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教学范例6篇

国画教学

国画教学范文1

通过中国画教学,使学生认识中国画、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会画中国画,产生美的悟性和创造力,是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画欣赏课教学中,利用作品的创作背景、反映的内容以及作者的爱国名言和爱国事迹,来教育学生、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风雨鸡鸣》图是徐悲鸿1937年创作的,画面表现了一只站在岩石上的雄鸡,激昂地高声鸣叫,画家喻意唤起人民赶快觉醒,加入抗日救亡的洪流之中,表达了画家对祖国的深情,对正义的伸张,对光明的向往。徐悲鸿1943年创作的《会狮东京》一画,表现群狮将富士山踏于足下,期望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使学生加深对画的理解和印象,再衬以徐悲鸿事迹简介,徐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投入到民族救亡运动中,以自己的画作在国外展售,支援祖国人民抗日,救济祖国受苦受难人民,使学生看其画、闻其人,倍感亲切,倍受鼓舞。李可染、林风眠创作的《万山红遍》、《秋》以中国画不同的表现形式,鲜明地再现出秋色之美,浓郁醇厚、明艳诱人。画家用饱蘸深情的笔墨,赞美家乡的可爱,祖国山河之壮美。通过欣赏画使学生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迸发出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的情感。

在中国画笔墨练习教学中,墨色的交融,干、湿、浓、淡、清构成水墨淋漓的情趣世界,使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通过教师在宣纸上演示以墨撞水、以水撞墨、以色冲墨、以墨冲色、泼墨、甩色、点色、吹色等用笔用色技法,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开始练习时,教师要巡视指导,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只是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再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笔触,产生奇特的韵味,使学生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待学生对用笔、用墨、用色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后,再画简单的藤蔓植物,如:葡萄、黄瓜、丝瓜等。因为藤蔓植物的叶子、藤都有相似之处,只在果实上改动一下即可,有利于学生掌握。

国画教学范文2

一.认真观察,提高幼儿的兴趣。

国画与蜡笔画、水彩画等不同,一瓶墨水一张宣纸就可以产生变化无穷的迹象。刚开设国画课时,我引导幼儿通过玩墨,玩笔让其发现笔的运用如侧画,坚画会产生不同笔迹,墨加水量多、少会产生浓墨,焦墨,湿墨等多种不同观赏感观效果。幼儿对笔、墨、水、纸产生兴趣后再引导幼儿掌握国画几种常用的运用名词,如运笔有中峰、测峰、拖笔等。

二.勤动手,促进幼儿发展思维。

中国画十分重视对本质的表现,讲究形式美,要求画面具有“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构图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处理空间具有及极大的灵活性。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画画是用心在描绘生活,画面自然会呈现孩子具有的形、神以及气韵。因此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尽量贴进幼儿生活并注重活动的可操作性、启发性。我在指导幼儿学习用笔及用墨时,鼓励他们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画法表现出来。且给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允许他们患错误,鼓励幼儿想一想,换几种方法试一试。让幼儿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大胆地去尝试、创造。如画《金鱼》让幼儿观察鱼缸里金鱼的形体特征,以及金鱼的动态。再让幼儿动手画画。首先让他们自己多次尝试感觉墨画在宣纸上产生的变化,并想象成形态各一金鱼。其次让他们观察自己和其他小朋友画的什么地方不一样,自由讨论如何下笔才会好看。这时老师再给以适当的提醒如墨色的对比,笔触的简单应用等,指导幼儿愉快作画。

三.临摹大师作品,发挥想象

幼儿教育专家说:通过欣赏培养儿童对艺术的敏感性,对孩子潜在的创造意识有启蒙作用。艺术家说:从小让儿童接触经典,与名家直接对话这是一种高起点的美术教学之路。因此我经常让幼儿欣赏名师作品,了解国画大师们的作画风格及生活小故事。再让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大师的作品直接临摹,让幼儿一下子就开始触摸艺术顶峰的作品。如齐白石,吴作人,徐悲鸿等历代著名国画大师。在临摹的过程中,鼓励幼儿观察作品,想象大师用的是什么样的笔,是如何运笔,画这幅作品状态是如何。然后学师作画,通过不断临摹幼儿的国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会获得很大的进步。因为大师的创作是一种童真的心灵表白,可以说幼儿与大师的艺术创作灵感是可以相提并论的。如幼儿在临摹齐白石老爷爷的《群虾》,我首先向幼儿讲述齐爷爷画虾的故事,再出示群虾范图提问“你看到了什么?”“齐爷爷是怎么样画出来的?”(要求简单描述画面的形象、线条、笔法,引导幼儿说出从画面上看到的东西。)再让幼儿讨论和评价:“你觉得齐爷爷的画好看吗?齐爷爷画画时是怎样用墨的”“他画的虾子每一只是否都一样呢?”(观察虾的身体弯曲的不同姿势,虾细长的前腿在水流中顺势而动,捕食小鱼,小虫的样子。)“你喜欢他画的画吗?为什么?”最后让幼儿用线条学画群虾。

国画教学范文3

[关键词] 乐教乐学 创设新环境 育才育人

由于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在师道尊严的思想影响下,我国的教育方法采用的都是灌输式教育。特别在小学国画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的作用下,小学国画教学还是以临摹范画,学生学笔的现象进行授课。一节课下来,全班完成了同一幅画。教师、学生家长在评价作品时,是否以教师范画相近为标准,摹本都是教师创造出来或选择来的东西,根本上,是成人化、模式化的教育。硬让儿童跨越几十年的年龄界线,去适应成人眼睛里的世界,孩子怎么可能接受呢?不外乎有两种,好的结果是少数痴迷于美术的孩子学“进去了”,成了“小大人”。不好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孩子认为美术学习太难学,对自己没兴趣,索性与美术绝缘。他们与生俱来的爱美之心与天生的美术表现潜能以及由此引导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被扼杀。故改变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当务之急。特别是在国画教学中,受到传统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就改造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努力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和责任。

一、拓宽教学内容,促进全方位思维

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小动物是儿童的好伙伴。国宝熊猫是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动物。在《画小动物》一课中,首先,让学生观看小动物的图片;或放一段有关熊猫和小动物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讲述一些有关熊猫和小动物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在学生了解了有关熊猫的结构特正后讨论一下用笔用墨的处理方法。再让学生分析熊猫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或讲述熊猫有关的动画片等,最后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形象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和阐述作进一步的练习,并且完成一幅作品,这样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余地,也给予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和创作灵感。

二、改变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传授知识技法为主,重视画面的构图,每位学生在已有的框式下进行临摹,学生最终只能成为画匠。学生间的联系较少了,缺少互相比较共同进步的机会。如《猴子》一课,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观看猴子在现实生活中的录像,结合自己在生活中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到公园看小动物的情景,师生讨论学习,在分析猴子的结构特点以后,再对用笔、用墨、用色做了相应的要求,欣赏名家摄影作品:《母子情》,通过示范,学生对猴子的画法有了认识和了解,可让学生到黑板前演练,师生讨论学习,再让学生分析自己如何来完成一幅有趣的作品。最后要求全班同学在一幅长卷上共同完成一组画,或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作品粘联起来,进行欣赏评比活动,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同学间的协助精神得到培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内容形式多样,学生热情高

传统的国画教学内容不外乎有山水、人物、花鸟、梅兰竹菊以传统的单墨进行,小学的国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既善于广泛采用色彩、色相的对比表现对象,贴近他们的生活。

四、工具材料的更新,使学生产生新奇

受传统国画的影响,学生头脑中国画的材料是毛笔、墨汁、国画颜料等。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希颜料作画;并且能用水粉绘画的方法作画,还可以用油画棒等材料来作画,这样学生在材料的应用表现方面是多种多样的。学生乐意利用其他各种材料来进行绘画表现,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兴趣也会很高。

1.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兴趣

当学生刚进入课堂,由于对水墨画十分地生疏,若以传统的模式进行教学,机械地临摹老师的范画,学生易产生厌烦,从而讨论绘画,使他们失去一次良好的学习机会

2.用“玩”来训练绘画的技法

玩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他们生性好动,敢于去画,教师应抓住他们这一特点,巧妙地进行利用,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技能。例如,画“瓶花”利用破墨的方式进行教学,先用浓墨画各种不同的线描的画,然后用淡墨或水,点在画的中间,利用水的张力以及宣纸的特征性,使画产生了漂亮的肌理效果,由于水分的多少或时间的长短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在这个玩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水分的多少对画面产生的效果的作用。

3.故事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知识性

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名人轶事也多,这对提高学生的知识面,领略国画艺术的优秀作品有着很大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不同绘画风格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绘画的影响力,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国画的乐趣。

4.利用范例,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观察尤为重要,他们往往看得少,对事物极其生疏,如在画“老虎头”这一课,老师对老虎的各个结构分析清楚,然后让学生感受分析不同情况下老虎的各种神态,这时学生表现出来的老虎各不相同,发火的老虎用红色。也有用各种不同颜色,如在画老虎头四周的须毛时,有的学生用干笔来画,体现出笔的质感,也说明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感受来进行创作。每个学生有着自己的理解,他们能够用笔墨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感受,让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从而讲授些构图等知识,使学生较为容易地接受和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

5.在内容选择上,力求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临习梅兰竹菊和花卉、山水、鱼虫等题材,一节课是以临习为主,而学生自己主观意念受到限制,只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做着机械地练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内容提供给学生选择,这样既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也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6.深入生活,扩展学生表现面

在儿童水墨画教学中,扩展学生表现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教学不外乎临摹、写生、创作三体合一,这是历代画家实践证明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内容也是常规的花鸟、山水、人物等。教师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深入生活,表现生活中的某一事物或某一场景,也可以表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可用系列的形式、日记的形式表现生活,展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小学生的国画童稚味浓厚,彩墨效果强烈,用色对比大胆,与其工具勾线填色,更为自由舒展,对绘画语言的应用及表达能力,均有无拘无束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强少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接触、理解、为进行其他形式的教学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也将会对儿童知识面的拓宽、想象力的丰富,形象思维的发达、创造能力的增强都有好处。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

[3]《教育学 心理学》指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范蔚.现代教学基础理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国画教学范文4

一、以了解传统文化为根本,增长国画见识

在古代特殊的文明环境中产生的中国绘画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以伏羲民画八卦,皇帝画制服﹑舜姝螺氏绘影作为最早。直到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中国画。”

两千年前的战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画取得了全面而长足的发展,不在依附于工艺品与建筑物的独幅主题性绘画,即作为铭旌用于墓葬的帛画,同时绘画的题材也更趋成熟,更加多样化。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形成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中国绘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世界艺术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到了19世纪国画不断进步,改新,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从题材上又以见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表现形式主要是工笔和写意。工笔画中有白描、淡彩、重彩等。写意画也可分为大写意、小写意和兼工带写,追求“形神兼备”,强调“书画同源”、“诗情画意”,以及诗、书、画、印所产生的综合效果。20世纪画家们对国画又有新的革新与发展。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荣新”,“合中西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末足者增之,西方面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栗认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强调“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新时代后期,具有千年传统的国画又有了“中西融合”,“借古开今”两大创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热爱,让学生进入中国艺术及中国文化的殿堂。

二、以欣赏中国画为主,增长对国画的认识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与交流。学生要了解传统的文化;增长对国画的认识中国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但现在的学生对国画的认识甚少,对于这种现象,还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从国画的欣赏中,了解国画的构图的技巧

让学生知道国画的构图,是一个绘画的诸技法因素构成的过程,因为只能通过构图,方能把自己的创作意图通过一定的技法展现出来,所以构图是决定一幅画成败的关键。学生了解国画的一些构图规律是必要的。如“全景式”构图,是将景物整体摄入画面。其代表作是五代荆浩的《国庐图》;有“C”形构图,气势流畅,造型优美,其代表作是宋代马远的《梅石溪凫图》;有“S”形构图或称“之字形”构图。层次清晰,有流动感,其作品是清代吴昌硕的《三千年结实》;有“弧线形”构图。宜于表现大气磅礴的场面,其作品是《丹东王出行图》;有“金字塔形”构图。适用于方形画面的布局,代表作明代项圣漠的《大树风号图》;有“甲”字形构图。宜于表现三角形构图组织的画面,作品是清代清的《山思册》。

﹙二﹚从国画的欣赏中,了解国画的题款与用印。

题款也称落款或款识,使中国画增添诗情画意的一种艺术手段。简要的有以下几种:单款,亦称名款,只署作者姓名、别号、画名和年月;双款,除作者名款外,还署受画者的名和与画像的关系。

用印章,让学生知道有名章、闲章之分。闲章用于引首或压角,盖在题款前面或书面上角的称“引首章”,盖在左下角或右下角的叫“压角章”。用印的多少、大小、部位的疏密关系以及朱文、白文搭配,都有研究,印泥分硃栗、朱砂、深红多种。

三、以写生为途径,创作出个性的中国画

在临摹的学习中,学生不仅有了技法和程式上的收获,审美能力与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创作中国画的欲望。《画论》中指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让学生更具体、更生动、更具个性的认识事物,从中也能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扩大生活积累。相反,凡是脱离生活,艺术上就必须误入歧途,脱离了生活就脱离了真正的优秀传统,使中国画走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方向。在这一学习中要经常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写生好比如是打草稿,回到家在进行筛选、整理、提炼,在创造出作品来,有失败不要紧,这是正常现象,只要自己有明确的追求目标,持之以恒,一定能创造出自己风格的作品来。

四、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国画教学范文5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书法

在中学教育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古代传统绘画教育是中学美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画取材方便,简单易学,一支毛笔、一瓶墨汁、一杯清水、一张宣纸即可作画,很适合普及推广。下面是本人在日常国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1. 了解中国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法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融汇着整个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要学习中国画,首先要从总体上对中国画有一个概括的认识,诸如中国画的风格特点、艺术规律、美学思想等,树立一些基本观念。教师在传授这些理论知识时,要适应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趣味性和循序渐进,精讲多练,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从临摹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画起 中国画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从临摹入手,如临一些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画家的优秀绘画作品。临摹所选绘画内容要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如一些蔬果、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比较熟悉、感兴趣。同时,在临摹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观察、勤思考的习惯,学会分析画家是怎样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艺术表现的。另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造能力。如在学习了某一动物的基本画法之后,要求学生能够画出除书本上的不同的动物形态。

3. 感受笔情墨韵,增强学习兴趣 以线为主的笔墨效果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点。画家运用毛笔、水墨在宣纸上通过运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方圆粗细、浓淡干湿等不同的处理,去追求线条用笔用墨的节奏、韵律、动态、气势、性格、意趣之美,使线条具有丰富的感彩。像古人创造的十八描,韵味就各不相同。它们有点古拙、质朴、天真,有的庄重、典雅、崇高,有的洒脱飘逸,有的浑厚苍劲,有的刚健挺拔,有的遒劲流畅……。大写意的线条更是变化多端,淋漓尽致。清代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墨由笔出,笔由墨现,笔和墨两相结合,相辅相成,产生了点线和水墨的高度融合,展现了浓厚的东方艺术色彩。

教师在日常国画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感悟其神韵,以增强其学习国画的兴趣。如在教学生画青藤时,用笔要沉着有力而又遒劲流畅,用墨时浓时淡,时干时湿,这样画出的线条才能如烟云舒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画金鱼时,用笔要洒脱飘逸,用墨清淡,才能给人以活泼、轻松的情趣;画松竹的枝干时,用笔要刚健、挺拔,枯墨、破墨交替使用,就能充分地体现出豪放、雄浑、阳刚之美等等。

4. 欣赏课在国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几千年来,中国画经过不断演变、提高,逐渐形成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一代代中国画家经过不懈地追求,创造出许许多多优秀的绘画作品,流传下来的旷世杰作,不胜枚举,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于美术教学来说,欣赏传世名作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历史遗留下来的珍贵的古代优秀绘画作品和近现代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陶冶思想情操,提高精神境界、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如通过欣赏一些中国古代壁画和卷轴画,学生可以了解一些古代神话故事、古代人们的生活情景;通过欣赏像齐白石、李可染等大师的名作,可以让学生感受大师风采,了解到他们高超的绘画技巧,体会中国画独特的笔墨情趣和艺术境界,提高学生审美、创造能力;通过欣赏一些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一些革命史事,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向学生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的兴趣。

5. 学书法艺术,打国画基础 书法是我国一门传统艺术,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物质材料上,中国书法同中国画一样,用的也是毛笔、墨汁和宣纸;在技法上,书法也讲究用笔用墨。由于中国书法是纯线条的艺术,经过历代书家的不断研究、感悟和创新,至今可以说是穷线条之变化了;而由于中国画的以线条为主的笔墨艺术观,其实练习书法也正好为学习中国画打下了基础。二者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

国画教学范文6

美术涵盖的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术可以陶冶情操、美化生活;美术作品有的既有观赏性又有实用性,有的既有审美功能又有教育功能;美术既能体现出艺术性、文学性甚至科学性的价值体系又能反映出最淳朴自然的人性特点;最重要的是一些老师、家长、学生对于美术对学生智力、情商的巨大作用并不了解。因此,美术老师肩负重任。

我们学校使用的美术教材是湘教版,在八年级上册的前三个单元主要是国画课程,对于大多数从来都没有接触过中国画的学生来说很有难度,再加上我们的班额过大,我带的其中的一个班人数有90多人,教室空间侠小,课桌拥挤,如果画国画,每个人的空间连一张四开宣纸都铺不开,更别说再去放调色盘、笔洗之类的啦。一想到这个问题我的头都快炸了,难道国画课就取消算了?但是我自己却感觉不甘心,作为一个中国人连我们中国最传统的绘画都不去了解,那还谈什么继承传统、发扬传统。就连西方的一些著名画家也来学习中国绘画,被中国画的魅力深深折服。家乡酒泉敦煌莫高窟壁画更是名扬海内外,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学者、艺术家参观膜拜。中国画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值得每一个人去借鉴和学习的优秀传统艺术。因此我决定不管有多大困难我都愿意去克服,一定要将国画课开起来。

第一单元正好是欣赏.评述课,我打算利用这节课先给学生做一个铺垫,让他们大致了解中国画的概况,欣赏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最后再给他们布置需要准备的绘画工具。我在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还准备相关的课件视频资料;还准备了线描画、工笔画、写意画原作让学生区分它们的不同。在上课的过程中,果然如我所料大多数同学对国画一无所知,我就先从国画的发展历史讲起,让同学们知道绘画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伴随人们的生活了。

在第一节课做了扎实的安排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迎接第二节课,因为我不知道他们是否会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的国画课是否能顺利进行?当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听到里面的吵闹声很大,果然如我所料里面乱成一锅粥了,走到讲台上,我感觉自己就像是个透明人,同学们都兴奋的你吵我嚷的在忙着摆放绘画工具;两个课代表在检查带工具的情况;在教室的后面垂头丧气的站着五六位同学。看着这样混乱的局面,我当时真感觉有点不知所措,但又想,这也正说明他们对国画是有热情的。我提高了嗓门先要求同学们坐好并保持安静,大家在我的要求下终于平静下来,我随后巡视了教室大家准备工具的情况,让我感觉欣慰的是竟然有许多同学都准备了画毡,负责的课代表还将没带工具的同学罚站在教室后面,这让我感觉很好笑又感动。我让站着同学回到了座位并强调记住下次必须带工具。其实一个班90多位同学,能有80%以上的同学带齐工具已经算不错了。接下来我先在板上做了示范,给他们讲解了怎样调墨、调色,然后播放了简单的写意荷花的视频,看完之后让他们自己练习,我在教室巡视辅导。但是就在他们练习的过程中又炸开锅了,一会儿有的同学的笔洗打翻了,水倒了一地;一会儿有的同学不小心把毛笔上的墨甩到别人的身上了;再一会儿此起彼伏的声音又在喊“老师,帮我示范一下荷叶”“老师,我怎么画的这么难看?”“老师……”就在这样的忙碌混乱中下课铃响了,回看教室一片狼藉,找寻画的比较成功的作品,竟然没找到一幅,全都是画脏画坏的宣纸,我也来不及说什么,赶紧让学生收拾桌子准备上别的课。这节课上完后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极大的挫败感。这也促使我深深地反思:在短短地45钟内怎样将众多的学生组织好,让他们能够整齐划一摆放好用具;怎样尽快的教会他们中国画的技巧要领;怎样实现高效课堂的要求。

一周过去了,我迎来了国画课程的第三个课时,走进教室依然是场面混乱,我先组织全体坐好,而后总结上节课中存在的问题:1、两人共用的调色盘和笔洗放在桌子的中间,可以节省空间。2、准备好吸水的宣纸,强调不要把毛笔乱甩以免弄脏别人衣服。3、老师在示范的时候要仔细观看并记住步骤。4、练习的时候要认真,不准胡涂乱画。5、下课前上交练习作业,完成好的同学给与素质考评加分奖励。接下来我又重新把荷花的画法步骤演示了一遍。因为学生太多,在辅导的过程中我不可能将每个人都照顾到,这就要靠个人的悟性了。这节课同学们在练习中,状态好了很多,在下课前终于有画的像样的荷花作品了,我及时的对他们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对于那些依然画成一团糟的同学我说道: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说要把每一位同学都培养成绘画大师,画不好国画没关系,只要大家能够体会到国画中的笔墨情趣,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懂得欣赏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