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实验范例6篇

小实验

小实验范文1

今天跟几个同学第一次来史明狄家,心里好紧张啊!可是到了那里被子他家的里的气氛给感染了,却又不知道紧张了。

阿姨先是给我们做了几个小实验。比如说:大人们炒菜时倒完油后,总是会顺着油瓶口一滴一滴的往外流油。阿姨问我们:“你们知道怎样不让它往外流吗?”

我们争先恐后的告诉阿姨自己想到的办法,可是都被阿姨给否定了。阿姨看到我们急不可待的样子,很有耐心的对我们说:“看我给你们做个小实验就都会明白了。”

阿姨一边说一边做,先拿来一个皮套和一块棉布,把皮套绕上一圈,再把棉布缠在皮套上,缠好以后再把它缠在离瓶口二厘米处,这样就不会漏油了.

从这个小实验中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小实验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多动脑筋,多思考,多观察,没有什么做不好的事情.

小实验范文2

小实验

江苏省 海安县南莫小学二(1)班 徐银根

今天下午上生活课的时候,李老师神秘地对我们说:“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好不好?”我们听了都欢呼起来:“好!太棒了!”

李老师先用剪刀把一张白纸剪成许多小纸片,放在讲台上,然后拿一把塑料直尺在头上不停地搓,搓了一会儿,迅速地把尺往小纸片上一按,接着轻轻地把尺提起来。咦,小纸片都吸到尺上面去了。真是太神奇了!我们都好奇地问:“李老师,小纸片为什么会被吸到尺上面去呢?”李老师笑着说:“因为塑料直尺与头发摩擦以后产生了静电,所以能把比较轻的小纸片吸起来。”噢,原来是这么回事!

指导教师:王生祥 桑海平

小实验范文3

One day, the science teacher said, "what happens when you go home and mix bicarbonate with white vinegar, and then light a match on top of the water."

放学后,我就买了小苏打和白醋、火柴。回到家,我就拿来小碗,先倒进白醋,再把小苏打粉倒进白醋里,小苏打粉一接触到白醋,小碗水面上就冒起了雪白的泡泡,像倒出来的雪碧一样,同时我闻到有一种刺鼻的味道。我点燃火柴,放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液体上方一厘米处,火一下就灭了。

After school, I bought baking soda, white vinegar and matches. When I get home, I will take a small bowl, pour it into white vinegar first, and then put baking soda into white vinegar. As soon as baking soda touches white vinegar, there will be white bubbles on the water surface of the small bowl, like the poured sprite. At the same time, I smell a pungent smell. I lit the match, put it a centimeter above the mixture of baking soda and white vinegar, and the fire went out in a flash.

我又把水到掉,只放了小苏打,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但是火没有灭。我又把小苏打到掉,只放了白醋,又点燃一根火柴放到上方,火还是没有灭。现在我知道了,小苏打和白醋混到一块的气体把火灭掉的。

I dropped the water again, only put baking soda, and lit a match on top, but the fire didn't go out. I dropped the baking soda again. I put the white vinegar on it. I lit a match and put it on the top. The fire didn't go out. Now I know that baking soda and white vinegar mix together to put out the fire.

我想再试一试,先把小苏打粉倒进小碗里,再倒进白醋。碗里发出“嗤嗤”的声音激烈地冒出雪白的泡泡,像水煮开了一样;难闻气味一下来了。我又划了一根火柴,慢慢接近水面,离水面一厘米的地方火又灭了。

I'd like to try again. First, pour baking soda into a small bowl, then white vinegar. The sound of "hiss and hiss" in the bowl fiercely produced white bubbles, like boiling water; the smell came down. I struck another match, slowly approaching the water, and the fire went out a centimeter from the water.

我追着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上网查一下吧!”。在网上我看见是这样写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这种物质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烧着的火熄灭。

I ran after my mother and asked why? Mom said, "check it online!". On the Internet, I read this: baking soda mixed with white vinegar produces a new substance, which is carbon dioxide. Carbon dioxide can extinguish a burning fire.

小实验范文4

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五(3)班

范莉

我很想知道把水放多了,还是放少了能让绿豆快点成绿豆芽,前几天,我便做了一个实验,来测试了一下。

我先拿了两只塑料盒子,又拿来纸巾和水,还拿来了两颗绿豆种子,我先把纸巾垫在两个盒子内,然后一只盒子里放50滴水,另一只盒子里放80滴水,接着我又把两颗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只盒子中,写上编号,水多的是1号,水少的是2号,最后,我把盒子放在朝南的阳台上了。

做好这一切,我心里甜滋滋的,马上可以知道结果了。我还猜想,认为水放多的那组绿豆会更快发芽。我边静静地站在阳台上耐心等候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我大约等了2个小时我发现1号盒子里的种子大了许多,而2号盒子里的种子却几乎没什么变化。

我又等了3小时左右,我发现1号盒子里的种子皮破了,而2号盒子里的种子只是涨大很多。我暗自高兴,继续等着种子发出豆芽那个时刻的来临。

小实验范文5

摘 要: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中编者增加设计了很多“小实验”,它们是对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益的、必要的补充,合理利用这些“小实验”,充分发挥它们在物理教学中的“大功效”,对促进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由此,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探析。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小实验 大功效 应用实践

新课标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了很多物理小实验,这些小实验相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来说,内容更简单,材料更易得,也更方便学生操作[1]。它们穿插在教材内容里或者是课后作业中,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它们是物理知识有效的补充与延伸,也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实验或者是演示实验,往往对这些小实验视而不见,使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这些小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有“大功效”。它不但能够很快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兴趣,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更重要的是会让他们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实验技能,启发物理思维,开发创造潜力,提高他们的物理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实验的功效与作用为切入点,对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小实验”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析。

一、“小实验”的“大功效”

1.小实验让物理学习更加“有趣”。

由于初中物理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和基础性的学科特点,这给中学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一定难度,导致很多学生在进行实际学习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久而久之就会对物理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失去兴趣。然而利用小实验的特点,为物理知识注入一些有趣的因素,通过老师指导,让学生参与一些自己动手制作、自己选择设计实验方案、自己亲自操作完成的小实验活动,可能让他们在参与和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对物理知识的兴趣。由于小实验可操作性较强,因此实验成功率很高,这样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收获成功,这无形之中增强了他们学习物理的自信,帮助他们下定了“我也可以学好物理”的决心。

2.小实验降低了知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

物理知识中很多的概念、现象都是比较枯燥和抽象的,由于这些知识距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因此有时仅凭教师讲解和实验演示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于实践中。借助小实验贴近生活的特点,既能降低知识难度,帮助学生很快地将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加快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物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好物理的意愿[2]。如针对燃烧的条件而设计的“纸锅烧水”的小实验,实验前很多学生认为该实验是无法成立的,因为纸是非常容易燃烧的,他们都存在同样的疑惑:“用纸锅怎么可能烧开水?”他们在疑惑、好奇并急于验证的心理驱使下,会主动开始实验,而当“纸锅真的可以烧开水”这一结论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的注意力又会自然地转移到锅中沸腾的开水上,不由自主地产生疑问:“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在观察与思考中对“着火点”这一燃烧条件有了直观认识,对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的认识也更深刻。

3.小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创造能力。

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物理实践和物理再创造能力,而小实验中很多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案都可以交由学生自行选择和自行设计,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对一些实验用具和实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尤其是一些小实验,根本不会提供现成的用品和仪器,需要他们自己寻找、自己解决实验中所需用具,这无疑为激发他们的无限潜能创造了机会,就在完成实验的同时,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很多学生在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的过程中发现,仅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鸡蛋就能够完成“热胀冷缩的性质”、“液体蒸发吸热现象”、“大气压存在验证”、“惯性现象”、“浮沉现象”和“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六个实验,当他们凭借一个简单的用具就顺利做完六项实验时,可以说,创造的力量,成功的喜悦已经让他们对物理实验有了新的认识。

二、“小实验”的合理应用与实践

“小实验”在物理教学实际过程中如果运用得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注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小实验”的功效,结合物理教材内容,对小实验加以合理应用与实践。

1.与教材内容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小实验”。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对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有利的内容都应及时引入课堂教学,而很多小实验正是针对教材内容而设计编制的,因此,联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技能、能力要求,积极引入“小实验”,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随堂训练应该引起教师重视。例如在讲解大气压强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几个小实验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实验一:将一只烧杯杯口向下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然后将一只里面有一些空气的气球套在杯口,出现了杯子被气球吸起来的现象;实验二:将棉花球用酒精浸透点燃放在一个空瓶中,将熟鸡蛋剥皮后放在瓶口封住,发现瓶子将鸡蛋“吞”了下去;实验三:将空饮料瓶底部钻几个小孔并往里面注水,拧好瓶盖后将瓶子提起,发现水流随着瓶盖的控制一会流水,一会不流水。引导学生通过这些小实验而引发的物理现象,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让他们在讨论与交流中得出“大气压强”的物理概念。

2.与物理习题相配合,在练习训练中同步“小实验”。

物理习题被中学生誉为物理学习中的“难关”,很多学生会在习题训练中发现自己认为已经理解的知识却无法应用,给他们带来很多困扰,尤其是一些推理性的、抽象的习题,更让他们感到无从下手。与物理习题相配合,在练习训练中同步“小实验”,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推理的过程形象化,让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如在判断哪一根才是有磁性的钢棒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取两根普通的缝衣针,根据实验要求将一根进行磁化,然后比较两根针的区别,这样的“实验+解题”的模式,比教师讲解与引导效果更显著。

3.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小实验”。

课堂教学与教材毕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结合课外活动,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小实验”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还可以让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得以持续,同时能够巩固知识,拓宽内容,让学生的物理视野更加开阔。如在学习“小孔成像”之后,为了让学生对此知识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可以让他们在课外自行组织这样的小实验活动:利用你所能够找到的一切用具自制一个针孔照相机,并通过这个照相机进行小孔成像观察。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设计和改装实验,选择不同的用具,设计不同的方案积极探索小孔成像的“秘密”。

很多小实验都是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设计的,它们有着实用性强、趣味性高、内容精炼、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它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出发,利用学生熟悉的用具组织试验,不但从心理上能够消除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抵触情绪,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践形成有机统一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会用、善用这些“小实验”,充分发挥它们在物理教学中的神奇功效。

参考文献:

小实验范文6

关键词:微型实验;课堂教学;运用案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切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上逻辑思维的成果。在课堂上,实验对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规律的理解、探索精神的养成及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教师往往由于缺乏现成仪器、教学时间紧张等原因,少做或不做物理实验;或者所做实验选用的仪器设备过于复杂、数字化程度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生难以理解。这样的物理课堂就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违背了物理这门学科实验加推理的科学精神,好比少了“色、香、味”的食物,仅能勉强满足学生考试的需要,无法达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教育宗旨。

事实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仪器简单、省时省力、现象明显的微型实验来阐明概念、解释规律,让我们的物理课堂更加充实、易懂、可信且具有趣味性。

【案例一】感受杆中弹力方向

相对于绳和弹簧中的弹力方向而言,杆中弹力的方向较难

判断。

实验1:在图1中,小球所受弹力方向对于初学弹力的学生来说比较容易犯错,学生往往认为小球所受弹力沿杆方向。可用这样一个微型实验来消除学生的错误印象:让学生用一根手指模拟杆,找一重物(如橡皮泥球等,重一些效果更好)模拟小球套在手指上,学生明显就能感觉到手指对重物的弹力是在竖直方向上。

实验2:对于较为复杂的杆中弹力方向的判断,也可用微型实验来给学生切身的感受。

比如图2中要求分析杆1和杆2的受力情况,学生们不容易一下子就做正确。我们可设计如下微型实验: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其中一位同学右手臂弯曲叉腰(如图3中甲同学),另一位同学乙拉住甲同学的手肘并向下用力(如图3)。

此时甲同学就明显感觉到自己两段手臂受力的方向。随后甲乙两同学交换。通过这个实验的亲身感受,同学们一下子就将这一抽象问题搞懂了,并且印象深刻。老师讲解和板演都无法达到的效果,通过一个看似信手拈来却设计巧妙的微型实验就可以立竿见影。

【案例二】体会物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惯性的大小反映在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这一点学生比较难理解。

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实验:用两只乒乓球,一只装满沙子并封好口,另一只不装。将这两只外形一样的乒乓球悬挂起来,分别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上来水平吹静止的乒乓球(如图4)。为了增加意外效果,可请男生吹装沙的球,女生吹不装沙的球。结果是男生用力吹但乒乓球只微微摆动,而女生轻轻一吹乒乓球就立即摆向高处。如此明显且反差巨大的现象立刻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思考,然后自然就能从比较两球的差别来引导学生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过的才能会。”课堂上运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成的“简易”器材,却能让学生通过观察甚至亲身参与实验过程,且能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实验中产生的问题,提出自己想法。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物理课堂回归了“实验”的本质。

【案例三】验证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在研究做功与物体内能变化关系时,我们可以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做空气压缩引火实验,从而验证“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这一结论。然而我们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的验证。事实上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微型实验加以验证。

如图5所示,取一个塑料饮料瓶,除去包装纸使瓶体透明,找一个与瓶口相配的橡皮塞和一个自行车轮胎上的气门芯。在橡皮塞上钻一孔并将气门芯插入瓶塞中。在瓶内滴几滴酒精,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使它不漏气。(注意:塞子不要塞得过紧,以防打气时压强过高使瓶子爆裂,也可用透明胶带缠绕瓶体以增加安全性。)用铁架台将瓶子固定,然后用打气筒从气门芯向瓶内打气。当气压足够大时,塞子从瓶口冲出,观察塑料瓶,发现里面充满白雾。从而说明了压缩气体膨胀对外做功,使瓶内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导致瓶内部分酒精蒸气和水蒸气液化成雾状。

“千言万语说不清,一做实验就分明。”实验对于物理课堂教学的作用可见一斑。而微型实验由于具有仪器简单、取材容易、省时省力、现象明显、贴近生活等特点,正在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激发着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提高着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微型实验非常值得广大一线物理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

[1]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