理解为三种:其一,与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精髓不谋而合。其二,暗含以东盟音乐周为中心世界各地音乐家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与碰撞;其三,体现了广西艺术学院极高的群体凝聚力和兼收并蓄的办学理念。

(二)目录清晰明确、便于查阅

判断一本书是否符合一本好书的标准首先取决于目录的质量。本书目录模块划分清晰明确、划分意义深远,值得称赞。其中第一模块(01-07)以新闻稿为主,以时间为主导,形成每日一个小模块的活动实录。第二模块(08-10)访谈实录以被采访人的身份为划分为作曲家、表演艺术家、音乐学家三类。第三模块(11)为花絮,以图片为主。目的在于方便读者翻阅,有效寻找资料。

(三)新闻稿与访谈实录关联度高

访谈实录中采访的专家学者均参与了新闻稿中记录的活动,从性质上看访谈实录是对于新闻稿详实的补充,便于读者点对点寻找资料。以高峰论坛为例,本书新闻稿共收录高峰论坛文稿有三篇,记录了众多专家参与发言及主要言论观点,如对其中某位专家的观点有深入了解意向,可通过目录访谈实录模块进行资料寻找。亦可通过访谈实录中的信息了解专家参与过哪些音乐周活动,从而从新闻稿中找出对应信息,便于读者的资料查找。

(四)花絮模块为点睛之笔

花絮部分含01中第四篇《表演场景》、第五篇《幕后花絮》及11,内容包含开幕式至闭幕式过程中,众多抓拍的经典镜头,更写实传神的表现出中国-东盟音乐周的精彩性。花絮是巨大的信息宝库,是对文字资料的图像补充。从台前幕后到观众反馈,无一不是表现出学校主办的能力突出,专家参与的负责态度和积极性,也看出志愿者为东盟音乐周付出的辛苦努力,更体现出观众对东盟音乐周的热情与喜爱。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东盟音乐周的影响力,东盟音乐周是中国三个重要音乐交流平台之一一事所言非虚。

(五)图片选用精细、图文结合、实证性强

纵观全书的排版,每篇文章中都附有至少一张配图,且都为到会专家即时参与活动或接受访谈时的图片。对于本书图片的拍摄要求笔者曾有幸听到该书统筹及主编潘林紫副院长对拍摄记者提起过:要求充分体现时间、地点、人物及人物的身份、职业形象等特点。因而在阅读本书时笔者特意留意文稿配图一项,选用图片表达内涵清晰、完全符合要求,且实证性、新闻性强,值得称赞。

三、《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意义

《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纪念册》是广西艺术学院出版的对2016年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具有的总结性、纪念性的刊物,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及极高的学术价值。

(一)本书的出版具有重大的纪念意义

本书的出版是将东盟音乐周的过程以纪念册形式编写成册,作为到会专家及工作人员留念。本书将东盟音乐周转化为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成文成书,既赋予该书以纪念意义,又便于宣传中国-东盟音乐周和传播东盟音乐周的交流成果。

(二)本书的出版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详实记录了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的情况,成为后人分析和研究东盟音乐周资料的史料性文献,图片选编可作为作为图像文献进行研究。汇集了从众多文稿中挑选出来的20篇,周龙、陈怡、高参、谢嘉幸等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的访谈实录,精益求精的选择具有典型意义、采访目的独特的采访实录,展现了编辑该书时对本书寄予了高度的学术价值。

访谈记录范文6

2. 7.22 神湾镇水利所访谈、神湾镇污水处理厂参观及访谈

3. 7.23—7.24 神湾镇自来水厂走访;访谈记录及相关资料整理

4. 7.25—7.28 竹排村入户调研,共完成34户访谈,

5. 7.29 宥南村、神溪村、外沙村、神湾居委会调研,完成37户访谈

6. 7.30—7.31 海港村调研(完成十户访谈)、数据及访谈记录录入

7. 8.5—8.20 撰写调研报告

在整个调研的过程中,虽然有时意见分歧较大,但是大家都比较积极地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很努力地想要把这次的调研做好,责任心比较强,做得也很认真。在调研的过程中,大家充分发挥了不怕吃苦的精神,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比较全面地完成这次的调研。另外,调研小组还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不但做到内部上的工作分配比较合理,还积极调动其他小组的营员参与进来,充分利用资源。另外,调研时还注意了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但进行了入户访谈,还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水利所以及政府的相关人员举行了座谈会,有利于促进调研的科学性。再加上受访者大都比较合作,总而言之,这次的调研本着真实性、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来进行,还是比较顺利的。

调研工作中的问题:

1.前期筹备工作不完善。集训期间调研组并未完成筹备工作,部分工作拖至营期内进行。前期的准备不充分进一步导致到达竹排村后工作出现诸多问题。

2.调研不规范。虽然,本次调研大家的调研知识不足,调研工作出现了较多盲目、不规范的地方,但是很多内容可以改善的。比如,调研对象的选择就显得过于随机了。

3.对待调研态度不够认真。从大家完成的问卷中反映出很明显的问题,大家访谈的质量不高、态度不够认真。很多问卷的总结没写,问卷上反映出的有用信息太少。本次调研的主要形式是入户访谈,主要的信息可通过问卷反映,但是更深刻的内容需要调查员总结。

4.调研方向不明确。从开始的前期筹备,我们一直没有明确调查的主要方向。在确立了“水污染治理与咸潮防治状况”的大方向后,我们没有继续明确分析问题的角度。导致访谈及后期整合资料时较为盲目。

调研组存在的问题:

1.内部交流不够。调研组在工作过程中过多的关注了工作,而忽视了我们四个人的交流。大家在一起谈论的主要是工作而关于其它方面的内容较少。

2.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工作中,调研组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大家都意识到了问题的所在,但是没有彻底的去解决,也算是得过且过吧。这是种对自己,对他人都不负责任的现象,这一点我们确实有很多要反思的东西。

3.未做好经验的分享。在16人集体调研之前,调研组应当对其他参与到调研工作中的成员做好访谈经验的分享。这一点也导致了我们在其他四个村做的访谈质量不高。

4.资料整理不及时。调研组的工作一方面是走访,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然而,调研组在工作中出现了多次的拖拉现象,尤其是对污水处理厂、水利局等部门的访谈记录、相关资料的整理甚至拖到了三四天后。导致访谈记录整理不全、部分资料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