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业发展范例6篇

畜牧业发展

畜牧业发展范文1

1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1)动物疫病复杂,传播途径多,防控难度大。近年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动物防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2)畜牧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畜产品价格波动剧烈。饲料、劳动力价格的上升提高了畜牧业生产成本,加之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难以把握,摊低了畜牧业生产效益,影响了畜牧业生产者积极性。

(3)畜牧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畜产品深加工企业与养殖业(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产加销难以形成有机结合的良性发展格局。

(4)土地资源紧缺,土地价格的上升,将制约畜牧养殖业总体规模的扩大。

(5)社会资金的投入不足,特别是信贷资金对畜牧业限制性投入,仍然成为畜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6)畜牧养殖业(户)组织化程度低,对畜产品缺乏应有的议价和定价能力,畜产品成本转嫁能力较弱。

2对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行政执法工作,促进和规范畜牧业经济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坚持宣传和惩处并重的原则,重点打击违法引种,不按规定程序引入、逃避检疫、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处置和经营病死动物、动物粪便违规排放等行为,为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2)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预警和防控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疫病监测预警,及时评估风险,做到疫病防控有的放矢;认真履行防疫职责,坚持“计划免疫和强制免疫”相结合的原则,确保免疫率和免疫效果;充分利用疫情测报网络,准确掌握疫情动态;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构筑符合实际情况的现代动物防控体系。

(3)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要通过法律政策、技术等各种手段,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机构建设,为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充分调动市、县、乡三级畜产品安全监管力量,从兽药饲料等投入品的生产、经营到使用,对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环节实施全程监督,确保不出现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安全保障。

(4)加大科技攻关和创新力度,提高畜牧业的科学化水平。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和品种改良,实现品种优化和科技转化,提高畜禽综合生产性能;强化重点种畜禽场建设,建立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加快良种繁育速度,满足良种要求。二是加快新技术、新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区、示范户,实施科技示范工程,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5)提高畜牧养殖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清洁化水平。以规模经营为目标,提高单体和联合规模效应。重点扶持规模场户建设,建立市场竞争力强、成本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管理水平高的大型规模养殖场,引导大规模场与小规模户建立统一管理,合作经营的生产方式,淘汰管理水平低下、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加快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粪污的集中处理、合理利用,发展绿色畜牧业,推动畜牧业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6)科学规划主导优势产业区。做好“一乡一品”产业建设,构建规模优势区。以现有畜牧业生产基地为基础,结合自然资源分布状况和承载能力,构建打造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区域化规模生产布局。

(7)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是做强现有的龙头企业,使其真正发挥龙头牵动作用。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开发新产品、创建名优品牌,增加屠宰量,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二是积极做大龙头企业整体规模,提高畜产品深加工能力。采取谋划新项目、招商引资、争取政策扶持等措施,引进资金向畜产品加工领域投入,增加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和能力。三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业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做好养殖与加工衔接工作,指导双方通过订单、合同以及参股、入股等多种方式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促进加工企业与养殖业户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完善产、销统一的产业链。

畜牧业发展范文2

畜牧业是农村经济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昆山市畜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巩固养殖基地、发展养殖小区、稳定发展猪禽、大力发展牛羊、加快发展奶业、突出肉牛蛋鸭两大优势产业”的发展思路,强力推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目前畜牧业已逐渐从过去的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为加快我市发展畜牧业,壮大我市畜牧经济,本文适时提出健康安全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以利于制定适合当前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1加强对畜牧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发展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把加快畜牧业发展作为农业强县建设和农民增收的突破口来抓,把畜牧业发展纳入农村工作目标考核范围。要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认真落实扶持政策,精心谋划发展措施。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规划、指导、管理、监督、协调、服务作用。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2积极抓好畜牧业结构调整要按照把握市场导向、发挥优势、突出重点、注重效益的原则,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和畜禽结构趋于合理,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快实施优势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加强奶业、肉牛、肉羊、生猪优势区域建设。要根据本地实际,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优先发展品种,走优质高效路子,提高畜牧业整体效益。畜牧业发展专业村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加快品种改良和科学饲养技术推广进程,提高畜产品质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使其真正成为发挥本地优势、带领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3强力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建设养殖小区、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实现优势畜禽产品与国际市场对接的基础,是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现实途径。各乡镇都要围绕区域优势产业积极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要充分利用荒山、草场、滩涂、林地等作为规模养殖和小区建设用地,合理规划、统一布局、积极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吸引、激励民间资本进入园区开展畜牧业生产。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小区直接对接,将养殖小区和优势产业带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生产基地,采取多种形式,引资建成标准化圈舍,采取企业化运作方式,合理有偿租赁给农户使用。

4增加投入,增强建设现代畜牧业的能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坚持农民自筹、企业积累、财政扶持、信贷支持、外引内联、多方筹措的原则,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农民投入为主体、信贷投入为重点、集体投入为补充的畜牧业投入积累机制,多渠道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要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要求,继续加大财政对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投入,保持畜牧业的良好发展势头,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选择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示范带动广、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积极向上级申报立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产业发展。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资金支持畜牧产业发展,特别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各级金融部门,对畜牧业生产和加工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优先贷款,为全面推进畜牧产业化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5扎实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为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障畜牧业稳步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畜牧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真抓实干,有步骤、分阶段做好春、秋两季集中强制免疫行动、每月一周补免补防、夏季猪病防控、免疫抗体监测、防控效果评价等工作。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我们要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务必加强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提高畜禽免疫密度与抗体合格率;要加强消毒灭源工作,对场地、栏舍、器具、设备等定期进行消毒,同时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各区要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户进行宣传,签订免疫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责任书,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指导,落实高温季节防暑降温措施;要加强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夏季“保安全、促增收”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落实。

畜牧业发展范文3

畜牧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在生产经营的诸多环节,分散的养殖户与大市场的矛盾十分突出,从日本的经验看,小规模经营农户之所以能顺利地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与大市场接轨,正是得益于其背后的综合农协。以调研对象———中民兴畜牧合作组织和其所在的榆树市大坡镇养鸡业为例,该镇养鸡业始于1992年,由于养殖规模小、成本高、技术落后,养鸡户各自为战、互相排挤,在市场竞争下,养殖积极性不高,养鸡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该合作组织成立于2009年,分散的养殖户依托合作组织,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整体参与市场竞争,集鸡雏供应、饲养、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2年多以来,该镇养鸡业快速发展。所带动的乡镇中,弓棚、保寿、黑林和秀水都是吉林省粮食产量前100名的乡镇。可见,畜牧合作组织在联合养殖户的过程中,扩大了小农经济的外部规模,形成规模优势,以横向联合推动纵向发展,为粮食主产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设现代化畜牧业、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关键的2点就是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1]。分散的小规模养殖户依托畜牧合作组织统一培训、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免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等,畜牧业生产实现了标准化。达到一定标准的合作组织可进行行业的产品标准认证和生产标准认证,以自己的商标走向市场并形成特色品牌,使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散养户无法实行标准化生产,并非由于其没有引进优良品种、饲料的愿望或是对免疫、技术等不感兴趣。而在于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无法满足这些诉求,并且小规模的家庭养殖收益无法弥补标准化的技术成本。因此,畜牧合作组织的作用不只是表面上的标准化统一,而在于把分散的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从生产和发展的实际出发,使标准化成本得以由规模经济所弥补。

首先,畜牧合作组织根据成员需求与市场需求,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外部经济的内部化,改变了单个养殖户在大市场的弱势地位,提高了产销各环节的议价能力,经济收益明显。同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社会收益明显。长期以来,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被倡导和鼓励,但家庭经营的小规模生产无法激发可持续生产的动力。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产生的畜禽粪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2.7倍,污染严重。调研中看到,民兴畜牧合作组织充分利用鸡粪,兼业发展鱼虾养殖和经济林木种植,田丰合作组织将猪粪进行有机处理,发展沼气等,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应。

吉林省畜牧合作组织发展的起步较晚,20多年的发展中,培养出了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服务规范的合作组织。但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农民合作意识以及人才等因素的制约,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调研发现,在成员构成多元化的同时,非农民身份的成员在畜牧合作组织中占比较大,且在股权结构中处于优势地位。还有很多的主要成员,身份虽然为农民,但早已脱离真正的农业领域,即真正农民成员的力量还处于弱势。农民内生力量的薄弱造成外来资本大量侵入畜牧合作组织,产权结构与真正意义的农民合作组织要求还存在偏差,外来工商资本所固有的逐利性与“谋求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的宗旨存有矛盾,不利于畜牧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大部分畜牧合作组织起步较晚、起点较低,且规模较小,业务多停留在生产资料与初级畜产品的生产流通上,角色是联结农资供应企业、养殖户与畜牧产品加工企业的中介。不具备运作的资金、技术和设备等条件,市场竞争力较弱,合作水平较低,对成员带动能力不强,无法满足成员的综合需求。对吉林省榆树市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158户农户进行访谈,60.1%的受访者表示,未加入的原因是“没有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合作组织”。

合作组织既要解决成员的畜产品销售,又要将畜产品销售给加工企业或消费者。目前,多数组织以协议约定同成员之间的畜产品定向转移关系。而实践中,畜产品转移数量有时无法确切约定,有时又无法约定。自由是市场经济的出发点,一方面成员在市场环境较好时,常会受利益的诱惑而减少与合作组织的畜产品转移量。另一方面,合作组织成员往往存有不信任的心理。这就产生了合作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内部冲突[2]。与成员定向转移产品关系的稳定性是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依靠协议不能根本解决内部冲突问题。多数畜牧合作组织缺乏科学的利益机制,无法通过紧密的利益关系吸引成员并维持稳定的合作。很多畜牧合作组织业务定位不准,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营的随意性较大,各种外部力量交叉混乱,违背了“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有些由政府牵头或参与发起,由于政府力量过于强大而导致政企不分;有些由农村“能人”或农资公司发起,又由于能人或公司的力量而演变为私人或合伙企业。甚至还有一些企业和个人以兴办畜牧合作组织为旗号,侵占市场,空享国家的政策、资助和补贴。不规范的、假冒合作组织的存在,形成不正当的利益竞争,侵占了国家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公共支付,扰乱了正常的发展秩序。目前,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整体的综合素质较低,真正能够带领组织发展的人才不多,成为合作组织发展的瓶颈。资金方面,农民手中的资金非常有限,须向金融机构融资来解决。然而,农村金融目前正在发展之中,支持额度有限且贷款成本高于城市一般工商企业贷款。

在畜牧业的发展中,政府应准确定位,将力量集中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强政策的引导和落实。在实践领域要充分调动发挥畜牧合作组织的作用,通过畜牧合作组织加强政府与养殖户、生产加工企业之间的联系,降低管理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满足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等软需求,关键要看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是否真正实现。政府应通过公共管理和服务,运用市场手段,输出合理有效的政策产品,加快畜牧合作组织的成长,使之成为推动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吉林省畜牧专业合作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政策上要加强支持,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扶持政策”,细化支持其发展的税收、信贷、财政、信息等政策体系。但不能过度依靠向有关部门灌输“为农服务”的观念,要注重对支农政策的激励和保障措施加以制度的细化和完善。此外,更要重视政策落实的环节,向吉林省23家调研对象征询发展的政策建议,60.9%的受访组织表示“希望把现有政策落到实处”,可见,相比于政策体系的支持力度,政策落实水平也同样重要。作为国家鼓励发展的互助型合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享有国家的支持政策和资助补贴等公共支付;另一方面,又在实质上作为一类企业法人进入市场并参与竞争。因此,既要鼓励其在竞争中成长和增强实力,又要引导其避免过度竞争,平衡生存与发展,兼顾效率和安全。同时,要细化法律法规来防止其向私营企业的性质演变,甚至假借合作组织的名义侵占国家的公共支付。#p#分页标题#e#

畜牧业发展范文4

【关健词】畜牧业;养殖户;饲料资源;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97-01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和农业生产水平的高低,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发达国家的畜牧业生产比重在50%以上,比如美国占50. %,英国占59.8%,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占农业比重在70%以上。我国畜牧业产值只占农业产值的35%左右,发达国家人均摄入肉、蛋奶的量是我国人均的2-3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们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把粮食及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货和农业技术改革,同时也为加工业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

一、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代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5%,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生、重大动物疫病形势1.严峻等问题。

1.畜牧业的资金投入依旧不足,畜产品良种类繁育的基础设施总体薄弱,而且对国外的优良品种的依赖性依旧很高。

2.疫病问题日益突出重大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疫病风险大,对人们消费畜产品的信心影响较大,进而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而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落后目前国内散养农户比重较大,饲养水平低,没有预防意识。从近来发生的动物疫病看,大多发生在小规模的散养户,而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发病机率较低。

4.我国畜产品流通的“绿色通道”还没有完全建立

二、针对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1.应该从国家的政策抓起,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让畜牧业在农业发展道路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推广培育优良品种,加大对畜牧业的资金投入,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管理理念以及产品质量。

2.应该大力的推进升级我国的动物疾病的防治体系建设,避免流行性的动物疾病对我国畜牧业造成打击。

3.推广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以适度养殖的理念为主,加快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建设步伐,有效地利用高科技畜牧养殖手段,使畜产品的质量及产量更加完善。

4.努力建设及完善我国畜产品的“绿色通道”,扩大出口,使畜牧业的经济效益更进一步,激发农民对养殖畜产品的热情,带动我国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当前畜牧业发展趋势保持着明显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畜产品的市场价格也稳步的回升,所以近年来我国从事畜牧业的农民饲养畜产品的经济效益有着显著地提高,全国人民的人均收入也有所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更加促进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国家推出的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不仅仅促进了粮食产业的发展,也达到了粮食产业和畜牧业共同发展的双重效应。农业发展的粮食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的显著提高,给我国的从事畜牧业的农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稳步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农业和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对于农产品和畜牧产品生产的热情,促进我国农业和畜牧业的整体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球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畜牧业的生产方式也在进行着不断的转变,整体趋近于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专业化,标准化。这种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畜牧业整体更趋近于高效益的现代化生产模式,也确保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些致力于畜牧业生产的企业进一步带动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这些企业在开拓畜产品市场和推进标准化养殖方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解决了畜产品销售途径的问题,使中国畜产品在国际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极大的促进了畜产品的流通和畜牧业的持续良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安雅市当前畜牧生产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J].

[2]刘瑞.2010年畜牧业产量总汇[J].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011(3).

畜牧业发展范文5

1.1生态化规模养殖快速推进在抓好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同时,该市还把发展生态畜牧业作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专门编制并实施了《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创新养殖模式,围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尿综合开发利用这两个关键环节,大力推广清洁化、可循环生产技术,努力培育各种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使农村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有效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2008年以来,按照省“811”环境整治和保护行动实施要求,该市大力推行农牧结合生态养殖模式,对近900家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治理,全市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率达97%以上。2013年底,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全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生态市建设及“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了畜牧业区域布局方案,确立了农牧结合配套耕地等生态化建设指标。

1.2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加强“十一五”以来,全市各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5000余万元,主要用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共建成省级动物防疫示范乡镇20个、县级动物防疫站9个和乡镇兽医站标准化建设80个,市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已完成了病死动物收集点建设,其他5个生猪主产县的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已经启动。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出台了《宁波市基层动物防疫员及检疫协检员管理办法》,建立了规模为360名的基层“两员”队伍,明确其基本薪酬每人每年不低于3.5万元。同时建立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创新实施外地动物调入风险评估和强制免疫评估工作制度,积极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严把动物及其产品检疫关,连续多年保持无重大动物疫情危害。

1.3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推进落实生产主体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职责,制订实施生猪规模场准出、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巡查监管和质量安全监测等制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创新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了生猪、菜牛规模养殖场的“准出”制度。2013年,“瘦肉精”自检与抽检覆盖面占到全市生猪出栏总量的75%。二是依托智慧畜牧业平台,整合部、省、市、县四级质量安全监测数据,构建风险收集、分析、评估和预警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三是连续3年开展饲料、兽药、生鲜乳等三项整治行动,共开展市级以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4600多批次,抽样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存在问题

2.1畜牧业用地政策、环保压力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上土地和环保政策日益严格,畜牧业发展面临的环境资源、养殖用地等因素制约压力只增不减,如何保持合理、适当的畜牧业发展空间越来越成问题。特别是“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推进以后,该市畜牧业调、减压力剧增,正常、合规、合理的畜牧生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2013年国家把畜牧业列入节能减排考核内容后,省环保局出台了畜牧业“双控”制度(对畜禽饲养量及其排泄量列入双控指标),畜牧业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

2.2部分地区对畜牧业发展存有一定偏见部分地区片面认为畜牧业对地方经济没有贡献,畜牧业多一点少一点无足轻重,特别是在城镇化的背景下,畜牧业“不用发展、不能发展”的倾向扩大化、绝对化。部分地区甚至把畜牧业与城镇化完全对立起来,以为限养、禁养越彻底,就越是城镇化,就越生态。这样的做法既不利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2.3畜牧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总体上看,该市畜禽经营产业化水平不高,订单生产比率不到40%,饲料、种苗、养殖、营销、加工组织化程度较低,应对动物疫病、抵御市场风险等能力较弱,尤其是2013年以来,相继发生了宁波牛奶质量安全风波、上海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菲特水灾(淹死畜禽200多万)、H7N9疫情等畜牧兽医领域的突发事件后,暴露出了畜牧业生产的弱质性。特别是在短短9个月内,两次发生H7N9禽流感事件,对家禽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影响了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对策措施

3.1总体思路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方略为总体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供给安全、调量提质、助农增收”十六字方针,突出创新驱动,调整优化畜牧业区域结构,创新行业监管和管理服务体制机制,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切实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确保现代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3.2具体措施

3.2.1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通过机制创新和产业融合,深化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带动力、竞争力较强的新型畜牧业经营主体和产业龙头,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组织化、专业化水平。重点支持规模养殖场联合建立畜牧专业合作社,支持核心种业企业,大力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打造各环节紧密结合、安全可控的畜牧业产业链。同时加大科技投入,突破畜禽品种改良、低碳环保饲料配置、标准化生态养殖、动物疫病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加快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生产潜能,通过实施生猪“110”工程,降低生猪死亡率,即每头母猪多提供一头出栏肉猪,全市10万头母猪就可增加出栏肉猪10万头;全面研究推广畜禽新型养殖模式与绿色低碳饲养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零排放处理技术,解决粪便发酵无害化处理和畜禽大棚网床养殖、鸡(鸭、鹅)稻轮作饲养、“三园”套养家禽和蛋鸭离河养殖等关键技术难题,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

3.2.2优化生态畜牧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要求,统筹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目标、畜产品供给安全与环境承载等因素,调整优化畜禽养殖的禁、限养区,按农田耕地每亩(1亩=667m2)2头存栏猪(其它畜禽按粪尿排泄量当量测算)、林地每亩0.2头猪标准,科学测算非禁养区域畜禽养殖总量,并结合当地土壤地势、农作物品种、有机肥异地消纳和污染减排要求,科学确定当地畜禽排泄物承载能力和畜禽养殖量。按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林牧渔科学配套,逐场逐地落实资源化利用措施,加快畜禽粪便污水治理,深化“两分离三配套”,强化环保治理设施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鼓励发展有机肥加工、沼液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鼓励对现有规模养殖场的生态化设施改造,实现畜禽排泄物的综合利用,鼓励发展畜禽粪便、沼液收集处理配送的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土地流转、林地流转或不同主体间签订协议等方式,落实排泄物的生态消纳地,实现就近就地利用。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不但可有效促进畜牧业发展,还可明显提升农业用地质量,保障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

3.2.3加大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做大做强畜禽种业和特色精品产业。突出地方特色畜禽优良品种的产业引领功能,加大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特色品种开发利用。一是围绕种猪、种禽、种兔等优势畜禽品种,通过畜禽育种平台和种畜禽提升项目建设、创办人工授精站,加快培育集团化种业核心企业,完善“育、繁、推”种业体系和引进、繁育、推广相结合,构建完善的新型畜禽业种业体系。二是依托丘陵山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肉鸡、浙东白鹅、余姚番鸭和以牛羊兔等食草动物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精品畜牧业。三是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牛、羊、兔等食草畜禽。运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技术,大力推广发展食草畜禽养殖,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

3.2.4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在结合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和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创建基础上,引导、扶持规模畜禽养殖场对生物安全、自动化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一是全面建成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余姚、慈溪、奉化、宁海、象山等五个畜牧业主产县(市)要分别建成年处理能力1000t左右的中型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2014年6月底前完成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及收集体系的建设。主要乡镇和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猪场,要按照“彻底、环保、便捷、实用”的原则,抓好小型的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要健全病死猪死亡保险及无害化处理补助制度,逐步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及监管网络;二是加快实施以全市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指挥管理平台和重大动物疫病及畜产品安全追溯管理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智慧畜牧业项目建设;三是加快建立宁波市动物疫病监测控制中心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实验室,全面推进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项目建设;四是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员和检疫协检员队伍建设,依托执业兽医师和乡村兽医师制度管理,提升兽医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完善动物卫生监督体系。

畜牧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畜牧业发展;对策;探讨;鹤庆县

鹤庆县是传统农业县。近年来,全县畜牧业生产实现快速增长,肉蛋奶等“菜篮子”产品丰收、供应充足,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但总体上看,畜牧业发展区域优势不明显,农村劳动力没有充分利用,融资难、技术含量不高、产业化经营层次较低、竞争力弱等状况,仍然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规划(2016-2020年)》,通过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如何加快鹤庆县畜牧业发展。

1畜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

1.1畜牧业持续发展,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2016年全县肉类产量达55000t,牛奶产量10998t,禽蛋总产3267t;出栏生猪55.24万头,出栏肉牛3.51万头,出栏肉羊15.01万只;人均肉类占有量为196.95kg,人均禽蛋产量11.70kg;人均牛奶产量39.38kg。

1.2畜牧业产业地位提升

2016年鹤庆县畜牧业产值132603万元,占农林牧渔业的53.75%,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撑起“半边天”,对于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供给侧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市场供给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做了贡献。

1.3品种改良全力推进

通过实施“良种良法”,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猪、牛的改良面分别达95%、70%以上。近年来,始终坚持“以改促繁、以繁促发展”的方针,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截止2016年末,全县共建牛冻精改良站(点)47个,猪人工授精站(点)2个,牛冻精改良2.4万头,杂交改良猪3.2万窝。

1.4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

经调查,2016年全县有出栏猪200头以上的86户;出栏牛50头以上的9户,出栏肉羊200只以上的3户,饲养奶牛5头以上的221户,10头以上的140户;饲养肉鸡5000羽以上的4户;蛋鸡5000羽以上的4户,1万羽以上的3户;鸭5000只以上的2户,兔500只以上的12户。全县坝区乡镇生猪和奶牛出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的态势,并逐步引领山区乡镇肉羊和肉牛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初步形成以坝区辛屯、草海、云鹤、金墩3镇1乡为主的北部生猪、奶牛养殖示范区、以松桂为主的奶水牛养殖示范区和以西邑、黄坪、龙开口、六合3镇1乡为主的东南部肉牛、肉羊养殖产业带。

1.5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推进

农业产业扶贫力度加强,广大农民群众和返乡创业农民工积极投身畜牧业。1.6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基本建成建有县级生猪交易市场1个,大牲畜交易市场1个和8个乡镇级牲畜交易市场,8个集贸畜产品交易市场。

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畜牧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性失衡

在品种结构中,猪比重大,牛、羊比重低,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偏低,畜牧业产值中生猪占72.28%,牛仅占7.89%,羊仅占5.31%;猪肉占肉类总产的82.57%,牛、羊、禽合计占17.43%;产品结构中,肉类产量较大,奶产量低,蛋产量较少。生产结构不均衡,不但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还对畜牧业转型升级、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不利。

2.2区域优势发挥不力,优质化畜产品生产能力弱

山区乡镇草食畜发展潜力巨大,而受交通、劳动力、养殖技术、市场信息等影响没有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坝区乡镇拘于生猪养殖传统而探索优质高效畜牧业动力不足。

2.3融资难,投入不足,制约畜牧业发展

过多依赖国家政策性补助和项目资金投入来发展畜牧业,民间资本,银行融资不足,导致发展畜牧业存在局限性,也出现专业人才不足和示范作用不够的现象。

2.4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落后,抵御市场能力弱

龙头企业、专业养殖大户、示范家庭农场不多,千家万户散养比重较大,特别是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生猪、肉牛、肉羊等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以火腿、猪肝鲊为代表的腌腊制品加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以“地摊货”出售,品牌意识淡薄,制约畜牧业提质增效。

2.5动物疫病威胁畜牧业健康发展

鹤庆县地处滇西北,畜禽饲养和流通量大,每年跨区域、长距离运输生猪、牛、羊等在30万头以上,加之具有便利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网给疫病传入传出的几率增高,动物疫病防控压力日益加大。加之近几年快速发展起来的规模养殖场、户防疫条件相对较差,粪污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给动物疫病防控压力加大,疫情风险已成为畜牧业最大的风险。

2.6加快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的矛盾日益尖锐

在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养殖污染能否得到有效处理,实现与生态保护协同已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问题不可回避。

3对策探讨

3.1调结构,促发展

结合国家和地方发展畜牧业政策措施,切实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在山区加快草食畜发展步伐,充分利用山地草原和林间灌木林资源丰富的优势,提高肉牛、肉羊养殖比重;在坝区巩固生猪产业的同时,利用洱海保护、欧亚奶牛养殖在鹤庆建设养殖基地的契机,引导奶牛养殖向集约化、适度规模化方向发展;在全县范围内引导蛋禽养殖上规模,以满足市场需求。

3.2抓品牌,显效应

对本土传承下来的品牌,如“六合土鸡”、“鹤庆猪肝鲊”、“草海生态鱼”、“甸南柳蒸猪头”等传统畜牧业品牌,政府要加以引导,合理开发并加大投入,在宣传、促销、深加工、集聚合并等方面出台地方支持政策,引进先进生产加工技术,改良加工工艺,创办产业园区,提高地方品牌知名度。

3.3建市场,兴产业

整合涉农资金加快销售环节市场化建设,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兴建一批活畜及畜产品交易市场,打破现有零星的以乡镇农贸市场为主的交易格局,通过政府立项支持和引导,按“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原则在县城周边,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搭建销售平台,吸引外商采购,促进产品流通,引成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为一体的良性产业发展格局。

3.4推技术,创效益

不断加强品种改良技术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猪、牛人工授精改良面,肉羊引种及种公羊异地串种工作,及时开展本地土鸡资源保护工作。逐步提高乡村防疫员、冻改员的财政工资补贴标准,培养更多乡村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从事畜牧科技推广工作,培养一批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牧场经营者、科技兴牧人才。

3.5扩融资,促创业

上一篇足球教学

下一篇你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