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学阿仪范例6篇

我的同学阿仪范文1

中华民族是数千年的文明礼仪之邦。但是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讲求平等,那些代表繁文缛节的礼仪已经不重要了。但这些礼仪还是存在的。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礼仪的故事,供大家参考。

礼仪的故事1中国自古以来被誉为“礼仪之帮”,五千多年来,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传统美德的故事,让人们感动。我们做为祖国的新一代,也应该做一名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少年。

文明礼仪无处不在地,比如,早晨起床向爸爸妈妈问声好,到学校向老师同学们问好,走在路上,举止有礼,当然让座也不例外。

今天天好蓝,阳光特别灿烂,我和我的同学去中山路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的宣传活动及我是小小交通指挥员,为了提倡环保,大家决定坐公交车去,等了好久,517路车终于缓缓的开来了,我的脚真酸呀,真希望车上有个座位可以歇歇脚,我们快速上了车,真如我们所愿,车上有空座位,我们高兴地坐下了。慢悠悠的车子过了几站,一个阿姨最引人注目,她挺着大肚子,背着一个孩子,手拎着袋子,我和同学立刻站起来,争着要把阿姨扶到自己的椅子上,阿姨感动极了,连声说“谢谢”。我和同学热情地把阿姨扶到我的座位上,和阿姨聊天,和阿姨背上的小弟弟玩耍,不知不觉中时间飞快的流走了,我们下车和阿姨说声:“再见”,来到了中山路。我们穿上志愿者的红马褂,戴上红帽子,双手举着宣传牌,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街上走着,看到有人乱扔垃圾及时提醒他们,看到纸屑和地上的饮料瓶,同学们主动地捡起,路上的行人向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

文明就是我们素质的前沿,拥有文明,那我们就拥有世界上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我们和谐生活的前提,作为一名中国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礼仪的故事2今天是星期六,我去参加了小记者活动—青少年现代礼仪讲座。

刚到那里,“哇”我情不自禁的叫了一声,“这里好大,真像一个电影院”。说完,老师给我们安排了座位考试听课,刚开始老师让我们听了两首歌,提提神儿,听完后正式开始。

开始后,抄了几句名言佳句,一个词尊重,两句话:修养自己、关心别人。在外面的时候要注意:形象礼仪、家校礼仪·、公共礼仪、出行礼仪、用餐礼仪、道别礼仪。老师又给我们讲了:仪容、仪表、仪态。仪容指人的外观、容貌。要想容貌漂亮,必须做到这几点A每天洗脸刷牙。B尽量每天洗头、每月理发。C每周至少洗两次澡。仪表指人的衣物穿着、鞋帽、饰品等。要想仪表好,必须注意这些A不在衣服上乱写乱画。B袜子、内衣、衣服要勤换洗。C所有衣服要注意:袖口、领子、前襟。仪态是指人的整体形态。要想形态好,必须“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头正、颈直、肩平、胸挺、腹收、腰直、臀紧。膝提、趾抓、

在不方便的情况下,如果有人向你打招呼,你可以:点头致意、微笑致意、挥手致意、欠身致意、

当你把你的同学带到家里的时候,应先把同学介绍给老师、家长、长辈、同龄人之间作介绍,男生要做小绅士,先把男同学介绍给女同学。

当别人向你借东西时,你应该双手胸送,对方应该接过物品。递送剪刀、水果刀等有尖端物品时,要把尖端朝向自己。

接打电话时,要礼貌用语,注意保密隐私和安全。

上电梯时,不乱按按钮,尤其不要拿电梯当玩具。

马路及外出:走路的时候不看书、不打闹、不玩手机、不玩玩具。不要独自外出。

吃饭时注意:一忌敲筷、二忌掷筷、三忌叉筷、四忌插筷、五忌挥筷、六忌舞筷、七忌不齐。

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内容,让我们更了解了什么是礼仪,要怎样做一个完美的人。

礼仪的故事3一个人如果有了礼仪之美,那么这个人一定很高雅!会被人尊重.

拥有礼仪之美,要从最基本的日常用语开始做起。我们应该懂得说:谢谢、你好、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我出门时,会对爸爸妈妈说再见,回家会说:我回来了。

会对客人说您好……

我们班上的许多同学都很有礼仪之美。“天使”们从来不会骂人,不会经常打架,斗殴。而“恶魔”们呢?他们粗口成章,严重的还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别人打得鼻青脸肿,。还会在老师背后骂老师!对比之下,礼仪文明是多么的需要!

有些同学整天吊儿郎当的,走路缩着脖子,好像有气无力的样子,这就是礼仪不美的表现。

还好,更多的同学是服装整齐,干净,红领巾佩戴在校服上。行为举止都很文明,让人赞赏!

在我们的陈老师来到班级里后,教我们国学、做人的道理……从此以后,我们班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上课遵守纪律,言谈举止文雅。树立文明礼仪的良好班风!

生活在被称为“礼仪之邦”的中国人。我们一定要做好自己!“文明礼貌,人人有责”让我们的社会更文明更高雅!

礼仪的故事4礼仪是无处不在的,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它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它的作用太多太多了。

我们小学生要着装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

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校园礼仪就更重要了,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上下楼梯一律右行、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诚恳地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磨擦消迹,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较强的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这就是礼仪!

礼仪的故事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我叔叔乐于助人、拾金 不昧的事迹时常让我感受到中 华民族的礼仪美。

星期天,天气晴朗,碧空万 顷,叔叔带我去公园玩。在公 园,我捡到一个钱包,鼓鼓囊囊 的。四下无人,我悄悄打开钱 包,里面有好多钱,还有一些卡。我心里暗暗窃喜。“太棒 了!坐摩天轮的钱有着落了。” 我美滋滋地走到叔叔面前,悄 悄地告诉了他这件事。叔叔不 作声,静静地听我讲着。

我沉浸在自己的喜悦当 中,久久不能平静。忽然,叔叔 看到一名男子着急地从远处跑 来,四处找寻着什么东西,就赶 忙走上前问:“同志,你是在找什么吗?”“我的钱包丢了,里面 有我的身份证、银行卡!”“那你 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啊?”“我 叫 ---,土 生 土 长 的 本 地人。”叔叔打开钱包,里面刚好 有一张身份证,并且信息完全 一致。

叔叔郑重地递上钱包,“你 看看,有没有少东西。”那个男 子接过钱包,确认没少东西后, 非要掏出两张百元钞票表示感 谢。王叔叔表情严肃地说:“我们如果想要你的钱,不理会你 就好了!”说完,拉着我的手径 直走开了。

我既失落又疑惑,问叔叔:“叔叔,那个钱包是我捡到的, 去坐摩天轮多好呀!就算把钱 包还给失主,人家的一点心意, 为什么不能收啊?”

叔叔说:“君子看中的是道 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我们 怎么能贪那些小便宜呢?”

我的同学阿仪范文2

【关键词】 阿昔洛韦;温度;避光

阿昔洛韦[1] 为抗病毒新药,具有疗效好,毒性低的特点,临床用于I型和Ⅱ型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2][3],且无不良反应,已成为治疗上述感染,特别是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目前,阿昔洛韦有多种制剂[4],通过参考有关资料[5-8],我通过对阿昔洛韦的含量测定,探索温度及光照条件的影响。1 仪器与试药1.1 仪器 Agilent 1200(四元泵:G1322A,进样器:G1311A,柱温箱:G1329A,检测器:G1314B),色谱柱:Agilent HC-C18,4.6*150mm。1.2 试药 对照品:阿昔洛韦(中检所:140630-200602),供试品:阿昔洛韦(批号:20111018M-11-1,浙江浙北药业),所用试剂均为色谱纯。2 实验方法与结果2.1色谱条件 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进样量20ul。2.2 溶液的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减压干燥至恒重的阿昔洛韦对照品适量,加0.4%氢氧化钠溶液5ml使溶解,用流动相稀释成约20ug/ml的溶液,即得。2.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约50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0.4%氢氧化钠溶液5ml使溶解,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um的微孔滤膜滤过,精密量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2.3  线性关系 精密称取对照品适量,依上法色谱条件配成浓度为1,5,10,20,40ug/ml的溶液,按照上述色谱条件,分别取20u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阿昔洛韦浓度对峰面积作回归处理,得直线方程:Y=0.5258+0.9983*10-5X,r=0.99998。实验结果表明:在1~40ug/ml内,阿昔洛韦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可行。2.4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份阿昔洛韦对照品溶液,按上述色谱条件,20ul进样,重复进样6次,其RSD=0.99%(n=6),表明进样精密度较好。2.5 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试验 取供试品溶液依法在放置0、2、4、8、24小时,各测定1次,放置0小时和24小时的含量测定结果误差为0.2%,说明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较好。2.6 重复性试验 在上述色谱条件下, 取同一批样品5 份, 按“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项下的方法测定, 结果阿昔洛韦的平均含量为99.5%, RSD=0.28%。2.7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知含量的同批样品5份,精密加入一定量的阿昔洛韦对照品,进样量20μl,按样品含量测定项下测定,取20 μl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行测定, 平均回收率为99.97%, RSD=0.06%。3 关于贮存条件的影响

将对照品与供试品分别在0℃、10℃、室温及避光条件下进行贮存,处理方法同上,所得到的阿昔洛韦峰面积与含量见表1.

我的同学阿仪范文3

是女孩由童年到成年的标志,更是一种神秘的文化符号。

三月的马边油菜花竞相绽放,空气格外清新,飘着甜甜的味道。带着对母体文化的崇拜,走了一个多小时山路,我们来到拟举办“阿依沙拉洛”仪式的阿句阿布家。他住在一所小学校旁,操场上几个戴着鹦鹉帽的孩子围在一起,屋外几个大人在抽着兰花烟。

阿句阿布是个乐观开朗的彝族中年,他热情地迎接我们。我迫不急待地向他请教“阿依沙拉洛”的相关知识。阿布笑呵呵地说,“换童裙”(彝语叫“阿依沙拉洛”)是我们马边地区彝族少女成年时举行的一种成人仪式。“阿依”指小孩子,在这里指小女孩子。“沙拉”指姑娘童年穿的裙子,“洛”指换装,“阿依沙拉洛”其意是即将成年的彝族少女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鹦鹉帽是未成年女孩子的专用帽。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的二节童裙,梳的是独辫,耳朵挂的是一种名叫“克子”的饰品。“克子”其实是贝壳做的耳饰,只要耳上戴着贝壳耳饰,就表明这个女子还没有e行成人仪式。

姑娘举行“换童裙”仪式后,就要穿上黑蓝色的三节拖地长裙,原先的独辫要改梳成双辫,并戴上绣花哈帕,挂上金质或银质耳坠,表示她已成人,可以自由地逛街,看赛马,谈恋爱。彝族人喜欢单数,一般在十三岁,十五岁,十七岁举行,如果超过十七岁,就只有等到出嫁时才能补上这个环节。彝族的岁数是按虚岁算的,如果实岁,要在虚岁下减一岁,那才是真正的实际年龄。在彝民看来双岁“换裙”则多灾多难,终生也不会吉利。至于“换裙”的具体日期,则要请老人好好地择算一下,才能最后定下吉日佳期。由于“换童裙”是女子由童年到成年的标志,作为父母对此非常重视。特别是母亲,她是女儿的贴心人,也最了解女儿的生理状况,要在临近“换童裙”前为女儿备好头上戴的花边哈帕、新裙以及颜色各异的珠子和领上的银牌等饰品。

我问阿布,“阿依沙拉洛”起源于何时?阿布请来毕摩阿普,阿普介绍道:彝族神话史诗《勒俄特依》载:在石尔俄特时代,人们生活在生子不见父的时代,石尔俄特决心去寻找自己的父亲,他骑上独角马,牵上独角驴,由狐狸驮银两,兔子背金锭,去寻父亲,历尽千辛万苦,他还是没寻着父亲,却遇上美女兹里史色。兹里史色告诉石尔俄特,只有娶妻成家生子才能见到父亲。石尔俄特回家三年没人嫁给他,那时人类还没有婚嫁的习俗。他又去找到兹里史色,并要求她嫁给他,完成他生子能见父的愿望。兹里史色告诉他,我们不能没有规矩,不能没有礼仪。于是,兹里史色找来毕摩特木阿拉来,在毕摩见证下,他们举行了婚礼,并规定了彝族的婚俗和礼仪。从此,彝人进入了娶妻安家的成婚年代,并开创了彝人生子能见父的时代。把“阿依沙拉洛”仪式与彝族婚姻形成联系在一起来推断,那么,彝族“阿依沙拉洛”仪式就应该产生于彝人生子能见父的时代,即石尔俄特与兹里史色成婚的时代。按彝族谱系推算,距今至少有数万年的历史。

谈笑间,长辈妇女们为阿句阿洛(阿布之女)举行“阿依沙拉洛”仪式。她们从阿洛耳上取下贝壳耳缀,将左边那枚贝壳耳缀顺着她左侧身体,放在她左脚下,把她刚穿上的童装脱下,一件一件地换上家里为她备的新装,然后再把她单辫解开,并叫来一个年轻男孩,用一块鸡油在阿洛发辫上向着左,右,后三个方向,轻轻地抹了一下,再接过梳子,又从阿洛的额头往后象征性地梳了三下,随后把梳子交还给一妇女,妇女用梳子将阿洛的头发分成两股。细细地为阿洛梳头发,并将头发编成两辫,梳好后又给阿洛戴上银质耳坠与哈帕,在哈帕上盖上红色新头巾,又在头巾上戴上结婚时才能戴的银斗笠。装扮好的阿洛走动起来,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充满了青春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这是她最好的时刻。

妇女们说,“新娘”已打扮完成,快来背“新娘”,阿洛的几个伙伴,便从人群中拉出为她梳辫子的男孩,由这个帅哥来背阿洛,帅哥带着几分腼腆站在阿洛面前,蹲下身欲背阿洛时,几个姑娘伸手把锅烟灰抹在帅哥脸上,帅哥的脸一下就变成了黑黑的花脸。抹过花脸,帅哥蹲下身子,几个女子将阿洛侧身扶上了帅哥的背。彝族背“新娘”时只能侧着身子由男子背,忌讳直接扑在男子背上,背起时,“新娘”的手肘还要撑在男子脖颈上。“新娘”若高兴,背她的男子不受气,若不高兴,“新娘”使劲用肘部顶住背她的男子脖颈,让这个男子吃吃“苦”头。帅哥背起阿洛,一群姑娘扶着阿洛,到了大厅的石磨旁。姑娘们又给帅哥一阵花脸和拳头,帅哥放下阿洛,立马躲闪着跑开了。阿洛坐好后,几个年轻姑娘围着阿洛坐,大厅里两个成年女子开始唱起了民歌。

我问阿布,她们唱的是什么?阿布说这叫“格卓初”,是姑娘出嫁必唱的歌。今天阿洛是“嫁”给石磨了,所以也要唱这支歌。为什么要将阿洛“嫁”给石磨?阿布说,彝族习俗中十七岁的姑娘就是一个成年姑娘了,是可从谈婚论嫁的年龄,但阿洛现在没订亲,所以,要让她先“嫁”给石磨。姑娘怎么能“嫁”石磨呢?阿布说姑娘“嫁”石磨,即是告诉姑娘,今后你是要嫁出去的,生活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是需要勤劳的,所以要有心理准备。阿布又补充说,有些地方还会将锅庄、门槛等物件假设为女孩的丈夫,将从头到脚焕然一新的女孩背到石磨,锅庄,门槛等设定的假夫家举行意象性的“婚礼”。

歌唱完了,姑娘们又拉着花脸帅哥把阿洛背回到“换童裙”的地方,竹盘里装着煮熟的乳猪舌头,一妇女用乳猪舌头在阿洛头上转了三圈后,扔给一老奶奶,老奶奶接住散着热气的乳猪舌头,离开了现场。

我的同学阿仪范文4

在这次特别的出访中,我们有机会参观备受关注的边境城市白沙瓦、拉合尔,踏访阿富汗难民营、著名的开伯尔山口和巴印边境小镇瓦卡。

白沙瓦:有一半人是特殊群体

说实话,首都伊斯兰堡倒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紧张,不过当地人告诉我们,美国打击后,地处最繁华街区的美国中心在大白天遭数枚车载火箭袭击,美国驻巴使馆前常有探雷器探测,局势异常紧张。我们去时,已趋于平静,但并不太平。

西北重镇白沙瓦显得紧张一些。我们刚到下榻的PC宾馆,一个人就递上一张名片,他是警察,负责我们在白沙瓦的安全。第二天我们参观开伯尔山口和巴阿边界时,一辆军车在前开道,另一辆警车紧随其后,两辆车均架着轻机枪,坐着全副武装的警察、军人。那一刻,我还真闻到了火药味。

《世界知识》今年第一期曾刊登《白沙瓦:“百花之城”今何在》,讲的是“百花之城”已不在。的确,置身在白沙瓦,已感受不到百花飘香,到处都是拥挤的人。巴一位官员说,目前白沙瓦的人口已升到两百万,约一半是特殊人群──阿富汗难民。据最新统计,巴基斯坦境内滞留300万阿富汗难民。

难民的涌入给白沙瓦带来额外负担。难民们同当地人争水、争电、争土地、争粮食、争资源、争就业机会。难民中鱼龙混珠,又带来严重的治安问题。

在联合国难民救济委员会的支助下,巴基斯坦政府为安置难民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在距白沙瓦45公里的夏姆夏依难民营里,我们看到巴方人员正在培训残疾人制鞋,教他们谋生的本领。在难民营学校,我们看到孩子们在上课,尽管条件仍很简陋。在医疗站,医生告诉我们她们每天要接生20个新生儿。令我吃惊的是难民营里还有一个儿童乐园。然而,拥有这样条件的难民营毕竟是少数。由于长期安置难民,巴政府已不堪重负。在从难民营回来的路上,沿街仍有许多灰头土脸的小孩,而此时他们本该也在学校上学。

背井离乡的阿富汗难民梦牵自己的家园。在白沙瓦一个难民的婚礼上,我结识了一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她出生在白沙瓦,父母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逃离家园,投靠到白沙瓦亲戚家的。靠父亲卖木材,一家人生活还不错,也有了房子,可父亲一直想回家。父亲常说,在喀布尔他们也有房子,还有院子,那是他们真正的家。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后,小姑娘和全家回到了喀布尔。不幸的是,他们没呆多久,国内又发生内战,他们不得不再次回到白沙瓦。寒来暑往,父亲一天天老了,然而故土难离,他们仍希望有朝一日回到自己真正的家。

在难民中,这个女孩算是幸运的,因为后来的难民大多住在脏乱的土坯房里。更不幸的则住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一顶帐篷就是一个家,一条毛毡就是一家人的床,生活的凄惨可想而知。

家园虽破,但那毕竟是自己的家。在难民营学校里,一群小姑娘为我们唱起了那首《阿富汗国歌》。很显然,她们渴望回到自己的家。阿富汗难民营成长了两代人,阿富汗连年的战争摧残的不仅是城市、是房屋,更是两代人以及他们对未来的一次次希望。“渴望和平,重建幸福家园”,团长孙玉玺给难民营的题词道出了我们许多人的心声。阿富汗难民需要解决,而解决的关键是恢复阿富汗的和平。和平!和平!我们和阿富汗人民一起张臂呼唤和平。

在一个特别的日子到了特别的地方

2月6日,我们参观巴阿边境那天,恰逢中国驻阿富汗使馆复馆的日子。

从白沙瓦到巴阿边界有一条顺畅的柏油路,这条路还是英国殖民时期修建的。后来,阿富汗将这条路从巴阿边境修到了贾拉拉巴德,又修到首都喀布尔。从白沙瓦到喀布尔只需四个小时,可惜的是,从贾拉拉巴德到喀布尔的路已被炸坏了。

我们很快驶出白沙瓦,一眼望去,都是光秃秃的山,一座连着一座。走了一段以后,偶而可见山里的土围子。司机告诉我们,一个土围子就是一个部落。进入部落管辖范围,后面的警车停下来,换上了部落的警察。据说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联邦和部落形成一种默契,部落区的治安由部落警察负责,联邦的警察不得干预,难民更不可以到部落里避难。部落里家家户户都有枪,人人都是警察。

很快,我们经过一个专门卖枪的部落。据说那里的人并没有什么先进的制枪设备,只是利用锯子和锉刀,便可仿制出结构复杂的军火枪支,而所采用的技术,则是100年前一位印度军火制造者流传下来的。部落卖枪属于公开行为,因为它不违反《部落法》,不受政府控制。在部落地区,《部落法》大于国家宪法。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极端荒凉的山区,这里是不毛之地。司机告诉我们,看过这些光秃秃的山后,阿富汗是什么样子就知道了。望着那一座座山,我忽然问司机,如果拉登藏在山洞里,是否就藏在类似这样的山洞里呢。司机笑了,我以为他没听懂,就问他是否知道拉登,他又笑了。我这才意识到这个话题可能太敏感了。

汽车蜿蜒到山上,很快就到了历史上有名的开伯尔山口。开伯尔山口距白沙瓦16公里,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边境最大、最重要的山口之一,当年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入侵印度次大陆的亚历山大大帝、帖木儿特兵队、莫卧儿的征服者都曾经过这个山口。在开伯尔山口的哨所里,借助于望远镜,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巴阿边境站。

不到10分钟我们就到了从望远镜上看到的边境站。那里很安静,一扇大铁门把两个国家隔开。时代,阿富汗的边防战士都是战士,这里曾亲如一家,现在边防军已换成了阿富汗临时政府军,在阿方一侧的小木屋上贴着马苏德照片,很醒目。50米以外的地方,仍有少数难民滞留,眼前的这扇大门不知曾有多少难民涌进。而在绵长的巴阿边界线上,这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边境站。驻立在大门前,我们祝愿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难民早日回到家园。

降旗仪式很独特

临近印度的巴基斯坦小镇瓦卡(Wagha)是巴印两国两千多公里边界线上惟一的陆路通道。每天下午五点整,两国军人要在这里举行独特的降旗仪式。

拉合尔到瓦卡小镇只须20分钟的路。一位名叫米塞尔的少校接待了我们。他的名字意味深长,是英文单词Missile(导弹)的音译,他说记住了导弹的名字,也就记住了他。他向我们介绍,印巴分治前,瓦卡和Attari(现印度一侧)本是同一小镇,同为旁遮普人。1947年印巴分治后,他们被分成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好的时候,他们相互往来,两国交恶时,他们就如同陌生人。这里曾有火车及大巴车开往新德里,前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依就是乘坐新开通的大巴车通过这里到达拉合尔的。9.11后,火车和大巴车都停开了。

下午五点整,降旗仪式开始。六个巴基斯坦仪仗兵个个高大威猛,他们甩手的动作幅度很大,脚抬得高高的,再使劲地跺在地上,鼻子发出“呼呼”的喷气声,胡子翘着,两只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们整个身体不时地转换方向,不停地向“长官”敬礼,向观众敬礼。有意思的是,印度仪仗兵也是同样的动作,程序和巴基斯坦的一模一样,似乎在同一赛场进行比赛。两边的观众为各自的仪仗兵摇旗呐喊。突然,两边的仪仗兵一个接着一个流星般地向大门走去,然后都撞开自己的大门。两国大门相距不到两米,门上镀着各自国家的国旗图案……两面国旗在同一时间降下来,铁门被重重地关上了。

整个降旗仪式约一刻钟。米塞尔少校告诉我们,他们平时会定期举行碰头会,这些动作和程序都是双方事先商量好的。

瓦卡镇的降旗仪式延续了半个世纪,见证了巴印间的风风雨雨。巴印彼此是邻邦,因克什米尔问题成了水火不相容的国家。其间大的战争有三次,小规模的战事不曾间断过。前年两国相继试爆了核弹,可谓各不相让,一决高低。目前在克什米尔地区,两国仍重兵集结,剑拔弩张。小镇上的降旗仪式很容易让人想到两国间紧张的较量,表演者的较量只不过是通过形体表演。

有人开玩笑地问上校,如果大门的那一边是中国,会怎样呢?米塞尔笑了,“那将会是完全不同的情形,我们会把大门拆掉,人员会自由往来”。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Need”

巴罗塔(Ghazi Brotha)水电工程由亚洲银行在巴基斯坦投资兴建。美国、意大利、中国东方电气公司三家中标,共同承包这项工程。这一工程本应于今年的8月完工,作为庆祝巴建国55周年的礼物。然而美国打击阿富汗后,巴基斯坦局势紧张,美国公司撇下工程跑了,日本和意大利公司也跑了,只有中国工程队留了下来,结果只有中国承包的项目能按时完工。该项目负责人不无感激地告诉我们:“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 deed (患难见真情)。”

中国援建的重型机械厂曾为巴基斯坦工业做出重大贡献,一位工程师告诉我们,中国领导人曾在这里当过工程师,巴基斯坦人都引以为豪。

巴基斯坦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穆斯林国家。60年代,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巴基斯坦万人空巷,一时传为佳话。甚至那时中国人去商店买东西,巴基斯坦人都不肯要钱。

我的同学阿仪范文5

场景A:

宝宝正玩得开心,对阿姨视而不见,从阿姨和妈妈之间穿越而过。妈妈一把拽住他:“你这孩子,这么不懂礼貌!快,向阿姨问好!”宝宝吓了一跳,傻傻地站住了,一时不知怎样开口打招呼。妈妈很尴尬,一个劲抱歉地对阿姨说:“这孩子一贯是这样,见到陌生人都不敢说话,嘴上像贴了封条似的。”说着两人进了屋,留下宝宝一个人愣愣的,好像连车也没心思玩了。

场景B:

宝宝边跑边匆匆地说了声“阿姨好”,就追他的玩具汽车去了。妈妈大喝一声:“站住!”宝宝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妈妈这时放缓了语气:“见到客人要有礼貌,和客人打招呼、同长辈说话,都要停下正在做的事,问过好之后再玩,知道吗?你自己想想你刚才做过的事对不对?”宝宝低着头,小声地说:“我错了。”

场景C:

宝宝问了声阿姨好后,追着玩具汽车而去。妈妈叮嘱他:“出去玩要注意安全。”稍迟,客人离去后,宝宝也回来了,妈妈把宝宝叫到面前,给他讲了一个不讲礼貌的故事,其中就有今天来客人时的场景,然后问宝宝:“你说这种做法对不对呢?”宝宝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不对,我可不愿和他一样。”

三到四岁的孩子,进入了人生第一个逆反期,事事都要求自己来、自己去想、去做,加上对于社交中的礼仪问题一知半解,自然无法做得如成人一般圆熟、有分寸。此时,家长一方面要让他明白礼仪的重要性和正确的礼仪规范,一方面还要注意方式方法,以避免孩子对社交礼仪产生恐惧、厌恶等心理,对孩子成功走入社交圈造成心理障碍。

场景A中宝宝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玩具车上―这是孩子的成长心理使然,并不是什么过错,但过分注意礼节却又无视礼仪教育方法的妈妈,无疑吓了宝宝一跳,并且令宝宝在客人面前“失去面子”,这可能会使宝宝产生社交恐惧心理,甚至会出现自我心理暗示:我是一个嘴上贴了封条的宝宝,我一贯就是这样,妈妈说的。

我的同学阿仪范文6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是因为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礼仪最精深,做为龙的传人,我们就更因该讲究礼仪了。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前几天我在街上开见的关于讲文明的故事吧!

昨天,我走在放学的路上,还边哼着小曲儿。突然,一辆蓝色的轿车,从我身边呼啸而过,只听身后传来“嘭”的一声,轿车把一个卖菜啊婆的菜筐给撞飞了,青菜、萝卜、菠菜洒了一地。轿车猛然停了下来,我也放慢了脚步,想看看这件事是怎样解决的。这时从车上走下了一个叔叔,走回来扶起吓得目瞪口呆的啊婆,说道:“阿姨,没撞到您吧?”“没,没撞到。”“阿姨,我们要赶时间,实在是对不起,您看这样好不好,我留个电话给您,再给您一百元,你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有没有受伤,如果很严重,你就打这个电话,告诉我您在哪,我办完事就赶过去,帮您付医药费;如果没有事,那您也打个电话给我道个平安,好吗?”那位叔叔边说边拿出了钱包。“小伙子,把你的钱收起来,我不要你的钱,我也没受什么伤,只是麻烦你帮我做一件事好吗?”“阿姨,您说,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到,我一定尽力而为。”“我不用你帮我办什么大事,只是我老了,腿脚不好,麻烦你帮我捡起那些菜好吗,你看我行动那么不便,等下在被别的车撞到该怎么办?”“可是,阿姨,我们要赶时间。”“小伙子,求求你帮帮我好吗?这些都是我的血汗啊!”“可是``````”这时,有从车上走下一个穿白色裙子的阿姨,对他们说:“哥,阿姨,你们别争了,再争两边都耽搁了;哥,我们还是把阿姨的菜捡起来吧,反正也已经迟到了,在迟到也没关系了。”“那好吧。”当叔叔和阿姨帮啊婆把菜捡完,转身上车走后,我的心里就在想一个问题:如果,这个啊婆碰到是一为蛮不讲理的叔叔会怎么样?是下车来问她要赔车被刮伤的钱?还是急刹车,然后摇下车窗伸头出来破口大骂?但那位叔叔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走下车来赔个不是,然后在帮他把菜捡起来。

其实文明礼仪可以体现在许多地方,可以体现在小事上,也可以体现在大事上,可以体现在人身上,也可以体现在集体上。小小的一的细节,或一个动作,都可以侮辱一个国家的荣誉、个人荣誉,可见文明礼仪它非同小可。让我们一起携手起来,一起讲究文明,让五千年的中华之兴永远闪耀,让“礼仪之邦”这个美称,永远挂在中国的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