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读后感范例6篇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1

2、教学目标: 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教学重点: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4、教学难点: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5、教学方法:诵读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交流法

6、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7、课型:新授课。

8、教学用时:3课时。

9、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介绍“记”相关知识和岳阳楼情况;作家作品介绍;积累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10、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11、默读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12、五、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教师作提示性讲解分析。速读第一段,回答下列问题: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情不好,准备修好岳阳楼后“凭栏不恸数场”。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13、齐读第2段,思考: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第二段写“岳阳楼之大观”,虽然概括,却写得富于形象,气魄宏大。仔细体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词语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14、细读第3、4段,思考:说说作者为表现“悲”“喜”两种不同的感受,分别选取了哪些有特征的景物?又是怎样渲染气氛的?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两段在结构上也是完全相同的;甚至连前后两个抒情句的表达方式也完全相同。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把两个抒情句都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15、自由读第5段,回答:“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进”、“退”指什么? “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6、朗读全文。要求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领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以及具有音乐感的语言特色。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2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用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朗读、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

1.熟读背诵全文并能翻译。

2.引入范例,曲径通幽

3.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朝晖夕阴 迁客骚人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潜形 岸芷汀兰 皓月 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浩浩汤汤

2.作家简介

(1)《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摇 ?摇?摇?摇,字?摇 ?摇?摇?摇,?摇 ?摇?摇朝?摇 ?摇?摇?摇家、?摇 ?摇?摇家、?摇 ?摇?摇?摇家。在本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摇?摇?摇 ?摇,

?摇 ?摇?摇?摇;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摇?摇 ?摇?摇,?摇?摇 ?摇。

3.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4.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提问:“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怎么停顿。讨论并归纳。

自主学习

1.请同学朗读并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藤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2.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观夫巴陵郡胜状:胜状,胜景,好景色。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朝晖夕阴:或朝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述,论述。备,详尽。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南极潇湘:极,尽。潇湘,潇水湘水。

迁客骚人:迁客,谪迁的,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3.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霏霏:连绵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墙倾楫摧:墙,桅杆。楫,船桨。

薄暮冥冥:薄(比),迫近。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诽谤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4.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至若春和景明: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描述,近似“至于”“又如”。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光。

一碧万顷: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顿。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游泳:锦鳞,指美丽的鱼儿。

岸立汀兰:蓝,香草。汀,水中的小洲。

郁郁青青: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浮光跃金:跃金,金色的月光闪耀跳动。

静影沉璧:壁,圆形的玉。

此乐何极:何极,哪有穷尽。

宠辱偕忘:宠,荣耀。辱,屈辱。偕,一起。

把酒临风:把,持,执。临风,迎着清风。

5.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或异二者之为: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吗?微,无、没有。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

本文文体亦骈亦散,用骈语描绘,以散文叙述。要理解这篇文章的妙处,我们先来参阅梁衡《文章五诀》,再回到课文,一起赏析。

文章五诀(作者:梁衡,文章略)

6.《岳阳楼记》哪些句子是叙述?

7.《岳阳楼记》哪些句子是描写?

8.《岳阳楼记》哪些句子是议论?

9.《岳阳楼记》哪些句子是抒情?

10.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是化用“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典故而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出自《孟子・梁惠王下》,表达的是要求为政者要以承担天下苍生的疾苦为己任,关注天下人民百姓。无论是化用前的句子,还是化用后的句子,如果要在实际生活中实践分话,都需要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化用后的句子比化用前的句子有名,原因在于化用后的句子加入了时间因素,使得句子具有空间意识,从而具有了永恒的艺术魅力。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11.请同学们结合这篇文章,谈谈《岳阳楼记》综合运用描写、叙事、抒情、说理、用典的妙处。

12.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摇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3.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课后积累

1.一词多义。

(1)和:政通人和(和乐) 至若春和景明(和煦)

(2)通:政通人和(顺利) 北通巫峡(通向)

(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空:浊浪排空(天空) 长烟一空(消散)

(5)一:一碧万顷(一) 长烟一空(全)

(6)极:南极潇湘(尽,直通) 感极而悲者矣(极点)?摇此乐何极(穷尽)

(7)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8)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候)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2.通假字。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3.词类活用。

(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4.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气象?摇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2)微斯人(微?摇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5.特殊句式。

(1)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状语后置)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状语后置)

(4)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定语后置)

(5)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6.流传至今的成语。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3

一段时间的舟车劳累后,终于望见了岳阳楼的冰山一角,这让在车上的我们越发按捺不住想去揭开神秘岳阳楼之面纱。于是,下了车,在导游一番嘱咐下,我们踏上了游览岳阳楼的路途。一进景区,一道颇为刺眼的阳光迎面袭来,不经意的一望去,哇!夕阳沐浴下的洞庭湖一碧万顷,远处山岛隐约,看了不大一会儿,才发觉自己早已被甩在人群之后,便不再留意,径直走去。一路上,岳阳楼各朝代的建筑结构之缩影以及各朝各代的名人墨宝纷纷看过,触摸着名家墨宝,一股岳阳楼古色古香的书韵诗韵气息便卷入鼻中,才觉前方路似乎太远,真想一步就登上那神秘的岳阳楼!

就这样,我们的步伐又加快了,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颇负盛名的岳阳楼下。已走到岳阳楼下岂有不上楼之道理?登上二层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朝书法大师张照所书写的《岳阳楼记》,其字融入了欧阳修笔法的劲峭严正,虞世南字形婉雅秀逸,还有褚遂良字体的疏瘦劲练,集大家之所长,堪称书法一绝。许多不同口音的游客称奇一番后,禁不住诵读起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岳阳楼之所以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首,看来和范仲淹的千古之名记《岳阳楼记》不无关系。诚如《岳阳楼记》开篇所述洞庭胜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此等壮景,才是名副其实的巴陵之绝啊!站在岳阳楼之上,凭栏极目,向西从南望,洞庭湖大桥烟波浩渺,远嵌天际;向西从北望,洞庭湖大桥如长虹饮涧,坐落天边;令人产生那长江气吞山河万里之势;向西凝目,湖心君山孤岛在万顷碧波中荡漾,胜似蓬莱仙境。不知有哪位大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江汉间多琼台杰阁,而岳阳为最。”欲比滕王阁一眺西山,黄鹤楼拟一汉阳之树,而岳阳楼呢?湖天一色,一碧万顷;山岳潜形,商旅驻足;万千气象,大观天成。令人“心旷神怡,荣辱偕忘”,几乎如临世外。难怪唐人李白诗云:“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我则看来,还不如“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说起岳阳楼,李白是脱不了干系的。话说唐乾元二年春,李白流放夜郎至巫山途中遇赦,后转途岳阳登此楼,兴奋之情溢出言表,吟道:“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因故得名“岳阳楼”。

岳阳楼名始李白,让岳阳楼久负盛名的却是北宋两位重臣范仲淹和滕子京。家境贫如糟粕的范仲淹从小立下“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在参加政治时事时,抨击时弊,抵御西夏,数次向朝廷举荐德才兼备的大臣滕子京,滕子京从统帅千军万马的节度使贬知岳阳,又通过重修岳阳楼震惊了朝野,而滕子京又深知文以楼名,楼以文传的道理。尽管李唐以来,以岳阳楼为题的诗赋极多,却大都“平淡无奇”因此他以时任岳阳郡守之职,亲作“求记”长书,恳请挚友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大概是效仿了洪州都督重阳盛宴引出王勃《腾王阁序》之千古名篇,就这样,历史上又一骇世宏文《岳阳楼记》问世,由此岳阳楼名声大噪,千古不衰,屡毁屡修,心想着,倘若没有文人出自内心热爱赞颂江山,景再怎么秀丽,也缺乏艺术底蕴,更别再谈有什么旅游价值了。再说来,这楼中囊括诗圣遗篇,伟人笔墨,天下名楼,三者互给补足,融为一体,真可谓是相得益彰。从整体上看,有如锦上添花,妙哉妙哉!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4

一、听读法

听读法就是教师范读课文精彩段落,学生在教师示范下,反复诵读,直到把握文章脉络、结构,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止。这是利用声音的要素,在听读过程中,逐步地感受文章的内在节奏、气势和情调,感受语言的内蕴,领会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臧克家在他《重读〈岳阳楼记〉》一文中说:“对于《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中写景抒情的段落,儿时朗读,百遍如新,沉醉其中,如饮美酒。”可见,反复诵读的效果和意义非同一般了。

二、听想法

听想法指学生听教师范读与思考句子、段落内容相结合的一种方法。教师在范读完一段内容之后,提问:这段话说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思考。以朱自清散文《春》第四段为例,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范读后,提问:这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

么?怎样具体描绘的?从那些角度写的?

2.教师再读,请同学们仔细听,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

3.学生回答问题。

通过让学生反复听的方法,积极引导听觉,调动学生思考。教师范读时,要讲究语气、语调,要读出文章的声情和韵味来。必须强化的知识可以加强语气。学生回答问题后予以评析,并给于适当的鼓励,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听视法

听视法即一边看课文或音像、教学挂图等资料,一边听范读。这一方法,既借助了娓娓动听的声觉形象,又利用了形象直观的视觉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显明地感知课文中的形象,更深切地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唤起共鸣,受到教育。同时,还可以得到多方面的美的享受。

例如,学习《岳阳楼记》,可以分三个层次:

1.入画:即教师范读课文,并展示“岳阳楼”、“洞庭湖”的彩色照片,出示“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课件,这样借助听觉和视觉形象,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脑海里呈现出一幅声色俱佳的画面,产生身在图画中的美感。

2.生情:教师朗读,讲解岳阳楼“大观”、洞庭湖上的不同景象的同时,启发学生反复体验画面所表露出作者的情感。

3.悟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登楼者览物而生的两种不同感受所持的态度,感悟作者由此而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并借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四、听记法

听记法即对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教师朗读后,要求学生将其记下来。这一方法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深入领会课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5

一、作者的心境与洞庭湖的物境的对比。其相同点是――宽广阔大,气吞山河。洞庭湖之物境,“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之心境,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贬放邓州。作者被贬,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心情相当不愉快,但作者能跳出个人得失的小圈子,在看到好友滕子京寄来的一幅《洞庭晚秋图》后,能够感悟到洞庭湖“横无际涯”,“衔远山,吞长江”浩翰无边、气吞山河的气势,表明了作者的胸怀像洞庭湖一样宽广无限,气度非凡。

二、作者与友人滕子京的对比。政治观点相同,又同遭贬但不甘消沉。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保守势力的反对。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先知径州,后知庆州。庆州任上,被人诬告擅自动用官钱十六万贯,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有些愤慨。但他不计个人得失,励精图治,使岳州不到两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又重修岳阳楼,并请好友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借题发挥,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应该有洞庭湖般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高尚情怀,表达了范仲淹对友人的一片真心与细微关怀。范仲淹被贬后,在地方上,力所能及地为国为民干了一些实事,受到人们的称赞。

三、作者与“迁客骚人”的对比。人生观不同。“迁客骚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圆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半径画圆。所以,当洞庭湖上“霪雨霏霏”、“浊浪排空”、“商旅不行”的时候,迁客骚人觉得“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的感受。当洞庭湖上“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渔歌互答”的时候,迁客骚人觉得“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的感受。他们的共性是“物喜己喜,物悲己悲”,从不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而作者范仲淹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建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又主张兴修水利。由此可见,范仲淹心里常常想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他是一个“国喜己喜,民忧己忧”的人。

四、作者与古仁人的对比。志向相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为官期间,严以律己,惟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乡中贫寒的人。在朝庭则敢于直言进谏,被欧阳修誉为“立朝有本末”,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决非虚语。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读后感范文6

2、【原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上一篇乡愁朗诵

下一篇杨善洲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