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范例6篇

教案

教案范文1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教案范文2

关键词:案例 案例教学 思想政治案例教学 教学理念

一、概念界定

案例(case):是指特定情况或问题的一个实际的例子,有时又指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形,尤其是那些会对特定人物或群体发生影响的事情。诚如,国内学者郑金洲曾说“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它是与讲授法相对立的。”托尔(Towl,A.R.)说:“一个出色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教学目的,具有典型性,较复杂,有理论或实际意义。

二、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870年,是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朗道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教授创立的,并将其运用到法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最先运用于法学、医学工商行政管理。如今,案例教学法普及于大学、中学、小学等领域中。

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方法。具体说,思想政治课堂案例教学是指教师精心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运用真实、典型案例,将材料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特定的生活情境(事件的现场),转变角色,分析案例,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Ⅰ、启发性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启发具有什么“魂”人?思想政治课的“魂”(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导向)是价值的所在,思想政治课堂通过案例教学,更好的启发学生,让学生领悟唯物辨证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关、价值观、世界观,为终身教育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同时,思想政治的案例不仅给学生以启发,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性思考,引导学生从抽象思维深入到理性思维。学生通过各个案例,深入体验、分析,从而做出理性判断,得出自己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地学习,应用科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Ⅱ、时事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21世纪因特网得到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参与到“信息空间”。海量的信息、新闻以及焦点冲击着学生视觉与思维,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要引导学生批判性接收。教师选取案例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实际活,反映最新事实,师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把理论知识生活化。

Ⅲ、生活性

思想政治案例教学法的载体是案例,教师筛选的案例要源于现实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所选择案例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否则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新课程要求教育回归生活,理论知识生活化。为此,思想政治案例教学要深入学生、深入生活、深入社会。如组织学生参与税务部门的税法宣传活动,通过活动,更多的了解相关税法规定,以提高法律意识。更好的落实到社会行动中。

三、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从大量的材料中选出适当的案例,案例必须是典型的、完整的、具有教育的价值;而且所选案例符合教学内容,为教学内容服务;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来完成的。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的。

传统课堂案例教学

学生被动接受着、灌输的对象主动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课堂维护者、知识教授者学习促进者,指导者,

课堂内容知识传授、知识讲解问题探究、分析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课后作业课前学习+课堂研究

技术应用内容展示合作讨论、交流反思、自主学习

评价方式传统纸质测试多角度、多元化

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有区别,传统教学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讲授和学习为中心。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习经过探究和实践的过程,在过程中体验生活、形成能力、建构知识,提高素养。因此,推广案例教学很有好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Ⅰ、转变教育观念

学生观方面:不再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奴隶,更加重视学生的社会性、完整性、价值型和特殊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研究转变。

教师观方面:教师不再是传统的“教书匠”,而是向“专家型”、“研究型”教师转变。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转变。

评价观方面: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以传统的纸质测试为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中,教师的评价方式趋向多元化和多角度。

技术观方面:信息技术成为教育的“彩色天空”,视频、图片、时事等在学生视觉上起到一定的冲击力,此时,教师给予学生指导,选择性的接收网络信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Ⅱ、完善课程设置

教育类课程不能只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应该注重学生教育科研意识与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从人文的角度看,思想政治课程设置为两大模块:“四个必修”和“六个选修”,其中“六个选修”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兴趣以及多元智能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

Ⅲ、改进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以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合作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案例教学法根据真实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把理论知识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思和合作精神。其改变了原来单一的传递——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依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案例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挖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问题的质疑。(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2] Towl,A.R.etal,ASCI case collection,1963.

[3] 《教育大辞典》[M](增订合编本上)编纂委员会,上海出版,1997.2.

[4] 靳玉乐.案例教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夏咏梅.案例教学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运用的策略与方法[D].成都:四川师范大,2007.

教案范文3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的人,水平不同,发展能力不同,悟性不同,知识的生成结果也不同,我们的教学、训练、练习都应该有针对性,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才能落实。

(1)“教案、学案一体化”的课堂教学目的是: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的自学,促进学生由先学,再到会学,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实现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2)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我们自己的学生,面向活的学生,面向在成长的学生,通过“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既可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能使其全面发展,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得法。

(3)既能提高学生又能提高教师,使教、学双方都能获益。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学习创造了条件,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学生的学科素养。

(4)“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紧紧围绕落实新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设计。

二、“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栏目设置

(1)教学目标栏:本栏目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2)预习自我探究检测栏:本内容选取教材中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公式、基本图形、基本方法,设计成小题,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新课内容、互帮互学,课前完成预习自我检测。

(3)典型例题精析栏:教师精选典型例题,课堂精析精讲,归纳规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4)目标达成检测栏:选取适当数量的题目作为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反馈,通过学生达成率的检测来促进教师及时反思教学情况。

(5)知识札记栏:安排在例题旁,作为学生课堂笔记,记录新课学习过程、例题讲授过程中的知识、方法、规律、题型及一些自我思考。

除此之外,还设有课后反馈栏、探究与拓展栏、知识方法自我归纳栏和学习质疑与反思栏。

三、“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的操作程序

(1)教师编写教、学案:备课组长按照学校教学的统一要求,安排好教学进度表和各位教师的编写内容。

(2)教、学案至少提前一天分发给学生,教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内容,指导学生完成预习自我检测,阅读并力所能及地完成部分例题。

(3)课堂教学时先由教师引入,通过学生个人阐述或学习小组推选一个代表就自学检测、问题讨论完成的情况作讲解。

(4)根据学生自学检测的反馈,教师对本节新课内容及典型例题进行针对性的精讲、总结、提出注意事项。

(5)例题同步练习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然后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完成,教师结合训练情况,对存在问题加以突破。

(6)课堂留出时间完成目标达成检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7)课后整理例题、复习知识后完成知识方法自我归纳,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简约化。

(8)完成课后反馈和探究与拓展,教学案中设计了基础训练题、能力训练题,要求学生一定要按书面表达的要求严肃认真地完成。

(9)教师批改后发还给学生,要求学生先进行自我订正,再小组讨论归纳错误点记录在学习质疑与反思栏中。

(10)教师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教、学案的有关内容。教师批改

时,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辅导存在问题的学生。

四、“教案、学案一体化”课堂教学实践应达到的目标

(一)从学生的角度思考

(1)“教案、学案一体化”应具备教师的教案、学生的预习提纲、课堂笔记本、课后作业本、订错本等多重作用。

(2)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避免课堂、课后大量抄题,阅读、审题更加便捷。

(3)课堂学习应更具针对性,通过课前的预习,能发现自己在课堂中将面临的困难、难点,在课堂上听课更加有的放矢。

(4)学习主动性应更强,使学生之间形成预习的竞赛风气,讲义发给学生后应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努力完成预习练习,并相互交流。

(5)知识应得到及时反馈,及时强化,教、学案配套练习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熟悉题型、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应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6)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例题整理,知识自我归纳,记录学习质疑与反思、错误点等,形成会学的良好习惯。

(二)从教师的角度思考

(1)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标性应更强,应该非常明确每节课所需解决的问题及思考如何解决;可使教学更实在、更踏实,不会随心所欲。

(2)教师在教学中要追求更高效率,使用教学案后避免了抄题过程,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教学效率应明显提高。

(3)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量地让学生阐述、让学生练习,教师适时讲评、适时点拨、适时总结,达到学生自主地学,教师针对性地讲。

(4)教师在教学中应及时获得教学的反馈,及时矫正、及时解决。

(5)教师在编写过程中应精选题目,科学编排,促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

五、“教案、学案一体化”备课和教学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教、学案一体化”是教案和学案的统一,以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流程为主线进行设计,所以既要有教案的完整环节,

又要突出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提示。

(2)栏目的设定要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要从学生学习流程的角度,给予点拨或提出一些问题引起进一步思考。

(3)教师要注意思考“教案、学案一体化”的合理使用。由于各班学情各不相同,在使用“教案、学案”时,教师必须二次备课。

(4)老师要每天检查,及时督促学生及时装订,妥善保管,作为复习依据。

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计划的含义、种类和特点

2、掌握常用的计划的写作

能力目标:

通过计划的学习与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

树立做人做事要有“计划”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计划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PPT课件

【教学时间】: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1.报告的概念和特点

2.报告的写作要领

二、导入新课

关于计划的谚语: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三、讲授新课

(一)、计划的含义

计划,是单位、部门或个人对未来一个时期的工作,或对将要开始的工作项目事先作出安排的一种应用文。

计划不属于正式公文,通常是单位、部门或个人使用。计划是一个统称,按目标远近、内容详略、时间长短、成熟程度、创新要求等标准综合分类,可使用“规划” “纲要” “设想” “要点”“打算”  “方案”“安排”  “策划书”等不同的名称。

(二)、计划的特征

第一,预测性。计划不是对已然事实和状况的描述,而是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的任务、目标、方法、措施所作出的预见性设想。但这种预想不是盲目的、空想的,而是以上级部门的规定和指示为指导,以本单位的实际条件为基础,以过去的成绩和问题为依据,对今后的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之后制定的必要的、科学的、可行的目标措施;既用来指导工作实践,也有待于工作实践的检验。

第二,明确性。计划的目标、任务、要求、步骤、期限、方法、措施等都要十分具体而明确,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

第三,可行性。计划目标必须切实可行,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否则都会使计划失去意义。    

第四,约束性。计划一经通过、批准或认定,在其所指向的范围内就具有约束作用,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必须按计划的内容开展工作和活动,不得违背和拖延。当然,执行过程中还要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修订,所以,制订计划要留有余地。

所谓准备,除了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之外,最重要的首推智力准备,而计划就是最基本的智力准备。制订计划,是工作有序、协调、高效运行必不可少的程序和措施。

(三)、计划的结构与写作要领

计划一般包括标题、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

1.标题

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及文种名等构成,如“××技工学校××年度学生工作计划”。有的计划也可以省略单位名称、时限等内容。如果计划处于酝酿或讨论过程中,或者还没有批准通过,应在标题后加括号注明“初稿”  “草案”或“征求意见稿”等字样。

2.正文

计划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采用条文式、表格式,还可以采用条文表格结合式。条文式计划,主要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分条列项地表述内容,形式比较灵活;表格式计划,主要是用表格的形式体现计划的项目和内容;条文表格结合式计划,主要是以表格为载体,辅以简要的文字说明。

(1)前言。主要说明制订计划的依据、目的、指导思想及有关背景,回答“为什么做”和“能不能做”的问题。前言要简明扼要,表述时常用“为了……”“根据……”之类的介词结构起句,最后用“为此,特制订计划如下”等过渡句转入主体部分。

(2)目标和任务。目标和任务是计划的灵魂和核心,回答“做什么”和“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要求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指标,如数量、质量、进度等。计划要对计划期所要完成的总目标、总任务进行科学分解,使各项任务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要求清楚。

(3)措施和步骤。“措施”是为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拟采取的举措和办法,包括如何组织领导、如何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如需要创造什么条件,组织哪些人力、物力,每项任务怎样分工,哪个部门主管,哪个部门协同以及责任人等,都要具体明确,回答清楚“怎么做”的问题。“措施”必须针对实际,具体可行,便于落实。“步骤”是执行计划、开展工作的程序和时间安排以及要求等,回答“何时做”“什么时间完成”的问题。步骤要符合实际,合理有序,可操作性强。

目标、措施、步骤是计划内容的三要素,目标任务明确,措施办法得当,步骤安排合理,才便于执行。

(4)结语。可以提出执行计划时的注意事项,或强调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环节,或展望计划实施的前景,或提出希望和号召,也可以不写。

3.落款

说明计划的制订者和制订计划的日期。如果标题已写明制订单位名称,那么署名也可省略。单位计划如需呈送上级机关,一般要加盖公章。

(四)、计划写作的注意事项

1.要符合政策

制订计划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为指导,全面贯彻上级指示精神,把这些政策和精神落实到计划的具体内容中,服从大局,这样才能确保计划的正确性。制订计划的指导思想和依据通常都在计划前言中明确写出。

2.要从实际出发 

把全局需要同本单位或个人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态度分析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有利的因素和存在的困难,合理制定目标,不搞花架子,不脱离实际,做到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3.要具体明确

计划规定的任务一定要重点突出,具体明确,有主有次;同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要规定清楚数量、质量、工作步骤和时间进度,决不能模棱两可,责任不清,要求不明。要针对任务提出具体措施,提出实施计划的具体办法和力量部署,保证计划完成,便于执行、督促和检查。计划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说清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怎么做、什么时间做(完)等问题,不议论,不抒情,不描写。

4.要留有余地

计划是对未来工作的预测性设想和安排,有待于工作实践的检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当情况发生变化时,计划内容可以灵活而适当地调整,使计划能顺利完成。

教案范文5

【关键词】教案 内容 过程

撰写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很多教师,尤其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往往会会对如何撰写教案存在诸多疑惑。对如何撰写教案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要明确教案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教案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教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通常包括:班级、学科、课题、上课时间、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的进程和时间分配等。有的教案还列有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投影、录像、录音等)的使用、作业题、板书设计和课后自我分析等项目。我们拿到的一本完整的教案应该有封皮、教学大纲、实施计划、节次首页、讲稿、封底。在封皮上的主要内容是课程名称、授课教师的姓名、职称等基本情况。教学大纲是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有的教学大纲还包括参考书目、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方面的提示。实施计划通常以表格的形式将课时安排表示出来。每一次课需要有一份节次首页,节次首页的内容是本次课的时间安排、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教学目的、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和教学过程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教案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讲稿,讲稿是教师的讲课稿,是对全部讲授内容的具体组织和表达,是讲授内容的文字描述,要求尽可能详细、全面。讲稿可以摘录教材,但不能是教材的翻版。

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 。老教师可以使用自己的老教案,但是教案必须是经常充实了的,并且经过自己使用被证明是可行的。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已经教过的教学目的和重难点都没有改变的内容,可以写简案,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特别是还没有教过的内容来说,教案应该写,而且应该详细写。

第二,要明确教案的写作过程。虽然现在科技非常发达,互联网上有很多现成的教案可供下载。但是,我认为教案还是应该自己写。第一个原因,每位教师的教学目的不同,教案就不会一样。更重要的一点原因,现成的教案对于教师独立地思考某堂课在教学中的地位,正确地理解教材的重、难点没有帮助,还有一点,自己学生的实际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可能也并不适合网上的某个教案。一位称职的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只有综合考虑,才能上好课。教案的写作过程整体上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课前备课时 ,开拓思路,积极准备;第二阶段,讲授过程中,把握灵感,及时记录;第三阶段,课程完成后,总结归纳,完善教案。

第一个阶段,在准备课程时,教师就要开始教案的写作了,这时教师首先对课程要有总体的把握,即要完成教学大纲、实施计划、课程设计。对自己将要在课堂上讲些什么也要准备好,把它落实在讲稿上。可以对重点、难点做出标识。

课前准备得再好、再充分,也不意味着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我们会一字不差地重复讲稿的内容,因为在讲课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偶然的因素,有些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会出现一些即时的灵感,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授课的间隙,把自己的偶然所得记录下来,可以记录在讲稿右侧的备注栏内。这是教案写作的第二个阶段。

一学期的课程结束了,这意味着教案写作的第三个阶段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授课,很多教师会发现自己的教案变“花”了,因为我们在授课过程中记录了太多的东西,这时就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总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教案中在讲授课程中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正,为自己下一次的授课做准备。

每一本教案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是教师拥有的一笔宝贵财富,什么样的教案才是一本好教案呢?本文认为一本好教案应具有有以下特点:

科学性,教师首先要对授课内容精通,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要吃透教材”。按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对教案的基本要求。

创新性,教材是一成不变的,但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教师在钻研所选教材的基础上,要广泛地涉猎其它参考资料,尤其是社会科学的学科,知识更新非常迅速,这时教师要关心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把科学前沿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抱着一本教案几年不变,而要根据客观条件的改变,即时更新自己的教案。

艺术性,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要讲究技巧。教案的艺术性就是通过教案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学到知识,而且要让学生乐于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案的设计中灵活地穿插案例、设计提问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操作性,教师在写教案时,一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此外,现在很多教师授课时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有人会问 多媒体教学是否还需要写教案呢?我认为多媒体教学不仅需要教案,而且是非常需要。因为写教案是我们教学活动中必备的一个环节,不管在教学时采用板书还是多媒体的形式,这个环节都是不能省略的。当然,多媒体教学的教案形式上可以与板书的教案略有不同。在讲稿的设计上,我们可以把教学的多媒体课件打印出来,在页面上右侧留出空白处作为备注栏用于举例、案例、重点标注、讲解提示以及新增内容等的书写。

教案的写作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是教师讲课的基础,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思想上对教案重视起来,从写教案开始,培养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徐金亮,规范教师电子备课的思考,《 湖南教育:上旬(A) 》,2013年8期

教案范文6

统计教学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基本要素。教学目的是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统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是统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结合的双边活动,因此既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统计教学的目的。

统计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对案例中待解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而选择一个最优解决方案的过程。

与一般的课堂讨论不同,案例教学是以现实中的实践问题和实际观测数据为依据,以学生为主角,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对从社会实践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研究和论证,选取最优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统计案例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模拟统计实践的过程,它对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素质、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学习方法的自觉性、有效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统计学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死板、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学效果不佳的缺点,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1.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知识,其一成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味同嚼蜡,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最后得到的效果就是使其不思进取缺乏新意。统计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中,各抒己见。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种信息的交流,学生会积极思考,相互启发、讨论,他们会觉得这一学习过程很有趣,会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这一过程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能有更直观、透彻的理解。

2.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传统讲授法是教给学生正确答案,下结论的教学方法。统计案例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案例与教科书上的例题不同,例题的作用是单一的、有限的,通过例题只是掌握和熟练所学的统计方法及计算公式,而案例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让学生了解了分析问题的思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应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需要什么数据,怎样解读计算结果,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3.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作用。

在传统讲授法中,教师的教色是讲解员,强调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教师的责任在于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很少。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导演者,其角色是指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前要有针对性地精选案例,课堂上组织案例讨论过程,去解决讨论中发现的问题,最后要进行总结,对整个讨论情况做出评价,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的知识“单向”传递,而是师生之间思想、心得、智慧的“双向”交流,教师和学生都承担了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

三、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案例教学法有很多自己的独到之处,经过近百年的探索,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示了案例教学法的重要作用和强大生命力。

但全面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首先应编写出本专业特色的案例教材,建立教学案例库。

教学案例应该本着“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围绕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每个案例都必须是真实事例,并配有相应的数据库以供选择各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为了使学生对案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需对每个案例所涉及的数据的取得程序和方法、调查表的表式、样本点的分布、数据的含义以及案例的约束条件等作具体说明。

教学案例要突出“精”和“新”,所谓“精”就是不求量多,但求质高,所谓“新”就是案例要与时进步,具有时代特征。对此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体会:如每逢年末,组织学生适时地搜集国家统计局、地方统计局、网络系统等公布的有关统计方面的主要资料和数据做与教学相关的新的案例,学生在完成案例的编写过程中,既锻炼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也提高学生们运用知识的能力,正是统计课的一个教学目的,因此这项工作能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2.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应和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

案例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应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联系,即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得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而在理论知识普及和更新方面,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具有其独到之处,它能全面、系统地向学员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但在讲授中要注意理论部分力求少而精,并注意启示学员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员在系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统计案例教学方法对授课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它要求统计教师不仅要融会贯通统计理论和方法,而且要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熟练的把握。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针对不同的统计教学案例,教师只有事先亲自采用各种方法进行计算和分析,才能对学生使用哪些统计方法和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和分析提出建议,并对学生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得到的分析结果作出比较透明的比较和评价。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4.实施统计案例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增加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是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授课的方式。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有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取得的。因此在实施统计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多媒体手段配合案例教学,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统计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与传统黑板加粉笔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还能节约板书时间,增大课堂信息量,而且图文并茂、动感力强的课件又能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习兴趣,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闫晓波。非统计专业统计课程的建设问题[J].北方经贸,2002,(2):116~117.

[2]胡嘉牧。案例教学法在统计探究学习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4,(1):53~54.