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规则范例6篇

对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1

下面是我带领学生在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之后,与学生一起写对联、评对联、修改对联的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展示2008年全国高考重庆语文卷第十九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第19题是:据媒体报道,2008年5月8日9点18分,奥运祥云火炬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冲顶过程中,一朵白云始终停留在珠峰上空。火炬点燃不久,一道彩虹在珠峰上空出现。请以此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做一副对联。

参考答案是:

珠峰白云含情迎圣火吉祥 碧空彩虹有心祝奥运成功

二、学生品评参考答案

学生一致认为参考答案是一个对偶句而不是对联。原因是其平仄为:

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三、板书学生写的对联

1 云追祥云登珠峰 2 祥云圣火登珠峰

虹贺圣火架天空 白云彩虹贺奥运

3 白云留恋祥云圣火 4 白云恭精神永驻

彩虹祝贺奥运吉祥 彩虹贺圣火不熄

5 白云一路随行 陪圣火登峰

彩虹不甘落后 为奥运添彩

四、和同学们一起来品评、修改以上几副对联

第一,品评修改第一、二幅“对联”。

云追祥云登珠峰 虹贺圣火架天空

祥云圣火登珠峰 白云彩虹贺奥运

这两副对联符合题目拟人的要求,但不能把圣火登顶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表达出来,动感不强。问题在于“登”“架”“追”“天”几个词用得太重太实。所以需要通过“炼字“来解决。将“追”改为“护”,“登”改为“跃”,将“架”改为“舞”,将“天”改为“苍”。再者“圣火”“祥云”意思一样,出现对联“合掌”大忌。可将第一联的“祥云”换为“圣火”。

即为:云护祥云跃珠峰 虹贺奥运舞苍穹

平仄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仄仄平平

修改后增强了句子的表达效果,但读起来缺少韵律美。问题出在不合对联的平仄规则上。上下联不是“仄起平落”而是“平起平落”。上下联平仄不相对,旬内平仄也不交替。

要使句子符合平仄或押韵的规则,可采用调整词序、调换词语或增加内容的方法。

(一)调整词序

云护圣火珠峰跃 虹贺奥运苍穹舞

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

词序调整后,较前句节奏感更强。但却成了“仄起仄落”,且上下联平仄不相反。读起来不优美。调整词序还没有达到对联“仄起平落”的要求,可以再考虑调换词语的方法。

(二)调换阔语

同学们建议将“珠峰”调换为“珠顶”,并调整语序。

即为:云拥圣火跃珠顶 虹贺五环舞苍穹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

这时只需将“跃”这个仄声字换为平声字就基本符合对联规则要求了。将“跃”换为“燃”。

即:云拥圣火燃珠顶 虹贺五环舞苍穹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

这副对联符合写作的要求,有意境,表现力强,虽上下联的第六个字平仄相同,但仍不失为一副好对联。

这时有个学生受到启发送上一联:

珠峰圣火燃 四海无环舞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仄

符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符合题目的要求,有气势,有意境,读来响亮,是一副很好的对联。

(三)增加内容

将上下联增加内容,使之成为长联。长联的韵律要求相对宽松。改写成:

圣火燃球峰 四海同庆 彩虹舞苍穹 五洲共喜

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

长联(八字以上)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平仄应相反。上下联逢双位置的字应尽量平仄相对。这副对联韵律有问题。那么,只需将节奏点上的“峰”改换为“顶”,使其平仄相反。另将“共喜”改为“齐迎”。即为:

圣火燃珠顶 四海同庆 彩虹舞苍穹 五洲齐迎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平

分句的尾字平仄相反了,结果却出现了“三平尾”(上下联最后三个字不能均为仄或平,若出现这种现象就叫“三平尾”或“三仄尾”),下联的意思也不明。有同学建议改为:

祥云恋珠顶 四海同庆 归家梦醒

彩虹舞苍穹 五洲共迎 奥运成功

虽然上下联最后一节对仗不好,但内容更丰富,意思更连贯了,也可算是一副较好的对联了。

第二,品评、修改第三副“对联”。

白云留恋祥云圣火 彩虹祝贺奥运吉祥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这一联,由于“彩虹”声调是平仄,无法调换,调换就会影响内容,所以不用考虑。只需将“祝贺”调整为仄平的词语“远播”与上联平仄相反即可。即:

白云留恋祥云圣火 彩虹远播奥运吉祥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第三,品评、修改第四副“对联”。

白云恭精神永驻 彩虹贺圣火不熄

这一联内容不具体、不明确,这是对联一大忌。不好修改,就重起炉灶。有同学送上一副对联:

圣母擎圣火 珠峰捧祥云

仄仄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

这副对联韵律优美,符合对联平仄规则,但上下联意思相同,有“和掌”之嫌。

第四,品评、修改第五副“对联”。

白云一路随行陪圣火登峰

彩虹不甘落后 为奥运添彩

平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

这副对联,一是不符合平仄要求,二是许多词语用得生硬,三是上下联前面部分不对仗。若将上下连对换,其节奏点上的平仄刚好相反。

同学们建议修改为:

天路白云驻 珠峰圣火明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2

关键词:字数;平仄;押韵;对仗

给下面的宋诗标平仄,并从歆律的角度分析它是否是近体诗。

池 面 过 小 雨,树 腰 生 夕 阳。

一││││, │─一│─

云 分 一 山 翠,风 与 数 荷 香。

一一│一│, ─││一一

素 月 自 有 约,绿 瓜 初 可 尝。

│││││, │──│─

鸬 鹚 莫 飞 去,留 此 伴 新 凉。

──│─│, ─││──

一、近体诗格律的第一个要求:字句有定

本诗在句数上共有八句,每句五言,每两句组成一联,共四联,属于五言律诗。在字数和句数这一方面符合近体诗格律严格的规定,满足“字句有定”这一要求。

二、近体诗格律的第二个要求:用韵严格

首先,本诗为宋诗,并以《广韵》为押韵标准。

其次,“阳”、“香”、“尝”、“凉”在《广韵》中皆属阳韵,做到了一韵到底,中途没有换韵。

再次,本诗做到了隔句押韵、偶句押韵,一般五言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本诗首句的“雨”与“阳”“香”“尝”“凉”不属于同一韵,首句没有入韵。

最后,“阳”、“香”、“尝”、“凉”四字属阳韵,是阳声韵。因此是平声韵,不是仄声韵。

从以上四个方面可知,本诗严格满足“用韵严格”这一要求。

三、近体诗格律的第三个要求:平仄协调

平仄协调有三个基本原则:平仄相间、相对、相粘。

1.平仄相粘。

本诗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第二个字的平仄都是相同的:“腰”与“分”都是平声;

“与”与“月”都是仄声;“瓜”和“鹚”都是平声。

2.由于本诗平仄不和基本句式的平仄完全符合,其中有拗救现象,因此比较复杂、下面分联来分析。

(1)首联:出句和对句分别是A型句和B型句,但出句(A型句)第三、四字同时拗(都为仄了),对句第三字就得救(“生”为平),对句(B型句)要求第一字必须为平,但是本诗为仄了,第一字拗了,就得用本句第三字来救(“生”为平)本联一字三救了,而且仄收式即使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虽然本联表面上不符合平仄相间原则,但通过拗救现象可以解释,因此不违反律诗原则,且本联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面”为“仄”、“腰”为平)因此也符合平仄相对原则。

(2)颔联:本联出句和对句分别是C型句和D型句、出句(C型句)第三字“一”为仄拗了,得用本句第四字救( “山”为平);对句(D型句)第三字“数”为仄,没有出现三平调现象。“风”虽然为平,但它是第一字可以不管它的平仄,而且本联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分”为平,“与”这仄)因此不违反相间、相对原则。

(3)颈联:本联出句和对句分别为A型句和B型句。出句三、四字拗了,对句第三字又救了,对句首字为仄,拗了,得用本句第三字来救(“初”为平),本联的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平仄又相反(“目”为仄,“瓜”为平)因此不违反相对、相间原则。

(4)尾联:与颔联相同。

本诗四联中只有颈联的出句违反了平仄相间的原则,其余各句都符合平仄协调的要求。

四、近体诗格律的第四个要求:讲求对仗

1.颔联:“云”、“风”,天文与天文相对;“分”、“与”都为动词;“一”、“数”,数目相对;“山”、“荷”,事物相对;“翠”、“香”都为形容词,出句和对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类。

2.颈联:“素”、“绿”颜色相对;“月”与“瓜”事物相对;“自有约”、“初可尝”都为动词,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类。

总之,这道诗属于近体诗,满足近体诗格律的要求。

附:A型句:仄仄平平仄

B型句:平平仄仄平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3

时下城里的人多不愿意自己撰写春联,而是到市场上去选购。购联也是有学问的,不能随意为之。下面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一、明确主题

春节各家有各家的喜事,内容不可能相同。因此,要选择适合自己家庭情况的对联更好。

二、看春联的质量

这里说的质量一是印刷质量,更重要的是春联的内在质量。怎样分辨它的质量高低呢?

春联来源于对联(楹联)。因而要求对联的撰写者必须懂得诗词格律。

1 上下联字数相等 比如上联是七言,则下联也必须是七言。

2 用字不重复 一句中,或上联与下联中,用字不能重复,但是叠字可以除外,如声声、阵阵之类。

3 对仗 对仗是诗词格律的术语,有对称、对应的意思。举例言之: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其中“生意”对“财源”,“兴隆”对“茂盛”,“通”对“达”,“四海”对“三江”。

对仗要求上下联对应的部分词类相同,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

4 平仄协调 做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平,是指汉语音律的平声,汉语字典中标“阴平”、“阳平”者即是,仄,是指音律的仄声,字典中标“上(读作‘赏’)声”、“去声”者即是(古汉语中的八声也归入仄声。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消失,南方的许多地方仍有保留)。平仄协调,常常运用古诗词的规矩,比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而且上下联要对应。以上例来说,上联中的二四六为“意”、“隆”、“四”,分别为“仄”、“平”、“仄”:下联的二四六为“源”、“盛”、“三”,则分别为“平”、“仄”、“平”。

如果是长联,其断句另有规律,就不能套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规则了,另当别论。

5 横批与内容对应 横批常是两联内容的概括,千万别张冠李戴。

读者还须注意,上联常以仄声结尾,下联应以平声结尾。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才响亮。在贴对联时一定要注意,右侧门框是上联,左侧门框是下联,不要贴反。没有门框,贴门边时,也是这样。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4

关键词: 赖山阳汉诗文格律

一、引言

汉诗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学的瑰宝,随着中华文明的传播一起传到邻国日本,成为日本文学的一种样式和组成部分,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

日本汉诗文兴起于公元7世纪中叶,到8世纪的奈良时代,汉诗写作已蔚然成风。这时,出现了以长屋王为首的藤原放前、藤原宇合等诗人,并于751年编撰了日本最初的汉诗集《怀风藻》。平安时代,日本统治者崇尚儒家学说,进一步吸收中国文化,促使汉诗文创作继续向前发展,以至出现了汉诗文占据文坛的局面。

平安初期,即9世纪上半叶,是汉诗文的全盛时代。嵯峨天皇令编选《凌云集》(814年),《文华秀丽集》(818年),淳和天皇令编选《经国集》(827年)。此时甚至有人说,日本本土文学的和歌地位都无法与汉诗文相提并论。平安中后期,中国大诗人白居易的诗集传到日本,给汉诗文的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菅原道真、三善清行、藤原明衡等许多优秀诗人。平安末期,汉诗文创作逐渐衰落。

到13世纪,日本进入镰仓、室町时代,幕府崇尚武艺,汉诗文愈加衰落。14世纪禅学在日本盛行时,禅家把汉诗文修养行为作为禅僧的必备条件。于是,汉诗文复兴,以京都为中心形成了五山文学,代表诗人有堂周信、绝海中津等。

江户时代前期,步五山文学后尘,出现了林罗山、新井白石等受朱子学派影响颇深的载道派。不久以伊藤仁斋为代表的古学派和以荻生徂徕为代表的古文辞派相继登上文坛。江户后期,汉诗文再次形成鼎盛时代。全国各地诗社蜂起,前期各学派继续发展,产生了菅茶山、赖山阳等著名诗人。晚起的折衷学派,则出现了梁川星岩等重要诗人,他们反对古文辞学派,开辟了新的诗风,一直延续到明治时代。这当中,赖山阳的汉诗,至今仍被广为流传吟诵。

20世纪以后,日本汉诗文的创作急速衰退,但是汉诗文依然受到夏目漱石、森鸥外等文人的喜爱。现在日本喜爱汉诗文创作的人也不少,以石川忠久为首的爱好者还于平成15年(2003年)成立了全日本汉诗联盟,创作研究和选拔优秀的汉诗文。

本文从诗词格律的角度,对江户后期著名诗人赖山阳的汉诗文进行格律分析。

二、赖山阳汉诗文选析

1.赖山阳简介

赖山阳(1780―1832年),名襄,字子成,通称久太郎,号山阳,别号三十六峰外史,江户后期著名的历史学家、汉文学家。永安九年(1780年)生于大阪,父赖春水,朱子学者,以汉诗文闻名;母梅,大阪儒学家饭冈义斋之女,有文藻。赖山阳才识天授,而又励精不倦,六岁即问母“天何如物”。既受句读,昼夜不懈。八九岁时读《古今军记》,废寝忘食。年十四,父祗役江户,山阳作诗以寄:“十有三春秋,逝者已入水。天地无始终,人生有生死。安得类古人,千载列青史。”为“宽政三博士”之一的柴野所欣赏。年十四五,《近思录》皆已习诵。一日因曝书,见东坡《史论》,叹曰:“天地间有如此可喜之文乎!”遂肆力于文章。弱冠后,拟苏轼策论,作《新策》十余篇,晚年删润为《通议》。

赖氏一生著述甚富,著有《日本外史》二十卷、《日本政记》二十卷、《春秋讲义》若干卷等;诗集有《日本乐府》一卷、《山阳诗钞》八卷、《山阳遗稿》七卷等。

他精于史学,长于歌行,喜咏史而不喜咏物。年三十二游京师,遂居于京。终生不仕,诸藩多荐之,皆固辞不应,以授徒、著述为业。治家俭素,不妄带一钱。庭中杂植梅花竹树,建一草堂,临水面山,春花秋叶,皆可坐知。喜出游,名胜古迹,游屐殆遍。天保三年(1832年),以积劳成疾而卒,享年五十有三。

2.汉文诗的分类

中国诗歌大致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是为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另外,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与近体诗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近体诗中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两副绝好的对联。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命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等,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3.代表作选析

赖山阳十四岁时,作「癸丑偶作。此诗已展露了山阳的才华,一时间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广为人知。这首诗也暗示了山阳以后的生涯际遇。

(一)癸丑偶作

十有三春秋

逝者已如水

天地始

人生有生死

安得古人

千列青史

这首诗虽然从字数上看是五言,但是句数上既不满足律诗8句的要求,又不是4句的绝句,更不是排律。所以认为其是五言古诗。

(二)梅

一株水静蟠仄平平仄仄平平

孤芳傲寒平仄平平仄仄平

自有松篁足相伴仄仄平平仄平仄

休去索人看平仄平仄仄平仄

这首诗从字句数上看像是五言绝句。但从用韵看,第一、二句的“蟠、寒”押平声韵,第三、四句的“伴、看”押仄声韵,平仄换韵;从平仄看,不符合七言近体诗的格式。所以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三)折梅二首(其一)

梅梢已可春光平平仄仄仄平平

奈家翁病床平仄平平仄仄平

聊折数枝供一笑平仄仄平仄平仄

成与花香平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用韵来看,偶句末的“床、香”都是平声阳韵;从平仄来看,诗为首句入韵的平起平收式,有拗救,但尚有不谐律处。

(四)舟大垣赴桑名

水遥遥入海流平仄平平仄仄平

声雁愁仄平仄仄仄平平

独在天涯年欲暮平仄平平平仄仄

一篷雪下州仄平平仄仄平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偶句押平声阳韵,首句不入韵,平起仄收式,基本谐律。

(五)中秋

微暑未。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尊待月且登楼。仄平仄仄仄平平

瓦光明海山影。仄平平仄仄平仄

旗色依稀越舟。平仄平平平仄平

短衣成久客。平平仄平平仄仄

蛮烟雨又中秋。平平仄仄仄平平

天涯醒同今夜。平平仄仄平平仄

念零此州。平仄平平平仄平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偶句押平声阳韵,首句入韵,平起平收式。

(六)泊天草洋

耶山耶耶越。平平平平平平仄

水天青一。仄平仄平平平仄

里泊舟天草洋。仄仄平平平仄平

烟横篷日没。平平平平仄仄仄

瞥大波跳。平仄仄平平平仄

太白当船明似月。仄平平平平仄仄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句数上为六句,多换韵,格律比较自由,不拘于对仗,平仄。语言平易朴质,据此可判定为七古。

(七)花声

雨曲巷斜仄仄平平仄仄平

声声呼碧平平平仄仄平平

城南事深多少平平平仄平平仄

又到杏花仄平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偶句押平声阴韵,首句不入韵,有拗救,也有不谐处。仄起仄收式。

(八)茶山翁

肥山海平平平仄仄仄平

回首雪平仄平平仄仄平

当思向君平平仄平仄平仄

如今半堕恍惚中平平仄仄仄平平

剪尽春余在仄仄平平平仄仄

起阿空仄仄平平平平平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句数上为六句,全诗偶句押平声阴韵,平仄多有不谐处。末句为“三平调”,因此绝非近体诗,语言朴实流畅,是为七古。

(九)崎十解之一

入港西洋客船仄仄平平仄仄平

楼信数声平平仄仄仄平平

藩戍卒森旌戟仄平仄平平平仄

万炬如星夜不眠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偶句押平声阳韵,首句入韵,有拗救,但平仄犹有不谐处,仄起仄收式。

(十)丁巳六首(一)

畿甸光吾始平仄平平平仄仄

地坡陀平平仄仄平平平

淡洲蟠踞当郊仄平平仄平平仄

淀水茫接海波仄仄平平平仄平

楠子孤涕平仄平平平仄仄

家尚山河平平仄仄仄平平

悠悠古今供首平平仄平仄平仄

欲亡奈独何仄平平平仄平平

这是一首七言古体。此诗也有一定律诗特色,但全诗押两个韵,平仄多有不谐处。因此将之归为七古。

(十一)石州路上

雨泉声逾喧仄仄平平平平

木落山骨尤瘠仄仄平仄平平

今朝杖底千岩平平仄仄平平

昨日天寸碧平仄平平仄仄

这是一首六言古体。第二联对仗工整,但末句为仄韵,近体诗一般只用平声韵,且诗多有不谐处,语言朴素精警,是以为古体诗。

(十二)三国人物十二句(四)

周 瑜

北船。平平平仄仄平平

烟江不痕。平仄平平平仄平

怪得曲。仄平平平仄平仄

一向中原。平平平仄仄平平

如题,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平声阳韵,首句入韵,有拗救,平起平收式。但将吴偏安一隅、无法问鼎中原一案归于周郎精通音律上,恐怕只能是日本人的见解了。

(十三)後舟中、同、承弼

灯影人声平仄平平仄仄平

滴篷江雨夜平平平仄仄平平

知君新浴徐伸脚平平平仄平平仄

弁餐女槌腰仄仄平平仄平平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平声阴韵,首句入韵,平起仄收式。有拗救,但诗中仍有不谐处。

三、结语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沈约提出了“四声八病”说,呼吁诗歌要讲求音韵美。时至盛唐,这种对写作诗歌的要求进一步发展成为律诗。在唐一代,中外交流频繁,律诗的写作手法传入日本,新的诗体渐渐取代了古体诗的主要地位。

作为江户后期重要的汉学家,赖襄与同时代绝大部分汉文诗的作者一样,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盛唐诗尤其是白居易诗歌的影响,其诗多为近体,语言自然优美,尤重抒情。

赖襄主张转益多师,唐宋兼收,但其诗实则更近于唐。

中国古诗贵在温柔慰籍,深衷浅貌。赖诗骨架是学到了,但在深沉的内涵上,还不足以窥门径。赖襄的诗歌流于粗率直露,感情也未达到含而不泻的境界。清末诗人黄遵宪对日本汉诗或者说对日本汉文学整体的缺失,有过一个总括性的“忠告”:“日本人之弊:一曰不读书,一曰器小,一曰气弱,一曰字冗,是皆通患,悉除之,则善矣。”这对赖襄汉文诗乃至日本汉文学都不失为精到的见解。

但是由于文化差异与语言发音不同,我们不能以中国诗歌的标准来定义日本汉文诗。赖襄在掌握古诗复杂的格律上,犹能写出清新流畅的诗句,实在难能可贵。日本汉文诗不能仅仅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它是中日交流的宝贵资料,更是我们了解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1]入谷仙介.江人集(第八)[M].岩波店,2001.6.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5

    1)辞意要切合对象要明确题辞的对象及事由。明确对象,即搞清对象的性别、年龄、身份、职业、地位、信仰等等;明确事由,即明确为何事而题辞。不明确这些,就难将题辞做得贴切。不难理解,同是喜庆题辞,贺婚嫁与贺生子的文辞不能同用;同是贺婚嫁,贺初婚与贺再婚的文辞也应有所区别。    2)修辞要高雅含蓄题辞是一种高雅的文化交际活动。自然是文辞典雅为上,以鄙俗怪诞入辞,或标新立异,贩卖新名词以赶时髦,标榜新潮,都会显得不伦不类并令人生厌。题辞讲求语言艺术,贵含蓄隽永,太直太露则显得乏味。一般标语口号也不宜入辞。    3)题辞要音韵和谐题辞不仅求内容雅正,书法优美,而且要求音韵和谐。所谓单韵和谐,是指在一则题辞的字与字之间,平仄声韵协调,其协调的原则,基本与诗词、对联相同,即平仄声韵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如“天下为公”(平仄仄平),“鹏程万里”(平平仄仄),“为国育才”(仄平仄平)“曲径通幽”(平仄平平),“壮志未酬”(仄仄仄平),即使不得已都用平声韵或都用仄声韵(内容决定),则字的声调也须有些变化。如“任重道远”(|||√)。只有如此,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的特质。    4)款式要正确书写题辞的款式极富礼仪性,必须按约定俗成的款式书写。题辞的内容分为正文,题款两部分;题款又分上款与下款。上款书为何人何事而题辞,下款写何人何时题书。题辞款式分横写、竖写两大类。题匾额皆横写,题条幅和其他类题辞横竖不一,视其应用场合而定。传统的书写是,横写者,正文自右而左写,上下左右居中,上款于正文右端自右上方往下竖写,下款于正文左端自中间部分起往下竖写。上下款的字要明显小于正文的字。现代也有自左而右书写者

对联平仄规则范文6

著名诗人艾青认为:诗,如一般所说,是文学的顶峰,是文学的最高样式。然而,诗歌,连同她最为虔诚的追随者,就像被历史流放的囚徒,带着完美的躯壳与昔日的辉煌的身姿,于人烟稀少的顶巅独自起舞。曾经是民间歌谣《诗经》的广为传唱;曾经是流落湘楚大地的屈大夫的爱国浪漫主义的浅斟低唱;曾经是南北朝民歌的一枝独秀;曾经是诗国高潮中李杜的豪放洒脱、狂傲独立、浪漫仙性和现实主义、沉郁忧民;曾经是两宋词盛的体格神致,而今,她仍以一种决然的姿态,歌颂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愁、故国民情••••••因为,诗歌是,曾经是文学艺术中最为古老的文体,所以,今日我也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就近体诗的格律谈谈自己的小见。

近体诗是指唐代形成的古典格律诗(排律除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它包括五言、七言两种形式的律师和绝句。近体诗是由古体诗演进过来的,故它们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就押韵来讲,古体诗允许换韵(换句押韵)而近体诗不允许,古体诗押韵不分奇偶句而近体诗一般是偶句押韵(第一二句可押也可不押),古体诗平仄声均可押而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从上面可以看到近体诗押韵的要求比古体诗更为严格。近体诗与现代诗也有许多不同点,新诗形式相对较自由、内涵较开放的。

诗是由有灵性的文字拼凑而成,但也不是随意的排列,它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通常叫做诗的节奏,也就是近体诗的格律。诗的节奏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诗歌的美感,就如李商隐的诗来说,他的许多诗都很难懂,但即使不懂诗的内容,当你反复品读时,那节奏和声律也会使你陶醉,觉得诗写得很美。郭沫若对诗歌的节奏如是说:节奏之于诗是它的外形,也是它的生命,我们可以说没有诗是没有节奏的,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

近体诗从篇章结构的表层上看,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字句的形式有严格的限制,使它不像现代诗那样的杂乱和随心所欲,所以从根本上就奠定了它高贵典雅的基础。而句子内部结构的千变万化,精炼浓缩,字字都体现出作者的心血。近体诗的格律主要在押韵和平仄上完美的体现出来。押韵可以造就诗歌鲜明的节奏,读起来保持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近体诗的偶句必须押韵,并且中间不可换韵,要求一韵到底。第一句与第二句间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奇局不押韵。韵脚一般分平声韵和仄声韵,但近体诗一般押平声韵。近体诗除了在押韵上有特殊的规定,平仄也不能随意。通常把阴平和阳平称为平声,上声和去声称为仄声。格律诗所规定出的平仄长竿,保证每句诗都是平仄合理搭配的,读起来抑扬顿挫非常好,具有其它任何诗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对每句尾字的要求最严,绝不允许出现一个字的错音,这尤其是现代诗所不具备的。另外不允许“三仄尾”和“三平调”的出现,更保证了每一句后半部分的音韵协调性。平仄中还有三条规律——1、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亦然;2、上下句相对:如第一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同。近体诗上下句的遣词也一般要对仗,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中,“星”对“月”是天文相对,“野”对“江”是地理相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

很久前就这篇文章就一直在我心中酿蕴,今天终于圆了心愿。年轻人中,虽然大部分都喜欢看武侠、玄幻、言情等小说,但我一直对诗歌的喜爱不动摇,尤其对近体诗钟爱。有人说诗正在消亡,正在人民的生活中退隐,读诗的人也都只是那些写诗的人。这个问题我非常清楚,但我永远不会放弃,永远不会对诗歌失去热情,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