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的意义范例6篇

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的意义范文1

然而多年教学,每年总这样,心中深感不安。于是今年想改变方式,最好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那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

查阅了好多有关“百分数意义”的教学设计,也听了好多有关“百分数意义”的公开课,但始终找不到感觉,原因是:他们对百分数意义的教学,都是通过读生活中的百分数来得出的。但是,当我把自己定位于一名学生时,不论怎么读,也品不出百分数“是表示两种量之间的关系”,比如“学校有60%的同学参加了兴趣小组”,总觉得是把全校的学生人数当成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60份参加了兴趣小组。更想不通“百分数为什么不能带单位名称”。特别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79页第3题中的第1小题(如图1)要求涂17%时,更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它不就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7份涂上颜色吗)。其实在公开课的听课中,我也感觉到了学生心中的那份困惑。

因此,我认为只是凭教师提供些现成的材料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就能感悟百分数的意义是虚假的,而教师不断地重复,对学生不断进行强化才是真的。

那百分数的意义到底是怎么回事?究竟该通过怎样的方式才能感悟到?我想了很多,也问了其他的教师,但他们都表示:“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让学生读一读就行了啊!”但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未曾细想过。

其实百分数的意义和倍的意义(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如出一辙,但倍的意义几乎不受干扰,而百分数的意义却要受到另一种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几份)的影响,因此帮助弄清楚这两者的区别才是最重要的。

我决定从分数的意义开始进行教学,因而形成了一条不同与他人的教学思路,通过尝试,效果非常不错。

先出示一个分数,让学生举例说说的意思,学生说:“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而类似于这样的回答,易如反掌,再让他们画图表示(如图2),也不成问题。

接着又追问还可以怎样来表述这个,于是出现了“苹果是桔子的”等说法,也不成问题,并且能很形象地用图表示(如图3)。 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图示对两种表述方法进行比较辨析,也很轻松地就说出了两者的区别。

最后再出示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读一读,此时的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百分数的意义就如同第二种表述方法。这么一来,一切都很明了了,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17份时,只能用表示,≠17%”;而当“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时,既可以用表示,也可以用17%表示,即=17%。当回过头再去看“学校有60%的同学参加了兴趣小组”时,就能感悟到“把全校同学人数平均分成100份,其中60份的人数不一定就是参加兴趣小组的”。

那分数后面可以带单位名称(或不能带单位名称)又是怎么回事?记得在三年级教学分数初步认识的时候,有学生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把其中的1份涂上了颜色,我把涂色部分拿了下来,说是这么大的一块。课后交流时,听课教师认为我这么做很不妥,因为离开原来那张纸来谈这个是,显然是不行的,如果说涂色部分是整张纸的,那就可以了。我似乎明白了,但仍很疑惑,因为我们生活中不也是常单独地拿着吗?比如个苹果,半碗饭等。

百分数的意义范文2

【片段一】 谁投得准?

出示:

师:能判断谁投球最准吗?

生1:吴力军。

生2:不能判断。因为不知道他们投了多少次。

出示:

多数学生脱口而出:张小华。

师:真聪明。我们要判断谁投得最准,要先算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

再对话:怎样判断谁投得准?

我的学生真的这么聪明?作为“学生”一员的我都还没计算出来,他们为什么判断得这么快?当我再次抛出这个问题后,不出所料,全班约70%的学生算的是失球数!而且即使有了一节课的学习经历,他们依然没有认为自己的方法是错误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想法?除生活经验的缺乏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数据的巧合导致了结果的巧合。张小华失球最少,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分率也是最大的。不知这是不是教材有意安排的,而从给学生造成的误解来看,数据是需要调整的。

其次,教师的有意引导也不失为其中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教师呈现问题的方式就是在有意“加强”学生错误的想法。先出示投中的球数,在经历了比投中的球数不成立后,“顺应”学生的要求出示投球总数,无疑使学生的思维集中到了失球数上。看起来是一步步地挑起矛盾,实际上是为学生铺设了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

感悟: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空间。

学生也许会出错,但这个错误不应该是教师“诱导”出来的,这样的生成不要也罢。对于分别出示投中次数和投球总次数这一经典传统的设计,个人认为不如一起出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思维空间。

回想我们的数学课堂,很多时候我们对问题是以“小步子”的方式呈现的。其优点显而易见──或是做出充分的铺垫,化解了问题的难度;或是暴露了学生的潜在问题;或是制造一些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进入新知的探索,等等。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这些零碎的问题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妨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他们或是不知道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只能亦步亦趋,缺少思维的深度和远见;或是受教师的诱导走入思维的歧路;或是不能完整经历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教师引一步就走一步,不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一个完整的思考空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让他们直面问题,别让零碎的问题打乱了学生思考的节奏。

【片段二】通常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学生分别计算投中的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师:能一眼看出来哪个大吗?怎么办?

生:通分。

师:为了便于比较,我们一般把它们都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再对话:为什么通常把分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

教材第98页直接指出:“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表示。”教师也是直接抛出这句话的。例题中的数据比较巧合,通分后最小公分母恰好是100。然而对于这段话,学生真的没有什么疑问吗?有!

不少学生质疑:一定要化成分母是100的吗?有的分母化不成100怎么办?比如1/2和1/3,化成分母是6的分数就可以了。问得好呀!

赵赛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会不会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比较呢?比如有好几个班级在同时进行投球比赛。不少同学表示赞同。

我说:非常有道理。要便于比较就需要规定一个公分母。在选择公分母的时候,你认为人们会选择什么数呢?

姚宇航:我觉得应该会选择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

我追问:具体说是哪些数?

生(齐):10、100、1000……

我再追问: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样的数比较简单。

我加以点拨:简单,是因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实际上就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学生若有所悟!(等到学习了分数、百分数、小数的互化后会有更深的体会)

刚才的问题释然了,我趁热打铁:人们会选择10、100、1000作为公分母,现在我们已经看到百分数了……

感悟:对于规定的尝试解读比记住规定更重要。

这一段十分数和千分数的引导、点拨我是受黄爱华老师的启发。正是因为对“公分母”的合理猜测,使得这一对话的出现那样的自然合理、水到渠成。学生和我都十分兴奋。学生兴奋是因为他们可以创造;我兴奋,是因为正在创造的学生们太出色了!

百分数的意义范文3

1、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认识成数、折扣的含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3、 使学生在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基础上,能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重点是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本单元的难点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关键是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哪一个量看做单位“1”,用“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单位“1”)多(少)几的数除以“另一个数”。

第二单元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法。

2、 掌握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3、 会把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并能进行分数的简便运算。

4、 初步认识倒数的意义,会正确写出一个数的倒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乘以整数,一个数乘以分数,带分数乘法,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的扩展。

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是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三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 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3、 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分数(百分数)除法的应用题。

本单元内容包括: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带分数除法,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一个数除以分数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特别是“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关键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使学生理解、掌握两步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用算术方法或用方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之一,

第五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圆,学会用工具画圆,掌握圆的特征,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

2、 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 使学生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4、 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的特征。

百分数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的意义 生活中的百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2-07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64、65页。

【教学重、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2013年广州恒大亚冠进球集锦视频。

2.师:同学们,广州恒大在一次比赛中获得了一次关键的点球机会,主练里皮准备派下列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

课件出示穆里奇、孔卡、郑智三人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广州恒大加冕亚冠进球视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新知的探究做了有效的铺垫。】

二、自主探究,感受新知

1.师:你认为应该选派哪名队员?与同学进行交流。

2.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讨论。

3.科学比较,引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组1:应该分别求出三个人的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比较。

(板书:罚中次数占罚点球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生:应该派穆里奇去。因为化成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很容易比较出穆里奇的进球率最高。

【设计意图:学生亲历知识的探究过程,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体会百分数的意义,而且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建模概念

1.初步感知百分数。

2.联系生活,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师:请拿出课前收集的百分数资料,与同桌讨论资料中的百分数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归纳百分数意义。(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

4.小结: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关系,不表示一个数的值,所以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

5.揭题。

(板书:百分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在已有分数概念的认知基础上,自主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同化。】

四、拓展应用,深化理解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

百分之一 写作: 百分之十八 写作:

百分之六点五 写作:

百分之一百三十 写作:

2.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76%读作: 230%读作:

60.3% 读作: 100% 读作:

3.说说生活中的百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课本65页“读一读,认一认”内容。

4.判断对错。

王明: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

李红:一本书,看完了它的80%,没看完的相当于这本书的20%。( )

张强:分母是100的分数叫做百分数。( )

赵丽:一根木料,用去了87%米。( )

5.分小组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设计意图:多层练习,加深了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

五、全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百分数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百分数的认识;磨课;经历;反思

磨课是指在个人和集体的努力下,对一堂课进行反复思考、设计、实践、研讨,进而最大限度地上出有效课、优质课、精品课。这个过程要经历种种“煎熬”,颇为艰辛,却恰恰能有效快速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这次县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执教《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我与学校数学备课组老师一起深刻地经历了一回。

第一次教学――“仅仅是个扇形”

【经历】

结合活动要求,围绕概念教学,在初步解读教材后,我们备课组选《百分数的认识》这课的教学内容可挖掘的材料多,可挖掘的深度也多,只要找到不一样的切入口,课堂味道肯定也不一样,于是便定下这一课题。

1.研读教材。《百分数的认识》包含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两块内容,它是在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来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因此,它与分数有密切的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弄明白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是教学的难点。

2.研究学生。我们的课从哪里开始?这就要找准学生认知发展区的最近区域。通过课前学情调查分析可以知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也有个别学生能根据具体的百分数说出它的大概意思,但对百分数的意义,并不是真正地理解,对于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更是不清楚。

3.参阅材料。新课程下,名师是怎样达成教学目标呢?他们的课堂亮点在哪里?通过对名师相关材料的查阅,领悟到了对这节课教学内容的精确解读及处理方法,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教学实践时的困惑与问题的思路。

4.精心设计。基于以上过程,第一次形成了教学设计,确定了“概念教学的有效实施”这一目标定位。

【反思】

有了预设,随后进行课堂实践,学生经历“猜想、探索、总结、验证”后,对百分数的意义有所理解和掌握。但在“选择哪位同学去参加比赛”环节,对“差比”与“倍比”进行比较优化时花去了过多时间,虽然有成效,可是所花的时间与效果不成正比。这样一来,后面的“应用拓展”环节未能进行,课堂便戛然而止了,因此,第一次的教学仅仅只是画成了一个不大的扇形。有反思,才有新收获,带着课堂实践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对教学设计进行重新审视与思考。

第二次教学――“圆心角变大了”

【经历】

对于第二次教学的设计,我们备课组又进行了探讨交流,形成了一些共性认识:一是,本课是一节概念生成课,百分数概念来源于生活,有极其丰富的实际背景,要想深刻理解,达成教学目标,就必须先确定核心主线,遵循“直通始终、明确方向、整体连续”的注意点;二是,不要搞那些华而不实的导入,要有明确的问题导向,所选数据应具有代表性,尽量不产生误导,进入主题要快;三是,必须建立在学生学情上,对于小组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需要做些前期的辅导工作;四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不能仅仅靠着预设进行教学,更要抓住课堂生成进行教学。基于以上思考,带着二次教学设计,我们又走进了课堂。

【反思】

第二次教学,紧扣“百分数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展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体现在两点:一是,导入新课后,创设“汉字听写大赛”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接着展示各种想法,引发认识冲突,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从中选择最优方案:运用“倍比”最合理。至此,教师抛出“现在应该选择谁去参赛呢?”使得学生意识到要通分,即统一分数单位,百分数的出现就水到渠成了。二是,知识应用环节,通过“辨一辨”“画一画”“想一想”“填一填”等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起第一次教学,本次显现出来的教学效果已是显而易见了,圆心角变大了,扇形面积增加了。当然,这次教学依然暴露出硬伤――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较为准确表述出来呢?在“选择谁去参赛”情境中初次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后,对于“电脑程序复制图”中的“14%”,学生准确地给出了表示的意思,接下来对“汽车销售数据图”中稍复杂的“120%”和“241%”,学生有感性认识,但上升到理性却有距离,因而没能准确表述出来。

第三次教学――“可惜未成圆形”

【经历】

在前两次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备课组再次对课堂进行打磨,认识到:一是,了解清楚学情,有针对性设计好预习方案,调查分析学生预习后的成果状况,对学生的预习成果进行分类、取舍和提升;二是,在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不拘泥于课本提供的素材,而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处理好相关知识要不要探索、探索什么、怎么样探索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些思考,我们备课组再次改进了教学设计,把“汽车销售数据图”改为“羽绒服含绒量数据表”,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有了百分数能更便于对事物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让学生紧扣“谁是谁的百分之几”说出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接着再用一句话概括出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能较为轻松自然地实现百分数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反思】

第三次教学,感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过程推进自然,知识衔接顺畅,课堂效果提高了,只可惜现实依旧不是圆满。比如,在探索百分数的意义环节,虽然重视了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深刻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对百分数意义的总结似乎姗姗来迟,教学稍显疲沓。又如“一条绳子长97/100米”这题,有学生认为“97/100可以改写成97%,因为97/100米是1米的97%”,教师处理稍欠火候,急于给出评价。此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比较,阐述理由,并顺势提出“既然可以化成百分数,那它一定是表示了两个数量之间的一种关系,你能说出97%和97/100米分别是谁和谁比吗?”自然引导学生达成共识:97/100米是个具体的量,不表示两个数的比,不能改写成百分数。

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磨课,就是一次次研磨课堂教学、追求有效教学,力求使课堂呈现出完美的圆的过程。好课总多磨,对于“百分数的认识”一课,如何围绕百分数的意义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使百分数意义能梳理得更具结构性、层次性、深刻性呢?仍需好好去研磨去探寻。

百分数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学;设计;重点;效果检测;策略

当前很多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数学教材的一些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造成学习难点越积越多,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课堂效率也不高。另一方面理解能力好,又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虽然每节课都能在教师的精心引导下掌握教学内容,考试成绩很好,但不会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通过翻阅资料,决定采用问题导学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学”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导学问题”的内容设计要重在“导”

“问题导学”,顾名思义就是用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导学问题不仅是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向导,也是课堂师生共同研究活动的主线。导学问题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成效。因此在设计导学问题的时候,必须在“导”上做足文章。

1.计算课的问题导学设计——寻找新知生长点。一个好的导学问题应该找寻新知生长点,即编写有助于迁移新知的练习,通过练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问题直指新知迁移点。比如,四年级(下册)《小数加法和减法》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问题:(1)做一做。竖式计算并验算。58+203,1007-47,想一想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什么?(2)学一学。预习例题11.25+2.41,3.66-1.25,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试一试。试着在书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4)想一想。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5)问一问。我想提出的问题是什么。

这组问题导学的设计围绕着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间的异同展开,先让学生重温整数加减法计算过程,在第一问中提取“数位对齐,低位算起,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经验;第二问通过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的追问,使学生明确“把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第三问让学生理解在小数加减计算时同样需要从低位算起,同样得遵循满十进一或退一作十的计算法则。所不同的是小数加减法需要对齐两个数的小数点,计算结果能化简的要化简。应该说这三个问题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着眼于沟通整、小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学习实现对新知的自主建构。

2.概念课的问题导学设计——寻找生活中的知识原型。概念课的问题导学设计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找寻生活中的知识原型,为概念的有效建构提供表象认识,同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困惑与问题,以备课堂质疑。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可设计如下的问题自学:(1)我找到的百分数:___。(2)读作:___。(3)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__。(4)我还知道 。课前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再在课堂上进行反馈交流,不仅使学生能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又利于学生理解百分数的这个概念意义。

二、“问题导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困惑问题

小学生自学能力有限,教材内容也有难易,因此对概念、公式推导等难点内容,许多学生仍处于“未知、模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针对学生的困惑与问题进行分析,设置相应的情境和练习让学生理解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下面我继续以《百分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理解困惑问题。

师:同学们,谁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数?并请指出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生1:我找到的百分数:衣服里料成分涤沦60%,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涤纶质量占衣服里料质量成分的60%。

生2:我找到的百分数:毛线里的山羊绒98%。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98%。

生3:我找到的百分数:肉松里蛋白质42%。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肉松中所含的蛋白质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2%。

生4:我还知道:(1)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数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3)百分数是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表示某一具体量,后面不带单位名称,而分数是可以的。

我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在黑板上板书:60%表示涤纶质量占衣服里料质量成分的60∕100,98%表示毛线中山羊绒质量占全部毛线质量的98∕100,42%表示肉松的蛋白质质量占全部肉松质量的42∕100。这样学生便能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百分之几。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合适的答案填空:120%,97.8%,0.000001%,100%。(1)老师希望理解百分数意义的同学达 。(2)小明的爸爸是个著名的牙科医生,经他主治的牙病治愈率达 。(3)爸爸的身高是小明的 。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意义合理选择不同的百分数,确定在哪一个范围内取舍比较合理,从而巩固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由于学生对于“百分数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未必全部理解,只是把教材中的归纳性知识填起来而已,我引导他们明白“比值是两数之比”的意思,生活中“率”的概念有:效率、税率、概率、圆周率、出勤率、增长率。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不是一个数,而是两个数的比值关系。

三、“问题导学”要注意通过巩固练习检测评价效果

上一篇姓名对联

下一篇陈涉世家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