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例6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1

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广泛共识

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团区委进一步增强了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的认识,深化了对我区新形势新任务的认识,提高了对共青团工作特点与规律的认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必须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科学发展观,才能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才能实现事业的健康发展。结合群团组织特点和工作实际,要牢固树立以青年为本的理念,把“青年欢迎不欢迎、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准,深化育人工作这个根本职能,始终把服务青年、成就青年、发展青年作为重要任务。要运用好统筹兼顾的方法,统筹好团的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兼顾好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青年群体,把共青团工作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结合起来,有效覆盖和影响全体青年、辐射和带动全社会。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落实好,转化奥运成果、创建工作品牌、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推出一系列制度性成果,多为青年办实事、办好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事业的科学发展。

2、必须坚持以竭诚服务青年作为共青团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发展观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以人为本。共青团工作的对象和主体是青年,必须坚持以青年为本。在工作中,必须时时处处从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利益的角度出发,谋划工作;同时,也必须充分尊重和相信广大青少年的能力和自觉,提供平台,创造环境,充分发挥青少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青少年事业的良性循环和长足发展。

3、必须坚持团结带领团员青年“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作贡献。大家一致认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是我区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深入学习区委书记林克庆同志在全区科学发展观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共青团工作的努力方向。总的思路是:切实发挥好团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凝聚青年的智慧力量,在我区现代化进程中展示新风采、做出新贡献。要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志愿者在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进程中继续发挥生力军作用;切实提高组织青年和社会动员的能力,团结和凝聚各界社会公众投身首都和谐社会建设;大力深化团的基层基础建设,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4、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新的历史条件下,共青团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共青团尤其是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覆盖全体青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一方面必须加强团员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队伍素质,强化队伍作风。

二、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成效

党的*以来,团区委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育人的根本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推动团的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打开了新局面。

特别是奥运筹办以来,团区委以全力做好奥运志愿者工作为主线,立足新起点,拓展新思路,全面深化“志愿、公益、创业、成才”重点工作,服务新奥运,开创新局面,团结带领全区团员青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做出了新的贡献。

1、在奥运筹办过程中,引领团员青年争做志愿服务奥运先锋

指导驾驶员志愿者争做赛事“服务先锋”。成功招募46名优秀驾驶员志愿者,组织开展驾驶技能等培训10余次。奥运前后,我区驾驶员志愿者共出车600余次,接送奥运客人1800余人次,行车36000余公里,实现“交通事故、客人投诉的零目标”。

引领城市志愿者争做城市“微笑先锋”。在2007年组织志愿者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所有长假期开展城市志愿服务周活动基础上,到今年奥运会前实现在全区成功招募奥运城市志愿者10150名,高质量地完成了1000名骨干城市志愿者大规模志愿服务专项培训6次,顺利完成了10000人次的城市志愿服务人岗对接和装备发放工作。团区委在全区9个城市志愿服务站开展了“奥运百日城市志愿服务行动”,组织上岗城市志愿者累计达到11000余人次,为国内外宾客提供各种服务超过32000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9万余份,全面树立了我区城市志愿者友好、文明的形象。

指挥社会志愿者争做大兴“平安先锋”。首先,短时间内招募6050名服务交通秩序维护的社会志愿者在全区近千个重要灯控路口、公路卡口、社区、村和社会单位开展服务交通秩序维护工作,服务超过9万人次,共检查车辆20余万辆,劝返车辆1000余辆;其次,建立区、镇、村三级防控体系,重点加强了对641名社区闲散青少年重点人的摸底调查工作,确定了58名三级重点防控对象,组织志愿者参与跟踪帮扶和防控工作;第三,认真落实“平安奥运”相关督导工作。此外,圆满完成了奥组委志愿者部交给的部分文明观众拉拉队志愿者的组织任务。

团区委被团中央、北京奥组委、北京志愿者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工作优秀组织单位”,被市委、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授予“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在奥运筹办过程中,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工作成效显著

充分发挥育人职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取得新成效。以“立足新起点,创造新业绩”为主题,组织全区团员青年深入学习党的*精神,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奥运增光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传日等活动,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史、国情、区情教育;依托绿色网络家园、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指导基层团组织开展了法制讲座、模拟法庭进校园、星光自护讲座、防艾防毒宣传等活动,召开全区法制校长大会,评选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积极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围绕全区发展大局,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做出新贡献。实施希望工程育才计划,连续两年出色地完成了团区委参与承办的区政府第38件实事任务,希望工程大兴区工作站自2001年成立至今,共筹集资金4478312.7元,物资价值2889693.8元,11776人次的贫困青少年受到资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连续开展了六届大兴区青年文化节,开展大型活动超过60次,参与青少年达到20万人次,有效推动了全区和谐文化建设;开展青年突击队“比质量、比安全、比技术、比创造、比效益”——“五比”竞赛活动,40支青年突击队已成为大兴建筑行业狠抓安全生产、打造精品工程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志愿者工作实现双赢,五年来,共有72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全区1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40余个区直机关单位参加志愿服务,其中,仅在我区最终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就超过100人。

坚持以青年为本,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取得新业绩。启动实施青年就业创业扶持计划,开通农村青年就业快车,举办了农村青年创业项目推介会和创业大讲堂,指导基层团组织成立首家青年创业中心,建立了“团组织+导师+创业青年”创业新模式,成功扶持两名青年创业,促进就业近千人次;青年人才开发取得新发展。开展大兴区青年榜样评选活动,做好北京十大杰出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行业青年典型的培养树立工作,示范带动作用发挥显著;在窗口行业开展“青年文明号微笑服务”活动和“青年文明号扶贫帮困”活动,培养青年岗位能手;创新“保护母亲河”活动形式,开展共植奥运林、环保实践等活动,示范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废旧电池回收、节能减排宣传实践行动。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完善自身建设。深入推动共青团学习型、服务型组织建设,指导基层团委争创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取得成功;在全区成立10家青年中心,并配备移动爱心书屋,延伸组织网络;开展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百日建团竞赛”活动,全区418家符合建团条件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有361家建立了团组织,22家任命了青年工作指导员,团组织的工作覆盖面达到91.6%,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突出镇和街道团(工)委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协调能力,充分整合区域内机关事业单位、社区、企业、学校等团组织的资源,指导区直、高校团组织与镇、村团组织开展“城乡团建结对扶助”活动,开展区域化团建工作;大力加强青联、志愿者协会和少先队等组织建设,推动团的组织持续活跃。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汇总、整理、分析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团区委认真梳理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是:把团的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支持基层工作。对基层组织的扶持力度还有待于加强,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多为基层组织提供资源、人才和信息支持。团建创新工作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坚持“党建带团建”,在“两新”组织、流动青年群体、社区等领域扩大组织覆盖。团组织影响青年的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特别是在网络空间上要扩大团的影响、体现团的作为。团干部队伍要进一步知识化、年轻化,要多组织培训、学习活动,提高全区团干部整体素质水平。

二是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方面,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和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设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型”,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工作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向常态化、制度化转变,着眼于引导志愿者长期、有序地参与志愿服务,在协调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下功夫。志愿者队伍保留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运用有效手段,保留奥运志愿者骨干,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志愿服务项目需要进一步开发,着眼于搭建起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平台,拓展服务空间,在党政所急、社会所需、志愿者能为的领域建设一系列品牌。弘扬志愿精神、传播志愿文化的工作手段需要进一步丰富,总结和转化奥运志愿者的精神文化成果,激发社会各界公众的“愿动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能为。

三是在青年创业工作方面,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手段、途径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主要是:围绕提高青年创新能力、创业本领,增强服务大局、服务青年的针对性和实效。着眼于青年面临的激烈社会竞争,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需要大力强化,引导青年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在为青年创业提供扶持和保障方面还存在差距,要从政策、资金等多方面协调党政及社会资源,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服务青年创业的工作手段还不够丰富,要进一步开辟阵地,建立有利于青年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推出一些有实质帮助的项目。

四是在团区委的班子建设方面,主要是:继承优良传统,巩固班子建设的已有成果,不断加强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在学习方面要进一步下功夫,系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在能力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增强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团结合作能力。作风建设还需要持之以恒,继续坚持艰苦创业、艰苦朴素。

以上原因具有一定客观性,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青年变化带来的新课题,具有阶段性特征,需要以发展眼光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从主观方面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科学发展观学习理解还够深刻。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强。对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认识还不够清晰,特别是对一些影响青年工作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分析深度还不够,系统性还不强。

二是对当前青年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还不够准。对当代青年发展的一些新变化、新特点研究不够系统,规律性认识还不够全面。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方面还有差距,对于网络舆情的观测力度、掌握力度还不足,直接深入基层与各类青年对话的能力还不够强。

三是统筹兼顾各类青年群体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团的工作覆盖和影响全体青年的工作开展得不够多,对具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群体关注和帮扶力度还不够强,凝聚引导各类青年组织方面还有差距,对于各类工作资源的统筹整合力度还不够大。

四是共青团工作的评价标准还不够清晰。团的工作考核指标需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导向。团干部的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建立合理的人才发现、选拔、培养、评价、输送体系。

四、推动大兴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做好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把“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的要求,转化应用到实际举措上去,扎实推进团的各项事业打开新局面。

1、着力推动奥运志愿服务成果转化工作,推进我区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依托大兴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完善志愿者队伍体系,加强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做好志愿成果的转化。保留城市志愿服务站,全面推行志愿服务项目化举措,努力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特别是要加大志愿服务公益实践项目的开发、管理和服务力度,探索建立志愿服务基金,完善以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主体、基层志愿服务队为网络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积极创新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2、以希望工程为依托,建立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新平台。建立“青春•育才——青少年发展基金”,作为青少年公益事业发展平台,深化“学子阳光”、“爱心基金”等五个重点资助项目,不断整合资源,拓宽筹资渠道,扩大筹资规模,力争全年筹集各类捐助区内贫困学生的社会资金达到100万元。建立“爱心超市”,开展爱心助困、助医、助残、助孤活动,举行“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评选活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3、不断完善服务青年创业就业的机制,为青年创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和条件。实施创业青年扶持计划。整合社会资源,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对有创业就业需求的青年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结合我区农村金融改革,探索设立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落实一批青年创业项目,挖掘一批青年创业典型,促进农村青年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开展青年文化活动,鼓励支持青年创业。

4、加大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进一步加强推优入党工作,为党组织不断输送新鲜血液。重点加强团干部队伍、青年公务员人才队伍的建设,组织开展大兴区优秀团干部素质拓展训练、青年公务员风采展示大赛等系列实践活动,搭建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

5、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以培育民族精神为主线,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以文化育人为宗旨,动员团员青年开展富有时代特色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以学习党的*和团的*精神,迎接建国60周年、90周年为契机,坚持倡树文明新风,举办好大兴区第七届青年文化节,在全区掀起青年文化活动的高潮。

6、加强团的组织和团干部队伍建设。以筹备召开区第二次团代会为契机,努力提高基层团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做好基层团委换届工作,严格选拔任用团干部的标准,使一批政治素质强、文化水平高、年龄结构轻、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青年人才走上基层团的领导岗位。加强对团干部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基层团干部的综合素质。

7、实现全国团建先进区争创目标,推动团建工作持续发展。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团建结对扶助”活动,深化区域化团建工作。积极推行大学生村官担任农村基层团干部,下发《关于做好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兼任农村团干部工作的意见》,夯实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巩固非公组织建团活动成果,坚持“应建必建、已建要强、以强带弱”原则,积极指导非公经济团的组织开展活动,推进非公组织团的工作持续活跃。

8、强化团的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以共青团为核心的青年工作格局,努力构建以团组织为核心,青年联合会、少先队组织为骨干,包括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各类青年社团在内的青少年组织体系。积极做好区青联换届工作,吸纳更多高层次人才加入青联组织,更好地发挥团结、服务广大青年的作用。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深化“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工作,突出抓好团队衔接和推优入团工作,推动少先队工作全面发展。

五、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团的各级领导干部是组织发展、事业发展的核心,要按照“德能勤绩廉”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抓实干的作风、无私奉献的品质,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

1、着眼于理想信念,以学习为生命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坚持理想信念,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不懈加强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真正学懂弄通,入脑入心,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学以致用,不断提高用科学理论指导青年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理论读书班、研讨班、专题讲座等理论培训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进工作,始终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引导广大团员青年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结合大兴实际,将“宜居宜业和谐新大兴”建设的要求,融会贯通到团的工作中,提高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增强共青团事业发展的活力。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2

关键词 会徽设计;风格;风向标

近年来,中国承担的大型国际项目越来越多,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深圳大运会,其会徽设计都是受人瞩目的视觉形象,是调动所有视觉要素的主导力量。从这些大型活动的会徽设计中可以看出,中国未来会徽设计的风向标不单单是一句话、一个方面,而是复杂的、深层次的、多角度的。

首先,无论什么样的设计,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围绕活动主题来体现活动的本质,是会徽设计持久不变的道理。主题是一个活动的灵魂。例如,奥运会会徽不仅要体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还要体现出奥运会主办国家和城市的历史文化特征等等,使人一看会徽就能了解到奥运会的相关信息。此外,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是全球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的盛会,作为备受瞩目的国际性综合盛会,对世博会会徽的设计要求更加严格,既不能只追求标志设计的独树一帜而忽略了活动的本质,也不能局限于活动主题框架而流失了设计的本质。

其次,未来会徽设计的发展趋势与人的审美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的审美也在发展变化,分别体现在审美上和心理上。在审美上,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使现代人的审美发生变化。设计师们如何设计出令人有视觉共鸣的标志?设计师们首先从生活中找寻审美感受的客体存在,然后主体产生美的感受,最后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设计;受众群体在感受设计作品的时候,主体产生出美的冲动,与设计师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怎样从客观的社会生活中提取出美的元素,从而吸引广大受众的眼球,使标志能够更好的取悦于主体呢?这就要求每个方案的推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有所创新,引起受众的观看兴致,造成受众的视觉冲动。尤其是大型项目的会徽设计,要使得标志对于此项活动具有专一性,而不会再适用于其他活动。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出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标志是一件令人无比振奋的事情;对于广大受众来说,相似的设计作品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例如,第26届深圳大运会会徽的设计是在北京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之后,这时设计师除了考虑受众群体以年轻观众为主外,还要考虑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所以设计大运会会徽的时候尽量避免形式的重复以平衡视觉上的审美感受;在心理上,要考虑到视觉传播对象的接受能力。艺术来源于生活,标志设计也应贴近人们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元素,做“以人为本”的设计。“以人为本”的会徽设计应同时具备识别性、醒目性和认可度,使受众能够“看得懂、记得住”。例如,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会徽以十一个竞技人形为主要创意元素,运动性与全民性相融合,体现了体育标志人性化的时代特点。

第三,凭借地域文化为优势的会徽是未来会徽设计的发展趋势。由于中国经济的全方位腾飞,以及西方文化的不断入侵,如何把我们的地域文化真正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民族文化能唤起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建立起团结统一的民族感情。近年来中国频频承担国际大型项目,国内大型活动的质量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大型活动的标志设计者流露出了民族自豪感,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设计出既能符合活动主题又突出民族个性特点的会徽,使会徽不会轻易在各种潮流中流失。例如,北京奥运会申奥标志,北京奥运会会徽,全运会会徽的设计风格都是运动形象和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都体现了浓重的地域文化特征,展示了全国人民热爱体育运动的激情与梦想,同时注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魂,彰显了举办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第四,未来会徽的设计风格趋势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科技化、信息化的方面发展。多元化,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事物中同时体现出多种艺术风格,当今社会,设计的多元化既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是社会客观现实的需要。进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各种新奇的事物争先恐后的出现,艺术风格更是百花齐放。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与影响日益深远,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尝试,多元化的表现手段层出不穷,多元化的设计风格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设计潮流,并占领了未来会徽设计风向标的一个显著位置。个性化,要求设计要与众不同,做和别人不一样的设计。例如,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虽然运用了传统印章的形式,但传统印章的形状多是方形,中间凹进去的是字体,而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近似椭圆形状的印章,中间凹进去的既是图形又是字体,是图形和文字的结合,充分体现了标志的个性。此外,大运会、冬运会的会徽设计都是多元化、个性化的表现。科技化,似乎是新世纪新事物的共同特点,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和知识创新的热潮推动着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的不断挑战。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当下,科技创新引领时代变化的方向,创新技术产品的涌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观念。经过精心设计的标志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电子材料的更新换代使平面标志的立体表现成为了可能,质感的逼真,空间的穿越,金属光泽的闪烁,雕琢的晶莹剔透,使标志从以前单纯的平面中跳跃了出来,使我们看到了光鲜亮丽、活力十足的标志,平衡了受众群体的视觉感受。新媒体的出现,带来高清晰的画面、高分辨率的图像,为标志后期复杂的衍生设计铺平了道路。由此可见,未来会徽设计发展的方向将与科学技术紧密结合,立体化的标志将越来越多的体现在未来的会徽设计之中。信息化,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异军突起,打响了新时代新生活新的战役。标志设计应符合时代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在高新技术的推动下,设计要与国际接轨,要利用信息化的各种优势,使会徽具备在信息社会扎根的素质基础。所以,未来会徽设计的信息化无疑会成为世界潮流。

参考文献:

[1] 涂欢,熊兴福. 论标志的“以人为本”设计[J]. 包装工程,2005,26(4):127.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3

    关键词  现代化起点  中日  非西方国家  工业文明  现代世界观

    十八、十九世纪,在富于侵略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严峻挑战面前,包括中日两国在内的非西方国家先后发起了旨在通过摄取西方工业文明以富国强兵的现代化运动。从历史上看,这些非西方国家虽然当时已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其社会内部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变化,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率先勃兴并“骎骎东来”的形势下,其“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发生,往往都是以对西方工业文明的体认和大力摄取为前提,“自上而下”地发生的,目的性极强,具有明确的历史起点。但在确定起点的标准和具体标志问题上,学术界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拟在总结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中日两国现代化的起点问题做一比较研究,以揭示中日现代化启动运行的特殊规律,进一步理解中日两国早期现代化的成败得失。

    一、问题的提出

    谈及中日现代化的起点问题,学术界往往把目光投向19世纪中叶前后,并很自然地想起日本的西南诸藩改革、明治维新和中国的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等两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作为中日现代化启动发轫的标志。民国以来,学术界大体有以下三种代表性观点:

    其一是“西洋列强冲击论”。即以中日两国在西方列强侵略战争的重压下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为现代化起点的标志。如1937年王芸生提出:“我们若以江宁条约为中国现代化的起点”那么,“神奈川条约则为日本现代化的起点”。①

    其二是改革运动说。此种观点又可分为“同步说”和“非同步说”两种。“同步说”的观点认为:中国的近代化从洋务运动开始时起算,比较近乎事实。而日本的近代化一般都是以明治维新作为契机的。因此,近百年两国的近代化进程几乎是同时开始的。②所谓“非同步说”,则是将中日两国的现代化运动分为从“低层次改革”到“高层次改革”两个不同的阶段。所谓低层次改革,就是在知识器物层面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而高层次改革则是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在日本,这种“低层次改革”主要表现为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西南诸藩改革运动,在中国则为19世纪60年代由洋务派发起的自强运动。相比之下,中国比日本的现代化,起步就晚了二十多年。③

    其三是“前现代化说”。即以中日两国步人近代社会前(19世纪中叶前)其社会内部发生的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变化为标志。如日本学者大石慎三郎等认为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已经发生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变化,应以此作为现代化的起点。④中国学界也有人提出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体系中产生了一种内生性的早期现代化萌动,并认为:“从晚明到清初,是早期近代化的酝酿时期;从清初到19世纪中叶,是早期近代化的发展时期。”⑤

    上述观点分别以中日两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两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改革运动或传统社会内部萌生的现代性因素为标志,来揭示两国现代化启动运行的基本规律,这对于我们理解认识两国现代化的成败得失是颇有裨益的。但笔者认为上述观点并未真正体现出非西方国家现代化启动运行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这里,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如何在东西方现代化启动运行过程的比较研究中,发现非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特点,以确定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起点的独特标志。

    首先,关于“西洋列强冲击论”。应该承认,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或外交讹诈等手段,强迫非西方国家与之签订不平等条约,并将其强行纳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是非西方国家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变局”,它标志着非西方社会从此步人了一个异常严峻的发展阶段。但由于非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启动发轫,实际上是面对西方现代性挑战所做出的一种积极的、有意识的回应,究其实质,乃是“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因而,西方列强以武力强迫非西方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只是标志着西方列强对其所施加的“外压”更加强大,“挑战”更加严峻,作为一种“外力”作用,这种“外压”和“挑战”只能通过非西方国家社会内部的主动“回应”,才能发生作用。因此,我们认为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战争或外交讹诈,强迫非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等事件,只是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运动发生的重要背景,可以作为非西方国家被动地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如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1853年的“黑船事件”作为日本步人近代社会的标志等,但我们却不能将其作为两国现代化起点的标志。这说明现代化的起点和近代社会的开端不是一个问题,二者的发生、发展具有“不同步性”,应该加以认真区别。

    其次,关于“前现代化说”。以中日两国封建社会晚期社会中出现的某些带有“现代性”意义的局部性变化作为两国现代化起点的标志,其价值在于摆脱“西方中心论”的束缚,强调非西方国家传统社会内部也存在着自生的“现代性”资源,借以发现非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运行的本来样态。这些研究对于探索人类文明发展演进的复杂性和多元性都具有积极意义。但在衡量评估非西方国家这些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变化时,要注意对问题进行复杂性分析:一方面,要注意人类文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评估非西方社会这些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变化时,一定要注意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在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的进程中,主要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已率先启动并迅速向东方扩张的形势下,历史已不允许这些国家在传统的文明秩序框架内自生现代工业文明,自然而然地实现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过渡,而只能通过学习、摄取的手段,移植西方现代工业文明,通过“自上而下”的现代化改革运动,实现现代化。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地以非西方国家社会内部产生的某些现代性因素作为其现代化起点的标志。另一方面,虽然非西方国家的上述具有“现代性”意义的变化不能作为其走向现代化的起点标志,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现代性”变化没有价值。因为在非西方国家走向现代化,摄取西方文化的整个行程中,其社会自身“现代性”因素变化的作用绝非消极被动,而是作为一种积极的、主动性的因素始终参与影响着现代化的全过程的。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现代化,只有在其社会内部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现代性”因素被广泛有效地动员起来,化作一种发展的潜力时,其现代化进程才具有可能性。因此,在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起点标志选择的问题上,我们既不能简单地以非西方国家中世纪晚期社会内部某些带有“现代性”意义的变化为标志,也不能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侵略战争,强迫其签订不平等条约或以其现代化改革的重大事件为标志。而应以将上述两种“趋向”结合起来的“双线交汇点”作为现代化起点的标志。这一“交汇点”在当时主要表现为其社会精英人物摆脱传统世界秩序观的束缚,确立科学实证的现代世界秩序观,并调动社会内部有利于现代化启动的因素,大力摄取西方文化,以直面西方挑战的重大事件为标志。这正如法国学者阿兰·图雷纳所云:一切成功的发展过程“无不把内部和外部因素统统作为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而结合起来”。⑥而能将这种“内生的”现代性因素和“外来的”现代性挑战结合起来的最为关键的环节恰恰是非西方国家社会精英在体认世界文明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世界秩序观”的变化。

    再次,关于现代化“改革运动说”。毫无疑问,非西方国家在19世纪下半叶陆续发动的带有资本主义现代化色彩的改革运动,是其走向现代化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历史事件。但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改革运动同样不能作为非西方国家现代化起点的标志。因为非西方国家“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的启动发轫不是其社会内部现代性因素积累、发展的产物,而是其面对外部现代性“挑战”所作出的积极的、有意识的“回应”。在回应、学习西方文明之前,必须首先抛弃传统的“自我中心”的世界秩序观,对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进行科学而客观的估价,承认西方工业文明的先进性,形成新的科学实证的世界秩序观。只有这样,东方国家的现代化才能顺利地启动运行。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4

1 运用多媒体渲染氛围,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情感特点是热烈、真挚、易激动,学生的心弦一旦被触动,就会满怀激情,表现出强烈的爱憎情感,教师可以根据社会教材,结合少年儿童这一情感特点,采用播放音乐的手段,以达到渲染气氛的效果。教学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愉悦的学习情境。

如教学《让我说声谢谢你》时,教师课件播放一组人与人真诚相助的和谐画面,伴随着歌曲《感谢你》,学生熟知的生活画面、深情优美的音乐以及歌词中诠释的“谢谢”的内容和含义,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调动起来。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至此,精彩的开始已经为高效有序的课堂奏响了美妙的前奏,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2 运用多媒体,激情明理,提高认识

笔者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改变以往单一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手段和方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根据课文的教育主题和教学内容,模拟课文中描述的情境,运用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再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现实情境,既为教师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通过计算机生动、形象的画面演示,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清晰、完整、具体的事物影象,从而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产生共鸣。

如教学《安全才能回家》一课时,通过播放课件――街道马路边的各种交通标志,配上相关的简介,清晰且富有动感的画面及悦耳的解说,使学生很快认识了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和各种警告标志。通过教师解说和画面中人物在各种标志下的正确行为,学生很快理解了各种标志的不同含义。然后边讲故事边播放投影,让学生边看边找出其中遵守则和违反规则的行为,并分析他们遵守或违反了什么规定。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使学生身临其境,很快地将学得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并以此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安全教育》的录像材料,使学生懂得了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带来惨重的后果,用投影展示出每年在交通事故中死伤的人数及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录像中触目惊心的事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培养道德情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激情、明理、导行需要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要经历一个过程。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通过教材的具体事情、具体情景得到教育启发,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明白事理,提高道德认识。

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一课中,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美好的图片――干净整齐的街道、高耸入云的大厦、整齐划一的公用设施,再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陶醉在美的世界中。然后,展示一组与之反差比较大的图片:脏乱泥泞的道路,残缺不全的体育设施,被破坏的公用电话,脏乱的校园、不讲文明的行为等。让学生进行正误对比,体验社区里整洁齐全的公用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确立爱护社区公共设施的意识,从而进一步明确、深化他们的道德观念。

4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将明白的道理化为实际行动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引导行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感受源于深刻的认识,而认识和情感的进一步迁移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的道德动机,规范其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

例如,教学《我在学习中长大》一单元课时,笔者利用计算机制作幻灯片,展示学生日常生活的例子,让学生跟着做一做,看谁做得好。

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引导,加上教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动、具体地指导学生的行为训练,使学生感到可学、可做、乐于实践。

5 运用多媒体,彰显学科综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的知、情、意、行得到了全面发展,学生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我调控的能力日益提高的同时,可以在教室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在引导学生观看和探讨交流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学生可操作的活动,培养和锻炼其利用网络媒体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的能力。

如在教学《安全才能回家》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一个目标达成的检测活动,让学生将屏幕上的交通标志送回家(放到相应的名称框);在最后的拓展延伸中,又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将课堂所学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

(1)从网上搜集一些违反交通规则的图片并配上警示语,建立一个动感影集推荐给亲朋好友。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5

关键词:动机 兴趣 合作 意志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56-02

(动机、兴趣、合作精神、意志)的分析研究

多年来,有好多外语教师在教学方法及专业知识上下了很多功夫,积极贡献,但是教学效果总是不尽人意,优秀率不高,合格率偏低,平均分很难达到高分。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怎样才能教好英语?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一个英语教师在苦苦思索和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黄希庭教授(普通心理学)》,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多种多样,学习的效果是由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态度和合作精神等。二、智力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三、控制因素,包括教师的讲授、指导等。这三个因素中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学习动机

动机是由某中学生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力量,也是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时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应。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

学习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英语作为现代交际的重要语言工具之一,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重视。笔者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认为要是学生保持对学英语的持久兴趣,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重视词汇,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知识。掌握英语单词和词组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英语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言。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有大量的单词和词组组成的。如果说英语是一幢高楼大厦,那么单词和词组就是建成这座大厦的基石。没有基石,就不可能有高楼大厦。学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大都抱有浓厚的兴趣。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有着不可比拟的重要性,学生都想学好英语。每学习一课新单词,教师就要及时督促学生记住这些单词,在新课开始之前抽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听写上一课学习的词汇,把单词和词汇的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对英语持有长久兴趣的关键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优秀的教师能够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积极调动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渐化为对英语的喜爱。

3.提高巩固,提出学生最近发展的目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虽然可以促进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但是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总会有些难点,关键还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不是一件十分吃力的事情。随着英语难度的增加,学生必须不断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提高水平。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不能对所有的学生提出一样高的要求。学生新的学习目标应该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即这些目标是高于原有的水平,但学生经过努力也可以达到的。

4.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并积极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把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内化成学习动力,长久不退。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地投入和真诚合作,在班级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师生间的合作讨论,各抒己见,相互交流信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解决新问题,掌握新知识和促进发展的一种教学形式。

英语合作的几种方法:根据每堂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采用下列合作学习形式:

1、复述――陈述式。

要求小组每个成员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陈述个人观点,每个学生在发言前需先变化语言表达方式,复述前者的表达,然后完成相关表格。

2、小组讨论式

各小组根据教师给出的话题或问题展开讨论,每个组员自由发表意见,经记录员记录整理后,由报告员向全班汇报。

角色表演式

小组成员运用新、旧语言知识,就某一话题发挥想象,通过情景创设,自编对话,进行角色扮演。

3、读、写一体化。

各小组先进行集体阅读,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一些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讨论和酝酿,对原文进行创作,比如,对原文进行缩写、改写和扩写等,然后各小组就再创作的文章进行组之间的交流,互相纠正错误或教师抽样讲评。这是一种集体阅读、写作、改错为一体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学习意志

同学们往往在学习活动之前,就把学习活动结果作为目的存在于头脑中了。学习意志主要表现在努力克服困难,积极调节自己的行动,使自己的行动不偏离学习的目的。学习意志品质好的同学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持性;具有学习时不需要别人提醒督促的自觉性;具有学习时善于冷静且理智地控制自己情绪与行为的自制力。

总之,动机、兴趣、合作精神、意志等几个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因为没有动机,就没有目标,也就是不知道为何而学,毫无目的的学习是达不到任何效果的。光有目标、动机,没有兴趣,也达不到一定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学习活动的一种精神力量。光有前面几项内容,没有合作精神、意志等几方面的紧密配合,也是一事无成,甚至前功尽弃。这几方面是相互配合的。所以,要想有好的教学质量,好的成效,必须在这几方面很下功夫研究,这几方面是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智力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普通心理学》 黄希庭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刚要》韩进之,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范文6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

在这里,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同志们、朋友们!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战胜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同志们、朋友们!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同志们、朋友们!

一百年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结果。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功勋!我们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我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向统一战线广大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致以诚挚的问候!向一切同中国人民友好相处,关心和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各国人民和朋友,致以衷心的谢意!

同志们、朋友们!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100年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都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任何想把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分割开来、对立起来的企图,都是绝不会得逞的!9500多万中国共产党人不答应!14亿多中国人民也不答应!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中华民族拥有在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中国共产党拥有百年奋斗实践和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我们积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欢迎一切有益的建议和善意的批评,但我们绝不接受“教师爷”般颐指气使的说教!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昂首阔步走下去,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党指挥枪、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是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是保卫红色江山、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柱石,也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以更强大的能力、更可靠的手段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共产党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的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一道,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伟大梦想就要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统一战线摆在重要位置,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广聚天下英才,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应对好自身在各个历史时期面临的风险考验,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落实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同志们、朋友们!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前,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思想火炬,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民族复兴的前途。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同志们、朋友们!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今天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党中央号召你们,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